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個人收獲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個人收獲,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個人收獲1
安娜是俄國上流社會的迷人貴婦,這種賢妻良母類的女人,讓人感到一種慈祥的安寧。但是,她接下來與渥倫斯基邂逅之后的事情,以及她最后走的極端,讓人感到深深憐憫。
她是一個懦弱的,一直在勸慰自己的人,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過錯,是一種沒有羞恥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一種美麗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歡的形象,可是,當她瘋狂之后,為愛情所忙碌,以名譽和兒女為代價的這種行為,讓人困惑和不解。
在這場與列文、吉蒂、卡列寧、渥倫斯基等人的多角戀與各自婚姻的愛情的對比下,安娜無疑是可憐的,她選擇獨自承擔了無望愛情的全部后果。列文無疑是成功的。他在婚姻的道路上,窘迫,失落過。但是經過蛻變,與自己心愛之人喜結良緣,并接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米佳。而安娜與渥倫斯基婚外情,是最讓人所不齒的。他們有了在自己罪惡的結合下的犧牲品:女兒安妮。
其實,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別人,是安娜自己。她走上了條極端的路,沒有自制力其實是種可怕的東西。嘴上說著,我可以壓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卻不這么想。是安娜的心口不一害了自己。明明是來促成渥倫斯基與吉蒂的婚事,卻將自己搭了進去。表面上,壓抑著,那真實,又是什么?因為自己成為了導火索,所以引發了后來的一切。渥倫斯基的逐漸冷淡和拋棄,卡列寧的漸漸折磨、后來的卡爾塔索夫夫人的公開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臥軌自殺。一切的前因后果,都在于此,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心中的自制力不高。這是一場悲劇,由她親手導演,演員最后全部走光之后,又由她自己,最后終結。
這部以死亡而收場的戲劇性悲劇,卻成就了安娜·卡列寧娜的形象。這種對自己婚姻不貞,背叛家庭,拋棄自己的兒子,又擔心被自己的兒子看不起的女人,是被世人所厭惡和不恥的。私通在上流社會并不少見,可是少見的是,安娜·卡列寧娜的勇于承認,雖然最后得到的結果是被上流社會拋棄。但是,在這種列夫·托爾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寫下,安娜·卡列寧娜的缺點,也正是她的閃光點所在。這突出了一個叛逆的女人,和敢于與現實社會對抗的形象。這句話有褒有貶吧,可是誰又去管她呢?在婚姻中,上流社會對待不貞夫妻的懲罰是不同的,而丈夫近乎變態的寬恕,對安娜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折磨和無形的壓抑感。安娜在別人眼里是怯懦的,但是,她的真正的形象,卻是光輝的,作為一個對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鐵軌上的一臥,成就了她的勇敢,反叛的精神女性。也許正如現在的人所說:自殺的人,是勇敢的,因為,很少有人有勇氣去自殺。
“真不愧是個卑賤的女人,連選擇的死法都是那么卑賤。”公爵夫人鄙視的說。其實我認為不然,她并沒有權利去評判,真正的評論權,是掌握在當事人的手中。
安娜·卡列寧娜,總體來說,是一個怯弱而又勇敢的人。可以說,最后的臥軌,不是她的本意,她想要站起來,卻無能為力。選擇一個人背負所有,她看淡了世俗。她的丈夫卡列寧,要的只不過是臉面和名譽,渥倫斯基喜歡追求新鮮等等甚至更多。一個人承擔下因為背叛而帶來的.一切后果,帶著絕望的那顆心,那可反叛的種子,是否,就是在這個時候,留在了這里?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個人收獲2
安娜臥倒在了布滿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顆曾經那么動人的、真摯的、生氣勃勃的生命之星劃過天際,終極隕落在她愛恨開始的鐵軌上。《安娜卡列尼娜》的電影版本很早以前便看過了,但總是懷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終渴看讀到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可認真的捧上書本來品讀時,內心卻始終不得安寧。當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站臺第一次相見時,“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當他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她也掉過頭來了,她那雙在濃密的睫毛下下面顯得陰暗了的、閃耀著的灰色眼睛親切而留意地盯著他的臉、似乎是在尋找什么人似的”一見鐘情固然以悲劇結尾,可浪漫的邂逅卻讓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靜的境界中。賽馬場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們的戀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寧的宗教寬容讓安娜感謝又憤怒,安娜與渥倫斯基出國了,又回來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拋棄,而渥倫斯基卻重新踏進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懸而未決的離婚協議、肝腸寸斷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愛情獨占心理,這一切既讓安娜體會到了八年的無愛婚姻里喪失已久,又讓她平靜的心靈經歷了一場喜怒哀怨的風暴。而我也隨著安娜的故事沉浮時而興奮,時而憂傷,時而掙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獨與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沒有人傾述、沒有人理解時,我終于能稍微明白為什么安娜選擇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擺脫一切。
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并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著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褥熱即將死往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似乎從來沒有愛過她,現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眼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由于“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老實…”我也愛安娜,從書中瞥見她的第一眼,我便愛上了這個“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氣與情人遠走高飛時,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戀上了她,這種迷戀不在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喜歡她、欣賞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為她,讓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質。
可愛的安娜還是自殺了,當看到她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時,我甚至希看她早點結束生命。她的死亡始終是一個悲劇,吉蒂獲得了幸福,多麗依舊安穩度日,卡列寧照樣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由于她選擇了自由,選擇了真誠,選擇了勇敢,最后卻不得不死亡,她違反了貴族社會的游戲規則,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個叛逆者,由于“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會傷害任何人,我有權利這樣”。這是她的咎由自取嗎?這是她成為一個所謂的墮落的貴族婦女而理應遭到的報應嗎?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給了年長的、迂腐的、虛偽的卡列寧,八年時間里,他壓抑了她一切的熱情和生氣,當我們知道排除了愛情以權力地位為基礎的婚姻是不公道的,分歧人性的,當我們肯定了個人追求自由與幸福的價值,又有何權利指責她的選擇呢?
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并非由于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由于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假如她是多麗,忠信老實地守著家庭,在懷孕生子,再懷孕生子中耗費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風騷丈夫到處拈花惹草帶來的痛苦,她就會繼續如困獸般維系無聊的婚姻,假如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蕩荒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會在賽馬場上失聲而起,而且隨著渥倫斯基離開了家庭,或者假如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她就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愛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運注定她無法生存。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個人收獲3
說她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部小說也不為過!偉大在她對人生的反思,對命運的探索,對人類的道德訓誡,是作者崇高人格的流露。
有人說,這是反映舊社會壓抑女性的小說。我從頭到尾,除了看到安娜正因婚外戀一步步墮落深淵,最后一頭撞在火車上外,其他女生都活的有滋有味。而且,安娜在搞婚外戀之前,看看作者怎樣描述的:單純,快樂,健康,活潑,一無所缺,生活是如此的幸福。不但自己生活幸福,而且幫別的家庭調解糾紛。
安娜追求感情,一步步走向滅亡,毀了家庭,毀了丈夫,也毀了情人。因此有些人說她為感情而犧牲是多么的崇高時,是感情完美女性的象征時,我只能無語搖頭。如果那么說的話,安娜卡列尼娜就僅僅是一部支持婚外戀的言情小說,根本不是什么名著,與瓊瑤的小說一樣價值,那么托爾斯泰也僅僅是個男瓊瑤而已,或者張藝謀。可明顯后面兩人與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一比,就是什么東西。我們應當知道列夫托爾斯泰這個名字的精神重量。
他是真正在小說中思索探討人生的價值:人就應怎樣活才能找到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中給我們帶給了這樣兩種活法。
第一種:安娜和渥倫斯基。
渥倫斯基,浪子一個,最喜愛調情,泡妞,遇到有夫之婦安娜,正因她太美了,不論她有沒有家庭,有沒有孩子,明知道這會對她造成多么大的傷害,但還是比不了自己的情欲,非要把她泡到手不可。因此那里有人說他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情人時,是反抗舊社會制度的先鋒時,只能說這人腦子有毛病。當然,渥倫斯基后面的醒悟,讓我們悲哀,正因安娜的自殺,他對生活徹底絕望,為了逃避良心的譴責,走上戰場,可能一去再不回了,正因他是決意去死的,并不是散心。與安娜一樣,其實也是自殺,只是一個更男生,一個更女生而已。但他們兩人是自作自受。如果他們真能怨隨便一個東西,他們也不會自殺。正因他們怨不了任何人,直接是被自己的良心逼到了死路。
安娜,由一個幸福安寧的少婦,被渥倫斯基吸引,最后拋棄丈夫,拋棄兒子,與情人生活在一齊。就應說,他們最后如愿以償了,生活在一齊就應也是很幸福,社會并沒有給他們多大壓力,最后安娜的死是正因神經質!她總是懷疑渥倫不忠,一會懷疑這,一會懷疑那,最后為了“報復”渥倫去自殺了!但實際上渥倫一向在對她好。
這種神經質的原因是什么?簡單,兩個字,良心!
第二種軌跡:基蒂和列文
基蒂是人類中幸運兒的代表,不是正因她嫁給了列文那樣的好丈夫,而是正因她被渥倫斯基甩了!她正因少女的單純無知,喜愛上了體面瀟灑的帥哥—渥倫,而拒絕了鄉下財主列文的求婚。而她父親,一眼看出渥倫是什么人,疼心不已,但幸好,渥倫斯基被安娜迷上了,甩了快要到手的少女基蒂。基蒂在痛苦之余,也重新反思人生,不停地在尋求和探索生命的好處,而與她一向有相同癖好的人,就是列文,還有一個就是作者自己。列文是一天到晚都在想許多深奧的話題,整天想怎樣生活才最完美,怎樣才能讓農民過上好日子。他最喜愛想象自己有個多么完美的家庭,妻賢子孝,結果最后如愿了。正因他忠誠可靠,老實善良,因此最后他如愿了,與社會制度沒有任何關聯。他娶到了可愛到極點的基蒂小姐。
婚姻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喜新厭舊,找其它的女生(或者男生),搞婚外戀,是很普遍的現象,此刻我們國家就是如此。只有自己克制,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才不會出問題。而安娜和卡列寧就沒做到這一點。安娜對家庭,對丈夫孩子不負責。我也很生氣。對卡列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個人收獲4
大學的第一年就這樣結束了。在這一年當中,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書上的知識,還有許多實際生活中該有的態度等等,反正對我來說受益匪淺。
漫長的暑假我該干什么呢?我經常這樣問自己。而剛好學校給我們下發了這樣一個任務,要求我們在暑假里讀好書寫讀后感。我想:讀幾本有意義的書,既可以增長我的知識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的確也看了幾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通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后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里,高層首長卡列寧之妻安娜艷冠群芳,在火車上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伯爵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愛情悲劇就此展開。雖然安娜勇敢地告訴自己的丈夫一切實情,希望能離婚,但看重社會地位的卡列寧,難以忍受奪妻的恥辱,以安娜最心愛的兒子做威脅,此刻,安娜已離家與渥倫斯基同居,懷了他的孩子,卻不幸流產,得了后遺癥,又對酒與藥物有了依賴性,經過重重困難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壓力變得非常大。后來,渥倫斯基承受不了社會壓力開始對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高昂代價,而現在所謂真摯自由的愛情也開始要被遺棄,她內心無法獲得滿足和平衡拒絕和安娜離婚并逼她放棄兒子。最后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貴族婦女。她不滿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摯自由的愛情。但作為貴族社會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雖然只是個人的愛情自由,采用的也只是個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于面對整個上流社會,誓死不做虛偽的社會道德的俘虜。在沖破封建束縛,反抗社會壓迫方面,她做到了處在她那個地位和環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這對當時的貴族資產階級社會,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義。
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部小說。當時的社會是多么黑暗,多么殘酷啊!她容納不了安娜,很難說現在的社會能容納這樣的女人。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愛,最絢麗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注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柔弱的身軀,我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靈魂。
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并非因為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因為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
然而產生這場悲劇的原因是:
(一)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動蕩的社會和宗教及倫理道德摧毀了安娜的愛情,迫使她走上了毀滅之路。
(二)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利用婚姻和兒子束縛著安娜的感情,使她身心倍受折磨。
(三)安娜的情人渥倫斯基不能脫離所生活的環境和社會,對安娜感情淡化,萬般無助的安娜最終走上了死亡之路。
(四)安娜本身:安娜的內心深處存在著激烈的爭取自由愛情和個人幸福與遵守貴族道德原則的沖突。她試圖掙脫封建婚姻的鐐銬,爭得享受生活、享受愛情的權利。因此,安娜一方面需要愛情,大膽地追求愛情,另一方面又信奉貴族社會的道德準則,這造成安娜的大膽反抗行為,不僅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同時也得不到她自己的認可,她靈魂深處這兩方面的內在矛盾至死都在折磨著她。
因為愛而對所愛的人產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種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為過,關鍵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的能力,嚴格來說是經營愛情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與生俱來的,必須后天認真學習才能熟練掌握。于是我想,許多生活中的愛情失敗者會不會是由于他們自身缺乏愛情能力的培養造成的呢?在愛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為依據,既不求證,也不給機會解釋或改正,便開始實施不可逆轉的報復,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有人說:安娜的悲劇也是內涵豐富的社會悲劇。是啊,我們都期盼著理想、寬容、仁慈,都希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安寧,充滿人性,但悲劇總是一天天在我們身邊發生。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向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社會,這一則悲劇帶給人們的啟示,更是深刻且恒久的。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個人收獲5
飛蛾撲火,義無反顧。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點,并且全力地去追求。愛情充斥著全部的生活,仿佛生命中的其它再無意義,列文也好,伏倫斯基也罷,為之著迷,為之傾狂。
可能一錯之后,便再回不了頭。越來越多的碰面,幽會。培特西夫人家的狂熱,賽馬場的驚慌,直至那個黑夜,安娜眼中的光。“愛,他也會懂愛嗎?太遲了,一切都太遲了。”卡列寧這個強有力的政治家,第一次感到軟弱無力,束手無策。像一頭公牛,馴服地垂下頭,等待著他已感到的高舉在他頭上的利斧。
我承認奧勃朗斯基說的有一定道理。嫁了一個你不愛的人,沒有愛情,也不知道什么叫愛情,卻結了婚,但這事木已成舟。后來你愛上了一個不是你丈夫的男人,這是很不幸,但依舊是木已成舟。這事被你丈夫知道,他饒恕了你,這是現況,現在的問題是:你能不能再跟你丈夫生活下去?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婚姻是一份承諾,責任,將兩個獨立的生命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一段愛情尚有開始,維系與結束,何況婚姻。倘若不愛,為何不在一開始便坦誠相告。既然決定選擇了那塊貝殼,就不應該抱著挑選的心態再去海邊。
安娜選擇放棄一切,放棄丈夫,兒子,遠走高飛。離不離婚,得不得到他人認可都無所謂。只要有那份愛情,只要他還愛她。伏倫斯基選擇放棄仕途,自毀前程。盡管這在他以前是從來不敢想的,但他確確實實做了。他不是那種不渴望功名的軍官,與他同期的謝普霍夫斯科依連升兩級,獲得了青年將軍難到手的獎章。他羨慕,但為了安娜的愛情,他愿意放棄。
拒絕塔什干那項迷人而危險的任務,照伏倫斯基以前的看法,是可恥的,是辦不到的。但現在的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上級對他的行為稍有不滿,他便立刻辭職。
維特式的狂戀,互相毀滅對方的生活,甚至生命,只為了證明我愛你。這,還是愛情嗎?激情終有退去之時,夢幻總會回到現實。列文與伏倫斯基一般,甚至更甚,神魂顛倒,他覺得他和他的幸福就是整個生存的主要目的,也可以說是唯一目的。他什么也不想考慮,什么也不想打算。有了愛情與幸福,其他什么他都不在乎。
可吉娣不一樣,她知道列文在鄉下有他心愛的事業,即便她根本不理解列文所做的事,即便她根本不想去理解。但這并不影響她認為這事業是很重要的,她知道他們的家將安在鄉下,所以她拒絕去國外,想開始他們的生活。
相似的人,相似的故事,卻如此諷刺。即便安娜再有風韻,側臉的弧線,舉杯的姿態,一切都好似精心修飾。伏倫斯基知道她是有意這樣做,可是偏偏感到無趣,越發的渴望自由和外面的世界。厭倦,猜疑,互相終會怨起對方。無法避免,激情褪去,當時所做的事一件件都會顯現出來,好的,不好的,愿意的,不愿意的,沖動的,后悔的。
我還很清晰的記得,安娜對伏倫斯基說:我能要求您怎樣,我只想求您不要拋棄我。不,我要的是愛情,可是它沒了,這一切都無關緊要了。撕心裂肺,空中樓閣,又能如何。我一直在想,如果當時卡列寧少一點虛偽,安娜多一點決心,伏倫斯基多一點責任,故事會不會好一些。
夜,一片漆黑,玻璃上映著另一個世界。只聽得風吹樹木簌簌,山川一時寂寥。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個人收獲】相關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讀后感(精選8篇)02-22
關于《凡卡》讀書感想與收獲8篇12-25
《凡卡》讀書心得15篇12-25
名著《活著》讀書心得收獲5篇01-22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02-28
茶館個人讀書心得10篇02-18
青鳥個人讀書心得10篇01-06
個人讀書心得通用10篇12-25
《簡愛》學生讀書心得個人范文12-25
關于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故事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