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7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
《玫瑰與教育》是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在輕松的文筆中,滲透出竇老師的思想和智慧,給了我很多啟發。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于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后感。
我比較喜歡的是第一輯。作者從日常的教育細節和生活小事中發現問題,深入思考與探究,并從中找出問題的所在,讓人反思與警醒。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紅花的背后》這篇文章,看完之后,感觸頗深,本文主要講了課堂上物質獎勵的利與弊,很多時候,看起來有利的做法,卻在無形當中把對學生的傷害從皮膚深入到心臟。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想到:沒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來的陰影;沒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這篇文章對于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說肯定會感觸頗深,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放小紅花,或者說不可以將競技的獎懲原則過早地引入到小學生的學習中去。小紅花固然可以是對優秀者的獎勵,同時也該是對那些暫時落后或者不積極學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得到尊重、等到溫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生長出鮮艷的花朵而不是陰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樂的心靈啟迪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對比這篇文章,是否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方式來一個深深的反思呢?
還有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她能從“發現”的角度審視日本的教育。她客觀的描寫和深刻的分析,也讓我從心底里,感覺中國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區均衡發展,中國的教育的確缺少實踐、缺少個性、缺少關照。
書中寫道“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應成為我們為師者的座右銘。人云亦云的盡量不云,老生常談的盡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她與書為友,“三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她說:“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就像女人護理自己容顏一樣,珍貴的文字飲食,修繕了靈魂,使心靈日益變得強壯,不再缺鈣、不再孤獨、軟弱。”所以,她像一只書蟲如饑似渴地徜徉在書海中,文學書、專業書她都看,音樂、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熱衷,她活得豐富、活潑,陽光,女人味十足。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學,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來,一路書寫,一路成長。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網名為“玫瑰”一樣,“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本書讓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要以情動人,以自己的火點燃學生,讓整個教學過程成為關注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過程,成為智慧生成和人生態度、生活品質提升的過程。
最后我想引用竇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因而,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讀書需要凝神靜氣、沉思默想、反觀回味。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2
《玫瑰與教育》,是我網購的第一本教育專著,然而說來卻也慚愧:或許真的是“書非借不能讀也”,在書柜里沉睡了若干時日才得以翻閱。讀的感覺很暢快,畢竟不是大部頭的教育理論專著:來自于教學一線的經歷、案例、反思很多能會心一笑,對于教育現狀的冷靜思索也能引起共鳴:因為她說出了新中常想而沒說出的很多。
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思考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對語文教學的所思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后感,所讀書目涉及中、外,古、今。
玫瑰在《讓我飛翔的是書》一文中這樣寫道:我的書友薛瑞萍說,教育是一個容易讓人心靈結繭和蒙塵的職業,所以,我經常跟著她借狄金森的事取暖、保濕——“跳著舞過暗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也許正因為如此,無論在哪一輯,有一個內容始終存在,那就是——讀書,教師自己讀書、指導學生讀書。
談起讀書,玫瑰總是如此幸福:就這樣,每每閱讀,感覺總有一股新的力量注入我的身心。漸漸的,我便駕著讀書之舟,追逐那純粹的快樂,試圖駛向廣闊的海洋。現在,讀書成了我的習慣。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可以獨自培植幸福的習慣——土壤、陽光、水分都來自于美好的書籍。
在《她們缺少的是什么》一文中,玫瑰這樣告訴我們:溫總理說的我們的教育是有些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很多。不過,就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我們的國人凝神靜氣的讀起書來。
在《有夢總是好的》一文中,玫瑰這樣思考:家長會上,數學老師批評學生一個個木呆呆的,不會審題,數學太差——我想,根子未必就在數學,更大的可能是它們不具備應有的閱讀能力。此外,學生們可能因為閱讀的缺乏而失去更多的東西。一個不曾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孩子,一個極少接觸優秀文學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將是枯澀無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將是極其荒蕪和可怕的。——閱讀,學問的基礎。
對于教師的讀書,玫瑰這樣說:讀書養氣——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求我們有底氣、大氣、靈氣,既要有精神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鍥而不舍,孜孜以求,涵養浩然之氣。
教師閱讀,同樣也是薛瑞萍說得最多的話題。
“無論你教什么學科,語言素養都是作為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否則學生聽課如同受刑。清晰簡練、生動新鮮的教學語言會使學生對你的每一節課心存期待。無論教學手段多么發達,語言——永遠是教師聯絡感情、傳授知識、激發思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夠吸引力的、新鮮活潑的語言從哪里來?讀書——只有讀書!日不間斷的讀書。除此而外,別無他法。”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3
假日,獨坐窗前,聆聽院外枝頭鳥兒的鳴奏,手捧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我慢慢走近名師,了解名師,感受名師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育藝術。《玫瑰與教育》分為四部分,我們可以從她的“成長”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與憂患”,并隨她走進“聽說讀寫的背后”,聆聽關于語文教學的真知灼見,伴著她的行蹤,“管窺”一下“日本”的教育狀況,“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領略一道道文化風景,真的讓人心潮澎湃。書中的四輯分別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于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讀后感。
在書中,有許多地方讓我感觸頗深。首先,教師要有一個“終身學習”的觀念。竇老師沒有因為自己在教育行業已赫赫有名而固步自封,依然在教學的同時撰寫教學記錄不停地地反思,借鑒日本的教育尋找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并養成了勤于閱讀的好習慣。正如她所言“有夢總是好的。”應試教育的中國,在新課改努力下,雖然取得成就,可還是有“應試”,但我們有夢才有奮斗的激情。為了心目中的“教育夢”,我們得做一個有“專業尊嚴”的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名師身上,總有一種熱愛學習的激情,這種品質讓我佩服,她讓我真正體會到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堅持學習,持之以恒的學習,勤奮學習。沒有誰是隨隨便便的成功,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更是如此,心中應該有追求,有夢想,飽讀詩書,勤于筆耕,撰寫教學反思,不斷總結,真正從內修煉,打造有底氣、接地氣的優秀教師。
其次,倡導有溫度的語文課堂,這部分是給我感觸最深的地方,在竇老師談到“小紅花的背后”,我是深有體會。一堂課中,很多老師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給優勝者星星、紅花等等獎品。孩子也開始興致勃勃地舉起自己的手。但仍然有沒有得到獎勵的孩子。我是也如此。一堂下來,我總看到那些沒有得到星星的孩子眼中滿滿的失落,久而久之,這些無法得到獎勵的孩子,喪失了興趣和熱情。那么怎么來對待孩子的獎勵呢?正如竇老師所言“我們沒有權利用成人世界的勝敗、積極或不積極之類的原則去約束他們和評價他們,相反,我們要做的是機器每一個孩子對學習和未來的熱情、激起他們對榮耀的尊重”“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放小紅花,或者說不可將競技的獎懲原則過早地一如到小學的學習中去”。
那么我們除了對優勝者予以獎勵,還應該對那些暫時落后或者不積極學生予以獎勵,恰如其分地獎勵學生。更應該在獎勵的同時,教師尋求語文課堂的本真,激起孩子的興趣。比如,在課堂中,教師把文字語文引入生活語文,把生活語文化成文字語文。這樣,枯燥的“學以致用”就不會使趣味的語文喪失在課堂中。有了趣味性,孩子才會主動去學,而不是老師和家長硬塞的。
最后,竇桂梅鼓勵孩子廣泛閱讀,她倡導的主題閱讀的教育思想十分精辟,她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和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在閱讀教學方面提供了好的捷徑,讓我能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有了路子,更多的是讓我知道怎樣引導學生愛上語文,作為老師,我們教的知識永遠有限,在教他們學習方法的同時,應該鼓勵孩子拓展他們的視野。應試教育留下的后遺癥,還依舊在。竇老師說的好,“從小,沒有好好感受那些充滿人性的‘真善美’的書籍及受過藝術熏陶的人,必定有嚴重缺失的人”。語文來源于生活。現在教學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孩子的生活常識缺乏,老師只能用語言描述和圖片展示給孩子。我們經常應該鼓勵學生多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多積累,這才是源頭活水。
手捧這本《玫瑰與教育》,遇見有竇老師這樣的名師,就像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自己。她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欽佩竇桂梅老師的同時,我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就應該學習她的教學方法和精神。做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師。在教育這片肥沃的土地不斷奮斗,用心澆灌,相信自己的學生會像玫瑰一樣散發迷人的芳香。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4
每讀一本書,都讓我再次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學,審視自己對教育的理解。閑暇之余,翻閱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她對教育事業真摯的愛,積極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為視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于學習、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的學習精神,都讓我感動。如果這個時候再讓我談對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這也是整本書中給我最深切的感受。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是她的教育手筆摘錄,翻過目錄便是竇老師的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看了竇桂梅老師的書,我欽佩于竇老師對寫作的摯愛,傾羨于竇老師寫作的境界:“網上、網下練筆養成了習慣,像吃飯一樣每天必不可少。”想想自己,每次的寫作就像是任務一樣,在那里一點一點地擠牙膏似的,無病呻吟地抱怨著。竇老師的文字如此親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不,她在自序中這樣解釋到:“當我開始真正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時心里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又是很“蹩腳”;往往不自覺地把別人的一些話,當成自己文章中的內容。甚至也會有種羞恥感,產生永遠與筆告別的念頭。好在我這個人沒長記性,過不了多久,又在那兒將文字當成車馬炮,調兵遣將,操練起來。時間長了自己才會覺得練筆養成了習慣。”她的這種想法,我們大家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她能做到堅持,而我呢?每次要寫點東西時,才深刻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
《玫瑰與教育》的最后一輯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這一章節里收錄的是竇桂梅的部分書評。讀著她的這些書評,我禁不住不斷地問自己:我為什么寫不出這樣的書評?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我讀的書還太少!是的,我讀的書真得還太少太少,如今更有入不敷出之感。看竇桂梅的書評寫得理性、有深度廣度,我自嘆不如。對照別人更容易看出自己的不足及與別人的差距,因此,這也更堅定了我要多讀、廣讀、深讀之決心。
在書中,她在每一個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使這朵書香的玫瑰對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一個人,如果功利地去讀書的話,往往不會有收獲。你越是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不是為著某種目的刻意讀書,你越是會收獲很多。竇桂梅就是這樣的讀書人。許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書的閱讀,讓她懂得“與文學為敵的語文教育留下的將是缺乏想象力和沒有審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語文教育必須讓學生的精神泡在文學的蜜罐子里。教師呢,更是如此!”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多讀,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要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讀有字的書,也讀無字的書。我想即便是擠,是摳,是榨,筆耕不輟,寫自己平時教學的點點滴滴,寫自己的心得,哪怕一條,一句話,都是總結,都是突破,都是小小的成功。
竇桂梅老師曾經也與我們一樣,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師,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閃光,所以她開始多次的嘗試,即使失敗也常常光顧她,但她仍然以高漲熱烈的輕快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因為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么,成功會屬于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頑強的毅力使她終于成功了。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多寫,讓寫作來記錄教育生命的一次次花開的軌跡。,不想寫的時候硬寫,養成一種習慣。經常激勵自己,生命的能量釋放就好比開花,意志是根。當學習毅力足夠強的時候,寫作不僅是一枝先報春消息,還會創造出萬紫千紅次第開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玫瑰是美麗的,竇老師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更有美麗的內涵。竇老師“每晚坐擁書城,甚至將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來讀書和記錄”。她說:“讀書,讓我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讀書比作光合作用,讀書猶如在進行化學反應,她的美容經驗就是讀書。因為讀書,竇老師每天精神抖擻,因為讀書,竇老師睿智、豁達、優雅而美麗。我欽佩于竇老師對讀書的摯愛,傾羨于竇老師讀書的境界:“每每讀書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時我總感覺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盡情地舒展綻放”。
個人能夠潛心讀書,的確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她可以讓你的精神飛翔起來,更可以使我們的靈魂得以在最富營養的樂土中綻放。教師讀書更是意義重大,因為我們的面前是學生。如今,我們學校的很多教師“立足當下,著眼一生,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校園書香隨處飄逸,讀書已成為我們的習慣。讓我們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里!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里的書香玫瑰吧!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5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是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是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后感。
我深深記得她說:“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就像女人護理自己容顏一樣,珍貴的文字飲食,修繕了靈魂,使心靈日益變得強壯,不再缺鈣、不再孤獨、軟弱。”
看后我才倏然發現,忙碌的工作讓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可我似乎忘記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蠻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而我的心靈已經忘記了她當初選擇從事教師這一行業的初衷。只記得每天處理不完的小糾紛,算不完的伙食費,永遠收不齊的作業本……我不記得讀書了,不記得修繕我的靈魂。
我的著眼點不是他們的心靈,我的工作不是靈魂的工程師,而真真正正把自己變成了生活的勤雜工。更多的時候,不是學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沒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處理問題。我太高了,可他們還那么小。他們踮起腳尖夠著我,我卻還嫌棄他們。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時候我總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讀到《小紅花的背后》時,似乎就是在讀我們班自己的故事。這種共鳴,應該就是讀書最大的樂趣。冥冥中跟不相識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內心有而表達不出的。
文中的小紅花作為一種獎勵,也可以說是所有獎勵的統稱。其實,在現實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的鼓勵孩子,我們也常常運用到“小紅花”。老師給表現優秀的孩子獎勵,孩子的上課積極性會驟然提升。作為老師當然也會很高興,畢竟這是一個督促孩子的好辦法。尤其對低年級而言,效果更是尤為顯著,是像法寶一樣的存在。可那獎勵的背后是利是弊?獎勵的原則又是什么呢?
得到小紅花同學的得意洋洋,拿著小紅花愛不釋手,似乎得到了花便是這節課的終點,而接下來的學習早就被拋到九霄云外了。而更大的隱患是,得到小紅花的總是那幾個同學,更多的小透明可能從沒得到過。他們的心里又會怎樣想呢。孩子們畢竟不是成年人,每一個孩子都是需要鼓勵和撫慰的。成人世界里的法則在孩子這是不能套用的。
更深入地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該得到尊重、得到溫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生長出鮮艷的花朵而不是陰暗角落里的毒蘑菇。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有想到:沒有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的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有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滅的陰影;沒有想到一次不公平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
讀著這些文字,讓我們這些做老師的心頭感覺沉甸甸的,老師是個神圣的職業,它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有多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很多想來有效的法子,在實際運用中卻又很多意想不到的紕漏。由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動腦想出的辦法不用心去檢驗是不行的。教育,是門走心的活。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6
最近讀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書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向我們展示了身為一名教師,應如何與學生智慧的相處,應如何提升自身素質,以全新的姿態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
通過讀小紅花的背后,竇老師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鼓勵,引導學生?是呀,課堂上,老師們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注意力,上進心,總是用一些小紅花或者其他鼓勵性的方式,原本是為了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殊不知,也存在很多弊端,可能會讓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也可能會忽略到部分表現性不是很強的學生,所以,我們在鼓勵學生時,真的需要注意,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放小紅花,也應該注意到那些暫時落后的孩子,因為,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身為老師,應該盡可能的給予每個學生關愛,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在做一個有專業尊嚴的教師這一章中,竇老師提出了一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專業自信也就是要有基本的知識,學習力,積極向上的執著力等,專業自能,也就是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專業自我,即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我認為,身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自我,不斷提升自己,適應極速變化的世界,與時俱進,這樣,才能與學生更好的接軌,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教學。
在大敬佩與小遺憾這一章節,我也被張思明老師那種堅韌的精神所感動,即使在繁忙,他總是會抽空讀書,跑步等,行李箱永遠是井井有條,他深沉穩重而又謙虛謹慎。他讓我看到了,一個人的自律有多么重要,的確,越自律,往往就會越自由。
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深思的章節,很幸運,在這個假期,遇到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讓我也深思,身為一名教師,該以怎樣的精神面貌迎接一屆又一屆學生?我想,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愛,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身為一名小學老師,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多閱讀書籍,為孩子們樹立榜樣,心中有愛,更加耐心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7
再次捧讀完玫瑰的《玫瑰與教育》后,我再一次掩卷沉思。在讀竇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時,我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玫瑰與教育》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觸頗深。在細細品味《玫瑰與教育》時,我總會在不經意間被玫瑰的文字所吸引,被玫瑰堅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當然,這本書不局限于談教育,還談友情、談人生、談讀書,可謂一本雜書。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于她有關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無風格何以立身”一文中,玫瑰說到,“有特色的老師往往容易被學生記住。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環境的不良干擾,教師自身的素質更為重要,教師要能夠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就能成為有風格的教師。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堂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對于這點,我深有同感。我認為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有風格,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內心涌動著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地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一個沒有風格的教師就像吳非老師所形容的那樣——如泥胎木偶。如果說自己以前還是一個“機器人”,現在,我在努力創造自己的風格。
玫瑰老師是一個愛心的老師,所以她深受學生的愛戴。我認為,玫瑰老師不僅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更重要地是她掌握愛的藝術。
“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我們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點對,就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其實我們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自己對學生的愛是否缺乏了“愛”的藝術性。在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會顯得有點急躁,開始對他嚴加管教,冷眼直對,指名批評,甚至實在忍不住就會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剛開始我還會暗暗自喜,后來才知道那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于我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再從其他渠道獲知學生心里的真實感覺后,我反思了很久。后來,通過實踐證明,我切身體會到,對學生的愛一定要掌握“藝術”才能達到好的成效。正如玫瑰老師所說,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里關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對學生的愛也要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讀罷《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玫瑰是一個酷愛閱讀的人。書中,玫瑰老師寫到,“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當我讀到這樣的文字時,我也開始不斷地反思自己。雖然我平時有積極記錄和反思的意識,可能堅持不了記錄自己的教學點滴和反思。我是一名音樂老師,不屬于文科老師,如果平時多反思,多記錄,我想一定可以更好地提高我的文學素養和職業素養。我曾下定決心要堅持反思和記錄。“當我開始真正要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時心里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去很“蹩腳”。”這是玫瑰老師寫的話,可是這句話怎么和我心里的感受這樣貼切呢?簡直是寫到我的心坎上去了!在閱讀后全書后,我知道了寫作的功夫是需要積累的,就像玫瑰老師學習魯訊稱自己的文字是“硬寫”出來的,寫作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強迫自己“硬寫”啊!我也可以從“硬寫”開始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今后,我要一路走來,一路書寫,一路成長。
《玫瑰與教育》,著實讓我浸潤在玫瑰的芬芳氣息中,沐浴在教育的陽光下,讓我看到了一朵真正的成熟魅力四射的玫瑰,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付出的太多太多。她的毅力,她的好學精神,她的孜孜以求,她的激情夢想,無不散發著玫瑰獨特的芳香。浸潤在玫瑰的芬芳中,我自知自己還不是玫瑰,只是一棵無名小草而已,但當小草有著玫瑰之夢時,草兒也會溢出一絲芬芳,也一定會綻放出屬于春天的花朵!我在為我的春天而努力,我在為我的芬芳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