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活動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下鄉活動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下鄉活動心得體會篇1
盛夏的7月,刺蟄的陽光照耀在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的臉上,他們是臺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旅游學院團學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分隊的成員們,他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胸腔充斥著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學院領導的關懷下,在老師們的殷切指導下,將用他們的智慧與實際行動完成這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懷著對“三下鄉”責任感、使命感和興奮感,在學院里等待了近一個星期,默默的做著前期準備,規劃著我們這次的三下鄉活動。我們對未來幾天生活的期待,也隨著幾天的等待,慢慢的呈幾何倍數放大。
終于,在今天7月3日,我們人文三下鄉小分隊出發了,迎著朝陽,應和著清脆的笑聲,我們在校門口集合,拍照留念,記錄我們充滿期待的年輕面龐。隨著校車緩緩的駛出校門,我們也離開了學校的懷抱,離開了我們生活過、學習過、奮斗過的地方,城市的喧囂和校園生活的熱鬧氛圍,思想匯報專題離我們漸行漸遠……回頭一瞥,校門口保安叔叔慢慢的對我們揮了揮手;我知道,我們即將面臨新的的挑戰,迎接未來幾天我們不一樣的生活。三下鄉,我們來了!!
車窗外慢慢行去的風景,應和著我們車內的歡聲笑語,在小伙伴的期待下,我們來到了接下來幾天的小窩——靈石中學。進入校園,用心感受這不同于大學的氛圍,這似曾相識的場景,仿佛將我們拉回到了幾年前,那些年,我們一起上過的課,那些年,我們一起背的單詞,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備考時光……
迎接我們的是靈石中學的校長和老師們的熱情,他們給我們安排了學生寢室,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各自選好了寢室;初入寢室,眼前的一幕讓我們有些小伙伴有點錯愕:上下鋪的床位,一個電風扇,沒有清掃過的地面,潮濕的空氣……這一切的一切,和大學的寢室,可謂天差地別,讓一些小伙伴們的內心有點不平衡。微微愣神之后,我們便開始了我們的清掃行動,這可是我們未來幾天的新家呢。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家也開始紛紛動起手,打水,掃地,鋪床……竟再沒有人在抱怨寢室條件的不好。我想,這就是我們三下鄉小分隊的精神——適應、團結、吃苦、樂觀。如果連這點小苦都吃不了,我們何談使命感、責任感呢。
青春飛揚,我們不畏艱辛,刻苦奮斗。
激情涌現,我們不怕難題,笑面應對。
團學共心,我們滿懷信心,共創美麗人文。
三下鄉活動心得體會篇2
“光陰似箭”從上了初中之后我就深有所感,兩個月前的“三下鄉”活動仿如昨日、歷歷在目。我還是習慣偶爾看看屏幕里他們定格的微笑,偶爾通過群聊了解那邊的動態。并且不時在想,“三下鄉”意義何在。
在前的準備中,我了解到,三下鄉就是“走向社會、深入民眾”、服務人民。在通過面試卻未實踐時,我了解到我們的任務是完成一個、兩次社區活動、一副地圖、四個個案、六個小組活動、以及組建兩個小組,內容以及如何做都是要我們團隊自己組織的。在實踐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志工,我們“三下鄉”期間是為了在帶來服務的同時,組建義工、服務性質的小組,在我們走后,做到“自己服務自己”。我們不能高估短短兩個星期能改變得了多少,但是在未來的日子里、誰知道我們組建的小組能給村子里帶來多少,這是不可估量的。
對我個人而言,在三下鄉中、我體驗了很多、收獲了很多。涂油漆、砍柴、做飯、組織活動、文檔等帶給我的新鮮感、疲憊,而后的幸福感都是不可言喻的。更為重要的是兩個星期與六位隊友住在一起、兩個星期的駐村,我學會如何做的更好、如何更好的與人相處,收獲了無限的友誼、感情。
我學會,在做人上,真誠待人,不在意付出,凡事多走一步,處理好個人的關系、也協助隊友、鼓勵隊友。在工作上,積極承擔任務、熱情、認真、負責完成任務,從不抱怨,有時間便與隊友、村民來往。我想、這就是我榮獲“優秀隊員”的原因吧。同時、也因為三下鄉,我學會會聲會影、PS等基本技術。
兩個星期,和隊友們同甘共苦,俗話說的好,患難見真情,一起經歷過,我們一起成長、一起變得成熟,即便現在分開了,我們的感情依然是鐵打的。對于懂的上網的村民們,我們偶爾也聯系,甚至有一次在上課期間有小朋友打電話過來。即使很多人聯系不上, 我堅信感情經過時光的洗禮會愈加厚重。
于我,兩個星期我學會做人、收獲感情,還有什么比這更來的珍貴。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從小聽到大,在一位遺傳性眼盲老爺爺口中說出、卻是何等厚重。很難想象,我的個案案主、一位80幾歲的獨居老人,生在一個全盲的家庭,自己會耕作、會做飯。老爺爺非常的健康、清貧而不自棄。他說他能做的所有都是因為失敗過無數次。我想我們隊伍在下鄉時也是這樣的,飯不熟、我們繼續煲;老人小組建不成、我們換個小組。
我很想幫助老人、改變他的貧窮,卻發現事實上,老人比很多人都富有。他的身邊有村民的陪伴、他能夠自食其力。國內行乞人、懶漢卻是如此之多,也許行乞人缺少的的機會,那么懶漢我們又該如此解說。我們會歸根于經濟、問題,卻沒有多少人能做出改變。
這次的“三下鄉”活動,我們服務的群體很大,所以只能對特殊群體做出服務。除了四個個案,還有一些貧困群體。我們做了“新春大掃除”,“開心迎寒假”“送春聯”等活動,然而我們能給的服務是有限的,只希望我們所帶去的溫暖能改變些什么。我想對于所有的`工作,小組的建立是最為重要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要建立的小組是長期性的、自主型、義工性質的。在沒有我們在的情況下,也能獨立運作。我想我們是成功的,因為直至現在小組的成員還會主動打電話跟我做出反應,并且會主動問需不需要她們做什么、她們可不可以做什么。于此,我隱隱約約中看到了她們的未來、五聯村的未來。
“三下鄉”之后,我們的是把“我們”變成了“她(他)們”,這不僅是文字上的,我們的熱情、溫情、真情,永遠為人民服務。不敢奢望我們能給她們帶來多少,我們只是的站在她們的角度上,看她們需要什么,看我們能夠幫到她們什么。志愿者并不偉大,偉大的是人間大愛。我愛飛虎隊,我愛五聯村。
三下鄉活動心得體會篇3
當聽到學校有“三下鄉”這個活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高興,下定決心要參加這次“三下鄉”活動,覺得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職校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后來我報名參加了,終于成為了一位“三下鄉”的志愿者。
我們由13個人組織成一支“清風”服務隊,隊員跨班跨系,有05級和06級的,此次活動的目的地是xx省xx縣蜀口洲,活動的內容主要是宣傳茶文化知識,同時對當地的經濟和教育情況做個調查問卷,幫當地農民干些農活。
7月23日,我們懷著一顆為農民服務的心,背負著xx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暑期“三下鄉”志愿者的光榮使命,在廣州火車東站坐火車向我們的目的地出發了。經過漫長的12個小時,在7月24日凌晨1點多,我們終于來到了xx省xx縣。當地的經濟發展不是很發達,但教育卻很不錯,對教育也很重視,這里的xx縣中學,考上國家重點大學的學生有很多,這是讓我感到驚訝的。據當地的人說,歷史上有很多文人墨仕出于此,可見這里的人文氣息是比較濃厚的。
7月25日,我們一行人來到了蜀口洲。這是個四周環水的小島,由20個自然村組成,生態環境保護得很好,當地的農民主要以種植茶葉為經濟作物,當天,我們便展開了“三下鄉”活動。我們開始做的是有關茶文化知識的宣傳,我們把宣傳資料發到村民的家里。在做宣傳時,深有感觸的是,雖然這里的人都是種茶的,但對茶的相關知識真的是知之甚少,他們把摘好的茶葉,直接賣給了當地的茶葉加工廠,所得的收入也并不多。
通過走訪,發現這個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輕的都出外打工了,我想這也是這里發展落后的一個原因吧。同時,我們還做了問卷調查,了解當地的經濟、教育發展情況。村民們普遍認為這村里的比較大變化是村里修了水泥路,交通方便了,對于農村的一些培訓,村里卻沒有舉行過。
做了幾天的茶知識宣傳和問卷調查,接著幫農民干農活。第一次拋秧,第一次摘花生,第一次摘茶葉,特別是摘茶葉的時候,要彎著腰,一棵一棵認真仔細地摘,不能摘得不干凈,這對第一次摘茶葉的我是多大的考驗啊!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干農活的辛苦,深深體會到農們的艱辛,在烈日炎炎下干農活,弄得汗流浹背,干了一天就已感到身心疲憊,沒有做過農活真的是體會不到農民的辛苦啊!當地的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去年經歷了洪澇,今年卻又經歷旱災,這對農民們的損害是多么的大呀。農民的吃苦耐勞精神,真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這次“三下鄉”活動看似簡單,但意義對我來說卻很重大,能把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宣傳給農民們,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這對我來說感到非常的高興,同時農民的樸素、熱情與大方讓我非常感動,沒有深入到農村去,是不會感到農民的真切情懷的。
雖然這次“三下鄉”活動的時間不長,但讓我認識到很多東西,感受到了很多東西,真的受益匪淺!在我們這個“清風”服務隊的集體生活中,大家互相幫助,關心彼此,團結一致的精神,相信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是不會忘記的。
三下鄉活動心得體會篇4
為期一個星期多的三下鄉活動終于結束了,帶著滿滿的成就感以及對惠州龍門縣這個原本陌生地方的絲絲眷戀,我踏上了回家的長途車。望著窗外飛速向后退去的建筑,突然心頭涌上一股酸澀,不禁問自己為什么要走得那么匆忙?回到家才真的感覺好想在那里再多呆一會,畢竟有那么多同伴可以聚在一起。
我們隊的幾個成員從不認識到一起出去揮汗搞活動,相聚便是一種緣分。難忘那段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成長。接觸社會,社會也總不忘回報點東西給我們,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人際交往。我們將變得更加成熟,自信,果敢。積累的這些人生財富不是可以用物來衡量的!
下鄉的日子是艱苦的,但再苦再累我們隊員都沒喊累過!由于我們都不是惠州本地人,有些隊員不懂白話,所以下鄉時,語言的溝通也是我們一大難題,想起那天我們去派傳單、宣傳活動的時候,如何同村民解說,他們也沒見過這種場合,我們又要跟他解釋清楚,我們本次的活動,用普通話、白話,詳細地和他們說,他們用那白話,我們似懂非懂地聽著,但很多時候,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支持我們的工作。 下鄉的活動每天在有序地進行,我們支教組每天都在總結經驗中獲得進步,順利完成支教任務。
三下鄉活動歡笑、努力與汗水,都歷歷在目。回想起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我學會了很多:
第一,溝通交流。開展活動,與社區的居民交流了很多之后,才發現溝通的語態方式對人第一印象影響的重要。我們在發放問卷的時候,一次一次的被拒絕讓我們都歷練了不少。
第二,團隊精神。 毋庸置疑,團隊意識在活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來自不同個體的人,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團隊意識是一切活動成功的前提。我們是一個團隊,一個集體,不論是做什么工作,一切都應該為大家著想,為集體著想。
第三,周全的策劃。活動中我們往往會發現準備中遺漏了一些細節,對活動的開展造成諸多不便。或者是人員分工的不明確,直接導致很多人做同一件事情,而有的有不知道該做什么,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第四,理解與包容。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我們不能要求其他人都像自己那樣做事,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強加給他人。學會理解,包容別人。其實從下鄉的籌備活動到整個活動的結束,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既然矛盾不可避免,就應該積極看待,一起解決。爭論多了,理解也多了,我們將更加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
“要讓事情改變,先改變自己!要讓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要好。”這是我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感悟最深的。在這三下鄉團隊里雖然很辛苦。但是就在這環境里我意識到我們只能去適應而不是讓環境去適應。那忙碌的六天“三下鄉”的實踐活動,隨時間而過。在這六天里總有辛酸與歡笑。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農村貧困的生活。目睹了農村存在的各種現象。了解到了孤寡老人生活中的艱辛和不易,也看到他們之后的堅強樂觀,同時也感覺到了他們內心的孤獨。他們需要被關心,他們需要找人訴說,他們需要有人傾聽他們內心的世界。他們想念自己的親人,但又由于種種原因長期不能和自己的親人見面。從和他們的聊天中,我總感受到他們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苦,但又無法說出來,也許這就是這些老人的難言之隱吧。他們其實很孤獨,親人長期不在身邊,年紀又漸大,加上病痛的折磨,所以他們很需要社會的關心。
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每位隊員都能相互的關心著對方,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人鼓勵我去戰勝它。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想的是“我們是一個隊團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倒下來,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相信也許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珍惜著這短短的七天時間。每天我都覺得自己過得非常的充實,非常的快樂和愉快。總有一種家的氣息纏繞在我的身邊溫暖著我,給我動力讓我前進。這次也是我一次參加活動時間最長的一次集體活動,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次,它讓我學習到我缺少的東西。鍛煉了我,成熟了我。給予了我人生回憶留下了美好的金色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