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
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1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獲非淺。
前段時間學習了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這書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楊景芝是我國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云,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里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余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著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可以成為美術老師辦公桌上的專用書。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為藝術教育開辟了一片凈土。
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2
從我加入這個幼兒師范隊伍開始,由于自身比較偏愛美術,所以我平時喜歡找一些美術方面的書看。希望在書本和實踐中能進一步走進美術,繪畫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點,雖然再上學期間已經學過《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一書,但是我還是愿意細讀這本《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處。
本書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據學前兒童美術發展的規律及其年齡特點,以美術為媒介,充分發揮其價值對學前兒童實施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全書共分九個章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闡述與分析著學前兒童美術的發展,美術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以及幼兒欣賞、繪畫、手工教育的實施指導和美術評價,最后還展示了一組美術教育活動設計案例,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也給正處在摸索階段的老師指明了方向,因為這些問題均來自我自己的實踐,所以,讀來仿佛覺得許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識到問題所在,但尚處在迷惑中,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抱著向專家取取經,看能否從中解解惑的認真態度,我在通讀本書后還對有的章節還進行了精讀與摘錄。
從書中我看到這樣一句:從小班到中班上學期,兒童由于視覺的分化及情感關系,所畫的人大多都是沒有身體的頭足人,同時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現。
再對于接下來我們將進行的主題《轱轆轱轆》的一節美術課畫車輪子,幼兒認為輪子是圓的,于是就直覺地用圓球來表現車子的輪子,不會注意到汽車的輪子是圓扁的等這些問題,其創作成分也就能體現其中了。就象書中所說的:教師應從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引導幼兒從寫生對象的整體結構出發,著重于事物的神韻,即對象之內在精神表現,而不糾纏于細節和精確描繪,不強求幼兒的繪畫表現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兒的繪畫水平處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繪畫的過程,他們會用已經掌握的圓形與線條組合成各種符號,來表示自己熟悉的物體,而且喜歡用各種顏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現圖象符號時,又很少調換顏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較單調,有的幼兒甚至會轉動畫紙來作畫,完全不顧圖象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了畫面的雜亂。如此作品,教師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來評價,那必然會抹殺了幼兒的天性,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兒失去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盡管如此,你還是會看到許多小班幼兒家長因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畫,覺得畫面不干凈,畫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會幼兒的解讀。例如,一次離園時,祥祥拉著爺爺興致勃勃來到班級畫展前,小手指著墻上的“泡泡”說:“爺爺,那個是我畫的!”誰知,祥祥爺爺看到后,臉頓時拉了下來:“這是什么東西啊?亂七八糟的,圓也畫得不圓,顏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這個小朋友畫得多好啊,你上課一定又沒有認真聽,走走走??”幼兒從繪畫中獲取的無窮樂趣,就因為家長的一句評價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在評價小班幼兒的美術作品時,首先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讀懂他們的作品。其次老師要把自己放在與幼兒平等的位置上 ,尊重幼兒的個人見解 ,盡量用肯定的方式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多鼓勵,多表揚,盡可能地發現幼兒美術作品中的優點,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激勵性的評價。最后,在讓幼兒發現他人作品優點的同時,還要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感,進而萌發對下次美術活動的愿望,激發并保持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就這樣,我邊學習書中的有關理念,邊結合自身的實踐即時反思,共鳴,相信會對自己今后的教學十分有益,專業的閱讀讓我成長的更快!
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3
最近,利用空閑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獲不小,《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贊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贊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贊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贊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心得體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贊美賞識,愿學生在教師們的贊美和賞識中長大,愿老師們在贊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著鄭杰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課余,我還讀了《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系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么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么”,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于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余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
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范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著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我們輕松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4
最近,利用暑期時間我讀了《給中學教師的100個創意:杰出的教學》,收獲不小。 《給中學教師的100個創意:杰出的教學》中提到了學會贊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贊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贊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贊美!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心得體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贊美賞識,愿學生在教師們的贊美和賞識中長大,愿老師們在贊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著鄭杰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課余,我還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系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么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么”,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于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余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
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范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著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我們輕松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5
最近看了一本是一個美國教育學家科漢蓋納著的《美術,另一種學習的語言》一書。雖然這本書我只讀了一半,但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經讓我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了新的認識。邊讀邊想,觸發了許多感想,并記錄了下來,限于我本人學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發,對于嚴密的邏輯關系也就不講究深入細致的推敲
一、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并非總是需要語言—本書主要觀點摘要。綜觀美術教育的發展歷史,里德與羅恩非德的工具論與納艾斯與克里的本質論成為了兩種主要派別。持本質論觀點者,強調科目中心,注重通過嚴謹的美術學科內容的設置來實現美術教育價值,工具論觀點者則更強調美術的教育功能,如創造力的培養,他們重視教育過程,但忽視創作效果。通覽全書,我個人以為《美術,另一種學習語言》這一本書的觀點從屬于工具論,即主張通過美術實現教育價值。這種觀點我們很清楚地可以從書中探討的主要內容上看出。本人當然認同這種觀點,引用“讓你的指尖對你說,你并非總是需要語言”這句話也是再次強調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該書分三章,主要內容主要有:第一章美術與兒童,涉及課堂中的美術活動與兒童美術的本質兩個課題,主要探討美術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術為什么是學生在發展、個性、情緒、交流上的一種有效途徑。第二章美術與學習,主要探討美術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學生了解自我,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觀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術與學校,主要探討美術與其他課程結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術學習的學校環境如何布置,美術教學評價的方法,與家長交流的方法以及美術在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兒童、非語言兒童、富裕兒童、天才兒童、障礙兒童發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體一些的闡述話,又可細化為以下內容。
(一)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藝術提供了理解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種方法。它能使兒童自身與他們的思想更緊密地聯系起來,而使兒童更好地理解自己。”“當兒童開始懂得他們有力量改變和重構他們創造的形狀時,他們就發展了自信和對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賞力。以上是來自書中的兩段話,足以印證作者的:“通過美術教育能更好了解兒童,也能促使學生理解自己,發展自信”的觀點。
(二)兒童美術的特點是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獲得自我肯定。“兒童的美術表達思想,探索美術媒體,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們更多地沉入創作過程中,而不顧他們的作品將被如何評價”分析兒童美術時,最基本的方法應是對兒童及其自發性的探尋。能夠說明的是,作者認為兒童美術具有自發性與原生態性(這一點我國兒童美術研究者楊景芝持同等態度)
(三)美術教育不僅關心兒童的自我表現,也要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礦框架來發展兒童這種觀點在證明了我們美術教學的必要性的同時也提出了教學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斷,大家可以品讀出一二。“美術教育關心早期兒童美術作品和他們更年長時的美術作品,前者通過提供合適的材料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來推進,后者則通過技術指導和擴展參照框架,即了解人類經驗的范圍和個人擁有的可能性來發展”
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閱讀能力等一系列思維品質與能力對于美術能發展兒童形象思維能力這一點我們早已認同,在〈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有詳細的闡述,現實中,兒童為一張畫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閱讀能力則是一種我們以前較忽視的觀點,不過隨著“視覺文化時代
(指文化脫離以語言為主導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的形態—王大根.20xx)”的到來,閱讀圖像能力的培養成為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課題,美術能提高閱讀能力也就成了鐵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術是一種交流,情緒宣泄的手段,是兒童個性品質的表征,是兒童了解自我的手段,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兒童一邊畫畫一邊自言自語的樣子,多數繪畫時(除非強迫)他們都是在一種自發性的情感表達中,通過繪畫(美術)兒童也能進一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術教育幫助兒童了解自我的活動建議, 作者認為美術教育應幫助兒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議設計以下一些活動,玩一種關于我的游戲,裝扮望遠鏡,做畫夾子寫出興趣愛好,畫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對自我的想法,化妝戲劇游戲。
美術提高學生的認識技巧的活動建議 ,美術能促進知識的積累和個人的解釋能力,訓練認識技巧的活動有:制作拼貼壁畫、根據模特畫畫、畫詩意、創造想象的動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體圖、感覺訓練、印圖案、分類拼貼、動態雕塑、運動畫、班級滑稽專欄、比較。
美術促進觀察能力的活動建議。作者認為每個人的觀察具有差異,學習觀察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色彩意識、形狀和形式、質地。促進觀察的活動有:在色彩方面,設計一個頂板投射器、玩彩色膠片、在形式方面,閉眼泥塑、塑造扭動動物、在家里欣賞自然形式,在質地方面,做質地簿、碎布拼貼。
美術促進情感發展的活動建議。美術有效釋放兒童個人煩惱,能發展他們對自己的情感和周圍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關活動:薄紙拼貼、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閱讀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是作者的一種課程綜合的思想。作者認為美術完全可以綜合社會學習、科學學習、語言藝術學習、數學學習一起進行教學。并提出了以下活動建議:從信號、符號到設計,做塊故事布,動物行為的視覺記錄。
另外,作者還花了一些篇幅闡述了自己對智力、創造性和智商測驗看法,分析了美術與少數民族兒童(強調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學)、貧困兒童(依靠美術彌補與社會分離的裂痕)、非語言兒童(美術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兒童(發展健康的自我表現)、天才兒童(建立課后興趣小組)、障礙兒童(發展障礙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類特殊兒童的關系。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本書對當前美術新課程改革的啟迪。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這句話來源于這本書的“目的說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壺的時候不僅造就了陶壺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運用在這里,說明我閱讀了本書不僅了解了作者的觀點也對新課程美術教學實踐有了一些粗淺想法。以下擇要闡述一二。
(一)教學要注重審美
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審美,審美作為美術教學的重要理念是我們美術教師一直推崇的,在該書中也倡導這樣一種觀念。
(二)教師教學的責任在于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我個人一直贊同在美術學科(其它學科)開展探究學習,但是堅決反對將探究學習視為唯一的教學方法。事實上,不論是從知識的快速有效傳承角度還是能力的培養角度,兩者的相互有機結合才是最佳的選擇。從這一點看,作者的觀點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確定有意義的目標,技術只是手段
作者認為“在美術中,兒童必須在有意義的目標確定后,技術才能被決定.”關于這一點,作者在導言中一再強調“技術不應是一堂課的唯一目的,技術掌握應為個人表現服務。”的確,美術是個人的、是生活的,作為技能應該為美化生活、轉達情感服務。
(四)評價要在集體與個人兩方面進行 從某種角度審視,集體評價注重群體意識的培養,個體評價注重自我意識的培養。在評價時我們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兒童自己的年齡、生活、思想和情感為背景”。具體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將學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夾內。
(五)注重差異教學
(六)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教學途徑的多樣性,教學評價的差異性。這里可以借用作者論述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規律所用的一句話“謹防使用公式給每位學生鐵上標簽和進行分類”(原意是,教師不要強行將學生按照羅恩菲德與皮亞杰的美術認知發展年齡分段進行分類,在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評價方法。)我師范時的老師曾對我說,閱讀其實是一種休息。我現在尚不能達到這種境界。只是覺得閱讀能增長見識,俗語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覺一日不讀書邊有落伍的感覺,因此,大多數時候也逼著自己學習。以上的讀書筆記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時興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閱讀后有所收益并引發探討,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美術教師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美術教師個人讀書心得精選04-20
美術教師心得體會04-13
大學教師讀書心得04-13
教師假期讀書心得04-11
教師名著讀書心得02-28
小學音樂教師的讀書心得03-07
教師讀書心得最新模板03-30
教師讀書心得優秀范文03-30
教師讀書心得范文分享03-30
初小教師讀書心得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