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通用18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擬事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通用1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
連日來,“支教奶奶”周秀芳遠赴湖南山區援建學校扶智扶貧的感人事跡,深深感動了寧波市民,并激發了廣大市民奉獻愛心的熱情。在周秀芳發起溆浦縣紅花村希望小學眾籌項目后,眾多愛心人士慷慨解囊支持,5313名市民愛心接力,短短3天就集齊了50萬元建校款項,再次彰顯了寧波這座文明城市的博愛,書寫了一曲奉獻愛心的贊歌。
鄞州中河街道榮安和院幼兒園將義賣所得的2714.2元捐了出來;姜山幼兒園華泰星城分園將4062元義賣所得捐贈;象山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等愛心人士紛紛響應;一位身患癌癥的60多歲的老人,在周秀芳的微信里留言,她要捐贈5000元……市民的愛心接力,讓項目捐款數額不斷攀升。網友在朋友圈里轉發支持:“與愛同行,一起為‘愛心搬運工’周奶奶圓一個助學夢”“在六一節來臨之際,為山區孩子送上一份大禮”。
本次愛心籌款目標金額為50萬元。到昨天(5月31日)下午5時,善款募集達到500314.14元,參與人數達到5313人。其中,單筆最大捐款金額來自存希公益基金,為16.8萬元。
學習“我們公益基金的幫助領域就是建希望小學、愛心結對和捐贈教學設備。自紅花村希望小學眾籌項目啟動以來,我們就一直在關注。我們看到了周秀芳老師對山區孩子的愛心,也看到寧波人對扶貧事業的熱情,我們很感動,覺得應該盡一分力。”存希公益基金負責人宋麗娜說。
“這是給孩子們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我比他們還要高興,我的心要飛起來了。”周秀芳激動地說。她第一時間發微信語音給紅花村黨支部書記向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50萬元的眾籌目標實現了,建主體大樓的錢夠了,告訴孩子們,告訴村民們,告訴那兩位80多歲的老教師,寧波好人幫我們圓夢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2
她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黨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杰”等榮譽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縣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和繁瑣的工作中。孤兒的“校園媽媽”、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平凡事業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堅守三尺講臺。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盡職盡責的精神,鉆研學校教學和管理,身體力行,教學成績突出。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
張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具體落實到了自己的事業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和執著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樸實、真實、感人的事跡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幾個方面所彰顯的精神內涵,深刻地感動了我。
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她熱愛黨,熱愛人民,更熱愛貧困山區的人民,為了辦好女子高中,她鍥而不舍,歷盡艱辛,但始終堅信,依靠共產黨就能辦成事,就能成就她的夢,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夢,讓無數個貧窮的女孩子圓大學的夢,她要通過培養女大學生來促進我們貧困山區脫貧,促進現代文明建設,讓孩子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她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著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公仆情懷,發揚銳意改革、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3
危急時刻,一句‘你退后,讓我來’的挺身而出,展現著軍人的責任和擔當!演繹著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的品質,鐵骨錚錚,以血肉之軀擋住危險,我們同時也作為滾雷英雄的一員,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使得我們練就過硬本領,隨時為人民,為祖國犧牲一切,牢記軍人的使命永葆軍人鐵血擔當和英雄本色”深刻的感悟,時刻激勵著官兵們向“雷神”同志看齊。
觀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雷神”,你是好樣兒的!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你雖然失去了雙眼和雙手,但請讓我們來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讓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守紀,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再一次看到掃雷英雄杜富國時,我的內心深處深深的被觸動,在平凡之中看出英雄的可貴,一個國家的強盛需要英雄的挺身而出,雙目失明不能阻擋你為國奉獻的熱情,失去雙手你還能勇當排頭兵!讓我們為這個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獻上一個軍禮,英雄的事跡將永遠激勵我們在強軍路上砥礪前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4
《感動中國》讓大家感動,官兵們的心靈也同樣受到震撼和洗禮,感動和淚水之后便是平靜與思索。雖然我們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普通一員,也許做不出讓國人感動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到讓周圍的戰友、親人感動。我們可以幫生病的戰友打份病號飯,可以在訓練中幫助落后的戰友一把,可以在休息的時候幫助駐地周邊的老鄉干一些農活......我們活著除了為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小家乃至中國這個大家。
感動中國,情系人間溫暖。感動的背后,他們也留給了我們無限多的生活啟示。一家四口,義渡百年的萬家人、分毫積攢,千萬捐贈的老人馬旭;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這十位2018感動中國人物就是我們的楷模,我們在向他們學習的同時更要化感動為力量帶領身邊的戰友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甘于奉獻,樂守祖國南疆,做一名稱職合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
“雷神”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一名作為軍人應有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秀作風。在遇到危險時那句“你退后,讓我來”承載了多少的責任與擔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5
七月中下旬,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下起了暴雨。7月22日,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在搜救被困群眾時,突遇破圩決口后的激流漩渦,不幸被洪水沖走,英勇犧牲,年僅36歲。面對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陳陸用生命詮釋了人民至上。
7月中下旬,合肥市廬江縣普降暴雨,多條河流水位超過歷史峰值。
7月22日早上,廬江縣石大圩漫堤決口,洪水像“脫韁的野馬”涌出缺口,周邊4個行政村全部被淹,情況危急。接到指令后,陳陸顧不上休息,再次登艇出發。而此時,他已經在防洪一線連續奮戰了4個晝夜。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方銳說:“(陳陸)整個腿都是腫起來的,兩條腿腫得褲子都脫不了,是戰士們幫他脫的。到22日早上,第二次下去的時候,我說,‘你趕快上來吧,先休息休息’。他說,‘沒事,我熟悉環境’。”
2名被困群眾很快被救出,合肥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回憶說,救援中,陳陸所在的橡皮艇始終行駛在最前面。“當時是5艘船,消防是第一艘,他們沖在第一,給大家引路,我們跟在后面。”
當得知村內還有1名殘疾群眾被困時,陳陸領著救援隊伍再次出發。洪水上漲的速度讓所有人始料未及。決口擴大,水流湍急,水位陡然從0。4米猛漲到3米多。船只遇到了最難自救、最容易發生亡人事故的險情——“滾水壩”。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廬城站副站長常青回憶說:“當時水流比較急,等我們看到有落差的地方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掉頭了,專業術語講叫‘沸騰線’‘滾水壩’,如果人不幸被卷進去,很難出來。”
頃刻間,陳陸所在的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渦,艇上3名消防指戰員僥幸脫險,陳陸和村干部王松被洪水沖走。緊隨其后的橡皮艇迅速調轉船頭,大馬力沖出危險區域。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廬城站特勤班副班長李順說:“我們的船想往回走,但是水一直往前推動著我們的船,所以就翻下去了。”
經過49個小時不間斷地搜尋,直到24日13時50分,在距離當時落水點下游2。3公里處,陳陸的遺體才被找到。36歲的消防指揮員,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滾滾洪流中。聽說自己的救命恩人犧牲的消息后,廬江縣鮑井新村的居民解啟霞泣不成聲:“感覺他們很偉大,沒有他們的幫助,我也沒辦法出去。”
陳陸出生在軍人家庭,父親是第一代安徽邊防軍人,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小時候,他經常聽外公講部隊的故事,不禁心生向往。2001年,陳陸如愿以償穿上了軍裝,加入了消防部隊。
消防員救人于水火之間,隨時都會面臨生死考驗。陳陸總是沖鋒在前,敢打頭陣。
參與汶川地震救援時,陳陸全身起水泡,雙腿被毒蟲叮咬起泡流膿,背著60余斤重的破拆設備,在險境里拯救生命。合肥市肥西消防救援大隊代理教導員吳勝平回憶:“他不止一次地說,‘我這個腿堅持不住了’,我問要不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但他說,‘我要堅持下去’。他一直沖在最前沿,手指頭被廢墟劃出了血也沒有退縮。”
陳陸犧牲后,他生前的好友以及廬江縣群眾自發建了一個“我有一個兄弟叫陳陸”溝通群,大家商議著要在陳陸犧牲的地方為他豎立一座紀念碑。當合肥市廬江縣司法局副局長劉書虎帶著材料找到陳陸的家人時,卻被這個軍人家庭斷然拒絕。劉書虎告訴記者:“我到他家里去了,不愧是英雄的家庭,老爺子說得很清楚,‘很感謝,但是當前洪水還沒有退,不能再給組織上添麻煩,這些事情以后再去看能不能做’。”
陳陸同志犧牲后,被應急管理部批準為烈士,追授“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優秀共產黨員”,被安徽省委追授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6
老校長名叫杜嵐,是一位巾幗英雄,她有著傳奇的一生。自從1936年執教澳門濠江中學,杜嵐就決意為澳門的愛國教育事業貢獻一切,決心將濠江中學改造成為一所以愛國主義為宗旨、以勞工子弟為主要培養對象的新型學校。在學校最困難的時候,杜嵐夫婦連結婚戒指都典當了出去,也絲毫沒有動搖辦學意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那天,時任澳門濠江中學校長的杜嵐帶著一臺收音機,早早便來到學校。下午3時,當五星紅旗在北京升起時,伴隨著收音機里播放的來自天安門的國歌,杜嵐老校長帶領著全校師生在濠江中學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那個時候澳門還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升旗本身帶有巨大的阻力。面對澳葡當局的百般刁難,杜嵐老校長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的國旗,我們要升起!”澳葡官員自知理虧,但也只答允升掛一天,而在杜嵐老校長和全校師生的堅持下,五星紅旗最終在濠江中學、在澳門上空高高飄揚了整整三天。從此以后, 濠江中學每年校慶和十一國慶日都要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70年來從未間斷。
為了能在這一天準時升起這面五星紅旗, 杜嵐校長在幾個月以前就派人到內地聯系此事并訂購五星紅旗。同時為了不影響按時升國旗, 杜校長甚至請人給五星紅旗拍照,并以照片為樣板, 買了10 多米紅布, 自己親手制作,后來這面五星紅旗還曾被展示在濠江中學的榮譽室里。
杜嵐老校長多年不改赤子情懷。1999年12月xx年,享年101歲的杜嵐老校長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流傳著,成為一代代澳門學子寶貴的愛國課。從1949年到現在的70年間,這一課從未中斷。
杜嵐老校長一生奉獻于教育事業,她對祖國母親的愛則為此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內地改革開放之初,面對澳門與內地交流時的語言障礙,杜嵐老校長從內地請來優秀教師,并要求學生們在課堂上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就這樣,濠江中學成為在澳門率先推廣普通話的學校。杜嵐老校長曾在演講中說道:“今天我們所提倡的愛國主義教育是現實的,是國際性的,我們要使大家認識到今天的人民中國才是自己的國家,才是可愛的,才是有前途的。”
杜嵐老校長總說她做的是陽光下最有意義的工作,而她確實也像陽光一樣照亮了千千萬萬澳門學子和教育工作者。直到88歲,她才放心傳遞手中的接力棒。現任澳門濠江中學校長的尤端陽是杜嵐老校長的接班人,也是她的女婿。尤校長繼承了杜嵐老校長的教育理念,他將杜嵐老校長的故事寫進了濠江中學的校史讀本,作為開學第一課教給孩子們。在澳門回歸后的xx年里,濠江中學每逢周一都舉行升旗儀式。愛國情懷也融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他們會學習國旗、國徽、國歌的知識,堅持學習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如今74歲的尤校長依然堅守在講臺給孩子們上書法課,他說:“雖然我74歲了,但相比杜嵐老校長(致力于教育事業到88歲),我還很年輕。”杜嵐老校長用自己的行動給一代又一代的澳門學子上了最寶貴的開學第一課,尤校長又將這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繼續發揚光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7
感動的力量,有的時候來自瞬間的壯舉;有的時候也會來自于經年累月,一生只為一事來。在今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我為她感動。 ——題記
今天,我在家中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儀式。其中,一位扎根在大山里的教師,用自己36年的青春,都花費在大山孩子的身上,她就是支月英老師。
《感動中國》委員會給她的頒獎致辭是這樣的;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這位老師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大山里的孩子。讓一個從牙牙學語的孩子到慢慢識字,到知道懂禮貌,有學問,一直到飛出大山,支月英為他們付出了許多。本來可以走出大山的支月英,卻選擇留在大山里。有的人說支月英是傻子,她特傻,她是這樣回答的;“大山里需要我這樣的傻子。”2006年的一天,支月英的一只眼睛已經看不見了。她的女兒長大對她說“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不是我的好媽媽。”支月英長期在學校里陪著大山里的孩子,給了她們像母愛一樣的愛,但對自己的兩個女兒卻充滿了虧欠。
支月英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自己的信念。1980年,支月英來到偏僻的白洋村小學,每天跋山涉水,來到這里。家人曾想讓支月英回家,她也動過心,如果人人都想著走出大山,大山里的孩子誰來教育?支月英用自己三十六年的青春,教育出兩代人。從“支姐姐”變成“支媽媽”。支月英的這種精神,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堅定,什么是操守。
看了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內心感動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有一次,我看見家門口有好多小朋友都騎著自行車,輕松自如,隨心所欲,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于是,便央求媽媽給我買一輛自行車。買回來后,我發現,原來騎自行車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先開始,一只大大的“攔路虎”擋在我面前,上不了車。媽媽告訴我,首先,推著自行車,等自行車的速度越來越快時,在座上去。我按照媽媽說的做,自行車越來越快,我還沒坐上去,就摔了個眼冒金星。慢慢的,我嘗試著坐上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我成功了。可我又發現另一只“攔路虎”正在前方等著我。下不了車。自行車開始搖搖晃晃了,我想跳下來,可不知從何入手。只聽“砰”的一聲,我和自行車一起摔倒在地,摔得我頭昏眼花,眼冒金星。我再也受不了這種疼痛了,決定再也不學自行車了。
想到扎根大山36年的支月英的故事,一股力量使我上進,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訴自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再一次的拿出自行車,這一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起初,我還是害怕之前摔得眼冒金星,頭昏眼花的事情再一次的發生。但在想想,如果不摔跤,怎能學會走路。有一就話不是這樣的嗎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不失敗哪兒來的成功?我鼓勵自己前進,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我變得越來越強大,慢慢的,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支月英用實際行動,注釋了這句話的含義。也讓我明白,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這句話。
支月英的力量無比強大,為我照亮前方的路。今后,我要向支月英學習,學習她那種有信念,堅持的精神。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8
今天,我在電腦前靜靜地看完了《2012感動中國》。里面有許多令上千萬人感動的人物,觀看時,我的情緒也在不停的變化,時不時的落淚。《感動中國》一共介紹了十位令人感動的人,其中有堅守藏區十二年支教的胡忠、謝曉君夫婦;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吳孟超;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無比鋼琴師——劉偉。
劉偉十歲時就失去了雙臂,但這并沒有將他打垮——他在殘奧會上獲得了兩枚金牌。充滿希望的他似乎就快離夢想不遠了。可是,厄運并沒有就此結束——一場重病讓他不能在劇烈運動。希望又一次破滅,劉偉似乎快絕望了。但令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劉偉又重新站起來,開始學習鋼琴,20歲就能達到專業七級的水平!劉偉的事跡震驚了世界,他向世人證明:中國人永遠志不殘!
看到他能夠重新站起來,我很高興,同時又想到了自己。我雖然不殘疾,但我也不能做到這樣。想起我因為自己一點小小的食物就放棄,想起我因為一句話就失望,就覺得這真不應該。既然我的身體無殘缺,又有什么理由就可以這么輕易放棄呢?
當我感慨萬千時,耳邊響起了劉偉的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的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的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9
奉獻是“捧著一顆心來”的堅守,是“不帶半顆草去”的純粹,更是“你退后,讓我來”的果敢,也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更是給我們樹立起了標桿。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傳遞了作為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歷史擔當與責任意識,他奮不顧身的保全了戰友的安全,也不負戎裝的完成個人的使命。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生來就懂得去奉獻,也沒有誰會注定成為英雄,跟我們的大多數人一樣,他也只是個普通人。在一次邊境掃雷作業中,面對雷場復雜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在千鈞一發之際,做出讓自己的身軀擋在戰友之前的行為,想必在那一瞬間,他的從容不迫都來自于個人的信仰、用凡人之軀扛起軍人的使命感,他的事跡看得見、摸的著,而作為新時代的熱血青年,只要向他看齊,像他一樣堅持、奮斗、奉獻,我們眾多的一人也可以成為基層社區的不平凡之人,用心做事、甘心為人、堅守初心,始終如一。
“如果不是堅強的意志,強健的體魄”,他可能熬不過在醫院治療的那段時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們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才有可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地。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刻,能做到像他一樣敢于犧牲的人寥寥可數,但作為普通人在這個和諧安康的社會,我們可能不需要隨時成為壯烈犧牲的英雄,只要在日常的社區工作中,秉持為群眾帶來便利、為群眾提供真誠服務的精神、在工作中盡職盡責、面對工作崗位上的艱難,不畏懼、不退縮、將微笑時常掛在心里、給需要我們幫助的群眾及時的伸出援助之手。也許你我的一舉一動還不足以改變整個環境,但卻留有芳香,溫暖他人,我們的形象會一直留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時代在變,感動不變,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永遠不會變的,杜富國舍己為人的事跡不是嘴上說過的漂亮話,而是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干出的貼心事,應該將這種堅持、奮斗、奉獻潛移默化的帶到我們的工作崗位上,生活中,把這些精神發揚光大,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贏得社會的認可與尊重,為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0
高爾基說過,如果沒有母親,既不會有詩人,也不會有英雄。
昨晚的《感動中國》節目,里邊有一位上臺領獎的母親,她叫姚厚芝,在自己身患癌癥的情況下,想自己在人世間留存的時間是有限的,就決定了自己繡一幅《清明上河圖》,等有一天,孩子上大學了,如果沒有上學的錢就可以賣掉它換作學費。抱著這樣一個想法,她忍著病痛的折磨,穿針引線,縫制成了巨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
只要有母親,就會人間充滿愛,正是那一個個偉大的母親,創造著人類的奇跡,感恩母愛,感恩世界。
我讀過一篇文章《母愛超越生命》,講的是一只用來做實驗的成年小白鼠,因為腋下有一硬塊被淘汰下來,研究人員單獨喂養它,想了解一下硬塊的性質。十幾天過去了,腫塊在長大,它的腹部也逐漸大了起來,以為是它的腫瘤在轉移。
有一天發現它不吃不喝,焦躁不安,以為它壽數已盡,打算對它進行解剖,打開手術包,一幕驚呆了,小白鼠死死咬住腫塊,猛地一扯,皮膚裂開口子,鮮血直流,它疼得全身顫抖,稍后又一口口吞噬著那些將要奪去它生命的腫塊,一大半被它吞下,為它那種渴望生命的精神打動。
第二天一早,研究人員想看看它是否還活著,吃驚的是它的身下,竟然臥著十只粉紅色的鼠仔,它們正拼命地吸著乳汁。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才知道母鼠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長自己的生命。
那天終于來到了,在鼠仔滿二十一天時,母鼠離開了人世,它安然的臥著一動不動,小鼠依偎著它,研究人員想到仔鼠的離乳期是二十一天,也就是說小鼠從今天開始離開母乳,它們也可能獨立了。這個故事讓我們潸然淚下。
母愛的偉大可擋山河,可遮日月,感謝所有的母親,動物尚且能如此,人類的母親更是創造奇跡。
感嘆“人皆有母我獨無”,母親在我九歲時就去了天堂,不知道天堂里冷不冷,路有多遠,母親離開我三十六年了,我的記憶,她的愛充滿世界,愛我們的母親吧,她們用愛譜寫著人類的贊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1
今天下午我們看了每年一次的《感動中國》,一共有10位,這10位之中,總會有我最崇拜的一個,那就是王鋒。
王鋒是一個勇敢,善良的人。
有一天晚上,因為電動車斷路,著起了大火,大火很快撲滿整個地方,那時是在一樓發生的火災,當時在一樓正熟睡的一家四口很快就被吵醒了,發現已經著火了,王鋒趕緊起來先抱著女兒出來,把女兒安定好后,就迅速的沖了進去救出了妻子和兒子。他們都跑到外面的時候,王鋒發現當時還有二十多個人在房子里睡覺,他就立馬沖了進去,當時的妻子并不感到吃驚,因為他知道王鋒性格,王鋒一生幫助別人,就是他的高興。
熊熊燃燒的火焰已經到了二樓,王鋒使勁敲門,一口氣救下了整座房子的人,人們都安然無恙的跑了出來。可王鋒出來時,全身已經烤焦,一身黑,頭發已經燒沒了,衣服也少破了,這時,救護車匆忙的趕到,到了醫院后,一檢查,發現他百分之九十八的皮膚都已經燒傷了,而且非常嚴重,他的舅舅把照片發在了網上,不過幾天,就有很多人捐款,總共捐了二百多萬,王鋒也做過上4次的手術,花了很多錢做手術。最后可以確定病百分之百的好了,皮膚和肉正在恢復。
可是,厄運來了,王鋒在病床上無力的揮了揮手,可誰知道這是最后一次了。第二天王鋒的病情突然大度轉化,過幾天后,便離開了人間。有很多人為他傷心流淚,捐款的人為他沒有留在世上也傷心。
根據我的實際生活吧,那我也是基本做到了,但遠遠不夠他的好。第一我沒他做的那么用心,心里卻是要救別人,并沒有想要什么回報,我幫人的時候,有時候會想別人的一點回報,而王鋒卻一點也沒有,他在大火之中只想著救人。從中我也感受到了做人要有愛心,別人遇難可以捐款幫助。
這次的《感動中國》讓我懂得了不少的的道理,我以后也要當一個下個王鋒一樣的英雄,樂于助人,無私奉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2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后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跡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3
看完感動事跡,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感動在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強烈的地震撼著我的心靈,沖擊著我的每一根神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每一份頒獎詞都是那樣的振奮人心,每一個人后面都承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它們深深的震撼我的心靈,刺激著我的神經。在觀看的過程中,有多次流淚,他們當中的有些事跡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因為他們有什么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和執著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們。
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后,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時的我們雖不能成為感動中國的人,但一定是個讓中國人感動的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4
觀看了感動中國,我為之震撼,為之動容。他們不愧為我們國人的道德模范,是我們工作的楷模,是我們踏上奮進道路上的航標。
劉偉——一個無臂男孩,他那堅韌不拔的毅力時時激勵我。他這樣說過:“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從他的身上我看到沒有摸不到的巔峰。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點困難,我有時都想退縮,現在看來,其實世界上并沒有什么難事,只是自己懶惰、沒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在去四川藏區福利學校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胡忠看了一篇關于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道后,動了支教的念頭,來到交通不便的四川藏區教學,3年后,謝曉君帶著3歲的女兒也來到這里。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不是不孝順,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長大了,能更好的回報社會、孝敬父母!
他們的事跡都是普通的,積微小成偉大的事業。我們都在細小處體會到偉大的人格,現在的我們越來越希望在平民之中發現感動,發現人物,發現人才,而“草根”情結應該是我們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給全社會帶來的一種示范卻是影響深遠的!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5
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每個人都讓人為之感動。他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他讓我們熱淚盈眶,讓我們為之折服,讓我們欽佩不已,他們就是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在這十位感動中國人物中,最讓我感動的有兩位。他們是為了能讓失聰兒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兒子同桌16年的愛心媽媽陶艷波和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癱瘓父親的孝女朱曉暉。
陶艷波的頒獎詞是這樣說的:“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48歲的陶艷波,辭職陪著失去聽說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xx年苦讀,兒子如愿考上了大學。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為了她的兒子,她甘愿在兒子身邊作了十六年同桌。陶艷波,用她真實的行動詮釋了母愛的真諦。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母親,用她對兒子的愛,感動了所有人,我為這樣的母親感到驕傲,她的兒子肯定也因為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自豪。
有一個人的頒獎詞是這樣的:“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她總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里最溫暖的宮殿。他那病重的父親,是幸福的王。她是朱曉暉,為給父親治病,她辭掉報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債務,周末還給“債主”的孩子補習。
這樣一個女兒,用她纖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她用瘦小的身體和一雙柔弱的手給了他父親一個溫暖的家。朱曉暉,用她最真實的行動詮釋了愛的偉大。那個的故事發生在黑龍江這片黑土地上,與陶艷波的舐犢之情不同的是,女詩人朱曉暉為我們講述的是反哺之恩。
剛過40歲就滿頭白發,十幾年沒買過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這樣的朱曉暉很難和詩人聯系在一起。但她就是詩人,16歲起發表詩歌,大學畢業后在報社工作。xx年,父親突患腦梗癱瘓在床,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為了悉心照料父親,朱曉暉賣房賣車,辭職,借債。不堪重負的丈夫離開了這個家,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朱曉暉的肩上。有這樣的女兒無疑是幸福的,朱曉暉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中國。
感動中國人物中無論是誰,都讓我們欽佩。無論是科學家于敏,義務支教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基層干部趙久富,普通市民張紀清,新疆民警木拉提,醫生肖卿褔,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師昌緒還是居民大院隴海大院,都感動了無數人,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尤其是我們大學生,更應該視他們為榜樣!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6
有一種回憶 叫做感動,有一種真情 叫做溫暖 ,有一種尊嚴 叫做承諾 。這,這就是洗禮人類心靈 的盛典,這就是真情的溫暖。
《感動中國》中,涌現出了很多偉人,但最令我感動的還是信義兄弟 孫水林、孫東林。
孫水林在臘月26,拿著20幾萬元錢,去給一些農民工發工資,可天有不測風云,就在去的路上,突然發生了車禍,孫水林的妻兒當場死亡 ,自己也在搶救過程中去世了。弟弟 孫東林聽到這個不行的消息后,并不是悲傷 ,而是記急著完成哥哥 的遺愿,把這些錢送到每個農名工手里。因賬單在車禍途中已喪失,所以孫東林告訴農民工們,希望 他們能憑良心拿錢。當孫東林手上的20幾萬元錢發完后,還有些農名工沒法到錢,這是孫東林就拿出自己幾萬元的積蓄,老母親 也拿出自己的一萬元養老金。最后每個農民工都分到了錢。
我想,這對信義兄弟不僅感動了我的心,也感動了全中國人的心。推選委員說:“這是一面鏡子,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照,值得我們整個社會 去照,值得我們把心掏出來照。”
雖然它們不是什么偉大的人,但是它們有一顆偉大的心。他們用炙熱的心照亮我前行的路,是他們,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做一個怎樣的人。
每一次付出 都是一次旅行,每一個故事 都是一道美麗 的風景 ,每一位感動中國人物都是國人心中的一桿路標。相信 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要結實一分,就像使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度內心 充實 ,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可以幫助 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7
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后,我 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涌現在我的腦海中。
一個總為他人著想,又十分仔細細心、批改文件時總是一絲不茍,他對科學的熱愛,他就是——朱光亞。他2011年逝世。他對以前充滿遺憾 ,對未來充滿向往。當我看到朱光亞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淚 像斷了線的珠子一直流著。
一個肝膽醫生 ,不畏手術的風險,執意的來策劃手術計劃。當一個女孩 生命 垂危時,眾多醫生都不敢為她醫治,而他卻不管如何都要試試,進行了9個小時的手術終于結束了,女孩已經好了起來;他還常常為別人著想,為病人們擺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時找不到鞋……他就是吳孟超,把病人當做是自己 的親人 一般對待,而且他要求的手術費是十分便宜的。
劉偉對未來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擊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難。他這種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 。最后用腳彈出了一首首優美 動人的鋼琴曲。
這三個人物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們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動人物。不論是殘疾人還是四肢完好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天空。為別人所著想、為他人創造美好 的未來:這是吳孟超和朱光亞。而劉偉是為了自己的信念 、自己的堅持 不懈闖出了一個只屬于自己的夢想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18
看了這片《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真的很感動,觸動心靈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蜀道難,蜀道難,臺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她抱起麻風村孤單 的孩子 ,把無助的眼神 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不錯,她就是張平宜老師。有人說當老師就是每天講紀律,不怎么快樂 ,是不是這句話就是老師們的心聲呢?
不是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感覺 ,同樣,做一名老師應該用心 去體會教孩子們的快樂,聽到孩子們整整齊齊的說句:“老師,這堂課我學會了!”這便是老師的快樂。
張平宜老師竟然在生活艱難的麻風村里教沒有書讀的孩子們,“無助的眼神”“世界的希望”這不就是張平宜老師所期待的嗎?
有人還說“好人難做。”我倒覺得不是。當一位好人,其實就是隨手撿撿垃圾,給素不識路的老奶奶 指路,這,便是好人。就如那位阿姨,為了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居然受傷 了一只胳膊,值得我學習。
讓我學會堅持的是擁有 “隱形的翅膀”的大哥哥,因為小時候的意外 ,兩只胳膊離他而去,他哭過,怨過,罵過,后來他覺得人生活著就應該創造價值 ,于是他去參加艱難的游泳訓練,正在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準備參加奧運會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情,讓他不得不放下游泳這個夢想。
看到這里,我干脆索性捂住雙眼。原以為他會放棄,會自暴自棄,竟沒想到他沒哭、沒放棄、堅持自己的價值、夢想,他開始學音樂 、堅持適應用腳去彈鋼琴,最后,可想而知,他,成功 了!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你做了一件事 ,可能會失敗 。但你不去做,一定會失敗。”人生活著就是為國家創作價值。這,便是理智的選擇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事跡心得體會(通用18篇)】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勵志人物07-02
中國十大勵志人物11-01
《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心得體會01-18
熱點短篇素材人物事跡12-24
中國十大最美古詩08-06
中國十大名菜06-01
202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精選20篇)01-14
感動中國》觀后感09-09
中國現代勵志人物故事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