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9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1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育評價是以人為出發點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發展性評價,其重要特點是關注過程性評價。評價要求達到的“三化”是:1、評價主體多元化。2、評價方式互動化。3、評價內容多樣化。我校在開展新課程實驗過程中,積極推行評價方式改革,建立了一套以“學生成長記錄袋”為基礎,以學科模塊評價登記表為主要內容,以研究性學習評價和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活動評價表為重要補充,以老師、同學、家長以及學生本人的多主體互動評價為主要特點的過程性、發展性素質教育綜合評價體系。旨在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和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為主要目的,使對學生的評價與考試工作和新課程改革相對接。根據自己這一年的親身體會,現將以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和管理為主要形式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一些做法簡要總結如下:
一、明確評價的目標
通過“學生個人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和管理,全面、全程、客觀且富有人性化地記錄“學生個人成長的足跡”,打破現行的考試制度,科學地對學生進行衡量,溫馨地對學生進行激勵,調動學生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達到以評促學的目標。
二、明晰評價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評價必須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數尖子生,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解題策略、思維習慣上的長處與不足,促進全員的多層發展。
2、激勵性原則。評價應是學習動力的源泉。對學生的激勵應由外在激勵為主轉變為內在激勵為主。評價應多方開掘學生的內在激勵,加速學生內驅力的發展,不斷激勵學生對進一步學習充滿信心,品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有進一步發展的追求。
3、自主性原則。評價應充分調動和及時調整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通過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對某項考查結果不滿時,可按學生的要求讓其再自學,在其自認為已獲得良好發展時給予再次考查的機會。
4、多樣性原則。評價要做到形式多樣:等級評價與語言描述相結合;全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師生互評、家長參與相結合。要突出考試方式的多樣化,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價能更全面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5、個性化原則。過程評價必須關注每一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作用的發揮,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個性心理和特長,使評價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特點。
三、實施評價的措施
建立成長記錄袋能有效地記錄正規考試所測驗不出的內容。“讓每一位學生都留下成長進步的足跡,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自信”是設置“學生個人成長記錄袋”的宗旨。建立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題方法,最滿意的作業,印象最深的學習體驗,探究性活動的記錄,發現的日常生活中的高中地理問題,對解題的反思,單元知識總結,典型的錯題記錄,自我評價或他人評價等等。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可以包含學期開始、學期中和學期結束三個階段的學習材料。使學生感受自己的不斷成長與進步,培養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為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據。讓學生參與成長記錄袋建立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監控的能力和負責的態度。它向學生傳遞的信息是:學習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這將有助于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習動力、培養良好習慣。
建立并使用學生“成長記錄袋”,改變了以往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唯一尺度”的辦法,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關注教育的過程和方法,著力于人的情感、意志、態度的激發和價值觀的形成,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的科學評價方法。有助于教師和家長多角度、多層次、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比較全面、客觀準確評價學生,有助于學生個性發展,有助于學生自我激勵、自我反思;有助于學生、家長、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達成教育主體的相互理解與支持,增強了教育的內在活力與外在合力。對推進學校的新課程教學改革、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特長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的一點體會
通過對學生九個維度的客觀評價,使每一位學生感受到別人對他的評價不再是僅憑成績的好壞,而是多方位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和諧發展、全面發展。通過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強化了過程評價,達到了關注每一個學生成長的目的,體現評價的動態變化。
學校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長效機制,將學校德育工作和班級常規管理工作納入其中,各班建立班級管理檔案,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有力證據,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生平常表現資料積累少,造成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班主任評價等缺少充分依據,說服力不強,難以達到公正評價的效果。二是學校部分學生素質相對來說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學生對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他們在評價過程中不能認真參與,客觀評價,而是馬馬虎虎。總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耐受性較強的工作,我們在具體工作中力求做到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力求使評價結果客觀公正。但這畢竟是新生事物,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改進提高。
時光如梭,轉眼即逝,當畢業在即,回首三年學習生活,歷歷在目:三年來,學習上我嚴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方法,積極思維,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強,學習成績優良。
我遵紀守法,尊敬師長,熱心助人,與同學相處融洽。我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努力為班為校做好事。作為一名團員,我思想進步,遵守社會公德,積極投身實踐,關心國家大事。在團組織的領導下,力求更好地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性格活潑開朗的我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高一年擔任語文科代表,協助老師做好各項工作。參加市演講比賽獲三等獎。主持校知識競賽,任小廣播員。高二以來任班級文娛委員,組織同學參加各種活動,如:課間歌詠,班級聯歡會,集體舞賽等。在校文藝匯演中任領唱,參加朗誦、小提琴表演。在校辯論賽在表現較出色,獲“最佳辯手”稱號。我愛好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力求德、智、體全面發展,校運會上,在800米、200米及4x100米接力賽中均獲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長了知識,也培養了我各方面的能力,為日后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通過三年的學習,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夠,具體就體現在學習上“鉆勁”不夠、“擠勁”不夠。當然,在我發現自己的不足后,我會盡力完善自我,培養吃苦精神,從而保證日后的學習成績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即將告別中學時代的酸甜苦辣,邁入高校去尋找另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在這最后的中學生活里,我將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學習成績,為幾年來的中學生活劃上完美的句號,也以此為人生篇章中光輝的一頁。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2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到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素質,那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先不說大的,就說我看到的吧。一天早上,我進了校門,走到了門口那個走廊上。突然頭上傳來“刷”的一聲,在我還沒反應過來時,兩個裝滿垃圾的袋子掉了下來,掉在了我右后方不到兩米遠的地上,旁邊一個清潔阿姨拿了起來,并抬頭打了個招呼。我向上一看,原來也是個清潔阿姨,她們為了省力,直接從三樓把垃圾扔了下來。這種做法太沒素質了,如果一個不巧,砸在了同學身上怎么辦,萬一砸出個什么,你們怎么負責?你們的素質都去哪兒了?
十一黃金周高速公路免費,本是國家對人民的體己,可帶來的卻是人們的爭先恐后,野蠻出行,甚至不惜占用應急車道;因為堵塞,就在路上隨地大小便,垃圾滿天飛,車上收音機里雖一遍遍地提醒著“要講素質”,但結果是環衛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去一遍遍地打掃。
相信有的同學去過德國或日本,它們那里過馬路只要亮起紅燈,縱使路上一輛車都沒有,也不會有一個人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一個人基本的素質。如果把這種情況換到中國,紅燈即使亮了,也還是會有許多人存著僥幸心理過馬路,而那些司機也不會讓人,這就造成了一場場交通事故。設想一下,如果每個人文明一小步,我們的素質就會提升一大步,那該避免多少場糾紛,多少場事故啊!
我們曾被外國人冠為“東亞病夫”,現在我們的祖國變得強大了,奧運健兒的摘金奪銀無不體現著我們憑著堅韌和努力,早已摘掉了這頂“帽子”。那么我們的素質更應該水漲船高,這需要我們從小做起,從小事情做起,并一代代地傳承。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3
社區位于經濟繁榮、交通便捷的越江路口的東北側,屬港閘區政府所在地,2005年由盛和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建設。社區擁有300㎡的辦公用房、300㎡的居民活動室和250㎡的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小區內小型公園、休閑廣場和室外健身場所錯落有致;在綠化率達到40%的綠地上遍布名貴花木、亭臺樓閣和小橋流水,是一個環境優美、適宜人居,具有濃郁時代氣息的綠色園林社區。
如何把社區管理好維護好是社區黨支部和作為支部書記的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認為只有不斷加強社區居民教育,不斷提升居民的綜合素質,才能達到造就文明居民,建設文明和諧示范社區的目的。如何開展居民素質教育,我有三點感想: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通過拉橫幅,櫥窗板報、宣傳手冊資料展示,開放圖書室、閱覽室、走訪住戶、舉辦社區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地開展宣傳和教育,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幫助居民認識到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是適應現代生活節奏的必備素質。明確學習的目標不僅是為了文憑,為了就業創業,更重要的是提高素質,開發潛能和提升人生價值,拓展生活領域,豐富生活內涵,提高生活質量,建設美好家園。通過宣傳,激發居民自主接受新知識,自覺爭做文明人的熱情,社區教育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依托載體,齊頭推進
一是要以社區黨建為龍頭,大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居民的政治素質為目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面向社區全體黨員和居民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基本理論、政策方針、形勢任務等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利用端午、七一等傳統節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端午前夕5月23日,我社區組織黨員代表、軍屬代表23人舉行了“大家齊動手、文明過端午”為主題的包粽子比賽,通過活動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激發居民的愛國情感。6月28日我社區黨支部與交警三大隊部分民警一起登上蘇通大橋觀景平臺,一起參觀了蘇通大橋展覽館親身感受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二是要依托共青團婦等組織大力開展公民道德教育。以提高居民道德情操為目標,廣泛宣傳20字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60字規范;積極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加強道德修養;進一步加強“誠信”教育,強化全體居民的“誠信”意識,積極培育以“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為核心理念的南通城市精神;廣泛開展“讀書明理,革除陋習,走向文明”的讀書活動;今年五月份組織群眾參加了港閘經濟開發區《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的征文活動以及書法、繪畫比賽。通過活動將道德建設落實到社區居民的具體行動中,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6月10日,我社區召開了“新市民、新形象”暨“文明結對共建”座談會,提升新市民素質,發動黨員群眾使弱勢群體得到幫助。6月18日,我社區開展了文明禮儀知識競賽,40名以婦女代表為主的居民參加了比賽活動。社區退休女工徐秀英獲得了第一名。
三是依托科普、司法、綜治等組織,大力開展科學知識、法律知識教育。以“講科學生活、建文明社區”為主題,面向全體居民開展普及科學知識教育。今年“科普活動月”、“科普活動周”期間我社區邀請城西醫院醫生和地震局顧朝軍處長分別作了“預防慢性病”和“居安思危、防震減災”知識講座等系列活動;開展律師、法官、消防、警務、交警進社區等深受群眾歡迎的活動;充分發揮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校外輔導員的作用,面向青少年學生開展校外普法教育。暑假期間我們將邀請社區民警和區安全局領導為青少年學生作法律知識和安全知識講座,同時開展《我為社區獻一計》征文比賽活動。
四是依托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大力開展職業技術教育。以促進就業為目標,把職業技術教育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結合起來,加強就業能力培養。社區勞動保障平臺要根據社會需求,積極開展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和殘疾人的勞動技能培訓與教育,提高他們的基本技能和就業能力。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4
假期學習了關于素質教育的系列材料,深受教育和啟發,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認識,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務必具備良好的素質
教師是學生教育的啟蒙者,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思想行為的引路人。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一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確立自己“為人師表”的模范形象,用端莊的儀表、大方得體的舉動,和藹和親的態度、平易近人的作風去感化學生,使教師成為學生行為的表率和學習的楷模。孩子離開父母,離開幼兒園到校園學習,生活環境及周圍的事物都與幼兒園有不少的變化,比幼兒園環境嚴肅多了,給學生的感覺陌生了,對他們的情感發起一輪波動。他們很自然地把感情、期望、愛的要求轉移到老師身上。渴望老師象媽媽那樣給他們充足的愛。因此,教師就應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傾注給學生,視他們為自己的親骨肉,滿腔熱情地關懷、全面地照顧、耐心地教育、細致地疏導,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全面發展。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首先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師務必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改變陳舊的方式方法,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重新去把握大綱,深鉆新教材,探究新方法組織教學;刻苦學習,深入研究,要理論聯系實際。細心地觀察學生的各項游戲活動,規律,熟悉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綜合分析、比較,同時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再進行篩選,制訂一套適用于本校、本班實際的素質教學方案,有目的、有步驟地在教學活動中加以實施,這樣素質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因為“教育兒童的事業是要求對兒童有偉大的愛撫的事業。”抱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去教導、訓練學生,使他們將來成為有用的人,職責是何等艱巨。作為教師還要精通自己所教學科。有豐富的知識,掌握必須的技能技巧。吸收最新的信息,充實教學資料,適應新時代素質教育的需求,把握時代脈搏,在素質教育中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逐步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技能。
二、實施素質教育,關鍵要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首先,要有明確的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僅規定了教學的方向,而且具有調控教學過程的功能。無論什么樣的教育,都要依靠目標的達成來實現。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務必將其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意志、情感、習慣、行為教育等,都寫進教學目標,使之有機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融于學生認知結構之中。
其次,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素質化的教學目標要求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為之服務。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以教材為主,封閉沉悶,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出來。這種帶有濃厚應試色彩的課堂結構,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一是要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前提,如果沒有學習興趣,必定抑制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更談不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所以要引導學生提高興趣,并透過努力去爭取成功。二是要創設情趣,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數學資料的枯燥無趣是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使課堂富有情趣,可結合數學資料,適當引入一些相關史實、數學故事、生活中的數學案例等。三是要引導探索,加強學生的參與性。數學知識原是來自于生活,來自于實踐,但數學知識從生活實踐中脫離出來,往往就只成為訓練思維的手段。如何引導學生透過實例和模型來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來體驗知識的構成過程、建構知識體系,這是教師要做好的工作。透過設計一些活動課,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探究,深深吸引學生去解決所提出的實際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置身于知識的構成發展過程之中,透過探索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欲。四是要激勵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積累點滴成功,學生會情不自禁感到愉快,增強信心,所以教師平時要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諸如課堂提問、數學游戲、數學作品展示、數學競賽等,當學生在學習中碰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應幫忙學生正視挫折,具體分析、找出方法,避免因壓抑而動搖信心,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
第三,要抓好差生工作。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主要區別之一就在于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應試教育只面向少數尖子學生,把“差生”排斥在群體之外,使他們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為此,應樹立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對于差生,要滿懷愛心,重點輔導,并發動學習好的同學幫忙差生,最終使全體學生共同提高。
三、作為數學教師,我將在數學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透過各種渠道,抓住契機,把握好數學教學與學生個性之間的聯系,發揮數學教學的功能,從而構成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一是及時肯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老師都喜歡聰明的學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幾個"怕學數學、學不好數學"的孩子,我將及時幫忙他們消除失望的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對他們適當降低要求,加強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勵的方法。當學生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看到大大的"優",或得到簡短的批注"方法好"、"計算巧妙"等,品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喜悅的情緒溢于言表。在評價時教師更多的強調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點出眾的表現,就能獲得教師的贊賞和表現機會,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蘇霍姆林斯基以前說過"如果兒童不僅僅僅明白而且體會到教師和群眾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贊賞的話,那么,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同時,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得時候,既要看到進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長善救失,揚長避短。學生對自己的數學進行正確的評價,能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是引導參與,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主體,我將著力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變"跟我學"到"我要學",以主人的姿態投入訓練。數學教學中,建立自主學習活動教學結構,正確引導,巧妙疏導,用心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在思考問題的角度等方面放權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生的目標明確了,參與度深了,有充分的機會表現展示自己的'學習潛力。是學習數學逐步成為學生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活動過程。這種獨立探索的成功提議,正是兒童個性自主性的強大支點。
總之,經過一個假期的學習,個人感覺又有了新的提高,下步將傾盡所學,在新的學期把素質教育的理念貫穿與教學的全過程,切實做到學有所用。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5
摘要:當今的大學教育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能否進步發展,一個社會能否穩定健康的制約因素。而當今大學的育人理念不僅受制于當今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與變化,也更多的受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的影響。作為國家新一代的青年,國家明日發展的希望,為了自己青春羽翼的逐漸豐滿,我們在大學里激揚自己人生中這段最青春的日子。而大學所給我們的應該是教會我們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更高層次的,是教會我們如何擁有中國獨特的文化素質。那么我們要如何定義文化素質教育?這樣的教育發展現實意義何在?我們又要如何為大學生人才培養找準前進的方向?現在以一種更加客觀冷靜的態度回頭審視文化素質教育尤為必要。
關鍵詞: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現實意義;方向;途徑
一、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在大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文史哲基本知識、藝術基本修養、國內外優秀文化成果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的教育。我國從1995年提出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這一概念是在我國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失衡問題越來越突出,并日益影響到人才培養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它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以往大學教育存在的專業口徑狹窄、教學內容陳舊、教育模式單一、評價體系偏頗、文化陶冶淡化等問題。它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標;以尊重學生個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
新形勢下,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一)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仍未能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各方面的任務一個比一個多,各方面的負擔一個比一個重: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文化輻射等。學生過分重視花哨的校園活動,而忽視了對自己內在的培養,忽視了對于科學文化知識的積累,忽視了自己對于已有知識的運用和創新。
(二)大學教授要忙著搞職稱,忙著搞研究,看似一個比一個忙,其實是把大學的本質和根本使命給忘卻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們的引導和傳授作用卻在職稱、研究的壓迫下消失殆盡。他們忽視了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更加忽視了對于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志在必行,它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現實意義
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其如何做人。
(一)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重要轉折的時代,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人們社會對科學技術的重視和對物質利益的強烈追求卻使得人文教育卻受到冷落,社會上普遍存在著重理輕文現象,并隨之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如信仰危機、道德滑坡、精神空虛等。因此各國采取辦法整合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別是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做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以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同步發展,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
(二)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精英,所以高等教育助大學生精神成人是高等文化教育的使命。大學教育,重在傳承文化,追求真理。大學要培養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人,要培養道德健全的人適應時代的需要顯得尤為必要。楊叔子曾表示:中國要辦好大學,依賴于學生人格的健全和基礎知識的全面扎實,即文化素質的全面提升。可見,加強文化素質正是這一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呼喚。
(三)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創新人才全面發展的需要
作為迎接新時代挑戰的主陣地和生力軍,高等學校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的創新精神,即在文化素質教育中重視引導學生求新、求變,讓學生在其中自己解決問題,給其創造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為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我國國民的素質,提高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大學生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及途徑
(一)重視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
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而且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只有加強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才能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對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認同感。我們要通過優化社會大環境、創建濃郁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等手段,使大學生感受、理解、熱愛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的精華在他們身上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二)優化課程設置,提高人文課程比重。
優化課程設置、提高人文課程比重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課程設置要由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逐步向重視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的方向轉變。通過多開設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美英等國高校在這方面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典范,值得我們借鑒。如哈佛大學的“共同基礎課”五類課程中,文學與藝術和外國文化是其中的兩類;牛津大學一直堅持在學生中開展古典文化知識的學習。從民族的發展高度,學校應該像重視英語、計算機等課程那樣重視人文課程,加強投入、納入制度化管理,實行統一考試,考試結果與授予學位掛鉤。
(三)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教師的學識水平不僅包括他在本專業研究中的深度與廣度,還包括教師對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對民族歷史文化的準確把握。教師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會文化的價值觀、審美情感,可以直接對學生產生無言的持久的影響。“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過程,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溝通、思想碰撞的過程。只有高素養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是引導大學生積極學習和正確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自覺鑒別和抵御各種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關鍵。
(四)政府、社會、高校聯手參與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養的培育與提升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人人參與,推動良好人文氛圍的形成,為高素質人才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優良的環境。
作為政府,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的文化、娛樂、商業經營活動的管理,堅決取締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生活秩序的經營性娛樂活動場所,及時處理侵害學生合法權益、身心健康的事件。
現代人文素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是在歷史中形成和發展的由人類優秀文化積淀凝聚而成的精神。這種精神品格在宏觀方面匯聚于作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從全社會來講,整個社會各個階層都要重視培養良好人文素養的氛圍,在公共輿論的領域內要鼓勵電視、電影、報紙等大眾媒體嚴肅地負起推進提升人文素養的責任。
所以,大學文化素質教育應該“轉識成智、化性為德,以業為志、由技入道”。從根本上講,高校文化素質教育重在回歸大學之道,弘揚大學之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謂大學;萬物并育,化成天下,是謂大愛!)。讓大學生真正的在大學中學會做學問,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只有在實踐中的不斷摸索,不斷創新與改進才能逐漸實現真正的文化素質的提高,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6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黨的十七大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做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務必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作為教育工作的主題,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重視學生鍛煉強健的體魄。素質教育是按照社會和人的發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走向素質教育。山東省教育廳20xx年1號文件《關于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及20xx年20號文件《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吹響了我省實施素質教育新政的號角,對于實施素質教育,推動人的潛力發展全面發展,科學發展實現“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具有重要的好處。
透過認真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內涵發展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是一個影響深遠,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個性是增強深化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資料,是素質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關鍵環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加強學校管理、規范辦學行為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和諧發展奠定基礎。素質教育從多方面強調了以人為本,注重德育,注重健康,充分利用校內外德育資源,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講究實效,克服形式主義。教育是一崗雙責,既教書又育人,構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機制,把德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學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潛力培養,既教書又育人。德育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觀念、心理健康成就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在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四個領域開闊了學生潛力發展的天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技術潛力相結合,得到和諧發展。我作為一個語文課的教師,就應身體力行貫徹我省推進素質教育新政精神,努力盡自己的力量為學生營造平安、禮貌、和諧的校園氛圍,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弘揚正氣,團結友愛,生動活潑,全面發展的人才。
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肩負著素質教育思想與課程的具體實施,因而自然成為了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既定的課程標準、教材資料、評價體系等現實的內外條件下,該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力軍作用筆者認為,我們首先就應抓住課堂教學這個占用時間最多、資料最廣、涉及面最大的素質教育主陣地,在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揚棄中推進素質教育。教學目標就應是知識、潛力、覺悟的統一,而不只是應試的知識與潛力;教學對象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只是照顧少數能升學的尖子;教學資料應是教給學生對明天有用、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東西,而不能只限于課本與應試的知識與技能;教學關系應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互動,而不是教師“一唱到底”、學生被動理解的單向傳授;教學手段應是現代多媒體與傳統手段的整合,而不是僅靠一支粉筆一張嘴“戰斗”一節課;教學方法應以啟發式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而不是“填鴨式”的一味灌輸;教學重點應著眼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而不是考試方法與潛力的反復訓練。組織教學應注重導情入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嚴的紀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知識,引導學生從紛繁復雜的生活現象中歸納、抽象出理論,而不應只是演繹推理,用有限的課本知識去解釋無限豐富
和無限發展著的實際;強化學生的個體參與,不僅僅要調動他們動耳動腦的心智投入,還要促使學生動眼、動嘴和動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學過程目標的達成不僅僅需要引導學生自主獲得知識,而且還要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審美等心理以及價值觀、人生觀等思想品德的成長。
要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揚棄,更重要的就應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第一,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傳統的課堂教學,“師道尊嚴”的氣氛太過厚重,培養出來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考試的“高手”,而缺乏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潛力。因此,我們就應著眼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搶占這個素質教育的制高點。應極力創造讓學生敢想善想、敢問善問、敢做善做、敢說善說的課堂教學環境。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務必淡化講臺的威嚴色彩,縮短師生之間的公共距離。教師要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齊討論問題,使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構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時就應鼓勵學生質疑,發表與教師或課本不同的意見,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熄滅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其次,就應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學生成為“分數奴隸”的土壤,在教學中構成學生的獨立人格意識。此外,就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嘗試。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會學”。真正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交給學生,學會持久發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質的培養。非智力因素在智力開發、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應貫徹到教學的整個過程。其中,教師的個性、教學藝術,學生的人文修養,教學手段與課程設置的更新,教育環境的改善,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都與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養成關系密切。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資料之一。實施素質教育,務必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徹底改變應試教育中重視學生智能提高而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傳統教育觀念,要樹立素質教育的新觀念,加強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在教學中,要注意向學生提出難度適當的學習任務,用任務驅動的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借助于教師的指點、同學的幫忙和學習小組的討論,透過模仿和自己動腦動手去加以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成功意識和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等優秀品質。透過小組活動,還能培養學生與人團結、合作、盡職盡責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職責意識;透過班級課堂的信息發布、信息交流等課堂活動,可使學生養成傾聽別人意見的包容心理。用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來促進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來促進非智力水平的發展,把智力開發和非智力因素培養結合起來,使學生智力活動水平與非智力因素水平協調發展,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往往只關注中等及以上學生的學習,忽視少數“差生”的發展。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己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體會到了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重要性。學生的個性和智力發展水平千差萬別,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務必要因人而異,隨機應變,講究策略,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教師透過自己的優勢,根據學生在不同方面的潛力水平和不同的教學資料,運用適合于自身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長。對于特殊學生(那里的特殊學生一般是指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較差的學生),教師和其他學生要專門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忙。這樣做,使他們感受溫暖,從而樹立信心,迎頭趕上,取得良好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材料的資料、作用以及難易程度,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教師要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家庭相結合的多種多樣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豐富教學材料,提高學生的綜合潛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強調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視課堂教學應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課堂顯然無法承擔素質教育的重擔。而要提高教學藝術,讓課堂教學散發出愉悅的魅力,就要求教師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具備淵博的知識、豐富的語言、廣泛的審美情趣、較強的語言表達潛力和組織潛力,能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適時調整教學,使整個教學自始至終處于一種愉快、舒適的氛圍之中。要讓課堂教學散發出愉悅的魅力,教師不僅僅要有樂教的情趣,還要有會教的本領。教學要有目的性,教學目標要貼合學生的實際,過高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增加失敗的體驗;過低則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松懈、懶惰情緒。教學要有獨創性,須知教學并非機械化、千篇一律地演習教材,而應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以創造性地“教”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教學要有預見性,每一門課、每個章節、每一堂課,都須經周密的思考,對整個教學過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并不只是傳經布道,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不“授人以魚”而“授人以漁”。要重視教學效果。在實施素質教育時,要提高教學效率,及時了解教學效果,透過效果的反饋,隨時調整教學的動態過程。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份厚重職責,我們沒有推脫的遁詞,也沒有回避的理由。我必須會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時間,在研究課堂教學,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益,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用心研究落實的各項措施上來。樹立起實施素質教育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觀念,用心投身到當前的各項實際工作中去。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7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來多年,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透過對相關資料的學習,對如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如何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等,同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了解以及體會。
素質教育是我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同時針對現有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素質教育關系到民族的未來質量,綜合國力的提高,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但是務必看到,幾年來推進素質教育雖然在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和進展,但是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當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狀況;存在著重視語數外等主科教學,忽視音、體、美等學科教育和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的狀況。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確實的推行素質教育,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日常教學中要依法治教,自覺遵守學校安排的課程、課時、規范學生的作業量、作息時間,不能只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要全面的進行考核,把健康還給學生、把潛力還給學生。
深化素質教育,就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工作中要以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依法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發展的基本權利,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改變那種只重視升學有望的學生的做法。促進學生以德育為核心的全面發展。克服那種只重視智育,甚至于只重視考分,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的“應試教育”傾向。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使學生有時間思考問題、參加社會實踐和從事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活動。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帶給最適合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重視發展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規律,運用科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認真組織施教,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
在現行的中國教育體制中,素質教育的貫徹還是有必須的困難,因為素質教育不是簡單地開展一些文體活動,不是單純地去鄉村體驗體驗生活,更不是不考試、不留作業。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敢于質疑、懂得創造,構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才是素質教育的本質,才是學校教育的職責。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推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理解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形勢,努力做一名自覺踐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8
近年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下面結合自己在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談自己在本職工作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根本對立的兩種教育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摒棄應試教育的種.種落后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先進教育觀念,如平等教育觀、新型師生觀、科學人才觀、新型質量觀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如果沒有新觀念新思想的改變,繼續沿用應試教育的各種落后觀念指導現代教學,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素質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用心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吸收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成果
現代社會,信息更新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素質教育的各種教學改革實踐不斷發展,各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在教學工作中要繼承和發揚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經驗和傳統,研究和借鑒世界各國尤其一些西方國家的先進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認真學習和運用現代科學中有關生命科學、教育科學發展的新成果、科學教育理論,不斷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三、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
應試教育只注重采取各種手段提高學生的分數,忽視了學生潛力的培養,造就了許多高分低能的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全面提高學生潛力的道路上來。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
四、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和核心。因此,教學過程中要要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徹底改變過去那種重分數,輕潛力、一切圍著考試轉的課堂教學方法,采取形式多樣、資料活潑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往課堂教學過于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潛力。
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用心探索,勇于改革,敢于創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9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素質教育是按照社會和人的發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走向素質教育。
通過認真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內涵發展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是一個影響深遠,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特別是增強深化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素質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關鍵環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加強學校管理、規范辦學行為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和諧發展奠定基礎。素質教育從多方面強調了以人為本,注重德育,注重健康,充分利用校內外德育資源,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講究實效,克服形式主義。
教育是一崗雙責,既教書又育人,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機制,把德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學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養,既教書又育人。德育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觀念、心理健康成就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在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四個領域開闊了學生能力發展的天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技術能力相結合,得到和諧發展。我作為一個語文課的教師,應該身體力行貫徹我省推進素質教育新政精神,努力盡自己的力量為學生營造平安、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弘揚正氣,團結友愛,生動活潑,全面發展的人才。
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肩負著素質教育思想與課程的具體實施,因而自然成為了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既定的課程標準、教材內容、評價體系等現實的內外條件下,該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力軍作用?筆者認為,我們首先應該抓住課堂教學這個占用時間最多、內容最廣、涉及面最大的素質教育主陣地,在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揚棄中推進素質教育。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能力、覺悟的統一,而不只是應試的知識與能力;教學對象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只是照顧少數能升學的尖子;教學內容應是教給學生對明天有用、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東西,而不能只限于課本與應試的知識與技能;教學關系應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互動,而不是教師“一唱到底”、學生被動接受的單向傳授;教學手段應是現代多媒體與傳統手段的整合,而不是僅靠一支粉筆一張嘴“戰斗”一節課;教學方法應以啟發式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而不是“填鴨式”的一味灌輸;教學重點應著眼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不是考試方法與能力的反復訓練。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嚴的紀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知識,引導學生從紛繁復雜的生活現象中歸納、抽象出理論,用有限的課本知識去解釋無限豐富和無限發展著的實際;強化學生的個體參與,不僅要調動他們動耳動腦的心智投入,還要促使學生動眼、動嘴和動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還要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審美等心理以及價值觀、人生觀等思想品德的成長。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11-19
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9篇11-19
大學生素質教育心得體會范文04-23
幼兒素質教育心得體會10-14
小學素質教育心得體會11-08
實施素質教育的心得體會03-23
2017素質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3-13
素質教育心得體會8篇03-29
教師學習素質教育的心得體會01-21
有關職工素質教育心得體會范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