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說虎》是北師大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性靈愚慧這一單元主題下的一篇自主閱讀課文,前兩個單元分別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善惡、體會生命的意義,而本單元是引導學生了解人類智慧的偉大及人性的復雜。《說虎》是本單元也是本冊的最后一篇課文,雖是一篇自主閱讀課文,在地位上比不上前面的必學課文,但它屬于議論文體的文章,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而這種議論文體的文章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自學起來困難很大,所以我采取教學的形式,讓他們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主旨、學習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并初步了解議論文的一些寫法。為以后學習這一類的的課文打下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倡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理念,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①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能翻譯重點文言句子。
②整體把握內容,明確課文主旨。
(2)過程和方法:
本課主要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訓練學生讀、寫、聽、說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學習文中通過設喻說理的方法,以及“說”的文體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的人必然失敗的道理。知道如何學習、如何更好地做人。
3、教學重點:
(1)疏通文章,理清結構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能翻譯重點文言句子。
(2)整體把握內容,明確課文主旨。
4、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中心論點的論證方法。理解運用比喻的方式進行說理,即借虎喻人。
5、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學過的議論文寥寥無幾,只接觸過一兩篇像這樣的文章比如《我若為王》這樣的雜文,但對議論文具體的、全面的學習還沒有過。再加上七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還沒有達到對議論文全面學習的水平,因此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主旨、學習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并初步學習議論文的一些寫法。為以后學習這一類的的課文打下個良好的基礎,而不是系統的學習。
6、課前準備:
有關“虎”的成語很多,課前布置學生去搜集關于“虎”的成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說教法】
(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和能力。)
1、情景導入法。利用多媒體(背景音樂,課文的朗讀,圖片等)展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激情和興趣。
2、朗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于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因為七年級學生還不善于通過細致地閱讀,來理解、體會議論文所表達的觀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課文精細的句段,培養他們閱讀感悟的能力與習慣。
【說學法】
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終生,對于一個入學不久的初一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在這一堂課上,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幾個過程來培養語文學習的習慣:
第一,通過查閱工具書獨立解決生字、生詞的習慣;
第二,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啟發、討論培養學生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第三,通過圈點勾畫、抓關鍵詞等方法來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
第四,熟讀、背誦優美文段的習慣。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學生說幾個與虎有關的成語,并談談對老虎的認識,從而明確本文就是針對虎的力氣大于人,又有鋒利的爪牙,最后反而被人捕獲殺害的事實而引發的議論。
(生答略,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并自然引出下面的過渡語。)
二、了解有關的文學常識
1、了解有關“說”這種文學體裁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它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跟現在的雜文大致相似。
(教師可引《我若為王》加以補充說明)
2、了解劉基及《郁離子》
劉基,明初文學家,政治家。字伯溫;晚號:犁眉公;謚號:文成。博學,通天文,兵法。輔佐朱元章創立明朝,謀劃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誠意伯。《郁離子》一書是劉基在元代末年隱居青田山時寫的,包括《千里馬》、《魯般》等18篇,195條,后收入《誠意伯文集》。其中文章都很短小,有些是議論,有些是先舉史實,然后評論,還有些是先敘寓言,然后評論,主旨都在發表作者對社會上各種事物的看法。
(除了解作者外,主要還是以“主旨都在發表作者對社會上各種事物的看法”這句話為重點讓學習明確課文的主旨傾向)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
2、學生朗讀、整體感知
(1)同學自由地讀課文
(2)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并指出這位同學是否有讀錯的字或停頓有誤的句子,如有,請幫他指正。
(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啟發、討論培養學生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四、合作交流
1、疏通課文
教師展示重點字詞
學生活動: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其他同學舉手搶答,師生評議。
之于恒物處故雖為類足
2、檢測效果
學生活動:學生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每段內容。
(點撥:學生通過自學,能基本上弄懂文意。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尋求幫助,這既讓全班同學都起來,又鍛煉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理解課文寓意,探究本文的寫法。
學生活動:四人一組,討論下列問題,然后師生評議。(幻燈片顯示問題)
(1)《說虎》將人與虎相比,有兩個字是最關鍵的,你能把這兩個字指出來嗎?
(2)劃出表明本文主旨的句子,說一說作者是怎樣論證得出這個結論的?
(3)作者用老虎與人的關系作比喻,欲說明什么問題?
(4)本文闡明的道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引導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主旨、學習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并初步學習議論文的一些寫法。)
五、梳理內容主旨:
主題思想:本文借虎喻人,說明不懂得運用智慧,不會憑借外界的力量,只憑自己的力量一味蠻干,就必然招致失敗的道理。
(讓學生對知識有個清晰的認識,而不至于滿頭套)
六、拓展延伸
對圖片中的濫殺濫捕的現象你怎么看,準備怎么做?談談自己的看法。
(目的在對課文有更深入的認識,并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七、課外作業
請你替老虎捉刀,寫一篇耳目一新的反思文章。
1、“我”是誰?
2、既然“我”是百獸之王,為什么會敗在區區人類之手?
3、若有來世“我”會怎樣戰勝人類?
4、背誦翻譯課文,并梳理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與意義。
(讓學生將寫與聽、說、讀相結合,發揮想象力對課文的認識進行進一步的升華)
【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八、課后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2
各位評委: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周國平先生的《白兔和月亮》(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白兔和月亮》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寓言》兩則中的第一篇寓言。這個單元所選課文同上一個單元一樣,都是以“人生”為主題,只是更側重于理想和信念,理性的成分更多。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寓言,進一步感悟人生。
《白兔和月亮》敘述的是一只可愛的小白兔很喜歡賞月,但她擁有月亮之后反而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故事短小生動,很適宜初一學生學習。
2、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了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寓意。進而學習寫作現代寓言。
過程與方法:運用討論、辯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運用點撥法,啟發感悟,培養良好的語感;運用賞讀法,提高語言表達和文學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把握人生態度,體會“無私的快樂”,提倡美感的性質,培養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對寓意的恰當理解了。而難點的關鍵又在于如何理解月亮的象征意義。月亮象征著美好的事物,它包括財富,但絕不只是財富。本文雖然篇幅短小,卻意味深長,也不乏優美的語言,需要學生準確理解寓意和學會欣賞,讓教師、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要引導學生從課文實際出發,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生活現象,自然而然地得出恰當的結論。同時也要容許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意見。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即可了。
二、說學生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對這堂課總的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即“主動學習來源于好奇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寓言,在輕松氛圍中走進寓言,并主動創作寓言。
三、說教法和學法
心里學家多依奇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構成學生三種不同的目標結構:合作、競爭和個性化目標結構。合作使學生具有使同伴接受、支持和喜愛的強烈愿望,使學生更專心一致地投入到學習中;競爭使學生更有不屈的意志;而張揚的個性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因此,為了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及媒體教學法。讓學生表演課本劇,生動了課堂,也給了學生創作的的空間和靈感。在反復閱讀、品詞析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生活現象,較為通脫地領悟本篇寓言的本質意義,突出學生的主體。讓學生能大膽而自信地站起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讓我們的課堂更自由化,生活化。老師也一定會被他們的活力四射,張揚的個性所感動了。
同時,針對課文簡短的特點,適當擴展有關月亮的古詩詞、神話等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注重語言、思維、遷移等方面的培養訓練,從而實現人文、知識、能力“三維目標”。
四、說準備
1、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生字詞,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創作話劇《白兔和月亮》,并自行表演。
3、搜集有關月亮的美詞,佳句,詩詞等資料,以備課上交流。
4、為了使教學手段更直觀、更形象,我制作了簡單的課件,以創設情境,增強課堂的表達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整體教學思路是:名言導入——走進寓言----創設情境,感知文意——疏通文意,感知寓意----想像拓展,交流資料,欣賞月亮,推究文理——了解寓言,學習寫作。
(一)、名言導入,初步感知
運用留白藝術,引用肖伯納的名言“幸與不幸”導入。新和巧,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的熱情;三是名言如一線貫穿,隨著探究的深入,不斷翻出新意。
(二)走進寓言
對于寓言,我們的學生并不陌生,所以,利用所學和寓言來加深對寓言的了解,也強調了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達到復習的效果。也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走進了寓言。
(三)、創設情境,感知文意
優美的意境總是能激起人心底里最浪漫和最愉悅的情懷,喚起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所以,一導入課題后,我馬上進入到我的第二個步驟:創設情境,感知寓意。首先出示優美的.圖片作背景,用優美的音樂烘托氣氛,讓學生表演課前創作的小話劇——《白兔和月亮》。讓學生一下進入到課文內容中去,進入到美麗的童話中去。當然,課前我會作一些預設:讓學生在課前將這篇小短文編排成一個小話劇:把課文的內容稍加以改編一下,加進小白兔和月亮的對話,加進小白兔和諸神之王的對話,再讓學生給畫面配上合適的音樂,然后讓學生一邊朗讀課文,一邊表演。這樣,學生就能體驗到創作的快樂,表演的樂趣,親身參與的愉悅。也改變了那種由老師或者聽范讀錄音磁帶所帶來的乏味和單調了。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應該說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吧!畢竟,我們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到初中,他們富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能力,還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尋找著最美麗的童話。而這篇童話似的寓言正好可以發揮他們的這些潛質。
(四)、疏通文意,感知寓意
從“情景”中,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有最切身的體會和感覺了,許多的問題由此而來了,他們一定會站起來大膽而自信地談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了。這時,正是疏通文意,感知寓意的最佳時機。這時,可以把學生的理解暫時放在一邊,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將白兔賞月前后的兩種不同的心境的詞語找出來作一下對照,找到白兔得到月亮前后的兩次轉折,然后進入寓意的理解: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五)、想像拓展,交流資料,欣賞月亮,深究文理
有了對寓意的簡單理解,還只是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較為膚淺的認識,并不能深入到學生的生活。而在沒有內心體驗的情況下更會出現空泛、單線條。因此,我將課文內容進行了擴展:想像自己是小白兔,用幾句話描寫白兔眼中的月亮美景。小白兔賞月時會有怎么樣的擔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之后,白兔眼中的月亮還會是以前的月亮嗎?其心情會不會有新的變化?你能為她補上一個結尾嗎?
我們的學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他們一定會有多姿多彩的想像。
而關于月亮,古往今來,人們仰望一輪明月,總會引起無窮的遐想和情思,因而,出現了數不勝數的贊美月景、借月抒情的詩詞、音樂、繪畫。你知道的月亮有多少呢?再讓學生將課前搜集的資料卡片拿出來交流一下,給學生有進一步了解月亮,探索美麗的月球的機會。
這樣注入了“活”的知識,課堂才會煥發出它的“活力”。教學中注意了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教學生學會了自己閱讀的方法。自制資料卡片,也將會大大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課堂上開展交流活動,學生積極性高,說話的欲望很強。通過互相交流,有利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然后,將文意進一步推向高潮:月亮僅僅象征財富?而通過以上的交流,學生一定會明白:月亮象征著美好的事物,它包括財富,但絕不只是財富。而白兔卻把它僅僅當作了一種財富。那么,擁有利益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在你的生活中,看到過這種現象了嗎?你的人生觀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或變化?
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時的課堂氣氛一定是自由而活躍的。因為每個人都有理由來進行反駁和推斷,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發散學生思維,引領他們進入辯論的境界。
然后,我提出了變換角色的假設,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進行啟發;當學生聯系自身談得失之患時,我也說了同是獨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并積極啟發他們,最后還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給學生,彼此共同領悟,共同進步!
再回想肖伯納的名言,使整堂課達到呼應之美。
這也將是文意的又一次擴展,提高學生對審美情感的把握。而總結學生的觀點,引領學生正確地認識和對待身邊的財富,以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來處世,也正是我們要達到的一種目標啊!
(六)、了解寓言,學習寫作
(有了以上的學習和交流,應該對本課作一個總結和疏理了。這就可以自然地進入到最后一個環節:了解寓言,學習寫作。)
對于寓言這種文學體裁,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就可以理解了: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如本文,一個短小的故事,卻給了我們許多的哲理,大家也可以寫。你們只要留心生活,就一定會寫出最有哲理的寓言來。不妨留意一下,試著創作一篇寓言,如果實在不會寫也可以收集一些,從中領悟人生的哲理。
鼓勵學生大膽創作正是我們的目標,讓學生多留意生活,多從生活中去發現,去創作。
六、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想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整個板書都用媒體進行,因為,用媒體的形式設計的這個板書更具有童話特點,用生動、形象的圖片結合簡潔的文字,直觀表達出文本的感情和內涵。
以上這就是我對這篇寓言的教學設想。謝謝各位評委!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3
教學分析:
清代文學家沈復的《閑情記趣》,是一篇帶有抒情性的回憶錄和記敘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刻畫,記述了作者兒時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充滿童真童心的童趣圖,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稚氣爛漫的情趣。
新課標強調“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生本對話,這要求課堂關注學生的感受,過渡語的設置,思路的引導是我說課的重點。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詞典以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文章。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體會作者純真的童心、豐富的想象力和稚氣爛漫的童趣。
3、感受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系,體會暢想的.樂趣。
重點:目標之1、2
難點:目標之3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曰:“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這里面的竹馬啊,就是小朋友騎在竹竿上充當大馬。這種想象,恐怕是童年才有的樂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沈復的《童趣》,感受他童年的樂趣。
(二)過程
1.初讀課文,感知“童趣”。
這一環節主要是抓兩個層次的朗讀:預備層—掃清字詞障礙;
感知層—感受童趣。
2.細讀課文,理解“童趣”。
在前面熟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細讀課文,并通過討論交流,揣摩文章的妙處,理解作者的童真、童趣。主要是抓三個環節:找“趣”—說“趣”—憶“趣。
要想讓學生理解文中的童趣,首先要先讓學生知道“趣”在哪里。具體地說就是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寫得生動有趣,說一說你喜歡哪些句子。找出來之后在組內共同交流、討論,并進一步思考:作者的樂趣主要集中表現在哪幾件事上?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可以找出,這三件趣事是:“夏蚊成鶴”、“神游山林”和“鞭驅蛤蟆”。(找趣)
然后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復述文中的這三件趣事。(說趣)
說“趣”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由“分散性學習”過渡到“集中性學習”,通過繪聲繪色的描述領略作者超然物外的無限樂趣。
在學生興趣盎然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童年的記憶中,有哪些類似于作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試把你的童年趣事說給同學們聽聽。(憶趣)
目的是讓學生回憶自身的經歷,通過交流,進一步理解文中作者新奇、浪漫的童趣。
至此,學生通過找“趣”—說“趣”—憶“趣,理解文中作者的童真、童趣。但沒有真正領悟到作者富于想象、幻想的特點,因此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品出“趣”味從何而來。
3.精讀課文,品味“童趣”。
要求學生再讀課文,設計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突破難點。
討論:①很平常的事物,作者為什么會覺得新奇、有趣呢?
此時,我提示學生要注意抓關鍵的詞句進行思考,如“明察秋毫”、“必細察紋理”、“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以叢草為林……”等等,引導學生悟出:作者是通過仔細觀察,并展開豐富的聯想、想象,產生超然物外的樂趣,即觀察—聯想、想象。至此,學生明白“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②在生活中你有類似的體驗嗎?目的是讓學生聯系自身體驗,進一步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展開聯想、想象產生“物外之趣”的特點。
給學生充分的討論之后,投影一些生動活潑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展開想象,感受“神游其中”無窮的樂趣。
學生的聯想、想象可能很多,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我們的生活比圖片要豐富得多精彩得多,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感受,必然會有無窮的樂趣。這樣,學生品出“趣”之所在,“趣”之精華。
4.師生齊讀,讀出“趣”味。
目的是把學生對課文的感受推向高潮,讀出感情,讀出“趣”味,讀得“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三)課外延伸
(三)課外延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可以使學生舉一反三。”這篇觀察仔細、表達生動的敘事散文,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因此,我要求學生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篇“觀察記趣”的短文,突出“物外之趣”。旨在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延伸,將讀、寫能力訓練結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課堂小結
童年,在每一個已經失去它的人的心中,都猶如一位遠在天際的天使。美麗而神奇,充滿趣味而令人向往。我常在想,是什么充當了童年這位天使那美麗的翅膀?今天,你找到答案了嗎?是的,童真和童心,觀察和想象,就是它的翅膀。
板書:童心和童真觀察和想象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4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春》(板書:課題及作者 朱自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
下面我將從課標要求、教材理解,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逐一闡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單元中的每篇課文無一不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贊歌。
二、學情分析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據語文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朗誦能力,背誦這篇文章。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閱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閱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還強調“要加強朗讀,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聯系現實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閱讀本文,并思考為什么面對同樣的景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3、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閱讀方式,并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溫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于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七、學法指導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主評價老師范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八、教學流程
(一)課文引入
“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春天的樣子,以及對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同時展示課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樂,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由景入情,進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體感知課文
第一,通過教師富有情感的朗讀和多媒體課件的配合,在學生頭腦中描繪出春天的景象,而課件文字的背景畫面又暗示了該段文字的主題,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過學生對老師的朗讀進行評價以及自讀,激勵學生發揮想像對文章進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對春的感受和作者對春的感受進行碰撞,同時讓學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讀技巧,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第一,分小組討論六幅春天的畫面,并且給出“研討提示”,但學生的研討并不限于提示,允許學生各抒已見,尊重體驗的個體差異,不求結論統一和唯一,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體驗閱讀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景物特征詞語感悟春的美麗。如“春草圖”,通過“偷偷地”、“鉆”、“嫩嫩的”、“綠綠的”等詞語來表現出春草嫩綠的特征;通過人的動作“坐”、“躺”、“踢”、“滾”、“跑”、“捉”等詞語,以及人的感受“輕悄悄”、“軟綿綿”等詞語來體現對春草的喜愛。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變句分析,如比較“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和“小草從土里長出來”,以此體會“偷偷地”表現出小草不經意破土而出,而帶給人們的喜悅;“鉆”表現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全班共同研討開頭和結尾。讓學生了解簡潔有力的開頭結尾對點題、揭示主旨、升華主題的作用;了解擬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傳情達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帶著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進行朗讀,并勾畫出所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的原因,并仿寫一個。讓學生和文章產生共鳴,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側重從理解寫景散文的特點方面加以引導。有如下要點:1、要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點繪形、繪聲、繪色、繪神,使景物能夠逼真地再現在讀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強烈的情感,并通過直接抒情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4、要借助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優美生動。
(五)作業設計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鑒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九、板書設計
用精煉、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結構,脈絡清晰,形象直觀,使美麗、溫馨的春天永駐學生心中。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5
尊敬的評委下午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莫懷戚的《散步》。
下面我從教材的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學法指導、大致的教學流程等幾個方面匯報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注重人生體驗。《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體,字里行間揚溢著濃濃而真摯的親情,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道德頌歌。雖然與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風箏》《羚羊木雕》一樣都以家庭生活為主,都有矛盾沖突,但前者給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則主要從家庭倫理準則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并且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因此,我認為本文是讓學生走進文本,對話文本,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學情分析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增強親情觀念,提高人文素養是本課的教學任務之一。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基本是都是90后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獨尊”,家庭親情觀念淡薄,缺乏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因此,本文教學時,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并不難,但要引導學生發掘文本主旨、感悟親情及由此引發對于家庭倫理準則的思考會有一定的難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設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課教學目標為: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基本內容。
2以文本為范例,指導學生揣摩詞語的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方法。
3學習文章以小見大、一事一理,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寫法;
4體味文中濃濃的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傳統美德。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重點為:目標2、4
教學難點為: 目標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征意義的最后一句話
為達成以上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擬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文本為范例,組織學生自主品味語言,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相關方法。
2、以小組形式,通過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讀法、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品讀文章。
4、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初讀敘事類文章,整體感知內容的方法(初讀“三問”:誰?在哪里?什么事?)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精讀文本、品味語言。
3、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現文章的美點(從內容到形式)
五、教學流程:
課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個鋪墊。
1、 猜字游戲導入
謎面:上有老下有小—學生猜---教師解字:老小不分開為孝,老在上子在下,兒子擔任著背負老人的責任這樣才為孝。
當堂調查:你們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學舉手(舉手的很少),如此看來大多數是老小分開的,孝出了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從今天學習的課文《散步》中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歌曲作情感鋪墊,猜字游戲可以很快地激發七年級孩子的興趣,拋出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關,為突破教學難點設伏。)
2,聽讀、朗讀,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輕聲地朗讀課文。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3)、檢查閱讀效果:
從記敘的要素、順序入手理清內容和文脈。并在概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產生分歧原因和解決分歧的辦法。
(學習起步階段要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強化“要素”意識,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4品讀課文 感悟親情
我設計的主問題是:
①、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在散步的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老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后,再總結全班同學的發言,加以歸納明確。一家人的權力無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關系。一切由愛決定。 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②、學生總結歸納人物的特質 (這一設計的目的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煉的詞語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兒子:聰明乖巧,非常懂事。(著重引導學生將文中的兒子與現實中的“兒子”(自己)進行對比,突出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關于教學難點,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討。
鋪墊:再問導入部分的兩個問題:如何解決“孝”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歸納學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具有象征意義的話---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家庭是這樣,民族、國家也是如此。(邊歸納邊板書要點)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初步體會文中“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作手法。)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5、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采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說說自己的發現。
預設:主要引導學生品味:(1)寫景的句子 ,發現他們的意境美。 (2)對稱的句式(體會它們的對稱美,情趣美。)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精彩片段。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過朗讀加深印象,培養語感)
6、結束語: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子欲養而親不待。對長輩、父母我們要心懷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或最想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說些什么?用一段文字把它寫下來,課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是作業布置:
7、布置作業:以家庭生活為素材,以親情為主題,運用“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剛開始學習“以下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特作出分層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這也符合個性化的要求,具體是:最低要求:仿寫文中的某個片段//一般要求:獨立構思,能表現出親情//較高要求:能提煉出一個簡單的道理。
8、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
附:板書:
百 善 孝 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懷戚)
||
整個世界(責任 使命)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6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之交友之道》。我將從設計意圖、教學過程和課后反思三個方面來說說這堂課的教學設想。
首先說一說設計意圖。
《有朋自遠方來》是初中階段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剛入初中的學生對新的學校和新的朋友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那么,交什么樣的朋友和怎樣交朋友顯得尤為重要。由此,本次綜合性學習,我緊扣“交友之道”這個主題,選擇了“交什么樣的朋友”和“怎樣交朋友”這兩個角度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并采用了“說,講,讀,寫”的課堂活動方式,漸次深入地讓學生領悟交友的真諦。學生也將通過搜集、整理和分享有關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資料,提高材料收集整理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我把本堂課的“活動目標”設計為:
1.學習收集整理和提煉材料;
2.積累仿寫交友的名言警句;
3.感悟交友的原則以及方法。
再說活動方式和準備過程。
本次活動方式為:合作探究、小組互助、課堂交流展示。
活動準備為:提前布置學生分組圍繞交友之道搜集成語、詩詞、名言警句、成語典故等材料,整理以備交流。
接下來說一說教學過程。這堂課共分為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說交友成語。分小組成員展示,其他組成員補充,最后齊讀進行積累。
第二個環節是講交友故事。分三個小組,分別講名人的故事、身邊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然后讓演講者和聽眾互動,談一談聽故事后的感想,讓他們明白,生活中應該交什么樣的朋友。
以上兩個環節培養學生搜集篩選相關資料的能力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是讀交友箴言。這個環節采用了討論、齊讀的方式,先和學生交流該怎樣交朋友,再讀一讀十種維護友情的方法,這樣做,可以讓交朋友的方法得到一個提煉和提升。
第四個環節是寫交友格言。有了上面幾個環節的鋪墊,這個環節的活動就水到渠成了。我讓學生以交友為話題,寫一句自己的交友之道,以格言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既積淀了前面的內容與主題,又訓練了朗讀和表達能力。
第五個環節是送交友寄語。
財富不是朋友,而我們和朋友一起度過的最好的時光卻是一筆財富,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幸福!最后,在《朋友》的歌聲中祝福大家都能善交益友,樂交諍友。
最后說一說課后反思:
我時常在思考,什么是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綜合了什么?難道僅僅是寫作、口語交際的綜合嗎?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能力目標應該是"綜合”的'。在這堂課里,學生已經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現有的材料,有自己明確的觀點。能用文字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我還覺得,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過程與方法也是“綜合”的。本堂課,我們運用聽說讀寫等多種方法進行了有效的積累,感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我更覺得,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情感與價值觀也是“綜合”的。讓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和體驗、愉快地合作和分享、流暢地表達和交流,讓她們在快樂中、合作探究中,進行語文素養的熏陶和立德做人的指引。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7
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等方面說一說《狼》這篇文章的教課內容。
學生情況:經過小學和七年級上半年的文言文接觸與學習,目前,學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但不扎實,不牢靠。需要教師大力培養其各方面能力。
教材情況:
《狼》,它是七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
誦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
河北省中考要求文言文內容及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⒈作家作品知識。(識記能力)
⒉理解實詞。(理解能力)
⒊把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理解能力)
⒋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能力)
⒌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概括能力)
⒍概括作者或人物的觀點,態度;文章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分析概括能力)
⒎斷句。
⒏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進行評價,對文章某一方面提出看法和疑問。(鑒賞和評價能力)
根據新課標和中考要點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⒈熟讀背誦。
⒉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⒊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⒋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勇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及難點。據此原則,我確立本文重點和難點如下:
重點: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難點: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勇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教學內容:
⒈朗讀:能準確、流暢、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復述并達到背誦全文。
⒉識記:識記、積累課文中的重點實詞。
⒊理解:把握課文“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四個情節,以及狼和人在較量中的不同表現。
⒋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觀因素及課文寓意,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⒌拓展:積累與狼有關的成語,進行課文寫作上的評價。
關于教法: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貫穿課堂教學,結合討論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
關于教具:投影、幻燈片等多媒體。
教學思路:新課改注重課文教學的整體性。首先,設想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整體感知課文。其次,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拔,落實小局的字詞。最后,通過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的內涵,這個作為重點安排。
課時安排:二課時
針對突破重點難點,根據新課標和中考的要求和學生學情,我遵循兩個原則:
一、以誦讀為主線貫穿本課的教學,掌握主要實詞,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二、在誦讀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分析,重在點撥。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近幾天,看了一個故事。一天傍晚,有個殺豬的'賣肉回家。忽然來了一只狼,跟著他走了好幾里。殺豬的害怕了,拿出刀,狼一見刀,稍稍退了一點,等殺豬的一跑,就又跟著他。殺豬的想啊:狼想吃的是肉,不如先把肉掛在樹上,明天早上再來拿。他用鐵鉤把肉掛在樹林間,然后把空擔給狼看,狼這才停下來了。殺豬的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去取肉,遠遠望見樹上好像有人上吊的樣子,心里非常害怕。他試探著走近一看,是一只死狼,那狼口里含著肉,鐵鉤刺進上腭,像魚吞著釣餌似的。(學生應大笑)這個故事,就是《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一則。同學們說說,這只狼什么樣啊?(貪婪,愚蠢)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三則中的另外一則。看看,這只狼又是什么樣的。
放幻燈“狼”圖片,根據圖片判斷狼的性格。
(圖片②:兇殘、貪婪;圖片④:兇殘;圖片⑤:狡詐)
①用故事引出新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②故事中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分析。
③故事中的狼和課本中的狼聯系較緊,潛意識中進行比較閱讀,有助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內容。
④放幻燈“狼”圖片,直觀,印象深。
二、新知識的學習。
㈠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幻燈圖片),讓學生學起來有的放矢。
㈡作者簡介:(幻燈圖片)
“名,時,地,作,評”,加上文章出處,是常被考試的內容。五字簡介法清晰明了,便于學生記憶。
㈢本文體裁:
短篇小說,因為本文最后一段揭示了文章的寓意,所以本文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
㈣齊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1、難句舉釋(面上展開)
學生結合注釋分組翻譯,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2、掌握重要實詞(點上突破)
學生結合注釋和教師集中加以講解的內容,明確文中重點實詞并加以積累。可分組,提高課堂效率。
3、故事小段(整體把握)
疏通文意后,學生代表來個故事小段,在知道情節的基礎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把握字詞,印象較深。
4、重點詞語大總結,翻譯整理、大顯身手。
自讀,討論,匯總,整理。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又促進其積極主動性,還能把所學知識系統化,一舉三得。詞語、句子用不同顏色標出,便于學生抓住重點。
5、簡單一練。
第二課時:
設想通過各種不形方式(如朗讀、自讀、個別朗讀、講故事等)的朗讀,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整體感知課文。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學習課文的內涵,使學生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同時培養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整體感知,了解情節
1、集體朗讀,同時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增強形象感。
2 、自讀,再次體會故事情節。
4、個別朗讀,讀出情景。
5、歸納故事情節。出示簡介圖片,明了情節。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結合圖片,按情節發展,設計四個問題,分別圍繞:故事發生的客觀條件;人狼搏斗的主觀行為;人狼各自機智的體現;以及了解課文的中心。學生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總結,教師指導明確。
2、簡圖板書,總結文章內容、主題。直觀,有條理,便于學生把握。
3、結合情節高潮,編講故事。
4、根據展示圖片朗讀、背誦,總結主題。
(三)、延伸拓展
1、請結合圖片適當想象,將此文改編成一篇白話故事,單口相聲,小品等。注意環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既活躍了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又培養了其寫作的能力。)
2、拓展能力,評價式閱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寫得好,寫出了……表現了……”的句式談談感想。(培養其鑒賞和評價能力)
3、拓展知識面,檢閱學生搜集有關“狼”的成語的情況,并造出相關的句子。
4、結合生態平衡等方面請以“我要為狼辯護”為話題,寫一篇富有新意的短文。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8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把語文課程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塊,首次提出綜合性學習,也正是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真正實現“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須的語文實踐能力”等目標。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養。
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綜合性學習是開放的,不應過分依賴教材,而是自主開發利用有效的課程資源,架設生活與教材的聯系,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重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學會欣賞自然生活中的詩情畫意。
本次綜合性學習主要使小組合作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觀察自然。在讀、說、畫、寫中認識自然,欣賞自然,發現美創造美。初步體驗自然的生命和靈性,讓每個學生從心底熱愛大自然。
教材分析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編著的現行三套(人教版、蘇教版、語文版)語文教科書首次設置了“綜合性學習”,在語文教材改革發展中成為《課標》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綜合性學習的設置也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景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學習評價多向性。
即將使用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新教材分別設置了“這就是我”“漫游語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奧秘”“我愛我家”“追尋人類起源”六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形式上各自獨立,但六個內容卻形成一個完整而統一的整體,首先它與閱讀部分形成一體,也可以說是對閱讀部分內容的補充和完善;其次,它關注“人生、社會、自然……”(《寫在前面》)本冊教材從關注自我、關注生命開始,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空間和領域里學習語文、認識科學、關注人類、關愛生命,充分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教材把學生引向生活,在活動實踐中認識了解人類的起源、生存、發展和未來,以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種種聯系,由此可見,新教材一開始就旨在教育學生關注自己和周圍的一切,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另外,在認識和了解中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在體驗感悟中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在合作探究中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使綜合性學習成為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的契機。
“綠色與生命同在,人類與萬物共存”。第三單元“感受自然”則在于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自然,真正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認識自然,“鍛煉發現美的眼力”;在實踐活動中感受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在對四季的回憶和描述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感受時間的流逝;在對心中美景的描摹和贊美中“陶冶愛美的心靈”,真正感受“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對象分析
初中階段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每位學生都有自己豐富的情感內容與追求,同時他們的思維也處于活躍階段,創造意識比較濃厚。
七年級學生從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習,求知欲最濃,好奇心最強,而又不失天真好動的秉性。他們敢于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能如實地袒露自己所見的一切,敢于創新,勇于展現自我,另外,已經歷了近二個月的學習和培養,他們能夠進行小組合作,對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究,并能解決問題,同時他們更具有容易調動情感、產生情感的天性,也正是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
目標設置:
1、體驗自然,熱愛自然,陶冶情操,調動情感,關愛生命。
2、感悟自然的生命和靈性,認識并探究自然,欣賞自然中的詩情畫意。
3、學會觀察,學習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學習成果;能通過聯想和想象加深對自然的理解,實現與自然的溝通。
4、在積累交流中豐富語文知識,積淀文化底蘊。
5、在創作踐中培養創新意識,增強其思維的靈活性、多維性和深廣性。同時實現跨學科、跨領域的語文學習,引導其更深入的理解“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的真正含義。
6、在觀察、活動和欣賞過程中加強與別人交流,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內心感受、獨特創造清楚地表達給別人,在此基礎上積累語言和寫作素材,訓練寫作。
活動過程
一、策劃籌備階段
1、活動主題的確定:教材內容為“感受自然”,但已開學近兩個月,正值秋天,整個原野一片豐收喜氣的景象,可謂“秋高氣爽”,是采集、收獲的良辰美景,為了讓身邊的最好資源成為學生學習的環境,因此不局限依賴于教材,而選擇“秋”這一話題,作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秋韻。
2、活動組織及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統籌安排下集體活動與個人活動相結合。首先,教師初擬四個活動小組,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相應的組別(可參加多個小組活動);其次,學生可根據不同的特長和其它情況組成另外的小組,組名自擬。自主組成小組后選出小組長,負責活動過程中小組的組織、聯絡造等一切工作。
教師初擬小組及師生活動內容
組別學生活動內容教師活動
標本制作組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采集動植物標本,并進行“藝術式”的制作,為作品命有詩意有內涵的名,寫上最想對“它們”說的話。1、適時參與各小組的活動,提供相應的素材;
2、對小組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解,對于少數活動提出參考意見和想法;
3、協調活動過程中小組間的關系;
4、對小組或學生在活動中的一些優秀的表現和創造給予及時的評價和鼓勵。
攝影繪畫組在感受自然的過程中拍攝照片,或一景一物,或一人一事,記錄自然中真實的一切;描繪自然,展現自己眼中的“秋”。記下當時為什么會拍、畫這些畫面時的構思和真實想法。
詩詞文化組在對秋的觀察和交流中積累相應的詩詞、美文、故事、傳說、成語、神話、習俗等文化知識,關分析探討在“秋文化”中所看到的文化底蘊,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模擬表演組扮演自然界中不同的角色,進行童話劇表演,開展“對話”活動,抒發情感,并且小組合作把模擬表演整理成劇本,在小組內交流活動感受。
其它(學生自主確定活動內容)
3、其它準備及要求: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及用具;活動中聽從安排,特別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努力創新;主動合作探討,解決活動的中的凝難問題,并有所創造。
二、開展實施階段
在第三單元學習之前明確布置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組織、任務和要求。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本次綜合性學習,利用雙休或課外活動時間走進自然、觀察自然、感受自然,并按各組的活動內容大膽開展相應的活動,積累資料、完成各組的作品創作和探究活動,小組交流合作,互補互助。
三、交流展示階段
采用課堂交流的形式展示本次活動中的積累、探究、創作等成果;探究表達對“秋”的深入認識和理解;并引導用行動建設自然美化自然,增強環境意識(一課時)。
“秋韻”交流展示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學生活動教師行為活動目的資料鏈接
吟
秋
識
秋1、分組展示相關成果:關于秋的詩詞及其它;標本、攝影、繪畫作品的展示,介紹命名的由來及含義;模擬表演表現“秋”。1、展示相關作品示范
2、對各組成果進行鼓勵性和指導性的評價
充實相關積累1、通過不同的形式認識秋、了解秋,從而關注自然,關愛生命,發現美并創造美;
2、在活動中積累文化知識,并在實踐中得以應用;
3、領悟自然界中美的詩情畫意1、示范作品:
標本:《一葉知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攝影:《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2、詩詞積累:《天凈沙秋思》《秋天》“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沙場秋點兵”“天涼好個秋”等
3、其它:《秋日私語》(名曲)
畫
秋
話
秋1、各組探討并描繪探討所看到的不同的“秋”,并用獨特的形式進行交流展示;
2、表達對秋的深入理解和認識(說話思維訓練):
句式1:秋是
色的,
句式2:如秋,
3、自選角度進行表達。1、參與小組的探究交流;
2、對各組的描繪進行恰當的評價和引導;
3、對說話句進行恰當的指導和示范,引導其思維和創造。
1、培養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2、進行語言的積累和表達;
3、在語言的表達交流和思維的訓練中形成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說話內容示范:
句式1、秋是金色的,金色的收獲里蘊含著奮斗的酸甜。
句式2、人生如秋,只有經歷風雨和挫折,才會有秋收時的笑容。
展
秋
建
秋1、各組根據活動中的積累和體驗展望未來之秋,用各自喜歡的形式進行描繪;
2、交流探討如何使來年的秋更美。
3、集體創作:為學校或正在進行的長陽縣龍舟拉力賽暨國際旅游節布置一個具有特色的名為《秋韻》的景觀。1、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關愛自然;
2、對學生豐富的想象和創作進行鼓勵評價和引導。
3、參與學生的“集體創作”活動,集思廣益,提出修改性的建議,表達自己的見解。1、通過展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
2、通過對秋的建設的建議培養學生愛護自然建設自然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4、增強熱愛家鄉、建設學校的意識。1、相關行動:
植樹造林讓秋更美;美化校園讓校園的秋更美;珍愛時光讓人生之秋更美……
四、習作反思階段
以課堂習作的形式對本次活動過程中所積累的豐富的寫作素材進行自己的深入反思和理解,使這次活動成為自己的一次學習、心靈和思想之旅(一課時)
習作要求參加完“秋韻”語文綜合性學習,你一定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和奇妙,也一定在自然中重新認識了生命和自我;在與同伴的學習和交流中你一定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在自己的創造和展示中你也一定不敢相信這就是自己;在大自然的世界里遨游也一定是你的一次精神洗禮和文化大餐;在多次思維的碰撞中你也一定體驗到了思維的靈性……種種收獲讓你倍感驚奇,也讓我們欣慰,拿起你的筆用你最喜歡的形式,讓它成為你最美的記憶,也讓它記下你成長的足跡。
請以“秋韻”為話題,自擬文題,自選角度,自選形式,完成一次練筆訓練。
五、總結評價階段:
1、個人對自己活動過程中的種種表現進行反思交流;
2、小組小結活動中在合作、交流、創作等方面的收獲,并形成書面材料;
3、全班根據活動中小組、個人表現、成果、得失等方面進行評價總結,為以后的綜合性學習的開展積累經驗和素材;
4、分組采用最佳形式整理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形式建議:成果集、黑板報、手抄報、展板等。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本課地位
《小巷深處》是語文七年級上冊(語文版)第二單元中的第二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抒寫了養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母的感情,文章富有感染力。由于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本課的教學既要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又要把握好本單元及本文的教學特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為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深廣的這一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寫人物致力于表現人物感情世界的變化特點;
(2)把握人物形象的刻畫對突出中心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恰當的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具有開放性。
3、情感與態度目標
從課文到生活,加深對親情的理解,培養學生“愛”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這些教學目標,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從文章的欣賞,分析過程中,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難點:學習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突出重點。
【以上是對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教學必須面對學生,要了解學習的知識范圍,接受能力,于是,在教學之前要對學情進行了解。】
二、說學情
這篇文章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由于他們絕大多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忽略了身邊的人文關愛,但他們并不是沒有情感。鑒于此種情況,教師應在他們每一個幼小的心靈里,點燃情感的“火焰”,進行美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從關注身邊的愛開始,培養博愛的情懷。
三、說教法與學法
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應該“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思維迥異、個性紛呈的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趣等參與課堂學習,并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與教師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平等對話,情感碰撞,生命溝通。在這樣的課堂里,我們的學生才會激情之流四溢,思維之花閃耀,睿智之言流淌;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以生為本”,才是新課程改革所需要的理想課堂。
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指導學生去朗讀、去討論、去探究。
【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課程是基本框架,教材是基本依托,課堂是主渠道。成功的課堂必須優化教學過程】
我這堂課總的程序是這樣的:
創設情境—在閱讀中感悟—在體驗中感悟—在訓練中感悟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誘發情感)
投影欣賞:《搭錯車》的畫面、主題曲。
這部電視劇的主人公在金鷹藝術節中,分別獲得了最受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
設問:為什么他們會如此深受觀眾喜愛?
這里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通過選取緊扣主題的電視劇《搭錯車》導入,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在閱讀中感悟。
(二)在閱讀中感悟
閱讀是語文教學之本,因此,我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
1、粗讀課文,談感受。
大部分學生可能只是泛泛幾句,確實,現在的孩子在家中“寵”慣了,對“盲母親”的“愛”沒有從心底理解。于是,我說:“老師在讀第二段的時候流了淚,被盲母親感動了,大家再讀一遍。”
2、細讀課文,說說母親對“我”的愛的具體事例。
讓學生在生活瑣事中進一步理解母愛,表達情感。
3、品讀課文,賞析母親形象。
設計學生活動一:
抓住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和句子,反復朗讀,去品味、體會,理解所蘊含的感情。
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到母親撫養“我”的欣喜,撫育“我”的艱辛,才能理解“我”的虛榮和無知。
學生因感悟而形成的情感體驗比因老師程式化的解讀而形成的標準答案要深刻得多。讀完之后,學生與學生互相交流。這是一次個體“感悟”成果的展示,學生因有“法”可循而有話可講了。
(三)在體驗中感悟
“盲母親”對撿來的女兒的愛,可謂侵透紙背,但學生缺少生活的體驗,很難悟出此中真情。所以,學生需要——在體驗中感悟。
為此,我設計了一個角色互換,引導學生如何去看待“我”的感情變化。
設計學生活動二:
如果你是“莉”,盲母是你的“母親”。當她出現在我們教室門口,沒有悔悟的“莉”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這是我讓學生體驗的中心問題,學生在充分醞釀自己的情緒之后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感悟使學生產生了思想的震撼,心靈的責問,這種在體驗中形成的感悟直接觸及學生的內心。最后,引導學生進入——在訓練中感悟。
(四)在訓練中感悟
當發現不守承諾的母親來校給我送雞蛋和錢,而不肯讓我看見時,我沖出校門,在偏僻的小巷里赫然看見“凌亂而花白的頭發在蒼老的臉旁飄揚”的母親,我的心受到了極大沖擊。這一節的敘述及細節描寫觸及了“我”的心靈,形成了全文的高潮。
此時,教師配樂《燭光里的媽媽》,增強感染力。全班朗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思考討論:文中對小巷和竹棒的描寫,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的情感得到了回歸,在以后的日子里又會怎樣呢?在這里,我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想象性的結尾。
設計學生活動三:
“我”悔悟以后與母親的日子里……
使文章的高潮再推進一步,使課堂也掀起一個高潮,讓學生們的心靈在想象訓練中得到一次洗禮。
五、小結
“感悟”能產生新思維,新境界,但需要等待,需要寬容,需要教師給學生以時間和機會,更需要教師的心胸和智慧。
附:板書設計
這是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遵循簡明精煉,突出重點,形象美觀的原則。
(出示課件)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詩五首》是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最后一篇講讀課文,具有長于吟誦、激發想像、娛悅性情的特點。這五首古代詩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體,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們登山望海,駕舟揚帆,賞花觀鳥,或抒真摯友情,或抒豪情壯志,或表隱逸之意,他們用凝練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圖景。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感受作者的審美情感,神游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激發審美想像、培養審美意識。二是積累詩文語句、積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貯豐富的閱讀體驗,積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積聚優雅的審美情趣。
2、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望岳》和《觀滄海》這兩首詩安排在第30課《詩五首》中的第四、五首,都是登臨詩,都借景抒情,所寫景物和所抒感情有較多相似點,我想在第三課時把兩首詩放在一起教授,有助于學生集中學習登臨詩的鑒賞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情與景之間的聯系。
3、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杜甫、曹操及相關文學常識。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歌內容,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鑒賞古詩的能力。
情感目標: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進行朗讀訓練,逐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揣摩詩歌語言,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
二、說教法
根據本單元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激趣導入法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之樂學語文,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2、朗讀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3、品讀法《語文課程標準》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
4、問題導引法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
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目的是開啟學生的思維,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使其既學會又會學。
5、拓展法研讀新課標,發現不能只限于課堂,要拓寬視野
多種教學法相結合,以讀為主,在讀的基礎上,突破賞析語言這一重點。現在我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文舉例和教學目標四個方面列表如下:
三、說學法
這是學生第二次集中學習古詩。這五首詩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來寫的。教學時要調動學生已有的詩欹學習的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豐富倩感,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國古代詩歌深邃的內涵和優美的韻味,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法有(1)誦讀法:能過誦讀,熟悉詞作的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學習一些誦讀的技巧;(2)感悟法:深入品讀,體會詩中的人生體驗、詞人的思想內蘊;(3)討論點拔:通過教師設置問題和反思質疑,師生的合作討論、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三課時
《望岳》
一、復習,導入《望岳》
古詩是中華文化星空中最璀璨奪目的那一顆,多讀詩歌能豐富我們的文化底蘊,更能提升我們的文化品味。我很幸運,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我有機會帶領你們去追隨遠去的背影,走進詩人的心田,與詩人一同感受自然,感悟生命。昨天,我們在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中品味到他的瀟灑飄逸,想象奇特,而王安石在青山浮云間感悟到得人生哲理也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發。今天,我們繼續品析另外兩首,繼續觸摸詩人跳動的'赤子脈搏。
(介紹中國古代詩歌源遠流長的歷史,引入本課教學,教師深情導入,學生感受體驗,吸引學生興趣。)
二、板書課題,指名簡介作者。
我們學過很多杜甫的詩篇,下面我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杜甫介紹一下。師補充并板書:
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因為這首詩寫于詩人二十四歲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三、朗讀中感知形象美
1、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和押韻。
2、指名讀,展示學生誦讀古代詩歌的能力。
3、聽配樂朗誦,體會朗讀古代詩歌的方法。
4、指導學生朗讀,再次自由朗讀,
5、全班齊讀。
四、賞析中品味詩境美
1、搶答題:本詩抒寫詩人登上泰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正確還是錯誤?為什么?(釋題)
2、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色?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散文般的語言描繪作者所望之景
3、試分析首聯,看看“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4、首聯遠望泰山,表現了作者驚嘆之情;那么頷聯、頸聯、尾聯又分別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
5、“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的“鐘”和“割”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試分析其妙處?
6、如何理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的“會當”二字?這兩句詩中還蘊含了一番怎樣的哲理?
7、兩大組朗誦比賽。
五、拓展:
小學時我們學過一首詩《登鸛雀樓》,哪個同學將它背一下?其中有兩句詩和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的最后兩句,意境相似。哪兩句?古詩中,有很多表達雄心壯志和遠大的抱負的名句,哪個同學能說兩句。
六、小結
1、學了這首詩歌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2、同學們一齊將這首詩再朗讀一遍,領略詩中美景,感悟詩人的豪情。
《觀滄海》
一、過渡:簡介古詩按內容、主題的簡單分類。
二、導入《觀滄海》,簡介作者和背景
三、朗誦詩,初步感悟詩中意境:
1、自由誦讀2、指定朗讀
四、小組合作探究:
1、疏通文意,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詩中景。
2、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3、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4、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五、教師小結:
本詩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詩人博大的胸懷,抒發統一天下的宏偉抱負。
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六、朗誦比賽
七、布置作業:
(一)背誦并默寫《望岳》、《觀滄海》
(二)小練習:
1、填出下列相應的山名:
東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
2、根據句式“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仿寫一句:
________,________。
3、《望岳》最后一句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
4、《觀滄海》最能表達作者志向的句子是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課文,并給學生以優美的享受。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
附板書:
首聯(遠望)總括全貌:雄偉高大——驚嘆
頷聯(近望)神奇秀麗,巍峨高大——贊美
頸聯(細望)高峻、陡峭——喜愛、陶醉
尾聯(想象)表明登山的決心——豪邁
借景: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
抒情: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1
各位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
【教材簡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繪了濟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從不同角度描繪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獨特,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學習這篇課文對學生的寫景類的習作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的具體內容和主要特點,考慮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語文新課改的主要精神,我確定了這樣的三維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等生詞,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
2.通過反復朗讀與品詞析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3.通過品味濟南的冬天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進行描寫景物的方法。
2.難點:學會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現手法。
【教法學法】
1.主要教法是朗讀感悟和“以學定教”。
2.主要的學法是:“找-讀-議-品-寫”的五步學習法。
【教學過程】
老師們,因為時間關系,下面重點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基于上述的教材簡析、目標設定、重難點的把握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2.預習檢測,整體感知;3.自主質疑,以學定教;4.合作探究,深化要點;5.檢測反饋,訓練提升;6.總結全課,指導預習。下面我分步來講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說: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學生的感受,有益于學生的想象,有益于學生的學習。課的開始,我將用課件展示濟南冬天的一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濟南,感受冬天的風景。
二、預習檢測,整體感知
1.我將設計一組有關重點字詞的基礎題,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重點字詞有——)
2.通過自由讀和指名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通讀整篇課文。在通讀課文之后,我組織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圈畫有關濟南的冬天的景物詞語來理清課文的脈絡。
三、自主質疑,以學定教
我打算利用學生個人自主質疑的方式,定向本課學習的要點,實現“以學定教”的理念。學生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展開對濟南冬天的描寫的?
2.作者在描寫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3.為什么說……
這些問題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四、合作探究,深化要點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以教學第一自然段為例,我打算通過“找-讀-議-品-寫”這五步來和學生一起學習。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寫濟南冬天山、水等生動語句,把它們圈畫出來。
2.讀,就是通過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方式反復朗讀課文。“閱讀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例如,讀好——)
3.議,就是通過分小組的形式分析這些詞句好在哪里、妙在何處,分析作者的表現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帶兵”,深入地感悟課文內容。
4.品,就是品語言,品意蘊,學習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進行深入品讀。
5.寫,就是請學生在最有感觸的文字旁寫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幾個部分,我也會按同樣的方法和學生一起探討學習。
五、拓展延伸,檢測反饋
1.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適時補充一則閱讀教材《冬之韻》,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談談作者筆下的冬天與老舍筆下的冬天的異同點。
2.我將從《當堂反饋》中選擇一組檢測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當堂檢測。
3.根據情況,對典型問題進行集中反饋。
六、總結全課,指導預習
在簡單的課堂總結后,提出下一課預習的要點。
老師們,我想通過上述六個環節的課堂教學,初步能夠達成我所預設的三維目標。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2
多元化的學生就有多元化的教學,多元化的教學就有多元化的設計。本執教者的說課教案是按照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本課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目的,新課程設計的原則設計的。分為三大板塊:一、說教學設想;二、說教學流程;三、說板書設計。
【教學設想】
一、總體教學設想
1、把握新教材特點,理解本課編排的目的。
2、知曉學生學情,為共同學習奠基。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4、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啟迪,在實踐中運用。
5、注重讀寫過程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張揚個性,亮出自己。
教學設想闡述:
1、把握教材特點,理解課文編排目的:
(本課選自人教版教材七冊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是一篇學讀課文。這篇課文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它主要是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8歲時一次脫險的經歷,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將困難化解為一個個小的困難,最終戰勝困難。)
整個第四學段的教材編排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的外在線索是與生活的聯系,內在線索的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這個單元都是談人生。寫的都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課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2、知曉學生學情,為共同學習奠基:
(從教材的編排特點,看本課,它是新教材的第一篇學讀課文,它是第一二單元人與自我中的主要課文。作為一篇學讀課文,教會學生讀書,即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這是最主要的。而面對剛進入第四學段的(初中)學習生活的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其一,天真、活潑,富于表現力。其二,面對著帶有故事情節的課文,喜歡讀。其三,喜歡討論,喜歡發問,喜歡探究。其四、喜歡說自己的故事。然而難點是對一件事或一個活動中蘊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難度。
面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采用多種學習方法引導、和學生同攻難關。為共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與學生同閱讀課文,同在一個平臺上探討人生的哲理:
(因為本文就是通過作者在童年時爬懸崖的一段感受,及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遇到困難,就應在懸崖上走下一樣,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共同的人生體驗,和學生同在一個平臺上,同讀課文,同探討人生的哲理。)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單元共四篇文章,兩篇講讀課文《犟龜》、《小溪流的歌》屬童話作品,兩篇自讀課文《基因暢想》、《如果人類也有尾巴》屬科幻小品。這些作品都具有新時代的創新特征。下面我將分為:說課程標準、說教材、說教學策略與方法三部分進行說課。
一、 說課程標準:
依據本學科總體目標,年段目標,語文課程標準針對七年級學生指出:閱讀方面:
1、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2、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3、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4、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本單元的童話故事和科幻小品與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品位和感悟是閱讀的重點。
針對課標要求,對應本單元教學內容和我們七年級學生的實際,
我設立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讀懂童話,體會文章的主旨,進而了解童話的特點。
(2)指導學生品味、感悟課文。
(3)發展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回顧課文、生生互動到師生互動,設疑、解疑、感悟課文、發散思維、想象創新。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做任何事情,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困難的精神。
(2)啟發學生熱愛生活,不斷進取,永不停步,在前進中不斷成長壯大。
(3)感受文章豐富多彩、新穎奇特的想象,樹立主動培養想象能力的意識,并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明確了單元目標,再落實到每一課的教學中去實現。
每一課各有特色,各有側重,因此我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犟鬼》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童話的特點,學會理解感悟這篇童話的主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表情的朗讀,童話表演感悟犟龜的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為實現理想,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困難的精神。
《小溪流的歌》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并掌握童話的寫作技巧。
2.過程與方法:配樂、分角色朗讀,設疑、激趣、合作探究品味成長的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發學生熱愛生活,不斷進取,永不停步,在前進中不斷成長壯大。
《基因暢想》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2.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交流,競賽的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作者對基因技術的暢想,感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地創造性思維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辯論會討論“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利弊問題”,培養學生表達觀點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章豐富多彩、新穎奇特的想象,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 說教材:
1、 教材編寫意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在七年級上冊中處于較重要的地位。犟龜為實現理想執著前行不畏各種困難;小溪流一路歡歌成長壯大;人類對基因技術大膽的預測和想象;還有假如人類也有尾巴的奇思妙想,重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本單元教學,達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要求。同時,本單元的設置將語文知識和思想教育,將人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滲透在整個單元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分析教材知識體系:
根本特征:想象、幻想
藝術手法:擬人、夸張
童話 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 兒童
中 心: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文學
寫作目的:對兒童進行思想或知識教育。
文筆輕松
科學小品 短小精悍
生動活潑
通俗易懂
3、教學重點、難點:
本單元所涉及的內容有兩方面:一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童話,一是學生認為新奇的科幻小品。
教學重點:了解童話特點,品味和感悟文章。
教學難點: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想象能力。
要通過閱讀、表演體驗、討論、設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課堂學與教的氣氛,力求生動活潑。
4、課程資源:課標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針對教學內容、配合我校及學生的實際,這一單元我利用的課程資源有:課堂教學資源: 播放多媒體課件,自制道具,童話表演等
課外學習資源:工具書,著名童話作家的優秀作品、
家庭網絡資源:觀看辯論會和戲劇表演等等。
5課時安排:建議四篇文章總課時9課時: 《犟龜》 3課時; 《小溪流的歌》3課時;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2課時; 《基因暢想》1課時。
三、說教學策略與方法:
眾所周知,閱讀童話作品,要認識其中亦真亦幻的夸張和想象藝術,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在童話里,天地日月、風云雷電、山川鳥獸、花草蟲魚,都被賦予“人”的性格,“人”的思想感情,并以其鮮明的形象和獨特的個性活躍在幻想生活的舞臺上。因此童話是瑰麗而生動的,它也是兒童喜愛的文學樣式。閱讀童話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品味作品中蘊含的生活道理和教育意義,不能只看到其中的生動有趣。
科幻作品則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戶。閱讀科幻作品,領略新奇而神秘的世界,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培養我們探究事物、創造生活的興趣和信心。
新課標教學建議中要求,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依據課標的教學建議和本單元特點,遵循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原則;我擬定采取以下教學策略與方法去突出重點:
(一)采用不同方式的閱讀,表演,情境體驗,順利走進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閱讀教學過程。
具體來說,前兩篇童話作品,我主要采用的是:
1、配樂朗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進一步體會各種動物說話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它們的動作﹑表情。
2、表演性的朗讀 要求各組推選出最佳角色
3、表演童話,情境體驗
要求:表演出自己的理解,個性和對文章的感悟。
通過以上的朗讀,表演,情境體驗,能使學生更直觀更生動地感受童話作品。
小烏龜的認準目標堅持不懈,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小溪流的不斷前進,成長壯大這些童話的立意將順利的被孩子們理解和領悟。
(二)生生互動法,設疑、激趣,小組合作探究,童話寫作運用的夸張、擬人等技巧學習起來也將迎刃而解。
相信學生,放手的時候,學生會在藍天里自由翱翔,對白云愛的更真誠。
面對本單元的難點即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想象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按班級所分小組以競賽的方式自讀課文,然后小組展示所了解的基因技術的暢想。感受大膽新奇的想象,啟發和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以模仿大學生辯論會的方式討論“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利弊問題,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孩子們的思維,也培養了表達觀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要求。
人們說,教無定法,教更是為了不教。在這一單元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中我始終遵循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原則;我想他們就像那執著前行的“小烏龜”,一路哼唱著成長、壯大的歌,去大膽的闖開,語文的世界,人生的世界。
最后,我想說,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很幸福,我將和我的學生每天快樂地享受遨游在文海中的樂趣,教學相長!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市實驗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下面我將對《羚羊木雕》這節課進行解說。我主要從以下的七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分別是教材、學習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策略、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文章采用散文、詩歌、小故事等多種寫作形式,描繪了母女情、同學情、母子情、兄弟情等,從而謳歌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親情。本單元要求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間洋溢的親情。同時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讀書技巧。本課《羚羊木雕》較之前一課《風箏》顯得比較淺顯,本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對話,更適合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但圍繞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學情發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受文章豐富的情感。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學習對象的分析
1、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少年過渡時期,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有待形成時期。本篇文章價值觀念傾向明顯,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2、學生在閱讀中還是為讀而讀,缺乏閱讀的技巧,對閱讀中的感受還是被動的接受。為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閱讀技巧的培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感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揣摩文章的語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等讀書方法。
2、能力目標
(1)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在整體把握要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感悟文章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聯系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說讀課文→品讀課文→探究課文→課后作業
(一)導入新課
關于同齡人對長大的一段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么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里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萌動。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通過引用同齡人的一段話,激起同學的同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說讀課文
瀏覽課文,學生就“一個——的木雕”、“一個——的爸爸”、“一個——的媽媽”、“一個——的奶奶”、“一個——的萬芳”、“一個——的故事”進行自選話題,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說話活動。當同學說完的時候,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1、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貴,爸爸媽媽的逼迫,奶奶的無能為力,萬芳的仗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意到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過程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1—15段默讀課文,標劃出體現爸爸、媽媽、我三個人物形象的神態描寫。
(1)培養了學生圈點勾畫等讀書的習慣。
(2)使學生在標話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不同的人物語言體現了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時了解了爸爸媽媽對我的逼迫,描寫了我的委屈,使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爸爸媽媽的批評。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15段,學生進行評價
(1)由默讀到有感情的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速讀文章26段至結尾,標化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世界。
既加強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又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我”的無奈、委屈、痛苦。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4、指名讀、學生齊讀
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在讀中感受作者的傾向。
(四)探究課文
1、這件事究竟應該怪誰?展開辯論。
(1)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文中來。
(2)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的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父母非常的重財輕義,而我和萬芳之間非常重視友誼。
(3)培養了學生在合作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2、討論: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給了萬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1)不限制學生的答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2)交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人溝通。
小結:
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一場家庭矛盾,贊美真誠無私的友愛,批評重財輕義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純真的感情;同時也說明我們做事應與人商量,考慮周全些。
(五)課后作業:
1、與父母一起欣賞這篇小說,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2、與父母一起探討后,合理地改編某一部分的故事情節,并工整地寫到小作文本上。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板書:濟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將從教材和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策略幾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和學情
(一)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于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說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上,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后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四、說教學過程及策略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起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
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溫情的畫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為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并說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后小山圖
3.山村臥雪圖
4.玲瓏水晶圖
五、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然后學生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致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么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二)品味溫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著溫情。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富有靈性、含有意蘊的動詞,然后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找出類似語句,進行品味。
六、我筆下的“溫晴”和“溫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著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溫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著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內心蘊含著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溫晴”和“溫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五、時間安排
導入3分鐘 講授新課 30分鐘 歸納總結 2分鐘 寫作練習 5分鐘
六、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溫情的畫面
溫晴 溫情 溫情的人物 溫情的語言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09-18
七年級上冊語文《春》說課稿11-16
七年級語文上冊優秀說課稿11-18
七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6-09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3-07
【精品】七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6-09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說課稿05-25
七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5篇[必備]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