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課心得體會(通用18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磨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磨課心得體會 1
您有磨課的經歷嗎?如果有,那您是幸運者,因為您已經擁有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您正在磨課,您將品味磨課中的酸甜苦辣,但不管是什么滋味,請您帶著快樂的心情去品嘗,收獲的是美味佳肴。如果您還沒有磨課的經歷,您將感受不到成長的喜悅。磨課就像爬山,在山腳下,望著高山,您想退縮,您想打退堂鼓,就如我們剛接到任務時畏難的情緒與感受。在爬山過程中,我們會覺得累,但在累過之后,沿途的風景,山上的新鮮空氣,在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感受,只有到了山頂才能感受。我有幸成為磨過課中的一員。
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有多優秀。一個人,想要優秀,你必須接受挑戰;一個人想要盡快優秀,就要去尋找挑戰。一個人的知識,必須通過磨練才能獲得。朋友,到磨課中去收獲快樂的果實吧,在磨課中學會成長。
磨課磨得友誼。在磨課過程中強烈地感受到同事對我的關心與幫助。我們全生物組老師,為了我的課來回奔波;我切身感受到通過磨課增進了同事間的感情與友誼。
磨課磨得是財富。磨課苦,磨課累,但在苦中收獲的是快樂,在累中收獲的果實。在磨課中,首先收獲的是教學"財富"。在正式上課前的.每一次試教都是考驗,在每次的試教中卻都能得到教學的"財富"。其次,在磨課中收獲的是自信。在每次試教前,同事們給予微笑與鼓勵,一句句祝愿與鼓勵的話,暖在了我的心里。在磨課中我磨練了自己意志與膽量。這樣的"財富"將終身受用。
磨課磨得是體力。在磨課過程中,其它事情還是一樣不能少,只有在晚上8點之后的時間才能安安靜靜地靜下來想自己的課,想教學過程,想教學環節的銜接,想上課時的表情與動作,還要做教學用具、課件,請人糾正自己的語音語調等等,有時需要忙到很晚。因為自己的身體素質較差,這時的你如果體力跟不上,在課堂的正式展示前你就會倒下,那一切的努力將都是白費。這也跟爬山一樣,開始用力過多,到了山腰,就會體力不支,半途而廢。因此,在磨課的這半個月中我合理分配自己的體力,合理安排教學與休息的時間,并及時補充體力。所以,磨課磨出了我的意志,還磨出我的體力。
磨課生活已告一段落,磨課使我收獲頗豐,磨課使我在教學中成長很快,但留給我的是思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次在朋友的幫助下,爬上了一座小山,而在我面前呈現的卻是更多更美的高山,想要領略高山的獨特魅力,只有努力,再努力。
磨課心得體會 2
備課和試教給我很多收獲,同時也給我很多遺憾。就像一個平面上畫圓,隨著圈起來的部分越來越多,就會發現圈外的課堂學習氛圍變化很大。 這是一節學校的教研課,這節課我試教了三次,每一次都給我不同的感受,當我面對不同學生的時候,課堂的經歷和生成是不同的。學生思維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的不同,我需要根據學生的思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這個過程是個充滿艱辛和智慧的過程。每次和同組的老師們交流,總是有很多發現,如果說從課中能感受到學生的智慧,那么這也是我們組數學老師的共同努力。
我想,一節好課的背后需要深刻的思維方式,翔實的資料的掌握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我想老師在從中需要做的是要讓學生深入研究,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這節課的內容,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我,都是有很大挑戰性的。在上課的過程中,所有的數據都從學生中來,學生的第一組數據出不來,第二組數據就不會出現,就無法進行數據的比較和交流,這節課就無法上下去。對于學生來說,挑戰就是在對學生的空間觀念、小組合作要求很高,這是一個人無法單獨完成的任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這樣就需要學生之間的默契和合作,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有挑戰的
我一直認為,“磨課”的道路上學生是最好的老師,在整個上課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學生探索的時間從哪里來?我們要求學生去進行交流、合作和研究,但是課堂只有40分鐘,怎么辦?這就要求老師要有取舍,我是選取老師講、學生聽,還是花時間和力氣讓學生自己探究,我想,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肯定選取后者,讓學生體驗再創造的過程。另外一個問題是當學生自主探索成果達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時教師應怎么辦?是匆忙講給學生聽,還是再給學生空間,讓學生去自己觀察、自己調節、自己反思,形成富有個性和創意的個性化的'學習成果,我想,我會選擇后者,但是教師要做的是要進行有效的引導,要引導學生進行自己反思與驗證。
一節課的研究,需要教師在“磨課”中逐步養成自己反思的能力,在這節課中,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使學生在這樣的研究交流中逐步形成知識技能,同時,要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及人文素養的培養。這次上課和“磨課”,我感觸很深,同時也感受到了教學之路的寬廣與魅力,有了以下幾點感受,和大家一起共勉:“磨課”的道路上學生是最好的老師;個體成長需要團隊的精神;老師要及時反思和積累,這樣教師才會在磨課中成長起來。
磨課心得體會 3
這一段時間,我在教師進修學校參加了有關磨課研課的培訓,這次活動我整體感覺收獲滿滿,不虛此行。
凡事需要打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作為教育一線的教師,我們必須不怕麻煩,做好磨課這一關。磨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歷練,是專業水平提升的一個抓手,是學校教師團體發展的主打平臺。磨課就要深度開發和挖掘教材,尋找各個教學環節設計的意圖。通過多次打磨同一節課,來提高教學有效性,提升備課和上課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
我們這次研課磨課活動參與面廣,遍及中牟縣城、鄉鎮各個學校的一線教師。白發蒼蒼者有之,身懷六甲者有之,堅守多年者有之,初登講臺者亦有之。但是沒有牢騷滿腹,怨聲載道。每個人都非常積極用心的參與。在這次活動中,老師先給我們培訓了磨課研課相關的理論知識,讓我對于研課磨課的認識更進了一步,也讓我對于磨課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師布置我們的第一項任務是每個數學老師都進行一次裸背。每個人不看任何教案,任何教輔資料,也不查閱網絡,憑著自己對于教材的理解,自行設計一篇整百數、整千數的加減法教學設計。然后老師從中找出一篇相對好的設計,拿出來供大家討論。再由設計者修改后再次講課。這個人人都參與備課、議課、再上課的過程,對于我們的專業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是一次自己提升的機遇。每一次試教,我們設置都有幾個觀察點:目標的達成,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結束后大家集中討論、各抒己見、直言不諱、暢所欲言,找出“亮點”,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對策,教研氛圍特別熱烈。
就在這樣一次次磨的過程中,我們的小組合作交流更加默契,我們的理性思維更加嚴密,我們對新課程理念把握更加準確,我們對于教學設計的環節也更加明確清晰。現在的課堂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所以教學目標的敘寫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預設課堂生成中的狀況。教師要知道課堂上教什么、同時還要注意課堂環節間的銜接、過渡,保持課堂的流暢。
這次活動中,我被小組推薦講了微課,也得到了去衛民路小學實踐教學的機會。為了備好這節課,為了能夠順利的完成這次講課,我在幾天時間中反復鉆研教材,研究標準,可以說是廢寢忘食,但是在課堂中仍然感覺不是那么完美。有些問題的問法讓學生不是很明白,面對始料未及的情況應變能力還有些薄弱……在回到進修學校六樓教室后,大家又一次對我的課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并由教研室兩位專家做了一語中的的點評。應該說,大伙兒的意見,專家的點評,都讓我豁然開朗,無形之間對于自己的能力又給予了指引。
總之,這次磨課活動,可以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今后我也將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磨課中去,不斷地歷練、完善自己,讓自己做一名更合格的教師。
附上我在此次培訓中的心聲:研課磨課屢探討,微課實戰一身包。歡聚一堂抒灼見,集思廣益盼妙招。夜以繼日改流程,胸無成竹難睡好。專家定評指癥結,豁然開朗終提高。
磨課心得體會 4
這次磨課活動參與面廣,人人都參與備課、上課、評課、議課、再上課的過程,對于老師們的專業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是一次自己提升的機遇。在這次活動中,老師們能深入備課、深度反思、深刻總結,聽課教師直言不諱、暢所欲言,講課老師虛心接受意見、極力改進不足,使整個教研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圍。
通過這次活動,老師們對學案的編寫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編寫學案一定要滲透學法指導,尤其是課前準備環節要有具體的要求指導學生學什么、怎樣學。課堂使用學案時要注意環節間的銜接、過渡,保持課堂的流暢。磨課活動營造了濃郁的教研氛圍,使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大家常為一個細節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教研氛圍異常熱烈。在一次次磨課的過程中,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把握更準確,對教材研讀更深入、對學生學情了解更透徹,同時也使教師的點撥引導能力,臨場應變能力、教學創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學水平有質的飛躍,教學實踐經驗不斷豐富,實踐性智慧得以發展。在一次次磨的過程中,磨出教師間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組團隊的理性思維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獲,對課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變化”的課堂,一個開放的、動態的、生成的,具有許多不可預測因素的課堂,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考驗著教師的反應和應對能力。“預設”與“生成”之間怎樣調整,怎樣達到平衡,這方面教師應給與更多的思考。磨課不僅僅只是追求完美的課堂,而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歷練,是專業水平提升的一個抓手,更是學校教師團體發展的主打平臺。讓我們在磨課中,“磨”出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師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學生主體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師創新思維的火花。也只有這樣,磨課才會在美麗動人的瞬間邂逅一個個精彩的生命!
回想這次磨課活動,大家辛苦并幸福著。希望這種活動能變成常態,我們分享智慧,經過磨礪,共同提高。
磨課心得體會 5
這個學期我們學校組織了磨課活動。通過活動我受益匪淺,汲取了老師們的精華也認識到上課中的不足。細細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鉆研教材是上好課的基礎教材是教師呈現教學藝術的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標、分清主次。磨課的過程首先就是對教材理解的辯論,同組教師對相同教材見仁見智的理解。通過本輪的磨課我對教材的理解進一步加強了。
在“磨”課的時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讓執教者自主設計一種教法,第一次試教后,執講者要對自己本輪磨課進行反思,聽課者進行討論。我們組要求聽課者把發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來教,我會如何教”上,各種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輪磨課中的教學“亮點”,認真分析,進一步完善,促進教師開課的信心和熱情,營造和諧的教研氛圍;也可以讓其他教師抱著“找刺”的心理,滿腔熱忱地幫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藥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以促使執講者開拓思路,誘發智慧,促進反思,改進教學行動。執教者再次從上課的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和自己診斷,吸取各方意見,把別人的教育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在不斷的磨練中,教師自然會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課應該考慮到的各種因素。如此往復下去,何愁教學水平和教學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豐富教學手段是上好課條件一節好課不應該脫離教學實際,教學手段不應該過于花哨,教學評價不應以是否運用多媒體一票否決,這是毫無意義的。通過考查試教的效果,我們能明顯地看到這堂課所運用的多媒體課件在數量、質量以及展示時機等方面存大的問題,進而為執教者更好地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度”。
總之,磨課活動促進了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個人業務水平,今后我將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磨課中去,不斷地歷練、完善自己!
磨課心得體會 6
9日、10日這兩天是我們農安縣小學語文“送教下鄉”培訓第三階段研磨課階段,9日那天早晨天空中飄著雪花,是我們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氣溫也驟然下降。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我們的心是火熱的,因為進修兩位教研員不畏嚴寒、不辭辛苦來到我們這個偏僻的鄉鎮小學,為我們推行大閱讀進行指導,面對面地交流、指導,這是我從教十幾年來所沒有過的。回首這次磨課、研課經歷,我收獲了很多。總的來說,我經歷和老師們合作學習,共同研討的過程,在研討中,老師們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進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從而使我們在這種交流和碰撞中激發了靈感,劇烈的觸動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在推行大閱讀的思想認識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有人說:好課是“磨”出來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課之前,我已經在心中試講過,每次上過之后,都會自己反思一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需不需要問題引領,而是這一節課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吧!怎么才能做到少問少將少干擾?語言是不是簡潔?等等,每一個問題都認真地加以分析,進一步完善。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心中要有譜,也就是要明確課堂上要達成的教學目標,然后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讀書能力。不同的教學方法,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通過磨課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課應該考慮到的各種因素。如此往復下去,何愁教學水平和教學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學會精益求精
磨課是一個艱苦的反復修正的過程。在磨課中,先通過自己的學習,吸取精華,加以改造,靈活運用于該課教學及教研之中。對自己的說課、講課認真回憶、思考,向大家簡析自己該課教學的優點和缺點,對某些重要問題作簡要說明,提出某些問題請大家討論,并虛心聽取參與教師的評議,對參與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作必要的解釋,要作好記錄,發現失誤,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總之,這次磨課研課活動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師們交流自己的見解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己,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磨課心得體會 7
在我眼中語文是詩意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唯美的,應該給課堂上的每一個人帶來的都是一種享受。根據文本的不同,空氣中彌漫著不同的氣息,這種氣息可以直抵每個人的心靈。
是的,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為了心中這個完美的夢,不停地編織著。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聽課活動,我都認真對待。認真地挑選自己喜歡的課文,然后精心設計。為了創設課堂美妙的意境,為了讓課堂自然流暢渾然一體,我一貫的做法是拋開生字詞,講一節純粹的閱讀課,把一節完整的課呈現給大家。每次我都費盡心思地想:這堂課的亮點應該在哪里?這節課如何才能出彩?
課的好壞,不用他人評價,自己是能感受得到的。當我的課無法讓自己滿意時,他人的肯定也是毫無意義的。值得慶幸的是也曾講過幾節讓自己較為滿意的課,曾讓自己那顆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暫時的滿足。
接到領導安排的磨課任務,我更為重視。根據要求挑選了最后一單元的一篇課文《威尼斯的小艇》。我們區都是農村學校,而我要到更為偏遠的`學校去講課。課堂上的挑戰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想改變自己一貫的風格,不要求這節課多么唯美,只想扎扎實實地上好這節課。只想讓孩子們在這節課上愉快地實實在在地學到些什么。
我是在給學生上課,不是表演給任何人看。我從不懷疑自己對學生的熱愛。當然,以前我也是在給學生上課,而且是很認真地上課。只是更在乎聽課老師的感受與評價。
我決定按部就班地講第一課時。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力求扎實、穩妥。因為課題中含有兩個生字,所以板書課題之后,我先指名兩三位學生讀課題,然后再齊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課文,以點帶面。
教語文不能只是教課文,只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不是真正的語文課。就本課而言,只是讓學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夫的駕駛技術高超,小艇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引導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并把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描寫的。除此之外,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每一個教師應該做的。作為教師,應該把關注點全部放在學生身上,讓學生樂學好學。
本著這樣的原則,我想我應該上一節簡單、樸素、扎實的語文課。
磨課心得體會 8
進入20xx年9月下旬,參與第一次遠程研修的小學語文教師進入磨課活動,由張老師執教低年級段閱讀教學課《北京》。接到通知后,研修組的全體老師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對張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進行了課堂觀摩、評課議課。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獲頗多。
一、總體感覺:
按照“三次備課兩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導教師、教研組長制定完善了磨課計劃。組織開展了教學研討專題活動,集中解決教學問題,有效促進打磨計劃的順利實施。執教人認真完成了三次備課(基于個人經驗、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學反思)的教案;針對兩次打磨情況,老師們整理出個人反思;兩次打磨后,進行了上課,并上傳教學實錄。全組教師認真參與研課打磨、觀課評課等活動;根據分工進行觀課評課,合作完成觀課報告,并已上傳;磨課即將結束,教師已完成1篇反思和一份總結。通過這次課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組全體成員的教研水平。其中具體的磨課過程最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廣益,反復打磨。
二、關于聽課、評課環節。
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課堂的“精彩”和“困惑”,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聽課時觀課分工要明確,設計觀察量表。評課不僅要評出優點,更要指出不足建議。不要顧及面子,張不開口。
三、關于磨課。
磨課是指教師與其他成員圍繞實踐課不斷地切磋——商討——設計——實踐——反思——修改——再設計——再實踐——再總結。磨課的著眼點是讓教師感受到從備課到課后總結全過程的精細化研究,需要教師活躍的思維,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觀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學,有敬業的精神,讓教師實實在在體會到教學中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大家通過反復磨課后,教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四、通過研修成員集體備課對文本進行了深入解讀。
《北京》一課敘述了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課文從天安門廣場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筑,北京的柏油馬路和立交橋的特點,介紹了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課文選取了幾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柏油馬路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交通,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通過以上幾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語言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
我們根據對教材的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儲備情況確立了以識字為中心,朗讀為理解,寫字為提升的總體目標。緊接著,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割。把課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總寫。第二部分是二、三、四自然段具體介紹北京的美。
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總寫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重點學習第二部分。
五、教學反思。
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等。
反思是反盛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有效性和目的性。
磨課心得體會 9
一堂好課是怎樣誕生的?經歷過前段時間分宜一小數學工作室的課例打磨活動,我有了深切地體會:好課是“磨”出來的。尤其是跟隨著一個優秀的團隊,在名師指點、團隊每個成員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課”過程中給自己帶來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
這一次我們工作室確定的研究主題是:如何促進學生對數概念的真正理解。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分數的意義》。
最初,我們的思路是引領學生在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的基礎上,揭示出分數的意義,并板書出來,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概念。可是,在第一次試課之后,我們發現,學生雖然能清晰地說出分數的意義的“概念”,但是在實際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卻感到困難重重。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正如李水蓮老師所說的那樣:學生會背誦“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句話,或者會依樣畫葫蘆地說出有關一個分數的一句話,是否意味著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數的意義?我們的教學是重在體會分數的意義,還是重在體會分數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在前者。于是,就有了后來的設計思路:先從生活中找能用1表示的物體,再體會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能用“1”表示。然后從平均分不同的物體中形成直觀表象;再創設自由創造分數的情境,在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接下來創設了如下情境:根據班上男女生的人數用分數說句話,調查班上視力不達標的孩子有多少個?你能聯想到哪個分數?創設分糖游戲環節,學生在想一想、說一說、分一分的過程中,由部分想整體,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在大量的現實情境中做出取舍、抽象和概括,在不斷變換的情境中,體會到情境雖然變換但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實質不變。這時候,板書不板書出分數的意義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對分數意義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這次磨課,我再次深深地體會到,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我們要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出發,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對概念的真正意義上的理解。
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想“當然”而為之,應該把“備學生”落到實處。
在最初,我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定在:對“單位1”的認識和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雙重任務上。因此,確定了我們的思路是:以問題帶動,在不斷變換分物體的情境中,引領學生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引入“單位‘1’”的概念;接下來仍然以問帶動,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闡述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再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揭示分數的意義。從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到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學生對分數的認知,就會沿著我們為他們鋪設好的階梯,一步一步地拾級而上,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會得以輕松突破。這樣的設計,我們認為是“時刻在為學生著想”。可是,在接下來的第一、二次磨課中,卻發現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困難。其實,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他們是有生活基礎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鉛筆、一個小組等等,只是沒有給他們冠之以“單位1”的`名稱而已。于是,又調整了教學思路,不再把“單位1”當做教學重點處理,只是幫助他們把散落在腦海中有關一個整體的零星表象匯集提升,引導學生用“單位1”的概念來表示一個整體的內涵。
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說”早已會說。但“做”,在很多時候只是“想當然”,會自以為是的認為學生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到底已經理解了什么,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如何思考的,這還需要我們在備課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進行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將導致膚淺。
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教學分數的意義應該涉及到的知識,如分數的產生、分數符號的歷史發展、分數單位、量與率的比較等內容都非常重要,極想有在一節課中就傾其所有而告之之勢。這是我在備戰公開課時經常會犯的痼疾,還好有其他老師頭腦清醒,做事果斷,大刀闊斧,修枝剪葉,才令得本節課不蔓不枝,主干分明。
但是對 “量”與“率”比較,終難割舍,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試課中都作為重點關注點之一。后來在工作室成員的研討下刪減一部分內容,把重點放在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上。她們讓我懂得設計教學不能因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為求新而花樣百出,一定要把握準重點,懂得取舍。
俗話說,好事多磨。其實,“課”也是要經過多番磨礪才有可能變成經典。“磨課”帶給我的不單單是一節好課,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團隊中的老師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帶給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去研究每一個教學內容,在沒有團隊的情況下如何“磨課”,要養成一種思考習慣。經過此番磨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課堂上能做得更好。
磨課心得體會 10
第一次磨課經歷讓我體驗到磨課的過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磨課就是在一次次的試教試講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獲,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與彷徨。然而,這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雖忙碌但也充實,快樂。通過一次次磨課,我也對如何上好一節課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備課細節到位
在備課過程中,找出拼音平舌、翹舌,我偶爾的恍惚會教給學生不完整的知識點,所以要上好一節課,備課需要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將完整無誤的知識點講授給學生,使其掌握。
二、設計到位
課堂設計要貫穿一條主線,條理清晰。什么時候認字?什么時候字音和字形的比較?什么時候朗讀?只有我設計完善的流程,才能合理的落實知識目標。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從過程中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求到位
紀律到位低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自制力較差,特別是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明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一種無序的、低效的狀態,所以對低年級的孩子合作、操作之前一定要有要求,但要注意要求不能過多,多了,學生記不住,仍然無效,要做到要求簡潔、明確。但必須行之有效。學生良好紀律習慣的培養是教學進行順利的.重要保證。學生隨意下座位,站起來,個別同學這樣的情景經常上演。培養好的行為習慣在平時教學中需要加強練習。例如:舉手說話、做端正、不玩手和其它的’東西、看黑板等等。糾正學生拖拉,有效率的學習。
四、評價到位
評價在課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覷,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直接的導向作用,積極的激勵作用,及時的診斷作用,快捷的調控作用,互動的交流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要及時、到位,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評價方面我還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對評價性語言的積累。
磨課心得體會 11
磨課猶如磨劍,鋒芒在無數次花火中呈現。當然這樣的花火便是我們在磨課的過程中反復推敲,不斷積累,把智慧和精華聚集在一起的過程,去努力呈現出每一堂精彩的課堂。
我認為精彩課堂的基礎是深入鉆研教材并抓住教材核心內容,去鉤織一個有型的網,這樣才會在有條有序的去組織語言,順利地進行余下的準備工作。
當然在和眾多優秀的教師進行磨課活動的時候,也讓我受益匪淺,那些都是我自己在書本及日常積累中所得不到的`東西。“好課是磨出來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精心去設計方案,用充足的準備去講好一堂課是要付出辛勤和汗水的,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積累,讓我更好的掌握了磨課的重要。在課堂去營造和諧的氣氛,熱情可以讓同學們滿懷信心地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象,哪怕有時候他們說的并不正確。并且這樣還可以在他們的錯誤中進行延續的剖析,去引導開拓等,要完成一堂好課應該考慮各種因素,這樣磨課雖然艱辛,但是其中快樂和收獲才是最大的。
磨課讓我必須站上講臺面對學生及聽課教師的檢閱,是一個反復修正的過程,在磨課中,要先讓自己不斷積累去體會其中的精華,還要加上自身的觀點理念,靈活地運用在授課當中去。在磨課中不止提升了我的勇氣和自信,它讓我對自己的說課,講課,認真回憶,思考接合在一起,從這樣的深厚的積累中讓我的授課更完善,其次更加完善自己的內心,磨課帶領自己越來越強大,不畏艱難困苦,要不斷突破創新,這正是要講好課不可或缺的精神。
磨課心得體會 12
這學期我參加了津東片區初中語文優質課大賽磨課活動。通過活動我受益匪淺,汲取了老師們的精華也認識到上課中的不足。細細反思有以下體會:
一、深研教材基礎牢
教材是教師呈現教學藝術的依據。曾經有一個前輩指導我備課前什么資料也不要看,先將文本研讀不得少于三十遍,每次讀都要讀出不同,想想作者給我們傳達的是什么?想想學生對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可以自己讀懂,老師不必在課上多講?想想學生對本文哪些地方有困惑,教師在教學過程需要精講的?提出問題的時候主問題下面的子問題不得多于兩個?每個問題之間的銜接與過渡?我們的教學對象已有的學習經驗等等?磨課的過程首先就是對教材理解的辯論,同組教師對相同教材見仁見智的理解。但是,我們要抓住課文的重難點,通過幾天的磨課我對教材的理解進一步加強了。
二、精設教學是前提
俗語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要想在優質課上脫穎而出,亮出寶劍來,怎能不經受非一般的磨練。“好”課是“磨”出來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課的時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讓執教者自主設計一種教法,第一次試教后,執講者要對自己本輪磨課進行反思,聽課者進行討論。然后,把握好了大的教學框架就打磨細節。注意上課的每一個上課流程應該注意的教學用語以及過渡句。如果上課有突發狀況,還得調動你的教學機智,化險為夷。開始,我滿腔熱忱地利
讓一個前輩幫我看了看,被他潑了一盆冷水。好在我這人,不會輕易放棄,虛心向他請教,畢竟他在這方面很有經驗。“要想在賽課中脫穎而出,你的教學設計必須新穎。”他說。然后,前輩又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當然,最后我采納了他的想法。但是,我感覺自己仿佛駕馭不了那個教學設計。我還是努力地專研著教材和我的教學設計。這篇《白楊禮贊》是新人教版的新課文,我基本上在網上搜了個遍,其他的教學思路我大致都清楚了,我這個教學結構,用詩解那篇散文的確沒有先例。在班上試上了一遍,也許是我太緊張;也許是自己很不自信;也許是自己準備得不夠充分;我居然第一次上課的時候,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寫錯了字,我沒能用教學機智完美地轉到課題而是顯得那么慌亂。教學設計在我的教學中也沒完美地呈現出來。當然,我承認我沒那么高的功底,展現不出大師的水平。同仁指出毛病,良藥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以促使執講者開拓思路,誘發智慧,促進反思,改進教學行動。由于時間緊,我不可能大動教學設計,我再次從上課的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和自己診斷,吸取各方意見,把別人的教育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在不斷的磨練中,我一遍一遍地修改教學設計、用語等,還要注意過渡語喲!這個對于粗枝大葉的我來說是致命的'弱點。自己將上課要說的話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每一個環節的教學用語、過渡語、用時都要注意。假如在上課時再出現突發狀況,要注意教學機智,才能扭轉時局。要上出一堂好課應該考慮到的各種因素。如此往復下去,何愁教學水平和教學智慧得不到提升呢?這也是我這次去參賽的初衷。
一節好課不應該脫離教學實際,教學手段不應該過于花哨,教學評價不是固定不變的,應該是多元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才是生動和諧的課堂。通過這次講課效果,我能明顯地看到這堂課所運用的多媒體課件在數量、質量以及展示時機等方面,來輔助教學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度”。精簡幻燈片的張數,一節課最多不能超過12張,每張幻燈片上的字體的大小及顏色都很有考究,還有背景色的選擇也必須講究。要讓學生看得清楚且樂意去看。字體顏色最好不要超過三種,文字、圖片和背景色的對比度大才能使圖像更加清晰。圖片展示太多可以疊加播放。最后的目標是圖文并茂地呈現教學背景。在大的教學框架下,機智發揮,不要把問題設計得過于固定,我要預設到上課的臨時出現的每一種可能性。讓學生在我富有邏輯層次,深入淺出的教學中如草原上的馬兒,自由馳騁,激發他們的潛能,老師幫助學生與作者進行對話。我反復地修改著自己的課件,但最后,由于自己粗心還是打錯了一個字。就是送給學生的一首小詩。如此粗心的我,經過這次的磨課,我想下次,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精簡的課件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更讓課堂蓬篳生輝。
三、精益求精是關鍵
磨課是一個艱苦的反復修正的過程。在磨課中,先通過自己的學習,吸取精華,加以改造,靈活運用于該課教學及教研之中。對自己的說課、講課認真回憶、思考,向大家簡析自己該課教學的優點和缺點,對某些重要問題作簡要說明,提出某些問題請大家討論,并虛心
聽取參與教師的評議,記錄下老師們對自己的建議,完善每一個細節。對參與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作必要的解釋,要作好記錄,發現失誤,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但有時候不能人云亦云,得有自己的思考,拿出自己的主見。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做好充足的準備,每一次的研磨對自己都是提升。
總之,磨課活動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個人業務水平,通過幾次磨課活動,我想我會慢慢改掉自己粗心的毛病,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做一個更嚴謹的老師。今后我將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磨課中去,不斷地磨練自己、完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磨課心得體會 13
在全區大力推進“三步導學”教學模式的課改新形勢下,我校承擔了本學期教育教學開放任務,我很榮幸被推選在這次活動中進行公開示范課,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剛接到這個任務時,我對“三步導學”只有一個粗淺的認識,而且平時在教學實踐中,并沒有真正很好的去運用。為了能出色地完成這項任務,不辜負領導對我的期望,我又一次重新學習了“三步導學”理論知識,希望能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在磨課之前,我就認真備課,并且結合“三步導學”教學模式,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但是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經歷了次次磨課,我才真正認識到上一節好課就像是打造一塊美玉,只有經歷了無數次磨煉,才能使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在磨課過程中,學校領導和同組教師一次次指導我,幫助我,給我提出最寶貴的建議,使我感覺到每一次磨課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磨課都是一次蛻變,我在一次次磨課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在磨課中,我一次次試講,一次次修改,從激情導課到民主導學,再到檢測導結,甚至到每個問題,每句話,為了能展示較完美的一節課,我修改教案,制作課件經常到深夜。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與彷徨,有希望與欣喜。然而,這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雖忙碌但也充實,快樂。下面談談我的磨課心得:
一、更深刻的認識到“三步導學”的科學性、有效性。
“三步導學”教學模式真正捍衛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首先,運用激情導入,喚起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這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堂課預期效果也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是任務的呈現,一開始,我很不理解,為什么每做一步都要呈現一個任務呢?現在我才體會到,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起引領作用,它就像一盞明燈,給老師和學生指明課堂活動的方向,使教師的每一句話,學生的每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檢測導結更是當堂課就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作了檢測,真正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我執教的使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學棋》第二課時,這課我試講了五次,每次都會對對“三步導學”有新認識,有新收獲。這要感謝學校領導和同組老師,是她們幫我把“三步導學”合理,有效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是她們使我開拓思路,誘發智慧,促進反思,改進教學行動。并再次從“三步導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和自己診斷,吸取大家的意見,把別人的教育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在不斷的磨練中,不斷進步。相信,“三步導學”課堂模式一定會走進我的日常課堂教學,發揮其最大功效。
二、努力創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
《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三步導學”中“激情導課”就是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并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給孩子們足夠自主學習時間,并且鼓勵他們合作、探究,從而形成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化“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重要的參與者,老師和學生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在這種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更容易完成這節課的學習任務。
三、深切體會到課堂教學中激勵評價的重要性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評價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環節。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較少,所以導致課堂上舉手發言的孩子越來越少,有些同學明明知道答案就是懶得說。通過這次磨課,我才找到問題癥結所在,原來原因在我身上。教師一句激勵的話,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微笑,都會給學生巨大的學習動力,使他們自信心倍增,并以更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形成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并提高課堂效率。認識到這點后,我積極改正自己的不足,注重發揮好教師的及時評價作用,通過及時評價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處發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磨課的過程雖然痛苦,但其中也充滿快樂,它可以幫助我們凝聚教學藝術、積淀教學智慧、促進教學方法的更新。通過這次磨課,不僅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增強了教學技能,更新了教學理念,更使我認識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改進,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磨課心得體會 14
感謝濱海教研聯盟,為我們搭建了一個供大家互相學習的平臺;感謝海安小學,將如此寶貴的學習機會給了我,更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領導和老師們,在我需要時無私的伸出援手。
幸喜,不負眾望,所上之課反應較好。當然,這之間,也曾幾經磨課……
我想,磨課就是在一次次的試教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獲,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與彷徨,有希望與欣喜。然而,這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雖忙碌但也充實,快樂。下面談談我的磨課心得:
心得一:目標定位要準確
我初讀文本時,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美,文中用了大量的聯想、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還用上了排比句式,既適合朗讀訓練,又適合寫作指導,隨便一抓一個點,就可以教上一節課。于是舍棄難定,初稿時,我將目標定位為: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懂得適當運用比喻、聯想的手法能使
文章更生動、具體,并仿寫片段。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并保護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既有讀的指導,又有寫的訓練,自己感覺目標定的不錯,誰知在本校一試教,發現了問題:這課上得太理性,高估了三年級孩子的水平,再說,讀、寫兩頭抓,課上得吃力不說,還兩頭都抓不扎實。
于是,當晚回家,將目標重新定位為:
抓住重點詞,通過朗讀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初步懂得適當運用聯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動、具體,并仿寫片段。
心得二:尊重文理很重要
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做了修改后,在第二次的試教中多了些扎實的字詞教學,舍棄了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將重心轉移到朗讀指導上來。恰巧,上周四我校接受市教學常規達標檢查,黃永敏老師和張步鈺老師來聽了我的課,課中與本班學生配合還算默契。據張老師說,我班的學生讀得挺好,寫的也不錯,正當我暗自得意教學目標達成效果還不算太差時,兩位專家又給我提了些寶貴的意見。
原來,我讀文本時,認為五花山是因為秋的色彩豐富而得名,因此,我的設計思路是:揭題,釋題,讓學生找到五花山名字由來的句子。學生很自然找到了最后一小節:“秋天的山一片金黃,一片火紅,一片翠綠……人們給這五顏六色的山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五花山’。”通過對省略號的理解,帶出許多表示顏色的詞,當然也就很自然地過渡到色彩豐富的秋天,于是,抓住秋天,重點指導讀、寫。
兩位大師聽了以后含蓄的指出:課文中的‘五顏六色’不僅僅指秋天的五花山,也包括不同季節中春、夏兩季的色彩。所以,我采用變序的教法是對作者文理的不尊重。回家再讀文本,從第一小節中找到了“顏色”這個詞,發現作者就抓住“顏色”一詞寫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個季節的美景。又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確實如兩位老師所說‘五顏六色’不僅僅指秋天的五花山,也包括春天的淡綠,嫩黃,夏天的濃綠。
再改,就改成了今天的思路:緊扣“顏色”一詞,對比春天與夏天的不同,抓住三個動詞“冒、涂、染”指導朗讀。重點抓住秋天的五花山中“火紅色和金黃色”詳加指導,教給學生朗讀方法:讀好關鍵詞,邊讀邊想象。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自學另外幾句句子。不求一節課就讓學生讀得很好,但至少讓學生有那么一種朗讀意識。
如果說今天這堂課還有那么一兩處優點的話,是給過我幫助的老師們的功勞;如果說今天這堂課讓大家感覺不太好的話,那是因為我水平有限,對文本理解不夠深,課堂演繹的不夠好。請在座各位多多指教!
再次感謝這次活動,讓我在活動中提高,在磨課中成長!
磨課心得體會 15
在課的前面加一個“磨”字,其中的往復和歷練可見一斑。有人說:磨課、磨理念、磨學法、磨學情才能賦予課堂第二次生命。這一點不假,教師要經營出一堂真正意義上的“好”課,其實是一個不斷否定、不斷完善,“眾里尋她千百度”的過程;是一個反復打磨、反思,讓頑石通透金屬般質地的過程。
最近一個階段的磨課,忙得我不亦樂乎,讓我每天的生活更加充實。白天講課,一到晚上就坐在電腦旁看名師講課,設計教案,修改教案,制作課件,天天忙到半夜。甚至半夜睡在床上還在閉目凝思,有時腦海中靈光一閃,我就會迅速抓住靈感,把原來的教案又進行一“大手術”。我深深感受到磨課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日日磨,夜夜思,一次次地顛覆,一次次地重整,讓心靈承受痛苦的煎熬;磨課的過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磨課就是在一次次的試教試講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獲。
通過一次次磨課,我也對如何上好一節課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備課細節到位
在備課過程中,找出拼音平舌、翹舌,我偶爾的恍惚會教給學生不完整的知識點,所以要上好一節課,備課需要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將完整無誤的知識點講授給學生,使其掌握。
二、設計到位
課堂設計要貫穿一條主線,條理清晰。什么時候認字?什么時候字音和字形的比較?什么時候朗讀?只有我設計完善的流程,才能合理的落實知識目標。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從過程中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求到位,紀律到位
低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自制力較差,特別是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明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一種無序的、低效的狀態,所以對低年級的孩子合作、操作之前一定要有要求,但要注意要求不能過多,多了,學生記不住,仍然無效,要做到要求簡潔、明確。但必須行之有效。學生良好紀律習慣的培養是教學進行順利的重要保證。學生隨意下座位,站起來,個別同學這樣的情景經常上演。培養好的行為習慣在平時教學中需要加強練習。例如:舉手說話、做端正、不玩手和其它的東西、看黑板等等。
四、評價到位
評價在課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覷,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直接的導向作用,積極的激勵作用,及時的診斷作用,快捷的調控作用,互動的交流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要及時、到位,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評價方面我還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對評價性語言的積累。
課后,我又對這次磨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在反思的時候,我一直在反復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多次的試教過程中我都無法將年級組老師們的意見運用好呢?他們都是浸盈教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名師,他們的意見自然是金玉良言。那么,問題肯定更多地在自己身上,究其原因,是對我文本的解讀還不夠透徹,還沒到點,于是在吸收老師們的意見的時候都還顯得比較盲目,只是留于表面,學了個空架勢,而沒有足夠的內力做支持,充其量只能算是在模課,上起來自然是力不從心。但一次次的試教和修改其實也在促使我一次次地深入解讀文本。
可以說,“磨課”能不能取得所期望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教師對自身素質的打磨就顯得非常重要。我的經驗也告訴我:磨課的確讓我的專業素質提升了不少,它正在讓我不斷變的成熟和從容。磨課能有效地打磨教師,提升教師素質。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曾寫了文章名為《磨你千遍也不厭倦》,我想說,即使磨你一生又何妨呢?
磨課心得體會 16
課文《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優秀發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好奇、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似人、排比,使語言整齊而優美。欣賞這樣的文章,對于成人是勾起了那平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對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成長起來的小學生來說,就好像支野外踏青一樣,體驗了別樣的生活,與自然好好地對了一次話。
教學名著,我的定位在通過課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知道一篇名著《呼蘭河傳》,了解先輩的一段生活歷史,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贊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學時,我緊扣這情感線索,展開教學。
一、課題切入,走進園子,綻放心靈的自由
題目中最核心的詞語是“園子”。是園子給了蕭紅自由歡樂、幸福的童年,是園子承載了祖父和蕭紅純真、親密而濃厚的親情之美。作者蕭紅在二十九歲回憶故鄉的園子時,仍備感親切與溫暖,那園子是她一生難以忘懷的最溫馨的家。教學中我緊扣“園子”展開教學。課始,以“園子留給你怎樣的印象”為引子導入課堂教學,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蕭紅童年時代的那個動人的生活環境。學習第二自然段,重在體會園子的特點:大、樣樣都有,同時感覺作者對童年生活環境的懷念和喜愛之情。學習倒數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覺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覺園子的活潑和靈動。通過學習,學生進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學習倒數第二自然段,是在學習了祖孫倆在園中發生的趣事后,在學生完成了填空“這園子是。”后,情緒達到高潮,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再次讀這一段,感覺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們會與作者共鳴,仿佛自己就成了園中的一朵花、一只蟲、一只蝴蝶,情不自禁為蕭紅和祖父的這份純真親情而感動。如果說第一次學,是打開書本,自由的心靈綻放,那么,第二次學,則是合上書,心靈在自由中綻放。
二、趣事引路,走進童年,共沐自由的陽光
體會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蕭紅當時的年齡是四歲,只有以四五歲孩子的心靈去體察世界,才會體會那顆充滿神秘的童心,才會與作者快樂共享,所以在學習三至十二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當時的情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自身感悟,談談理解。這一部分課文的內容很長,如何長文短教,我認為重在體會童趣,感覺小蕭紅快樂的心靈,感受祖孫兩人深厚的、沒有隔閡的親情摯愛。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可選擇自己最覺得有趣的說。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都是個性化的,對于他們來說,體驗和感悟的高低、深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就能提高思維品質。如果有共識也有異見,豐富多彩而又各圓其說,那就是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三、賞讀為全,實現詩化的語言與自由的情思和諧同構
本文的語言自然、率真、樸素,正如一個孩童最純真的、口語化的語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習語言為主。在教學方法上,著重以賞讀、品讀、美讀為主,全面引導學生積累、感受、領悟課文的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根據課文內容實際,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第二自然段中著生感受作者用詩化的、平實的文字表達生活的寫法。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別需要著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動態。倒數第二自然段中,著重體會關聯詞、排比句的運用,體會作者把“鳥飛蟲鳴”寫得有聲有色,植物也賦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體會詩一般的語言。在品讀賞讀中,抓關鍵詞語,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謊花”,切身體會蕭紅語言的優美整齊、文筆的活潑流暢。值得特別說明的是,對于五年級的孩子,語文課堂不能僅僅限于讀懂內容、讀出情感,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結尾如何開篇的,第二段一第數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寫園子的,但作者并沒有把這兩節作為開頭和結尾。開篇寫祖父,結尾寫自己睡著了,都極富有詩意。課堂中引導學生體味蕭紅的語言時,始終圍繞茅盾先生的評價:“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來展開教學,真正為學生打開一扇門,引領他們走向優秀文學作品,走進優美的文學殿堂。
四、借助網絡,輔助升華,拓展自由的深刻內涵
對于開篇就從呼蘭河中的祖父談起,這一點學生在認識上是很有難度的。在走進園子,體會了蕭紅與祖父的那段感人的親情之后,激起學生的強烈的需要,再去了解蕭紅的家庭、蕭紅的童年生活及蕭紅以后的人生經歷,學生對作者如此眷戀故土與懷念祖父的認識會更深刻與明白。在突破這部分難點時,我借助網絡媒體,一改以往課前先了解時代背景的學習策略,我制作了“走近蕭紅”的站,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更生動的學習環境、視野空間和閱讀空間。通過上查閱資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充分激活學生身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擴散閱讀中拓展心空,并與作者進行時空的心靈對話,從而順暢的解決以?夏訓恪W娓負妥娓傅腦白郵竅艉煨牧櫓形ㄒ晃屢的家園。這種學習方式也培養了學?“從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從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這樣一種探究的思考習慣和思維習慣,同時也滲透了正確的文學觀、價值觀。
《祖父的園子》節選自《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園子里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通過課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贊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導入文本后,我讓學生結合課文的閱讀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因為如此揮灑自如的行文,如此清新流暢的文字,如果在這里講解分析不僅會顯得蒼白無力,甚至可能破壞了語言文字的意境美。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在交流反饋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體會作者童年的快樂。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自主閱讀,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學生很喜歡對園子里昆蟲這一段的描寫,作者說起花園的昆蟲,仿佛一個孩子在掰著手指頭,給你顯示她的富有,那極滿足和得意的神態躍然紙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寫小昆蟲,不僅著眼于它們的色彩──“白、黃、紅、金、綠”一應俱全,還對蜜蜂的樣子和姿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觀察,豐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讓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絢麗起來。足見孩子們讀書體會的精妙。更重要的是學生知道了: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放手讓學生抓住一個又一個童年細節來品讀文本,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贊一贊祖父的園子,學生情不自禁的贊嘆:祖父的園子是一幅五彩的畫卷,祖父的園子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歌,祖父的園子是一首清新雅致的詩歌。達到了預期效果。
磨課心得體會 17
本學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第三屆“智慧杯”青年教師課堂評優比賽,也結合我在市級培訓班中所要完成的一堂學員實踐課,選擇了一年級下冊教材“幾何小實踐”中《長度比較》這一內容,我們一年級備課組齊心協力與我一起進行了為期三周的研課磨課活動。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雖然過程艱辛,可收獲和成長也是滿滿的。在整個過程中,與組內的兩位老師不斷研磨課本內容、課堂表現,對于數學教學的理解和感悟也豐富了許多。
第一次試教:博采眾長未必好
在接到上課任務之后,我選擇了一年級下冊“幾何小實踐”中《長度比較》這一課,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直接比較和間接比較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長短。而對于幾何實踐內容來說主要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學生實際,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通過多次實踐來逐步體驗、感知,自己概括出長度比較的基本方法。確定好教學目標和大致方向之后,我開始鉆研教材、找尋成功課例,因為自己本身沒有教授過該內容,所以希望能有所借鑒,在教材中提供了“學習小伙伴跳繩”、“比身高”、“比旗高”、“比長寬”以及“方格紙比長短”這五樣素材,于是我將這五樣素材放入教案中并結合一般教學設計中的引入、探究、練習部分,進行了第一次試教。組內的吳春花老師和我的師傅施建平老師聽了第一次試教,聽完之后的感覺是比較“散”,猶如寫文章一樣,框架有了,可是內容卻還有待商榷。那該怎么辦?大家決定坐下來一起仔仔細細地研課磨課。
第二次試教:細節決定成敗
第一次試教之后,我們就進入了真正的研課磨課階段。從引入部分開始,一步步地推敲。原本引入中我采用讓小朋友來選擇班中最高的同學去當運動會的旗手,企圖在選擇的時候讓學生產生“比較”的認識需求,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組內討論中,師傅施老師給出了建議,以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其實已經對長度比較有了一定的生活認知,那么,需求如何產生?不妨將引入改成請一位學生與老師來比一比身高,由于高矮相差較多,學生也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這樣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過渡到“長度比較”的第一環節:比較方法一——用眼睛看,繼而出示各種生活中用眼睛看一下子就能比出長度來的事物。
接下去是新課探究環節,憑借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積累,吳老師和施老師都給我指出了很多教學細節上的不足,比如在對學生操作活動中給出的指令要清晰、引導要準確;在教學語言的處理上如何簡潔精練等等。而在探究環節的教學設計上,我們也遇到了難題:由于該內容中一共有4個長度比較的方法要涉及——“用眼睛看”、“一端對齊、看另一端”、“長方形紙片比長寬(借助工具1)”、“方格紙上比長短(借助工具2)”,那么究竟是先完成所有探究內容后再一次性練習呢?還是在每個探究環節結束后就進行鞏固練習?
商量下來,因為第一次試教所采用的就是先探后練,感覺效果不是最理想,所以吳老師和施老師建議我可以在第二次試教中嘗試邊探邊練,讓孩子對比較方法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和系統的認識。而對練習部分的內容也進行了相應調整,使得環節之間的銜接能夠更順暢。
在對教案和課件進行修改之后,我進行了第二次試教,這一次感覺上也順暢了許多,教學的內容和設計上也覺得扎實了許多。
智慧杯比賽:好的基礎成功的一半
兩次試教之后,終于要真槍實彈地上場比賽了,有組內兩位老師為我全程保駕護航,對教學設計環節的擔心基本沒有了,但是對自己的臨場發揮水平多少還是有點忐忑,比如教學語言的運用、課堂氣氛的把握上,也是認識到了自身的這些不足,在第二次試教之后,吳老師和施老師開始為我進行教學語言的'重組,細化到每一字每一句,讓我真正清楚地認識到,數學的邏輯性嚴密性都不容小覷,老師的每一個指令都要清晰明確,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懂得該如何思考該思考些什么。而在課堂上,老師的應變能力也非常的重要,我們的孩子有時候比我們更聰明,面對突如其來的提問和新穎的生成問題又該怎么去處理呢?我又學到了許多許多。
在這堂課中,學生在掌握了兩個物體的長度比較方法后,按照課本素材讓學生比較一張長方形紙長和寬的長度。因為長和寬是在同一個長方形上,而不像其他比較的兩個物體是分離的,所以習題的難度高了一層。書上出現了這個習題原意是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的方法比較,在這里我們不局限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他們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誰的方法多。顯
然學生的潛力是老師們無法估量的,他們的想像和方法遠遠超過老師的預想。 想出了折一折的辦法,還利用各種工具:尺、鉛筆、手等來“量一量”的方法,還有學生想出了同桌利用兩張相同大小的長方形紙,各取一長一寬直接比較。
智慧杯比賽雖說不能算得上完美,但也是組內老師一起研磨出來的成果,在這基礎上,我們又聽取徐校長的建議進行改進,力求在培訓班的實踐課中可以表現得更好。
培訓班實踐課:寶劍鋒從磨礪出
在徐校長的建議之下,我們又將教學設計中“學習小伙伴比跳繩長短”的內容進行了改進,在前兩次試教中也發現,學生都關注在因為小胖人是最高的所以他的繩子是最長的,而不去關注比較三條繩子用怎樣的方法去比較長短。沒有動手體驗的過程,小朋友很難將比較的方法說清楚,故而改成為每個小朋友提供三段毛線,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后自己概括出比較長度的基本方法。有了動手體驗和感悟之后,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高了,總結和概括起來也更加地“有話可說”。
當然,幾易其稿、幾經磨練,培訓班實踐課雖然已是大家經驗累積的精華,是各位老師傾心幫助的結晶,但我作為青年教師,身上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和困惑,比如:專業知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教材深度挖掘不夠,引導學生思考的活動設計較少,指導學生學習方法較少。課堂駕馭能力、應變能力不強;在安排小組活動時,要求不夠明確或者不詳細等等。
我們在一次次的試教、反思、修改、磨練中成熟起來,正是在“磨課”的困惑和痛苦,頓悟和快樂中,我們感受著成長。如何將“磨課”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在今后的教研活動中繼續研究、改進,都有待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深入的實踐與探索。
本次磨課活動,大家雖然辛苦但從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令人回味無窮,磨課更是越磨越有內涵和內容。我想:一節課越研究越有內涵,越磨越有味道,越講越有講不完的內容和價值。
此次活動不是終點站,今后的日子,我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
磨課心得體會 18
“磨課”,是教師專業發展中“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的綜合體現,能有效地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師專業素養的快速提升。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磨課,我學到了很多,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我們要不斷學習,改變思想觀念。只有自己的'思想觀念改變了,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不在原地踏步走,才能做一名能給學生提供源源不斷活水的老師,才能駕馭自己的課堂。
二、磨課讓我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授課思路上有了新的認識。通過磨課,我取長補短,學習別人的優點,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提高,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三、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為學生學習英語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英語,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的難度,學生愛學。還要考慮到學生能否都積極參與,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設計適合學生的任務,讓學習任務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四、為大家的學習精神所感動,通過研修這個平臺,大家在網絡上坦誠相待,相互評議,相互學習,相互交換意見。在討論交流中大家的見解相互摩擦,思想相互碰撞,不斷去挖掘課堂的亮點,而聽課教師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促使上課的老師開拓思路,提升教學水平。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促使自己健康成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磨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磨課心得體會06-05
研課磨課心得體會06-06
磨課心得體會(優選)08-05
英語磨課心得體會01-20
磨課活動方案08-16
磨課活動總結08-04
磨課活動總結05-16
[薦]研課磨課心得體會12篇10-24
教師磨課心得體會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