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
我家孩子今年已經4歲半了,轉眼進入幼兒園大班學習,隨即步入小學階段。我們深知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如何為孩子做好科學的幼小銜接,為孩子入學做好準備,是我們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恰逢安康市第二幼兒園在“學前教育宣傳月”來臨之際,精心組織家長們在線觀看幼小銜接公益講座,讓家長對幼小銜接有了新的認識,解決了家長們的疑慮和困惑,對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有了方向和指引。我作為觀看幼小銜接公益講座的家長,感觸最深的就是胡華老師的“領會‘精神’,積極行動”,特別喜歡老師說的“知行合一”,對孩子幼小銜接的知識講座我們也聽了幾節了,對于孩子在幼小銜接中會遇到的一些困難,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針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也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想法,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可能就是盡可能的將理論帶入到現實,讓觀念和行為達到一致,從而實現科學的引導,為孩子的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從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觀。
“如果我們把人生看成一場短跑,可能會盡快地沖向終點,不去籌劃未來……科學的入學準備,我們不僅要關注當下,也應該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怎樣把無力的語言變成切實有效的行動將是我們要共同去努力的,華愛華老師從五個方面給了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1、健康著重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增強體能,養成健康習慣,而不是簡單的去訓練哪一個項目,只有有了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才可以在鍛煉中得到力量與身體的協調能力。
2、語言通過口語表達與閱讀理解提高思維能力和敘事能力,而不是單一的讓孩子認字,背書。
3、科學在教學與科學啟蒙中提高思維能力和科學態度。
4、社會認識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增進同伴合作與歸屬。
5、藝術通過音樂美術等藝術啟蒙活動培養審美興趣。
我們可以將這些目標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從而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做到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繼而達到幼兒的自主學習,培養幼兒的探索求知欲。幼兒在以生活與游戲為基本途徑的學習中,獲得了大量直接經驗,其中蘊含著許多后繼學習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生活與游戲中的學習是一種探究發現式的學習,更容易形成后繼學習和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學習品質:好奇、探究的興趣、主動性、專注與堅持,便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不斷創新的表現,而這些是兒童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幼小銜接是整個教育階段中第一個重要的銜接環節,孩子在努力的同時我們做家長的也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引導孩子平穩、自信的過渡到小學生活。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2
在梳理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的點點滴滴中,我猛然發現孩子在不經意間已經從懵懂無知成長為有思想有個性的“小大人”了。讓我又一次深深地意識到我們一定要用心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這個過程可能有艱難、有曲折,但一定是快樂而溫暖的。
01、培養孩子獨立性
因為我是邊工作邊帶的孩子,自然對孩子的照顧無法做到那么周到,所以這可能無形中就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和較強的生活能力。孩子在三歲以前被一個人放到家里,這是常事。我有時要上班,有時還要接送老大上學。不過之所以能放心的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里,跟我的工作特點有關系,我們上下班相對自由,家就在單位,我可以隨時回去看她。所以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自己玩玩具,自己睡覺,自己找朋友玩的這種能力。有一句話說“愛我就別把我摟得太緊”。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該放手時就要放手,懶媽媽可能真會成就一個獨立自強的孩子。
02、樹立孩子的規矩意識
孩子三歲以后一定要給他樹立規矩意識。好好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她爸爸就給他講上學沒有條件可講。也一再給我叮囑,孩子再不想上學,即使哭鬧,當媽媽的不能心軟。記得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他有強烈的新鮮感,十分熱情積極,但過了兩三天之后就不愿意去了,這是許多小朋友在初入園的時候都存在問題。但是我們從來沒有遷就她。堅持天天必須去幼兒園,最嚴重的一次,她大哭大鬧,直接不走,她爸爸就強行抱著她,把她塞進教室。回來之后老師打電話給我們說其實進教室過了一分鐘就高高興興和小朋友們玩起來了。過了一個周她就形成了自覺上學的習慣了。
03、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從兩歲開始,我就給她買貼紙故事書,和她一起完成;慢慢地孩子對繪畫和讀書都有了興趣。于是我又給她買彩筆、馬克筆,讓她隨便畫,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想怎么畫就怎么畫,……這培養了孩子創造性思維和對繪畫的興趣,現在在繪畫班里,老師經常表揚我的孩子畫得最好。并且對畫畫有濃厚的興趣,幾乎每天放學回家都要自己畫一幅畫。看著孩子從最初的只會畫出簡單的幾筆,到如今能畫稍微復雜且能帶故事情節的畫,我感到無比的欣慰。我上班在外地,只有周末在家,但周末不僅要給大孩子輔導作業,還有許多家務要做,很少有時間能安靜地陪孩子玩,所以我就給孩子買拼圖、太空泥、超輕粘土……讓孩子自己動手。如今孩子愛上了做手工,并且也做得相當不錯。一個紙片、一個紙板、一把剪刀、一卷雙面膠,她能憑自己想象給我做出各種圖形。
不知不覺中,孩子在慢慢成長,也在點滴進步,這離不開我們家長的付出,更離不開老師的悉心呵護與教導。當然,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工程,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為我們孩子的成長營造一片自由、美好、充滿愛與溫暖的天空。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3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家兒子進入小學校園已經1個月了,認真傾聽了高老師聲情并茂的講座,了解到上小學的孩子有著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式,出現抗拒心理,出現的“厭學”情緒。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顯得尤為重要,那么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家長首先心理定位必須準確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把每個孩子學習的指標如同參考工程建設指標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優勢,針對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理性的給孩子定位,與其讓孩子被動的承受學習的壓力,不如讓孩子主動的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所以對于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就顯得由為重要,但是身為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因為現在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還處于一個懵懂期,被動的認為家長在做的就不會錯,家長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現在流行的“葛優躺”是最好不要出現,應該是把我們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馬上處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放學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寫作業,而不是有樣學樣的“葛優躺”了; 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堅持做完。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后書包收拾好才能去看電視和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那么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適當的讓孩子做點家務, 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于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不能幫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會幫倒忙,但是沒關系,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并不需要結果。
三、培養孩子交際能力
人是群居動物,有人比喻成豪豬,冬天為了取暖,他們必須離得近一些,但是因為距離太近,它們的刺又會刺痛對方,因此只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所以說人際關系的培養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交際能力去維系。對于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我給與孩子的就是幾句話:謙虛、不驕不躁,去發現他人比你優秀的地方,心懷感恩之心。
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說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如是說來增強家長的知識面。當今社會電子產品以及電子設備太多,不讓孩子接觸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讓孩子去接觸電子設備,引導孩子在網絡上去接觸有教育意義的動畫以及游戲軟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戲軟件是“悟空識字”,動畫類的:“福鼠三十六計、哈利學前班、唐詩三百首”,這些東西需要家長陪伴著孩子去看,家長自己必須知道里面所講的內容,并能在孩子產生疑問的時候,能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對于孩子的閱讀能力,我并不贊成讓孩子睡前看書,因為看書是一種有意識活動,睡前大腦應該適當放松。孩子接觸事物比較少看完書大腦會處于高度的思考狀態,不利于睡眠。我一般會在睡前讓孩子聽聽比較舒緩的古琴曲,讓孩子早點休息,睡足10個小時。早上起床,我會讓孩子朗誦課文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書,這樣既讓孩子增強了閱讀能力還鍛煉了孩子的朗誦能力。 總之,老師和家長互相協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缺少自主學習能力,老師給我們一個方向,家長要順著老師所給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學習到的知識。、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
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愿意上學,喜歡上學,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一(4)班王弈心家長 王飛
20xx、9、25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4
從有女兒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成了頭等大事。歷經了父母對我的教育,目睹了朋友對孩子的教育,結合了我對女兒的教育,讓我充分地認識到,要很好的教育孩子,就必須做一名有智慧、能陪伴的媽媽。我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漫不經心的話或者是一段有“預謀”的短劇,都能夠起到教育孩子、促進成長的作用。說到這兒我想所有的媽媽都會聯想到自己在和孩子相處中,是如何的開動腦筋,斗智斗勇的了,下面我就結合親身經歷談談自己的幾點心得。
01、自帶濾鏡,做孩子的“頭號粉絲”
用欣賞的眼光和寬容的心對待孩子,對于合理需求給予及時、有效的回應。六六喜歡唱歌、跳舞,經常有機會在各種場合表演,然而她小的時候膽子并不大,即使是在熟悉的人面前,也不愿意表演,家里的客廳才是她的最佳舞臺。在六六3歲的時候,幼兒園組織舞蹈表演,前期的練習一切順利,到了彩排的時候,六六拒絕上臺。“怎么了?”我問,“你不是最喜歡唱歌跳舞了嗎?”“那些人我都不認識,我……我有點怕。”六六答到。我覺得又好氣又好笑,鼓勵她說:“不要害怕,你一直是個勇敢的孩子,媽媽跟你分享個好辦法,我們把臺下的人想象成你最喜歡的小兔子,我們給小兔子表演個舞蹈,好嗎?”“好吧。”六六答應了,勉強完成了彩排。到了演出那天,六六看見那么多人坐在臺下,縮在我懷里不愿出去。我半拉半抱,把她帶到了后臺候場,鼓勵道:“媽媽相信你是最勇敢的寶寶,媽媽就站在舞臺旁邊為你加油!”輪到女兒表演了,六六看起來還是有些緊張,但音樂一響起,她瞬間忘了緊張,隨著節拍,跳得自如歡快。
那次的演出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舞臺,但我們深知,對于年紀尚幼的女兒來說,再小的舞臺也是一個生疏的世界,她會感到不安,會需要親人的支持與鼓舞。我們不僅要做她的“頭號粉絲”,在她演出時為她喝彩,更要做她永遠的“鐵桿粉絲”,協助她妥善處理有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讓她更自信、更歡樂。
02、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模范榜樣”
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等生活細節問題,但其實孩子的教育是都是從點滴開始的,小到排隊接水、掛毛巾、跟老師問好,大到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跟別人交流,學會傾聽等,都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引導和重復示范才會取得成效,我們家長更要為孩子做好榜樣,成為他們優質的“模仿對象”。
剛開始帶六六在戶外玩耍的時候,她很想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但又不敢,讓我幫忙。我會拉著她主動上前:“你們好啊,我是毛六六的媽媽,她是六六,我們可以一起玩嗎?”這樣的情況出現幾次后,六六自己就學會了如何加入到陌生小朋友的游戲中,再也不需要我的幫助,有時看見落單害羞的小朋友,還會主動邀請一起玩耍。再比如六六在書房玩玩具時,爸爸一般會在旁邊看書陪她,潛移默化中,六六自己也會找本書安靜地看上一會兒。這種言傳身教的影響,遠比我們一句“你不能干什么,你要怎么怎么樣”或者一句“來,媽媽幫你吧”要好的多。
03、善于傾聽,做孩子的“同齡閨蜜”
孩子是獨生女,周圍也沒有同齡的小伙伴,每天一回家小嘴就吧啦吧啦地說個沒完。我不管有沒有興趣聽,都得裝出在認真聽的樣子,有時也確實需要聽聽,了解孩子們都在做什么想什么。在聽的同時,把自己當做她的同齡人,她的“閨蜜”“朋友”,從孩子的角度慢慢的幫她理解有些問題,給她出主意、想辦法。
有一天六六從幼兒園回來,說:“媽媽,我再也不想和‘XXX’玩了,她今天老是吵我,說我分玩具時沒有給她發小花片。”我:“嗯,如果有人吵我,我也會不開心的。那每個小朋友都會分到小花片嗎?”六六:“不是的,有的小朋友有,有的小朋友玩別的玩具。”我:“如果你沒分到小花片,會不會不開心呢?”六六:“會的,但也不能因為這個就吵我啊,我自己還沒有小花片呢。”我:“吵人當然是不對的,但有什么辦法可以先把小花片的問題解決了呢?”六六:“我們可以一人玩一會兒啊。”我:“嗯,好辦法,或者大家提前商量好,今天你玩,明天我玩,這樣可以嗎?”六六:“這樣也可以,那我明天和大家商量輪著玩。”
在孩子有了自己考慮問題的能力和邏輯后,我也開始慢慢調整自己,不再是冷冰冰的教育她“你應該這樣做”,而是變成了“如果我們這樣做會不會更好一點?”,六六的抵觸情緒明顯減少了,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04、家園攜手,做孩子的“編外老師”
再過幾個月,我們大班的寶貝們就要成為小學生了,我一邊感受著孩子的成長進步,同時也不免有些擔憂,還好老師分享了《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給我們,通過學習我了解到,其實老師們早已將各種教育滲透在孩子的幼兒園生活、學習中。從小班開始最簡單的折紙,到上學期的剪窗花,再到這學期手工編織,六六學會了各種折紙方法、窗花圖樣,動作協調能力自然就上去了;每周的故事會,讓六六傾聽與表達本事也慢慢提升了;每天的值日生制度,老師會安排孩子們擺放碗筷、分發玩具、維持秩序等,逐漸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任務意識,培養了孩子初步的責任感。作為家長,我們要多向老師們請教,按照《要點》配合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引導、強化鍛煉、緩解焦慮,從容的幫孩子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5
孩子再過兩個月就上小學一年級了,作為家長的我有過煩惱,有過焦慮,但靜下心來想想,家長的煩惱和焦慮起不了任何作用,還會造成孩子的焦慮,百害而無一利。通過幼兒園老師的指導和對書籍、網絡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和同齡孩子家長的探討,覺得孩子的幼小銜接至關重要,也是件很快樂的事。
從幼兒園到小學,不是翻山越嶺,不是跳躍大溝深壑,也不是進入天壤之別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自然延伸和過渡。幼小銜接,既是幼兒園教育的結束,又是小學教育的開始,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不僅僅是知識的銜接,更是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
事實上,孩子告別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適應新的社會環境的過程。面對這么多的變化,孩子的身心都將經歷一次重大挑戰。我們家長和孩子應該如何準備和應對呢?
面對這么多不同、這么多的困難,幼小銜接,我們到底做什么準備?是知識的儲備?是習慣的培養?還是順其自然?我認為幼小銜接階段,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儲備,不是上學前班……而是習慣培養最重要,孩子習慣的培養我是從以下三類習慣做起的:
專注,一切信息能否“輸入”的關鍵
孩子的專注力,不僅是幼小銜接階段的關鍵,對其一生都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今后學習的有力保障,與學習技能訓練相比,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更為重要。“專注是一切信息能否“輸入”的關鍵。而一旦專注力渙散或無法集中,心靈的門戶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都無法進入。專注力也與思考的品質有關。聽老師的囑咐、同學的發言、閱讀課本及記錄筆記,都有助于深入思考。
如何培養專注力?我做了以下幾點努力:
1、堅持做。孩子做事情過程中盡量不打擾孩子,如果孩子有不專注的時候,一定要提醒并鼓勵孩子堅持不懈,哪怕再枯燥也要為最初的選擇負責。
2、樹榜樣。自然界、名人和身邊伙伴、親人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榜樣。在“樹榜樣”的過程中,作為家長,我盡量做到:要求孩子做的家長帶頭做到;和孩子分享自己從前對某人某事表現專注或被某件事分心的小故事。別忘記要特別強調做了正確選擇以后所帶來的好處,和做了錯誤選擇所帶來的后果;不在孩子面前長時間玩手機,陪孩子讀書、玩耍。
3、重評價。家長多多贊美孩子——如“你今天看了20分鐘書,比昨天多了10分鐘,真棒!”等言語贊美;點頭或微笑、張大眼睛表示驚喜、豎起大拇指等姿勢贊美,用小獎狀、小禮物的獎品贊美等。贊美的是孩子的品格而非成就。比如:“你說話的時候是看著媽媽的眼睛的,你特別專注!”我們需強調具體行為以及行為產生的影響,從而加以贊美,孩子會在肯定、贊美中不斷成長。
4、玩益智游戲,遠離電子設備在家不使用電子產品充當“保姆”,而是和孩子一起拼地圖、玩棋類、搭積木、樂高、查找相同與不同等游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閱讀,在喧囂中感受安靜的力量
閱讀可以培養專注力;閱讀能力決定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決定競爭力;閱讀能培養好的學習習慣;閱讀能讓孩子遠離手機和電視、游戲。
首先,打造優秀的閱讀環境。隨處有書、隨處可取,有自己的書架,父母以身作則,有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
其次,選擇最合適的讀物。如根據類型選,可以選童謠、繪本、故事書、科普讀物、游戲書等。根據獎項選,可以選國內的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等;全球著名的繪本獎如美國凱迪克獎、國際安徒生文學獎、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等。
再次,使用有效的閱讀方法。如創建閱讀儀式,留出一段特別的時間作為每日讀書時間,把和孩子一起選擇“每日一書”變成慣例,然后坐在一個專門的位置讀書。可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讀書,讓孩子緊緊依偎著你,或是孩子拿著一個喜愛的玩具。可以每個角色采用不同的聲音,也可以一邊指著顏色、形狀、小動物或故事中其他有趣的東西,一邊談論。可以用手指讀的方法讓孩子聽讀書,即孩子看著文字聽家長讀,讀了幾遍之后,就能大致認讀出這些漢字。也可以對喜歡的篇章或段落,可重復地聽。多次讀一本書,可幫助孩子對常用詞匯熟練掌握。還可以親子閱讀時,可用手機錄下來,讀完后,如果孩子還想聽,一邊讓孩子自己看書,一邊播放音頻,讓孩子逐漸學會獨立閱讀。
自理,培養責任感、增強自信心
自理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學中會碰到很多障礙和困難,老師不再時時刻刻在教室中密切關注,因此常常需要孩子獨自面對和解決。讓孩子學會獨立與自理就顯得重要,它具有培養責任感、增強自信心、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重要性。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有以下幾個錦囊分享給大家:
錦囊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鼓勵孩子自己整理衣服、疊衣服折被子、整理書桌、玩具、自己用餐。切勿因為孩子“動作慢”或“不夠好”而包辦代替。
錦囊2簡單的家務幫忙做。在生活中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吃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試著分發筷子,吃完飯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到水池中和試著洗碗。周末的時候,和孩子共同商量誰來掃地,誰來抹灰等簡單的家務。
錦囊3從鼓勵中培養。孩子年齡小,做事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失誤,比如:掃地掃臟了鞋子;倒水摔了杯子;放碗時打碎了碗……面對這樣的情況,不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于孩子失誤的地方,應幫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以提高孩子動手操作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錦囊4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在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該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要讓孩子明白一分鐘、十分鐘、半個小時等時間段有多長,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廁所、喝水或準備下一節課的學習用品等。
最后,我沒有讓孩子過多超前學習,因為新的知識點沒有吸引力,容易分散上課注意力。而孩子極易受家長影響,父母也需“下下狠心”,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幼小銜接不可能是完全“無縫銜接”的。孩子們從一個環境過渡到另一個環境,需要時間磨合與適應,存在一定的適應期。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一個積極有愛的親子關系,以實際行動支持他,是孩子在幼小銜接最重要的支持。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6
我今年已經4歲多了,馬上就要進入大班學習,隨之而來的就是進入與幼兒園完全不同的小學階段,那么如何才能把幼小銜接和小學化處理得恰到好處呢?這就需要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需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果提前學習了學課程一是怕孩子感到吃力而厭學,二是怕孩在正式進學后,因為師講的知識孩子接觸過而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學課程但孩上學后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影響到孩對學習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油然而生。
20xx年5月20日,適逢第十一個全國學前教育教育宣傳月,今年的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市二幼組織我們家長參加了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組織的公益微課,由優秀的園長和專家對幼小銜接的剖析與講解,在此專題講座中提到的現狀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作為家長重點關的問題。下談談我通過本次講座所得到的啟示及得體會。
首先是華愛華教授講解的《去小學化背景下幼兒園如何為入學做學習準備》中讓我深刻的意識到“小學化”和“幼小銜接”之間的關系,并不像是我們所有家長認識的那樣在幼兒園期間通過其他的方法方式去多認識一些字、多學習一些拼音、能計算一些加減法到了小學就能多么的優秀。更為重要的是注重幼兒在不同階段的針對性,幼兒園階段應該注意幼兒的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這里強調的是準備,就是讓幼兒做好各方面的預備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語言也可以是肢體語言、活動、游戲、互動等等方法去感染和熏陶孩子怎樣去學習;小學階段主要是讓孩子如何去適應,身體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這里主要強調適應,只有讓孩子適應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發展。華愛華教授說到學習準備和學習適應尤為重要,我本人非常贊同。
其次是胡華教授講授的《領會“精神”積極行動—“幼小銜接”的思考與探究》中的觀點讓我深有體會,尤其是兒童認識生活世界的結構,胡教授從身體和心靈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基本性結構(身體)、對待世界的態度和心智(心理)、對待世界的信念(信念),也許聽起來讓我們覺得難以理解,會有聽不懂的困惑,其實不然,兒童對待世界是開放的、是多樣的、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兒童獲得對世界的信念也是開放的、多樣的、豐富多彩的,遠比我們成人多得多,由此說明兒童的認識是多么的重要,我們做為家長應該遵循和尊重孩子的認知,不要輕易去抹殺還在的認知。胡教授還通過課堂實錄、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等方式方法向我們闡明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最后是余琳園長講授的《游戲,讓幼小銜接自然而生》,余園長通過幾個游戲向我們講述了兒童在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認識,以及游戲對兒童后期的學習有何幫助等等。幼兒是天真無暇的,在他們的世界里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游戲作為一種向幼兒傳達信息的載體,只要選擇合適的地點,運用合理的游戲作為載體向幼兒傳達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知識,那么幼兒就會很容易接受,直至小學,甚至伴隨整個童年時代。
總之,在聽了華愛華教授、胡華教授和余琳園長的講座后,讓我覺得受益匪淺,從之前對幼兒教育的不懂到現在知道幼兒教育的不易、從之前對幼小銜接的茫然到現在對幼小銜接逐漸清晰、從以前對孩子教育的單一逐漸轉變為多樣化,這就是學習的力量,只要能夠多學習一些教育專家、優秀教師的經驗,那么就會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彎路,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7
參加完這次活動首先明白了,幼兒園的教學計劃。知道了,老師的工作安排。其次,對孩子平時的課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學到了好多關于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知識。特別是馬老師生動的講解,還有她無私的推薦,我真的感覺受益匪淺。
別的先不說了,先說一下,選擇小天使的原因。其實那個時候并沒有對小天使做過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體布局有一個幼兒園的樣子。關老師并不是師資力量緊缺。所以我就沒有其他擔憂了,再說到價錢上用物美價廉來形容有點兒不合適,但性價比,確實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個普通孩子,所以對學校沒有特殊要求,只要學校領導負責老師有愛,那么別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絕對不能找一個脾氣暴虐的老師來影響她對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類人的態度。要從他的心靈深處樹立老師都是有愛的一類人,所以這一點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我們看到了也認可你們的工作。可是既然讓我們家長來寫感受,我相信這并不是只聽溢美之詞的。所以在此,提下個人的淺薄之見,合適之處望納之,不到之處請棄之,望多多包涵。
咱學校現如今的教學理念就跟新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不能不分時宜全盤接收。咱們靈丘的情況是好學校人員爆滿,而家長想選擇的學校是每個班都在70人左右,這種情況班級老師其實也是愛莫能助的,他肯定顧此失彼。那在一年級的時候跟不住的,二年級必定落下,當他到了三年級其實不說三年級效應,沒有這個效應,他也就自暴自棄了。在這三年期間如果家長有時間有能力輔導還無所謂,如果輔導不了,這孩子必定玩兒完。
當然,這些情況,如果全部讓幼兒園來尋找措施去彌補挽救肯定是不對的。我只是覺得不能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全部照搬。還需結合咱們本地情況,因地制宜。
最后說一下咱們家長的問題,李老師和陳老師說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如果大人長此以往造成的結果會有以下兩點:1、大人對孩子失去信心;2、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為孩子提供了什么?關愛孩子夠不夠?你是否發現他的閃光點知道它的不足之處?你是否為此采取補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愛學習,你是否刻意引導過,讓他自覺學習,讓他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一味的把責任推給孩子和老師。其實他們最大的老師是咱家長。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全部心得體會。因為個人性格問題,不怎么會低調說話,所以寫的東西也有點兒張揚。真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8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現在在讀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媽媽。回顧女兒從幼兒園大班到升入小學以來的經歷,對于女兒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以及自己在那段時間里切身體驗,感慨頗多。
一、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
女兒入小學以來,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比較好,對小學的生活表現的比較適從,不煩躁,每天回來都會嘰嘰喳喳的告訴我她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做小學生的那份光榮感。之所以她會這么快的適應小學的生活,這要得益于她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里開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學啦”活動。當時幼兒園組織多次到周邊的小學校園去體驗生活,看看小學的校園、教室,坐進小學的課堂和小學生共同感受學習的氛圍,還和小學生一起開展“課間十分鐘”的游戲活動,由此極大地激發了女兒和小伙伴想進入小學生活的積極愿望。此外,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積極的引導她。有一次,她對我說:“媽媽,今天妞妞說小學老師很兇的,犯錯誤就會懲罰你。”看到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我認真地回答她:“不會的,你看小馮阿姨,她就是小學老師,她一點也不兇啊,她還懂得很多的知識,你有很多不懂的問題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聽到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說,小學老師不兇的!”因此,進入小學以后,女兒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緒,非常崇拜老師,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有時是想做一名語文老師、有時是舞蹈老師,有時又想做一名數學老師……
但是,女兒的小學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剛升入大班的時候,我和其他家長一樣有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恐慌,同時也基于跟一些已經上小學的家長的交流所得來的訊息:“我家小孩上小學后,拼音跟不上,字寫不好,加法算不對,都怪我沒讓小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小學里的漢語拼音會過的非常的快,幼小銜接班一定要上,否則跟不上的”……我四處打聽哪里的幼小銜接機構比較的好,著急于給女兒在認讀拼音、練習寫字、學習算術等認知上進行準備。于是整個大班的那段時間里,我和女兒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學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對于她沒有掌握好的還得再給她鞏固和加強。在我和女兒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認讀與書寫、20以內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些漢字的書寫。犧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樂時光,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的收獲,于是我似乎對她入小學后能否更快的適應學習少了一份擔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兒升入小學一年級了,在最初的那幾周里,女兒表現得自信滿滿,回來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課堂上的反饋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級家長群里有家長因沒有沒給孩子上過幼小銜接班,孩子掌握較慢、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練習而著急時,我總為自己最初的決定沾沾自喜。可兩周之后,我漸漸發現,她的作業正確率開始下降,錯誤百出。于是我趕緊跟老師溝通,了解她的在校學習狀態,想知道出現這種情況背后存在的問題所在。在老師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剛開始時每次上課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學的內容,可能是之前學過,舉手的次數也比較多,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特別的高興,學習的勁頭還是挺足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也正因為她之前學過,感覺都會了,受到老師表揚的那種成功感已經不那么強烈了,更多的是認為自己已經會了,上課的專注性不夠,于是課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時的我才突然感覺,自己最初的那個決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經不斷提醒自己班級家長的那段出現在我的腦海: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知識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在將來的路上不斷的去獲取。
二、家長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認識到當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須盡快的幫助她調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兒進行了交流,圍繞她近期自身出現的學習問題,把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壞處,以及專心聽講的好處進行了討論,女兒逐漸知道了上課專注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和老師保持了緊密的聯系,通過家校的共同引導,女兒身上出現的問題苗頭得以及時糾正。
所以,對“幼小銜接”教育,我想作為家長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認識到“幼小銜接”并不完全等于學學拼音、認認字、算算數,更重要的是在“幼小銜接”階段,不僅要對孩子在情感上、習慣上、思想上給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自身更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1、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是實現幼兒園與小學兩個階段平穩過渡的必要性輔助教育。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游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動、游戲的方式進行,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的教育,兩種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銜接這個環節做好了,孩子就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無論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孩子也更容易培養自信和喜歡小學生活。
2、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綜合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里,孩子們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的集體生活,吃飯、午睡、游戲等,都需要老師看護。但進入小學后,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們本身要具備更強的自理能力。在幼小銜接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訴他們,到小學后需要這種能力。比如一些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報了幼小銜接班,雖然老師提出不需要家長送到教室,在樓下等著就行。而一些家長卻就是擔心,非常固執要送進教室,其實這在孩子的幼小銜接教育中,無形中是起到了一個反面的教育。
3、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不能只依賴專業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幼小銜接的教育也是來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熱衷于尋找一些有名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銜接中所應該發揮的關鍵性作用。
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家長們每到周末,就樂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訓機構,有的甚至要參加好幾個幼小銜接。而當孩子回到家里后,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做,整天溺愛有加,吃飯要人來喂,睡覺睡到中午,上廁所要全程跟蹤,完全把幼小銜接置于腦后,因為在家長們的眼中,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學寫字、學加減,上學后能超人一頭。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即使在上小學前不學這些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小學學習后,大家都會重新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種綜合適應能力,卻總是被別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銜接不是哪個培訓機構,哪一所幼兒園就能獨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銜接,是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銜接不光是認字上的銜接,更應該是從一個生活環境轉變到另一個生活環境適應能力的銜接。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9
一、為什么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小銜接就是指由幼兒園進入到小學低年級在教育中的連接。幼兒園與小學是兩個根據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務的教育結構,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階段。而連續性規律又決定了銜接存在的意義。
1.教育的性質、內容不同。
幼兒園是一個保教并重非義務教育機構。幼兒以游戲為主,教師的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沒有考試制度。而小學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主導活動是根據國家統一計劃、大綱規定的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氛圍嚴肅。有一定的家庭作業和必要的考試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是寬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活動的時間較多,生活管理不帶強制性。而小學階段的生活節奏快速緊張,作息制度非常嚴格,每天上課時間較長,紀律及行為規范帶有強制性。
3.環境設置不同
幼兒園環境的設置生動活潑,色彩亮麗,有許多的活動區域,在其中有豐富的活動玩具和材料供幼兒動手操作擺弄。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游戲及同伴進行交往。小學的教室的環境布置相對嚴肅,成套的課桌椅排列固定。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
4.師生關系不同
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個別接觸的機會多,時間長,涉及面廣。師幼關系融洽和諧。幼兒的安全感和被愛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小學師生接觸局限在課堂之內,個別接觸少,涉及面較小。
5.社會及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對小學生的要求相對嚴格具體,期望值高,這給兒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
6.教學知識結構不同
幼兒園學習內容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以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概括、想象、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等為主。小學的教育內容是系統的學科知識,是以符號為媒介的學科知識,它的抽象水平相對較高,這種學習內容只有當學習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時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時,小學生活對幼兒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兒童初入學時由于幼小銜接不當經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會適應方面,及情緒方面的不良適應表現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降低,不會和諧交往,厭學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并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因此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意義重大。它既有利于兒童入學前后的學習和發展,也為以后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我縣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嚴重很多幼兒園,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兒園和鄉村幼兒園把入學準備片面的理解為認字,做數學題,并以此作為評價幼兒園教育的指標。像小學生一樣寫作業、背誦課文。由于教學內容背離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這不但不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極大的挫傷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這不僅影響幼兒上小學,甚至影響他們今后對學習的不良情緒。
2.幼小銜接的片面性
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應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傾向比較嚴重。近年來,有些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為重視。這些幼兒園教育中有時忽視了兒童傾聽、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提高, 忽視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這樣使幼兒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校的規矩和課堂常規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也將影響日后兒童的有效學習。
3.幼小銜接的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但小學卻無動于衷,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有的小學甚至給幼兒入學設置各種臺階,形成銜接上的一邊倒,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幼小銜接既不是幼兒園小學化,也不是小學幼兒園化,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4.幼小銜接的突擊性
銜接工作是一場持久戰。其實,銜接工作在幼兒一入園就開始了,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為兒童小學和今后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而在大班,是要側重做好兒童入小學的特殊準備,如通過游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數幼兒園在兒童將要入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這些做法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兒童3、4歲剛入園時就加以逐步的培養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等和正確的姿勢、良好的習慣等。如果在最后時期才進行強化訓練,急于求成,會使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驟然加大,難以適應,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還使兒童對小學和未來的學習產生畏懼情緒。幼小銜接是長期的工作。
5.入學準備的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兒園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學教學方式上課,改變一下課桌的擺放形式,延長課時,或帶幼兒去參觀小學,請小學生回園介紹學習生活等。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這些對解決幼小銜接問題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三、針對問題,明確思路
1.遵循兒童發展的特點,明確銜接任務 兒童的發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性的,學前兒童和小學生確有不同階段的特點,但是一個孩子決不可能在跨入小學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兒的特點。為適應兒童在此時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促進其健康成長,幼兒園要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小學生活,而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展。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健康的體質、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不依賴他人的獨立創新意識、主動積極的求知欲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等。
2.依據銜接工作的規律,突出銜接原則
(1)雙向性原則
雙向性是指小學和幼兒園相互銜接,園領導和老師要設法與小學溝通,既要保持幼兒園的獨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與小學保持連續性,為兒童一生的發展創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是指銜接的內容要包括體、智、德、美各個方面。入學準備是全面素質的準備,包括身體、學習和社會性適應等方面。教師和家長最關心的是兒童的學習,最苦惱的是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能力,而兒童的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性能力對學習又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幼小銜接應是全面的銜接。
(3)漸進性原則
漸進性是指從幼兒入園之初就開始逐步做銜接工作。兒童某方面的能力和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將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分解成不同層次、水平的教育目標,劃分到不同階段的教育中去完成。銜接工作應該兒童一入園就開始,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為兒童入小學和今后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在學前的最后一年,側重做好兒童入小學的特殊準備,如通過游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線格等。
3.從實際出發,找準銜接點
由于兒童所處的區域不同(如縣城和農村),所受學前教育時間長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學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學前三年教育),因此他們入學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須依據上述條件來確定銜接的重點,以點帶面,推動銜接工作的全面發展。要把提高兒童的適應能力做為銜接的焦點。應從發展和提高兒童自身的內部適應能力入手,解決銜接問題。在課程設置、教材配置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上要注意以提高兒童心理素質為目的,要加強對兒童的主動性、學習動機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減少或縮小兒童不適應的過程,使之較順利地過渡到小學生活。
4.考慮外界困素對銜接的影響,重視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并不只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一方面,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態度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和向家長開放幼兒園的活動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根據思路,調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學前班進行了“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為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們的做法是: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為自己的一份來完成。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么,該怎樣做。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周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干”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開展游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兒入學后能否適應小學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小學后,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采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說”,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創造性的認識特征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游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愿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總之,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也就是說,在教育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求適應。上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0
女兒今年6周歲了,準備9月份入小學,“是否應該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課程?”這兩種想法一直讓我猶豫不決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學習了小學課程我怕孩子在正式進入小學后,因為老師講的知識都會了,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又但心孩子上學小后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而影響到孩子對學習信心。《“幼小銜接”特別策劃》中提到的現狀無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做為家長重點關心的問題。下面談談我通過閱讀《幼小銜接》所得到的啟示及心得體會。
通過閱讀了心理學家格塞爾著名的雙胞胎爬樓梯實驗結論同時也參考了“三年級效應”我個人認為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與讓孩子提早學習過多的小學課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會主動學習自己感興趣知識。
“孩子對成績、分數是沒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數意味著什么”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其實真正在意分數的是我們長家,我們對成績和分數認識,決定了孩子對成績和分數的認識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等原因,因此我們家長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們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閱讀《“幼小銜接”特別策劃》為我做好孩子進入小學的準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同時我也在根據《“幼小銜接”特別策劃》指導,查找自己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做為家長讓我們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吧。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1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范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里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么,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系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游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么孩子進入小學后,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學后,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后,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于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伙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老師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嘩,不與小伙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于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幼兒講述故事、復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并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閱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游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折紙、畫畫等。適當減少游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學、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匯,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2
各位家長:
再過幾個月,您的孩子就將進入小學開始人生路上有一段嶄新的生活,當您的孩子告別幼兒園輕松溫馨的生活環境,來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中,周圍的老師、同學都是陌生的,生活作息是不同的,學習的課程是如此豐富多彩的,那么您一定希望您的孩子能盡早適應這一切,為他的漫長的學業生涯帶來一個良好的開始。今天,我們就將圍繞幼小銜接的問題和各位家長進行一些探討,我們希望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能構建一個“幼兒園、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讓幼兒成為家園協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
首先,在意識上我們要明白,幼兒園教育和小學的教育是不同的,幼兒的入學準備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準備,而且更應該是包括身體、心理上的準備,促進幼兒的共同發展。小學和幼兒園的變化首先表現在環境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物質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活動室在小學里演化成了教室,除了一張張椅子以外還有一排排的書桌;操場上的玩具類運動器械被運動性器械所大量替代;教學樓里再也找不到幼兒園里隨處可見的各種積木、娃娃;小學的場地比幼兒園更加寬敞。其二是時空環境的變化,幼兒園里的生活活動、運動、游戲和學習活動被小學的課程演化為非常正規和系統的課程,作息表改成了課程表,在幼兒園里的許多活動在時間上是有彈性的,因為教師更多的不是考慮幼兒能掌握多少,而是幼兒的興趣程度和投入程度,但是在小學所有的活動都在規定的時間里執行和在規定的時間里結束,在幼兒園里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將在30分鐘里結束,但是在小學所有的學科的授課時間保證在40分鐘或者更長。其三是師生互動形式的變化,在幼兒園里教師更多的主動觀察幼兒,引導幼兒,通過談話、游戲、個別交流帶動幼兒走入集體生活,而在小學里,教師通過書面的作業、小組探討、集體的授課等形式和學生進行互動。
評價目標的變化,在幼兒園里教師對幼兒的發展評價是比較模糊的,因為我們知道年齡越小,個體間的差異就會越大,就好比一個一歲的嬰兒和一個兩個月的新生兒之間的差異那是多么大,其實他們的年齡只有11個月的差距,那么一個25歲的人和一個19歲的人,相差6歲就是72個月,他們之間的差異還會很大嗎?因此幼兒園的老師的評價方法是讓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個發展起點,然后到達不同程度的發展目標,老師關注的是孩子的個性、健康、認知、品行、社會性多方面的同步協調,所以評價的方式更多是以文字描述性的,不會以數字化的形式來表現,但是在學校里,我們都知道,評價的方式很大一部分依賴于考試的分數。對幼兒的評價是量化的。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3
時光飛逝,我們的孩子即將告別幼兒園,走進小學校園,成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心里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擔憂和困惑,孩子能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嗎?我們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一直以來對于這個為題我都很迷茫,且較為著急,在家經常想讓孩子學學拼音、算數、寫字等內容,自從觀看了沙塘中心幼兒園的微信公眾平臺發送的幼小銜接相關內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應該怎么做。
一、心理準備。
讓孩子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校園生活、學習上的變化。我們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帶著孩子到小學校園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為今后獨立進小學做好過渡。
二、習慣的養成。
剛入小學,首先關鍵在于好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孩子自覺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培養孩子認真傾聽、專注閱讀的習慣;培養孩子端正的姿勢、課上專心聽講、及時完成作業,并能按照課程表自己獨立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等。
三、能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大膽與人的交往的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樂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進入小學,孩子面對的環境也會產生變化,要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等。
四、知識的銜接。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語言積累的高峰期,因此應該豐富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相互講故事、提問題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鼓勵孩子積極動腦,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教孩子認讀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可以通過和閱讀相結合的模式讓孩子輕松快樂的學習。另外也可以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平時有空可以讓孩子練習學寫數字,也可以做些簡單的算數運用題等。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對孩子的培養要循序漸進。老師和我們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4
5月20日到6月20日,我們迎來第十一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今年的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
聽到“幼小銜接”,許多家長會有誤區,認為那是孩子升入大班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很多家長不由自主地將孩子會不會寫字、認字、能不能坐得住等這些顯性的表現與幼小銜接劃等號,甚至還有家長互相攀比誰的孩子會寫字、會背誦唐詩等。“幼小銜接”是兒童成長路上的重要階段,對兒童后繼學習與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科學的幼小銜接應該是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出發,將入學準備教育貫穿于幼兒入園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過程,滲透于幼兒在園在家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做好身心、生活、社會、學習等方面的準備。作為家長,我們要全力配合幼兒園,做到家園配合的前提下,更應該做到家園合力。
一、培養孩子熱愛運動
強體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幼兒運動的好處主要有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增強抵抗力、助消化、促進身心健康、助睡眠等。只要天氣好,我們就會帶丁鎂甄到戶外運動,陪孩子一起跑步、跳遠、玩各種球類游戲,騎車子、玩滑板等等。
二、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社交是提升孩子適應能力的手段。鼓勵孩子主動交朋友,能夠讓孩子不會孤僻,增進人際關系,語言更靈活,多元學習,進步幅度大。丁鎂甄今年三月來到高新二幼,寒假時我就引導她要換新幼兒園了,向她描繪新幼兒園比現在的幼兒園有多好。但她聽了十分不情愿,原因是在以前的幼兒園有許多好朋友,舍不得她的小伙伴。我就對她重點說:“新的幼兒園有更好的玩具,有好吃的飯菜,會有新伙伴”,但這些都無濟于事。很快進入新幼兒園,第一天,丁鎂甄哭著到了班上,和誰都不說話,半天過去,老師引導她認識了新朋友,短短一個周的時間她就交到了五個好朋友,每天回家還會主動分享她和好朋友的趣事。喜歡交新朋友,讓她很快地適應了新幼兒園。
三、培養孩子熱愛勞動
勞動是提升孩子生活能力的助推器。勞動能夠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建立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了解勞動的快樂和辛勞。丁鎂甄在家里經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掃地、拖地、擦桌子、擦自己的鞋子。我們也會讓孩子做一些挑戰的事情,清洗自己的襪子、小衣服,從打濕衣服到最后的晾曬,全部讓孩子自己完成。瓷器碗也敢于讓孩子獨立清洗,我們在旁邊僅僅用語言指導。這些勞動過后,孩子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
四、培養孩子熱愛“讀寫”
學習習慣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專注力。從孩子剛出生,我們就給孩子買各種書。丁鎂甄有布書、立體書、能玩的書、電子書等等,給她提供獨立的書柜,每天也盡可能陪孩子閱讀。書寫的經驗完全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積累,比如讓孩子正確握筆,喜歡寫寫畫畫,學習成人在紙上“畫字”,畫圖形等,創造想畫隨便畫的條件。在孩子獨立讀寫的時候,鼓勵孩子堅持,不斷培養專注力。
孩子猶如一顆種子,種植的過程需要關心呵護,但更要重視遵循成長規律,否則,一切違背規律的方式,都將影響其健康成長。因此,作為家長需要把孩子看做獨立的個體,需要我們學會放手,需要大膽讓孩子嘗試,充分地讓孩子體驗生活的每個過程。只有身心健康、自信開朗、適應能力強,才能讓孩子的未來更好。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5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孩子們即將要結束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的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鶴小學聯合舉辦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此次家長會猶如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們內心無數的困惑,也讓我明白了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平穩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
此次家長會主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來自于卜園長的分享: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鶴小學謝校長的分享:關于幼小銜接,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簡而言之,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小學生活。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一、幼兒園方面:
(1)逐步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進入大大班以來,幼兒園老師會布置一些家庭作業。這樣,孩子步入小學后,不會感覺學習負擔較重,會讓孩子們從思想上提前接受作業的準備;
(2)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稍微有所延長,在集體活動時間里引導孩子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孩子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家長方面: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作為家長,應該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要創造環境讓孩子認識到,上學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則,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也就是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起到以身作則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識準備,在步入小學階段之前,孩子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會寫自己的名字;開發語言潛力;具備初步的數理邏輯能力。謝校長特別強調家長不必在兒童入學前就讓他們學習大量的知識,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比如可以不失時機、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輸學校的種種事情,如“學校里有許多小朋友”、“學校里有好多老師和好多書,他們將教你好多有用的東西”
(2)習慣養成,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學與幼兒園在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幼兒園階段,老師會時刻關注寶貝們的吃飯、睡覺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學階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們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為了使孩子們逐步適應學習生活,我們應該提前多多培養準小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自己安排課間的時間(喝水、入廁、游戲等)。在培養這類自我管理的能力時,家長應注意及時配合幼兒園在家里進行培養和加強。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么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進入小學后能夠盡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小學需要共同努力。通過今天的幼小銜接會議,相信我們一定會有了更新的認識,讓迷茫的家長會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一段特殊的時期。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于幼小銜接家長的發言稿04-18
幼小銜接家長會活動總結11-25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1-02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1-29
幼小銜接家長會上的發言稿05-04
幼小銜接家長會發言稿03-25
幼小銜接家長會發言稿05-30
2017關于幼小銜接家長會通知08-08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1-26
幼小銜接教案大班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