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精選8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1
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教師本身是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而不斷學習是教師素質提升的重要渠道。我有幸參加了這次骨干教師的培訓學習,聆聽了領導老師的講座,觀摩了名師課堂,使我受益匪淺。
冉冉夏日,多數老師享受著假日,悠然自得的玩樂。可這四位領導教師卻在為我們而準備著,為教師隊伍業務素質的提高而努力著。他們對待學習的“韌勁”、敢于實踐的“闖勁”、積累時的“恒勁”,都給了我心靈上的震撼。回首學習內容,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對科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有以下幾點領悟: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是這場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我首先認識到自身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明確新課程的內容和基本框架,了解教材的編寫思路,對新課標有更深的理解。我在這種方式的指導下,也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深入把握科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照自身的實際情況,提高教學水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努力做到靈活的、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積極探索、刻苦鉆研、開拓科學課程改革的新局面。
二、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探究的空間,并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將探究活動落在實處。因此在活動內容選擇上,我會精心選擇適合學生探究的具有典型性的活動,由于在《科學》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內容,或所有可探究的內容都具有“親歷活動”的典型性,也并非所有由學生參加的內容都具有“親歷活動”的典型性,它需要教師靈活使用科學教材,精心選擇、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親歷活動中獲得科學教育。比如學生通過養蠶這一親歷活動,學生了解了蠶的生命周期,從中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能,也體會到養蠶的艱辛,生命的寶貴。課標中提倡小學生科學學習“以探究為主”,不僅因為探究式學習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識,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所以,在以后的科學教學中,我要盡量為學生提供一些器材,或者發動學生自己準備一些器材,利用這些器材讓學生自己去猜測―討論—操作—驗證,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真理。
三、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是科學教學的關鍵。
要想達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必須整合,沒有其他學科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沒有做到有機滲透,學生的科學素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與其他學科整合,特別是與青少年科技活動整合使學生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各類活動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總之,科學教育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解放孩子的眼睛、雙手、頭腦、嘴巴、空間和時間,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探索,親近科學,發現科學,才能真正發揮科學的啟蒙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2
微課——這個校本教研新形式的產物時,我覺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進入教師網學習,看看里面的微課,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說課”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不同于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于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臺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并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于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于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
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3
受學校的委派,本人與曾彥君老師有幸參加了在井岡山舉辦的全省中小學安全教育骨干教師培訓。此次培訓時間緊,任務重,整個培訓安排緊湊,首先教育廳專家組織全體學員學習了《江西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然后,安全課專家組成員和江西師范大學羅亦奇教深度講述了安全教育說課相關理論與經典課例分析;最后,開展了安全教育說課比賽。經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一、樹立安全教育意識,牢記“安全”責任觀。
學生安全始終是擺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安全教育工作,安全穩定工作,是學校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學校的各項工作都無法進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將是一句空話,所以必須將安全意識牢記心頭。
二、加強理論學習,做好法規的宣傳,依法治教。
新時代背景下,新頒布的《江西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為學校預防與處理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我們要充分運用《條例》,明確責任,將安全教育落到實,切實做到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
三、落實安全常規,狠抓安全細節。
安全教育落實到學校中的每件小事、每件實事上,學校安全教育工作絕不是單純枯燥的說教,而應該融入各種各樣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活動來開展,課堂內外相互結合,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從內心認同安全的重要性,進而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踐行安全行為。只有讓每個師生參與進來,安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實效,才能夠建設真正的平安校園。
通過培訓,我將所學的理論結合到學校實踐工作來,為學校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為學校安全工作保駕護航,創設和諧平安校園。
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4
xx年6月11日至6月21日,我特別榮幸地參加了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承擔的廣東省xx年中小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培訓共進行了十天,這十天的緊張學習,使自己在教育教學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禮,教學知識上得到一次強勁的“充電”。十天的學習主要有理論學習、理念更新和專業技能訓練等培訓。在這十天的學習中,有許多的專家與教授對我們進行精彩的講座,如廣州大學的`朱華偉教授的《初中幾何開放題賞析》講座既充滿趣味又富有挑戰,讓我們了解了競賽輔導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極大地鼓舞了我們;李樣明教授《高觀點下的中學代數》站在一個較高的高度上對我們進行指導,讓我們居高臨下地分析函數概念的實質,從而達到對函數概念的準確理解。這十天來感覺收獲良多現將十天的學習總結如下:
1、教育教學理念得到了的更新。目前,隨著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這對于我們教師是一次新的機遇和挑戰,也是新的壓力,我們教師要如何適應新形勢變化的要求,這次培訓能從思想觀念上得到更新,通過聆聽廣東教育研究院吳惟粵教授講授的《新課程的理論反思與實踐深化》,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放權給學生,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教師要尊重相信學生,相信每位學生都有發展潛力,都有進步的希望,都有獲得成功的可能。
2、學習如何真正成為一名骨干教師。
3、真正建立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
4、對課題的開發和研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當然,培訓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運用這些理念與理論,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
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5
今天兩位年輕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節微型課,她們的教學思路不同,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機會。從這節課可以看出兩位老師都有著扎實的教學功底,教態自然親切,語言規范流暢。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公式、會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究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從剛剛的教學活動看,兩位老師都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A老師的這節課重視知識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導。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每個環節,采用小步子前進的方法,一步一步引領著學生,指導得非常細致。先是有格子的不規則圖形,面積只要數一數就可以了,然后出示的幾個長方形沒有格子,于是學生去估一估,動手量一量,再觀察發現,最后得出結論。整個過程中老師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思維動向,盡可能地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去探索問題,老師呢不斷地給與啟示、引導,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完善了結論,學生也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富有層次感的教學實踐,實際上是吳老師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地引領學生進行數學的規律的探索。可是整節課給我的感覺是老師的引導有點過于強勢,提問太碎。有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知道了計算公式,因而在探究的過程中,有牽著學生走的嫌疑,忽略了學生的學情,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難以發揮。
而B老師從學生發展的大局入手,營造了大氣的課堂。她的整個教學活動包括兩大板塊,如第一板塊:猜一猜哪個長方形的面積大?這樣老師創設了民主和諧的氛圍,通過猜一猜把學生與前面所學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二大板塊老師運用多媒體出示了一條12厘米的線段,要求圍不同的長方形。這兒我覺得只有一部分優秀的學生能把這三個長方形說全面,滿足了那些學有余力學生的需求,實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當然還通過這個活動,順利地引出了可供學生研究的三個長方形,學習材料能整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需要我們老師一步一步引著走,而是帶著解決問題的目標去探索,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了發揮。不過弊端就是有一些中差生不知從何入手,因為第二板塊的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要求太高了。學生對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的由來反而沒有第一節課掌握得好。當然整個學習過程肯定要比吳老師的生動、有趣些,學生的積極性更高。
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6
7月,參加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暨微課程與學科教學融合專題研修班” 為期三天的專題研修和培訓。
在培訓過程中聆聽了老師對微課教學理念解讀、微課如何與日常教學相融合、微課程的設計與制作、交互性課件的設計與制作、現場觀摩課《教師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融入學科中教與學的應用》。微課程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技能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過程、實驗、任務等)而精心設計和開發的一種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
梁錫卿教授指出,“知識碎片”“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等,一股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其中,微課在兩岸教育界迅速流行和普及。其實,“微課”是基于“翻轉課堂”的模式下,以8—10分鐘的微型課程把某個“知識碎片”或者知識點以視頻形式記錄下來,供學生自主學習,并組織學生圍繞知識點進行互動、交流。但是,目前廣大教師普遍遇到的難題是如何制作微課,尤其是習慣于PPT課件制作的教師都面臨著新的轉型和新的挑戰,力求把靜態的課件變成動態的課件,實現拉動、收放、轉動、翻頁都十分自如的目標,讓我們的課堂炫起來。
梁錫卿教授認為,只要具備平板電腦(電視)、多維攝像頭和一套制作軟件,在任何環境都可以制作微課。其中,軟件具有超強功能,基本滿足拍攝、錄音、剪輯、合成、播放等需求。這樣,任何一位教師就不需要科技人員的技術支持,就能夠獨立完成微課的制作。會上,梁錫卿現場演示了他的團隊十幾年來從事數字化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成果:“懿文德”線上交互學習軟件,并就制作工具使用等問題與在座的聽眾進行了互動交流。
通過學習、培訓和交流使我更新了理念,收獲了思路,學到了方法,提升了能力,路漫漫其修遠兮,本次培訓雖然結束,但需要做的才剛剛開始,總之,有思想就要有行動,有行動需要有指導,有指導才能有提高,我會在工作中作好引路人與教師共同成長。
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7
9月18日下午細雨蒙蒙,我和我的三位同事一同來到了雙崗小學觀看他們的微課展示活動。本次所展示的微課主要是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通過16節微課的學習,讓我真正體會到了雙崗小學老師們的教學風采,感受到了老師們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微課結束后專家的精彩點評,讓我對微課有了全新的認識。下面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一同分享:
微課是指老師利用短小的視頻在5——8分鐘內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如:講解“把”字句和“被”字句。因為時間短,這就要求在講解時切入點要快速,語言要精煉。微課是以無生上課的形式出現,但要求老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小學生,所以在語言的設計上要口語化,少用書面用語,語言要有趣生動,這樣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課可以選擇一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及時掌握的知識點來錄制,我們不僅可以利用錄屏軟件來錄制微課,也可以使用手機或者攝像機。
微課主要是解決學生自覺學習的一門新型課程,老師錄制好的微課可以讓孩子們在家觀看,也許大家心里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疑惑——孩子課堂上在老師的眼皮底下都不認真學習,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過來翻過去的看視頻學習嗎?我想對于我們農村孩子來說,這種“家校”的翻轉課堂也許是不太合適,但我們可以利用自習課讓學生去觀看微課,先培養孩子的自覺。
其實微課的制作相對來說較容易,但是如何設計導學案,在教學內容的哪一環節設計微課,用怎樣的方式設計孩子們容易理解才是最難的,也是我學習之后一直思考的問題。
在今后的課堂上,我會不斷去嘗試,爭取能讓微課伴著孩子們一起進步。
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8
最近聽了徐長青和袁志勇老師對微課與反轉課堂的講解及展示,我對微課與反轉課堂有了新的認識。
一節課的精華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點展開,精彩的、高潮的環節都是短暫的,瞬間的。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鐘,若時間太長,注意力得不到緩解,很難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只將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提供給教師,借鑒意義和交流價值更大。這可能就是創建微課的老師們的初衷吧。翻轉課堂是一種基于微課的教學模式:教師們為每天的課準備7到12分鐘的在線視頻,學生需先在家看完這些視頻教學;然后回到課堂上,學生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完成作業和開展討論。
從翻轉課堂的起源不難看出,這種教學模式是針對需要補課的學困生的。盡管現在已經推廣到面向全體學生了,但是針對我國的學情和師情,我認為更適合針對一部分學生進行。而這部分學生可以是優等生也可以是學困生,而我更傾向于學困生。一方面因為翻轉課堂的發源地美國的學生有“個性化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我們的學生缺少這種意識和習慣,這使得這種學習方式很難在高中這個學習意識習慣已經養成的階段大面積實施。另一方面,盡管我們希望課堂教學能夠使每一名學生都得到發展,但實際教學中我們一般會選擇面向中等學生的教學策略。優等生因為有其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在少量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給自己“加碼”。而學困生則需要更多的基礎性的輔導,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很少能夠有耐心(或許是沒有時間)給其反復講解基礎性內容,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可以反復觀看的學習資源供其使用,再加上教師的適當督促和引導,相信其會逐步提高的。
【微型課聽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微型課培訓心得體會03-15
開放課聽課心得體會03-17
聽課與評課心得體會05-08
聽課評課心得體會11-01
教研交流課的聽課心得體會05-08
教育見習課聽課心得體會05-08
2017聽課心得體會08-16
思品課聽課心得體會03-21
美術課聽課心得體會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