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精選2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20篇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
今天與一個學生的爺爺聊天。我們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時,他講到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帶到身邊照顧,同時在當地就學。孩子很文靜也很用功,學習一直不錯,班主任也很喜歡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長。他也很少對孩子進行額外的關注,對孩子的學習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這個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級的時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換了一個班主任。這個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長職務給換了。孩子從此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覺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個地方別看經濟實力挺強,但每個人只注重物質的享受,不重視精神追求。因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為主。他的孩子一旦脫離了學校教育的軌道,與他們混在一起,那“腐爛”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來終于離開了學校,造成了很大的遺憾。
這件事讓我想起近來讀《教育心理學》時里面講到個體差異的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當我們開始認識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時,討論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的重要性時,假設這兩種風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時,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呢?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當老人的孩子書讀好的時候,基本上是認知風格在起作用;而當書讀不好的時候,正是學習風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學習上遭遇“滑鐵盧”。
可見,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學習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2
假期我再一次的閱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閱讀,我進一步的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通過學習,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后,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于我的教學工作中。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3
閱讀了《教育心理學》,覺得很有收獲,對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小學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于自學。在通讀本書后,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于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書中沒有找到作者對教育心理學的明確定義,而是通過介紹教學過程,通過與鄰近學科的比較向我們展示教育心理學的性質作用和意義。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系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從屬于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后,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由于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發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系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說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關于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為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范圍。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范圍是完全適應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為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4
合上書,難免有些思緒萬千,真的,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想一想畢業已經二十多年了,當重拾《教育心理學》時,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掌握竟是那樣的薄弱,似乎都有些陌生了,不僅僅是從量上掌握不足,從質的提高上更是難以提起。再加上我們學校正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靈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更加讓我感覺到自己能量上的不足。的確,加強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彌補這么多年的不足,是提高修養的捷徑之一。
總的來說,這本書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似乎有些枯燥乏味,但往后閱讀就會發現其內容還是緊密結合了中小學實際,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實際上也解決了老師的部分心理問題;不光是解決了教育教學問題,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似乎也涉及到了一定生活問題、道德修養。
寫至此,我不得不說一些題外話,說一說自己的從教之路:
一是以前我講究的是如何教好,如何上好,于是,才能往往發揮到極限,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畫畫又是講故事,聲情并茂,聲淚俱下。愣是靠自己的表演吸引著學生的目光。問題是表演一旦不被認可,那麻煩可就大了去了。
二是我怎么講已經編寫好了教案,設計好了計劃,一切都按部就班,學生就這般讓老師牽著鼻子,認真的走完四十分鐘。問題是人人都愿意被牽著鼻子嗎?一旦有走神兒的出現,我的威嚴就會發揮得淋漓盡致,往往許多人就會被逼上梁山,說是我要學,實際往往會變成要我學。
三是《教育學》上講究的是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實際上學生心中有多少疑問,他們的層次如何,我很少去備學生,一堂課下來,主體到底動了多少?到底調動了他們多少積極性?仔細體會其中之味 ,似乎有點皇上不急太監急的味道。
四是很是辛苦。課堂上疲憊不堪,課后大量習題伺候,學生寫的是人困馬乏,我也改的筋疲力盡。提高是提高了,但靠的是加班加點,靠的是犧牲自己和學生休息鍛煉的`時間,是以知識為本位,分數為本位的“高污染,高消耗”的教育。這種情況下,并沒有考慮我和學生的身心健康。
通過本次的讀書學習,針對自己在教學中的弊病,我深深地明白了,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作為教師不僅僅是要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僅是將幾道題,寫幾個字,更要注重學生心理方面的發展變化,深入學生內心深處,與學生交朋友,仔仔細細地全面的了解學生,這樣才能做學生的貼心人,才能不怨天尤人,自己的教學思想才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才能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征,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使“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等教育理論落在實處,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正正經經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我也明白了,心理的發展變化往往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也會影響教師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面對后進生的時候,我們的心里往往會失衡,我們的語言往往會表達的尖酸刻薄。先拋開自己這方面的修養不說,作為教師要明白自己情緒背后有沒有過度的期待,如果有,必然會影響自己在教學中的表現。俗話說:“欲速而不達”就是這個理。因此,老師必須耐心的想一想,自己的所想所作是否有利于是想自己的教學思想,是否有利于知識的傳授,如果自己的心理并不健康,我們就得努力使自己走出精神的牢獄,做傷痛的終結者。要不然,自己心里的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又如何去面對心理并不成熟的孩子呢?這就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趙本山所表演的那個小品,諷刺一些人自己心里就有病,反而給別人看心理,裝模作樣的去做心理醫生,結果,沒把別人的病看好,反而使自己昏厥于地,讓人貽笑大方。
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在處理班級事務時,做到時不走極端,情緒上不大起大落,不在個人的利益上斤斤計較,從而使自己心態平和,使自己懂法知法,進而就會高高興興上班去,快快樂樂回家來。在人與人之間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我一定要用心去聽孩子的苦衷,去接納孩子的感受,不輕易去否定孩子的感受,絕不輕易的下結論,俯下身子,去理解和明確孩子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言行,協助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幫助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使每一個孩子充滿快樂、充滿激情、充滿陽光、進一步提高自己教學的主導性、針對性,主動而科學地駕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豐富教學藝術。有一句話說得好: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美,你就會發現許多。話又說回來,如果你用眼睛去發現丑,那么你的心靈就會被灰塵蒙蔽。
當然,學生的心理變化更是千變萬化,百人百性。由于他們的天真、敏感、好奇、心智不成熟,他們還不會找到合適的途徑來調節自己的心理,還找不到合適的途徑來發泄自己由心理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所以更需要來自老師的關心,更需要合理的疏導。否則,他們由心理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往往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交友一系列息息相關的事情。孩子就算是沒有影響他們的學習,但心理上的情緒久而久之也會結成一定的疙瘩,造成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就算是重點大學畢業畢業,但心理上的陰影也會伴其一生,從這一點上來說,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學生嗎?
事實證明,自從讀了這本書后,我在靈動課堂的實踐中也有不少的收獲,對我校在靈動課堂所實施的一些新的做法找到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就拿最近的一件事來說吧:我班有一位學生叫王宇豪,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即使要到講臺做展示,也總是哼哼唧唧,詞不達意。以前我總是與其家長聯系,夾七夾八地訴說一通。然而就在最近的一次打飯時,我與孩子們一起排隊,唯有王宇豪同學將勺子遞到我的手上,讓我先打。對于他的這種做法,我在與家長聯系時,反復地肯定孩子懂事,有禮貌。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沒想到王宇豪變了。從此,他總是積極地參與班級的一些事務,包括發言,幫助同學。他的成績也是一路飆升。究其因,我想這應該是孩子心理上起了變化,我的一句簡單的話與往日對他的否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肯定觸動了他心里那一塊溫柔,開啟了他追求進步之門,讓孩子由被動走向了主動。可見,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一句話能把人說跳就是這個理!學習教育心理學,掌握孩子心理真的如同我們中醫上的治病,痛在頭上,也許病因在腳上;痛在腳上,也許病因在腰啊!
總的來說,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還要繼續閱讀不同版本的教育心理學,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進一步深入學生,掌握孩子品德形成的規律以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正確把握適當有效的評價,不斷健全孩子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心智發展,為我校在靈動課堂教學的模式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5
這個學期我在教學之余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務教育。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心理需求和主觀價值取向的前提下進行教學。通過閱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獲:
一、了解中學生的心理
我校學生年齡從十五歲到二十三、四歲,尤其是一年級學生,年齡在十五、六歲居多,這個時期,他們敏感,多疑,既喜歡別出心裁、標新產異,強烈體現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又容易缺乏全面、客觀、辯證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易走極端,有時還有些偏激,缺乏變通性。其實,他們的需求不只局限于課堂和教材,他們興趣廣泛,關心時事、體育、科技等,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是他們有時盲目追趕潮流,愛鉆牛角尖,常常因為歌星、影星、球星等爭得不可開交。我們看待學生就像對著一顆鉆石,切割好的鉆石有五十八個面,我們平時根本注意不到它有這么多面,而是看到了它的光澤,這正是我們應該反思的,要以欣賞鉆石的心態去看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作為教師,對于個性偏激、學習上不思進取的學生,只是一味的批評,對他們發怒是不能使他們轉變的。教育學生沒有萬能的“最好的方法”,只要我們了解學生的心理,采用適合的方法,去踐行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最終助長學生的優勢,矯正學生的不足。
二、教會學生學習應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
學習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才智的過程。學生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系統科學知識為任務。我們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理論知識與動手操作并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將來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習——工作——學習,他們的學習是為工作打基礎,為了更好的工作,還要不斷“充電”,工作中遇到棘手的問題,通過查看資料,向同行請教、學習,使問題迎刃而解。
學生要掌握新知識,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使新舊知識發生意義聯系。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找出新舊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使新知識同已有的知識結構融為一體,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人們常說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各行各業的知識發展非常快,這意味著不學習新知識一定會落伍,所以學生應不斷“刷新自我”,以適應新形勢。學會學習是現代人個體發展的關鍵,學會學習就是學會生存。教會學生學習就是讓學生掌握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
三、“羅森塔爾效應”的心理預期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指教師對學生的愛、關懷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產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學習進步,使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真實的愛有助于學生智力、情感、個性的順利成長,教師的嫌惡將導致學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們要把每個學生都看作“雕像”,對每個學生都寄托期望,并給予適當的心理暗示,使學生能夠向著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6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教師的成長,立足點就在于積極心理;第二部分講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應對的策略。整體風格偏理論化,其中也包括不少案例和指導措施。但不知道是因為自己還沒帶班的緣故,感覺應對措施不是特別能明白。
摘抄:
1.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氣、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作為老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2.人的情緒情感體驗總是優先于大腦皮層的智力活動,當學生認為自己在做無意義、無價值的工作之后,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會產生負面評價,從而對其未來人生產生不良影響。
3.教師如果能夠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持續地努力學習,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
4.適度的體育鍛煉,良好的鍛煉習慣,是大腦發育的基礎,有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人,大腦會發育得更好。
5.教師工作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尋找快樂。
6.慧眼識人逐漸成為教師的核心能力之一。教師要能敏銳地發現每個學生的才能、優秀品德,并且在互動工程中進行培養、強化。
7.每個學生都是出色的,只是出色的方面不一樣。
8.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做的是播種幸福。讓每一個教師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者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的價值。
9.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
后記: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我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我朋友圈的老師們有七分之一做了微商,每天都不停地發發發;看到更多的老師充滿怨氣地生活,我也很驚惶;看到有的老師變成了朋友圈只剩下學生局限在小圈子里,我也很無措。
我覺得不應該這樣,然后又陷入焦慮中。受一位詩人的影響,也受尼采等哲學家思想的影響,我更習慣用消極地一面去看待這個世界。(大概也是因為自己的無知。懂得太少,想得太多,最后變成了這樣)
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畢竟,人生都是由自己掌控的。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7
近期讀完了《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我深有感觸:每一個兒童,他們的智力、性格、身體都是不同的,他們處于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下,在不同的學校上學,受到不同的教育,他們的成長將會是各不相同的,他們的未來也將會是各不相同的。
這本書作者,皮亞杰是當代西方國家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早年研究生物學,后來研究兒童心理學,創立以他為首的日內瓦學派。這個學派在當代西方心理學界占有顯著地位,享有盛名。
皮亞杰的教育理論將兒童思維的發展劃分為四個大的年齡階段。分別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針對這四個階段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皮亞杰在系統地進行研究之后,得到了一套科學的結論。這一結論使后者受益匪淺。它有助于我們教育工作者更科學地了解孩子每一階段的特性,并能根據這些特性針對性地設計一套適時適合的教育方案,這樣的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書中很多的理論知識都是滿高深的,有些講解是很全面,但是范圍也廣,沒有多少細節,畢竟皮亞杰是理論的創始人,自然說話不一般了,那么我就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吧,很淺顯的把自己的經歷做個簡單的總結。
每一個家庭都是不同的,他們的貧富不同,家庭成員的文化素養不同,對待事情的方法和態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等等,這就使得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千差萬別的。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是兒童最早接觸到的社會環境,那么家庭的各種因素,如經濟狀況、成員結構、家長的職業、父母的教養態度等都對兒童個性的形成產生影響。在這些因素中,父母的教養態度被認為是兒童個性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性格、習慣的養成等。有部影片中說,法官的兒子不一定是法官,而小偷的兒子一定是小偷。當然這只是影片中的臺詞,并不具有權威性,但是這也同時說明了家庭影響的重要性。學好難,而學壞容易。家長的高尚品德,孩子一定會受到影響,但是不一定也會成為高尚的人,可如果家長的自私、貪婪、粗魯等惡劣的'思想,卻一定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升級為媽媽后,我感受更深,雖然兒子還很小,但模仿能力卻很強,大人一個不以為然的小動作,他稍后就會重復給你看。別以為嬰兒就沒有他的心理動態,孩子一出生便開始了心理活動,他的每一個動作就是他心理的表現。所以為人父為人母的我們,為了孩子,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作風,要為孩子做鏡子,做榜樣……
學校是小學生成長的主要陣地,他們的整個小學時間,除了回家吃飯、睡覺、假期,幾乎都是在學校里度過。學校對小學兒童個性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教師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的話,那么小學教師對小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則真正起到了榜樣作用。由于受到年齡、心理等條件的限制,很多小學生對老師有一種恐懼和崇拜感,他們會盲目模仿老師的一切。因此小學教師一定要在對學生進行言教的同時,注意“身教”的作用,用自己的優秀的一面來輻射、影響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對他們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影響也是很大的。老師要是多表揚、鼓勵某一個同學,那個學生就會產生自信,就會有勇氣,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顯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來。同樣,如果老師對一個學生諷刺、打擊,那么這個學生就會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應有的能力也得不到發揮。
課堂教學的作用。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系統的知識學習,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堅持性、主動性、獨立性、自制力和探索精神等個性品質。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深入淺出、形式多樣的講授,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這些對于學生良好個性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所以,我們做小學老師的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它將關系到幾十個孩子的學習成長。
班集體的影響。對小學生而言,班集體就是他們生活的小社會。小學兒童學習生活的班集體,對他們個性的形成與發展有很大影響,特別是良好的班風使學生形成團結友愛、合作、大公無私等個性品質。同時,在一個班集體中,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組織紀律性。因此作為班主任,一定要讓班級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讓它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搖籃,以便能成功地把他們送交社會。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8
教師這一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心靈澆灌心靈的職業,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著心理素,首先要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學調適》,使我認識到,一個教師的心里是否健康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學業完成集合人格發展。作為一名教師,要從內心深處把自己的職業當作快樂的事業去經營,明白了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孩子,去從事工作。具體可以這樣做:
一、放松心態,把工作當成自己的最開心的活動“玩”。
一名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要把工作定性為工作,不要把任務定性為任務,要用輕松的心態面對工作、任務,當作一種快樂的游戲來經營。把工作當成游戲。賣魚人把枯燥的工作當作游戲,所以他們樂此不疲。孔子說:“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樂學為最高境界。孔子之所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就是因為他樂在其中嗎?童年時誰不喜歡玩游戲?長大后誰不喜歡旅游?我們在玩中完全放松,放棄功利,找到真我。但是,多數人把工作只當成工作,玩和工作是截然分開的。這個世界上,在工作中找到樂趣的人有幾個呢?常常聽到老師們抱怨:當教師又苦又累,比雞起得早,比牛干得累。但是,如果老師們改變心智模式,把工作當成游戲,把學生看成最美麗的風景,我想,笑容會時常掛在你們臉上。
二、學會用快樂傳遞快樂,讓別人快樂。
有一首歌唱得好:“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有的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那是可恥的,也是短暫的,因為你不能控制別人的快樂,例如商紂;有的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快樂上,那是高尚的,也是長久的,因為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別人快樂,例如居里夫人、愛迪生。賣魚人真誠關心顧客,顧客甜美的笑容和純真的友誼就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你想過得快樂嗎?很簡單,讓你的學生快樂你就會快樂,反之,讓你的學生煩惱,你也會煩惱。在課堂上,如果你想方設法讓學生臉上綻放出最美麗的笑容,你會不快樂嗎?
三、投入自己的全部熱忱做教師。
在一次同學聚會,聽到同學牢騷:“我要是能選擇,就不當老師。”我不解地問:“為什么?”她說:“工作壓力大,還要經常學習,具體的事太瑣碎,沒有意義……”說了很多,還比較慷慨激昂。一個同學說:“每次走進教室就煩,出教室就輕松了。”我忽然覺得很可悲:我們每天都要走進課堂,如果進課堂就不快樂,我們為什么還要做這個職業?單純的人是幸福的,我們這樣整天活在矛盾中有什么意思?要么快刀斬亂麻,辭職不干;要么,干一天就要全身心投入,人在心在,并且從中得到快樂。心智模式改變了,很快,我找到了做教師的樂趣。于丹老師、百家講壇的教授們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們的快樂來自于他們的投入,當他們的眼睛看著下面的時候,當他手舞足蹈地講故事的時候,你會說:他是多么投入又多么快樂啊!
教育是神圣的職業,是用心理經營的事業,只要心態改變了,擺正了,內心充滿愉悅的幸福感,還能再說做教師累嗎?是啊!改變你的想法,你就改變了世界。讓我們用積極的心理調適,在愉悅的心態下做好教師的工作,定會享受陽光的溫暖,教師的幸福。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9
生活中隨處可見不自信的場面,尤其是做一些自己不那么擅長的領域,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自卑,更不愿意突破自己,時時想要戰勝自己的自卑感,卻不得其法。
在阿德勒《兒童教育心理學》一書中,作者描述了很多關于自信與自卑的影響,它們相互作用,為了取得優越感,孩子從小就試圖戰勝自卑感,可是如果取得成果不是很理想,表現出的優越感不那么令人滿意,就會認為自己的努力沒有什么意義,也會為自己今后的懶惰提供借口。但是現實社會中,包括成人在內,很多事情不會因為努力就能取得想要的成功,那么,就要引導孩子戰勝自卑的好方法就是不斷的練習,練習的結果也可能不盡人意,就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自卑。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盡人事聽天命來安慰自己接受努力過后的不成功。
因為自卑,兒童不愿意做一些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但是生活又是千變萬化的,怎么可能讓一個人一直生活在自我搭建的安全堡壘之中呢?怎么來引導他們做那些自己不太愿意做,也不會一下子取得優越感或者正向反饋的事情呢?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溝通方式,當孩子不愿意做的時候,不要強迫。而是發現一些與之相關的其他相對感興趣的事情作為引子,慢慢過度。比如,日常教孩子學習英語的時候,她會反感,立即停止,讓她先聽一下偶有幾個單詞的中文故事,她會好奇那幾個詞的意思,也會偶爾自己選擇一些旋律優美的英文歌,這樣就是過度。那么當孩子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做的相對較好的.時候,怎么反饋和鼓勵也需要一些技巧,不能單調的說,“你真棒”,而是要提出表揚做這件事的熱情、勇氣及過程中的具體事跡。
反觀,在成人的世界中,自卑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多了自我掩飾的辦法。拖延,就是不自信的表現,害怕做事中遇到困難,所以一日拖一日。不能勇于承擔一些有挑戰的工作,也是缺乏自信,自我感覺很差,總是在自己的舒適區打轉。渴望提高收入,卻沒有提升自己能力,先怪老板太小氣;渴望自己進步,卻什么事情也沒做,除了刷微信、微博就是刷劇,還怪領導不給自己機會;渴望做一個好媽媽,回家之后只會葛優躺,還罵孩子為什么不學習,就知道看電視。其實,有自卑感很正常,這樣才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有緊迫感,才有動力去思考怎么做好許多之前不能做或者沒有做好的事情。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因為我們不夠完美,那么就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要平心靜氣的面對孩子的缺點,盡量不要讓這些缺點發展成為危害性行為。在教育的過程中,還要不斷提升自己,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自然會效仿自己的父母,而父母則要動用心思來教孩子,不能只知道責罵與懲罰。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0
這個月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翻開書,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里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于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讀了這本書之后,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只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慚愧的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吝嗇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明和諧。
后看了這本書,書中說:"對于所有的教師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煉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煉,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養人是促進一個人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和社會規范,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通情達理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比價復雜的心理成熟過程。一個人較成熟,讓他人覺得是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懂事"
教師困惑:古人說"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確自古以管教孩子是麻煩的事,尤其是由于他們不懂事,甚至比較頑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煩。也暗示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必定會遇到這些和那些的麻煩。
案例生活中:現實生活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體現在:1、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是習慣比較差,他經常會做一些比較異常額行動吸引注意。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自我控制能力。、沒有合作意識,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和角色,行為特殊。經常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應對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觀。
2、為孩子設立一種較高的但可以達到的標準,在孩子實現這種過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種穩定的權威性教養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領域提供技能訓練
總結: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有煩躁心理,這類學生就成了我們心中的那類問題學生。現在看了書中的應對策略,不管怎么樣,心中就踏實了一些,不會那么茫然無措。
最后,還是那句話: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1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書。從而對教學有了更深入的體會。他選擇的都是校園中最多見的事情,來分析其中所包括的心理學的原理。
書中重點研究了23種教育心理現象,卻全然沒有一般心理學書籍那些枯燥難解的專業術語,沒有呆板無趣的說教,讀后感覺像是朋友之間的一次傾心交換。首先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鮮活生動的學校典型案例,使我感覺到就像在聆聽產生在自己身旁的事情。然后作者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動身,通過羅列心理原理類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學實驗,對學校案例進行了深入而淺出的剖析。每每讀到作者那些總結性話語的時候,都讓我有豁然開朗之感,書中除對案例的精彩剖析以外,作者還給我們提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些對策非常實用易行,簡直就是一線教師的管理寶典。
很多時候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常常憑直覺判斷,我們都認為我們自己是對的。但是我們的想法常常會藏著許多盲點。比如學生出錯違背了學校紀律,我們的做法就是批評,我們也認為這樣做肯定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常常疏忽了行動主義的“聯結”和“強化”的觀念。有些學生違背紀律是故意的,目的是為了引發教師的注意,如果教師給予不痛不癢的懲罰恰好滿足了學生的意圖,那末倒強化了學生違背紀律的行動。還比如,對一個出錯的孩子,我們終究的教育目的'就是學生自己認錯,學生不認錯好像事情還沒有完,學生態度變好了,自覺認錯了,教育也就完成了。其實這里就藏著一個盲點,學生長此下去就會認為犯了錯只有認錯就能夠,有些學生明明沒有認識到錯,為了回避教師的批評,就會做表面上的認錯。那末教師的行動就是引發了學生撒謊。
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看似普通的例子,背后卻隱藏著深入的心理學知識。像書中提到的“破窗戶理論”、“旁觀者效應”、“虛假
的一致”等等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
對孩子來講,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束縛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末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降落,特別是象學習這類需要付出長時間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固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所以,對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味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后帶來的喜悅。這樣孩子才會把沉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松。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以后,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愿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克服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循環和不斷的進步。
這本書提到的心理學知識不但包括學生的,也包括教師自己的,通過讀這本書,相信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會有更多的收獲,也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充實,這本書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2
今年寒假,有幸讀了陶新華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心理頗有感慨。文中倡導把積極的心理學運用到教育之中,比如,幸福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概念,追求幸福應該是人生的重要目標或者最有價值的目標。“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現自我的優點,進行充分得發揮,用畢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
最引起我共鳴的是作者所提到的長善救失,“長善救失”語出《禮記學記》,其原文是“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增長優點而改正缺點的。根據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教師的職責就是要發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長處,補救學生的缺點。這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明確的職責所在。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的差異性,決定了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善救失的教育思想就是針對人的這種與生俱來的差異性提出來的。
教師如何“長善”,如何“救失”,是值得我們認真去思考的。 有人說,孩子的優點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改不了。于是,很多的家長、教師都習慣于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而時時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以“愛”的名義讓孩子成天處于被批評、被指責的生活狀態之中。 我們不妨以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為例:改作業的時候,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學生的錯誤找出來,然后要求學生改正;改作文的時候,我們做得最多的就是幫學生指出不足之處,然后教學生如何修改;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早已習慣于先開導學生認識錯誤,然后循循善誘地教育學生:“人非圣賢,豈能無過。”改過來了就還是一個好學生。所有這些,都是在“救失”。那“長善”呢?在學生沒有出錯時,我們記得表揚學生了嗎?學生的作文雖然稚嫩,但總會有寫得好的地方,我們幫學生指出作文的'優點,告訴學生好在哪里了嗎?學生沒有犯錯誤時,我們就沒有去做正面的品德教育嗎?看來,在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讓“長善”缺席了。
在“長善”缺席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可能就要事倍功半,甚至是要吃力不討好了。 “長善”非但不能缺席,而且應該放在首位。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能不能發現學生原有的長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學生的作文為例,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內容沒有什么優點,而他寫的字很漂亮,那就要重點表揚他寫的字。教師應該真誠地告訴他:“你寫的字真漂亮,老師喜歡你寫的字。”相反,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內容很精彩,只是字寫得不好,那就要重點表揚他寫的內容,教師應該指出他的作文好在哪里,而不是簡單地用一個“好”字敷衍了事。教師如果能夠更多、更有效地去做好“長善”的工作,學生就會有更多的感動、更多的自信。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更好地“助長”學生的優勢,從而更加健康地成長。缺點當然也要說,幫學生指出錯誤所在,才能達到“救失”的教育目的。但是,教育卻不宜以“救失”為主,更不能習慣性地只去“救失”,而忘了“長善”。
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懂得正面激勵,這對于教育來說是多么重要!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優點,指出孩子的優點,賞識孩子的優點,這就是“長善”。“長善”本身就蘊藏了“救失”的功能。教育要以“長善”為主,這樣就更容易將教育的言語說到孩子的心窩里去,讓孩子的“善”蓬勃發展,枝繁葉茂。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3
有關專家通過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目前中小學教師對心理學知識的掌握,至少從量上來講是非常不足的,是跟當前的教育改革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不相符的。所以他們一再建議,當前教師教育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補這一課,加強對心理學的學習,提高教師的心理學修養。
過去的教師是以學科類型為主的教師,強調學科知識的傳授,缺少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而現在大背景變了:課程改革的目標設計最終落在人的培養目標上,突出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發展。這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就有一個重要的變化,要求教師要從“經師”變為“人師”,不再僅僅“講經說道”,而要做到以育人為主。我們教學的中心與重心是人,教師首先要了解他的教育對象,才能有效地實施教育、教學。所以,在今天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學習心理學非常必要。
為此,我特意選讀了英國戴。馮塔納所著的《教師心理學》,感觸頗深
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心理教育內容包括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養健康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協同教學實驗提出的六個“學會”,即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學會關心、學會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標,也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內容。
首先我進一步了解了教師心理學修養欠缺的原因。一是主觀原因,過去我們的教育觀念存在問題。過去我們是關注學科多關注人少,關注結果多關注過程少。
反映出一個事實,即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關注比較少。正是這種不關注人的教育理念造成了教師心理學修養的欠缺。對心理學了解不夠,對學生研究不透,必然導致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但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所以,從大的方面來講,心理學修養不足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這次課程改革的推進。從小的方面來講,如果教師觀念沒有轉變,沒有以學生為中心;缺乏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不了解學生的特點,那就沒有辦法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進行教育和教學。所以,心理學修養的欠缺會影響教師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科學性。
其次是教師的任務只有在他或她將兒童看作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時才能明確,教師不能只看到兒童從早上9點到下午4點在學校中所發生的事。兒童的人格、學習能力、動機、社會行為,以及對學校的態度,所有這些構成了一種因素間相互關聯的復雜的系統,它從兒童一出生就開始產生并在其一生的發展中不斷擴展。這本書主要針對從早期,經過青少年時期,直到義務教育結束的兒童問題。如果一個教師要充分理解中學時期兒童的問題,他就必須對兒童生活早期學習生活中形成的前期影響有所了解,而教師則要對兒童在學齡前的一些問題有所認識。這能幫助他們發展必要的技能和策略來應付這些問題。
因此這本書既對教師有幫助,又有益于對學生的訓練。并強調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書中避免了那些本身可能是有趣的,但對于教師實際對兒童的幫助則很少的心理學理論問題。書中也特別強調明確性,它可以使你能夠在讀完書后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也能理解所討論的問題而沒有困難。
教師是一種特殊職業,工作對象是未成年的學生。教師的情緒變化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心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教師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煩躁、易怒、處理問題不理智,或者不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就會損傷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學生也會模仿教師的作風,養成不良的心態。
長期以來,由于師范教育中心理學科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繼續教育中也很少重視心理學的訓練,學校對教師的業務考評大多局限于所教授的學科專業知識。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致使許多教師缺少心理科學方面的基本知識,既不能準確判斷出學生心理方面的異常,也不能正確地運用心理學知識去科學地分析學生心理,解決心理問題。
現在很多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小屋”等類似的心理咨詢站。僅此還不夠,應當在所有教師中加強心理學進修,使教師隊伍的心理學修養和應用心理科學的能力有普遍提高。創造一代身心健康的學生,就是創造未來。
一、培養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當代科學發展的整體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協同,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四化建設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各國綜合國力的劇烈競爭,對人的整體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人們不但要有強健的身體、廣博精深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精湛的`技術,而且要有遠大的理想、很強的創造力、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只有這種人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贏得競爭的勝利,為人類的發展做出創造性的貢獻。
實施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類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整體素質包括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它是按照生理—心理—社會的順序發展的。三類素質發展的水平和層次不同,在整體素質中生理素質處于基層,心理素質居中,社會文化素質處于上層。它們的性質也不同,生理素質是先天的遺傳的,心理素質是先天與后天的合金,社會文化素質是后天的。
三者在素質結構中的作用也不同,生理素質是其他兩類素質的載體,是素質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文化素質對其他兩類素質起主導的作用,決定著素質發展的方向,表現人的本質特征。心理素質在素質結構中起核心、中介、橋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能動性,它影響著生理潛能的發揮、影響生理健康;它是社會文化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心理基礎,決定著社會文化素質的發展水平。三類素質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素質的結構越完善,整體功能就越強。整體素質的發展,要求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發展生理素質主要通過體育來完成,發展社會文化素質主要通過德育、智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來完成,發展心理素質主要通過心理教育來完成,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心理教育,人們心理素質難以獲得充分的發展,就會損害人的素質結構。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4
以前我讀書總是耐不下性子,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可是,自從我帶了畢業班的政治后,面對一些課堂上的突發事件,總覺的手足無措。簡單的處理方法對有些學生是不起作用的,同時我也感到有些挫敗感,繼而對教育工作失去原有的熱情。但我沒有坐以待斃,于是我利用課余時間專門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給課堂教學的100條建議》等專業知識,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學生各種行為出現的原因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是相聯系的,只有用對了方法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最好的發展。
可以說,在讀過這些書目后,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于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但是鑒于我們教育心理學的學術沙龍主要關注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及差異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批評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評價形式,并且也是一種常用的教育形式。但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批評功能也應從注重甄別轉向激勵。
面對學生犯錯,我們是否當即斥責,甚至“雷霆大作”?其實,學生很可能不是有意犯錯的,所以我們無需大動干戈。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教師不講究批評的藝術,不考慮批評的`言辭、場合,只要有錯,便會有一場“暴風驟雨”,這樣,只能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挫傷,引發逆反心理和敵對情緒,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反而會增加師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們的心靈創傷。“靠近清泉,心靈就會濕潤,靠近評價,生命就會舞蹈”。作為評價的協調者、指揮者、促進者,應給每個學生以閃光的機會,使學生在坦誠、關愛、相互尊重的評價氛圍中,樂于接受批評,樂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獲得快樂、自信、成功,并茁壯成長。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的不足、錯誤時,不應說“你真笨!你不行!此類的話。我們應用教師特有的愛保護學生們的自尊,保護學生們的自信,也保護屬于每個學生自己的未來。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5
通過學習《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曉得了作為教師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然后才能更好地做學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輔導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進行的一門課程。如何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問題塑造完全的人格,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做好自本身的心理調適和輔導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呢?我覺得應當從以下幾點著手:
教師做好本身的心理調適: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本身難免構成一些壓力。因此,我們要先處理好本身的心理問題,不要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影響到學生。教師作為一個心理輔導者要對本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適。教師要從各方面尋覓心理問題產生的緣由,從而尋覓解決的辦法。這些辦法也可間接地遷移到學生身上,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教師有良好的思想學生才會有良好的思想。
做學生心理咨詢師:教師平時不但要處理好教學上的問題,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拿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教師要給學生親切平易近人的感覺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心理問題說出來,同時說話要算數,要講信譽,不能把學生的私事說出來。學生有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給學生重視他的感覺。
教師要學好心理學:當我們遇到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法解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懊喪,學生會很失望。我們怎樣才能夠減少這類失敗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本身要認真學習心理學,而且要不斷地更新知識,適應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提高對心理輔導的認識: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生由于家庭和社會緣由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與日俱增,教育
部門制定了心理教育進學校進課堂的方針政策,要請教師本身要提高對心理教育的認識。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6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給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于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為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為目標,為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于小學生往往將老師對事物的認識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習慣于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是十分完美的。因此,通過上述例子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時間我發現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紙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訓他們要保持整潔,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但就是不管用,后來我就什么也不說,看到垃圾我微笑著主動撿起來扔到垃圾桶,持續一個星期,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慢慢地發現我班的衛生變好了,再也不要我說教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勤奮,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師艱辛,孩子就學會珍惜;老師盡責,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擔當;老師冷靜,孩子就學會觀察;老師認真,孩子就學會方法;老師寬容,孩子就不會計較;老師開懷,孩子眼里快樂的事就多了;老師仁愛,孩子的心一定是寬廣,善良,充滿陽光的。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在現實中生活中,很多老師都是特別認真負責的,他們希望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健康成長,可是使了很大的勁兒,效果卻并不理想。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很多老師的努力是違背心理規律的。在教學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認真而仔細也有同樣的感受,我仔細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包辦一切,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像個陀螺似的轉著,敢怒不敢言。殊不知在這種情況下,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學習機會與能力;殊不知這種滿堂灌,給孩子們造成了心理上極大的負擔。
魚湯雖好,但不宜過多,知識雖好,卻需自我消化;殊不知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 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為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系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們平時的點滴教育,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可能會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孩子,用老師的權威來壓孩子,殊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遠離你的教育,讀了此書后,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例如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后,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應,那將不利于孩子問題的改正。
總之,我們老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果斷的處理好師生之間的”故事“,在一個個”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7
近段時間,拜讀了陶新華老師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前言及第一章部分,收獲頗多。
在書中,陶老師為我們介紹腦科學的知識,講如何慧眼識人,如何積極投入,如何播種幸福,如何快樂生活,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陪伴學生成長。
我們常說,尊其師,才能信其道,愛其師,才能樂其課。在我們的課堂上,如果我們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可能會讓學生更積極的投入學習中。
小薇,一個黑黑胖胖的小男生,是我班公認的搗蛋大王,只要班里有違法亂紀的事,那肯定少不了他。平時聽到最多的告狀聲音就是“老師,小薇打我。”“老師,小薇把誰誰打哭了。”“老師,小薇把掃帚把弄折了。”“老師,小薇把抹布扔到房梁上了。”……
當我一聽到這種聲音,血壓就開始往上飆,一開始就是各種批評,后來吵疲了,效果甚微。我又采用懷柔態度,有點成效。
帶了孩子們兩年多,每天和他們朝夕相處,對他們的了解更加的深入,特別是小薇。他看起來是個什么都不在乎的孩子,別人得到什么獎勵,他還嘲笑一番。我知道他內心是最想得到獎勵的.那一個,因為他偶爾得一次獎勵,會炫耀得全班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上一刻的表揚余溫還沒下去,下一刻他能馬上犯個錯誤。
我看過很多的案例,知道越是調皮的孩子,越是想得到更多的關注,小薇也是這樣。這不,晚自習放學了,我去班里帶孩子們回宿舍就寢,結果看到的卻是小薇和數學老師僵持的局面。不用說,小薇又犯錯了!數學老師向我訴苦,這個孩子又不好好聽課,還攪得別的同學上不成課。勸走數學老師,我把小薇單獨叫到教室外,問他原因,一開始,他態度還特別硬,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后來看到我真的生氣了,就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說數學老師一節課都沒看他,昨天一天都沒理他。看著他哭的那叫一個委屈,我無良的笑了,這個理由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我告訴他想要得到老師的關注,可以用問問題的方法,不能用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方法。
笑歸笑,這件事也讓我沉思了好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是特別想要老師關注的,只是采取的方法不得當。如果作為老師,我們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所想,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是和諧的課堂,學生才能樂其課,愛其師。
因此,當我們遇到越來越難教的學生的時候,需要反思,有沒有以新的眼光和視野來看待這些現象和問題?只有努力學習積極心理學的最新成果,開啟新思維新方法,并運用于實踐才能創新,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發展。
陶新華老師的這本書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讓我們做教師的知道,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改變自己的教育與理念和方法,獲取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也是我們終身的追求。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8
暑假期間翻閱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對于心理學,特別是教師和兒童的心理特征得到一定的了解。學校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簡言之就是研究學生如何學習,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學習,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屬于應用心理學的范疇。本書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學校教育心理學的對象、范圍和意義,現代心理學的教育觀,教育目標和教師發展的心理學分析,認知和社會發展與教育,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原理,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學習的遷移、保持、遺忘,不同類型的學習,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學生的個別差異與教育,教學設計與課堂管理中的心理學原理,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定。在大致瀏覽這些內容后,我覺得受益頗多,暫且寫下其中幾點感受。
首先一點,我從感性上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說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系,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共性的總結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優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
第二,不光是理論,書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于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小學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于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于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后,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真的感慨頗多。
第三,教育心理學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研究結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方法,指導你怎樣利用這些看起來書面化的大理論,把他們真正變為指導你教學的利劍。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值得你特別去關注的地方,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讓你總結規律,更好的認識教學。教育心理學所提供的這些科學的研究法我認為不管今后是否從事教育事業都是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的。原來一直不明白所謂量表是什么東西,現在才開始懂得原來心理學是這樣一門精密的科學,要求很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從數據中了解人內心的世界。
第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如果,將來我能夠有幸從事教育事業,一定好好應用了解到的心理學知識,做一個合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9
我仔細閱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收獲很多。
作為一位教師,必然學習過很多心理學的概念,比如習得無助、從眾、自我實現、自我中心等。也許畢業多年后你仍然能背出這些概念,然而當你真正面對課堂情境時,你能夠運用這些概念來判斷及應對學生的情況嗎?恐怕任何一位教師,沒有多年的經驗積累,是很難把這些理論的知識和教學的實際經驗結合起來,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的教育的一大缺憾吧。作者唐全騰在教書一段時間后,重新回去讀書,從而對教學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選擇了校園中最常見的事情來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學的原理,并從教師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認識和處理方法,對于教師或相關的研究人員來說,這是非常有用的'一本書。
書中從“學習”、“關系”和“決定”三個方面,用具體真實的事例講解了原本很深奧難懂的心理學理論。作者舉例后還講述了故事的背后,真的分析得透徹,深刻。在心理學的定義里,當個體表現某種行為時,其理由并非自己想做,而只是因為團體里的其他成員都這么做,這樣的現象就叫做“從眾”。盡管,這是一個高中的例子,但是作為一個小學教師,我覺得這一現象在小學更需要老師去引導。因為小學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弱,需要我們將他們引導到好的一面。這和我們平常所說的班風有著很大的聯系了。
再比如,書中所說的“單純曝光效應”在我們布置回家作業的時候似乎又有著很大的指導作用。這讓我想起復習階段,曾有個學生在訂正的試卷上寫了三個字“我恨你”。這個學生平常寫作業很慢很慢,總是要有人看著,或者在旁邊一直鼓勵他,他才能將作業完成,而到了初一下學期他就干脆作業不寫了。看到他試卷上的三個字,我找他談心了,他最終告訴我:他恨他的爸爸,因為他總是催我作業快點寫,所以我就在作業上寫了這三個字。這樣的回答,讓我陷入了深思。如果是老師也這樣催他寫作業,也許他恨的就是老師,也許時間久了,他恨的就是這門學科,時間再久一點,或許他恨的就是到學校讀書……這就變成了教育中所說的“厭學”了。看了“單純曝光效應”,我開始反思,對于這樣的特殊學生,動作很慢,能不能讓他每天只要完成別人的一半呢,讓他每天對這門學科知識有些接觸,持續的接觸一定會讓他對這門知識有興趣的。有時我們老師對所有學生都希望他們成才,也許這樣的好心,并不是學生所認為的好,也許我們認為既然有中考,就要讓我們的學生會考試,都能考出好成績,或許這樣的想法對有些學生就不太適合。
書中許多觀點,都讓我開始對我們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確實,不管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后還都要靠“人”來實現。所以教育問題就是人的問題,要解決教育問題,就要解決人的問題。我們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就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那么老師的專業地位就僅僅是學科知識嗎?我想,教師的專業地位更加體現在教師對教育心理方面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不僅要加強學科知識的提升,更要加強教育心理知識的鉆研,讓我成為一位真正的好教師。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20
我是今年新來的老師,從事教師職業才短短的幾個月,本學期我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感想深刻。我認識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和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掌握了一部分課堂上和學生教育思想工作的心理活動。
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征,根據中職生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的教育教學方式,針對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采取相應的'措施。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問題比比皆是。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征,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學生的工作。學習過教育心理學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矯正學生的缺點。教育的作用就在于發掘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的缺點。
通過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我將會心理學里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方式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征。也讓我在教學的課堂管理,教育工作中能運用到更多的方法,來管理與教育學生。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育心理學心得10-17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精選)08-19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04-10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04-20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04-14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書心得06-12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體會05-22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體會08-23
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讀書心得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