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8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簡便游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教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教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余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教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提議,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創設寬松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努力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教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鑒王國維先生對于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于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悅身心、提升自我。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愿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并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教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供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范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溫暖的教育者!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閑暇之余,讀了意大利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它揭開了兒童成長的奧秘。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發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秘密最生動的著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并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有了新的感受。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愿望。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想法,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說出來,到了小學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考慮兒童的感受。特別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里還提到:我們無論多么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著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熱衷于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于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復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成人往往將一切事務全部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該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不愿等待,不斷的催著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沒有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著象群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曾經看到帶著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我覺得成人真的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干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于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了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理解孩子,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一書中針對教師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眾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戒驕戒躁,不再攀比,放松心情,努力工作,樂在其中,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閱讀完此書后有很多觸動我的地方,比如說: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種生活狀態,是一種人們對生活經驗的感受,也是一種生活價值的體現。作為一名平凡的幼兒教師的我來說,幸福就是真切的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舒適感,一種與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感,一種自我價值體現的成就感。幸福就是幼兒一聲甜甜地“老師好!”幸福就是孩子們燦爛的微笑,撒嬌的吵鬧,熱情的擁抱……
——用欣賞的眼光獲得幸福感
如何得到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只有靠自己去尋找工作中的樂趣,在與幼兒的接觸中,我們要用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幼兒,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么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在教育教學中,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孩子交往,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與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足跡,你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身邊,你將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寬容的心態得到幸福感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長處和可愛之處,要多學習其他幼兒教師的可取之處,面對一件事情,要用一顆全面寬容的心來衡量要善于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會發現其實得到愉悅感并不難,只是少了一份用幸福的眼睛看待事物心情。
——感悟幸福在生活的每一處
做一名幸福的幼兒教師,不要抱怨生活,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當你在迷茫的仰望別人的幸福時,而有好多人也仰望著你的幸福。凡人就該平凡的生活,知足者常樂,感悟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真實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瑣碎日常中;感悟幸福,就在你我的微笑中,感悟幸福就在每天太陽出來開始新的生活中。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非語言行為是指通過一些身體動作、表情等形式表達思想的一種行為。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與幼兒交流時也會用一些非語言行為。怎樣運用這種行為?在《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書中,通過案例的形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一、非語言行為的無效運用
非語言行為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用到,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情況,有時也會有反的作用。如在《撕破了的小紅花》的案例中,陳老師看到天天小盆友有所進步,所以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讓孩子很開心。可是天天沒有因為得到小紅花而一直“遵守紀律”,又被老師撤銷了獎勵,衣服上的小紅花被撕了下來。天天的一句“我以后再也不要小紅花了”,實際上反映出教師采用的外部獎賞方式并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很大程度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了傷害。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意識到,這種外部獎勵只是暫時調整幼兒的行為,不可能收到長遠的教育效果。對于幼兒來說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必須是發自幼兒內心的一種欲望,而非外部賦予的。我的感悟:幼兒園教師要正確的把握幼兒興趣與外部獎賞需要程度的關系,正確發揮外部獎賞的作用。
二、非語言行為的有效運用
有些非語言行為會達到較好的效果。在《此時無聲勝有聲》案例中我學到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人際溝通是通過語言和非語言兩種方式進行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恰當的體態語,能激發幼兒的思維及語言,能幫助幼兒準確地掌握知識、理解內容。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還要有意識的運用體態語、智慧的運用體態語、恰如其分的使用體態語。避免直呼幼兒的姓名的批評,傷害幼兒的自尊心。在《尋找的眼睛》案例中,講述老師對于擾亂秩序的幼兒的一種解決的理念,教師要有一雙“尋找的眼睛”,去發現這樣幼兒身上存在的優點,發現這樣孩子在用自己的“一百種語言”來表達的獨特的思想情感。而老師表揚孩子的方式可以是“微笑的點頭”“鼓勵的語言”“大家的掌聲”等形式。書中寫到:“只要教師有一雙尋找的眼睛,勵志,就能發現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天才“。其實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你是否有這一雙尋找的眼睛,相信只要多去關注有個性的幼兒,發現這樣幼兒的特點,多去鼓勵、表揚孩子,相信我們也會發現角落里的”天才“。
總之,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體態語對幼兒進行正面的教育。此外,教師還要學會尊重幼兒,理解幼兒。平日里教育幼兒要學會等待,在幼兒犯錯時,教師也要學會靜心、學會等待,等待幼兒改正不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讀了《孩子,你為什么不聽話》后我深有感觸,“一分鐘批評”讓孩子認識自我的錯誤,但仍堅持良好的自我感覺,并且試著自我改正;當孩子身上閃現出點滴的優點時,“一分鐘表揚”讓他們堅持長久的歡樂,并所以而做得更好;而“一分鐘目標”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自我監督,在反復的目標的實踐與重溫中得到提高。我深切地感受到,這“一分鐘”所帶來的效果并不僅僅是孩子不良習慣的糾正,更體現出教育的一種良性發展,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教育也變得越來越簡便。
優秀是教出來的,你想讓孩子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孩子,關鍵你有沒有用心去做,是不是真誠地應對孩子。給表現不良的孩子“一分鐘批評”,給有提高的孩子“一分鐘稱贊”,給所有的孩子“一分鐘目標”,試一試,或許能夠得到很多驚喜。
表揚孩子之中,要含著期望和要求。我班有幾個小朋友吃飯慢,愛磨蹭或是說話,每次吃飯,我總是不停地催促他們:“快點兒,飯都涼了!”催一下好一點,不催,就又慢下來了。時間長了沒耐心,干脆瞪眼呵斥孩子,也沒什么提高。之后,我改批評為稱贊,對他們說:“今日吃飯好,比昨日快了。”孩子們很高興,果然加快了點速度。批評好似命令,孩子執行起來很被動。如果換成贊揚,孩子明白了教師的要求,還會感覺自我距離目標不遠,自信心和簡便感會隨之增強。
《孩子,你為什么不聽話》,翻開它,慢慢品味,領略書中的經典之出。慢慢地,一個個道理遷移到我們的教育生活中,對照自我的行為,必須會有很多感悟。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讀了《玫瑰與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遺傳,是難于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后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里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里,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于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每一次學習陳鶴琴老先生的著作,都會帶給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溫了《陳鶴琴文集》,陳老的“活教育”思想體系讓我對自己從事的幼兒園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認識。
陳鶴琴先生的課程論明確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對它們去學習”。我園地處全國的農業示范區——楊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如何開發和利用好這一資源,踐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讓“活教育”思想來引領我們,讓我們的幼兒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樣挖掘教育資源,創設“活”的教育環境,更好的支持孩子的發展?隨著對《陳鶴琴文集》不斷的深入研讀,結合工作實際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幾點啟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教育課程觀
陳鶴琴先生認為“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里選出來”切合人生的課程內容就是“兒童的一飲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觸,燦爛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陳鶴琴先生參與起草的1929年的中國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中,自始至終地貫徹了生活課程的思想,連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餐點”和“靜息”都納入了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陳鶴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兒園課程觀尊重兒童的興趣、特點,體現了學習活動中兒童的主體地位。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生活”一詞也頻頻出現,教育內容要生活化成為了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基于以上教育思想,我們應堅定“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這一課程觀。“生活課程化”重在認識到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要樹立教育的整體觀,讓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重在我們要把課程內容滲透到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樹立教育的整合觀,讓課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內容
陳鶴琴先生的課程論指出:選擇幼稚園課程內容應該遵循三條標準:
1、凡是兒童可以學的東西,都可能作為幼稚園教材;
2、教材必須以兒童的經驗為依據;
3、凡能使兒童適應社會的就可取為教材。基于以上依據,我們應該聯系幼兒生活實際,結合幼兒興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資源生成園本教育內容。
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支柱。陳鶴琴曾說過: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里選出來,書本上的知識是間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會才是知識的真正來源,是兒童學習的活教材。由于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制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號和邏輯的推理,而是依賴于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當選擇的課程內容為幼兒所熟悉時,他們才能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投身于他喜歡的工作中。他主張幼兒園的課程要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根據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科學地組織和選擇教材,引導幼兒從廣闊的自然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學習各種實際的、活生生的知識。
“整個教學法”是陳鶴琴先生針對分科教學的弊端提出的。他認為:“我們不能把幼兒稚園里的課程像大學的課程那樣獨立,什么音樂是音樂、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間不發生影響。我們應當把幼兒園的課程打成一片成為有系統的組織。”因為生活是整個的、互相聯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其組織形式必然是綜合的。綜合化,是當前世界范圍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趨勢,強調幼兒園課程的綜合也是《綱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生活實際又結合本土教育資源生成這樣三個園本主題活動課程——六一主題、體操比賽主題、農高會主題。這三個主題,內容均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時間上根據既定時間適時開展。活動的形式上,從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的進行和開展、再到活動的小結、反思與評價,整個過程都應該按照主題活動以課程形式來開展;這樣通過引導每一位幼兒完全的參與園本主題活動的開展,來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生活中的節日教育,也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尤其在傳統節日方面,例如: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我們都可以開展相應的班級教育活動,在游戲中、活動中引導孩子學習社會知識,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三、“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環境
環境作為幼兒園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資源,其創設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幼兒的身心發展。陳鶴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環境觀至今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有著深遠影響。陳鶴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環境觀旨在創設更適宜幼兒成長的環境,促進幼兒和諧發展。“活教育”的教學論和方法論,體現了“共同學習模式的建構”和“以兒童為學習主體”等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要讓幼兒真正的參與進去,要讓環境材料與幼兒的主觀經驗相符,能讓幼兒產生共鳴,與幼兒產生互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因此,我們在音樂特色課程建設實踐過程中,要注重選擇適合幼兒的材料,盡可能選用幼兒專用的設備設施,活動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應是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在教育環境創設過程中,應做到以科學的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為指導,集藝術性、教育性和互動性為一體,創設溫馨、舒適、安全、愉悅的豐富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終身學習、深入思考、勇于創新、大膽實踐,陳鶴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勵著我不斷進步,相信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定能幫助我不斷成長、不斷收獲。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本書是由艾米·勞拉·多伯羅、勞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寫,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在幼兒園中題“課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閃閃的背景里,《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無疑給我們一種新的觀念震蕩。這一課程以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理論為依據,充分關注了家庭、社區和托幼機構之間的關系,關注了保教人員、家長和社區成員的關系,以優質教育的思想,系統構建了托幼機構的創造性課程。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夢想的,更是現實的。所謂夢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標。有些追求和目標基于對幼兒和幼兒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評估。與其他年齡段的課程一樣,設定幼兒發展的目標,是落實課程夢想的主要步驟,也是保教人員確定自我的工作目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擬定各類工作計劃。本書所展示的計劃較為具體、直觀,又有示例,清晰明了,有操作性。《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將一般的幼兒發展目標落實到異常的幼兒身上,為設定個別化目標,真正研究“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課程”。這個過程,是以評估特定幼兒的發展需要為前提的。該書詳細地說明了評估幼兒需要和行為并確定目標和行為的進程,示例生動、趣味。尤其是對幼兒觀察和對觀察資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此外,該書提出給幼兒規劃一個能滿足他們需要且是傳遞正向信息的'環境,主張“將幼兒的家長和文化帶入托幼機構”,這些觀點,一方面體現了教育機構環境的特點,另一方面體現了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發展為重的原則。該書還在保護幼兒的安全及給予幼兒行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現實的。當規劃。環境等轉化為幼兒和成人的行動時,幼兒的發展就成為可能。《托幼班創造性課程》詳細地說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了解幼兒的需要,如何滿足幼兒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兒具體的行為,如何調整幼兒特定的情緒。涉及幼兒的交往、睡眠、飲食、玩耍、制作、欣賞、模仿、扮演、閱讀、律動、郊游等等日復一日的具體行為。涉及特定活動的準備,涉及幼兒在活動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心理現象,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困惑,涉及可能產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當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對幼兒行為的鼓勵、引導策略。該書在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體生動的。
看完《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我深切感受到,一個優秀的幼兒教育課程方案,是扎根于幼兒生活的,是能真實反映幼兒的需要和本事的,并且有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有堅實的實踐基礎。我能夠在其系統的指導策略中感受到理論的力量,也能在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們長期的實踐和思考。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好書如摯友,與之相伴,攜手前行,其樂融融。《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是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實驗室》叢書之一種,由美國朱莉.布拉德著,陳妃燕、彭楚蕓翻譯。
本書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環境重要性:為什么環境對兒童的學習很重要,因為環境影響我們的情緒、建立關系的能力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質量,甚至是健康。第二部分要為兒童創造平等、合理的情感支持,健康、安全的環境,要創設有效的環境,在創設的過程中要考慮必要的因素。第三部分是各種區域的創設,包括讀寫區、操作和感覺區、科學區、數學區、建構區、戲劇游戲區、藝術區、音樂區等,每一項內容都有幼兒發展情況的分析,如何在教室里運用,怎樣床色號有效地區域,如何提供材料,對嬰兒和學步兒童的特別建議,教師支持學習的策略以及戶外區域的創設等。第四部分是在各個區域的創設中可以融入科學技術,創設特殊的興趣區,戶外環境有哪些相應的配套,如何為家長和教師創設環境,怎樣在小環境、在家庭環境中進行創設等。
本書不但提供了環境創設的基本信息,還提供了具體的實例以及實踐中需要的各種材料,提供了應對教育實踐機會以及發展教育技能的聯系,對各年齡段的兒童設計活動內容和具體的案例,包括:嬰兒、學步兒童、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還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教師在各個活動區的具體角色,提供了不同區域中促進幼兒學習的策略,以及具體的話題與建議,幫助教師理解幼兒并滿足幼兒。豐富的案例,提供了教師如何在設計環境和課程時,考慮幼兒的個體需求和興趣的信息。
閱讀此書,給予我們創設環境時啟發和幫助:每一個區域是什么樣的概念,怎樣創設有效的區域。如何創設一個讓孩子可以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氛圍。在不斷地學習思考中調整,促孩子們更好地發展。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我在閱讀一本書名字叫《不會說話的孩子想說什么》。其中有一個章節談到培養快樂、負責、有潛質孩子的5個訣竅。
在學習這5個訣竅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會使用的9種情緒密碼:好奇、開心、驚奇、苦惱、生氣、害怕、羞愧、惡心、厭惡。
訣竅一,允許孩子充分、合理地表達所有的情緒密碼(盡可能不讓孩子的情緒受到壓抑)。表示開心、好奇的情緒密碼,都是正面的情緒密碼;表示苦惱、生氣、害怕、羞愧、惡心、厭惡,這些都是負面的情緒密碼。
訣竅二,盡可能鼓勵孩子多多表達好奇和開心的情緒密碼(盡可能讓正面情緒充分發揮,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圖書或是雜志,開始動手撕扯。如果這本書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觀察一會兒,看看孩子對撕扯所發出的聲音、撕扯時候的感覺、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應。或者你就應捫心自問,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親撕報紙的動作。然后,要讓孩子知道,你認可孩子的興趣,也對此表示欣賞:這本雜志很棒,對不對?上方的圖案也很漂亮,紙張也很棒喲。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撕雜志,那就那另外的紙換下它,同時要跟孩子說:這本雜志不能夠撕,這有一張紙,你能夠隨便玩。
訣竅三,排除引起苦惱的因素(盡可能設法消除因其負面情緒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鏡的人就會哭,如果我們忽視孩子的這種表現,或者對孩子的哭鬧不予理睬,這樣做會讓孩子誤以為你沒有明白他發出的情緒密碼,這樣不僅僅僅對孩子沒有幫忙,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苦惱。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能夠把孩子抱起來,讓孩子背對那個人,也能夠請那個人把眼鏡摘下來,或者還能夠問那個人是否介意讓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鏡,以便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
訣竅四,用話語幫忙孩子表達情緒密碼。例如,小孩子正因饑餓哭泣時,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時刻同他說話:我聽到了,孩子,你此刻餓了對吧,我們找點東西來吃吧!若孩子被汽車喇叭聲嚇到了,你能夠跟他說:那種聲音真可怕,把你嚇壞了。孩子開心地蕩著秋千,你能夠用話語增強這種經歷給孩子帶來的正面感受,能夠發出夸張的聲音,比如哇的一聲,或者說:你玩的很開心,對不對?這些語言描述不僅僅僅對孩子的感覺予以認可,同時也能把孩子身體的感覺用語言描述出來。
訣竅五,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變得和大人一樣。1歲大的索尼婭走到電視機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電線和插頭,這時父親平靜地說:索尼婭,若果插頭在插座里,電線就會有電,你碰它會受傷,到我這來,我給你看看這段沒有電的電線,看看到底是怎樣回事。要不來玩這個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婭走到父親面前,聽父親簡單描述了一下電線和電流的用途,就開心地玩球去了。這時父親不妨說一句:索尼婭,謝謝你不去玩那些電線,我愛你。在這件事情上,首先,父親以平靜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并干預了她的危險舉動,盡管孩子不能完全聽懂父親的意思,但她明白說話的含義和語調。其次,他還給索尼婭帶給了一種十分好玩的東西球。最后,謝謝你,我愛你!他用這樣正面的語言對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導索尼婭在行為上做出改變并給予獎勵。這位父親所有的舉動和反應,都是在給索尼婭師范一些寶貴的經驗,還會有助于她將來長成一個心地仁慈、態度冷靜以及情感和諧的大人。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指南》雖然細化描述了幼兒在五大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指向性和顯示可操作性,但是它并不是就簡單的“說明書”,《指南》同時蘊含著十分深刻的教育理念。正確明白其教育理念是幼兒教師和家長學習。運用《指南》的前提,是有效填補教師專業空白,開啟家長固化思維的工具。
一、快樂地玩,有效地學。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的游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是經過多方論證和考量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然地構成自我決策的潛質并實現自我的價值,游戲會使得兒童體驗成就尤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著強有力的法力支援,《兒童權利公約》中明確規定:締約國確認兒童有權從事于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
二、放慢腳步,慢慢成長
“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要盡可能讓兒童在充裕的時刻自由發展,成長雖緩慢卻發展徹底。
三、揚起所長,補齊縮短。
每一個兒童有自己的獨特學習風格,只能所長各不相同。引導幼兒教師和家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改“揚長避短”為“揚長補短”,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并最終實現面向全體、全面的和諧發展。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議、方法,并不能給我們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關鍵在于實踐,針對不同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于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間,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閱,我相信它在今后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作為一名教師,從書本中吸取知識是再正常不過了。但作為一名幼兒園的幼教,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能去“讀書”了。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信息和知識的獲取變得方便,但同樣,生活的節奏也變的更快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很少再有機會去接觸書本,甚至是電子書籍。
而在這次的閱讀活動中,我們意外的得到了參與閱讀的要求。盡管很意外,但是對我來說,也不失為一種難得的充電機會。對于這次的閱讀,我選擇了基本與幼兒相關的書籍以及一些童話。這些都能給我的工作帶來幫助。以下,是我讀書的心得體會:
一、對幼兒知識書籍的感受
這次的閱讀,給了我很多的收獲,尤其是這些幼教知識書籍,這些書籍記載的都是一些篇幅較短的實用知識經驗,我每次都是趁著幼兒午睡或者自己休息的空閑時間來閱讀。
盡管只是利用零碎的時間來看書,但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幫助可不小。這些看似簡單的知識中,有不少都是非常實用性非常強的經驗!我們老師之間常常互相交流,但是卻漸漸的沿用了一套在學校中教導的方法。但是通過閱讀,我學習到了不少更為出色的小技巧。這些不僅給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方式,更讓我在各種活動和游戲中想出了不少的好點子!大大的豐富了我的教學。
此外,我也學習到了不少的幼兒知識,并且認識到了我們平常一些習慣中的錯誤,我不僅僅自己吸收了這些經驗,并且還和老師們交流,經驗,將自己的收獲交流了出去,讓讀書的效益更大化!
二、對童話閱讀的體會
選擇了童話,本身是為了讓我能更多的掌握也些教學材料,也能成為一些實用的比喻。但是,通過童話的閱讀,我發現受益的不僅僅是幼兒,看著這些童話中的美好故事,我自己也深受其感染,在教學中要和更能理解幼兒們的行為習慣,并且能更好的去引導他們。
童話并不僅僅是安撫孩子們的故事,它對于每個人都是一種幫助。
三、心得感受
此次的閱讀,不僅僅豐富了我的知識,更是讓我更加的熱愛這份工作。同時,我也在閱讀中認識到,自己如今的知識并不足以完成教學,作為一名教師,我必須不斷的累積,不斷的豐富自己!為此,我會好好的保留這個閱讀的好習慣,在今后的也不斷的提升自己!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書上說:在個人生活史中,關鍵事件對于教師專業又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生活情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師經歷的重要內容。在女教師的個人生活中,養育事件是關鍵事件。
在閱讀之前,我把“養育事件”簡單地理解為它是發生在幼兒園教養過程中的育兒事件。而書中描述的“養育”是指幼兒教師生育與撫養親生子女,“養育事件”是指生育與撫養親生子女的經歷,是幼兒教師個人生活中的關鍵事件之一。這似乎與我理解的養育事件沒有多大關系。然而繼續往下看,我就發現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理解,它們都相互聯系,自然滲透。即在教師養育班級幼兒的過程中,將自然運用在家庭中教養自己子女時的情感、愛與方法和自身的教養實踐自然結合。首先在閱讀書籍后我還發現其實在養育事件中包含很多價值,它是揚起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風帆。其次通過閱讀我總會自然地將發生在幼兒園的“養育事件”與“教師母性的自然萌發”聯系起來。最后我還發現很多在教師在成為母親之后,能在自己的教養過程中增進與幼兒的情感,對幼兒的要求更合理,選擇的互動方式更適合幼兒等。因而,由于自然母愛的萌發,從而使養育事件更富有柔情與理性。
書籍中舉例了一些已成為母親教師的談話訪問內容片段,談話中充分體現出成為母親后教師在自身養育過程中自然滲透的母愛與好處,以及養育事件對年輕教師的影響與促進作用。
從書中的一個例子中讓我深刻地感受到養育事件可以增強我們的自我發展意識。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增強就是在養育事件的刺激下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有力表現。如果已經成為母親的我們,假如自身懶散、不愛學習、不求上進的表現,這就一定會影響自己的孩子,俗話說“怎樣的家長養育怎樣的孩子”,可見成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這也讓我聯想到自身對孩子的教養行為與教育影響。每天晚上孩子都會做作業很晚,當她在做作業的時候,我總會坐在一旁靜靜地閱讀,久而久之這不僅逐漸使自己愛上閱讀,同時閱讀也成為我的自然學習行為之一。同時這一行為也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女兒,所以她也愛上閱讀,也總會見縫插針地看書,這樣的喜好不就是我自身對她的影響嗎?又如在女兒做作業的時候,我總在一旁做一些自己的常規工作,如備課、寫作,制作幼兒成長冊等,在女兒的心里,媽媽很愛自己的工作,很愛自己班級的孩子,做事認真細致,我想我對工作的態度以及工作作風也一定會影響到她今后的工作與學習。
我明白其實每個母親都是懷著要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材的愿望在辛苦地付出,自己是教師的母親更清楚以身作則、樹立積極榜樣對于培養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為了孩子,我們應該不斷地超越自己,努力改正可能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的缺點,這就是有親子之愛帶來的勇氣與力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在養育子女的同時,也在鞭策著自己不斷完善自我。正因為我意識到愛學習、求上進的家庭環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因此給孩子提供濃厚學習氛圍的動機又反過來提醒我自己要始終保持學習熱情,使自己更生動、更積極地學習。
一個家庭由兩個家庭成員變為三口之家,改變的不僅僅是家庭結構,教師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態度都會發生轉折性的變化。對于沒有養育經驗的母親來說,養育孩子本身是需要不斷琢磨、不斷反思的,因為只有不斷地研究和反思才能養育好自己的子女,才可能做一個合格的母親,而不斷地研究和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必不可少的途徑。所以與其說養育促進了孩子的成長,不如說是促進了母親與孩子的共同成長。
以上是養育事件對教師教養工作的積極影響,但養育事件對教師也有負面影響。最直接而明顯的影響是認為自身做了母親后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幼兒園的教養工作中,因為由于成為母親以后,在個人生活方面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可精力是有限的。因而,在經歷了養育事件后教師的專業熱情與抱負水準降低了;專業投入減少了;專業學歷進修可能停滯等等負面影響,這些就阻礙了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綜觀這些影響,究其主要因素,我想主要因素還源于教師的個人特征。假如教師個性堅強,樂于奉獻,能吃苦耐勞,做到堅持不懈,個人目標明確,那再大的困難她都能克服,能勇敢地向前進。那些計劃性、堅定性、自覺性等一致品質都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反之假如不具備這些個人特征與意志品質,教師就難以發展,所以我想“養育事件”不能成為阻礙教師前進的絆腳石。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讀了《孩子,你為什么不聽話》后我深有感觸,“一分鐘批評”讓孩子認識自我的錯誤,但仍堅持良好的自我感覺,并且試著自我改正;當孩子身上閃現出點滴的優點時,“一分鐘表揚”讓他們堅持長久的歡樂,并所以而做得更好;而“一分鐘目標”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自我監督,在反復的目標的實踐與重溫中得到提高。我深切地感受到,這“一分鐘”所帶來的效果并不僅僅是孩子不良習慣的糾正,更體現出教育的一種良性發展,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教育也變得越來越簡便。
優秀是教出來的,你想讓孩子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孩子,關鍵你有沒有用心去做,是不是真誠地應對孩子。給表現不良的孩子“一分鐘批評”,給有提高的孩子“一分鐘稱贊”,給所有的孩子“一分鐘目標”,試一試,或許能夠得到很多驚喜。
表揚孩子之中,要含著期望和要求。我班有幾個小朋友吃飯慢,愛磨蹭或是說話,每次吃飯,我總是不停地催促他們:“快點兒,飯都涼了!”催一下好一點,不催,就又慢下來了。時間長了沒耐心,干脆瞪眼呵斥孩子,也沒什么提高。之后,我改批評為稱贊,對他們說:“今日吃飯好,比昨日快了。”孩子們很高興,果然加快了點速度。批評好似命令,孩子執行起來很被動。如果換成贊揚,孩子明白了教師的要求,還會感覺自我距離目標不遠,自信心和簡便感會隨之增強。
《孩子,你為什么不聽話》,翻開它,慢慢品味,領略書中的經典之出。慢慢地,一個個道理遷移到我們的教育生活中,對照自我的行為,必須會有很多感悟。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翻開首頁映入眼簾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話:如果一個幼兒要維持他內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個成人與他分享,和他一起快樂地、興奮地探究這個神秘的世界!
作為守護在孩子身邊的幼兒老師,我們都有這樣的機會去分享、感受、把握這個和孩子共同快樂的機會!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了解所處的這個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學家的基本心態,當孩子正用盡辦法去探索事物時,自然科學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學教育工作者曾說:“當孩子問‘為什么?’時,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覺得為什么呢?’”這本書便是希望喚起成人去觀察、發現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從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適當的探索環境和引導,培養孩子像自然科學家的精神和態度一樣,去學習如何發現和找尋答案。這本書也是老師最佳實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師在自然探究前的準備,并在不同階段的探究(開放式探究、主題探究)中,詳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學計劃、引導方法和延伸活動,以及討論時的引導話語。也讓老師能在符合個別孩子的發展、興趣和能力之下,如何從孩子自身的經驗,引發他們主動觀察環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發問、探索、調查、討論、反思自己觀點的機會,進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學習中建構概念,發展出科學探究的技巧和態度。此外,書末附有相關資源、表格,可供老師記錄孩子的發現和觀點,再透過這些檔案檢討和發展課程。
《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拓展了教師在教育中所扮演的傳統角色。這本綜合課程能指導教師開展以探究為基礎的課程,該課程是以探究為基礎的課程,該課程是以幼兒對周圍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為基礎的。從在室內養育生物和種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尋動物和他們的棲息環境,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討論活動,教師們能學到如何為教學活動做好準備,學到如何知道幼兒通過開放式或主體式的科學活動進行學習、學會觀察。
“如果一個幼兒要維持他內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個成人與他分享,和他一起快樂地、興奮地探究這個神秘的世界。”這應該是《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所秉承的理念,同時也符合《綱要》中“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思想。幼兒對于自然有著一種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們總試圖觸摸;看到小動物,他們又會滿懷好奇地觀察;下雨了,他們會穿著雨具,在雨中嬉戲,找尋雨水的奧秘……我們要保護幼兒的這種好奇心,我們應該讓幼兒在好奇中觸摸自然,親近自然。
在幼兒共同探究和互動的過程中,他們總會試圖搞清楚所見和所做的事情。他們開始建構有關事物的概念。這時,“小小科學家系列”讓教師擔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確保幼兒有關科學的游戲和想法可以受到關注、深化和挑戰。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在教室中創設一種支持和鼓勵幼兒成為小小自然學家的環境與文化,而這種環境和文化的特點是:尊重生命;強調調查;分享觀察的內容和觀點;檔案與記錄;關注真實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讓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時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學探索活動中,常常就會忽視,甚至回避這一問題。小蝌蚪死了,老師也不向幼兒說什么就把它處理掉,當他們發現小蝌蚪不見了時,來問老師,老師就會用一些非常理的話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將會使幼兒形成了無視周圍生物的意識。通過這次的閱讀學習,我會更新自己的認識,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問題,用全新的“自己”去帶動幼兒、帶動周圍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為與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負責。
另外,我還充分體會到“家庭參與”的重要性,《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所展示的教學案例都將家長納入到活動的參與者中,這也能進步激發幼兒觸摸自然的興趣.我們不要總以為幼兒年齡小,不懂事,其實有時候他們腦中能閃現出成人都沒有的靈感,尊重幼兒,讓他們充分觸摸自然,或許未來的自然學家就會在他們之中產生。這不僅僅是《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一書所給予我的認識,更是應在今后的幼兒教育中貫穿始終的一種理念。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后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并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顯得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一樣年齡階段有著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質,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持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這本書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推薦轉學時,她想:必須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那里,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樣說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情緒好極了。
“巴學園”的孩子能夠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里,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選取想學的科目,也能夠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起。音樂課,孩子們不僅僅是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著腳跳來跳去,感受著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是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
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理解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里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癥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涂,經常與別人說反話,老師說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說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說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透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明白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明白那么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著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狀況說一說,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理解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群眾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透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假期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假如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么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于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么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么不聽話?怎樣那么坐不住?怎樣那么難教?怎樣那么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里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我的學生,試著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下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只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于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就應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好處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著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04
幼兒園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06-20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6-20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05-06
幼兒園中班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7-11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5篇)07-11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2篇)03-24
幼兒園教師讀書簡短心得體會07-09
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