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精選7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后少走彎路。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所在,是學生輕松、快樂、有序、有效地學習的必要前提。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收益終生。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求知求識的同時,更應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這一階段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重點培養了學生的預習習慣。我認為學生的預習習慣在和其它習慣比起來,它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特別是對于學習語文這門學科來說麻煩更大。比如說一篇課文,學生要是沒有提前預習的話,那就對課文一點不熟悉,字音讀不準,句子讀不通,文章的主要內容更是不了解。老師在安排的課時內進行教學活動的話會費時費力,效果也不佳。由此,我為了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一直以來,我對我班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視。一篇課文最低閱讀五遍,多則不限,讀第一遍時,熟悉一下課文;第二遍讀時,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和新詞,然后借助拼音把音讀準,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第三遍讀時,把讀不通的句子反復地讀,直到讀通、讀順為止;第四遍讀文時,想想課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懂的就劃上“波浪線”或“直線”,(同時要求所畫的線條規范,讓人看了舒服)再反復地讀,如果能讀懂的話,就在句子旁寫上簡單的體會,不懂的話就在句子旁邊打上“問號”或是“△”,等到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予以解決;第五遍讀文時,要求學生深入地讀,并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寫在家庭作業本上。幾年來,我對這一屆學生是這樣要求的,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記得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字是門樓,書是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可見寫字的認真和美觀是多么重要,再說學生的各種作業都離不開寫字喲。
語文這門學科是培養學生寫字習慣的好去處。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每篇文章學完后最后要寫三種作業,另外學生每天的日記、單元中的作文訓練都要寫不少的字。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寫字、作業習慣,他們的這些作業就無法順利完成。因此,在這一階段的工作中,我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寫字作業習慣。在低段教學工作中,我每上完一些字詞或是一篇課文后,我就留出不少時間讓學生練習寫字,在學生寫字前,特別強調寫字姿勢,握筆方法,人的坐姿,眼睛與作業本所保持的距離。在學生進入寫字狀態時,我在教室來回巡視,如果發現個別學生姿勢不對時,就寫上提醒其注意。以上這些,是我對學生寫字、作業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寫字、作業良好習慣的培養方法。現在已取得的成績是:班里大多數學生寫字姿勢正確,再不用老師時刻提醒了;大多數學生能認真完成作業了;大多數學生的字跡一絲不茍了。
成績的取得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由于某種原因,少數學生的不足還是存在的。如班里還有極少數頑固性不做作業的學生,還有少數字跡潦草的學生,還有預習作業投機取巧的學生。存在著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學生是中途插入本班的;還有個別學生中途生病,假期長達幾個月。他們一時半會兒難以適應本班學習習慣的要求。
盡管存在以上這些不足,但我還是有信心讓這些學生慢慢適應要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全體同學共同走向明天。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每個星期老師都會耐心的給我們上班會課,而養成教育是老師必不可少要講 的內容,每次老師講時,我都會認真聽講,課后思考老師講過的話題。
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 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經過長期形成的。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聯合,共同督促,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讓我們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通過學習養成教育,我體會很多。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后,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復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2、老師是我們的鏡子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班主任老師的好形象被我們記在了心里,老師總是對我們很禮貌,時常以微笑的面容對待我們,因此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我們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都讓我們的內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 “中學生行為規范”,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可回到家里,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里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愿修好,上學穿校服,衣著整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中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長期努力,需要我們在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我們進行行為規范練習,但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在我們中學生的內心里扎根發芽,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3
XX年3月8日下午,作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會議室聽取了一小呂銀普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匯報,對我來說,雖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淺。淺談幾點收獲。
一、在課堂上,學習習慣最重要
1、關注書包文化。學生天天背書包上課,銀普老師從關注學生的書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書包文化”,值得借鑒。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老師在強調書寫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協調運作,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
3、教師要不斷積累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學校這個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養學生尊師。看到學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揚,產生轟動效應,此時教師因勢利導,使他意識到老師對他的關注,感覺到教師的偉大,進而影響到班務工作的執行。
2、助人的習慣。通過典型事例,教師大肆渲染,烘托氛圍,使學生學會友善,意識到幫助他人同時也快樂自己的理念。
3、學會寬容培養自信。遇到學生之間不和諧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實質,通過事例教育他們學會寬容、不糾結。對待差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點撥表彰,使他覺得我也行,不斷增強他的自信。
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1、在班務活動中,通過有秩序地擺放學習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2、遇到紛繁瑣碎事情,指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其積極主動性。
3、多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給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覺悟。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4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性。好的習慣能讓人一生受益,壞的習慣有時會毀掉一個人的一切。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就結合筆者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要及早開始培養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學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計劃的注意培養,否則,當不良習慣養成后再糾正就困難了。筆者從抓課堂常規入手,因為課堂常規是正常教學的保證,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小學生課堂常規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學習用品放置的位置。應培養學生到校后就按當天課程表將書包里的教科書和作業本一一取出放在一定的位置,每節課后要準備好下一節課的學習用品,上課時不能削鉛筆打墨水借學習用品等。
2、坐、站的姿勢要正確。坐的姿勢:頭要正,眼睛看前方,兩肩要平,背要挺直,兩腿并攏,雙手放在膝上或自然下垂;站的姿勢:向左或向右側跨出一步,呈立正姿勢。課前向老師行禮,課上發言都要保持正確的站立姿勢。3、課前發言要舉手,不隨便插嘴。一般舉左手,舉起手時五指并攏,肘關節與肩平。老師指定某一同學發言后,其他同學將手放下。
4、聽到預備鈴聲立即不再講話,以最快的速度跑進教室,入座后靜候老師到來。通過這樣的常規訓練,班上一般都能形成較好的教學秩序。
二、循序漸進,逐步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養成,也不能全部一下子養成,它有一個由簡單到復雜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體,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增多,到小學高年級,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更高要求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習慣、勇于創新習慣等。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某種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
三、加強訓練,密切配合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并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復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對做得好的個人或小組給予語言鼓勵或授予小紅星,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于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老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四、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樹立榜樣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在班上多表揚上課認真聽講、開動腦筋、獨立完成作業、作業本整潔、認真檢查的學生,舉辦優秀作業展覽會。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怎樣持之以恒、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發揮“主導”與“主體”的和諧作用在培養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要發揮巨大的作用,必須要靠教師正確的、合理的、及時的引導。在學生學習行為出現異常時,及時與之探討互商對策,并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不是一味的“講”“灌”“壓”。只要師生關系融洽了,“主導”與“主體”的作用也就體現了,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指導者、監督者的身份來教育影響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使“主導”與“主體”之間達到和諧統一,從而取得最佳的培養效果。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永久性的話題,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隨著社會的變革,培養的策略也要與時俱進。要適應21世紀的教育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不斷總結。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5
行為鑄就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影響人生命運的一種力量。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小學教師擔負著對孩子教育的任務,要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學生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清楚哪些行為是可以使之成為習慣的,哪些是要堅決杜絕的。“學壞容易學好難”,所以,在形成習慣之前,我們一定要慎重地分辨,否則,一念之差便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通過近些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生要培養的學習習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前準備學具的習慣
我在鐵邊城鎮中心小學工作,去年擔任三四年級的英語。剛接新班時,很多行為習慣沒有養成。有的學生上課時削鉛筆,有的學生上課時才發現英語書忘家里了,這種類似的問題出現過幾次。我在班里一再囑咐:第二天用的文具,書,作業本都要準備好,放進書包里,鉛筆每天晚上提前在家里削好,不要等到上課時用的時候才想起來削鉛筆。經過一段時間的強調,現在我們班的學生已經很少再出現這種問題了。
二、認真聽講的習慣
首先,讓學生做到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習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其次,讓學生能夠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或者有錯誤需要糾正的。再次,要做到認真地聽老師講解,并按要求認真地完成練習,并且每天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家庭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比如說開火車認字的游戲,找幾個小老師來領讀,還可以找幾個同學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課文中講述的故事。這樣,學生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神貫注地聽講,同時,又不感到枯燥。
三、善于思考和敢于提問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我們班大多數學生回答問題都很積極,只有個別性格內向,學習困難的學生不愛回答問題,也不愛思考。針對這種情況,我對這些學生多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課下又對他們多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們在課堂上都比較活躍,能根據我提出的問題去積極思考。從上學期開始,我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對課文進行預習。
四、讀書寫字,姿勢端正的習慣
現在的小學生很多讀書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看書、寫字。我們作為教師,也一定要督促孩子們讀書寫字姿勢端正,與家長溝通,控制孩子不要長時間看電視。
眾多教育實踐證明,幫助學生糾正一個不良習慣,比引導其形成一個良好學習習慣要耗費更多的精力。捷克教育家庭夸美紐斯主張:好習慣培養最好在心里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就開始。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需要長期訓練,不斷養成,只要我們每位老師都具有母親般的關懷,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與熱情,對學生多一分寬容,勇于開拓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我們付出的汗水總會桃李芬芳。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我認為有以下幾點要做好。
一、興趣的培養要體現于每個教育環節
首先,新頒布的課程標準識字量要求下降,有利于各種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養成。教師要認真地落實課標要求,精心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入學不久就喜歡漢字,做到自主識字。
二是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識字。比如,學生入學不久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做一個可以有圖畫等裝飾的姓名卡片。上學后,在課間或課下鼓勵同學之間互相交換,互相認識。學生會很容易、愉快地認識許多字,并激發一定的認字興趣。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學校的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都可以作為識字的途徑,作為學生識字的課堂。如,指導學生把平時閱讀、生活中認識的字剪下來或寫,粘貼制成自己的識字樂園。比如說,每天上學經過的商店、路牌、廣告、書店都有自己的名稱;人民幣上面的漢字,這些都是學生識字的好機會,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能讓學生喜歡識字。
三是在課堂識字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培養學生識字的愿望。還可以利用游戲、競賽、表演等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在進行識字單元教學的時候,為學生創設比賽情境,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競爭的欲望。在識字教學過程還要關注學生個性化的識字策略。
四是不同的識字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要選擇合適的識字方法來教學。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方法。教科書所要求會認、會寫的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盡可能完成。但是應該給那些已達到基本要求的學生提供一些空間和機會,體現差異性。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讓我們的學生更加喜歡我們的語文課。
二、保持好寫字的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首先,語文老師要寫一筆好字,要具備這種指導學生寫字的基本技能。然后把寫字教育和書法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去。
二是不僅僅是語文老師,其他學科的老師,如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寫得非常精彩的字的話,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引領、引導和影響。因此,所有學科的老師都要練字,我們大家來享受書法藝術的熏陶,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三是通過教師的感染與示范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寫好字。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在黑板上板演、范寫,注重筆順,注重間架結構,同時讓學生在老師范寫的時候認真看,用心記,模仿寫,這樣做的話,寫字教學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文化。學生寫字的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非常重要,這不僅僅關系到寫字的質量,還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是在寫字的評價方面,一定要以鼓勵學生為主,形式要活潑。在布置寫作業時,作業量要適中,作業形式要多樣化,可以讓學生把同偏旁的字寫在卡片上,把卡片剪成水果狀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把卡片貼上去等。識字評價要激勵學生識字的興趣,展示學生識字的成果,不要讓寫字成為學生的負擔。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7
一、良好的時間觀念。
一年級的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按時到校不遲到,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比如:寫作業、打掃衛生等),不拖拉。
二、規矩的意識:
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時候沒有規矩都是不可取的。給予孩子良好的規矩意識,孩子自然就形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正是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活潑好動貪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幾乎是沒有孩子能夠在老師和家長不教導的情況下自覺明白的養成好的習慣遵守一切規矩的。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正確的寫字姿勢
相信大部分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學習寫字、寫拼音了。孩子提前進行書寫,根據現在情況來看弊大于利。孩子的骨骼發育是隨著年齡的長大而不斷成長的,過早的讓孩子拿起筆寫字不但不利于孩子骨骼的發育,而且還會讓孩子養成一些很難糾正的習慣。
1、拿筆姿勢:
很多孩子要么拿筆寫字時手指的力度不到,是在畫字。要么與之極端的卻是孩子的拿筆姿勢過于僵硬,三個小手指在寫完作業后,因為過于用力出現了中指指端有一處陷進去的現象,而整個手臂非常僵硬,似乎是整個身子在寫字。正確的拿筆姿勢是三個手指捏住筆端,手腕帶動筆端。
2、寫字時的坐姿:
寫字時要求,背直腰挺,兩腳自然放在座位前面,兩個胳膊要自然撐起。可是很多孩子,把板凳離的桌子很遠,整個身子趴在桌子上,兩個胳膊沒有做到自然撐起,眼睛離的書本太近。
可能空口要求學生上課不要趴在桌子上他一會就忘了,但如果告訴學生坐的時候凳子腿盡量靠近桌子腿,這樣一個簡單的要求可能就會改掉學生上課趴在桌子上,腳踩在凳子上的壞習慣。再比如正確的站姿,一天說好多遍站好可能還站不好,可告訴學生站的時候雙腳并攏,雙手自然放在兩邊的褲縫處可能學生做起來就好多了。
(二)語文學習習慣:
1、正確的讀書習慣。
語文學習到底學些什么?其實主要就是讀讀寫寫。古代的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總結這幾年低年級教學經驗,有些孩子讀書水平不高,這不能不說是因為平時沒有按照正確的讀書習慣的一個重要原因。把工夫扎扎實實地花在讀原文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另外讀書時因為孩子年齡的特點,可以讓孩子在剛接觸課文時指讀課文,就是一邊讀一邊用手指每一個讀的字。等讀熟之后再讓孩子端起書來讀,大聲讀。
2、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作為課文學習的先導,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年級學生的課文很短,大部分是以一首很美的兒歌的形式體現出來的。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學習中課文中兩條綠線內要求認識的字是難點,很多孩子課文能流利地讀出來,但是拿出單個的字卻不認識,這主要就是練習不夠的原因。課堂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認讀課文、讀準讀通課文了,幾乎是沒有時間讓學生去美讀課文、練習認讀生字。
針對一年級識字量比寫字量大的特點,應該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在平時提前預習的時候做到能把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出來,甚至達到背誦,課文每個自然段標出序號,把兩條綠線內要求認識的字在課文中用三角標出來,把田字格里要求會寫的字在課文中用圈圈出來,并能把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都會認讀了,書空課后第二題要求會寫的字的筆順。這樣有了充分的預習,課堂上老師就能有時間指導學生把課文讀美了,就有時間講授要求寫的字,也更有時間鞏固對生字的認讀了。有了時間指導孩子美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朗讀能力才能漸漸提高,理解能力也會漸漸提高,這對于孩子以后自己讀課外書和到高年級后對課文自讀自悟都是有很大益處的。
3、良好的復習習慣。
每天抽出5分鐘的時間和孩子交流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讓孩子鞏固當天的學習內容,還可以檢查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4、認真書寫的習慣。
看到一份書寫干凈整齊的作業,心情總是很舒暢的。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寫字,不知道怎樣才能把作業寫的整齊干凈,這個時候老師會告訴他,寫字時不用的東西放在桌子的左上角,鉛筆盒放在桌子的中央,課本放在左手邊,本子墊好墊本后放在右手邊,鉛筆尖不能太粗,橡皮要干凈,每個字哪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要記住,寫字時要看一個拼音寫一個拼音,看一個字寫一個字,不要看一個筆畫寫一個筆畫,這樣寫出來的字不美。寫字時要養成一個一筆一畫寫字的認真態度,養成一個寫字前若手太臟要先洗手的好習慣。寫錯了擦時要擦干凈,本子要把角壓平之后再把胳膊壓上。雖然老師在學校里不厭其煩得天天強調,可孩子年齡太小,很多時候說過了會馬上忘記,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反復強調、反復提醒。
5、良好的作業習慣。
每次寫課堂作業時快的孩子十幾分就寫完了,可是有些孩子兩節課甚至個別孩子下午放學是還寫不完,一節課學習的生字就那么幾個,有些孩子一邊玩一邊寫,寫的作業不是掉一筆就是加一筆,不是本子卷了角就是書寫很臟甚至擦爛了。課堂作業如此,家庭作業也如此。在課堂上老師嚴格要求,回到家渴望每個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看看是否按照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快速地完成作業。
家庭作業首先強調的是: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剛開學就布置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抄家庭作業的本子,把每天布置的語數作業都抄下來,到現在還有個別同學每天隨便找張紙或干脆抄在家庭作業本的反面。從開學到現在大部分孩子書面作業能較認真完成,只有個別孩子經常不完成書面作業。要求讀的作業老師沒法挨個檢查就布置孩子讀書自學之后讓家長簽字,可很多孩子總是做不到,所以在第二天上課時,課文的學習就自然不如其他孩子掌握的快了。提醒學生:每天在完成作業時都要自己檢查學習用品是否準備好(尺子、墊板、橡皮、鉛筆削好)第二天上課的書本是否準備好,家庭作業是否都已經放進書包,并把自己的學習桌整理好。因為教室的抽屜洞很小,所以晚上只需裝好第二天所上課程的書本即好,用不到的先放家里。
(三)認真傾聽和復述的習慣。課堂上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課,在其他同學發言時認真傾聽并在心里把同學回答的正確答案復述一遍,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聽講習慣。
總之,孩子的時間觀念,對規矩的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彼此相聯系的,這三者不光是對孩子現在,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精選7篇)】相關文章:
高年級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發言稿04-02
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11-22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1-08
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11-11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1-09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反思11-06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11-20
談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1-10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嘗試11-10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