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
xx年9月13日下午,在xx市實驗小學觀摩教室,劉副校長做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的專題講座。講座中,劉校長從“核心素養的緣起、概念和內涵以及在生命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三個方面,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用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分析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尤其對實驗小學特色的“生命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了具體闡述。在這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指針,更讓我明確了“價值觀”,“思維方式”,“品格”是學生和教師應重點培養的學生的素養。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樂學善學”——學生整理數據的能力;是“勤于反思”———學生學習的學法;是“數字學習”————學生整理數據的能力。教師要在生命課堂中將“育人點位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倡導“三生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面就我在“如何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本學科教學內容想結合”方面的思考做一下闡述:
1。寓游戲于教學中,將游戲用于識字,拼音,課文學習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齡特性,分層次的組織游戲,通過游戲環節激發孩子樂學。
2。語文課程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應更承擔起引領學生價值觀的重任,并且要滲透在語文課的方方面面,比如對字、詞、句的理解沒要組織積極向上的詞語和句子;對語文的知識課后有一個延伸,不僅教知識,知識背后更是人文的東西,簡單的字、詞、句、復雜的文章、兒歌,都要讓孩子理解知識背后的中華文化的魅力;多教給孩子正能量,積極價文中人物和觀點,學會學習他人的優點,我覺得每節課后幾分鐘時間讓孩子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回答問題,評價他人說法等方面加強核心素養培養,這不僅僅是對學習規范訓練,更是價值觀引領。
4。教師以身作則,多表揚優點,給學生一個導向作用。
5。語文學科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數學思維,語文的思維方式可以表現在說話(大聲,有條理,層次清楚)的思維方式,評價的思維方式(有點,不多),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正面的,積極地)。
6。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解決困難思維方式,多想辦法,少抱怨。
7。“品格”素養的培養應滲透在說話,讀書方方面面。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2
千呼萬喚始出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中高考評價的“風向標”,當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熱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20xx年9月18日正式出爐。初次聽到這個名字覺得非常的“高大上”,對其內容持懷疑態度,認為也是“換湯不換藥”,因此沒有細讀。深入的了解它的精髓卻是在20xx年的寒假,靜下心來真正的走進它,才發現它是真正“高大上”的培養人的標準體系。
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近幾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觸到了數學教學。發現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便是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下面結合自己所帶學科,談談自己對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粗淺認識。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后續的學習中,科學地 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例如:五年級數學上冊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割補等方法推導出面積公式,學生印象深刻,計算題目時就不容易出錯。知道了方法,學習就相對輕松了。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中,我經常把問題拋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開展小組討論,讓學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找出答案,學生興趣濃厚,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這也是核心素養里關于學生自主發展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日常生活中坐出租車時我們會遇到如何計算車費的問題。教學時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計算,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計算方法。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例如:《認識分數》時,講講分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3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傳統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語言能力、數學素養、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能力。現代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國際視野、信息素養、創新與創造力、社會參與貢獻、自我規劃與管理等。
核心素養成為教改的支點,未來學校的六大變化究竟有哪些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關注課程改革的新趨勢,其中有計劃地學習和能力培養是各國都普遍關注的。”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將為學校帶來諸多變化。歸納起來有6大方面
1、育人導向發生變化:更加注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和價值,突出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
2、課堂教學發生變化: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強調課程整體育人功能和價值。
3、實踐活動發生變化: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及其包含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實踐育人的價值。
4、課業負擔發生變化:學生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課后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
5、課程發生變化: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提供滿足孩子現實生活、未來發展的課程,特別關注核心價值觀、生涯指導、金融理財素養,突出學生是現實生活中“完整的人”。
應加強師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中學階段的學生對老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他們的品行往往是通過對老師的模仿來進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師一般具有某種權威,甚至認為:老師說的都是對的。作為教師,總是一方面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影響、塑造學生的心靈。所以,教師行為本身就履行著教育職能,教師本身的道德品質乃至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此意義上講,教師的道德修養對學生道德修養的形成起著特殊的重要作用。無數事實說明,加強學生品德修養,“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這就要求學校加強師德教育,做老師的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學生、教育學生。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4
近日我參加了縣《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網絡遠程培訓,幾位專家學者的報告讓我深刻感受到當前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緊迫性,學習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并初步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過往的教育太單一片面,而導致因為"得到了不該得到的",所以"錯過了不該錯過的",因為"填充了不該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該失去的"。"方向先于目標,戰略先于戰術。"當今社會,人類和人工智能將重新分工。基于對人類終極命運的關注,基于對基礎教育的反思與檢討,我們提出和重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現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理念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個體在解決復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和能力。個體與他們所處的多樣化情境間不斷變化的互惠關系的構成了人類發展的本質。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適合學生主動發展、創造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提供適合學生成長與發展需要的教育,為學生的健康與幸福成長固本強基,讓學生終身受益。教授強調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我從學習中感受到,核心素養就是在推動個性化教育,實現教育理念從傳統知識和技能評價標準向個體核心素養培養的轉變,反映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育理念由“結果”向“過程”的轉變,由“知識教育”向“人的教育”轉變,為此,教師的教學也要跳出單一學科或者單一情境的限制,以適應社會的跨學科、跨情境的教育為出發點,關注教育從“育才”到“育人”轉變,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二、“素質”與“素養”的區別
教授首先闡述了“素質”與“素養”不同概念,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么樣”,而“素質”則側重于“學校提供什么方式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兩個問題到底誰更重要些,顯然培養怎樣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問題,這讓我體會到我們總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樣的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總想著我們能給學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學生受教育后會變成怎樣的人,能力上會表現出什么,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們更應該避免把學生變成知識的“存儲器”,避免把學生培養成“高分低能”,二十一世紀需要綜合能力更強、創新能力更強的智慧型人才。
三、創新與合作是核心素養的關鍵。
教授在分析我國國民素質的短板問題時利用中日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對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國國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很差,創新意識不強。創新決定著民族的未來,那么基礎教育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當前我們的基礎教育評價體系落后,教育質量等于分數第一的評價方式很濃厚,中小學學生合作意識淡薄,創新能力不足,長此以往,我們的教育就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當前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創新的緊迫性。
四、作為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的問題。教授幫我們指出了幾個方向:
1、中小學要圍繞“核心素養”開發課程體系.
2、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更新理念。
3、教師素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教師就要不斷學習,完善自身知識體系。
4、采用科學的教育評價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評價環境。
作為教師具體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師應該不斷保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積極參加學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在教研過程中更加關注對學生學情情況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盡可能的'營造快樂、平等的教學環境。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高效課堂教學和課外特長學習的積累,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實踐中實現自己對教育事業的承諾,在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社會主義未來建設者的道路上不懈奮斗。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5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回答了“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看得出來,學校教育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場所之一。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有機無縫的鏈接,共同努力來完成!
我認為在學校里,核心素養要依靠學生在教育環境中慢慢地養成,是一個滋養的過程,重在潛移默化,不留痕跡的引領和助推。學生的周圍是老師,老師們的素養在不斷的影響著、引領著學生素養的形成,因此學校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關鍵的一個環節是教師素養,教師就應該成為核心素養的標桿和引領者!畢竟老師們的一言一行總會種植在學生的記憶中。而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作為老師的我,就一直在掂量:我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馬?好像不全是,有缺項!所以要想在學生核心素養上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自感還要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做到終身學習,學到老,活到老!目標就是以身作則,事事處處為人師表。從此希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教師:“一個有情感、有態度、不一定完美的我與一群同樣有情感、有態度,不一定完美的學生之間的學習交往。我將自己置身學習之中,把學生‘代入’共同學習的狀態,我可以有情感表達,可以有質疑和追問,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學生,只有這樣以學習共同體身份出現的最本真的我,才會真正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發現學生!”我非常認同這個說法。有資料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有15%―30%左右與教師的知識傳授有關,其余大部分都取決于非知識層面的因素。如教師的情感、格局、胸懷、視野,看待事物的角度,處理問題的方式,都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說誰帶的學生像誰,驗證了這一點。因此,學生在學校階段核心素養的形成,就與他所經歷的老師們的素養有著極大關聯,每當會想到自己的老師,留存在腦海中的往往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經典橋段,他的為人處事和他的治學態度等,而他所教授的知識不是印象最深的。這些老師的素養的集合,不就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素養的建立嗎?
核心素養內容豐富,要想全面培養就要做到不管哪門學科都不能以培養某某家為教學目標,而是要培養合格的公民為目標。比如我從事的生物學科,不為培養生物學家,而要通過學習生物學,能給他們留下什么印象,給予他們相應的生物學能力來適應社會,實現這一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貢獻。
基于這個想法,我在生物學科上做三方面的努力來培養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一、在具備生物學常識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態度。
通過學習了解人體的結構和生理特點,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自身的生長和發育過程,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所以一般情況下,我比較自信于自己教過的學生,在對于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能夠有正確的認知,做到必要的防范。我們清楚,生物學知識只是知道是沒多大用處的,要想變成相關的能力則要通過討論、親身體驗才可以練成。所以在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后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D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6
隨著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其教學效果與質量不容忽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現階段熱議的話題。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深化英語課程改革的重大之舉,正確的培養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還有助于促進心智品格的發展。我們英語教師應針對教學目的合理調整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認知能力,更要側重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讓學生在敏銳的語言感知中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氛圍,為之后的系統性學習提供支持。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啟蒙英語學習和夯實英語基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指在一定環境下,通過語言來理解和表達思維意識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以及表現出態度;思維品質,指個人的思想特征、思維方式,反映出其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點;學習能力,指學生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適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能力。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相輔相成。學習能力則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始終,為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時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學習能力提高,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英語核心素養培養:
一、用興趣作為引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小學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的時候,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老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可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和文學中的靈魂有一個直接的碰撞,這樣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
二、教師發揮帶頭作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養成期,教師的言傳身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在這一時期,小學生多會以教師的行為方式為模板進行模仿,養成自身的學習方式,因此,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典范,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身的學習核心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帶動學生。再者,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創立差異性的教學環境,與學生融為一體,在課堂中將學生帶入到為教學所營造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英語學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奧妙,最大化地引領學生利用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助推學生核心素養養成
小學課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用書,雖然可以滿足教學進度,但遠遠難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養。除此之外,由于課本內容的限制,有些文章并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對學生的理解而言,是較大的阻礙,不利于對學生英語理解能力的鍛煉。因此,要想做好課堂英語教學,有必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閱讀量。教師可每周抽幾節課組織學生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上閱讀課,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電影或情景劇等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圖像比文字更加直觀,表達的內容更多,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的好處。英語對孩子們來說,畢竟是第二語言,從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辭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學中加入課外閱讀環節,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傳達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是影響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
四、在政策方面確立核心素養的階段性要求
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停留于口號與文件,要具體的開展實行,落實到位。英語教師要認真解讀政策文件,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嘗試將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同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和語言技能目標一樣,設定一些階段性的具體要求,使思維品質的發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讓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以便在教學中根據教材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
五、借助學科整合,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教師要整合學科知識,列舉一些正確行為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和錯誤行為對人產生的負面影響,讓學生判斷自己言行的對錯,讓學生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另外,教師還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網絡,向學生傳授核心素養的內容。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圍繞英語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英語課程,必定會成為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的一個里程碑。因此,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緊緊圍繞語言表達技能,緊扣英語交際性特征,讓學生在會聽、敢說、能讀、可寫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感知,在實踐運用中提升學科綜合素養;教學過程中,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為之后的成長成才鋪設道路。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7
一、人的“核心素養”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他認為能力是先天的,每個人相差不大,起決定作用的是熱情與思維方式。在他看來,熱情就是工作的干勁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為誰”。思維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數;思維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單一利己的,它是負數。這才是決定人生結果的關鍵。若思維方式是負數,越熱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結果將越可怕。換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維方式是“核心素質”的首席,第二則是“熱情”,它包含了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其中積極的態度更為重要,它包含責任、進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認為,人的發展取決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理學學常識告訴我們,智商在于先天遺傳,后天培養并不會有太大影響;情商、逆商則在于后天的歷練和培養。
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還有探究的學習素養,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養”,它們是“人的教育”的鋼筋混凝土。
什么是學習素養的核心呢?我們認為是“探究”。學習應該是“學會”,而不是“教會”,判斷“學會”還是“教會”的試金石,是學生會不會探究學習。
知識、分數、作業和試題,并不能給人生好的路徑依賴;恰恰相反,它們提供是一條扭曲的依賴路徑。
二、人的“核心素養”與“學科關鍵素養”
學生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科課程進行。學科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色調,也是教師教學生活的主色調。尊崇“素養為重”的育人價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條:學科教學必須“素養取向”。
1、任何“學科素養”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為背景、底色。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懈的鉆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
2、學科素養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才會成為積極情感、態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今天看來,一個只知道教知識、練能力的教師,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教師,只有懂得將“人性”和“道德”彌散在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日常行為中的教師,培養優秀學習品格的教師,才是一名真正的師者。
3、關注“學科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點”很多,“關鍵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學科關鍵能力”,教師才能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建構起自己的“師本課程”。“學科關鍵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簡化了,教師才能更從容地將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將佝僂的腰從無邊的知識、無盡的訓練中挺立起來。
三、“素養統整”下的課程與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征。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為本、能力為本、道德為本、評價為本。
“素養為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回歸職業素養,人性和道德將成為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范將成為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于“核心素養”來講,作業里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非專業素養——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給出了現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再也不是僅僅傳授知識了,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全面發展著想。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并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后的喜悅。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后,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個人發展過程中,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鉆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征。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8
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念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養,教育觀,世界觀,人生觀起著直接影響作用。一方面需處理好知識和能力、品格之間的關系。知識是基礎,發展能力和品格離不開知識的習得;知識是手段,目的是通過知識的習得發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確所要發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適應終身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再者,教師本身的價值觀應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和諧。專業思想的建立,將會直接影響教師的知覺、判斷等心理過程,從而引發其相應的有彈性的教育教學行為。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堅持探究性的教與學,讓學生學會認知。知識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探究獲取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問題解決式教學,讓學生學會做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漸地形成核心素養。圍繞這一思想,項目驅動法、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以及像藝術家那樣工作都是不錯的選項。但無論哪一種方法,情境、問題、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關鍵詞。再有,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學習,讓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自我教育、反思與管理。
二十一世紀呼喚著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多層次人才培養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呼喚著高尚的師德修養。教師擔當著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業務能力強的老師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育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9
有幸參加xx成功中心(梧山校區)數學研討活動,一睹蔡榮鑫副校長課和顏丹清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演繹,更再次聆聽到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蔡福山主任的精彩點評,讓我對數學核心素養以及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落地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收獲滿滿。
一、 精彩的課堂,深刻的思考
1、蔡副校長從折紙比賽開啟,于無痕中復習了舊知(分數的意義),為新知探究做好了鋪墊和準備。
(1)法理相融,注重思維的直觀性(物化理解算理)。
讓學生通過折紙地方式將抽象的算理形象地呈現,學生清晰地認識4/7÷2就是4個1/7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有2個1/7,同樣4/7÷3也是通過直觀的面積圖幫助理解,完美地實現了法理相融的運算教學。
(2)知識的聯系性——遷移建構算法。
烏申斯基曾言: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本節課蔡校長將比較淋漓盡致地展現,比較4÷2和4/7÷2;比較4/7÷2和4/7÷3;比較4/7÷(2、3、5、6)算式中不與不變的規律,逐步抽象出分數除以整數的一般化規律,并最終實現符號化的理解。
(3)在難點處充分沉潛教學。
2、顏老師作為只有兩三年教齡的老師課改特別地棒,課堂教學不疾不徐,讓人覺得親切自然。注重算法多樣化,并注重讓學生深刻理解計算算理,教學也非常細膩,比如當學生撥計算器時從十位撥起,及時引導學生應該從個位撥起,防止負遷移等。
二、精準的點評,有力的引領
而福山老師的點評似乎又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更為明亮的窗戶,讓我們對這兩堂課、對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地有了更深的思考、更美妙的體悟。
福山老師從核心素養談起,談到中共中央的頂層解析:核心素養就是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談到高中數學已經確定的核心素養;史寧中教師有關核心素養求實的三句話解析;更認為核心素養是知識、方法、思想的種子。
結合教師課堂,給出很好的建議,如可以通過一組除法算式(400÷2 40÷2 4÷2 4/7÷2 )的比較,讓學生發現除法的本質就是平均分單位;注重方法的溝通,這樣方能實現法則越來越少,道理越來越簡單,讓學生明白有什么道理,和什么相通;比如方法多樣化中不必面面俱到,畢竟有些方法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師要有所取舍;比如實現數學生活化的同時,也可適當的故事化。
總之,本次互動為我們積蓄了更多的養分和力量。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0
今天在我市xx中學,我參加了xx市教育系統組織的名師報告會,聆聽了來自北京的特技教師錢守旺的“聚焦核心素養、培養有靈氣的學生”的報告,我有些許體會,現將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新時代的課程標準。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包括三個方面,六大要素,十八個基本點。核心素養是要準確而具體地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核心素養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最終培養出有靈氣的學生。即有正氣、有志氣、有勇氣、有骨氣、有底氣、有靈氣、有才氣、有人氣的能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傳統課程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在培養目標上,只重視傳授知識,不注重發展能力,按一個模式培養學生,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的成長,在教學內容上,教材是學生的唯一學習內容,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在教學方法上,是注入式、滿堂灌,只研究教師如何"教",不重視學生如何"學",考試主要靠死記硬背,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形式上,只是課堂一個渠道,單一化、模式化,忽視因材施教和課堂外渠道。在師生關系上,重教師作用,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是知識傳授對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傳統教育是保守的、封閉的。
第三、靈動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認真講,學生的仔細聽為主,學生的一切服務于老師的教學;老師是領隊,學生是隊員,老師領路帶學生,最終講著講著學生不見了。而錢守旺老師則指出,一節好課是要講著講著,老師不見了。靈動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毫無疑問,是讓教師轉換角色,退到幕后;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提出了翻轉課堂。利用微課件課下學習,把傳授知識的過程放在課下。上課解決疑難問題和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把學生內化的過程放在課上。
雖然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但是通過錢守旺老師的講解我還是覺得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好的教學方法是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積極實踐新的教育教學方式,爭取運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給我們的傳統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1
不同于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
具體到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已有專家對其進行了具體的定義,即: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五個方面。歷史核心素養雖然提出來了,但是如何在實踐教學中真正地去落實?怎樣改變現有的教學形式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針對不同的課型、內容,如何去創設真實的歷史情境?面對這些問題,下面就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做法談幾點個人感受。
一、根據課程內容來創設歷史情境。
第一種創設情境的方式是回歸歷史,尋根溯源。將學生至于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中去體會、感受,在歷史的變遷中孕育歷史價值觀。在公開課第14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一課中,我以秦始皇的煩惱為線索,把本課內容設計成歷史情境劇,由秦始皇的四個煩惱來貫穿始終,即讓學生穿越到秦朝,又讓學生感同身受地感覺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社會狀況,從而對秦始皇采取的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第二種是以生活的方式進入歷史情境。
在七上歷史第15課《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中,我用“走進歷史”環節中介紹漢武帝生平時,不忘教導學生要借年少時光努力學習,并借機引入學校校訓。穿插歷史再現和歷史短劇表演,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對于大一統的歷史概念教學、討論交流漢武帝解決兩個棘手問題的方法、歷史比較秦皇漢武的思想措施、讀圖學史理解推恩令的'妙處、通過秦皇漢武大PK調動學生的快樂情緒,輕松學習。這些身心情緒因素的調動無疑對情感價值觀的培育是有幫助的。通過這些方法和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碰撞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成長。在七下第13課《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讓學生自編的課本劇表演《老員外擇婿》,學生表現尤為精彩,圍繞課本重點士、農、工、商四個的表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把歷史上的節日與現實生活中的節日生活習俗結合,使學生感覺到生活中就存在著歷史,現實生活是有歷史可以追溯的讓歷史回歸生活。雖在具體教學實施中也略有瑕疵,但不影響課堂的教學實際效果的落實,師之教,生之學,基本上是落實了。
二、理清知識聯系,建立知識網絡,構建歷史線索,形成整體思維。
歷史學科的學習注重知識之間的脈絡聯系,所以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基本上是依據歷史發展的縱向順序來組織教學。基于核心素養之下的教學,為方便情境的創設,往往會打破歷史發展的脈絡。歷史學科特點之一就是不同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這一章節的內容考試的時候會往其他章節里帶,這也是考生薄弱點所在。比如20xx年的中考材料題把宋元的重商和明清的重農抑商放在一起考,把蘇聯的戰時共產主義、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放在一起考,很多考生就不太適應。為此我們的對策是:主動關照知識點,重視知識的聯系與比較,打好歷史框架和網絡是歷史復習的必修課。中國古代史按朝代,中國近代史按歷次戰爭,共和國史按土地制度改變,世界現代史按資本主義的興起、發展、調整三個階段,搭好框架,然后對同類同質的知識點進行對比,歸納、概括,可有效提高歷史聯系和遷移能力。如九年級上冊所講的世界近代史主題:實際上是一部資本主義世界產生確立和發展的歷史。我們可把線索整理如下:14—17世紀的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和思想基礎和物質基礎。而17—18世紀的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展,在歐美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19世紀資本主義制度及統治得到了加強。它包括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等。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被確定下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伴隨著第二次科技革命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即壟斷資本主義時代。這一階段各帝國主義國家發展迅速,實力大增,資本主義制度得到強有力的保障并且鞏固下來。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開始占統治地位。
所以,在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中,歷史學科能力不再是歷史教學要達到的最高目標,而應該更注重人文性,即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能用歷史中的方法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因此,在接下來的課題研究中,我要對已設計的案例進行再次完善,讓核心素養能夠真正滲透到教學中。同時,要通過教學形式的改變來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學生真正像歷史學家一樣來學習歷史。其次,通過閱讀書籍,加強理論的學習。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2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 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在教學 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后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咱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非常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咱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3
素質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識,培養健康身體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勞動技能的一種教育,它是以個體和群體的先天生理條件為基礎,以改善先天素質提高后天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和升華。為了較全面地理解幼兒素質教育的內涵,我學習了許多理論文章,深受啟發。進一步認識到兒童良好素質的基礎應包括1、健康的。心理素質2、良好的體能素質3、良好的社會性發展與品德素質4、良好的才智素質5、會體驗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我認為,在進行幼兒素質教育中,應把著重點放在讓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
學會生存:這是一個人能順利生存于社會的基本能力與條件。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主要是鍛煉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學習初步的自我保護,增強自理能力,即學習“自己的事化自己做”。
學會學習:主要指培養孩子從小縣有廣泛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積極主動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同時還要重視加強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經受挫折、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等。
學會關心:指的是要幫助、教育兒童關心社會、國家的經濟和生態利益、關心全球的生活條件,關心他人,關心家庭、朋友和同伴,關心其他物種(包括動物、植物),關心知識、真理、學習以及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這是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備的高度發展、適應性、創造性、社會性、堅韌性及全球觀念等方面的素質要求。
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和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合理的要求乃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作用。必須堅持“觀察在前,目標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改變過去統一規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標,真正使每個孩子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目的是為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立定基礎,因此,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群體目標和個體發展目標的統一,要求我們首先應當確立群體基本素質的培養目標,但又要重視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還要有在每一個孩子每一方面發展的原有基礎上確定的個體發展目標。
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規程”中提出的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發展的精神。另外,我們還要樹立大教育觀念認識到幼兒教育是一項涉及到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系統工程,只有調動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調、同方向地對幼兒過好教育,才能全面、積極在促進幼兒的發展。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4
“11月9日,學校領導人侯校長召開《培育核心素養,塑造美好人生》的講座,對“核心素養”做出了深入、細致的解讀,讓這個寬泛宏大的定義接上了“地氣兒”。聽過講座后,我明白“核心素養”切實存在于我們的教育生活中,針對“核心素養”,侯校長也指明我們立項課題的研究方向。通過對講座的學習并結合網上所學習的內容,現將我的心得體會如下: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之中不斷完善。從這里可以看出,核心素養強調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獲得知識的能力,由此也更加強調能力與態度。我想,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的真正的轉變我們的課堂角色,從教授轉變為引授,將“關鍵的能力”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其實這和我們學校一直在實施的“少將多學、精講多練”、“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相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一直是所有教師追求的教育目標。而在培育學生必備品格的方面,則要求我們在德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講座中乍一聽到“核心素養”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素質教育”,這二者聽起來似像非像。講座中也指出“素養”與“素質”的關系和不同之處。素質通常指的是個體前天稟賦和后天環境教育互相作用在個體身上所體現出的結果。而素養更多是指后天習得的,通過教育可以培養的,可以更加凸顯教育的價值。在我看來,“核心素養”就是“素質教育”優秀經驗的繼承和更為細化、具體、系統性的發展。
今年我們所立課題的題目是《在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方面是自主發展中的學會學習。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樂學善學,二是勤于反思,三是信息意識。這三項內容與我們的教學工作有緊密的聯系,我們教師應該講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教學中我也對自己所任教的學科制定了一些目標:
1、寓游戲于教學中,將游戲用于識字,拼音,課文學習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齡特性,分層次的組織游戲,通過游戲環節激發孩子樂學。
2、對語文的知識課后有一個延伸,不僅教知識,知識背后更是人文的東西,簡單的字、詞、句、復雜的文章、兒歌,要讓孩子理解知識背后的中華文化的魅力;多教給孩子正能量,積極評價文中人物和觀點,學會學習他人的優點,我覺得每節課后幾分鐘時間讓孩子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學生回答問題后,評價他人說法等方面加強核心素養培養,這不僅僅是對學習規范訓練,更是價值觀引領。
4、教師以身作則,多表揚優點,給學生一個導向作用。
5、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解決困難思維方式,多想辦法,少抱怨。
6、“品格”素養的培養應滲透在說話,讀書方方面面。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實在學校離不開教師的自我提高與努力學習。正如講座最后侯校長所說:“一項新的東西出臺,需要我們去探索,不管路怎么走,我一定要走下去,相信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會有奇跡發生。”通過此次學習,我會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接受新的教育理論,努力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5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培育核心素養、提升關鍵能力的一個培訓,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核心素養,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方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師的使命。核心素養,是小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綜合體現。
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維品質、品德修養、思想觀念等內容。這是小學語文學科的基本素養。它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與社會溝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下面談談我對教學的一點反思,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我認識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養及其在語文學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現談一下自己對核心素養的理解。
一、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我們以前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的特長發展”。素質教育改變了“以分數論英雄”的教育方式,轉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培養各種社會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進的作用。而素質的培養是在學生“有天分”的基礎上。“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后天中、長期實踐中養成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經過努力養成好的習慣、能力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從文化基礎可以看出,它更加關注學生知識積累的寬度和厚度,使學生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從而形成正確、科學、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也是一個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自主發展方面更多的強調學生的學習發展意識,能夠自主學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追求健康、快樂、精彩的人生。社會參與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能力,一個有擔當的人,才能愛國、愛集體、愛家,才能勇于為社會做貢獻,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二、作為教師的我們,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妙灌核心素養之田,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發。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
2、豐富資源,寓教于樂。
豐富課堂資源,構建靈動課堂。啟迪我們,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3、教學即人學,對話心靈。
教學即人學,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教書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靈的陶冶。更代表著一個人的素養的高低。
4、借助網絡資源等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素養。
謹慎、合理、適時、巧妙作用網絡資源,將品德課上活,上出特色。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3-31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03-05
《核心素養解讀》心得體會10-10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5篇11-19
教師核心素養培訓心得體會03-04
2017學習“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3-30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0篇)02-22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2-27
教師核心素養心得體會范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