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獲獎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獲獎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獲獎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一節大班音樂欣賞《喜洋洋》,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欣賞活動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主要原因就是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學習”與“教師怎樣教”二者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格外突出,教師們也對此頗感困惑,今天,我就以這節欣賞活動和老師們進行探討。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點。
1、教材分析:
本節活動是素質教育活動材料大班下學期《音樂》上的一節活動,《喜洋洋》是我國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段式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賣膏藥》和《碾糕面》,樂曲歡快活潑、熱情洋溢。對于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活動,感受樂曲的情緒,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目標。
2、目標:
(1)通過欣賞,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和優美抒情的風格特點。
(2)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3、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反復感受音樂,感知全曲旋律優美、歡快活潑,充滿喜洋洋的氣氛及節奏特點,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難點是感知第一、三樂段與第二樂段的不同。
4、教學準備:
電視機錄像機
及錄像帶彩筆畫紙手絹打擊樂器
二、精選教法,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本節活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個教法:
1、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鑒賞的興趣。
2、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使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欣賞,并表達獨特感受與見解。
三、暗授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音樂欣賞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根據大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征,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
2、融合繪畫、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邊唱邊表演進活動室,營造一種歡快喜慶的氣氛。表演完,引導幼兒談話:我們這兒過年都有什么活動?過年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2、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
過渡語:小朋友喜歡看電視嗎?
播放一段沒有聲音的鬧元宵錄像。
看后提問:
(1)你看到電視上人們在干什么?
(2)人們臉上的表情怎么樣?你用什么動作表達自己心情很高興?
(3)這段節目少了什么?我們為它配上一段音樂聽一聽好聽嗎?
完整欣賞樂曲。
欣賞后提問:你覺得這首曲子聽起來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教師小結: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表現了一種喜洋洋的氣氛,適合在熱鬧的場所播放。
想一想,這么歡快的音樂,除了鬧元宵,還可以在什么時候播放?
這一提問設計在這兒,是把幼兒的生活經驗遷移到
活動中,為下面的想象創作進行鋪墊。
3、分段理解,想像創作。
欣賞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邊聽一邊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提問:這一段音樂感覺怎么樣?節奏快還是慢?
欣賞第二段:這一段和第一段一樣嗎?哪兒不一樣?你覺得這一段音樂表現人們在干什么?
欣賞第三段:最后一段和第幾段一樣?
分段欣賞完,請小朋友從三段中任選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畫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體欣賞,參與實踐。
過度語:過幾天,我們幼兒園要邀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參加活動,我們用這首樂曲排個節目歡迎爸爸媽媽好嗎?喜歡跳舞的小朋友請拿起彩綢,喜歡伴奏的小朋友請選擇樂器,我們一起跳起來。
五、感悟與反思: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欣賞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
大班獲獎說課稿 篇2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其中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發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人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然而對于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 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 “幼兒的學習要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 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為幼兒應該豐富的經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么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后,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基于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 這個主題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后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通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畫特點、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形成。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稱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2.活動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3.活動難點:了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的。
【分析】 目標(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對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學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了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從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達到如何內化為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體驗作品、更好地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2)是能力目標,我認為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2.環境創設準備: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兩位幼兒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片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活動延伸:
“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說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了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的色彩人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運用的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夸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凸現。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艷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夸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人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大班獲獎說課稿 篇3
教村分析
《找對稱》是一個科學類的數學活動,主要讓幼兒理解"對稱"的含義。此教學教師并不采用直接講授的教學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幾個環節,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列的問題,如,在讓孩子們找三角形、花朵、蝴蝶這三張圖片左右兩邊的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提醒著他們"三角形的角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不過,這樣說也不是很清晰,為了突出方向,就畫了方向明顯的圖案,讓幼兒看得更清楚。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過各位老師的研討及商量,對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決。在設計活動中,采取了由易到難過程,在設計教案中,剛開始從認識簡單圖形,讓幼兒通過"折一折"的方法,來了解對稱的圖形,接著是"找一找"的環節,即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后的初次應用,讓幼兒在認識簡單圖形對稱的基礎上,來找一找對稱的有趣圖案。大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并及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最后是一個"找一找"的.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鞏固"對稱"的理解,從而更多的發現物體的對稱性,由于第一研幼兒操作下來,對于飛機的圖案,幼兒材料書上畫的飛機跟現實生活中的飛機有所差異,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對稱圖案,必須通過實際去聯系,幼兒很難理解,后來,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就把對稱的飛機形象的畫出來,當做例題講解,但在幼兒操作時仍沒有好的效果,一直認為是不對稱圖形,因而,對我的教學帶來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還有一些地方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對于數學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夠透徹,教學活動準備前,沒有認真去研究一些細微的地方和復雜的圖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同時,有些地方出現一筆帶過的現象,而造成了幼兒的不易理解。
一課二研活動,對于課前的準備如教師對教案的熟悉,教師的回應能力,還有教具等都需要認真準備,可以說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雖然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不免會令自己感到開心。
設計意圖:
從幼兒經驗需求的補助與點撥方面來說,處于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僅僅趨于單一的數字或者是簡單的加減法這一模式來套用,他們需求的是多元化數學知識的吸收與灌輸,所以在本次大班數學活動的內容選擇上,我選用了數學中"對稱"這一知識點對大班幼兒在入學前做一簡單的數學知識的點撥,沒有過多的要求大班幼兒可以完全掌握這一知識點,但至少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可以讓他們對數學中"對稱"這一知識點不再陌生。
活動目標:
一、學習"對稱"這一數學知識點,大志了解"對稱"這一含義。
二、操作體驗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裁剪簡單的對稱圖形。
活動難點:俠義理解"對稱"的含義,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其知識點,把學以致用放在幼兒的教學課堂。
活動重點:廣義理解"對稱",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其學習的樂趣。
活動流程:
一、"玩"對稱,體驗特征
二、"剪"對稱,操作體驗
1.說一說
定義:什么叫對稱?(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對稱,提高認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對稱的。
大班獲獎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為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著采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幼兒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戶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幼兒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動。為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幼兒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幼兒將生活化的動作向著細膩化的表達。
說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范,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在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采茶的基本動作。
2、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3、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采茶的活動錄象資料采茶課件一個茶園情景布置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
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為四個
1、看采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學習采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了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采茶動作。
說過程:
一、導入
提問:
1、小朋友你們看電視里是誰呀?在干什么?那你們都是怎么采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后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兒會說“我是兩只手同時采摘的”有的說“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采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幼兒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么方向動的,怎么動的?可以運用示范、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致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夸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二、熟悉音樂,了解音樂性質
提問: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聽嗎?讓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
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里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幼兒忙著采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于幼兒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于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仔細聽曲子的節拍,并用基本動作打拍,在幼兒創編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采用采茶的動作打拍,將基本動作的訓練滲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節奏、速度與音樂相吻合,根據把握的程度來限制練習的遍數。
三、區分樂句,了解節奏譜
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我把抽象的音樂、節奏用具體的畫面來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難度,又有利于表述
提問:
1、聽一聽,看一看這首曲子有幾個樂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說有四句。
2、根據節奏譜打拍(讓幼兒在復習動作的過程中熟悉圖譜的作用、變化)
3、誰來說說為什么有的地方會冒一個芽?有的地方會冒兩個芽?(根據音樂幼兒會說快慢不同)
總結:原來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樣的。出示圖譜,創編舞蹈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提問:
1、今天我們要編個采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么動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么動作表示,(讓幼兒根據冒芽數量的`變化,結合音樂來感受到樂曲旋律的變化,引導到動作、情緒上的不同。請小朋友自己根據音樂動一動,并且個別幼兒示范,體現幼幼互動的原則。
最后總結,節奏快的地方采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范圍要小些,否則來不及。
2、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采摘畫面,認識圖標,創編有序的動作。
請你們看看學一學這些阿姨是怎么擦小哈的,為什么這樣采,通過畫面的不同,激發幼兒在不同方位創編動作。有的會說在采矮一些的茶樹時要蹲一些的彎著腰,在高好的地方還要踮著腳,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來,幼兒長的少需要挑開數值找一找,有的還戴了草帽,幼兒在卷衣袖……根據幼兒說的形象出示圖標,讓幼兒了解圖標的含義,將幼兒的認識轉換成長時間的保留沒,廣泛了創編的素材,縮小了動作同化趨向模仿的可能性。
示范讓幼兒知道舞蹈的創編步驟,一師幼互動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幼兒自由選擇圖標并表演,用攝象機拍攝。能力弱的可以編一二句,然后幾個人組合,幼幼互動體現合作的快樂。請部分幼兒講解自己是怎么排列圖標的,并表演,帶領大家一起跳。(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意,肯定和接納他們的獨特審美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創造快樂。)播放錄象將幼兒的情緒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時不愿意表現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優美的表演以后,增強了信心,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節奏上的把握,同伴間太擠等。為了讓活動的激情繼續,在教學手段上就要帶給幼兒一種新鮮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后提供一個場景、道具等讓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了孩子的表演欲望,而且通過場景有機的布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大班獲獎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生活講述“逛商店”。這個內容要求幼兒將在逛商店的所見所聞和感受講出來,要有時間、地點和具體事件。
一定的生活經驗是幼兒進行講述的基礎,商店的功用是什么?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以及在逛商場時的所見所聞這都是幼兒應該有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引起幼兒回憶和講述的積極性。因此,教學的知識點是:商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和在逛商場時印象最深最感興趣的事物。在課前通過多種形式如家長帶幼兒逛商場或教師帶幼兒逛商場,并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觀察、記憶。這一知識點在整個知識結構中占基礎地位,也是整個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
綱要所提出的要讓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制訂了教學目標:
1、豐富逛商場的知識經驗,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導幼兒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講述逛商場的見聞和感受,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了解商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重點:引導幼兒將逛商場時的所見所聞大膽的講述。重點制定的依據:綱要中提出要讓幼兒“想說、敢說”“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的教育重點并不是教幼兒記憶大量的詞匯,而是讓幼兒能樂意與人交流,能大膽在眾人面前表達。另外,作為大班幼兒思維已經由直覺行動性向具體形象性過度,形象思維已經迅速發展,加上不斷的實踐學習,已普遍能組織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見聞。
難點:初步引導幼兒較連貫的逛商場時最感興趣的體驗。生活經驗講述就是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圍繞一個主題,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幼兒進行的講述。那么能安排好內容的順序,組織簡單的語句,較連貫的表達出來,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幼兒又具有善于挑戰的心理,這就象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果實,因此經過一定的努力也可以完成。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分析主要運用了示范模仿法和啟發聯想法。
第一種方法示范模仿法,幼兒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任何事物幼兒都想親自去模仿,語言活動中示范模仿法也是十分重要。幼兒在模仿中學習語音、語法,學習運用語言。在這里我不止單純運用教師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兒的示范。因為作為身邊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讓幼兒所能接受。借助幼兒和老師的講述開闊幼兒的思路,讓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第二種方法啟發聯想法,生活經驗講述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教學中怎樣讓幼兒的生活經驗充分起到作用,讓幼兒把經驗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呢?我運用了啟發聯想法,通過再現性提問和啟發式提問,幫助幼兒把已有的生活經驗有條理的串聯起來,比如“你在商店里買了什么東西?”“你發現了什么新鮮事?”“哦,原來每件商品和照片背后都有一個故事啊,你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引導幼兒將生活經驗歸納、總結、串聯完整。這是幼兒能夠連貫講述的基礎和關鍵。
另外根據綱要的要求“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樂趣。”我將幼兒帶來的物品和照片展示出來,為幼兒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我還運用語言的激勵,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精神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以上三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的發展,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以上兩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的培養,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根據語言教學的原則其中注重幼兒獲得經驗的原則、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原則和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在教學中主要從聽和說兩方面進行了學法指導。一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能有禮貌的傾聽別人講述的良好習慣。語言的掌握與運用都離不開聽覺器官,那么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是幼兒學習、掌握、運用語言的前提條件,在引導幼兒學會傾聽時,我主要采用了兩個方法:一是創設安靜的環境,幼兒的坐椅位置擺放合理,情景布置有秩序而不亂。二就是運用語言暗示的方法,比如在聽個別幼兒講述時說:“她在買這個洋娃娃時還發生一個件有趣的事情呢?你來認真聽。”這樣激發幼兒的傾聽欲望,從而認真的去聽。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引導幼兒學習運用語言講述進行情感表達的方法。講述必須有條理,才能讓人聽明白,在指導幼兒講述時我充分運用了啟發誘導的方法,不是教師直接的去教去說,而是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去發現、歸納、總結出來。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相信孩子的能力,他們會創造奇跡。”在教學中只有大膽的.放開幼兒,充分的相信幼兒的能力,才能讓幼兒得到長足的發展。在教學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講述的機會。在激發了幼兒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請幼兒自由結伴進行講述,我在幼兒自由講述中進行個別指導,在整個過程中老師成功的扮演了支持者、合作者、幫助者的角色。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的學習,積極的探索。貫徹了“以人為本”的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的觀察,積極的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
四、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出示逛商場的照片導入課題:運用實物投影將教師在逛商場的照片展示給幼兒。“這是王老師最近剛剛拍的照片,你知道我是在哪拍的嗎?”“哦,是商場,是哪個商場你猜猜看?”引起他們的興趣。第二部分展開講述,包含我五個環節。第一環節啟發引導,激發幼兒回憶生活經驗。“你去過哪些商場?在商場里你看到了什么?”“你和誰去的?都買了些什么?”“在逛商場時你遇到過什么新鮮事?”幼兒對感興趣的事一定表現的積極都想來說一說,為了滿足幼兒的愿望,自然的過度到第二個環節自由結伴講述。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觀察幼兒的反應,傾聽幼兒的講述內容。第三環節教師示范講述,根據以往組織活動的經驗和幼兒的興趣點,自由結伴講述時,一般幼兒對去過哪些商場?買過什么東西?商場里有什么商品?等講述的最多。因此在教師示范講述時要開闊幼兒的思路,針對逛商場時遇到的新鮮事進行講述,激發幼兒有關的回憶。第四環節幼兒拿自己帶來的商品或照片進行個別講述。“今天小朋友也帶來了一件從商場里買來商品和逛商場時拍的照片,誰能那著給大家講講?”幼兒個別講述時我注意了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學會與他人分享快樂體驗。比如將幼兒要講述的照片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用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第三部分活動結束,由于活動時間有限,幼兒都想上來講的愿望又很迫切,因此我引導幼兒將帶來的商品布置成小超市,放歡快的音樂與幼兒一同布置環境,在音樂中結束本次活動。為了讓幼兒能盡興的講述,隨后開展角色游戲“小超市”,并將照片豐富到語言區以便于幼兒隨時的講述。這樣符合綱要中提出的“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這一要求。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大班獲獎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意義與地位
《顏色變變變》是大班主題活動《變變樂園》的一個子課題,是一個顏色變化的探究活動。藍天、白云、紅花、綠葉,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里,多彩的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大班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為幼兒解開了這個疑惑,幫助幼兒了解了紅、黃、藍三原色其中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的神奇,感受顏色變化的奇妙,激發幼兒探索、發現顏色變化的欲望,豐富有關顏色變化的經驗,體驗變化的樂趣。
2、教學目標本次活動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原則,符合幼兒愛動手、愛擺弄的年齡特點,基于現代“四二一”的家庭結構及教育上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導致了孩子之間缺乏交流、不懂得協商、合作,什么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等方面問題的考慮。本人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創設環節,引導幼兒相互協商、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共同探討、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發現,從中滲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預設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讓幼兒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感受三原色的變化;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對顏色變化的發現。
3、教學重難點:
《綱要》指出: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在此次活動中,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孩子們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本人把“幼兒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探索顏色的變化”定位于本次活動的重點。考慮到這是幼兒第一次自主探索顏色的變化,在操作中會異常興奮和忙亂,為了有序地完成操作、發現、記錄這一探究過程,本人把幼兒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調配顏色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4、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的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我給每組幼兒準備了一個調色盤,一張記錄表和一支筆。還在最后環節給每個幼兒準備了一個制作陀螺用的硬紙片和若干牙簽。準備的每一種材料都是要讓幼兒通過動手使其發生變化,從而獲得啟發,得到發展。
二、說教法
1、演示法:第一環節觀摩小魔術表演,讓孩子觀察顏色由無到有的變化過程。第二次的演示法是運用在,記錄表的講解上,通過直觀的記錄表,更好的為孩子做示范,讓他們清楚地感知操作和記錄的方式方法。同時,演示調顏色和做記錄表的時候,本人只示范調配了一種顏色,其他的留給孩子們足夠的想象、探究空間,避免孩子清一色模仿的結果。
2、談話法:主要體現于調色和記錄結果的小結評價。孩子們在配合調色和做記錄的時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發生沖突、有的調色時意見不統一需要商量等等,談話法促進了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從中也圍繞目標滲透了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
3、觀察法在活動第三環節,幼兒動手操作調色,探索顏色的變化時,本人通過觀察,幼兒調色之前的協商分工情況,觀察幼兒的調色和記錄過程,以便及時有效地進行指導和評價。
三、說學法
1、觀察法科學活動中的觀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開頭引題激趣環節,幼兒觀看小魔術演示,觀察了顏色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繼而又觀察了教師示范調色和記錄的方法,為下一環節的操作及記錄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依據。
2、實物操作法:在活動第三環節,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調色盤、棉簽、紙片等進行調色操作,在調色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過程,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在活動延伸部分,幼兒又利用自己所調出的顏色和教師提供的材料自制五彩陀螺,最后在輕松愉悅的背景音樂中玩轉陀螺的游戲,充分體驗操作的樂趣。
3、討論法科學教育內容要求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本次活動,討論法主要運用于兩個環節,一是幼兒調色及記錄之前的角色分工問題,以及完成調色、記錄一系列探究過程的交流、探討;另一處是運用于操作結束后討論、交流操作結果。
四、說教學過程
1、觀摩小魔術表演我設計的小魔術表演目的在于讓幼兒通過觀看表演、觀察其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欲。魔術演示特意請個別幼兒嘗試,有的幼兒能變出顏色,有的幼兒卻變不出顏色,什么原因呢?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呢?把疑問留幼兒,讓他帶著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
2、幼兒親手操作
通過觀看老師小魔術表演,孩子們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動手操作,這時,老師通過直觀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驟教給孩子,讓孩子在觀察中得到啟發,同時,老師又沒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問題都幫孩子解決,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讓孩子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老師只示范調配了一種顏色,其他的讓孩子自己調配。因為,如果老師把所有的顏色都調配出來呈現給孩子,等孩子們自己變顏色的時候,可能新鮮感就沒有那么強烈了。
3、談話小結小結環節是增進孩子們的交流,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從中滲透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創設濃烈的師幼互動氛圍。
4、活動延伸:《我的陀螺轉起來》孩子們利用剛才變出來的顏色給陀螺上色,這個環節,很多孩子會有意識去尋找漂亮、鮮艷的顏色,有的把三種顏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顏色了,他們開始尋求幫助,向別人借自己想要的顏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體現。而且,通過這一次,他們一定懂得,下次應該怎樣操作才能調出漂亮的顏色。最后在愉快的音樂中快速旋轉自己制作的陀螺,讓幼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五、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積極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我設計的小魔術演示非常吸引幼兒,孩子對我投放的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興趣,雖然最后他們的操作結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顏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顏料的用量而影響到調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過程也比較忙亂,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應: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他們從活動中學到自己需要的本領,比如說,通過合作他們完成了記錄表,他們知道了: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色;
他們通過語言交流,獲得自己沒有的,但又想要的顏色讓自己的陀螺變得更漂亮,就是這樣的過程讓他們懂得遇到問題時如何想辦法解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很需要培養孩子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活動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處理的比較粗超的細節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還需更加努力學習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大班獲獎說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利用身邊常見的事物或發生的事情進行探索和實驗。小蘇打、醋是我們常見的生活用品,氣球也是每個孩子們都喜歡的玩具。但是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的氣體能夠吹起氣球卻是絕大多數孩子不知道的。讓幼兒探索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氣體將氣球吹起,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對幼兒來說,富有一定挑戰性,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科學視野,活動詣在讓幼兒親歷一次真實的探究過程,從而感受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科學非常有趣”。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的科學活動《瓶子吹氣球》。
二、說教材
說教材:本次活動是科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孩子有時會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以事實為依據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于客觀事實中的道理,《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教師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說活動目標
《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依據《指南》的要求,結合幼兒的認知基礎、年齡特點和本次活動的內容,我擬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活動,發現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了解產生氣體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2、嘗試合作進行實驗,學習記錄實驗的結果。
3、能在科學實驗中,積極探索、樂于合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根據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設立為:發現小蘇打和醋混在一起發生反應能將氣球吹起來的現象。活動難點是:嘗試合作進行實驗,了解產生氣體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四、說重點難點
在活動目標的指引下,結合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將此活動的重點定位為:
難點:通過實驗活動,發現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了解產生氣體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重點:嘗試合作進行實驗,學習記錄實驗的結果。
五、說教法
陶行知先生提出,不要先教給他解決的方法,而應該指導兒童,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利用這種經驗來解決別的問題。因此在活動中我運用了做中學五類快樂教學法。
六、活動總結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探索興趣濃厚,對產生的現象充滿好奇,能利用多種感官體驗,辨別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用品。在操作實驗環節,能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自由探索,創造了自由寬松的操作環境,當孩子合作、商量進行探究活動時發現醋和小蘇打混合產生很多泡泡能將氣球吹大時,幼兒能在實驗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也體現了目標的重點和難點。最后能聯系生活實際,知道二氧化碳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拓展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科學視野。也體現了蒙臺梭利說的一句話: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
七、說學法
“做中學”主張幼兒在前、教學在后,不同于以往單純的先傳授知識再動手操作的常識教育。而是激勵幼兒從玩、做、想、試、用中去發現問題、探究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快樂!在做做玩玩的輕松氛圍中自主學習,從而實現了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八、說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激發探索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當小小科學家一起來玩一個好玩的科學游戲,游戲的名稱是《瓶子吹氣球》。
教師神秘的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思考:瓶子為什么能把氣球吹起來呢?瓶子里裝的是什么?ㄆ球里面的氣體是從哪里來的?
在這個環節,我先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瓶子為什么能把氣球吹起來呢?氣體是從哪里來的呢?瓶子里裝的是什么?)通過提出疑問,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一環節我先讓幼兒自由討論,大膽的猜想。幼兒在同伴中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和源泉,通過談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探究欲望,進而順利地進入下個活動環節。
(二)尋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
1、出示材料,幼兒看一看、聞一聞,認識醋、小蘇打和白糖。
2、出示實驗表格,猜想哪兩種材料在一起會產生氣體,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記錄方式表達自己的猜想。
3、幼兒探索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4、交流總結,小蘇打和醋在一起會產生氣體。
在這個環節,我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讓幼兒猜一猜、聞一聞,嘗一嘗等感官直接感知材料。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能力,還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此環節中,我更多的是以觀察者的身份去觀察幼兒的.實驗,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方法。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發現醋和小蘇打混在一起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
(三)嘗試用瓶子吹氣球,更加直觀的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了氣體。
老師:我們找到了能夠產生氣體的這兩種材料,你打算怎樣用它們
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
1、討論怎樣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操作過程要注意什么?
2、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3、展示結果,分享經驗。
ù嘶方諼胰糜錐再次探索,將把氣球套在瓶口上,他們發現氣球馬上就吹起來了,幼兒都覺得很神奇,我借此我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利用啟發式的語言:“氣球為什么能吹起來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啟發幼兒用完整的語言總結實驗的結果:“小蘇打與醋混合產生的氣體能將氣球吹起來。”并記錄探索結果,同時也引導幼兒觀察:“為什么有的氣球大,有的氣球小呢?”為實驗的下一個環節做好了鋪墊,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欲望,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快樂,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突破了重點目標。
(四)讓氣球吹得更大,進一步驗證產生氣體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關。
老師: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樣才能把你們組的氣球吹得更大呢?
1、幼兒討論:多用材料、套氣球速度快點、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嘗試瓶子吹氣球,體驗科學游戲的樂趣。
3、總結:小蘇打和醋在一起產生的氣體能吹起氣球,而且兩種材料用的越多,氣球就會吹得越大。
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總結了上次實驗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遍吹氣球游戲,在這個環節中體現幼兒的合作實驗的重要性,在小蘇打和醋發生反應是很快就能產生氣體,如果套氣球慢了,氣體跑掉了,氣球就吹不大,因此就需要幼兒相互的配合和商量,幼兒有了第一次的體驗,他們做的更投入、更認真、合作的人更好。我讓個別幼兒說說他是怎樣做實驗的?又發現了什么秘密呢?讓幼兒發現氣球的大小跟我們操作實驗的材料的用量是有關系的。
在這里,我盡量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分享給自己的同伴,即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了解到了實驗的成功的秘密,從而突破了活動難點目標。
(五)、拓展延伸——吹起氣球的神奇氣體是什么,在我們的生活有什么用處嗎?各種各樣的飲料中有它、醫生幫助病人緩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員滅火要用到它……
在這個環節利用開放式提問,在問答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用比較清晰、準確的語言歸納自己所學的內容,我設計了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回去找一找在生活中的各種有關二氧化碳的應用。)這樣使活動并沒有完全結束,讓他們帶著問題繼續探索,只有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才能讓幼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對周圍生活中科學現象的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欲。
九、說活動延伸
根據綱要要求,教育應該與生活相結合,所以此次活動延伸教師給幼兒布置任務,在生活中還有什么材料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
大班獲獎說課稿 篇8
一、設計意圖
隨著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的浪費日益嚴重,人們已漸漸意識到了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垃圾分類制度也隨之實行起來。大班幼兒已有知道垃圾要扔進垃圾桶的經驗,但是沒有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因此我設計了此次教學活動。
二、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行為規則的必要性,學習遵守規則。我設計了《小小垃圾要分類》這節社會活動,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可以認識垃圾分類的標志,并通過分類操作,幼兒能夠進一步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同時加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三、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綱要)》中社會領域內容要求的第三條“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發展水平,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設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垃圾分類的標志,知道生活常見的垃圾分類。
2.能力目標:能區分可回收、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確分類。
3.情感目標:愛護身邊環境,具有初步的垃圾分類意識。
四、說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區分四種垃圾分類的標志(將在活動過程中的第四個環節體現出來)
難點:能按照垃圾分類標志正確區分垃圾種類(將在活動過程中的第五個環節體現出來)
五、說教法
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聽故事,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因此本次活動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啟發提問法、情景法、游戲法、實際操作法等教學方法。以方案教學的理念,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采用情景法、游戲和教師多種形式的鼓勵方法結合,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六、活動總結
本活動很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標。整個教學活動貫穿了情景,也采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幼兒興趣出發,使幼兒在親自操作的活動中掌握垃圾分類的標志,積累生活經驗。在整個教學中,我沒有過多干涉幼兒的行為,而是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去引導幼兒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鼓勵幼兒之間互相幫助,同時也促進了其社會性的發展,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七、說學法
根據上述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幼兒的.學法指導上,整個活動都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以情景故事為主線,提供大量實物,幼兒通過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等方法進行學習,讓幼兒在活動中玩中學(分類),玩中做,幼兒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進而達成教學目標。
八、說活動過程
我為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1.導入環節——激發幼兒興趣。
首先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和直觀教學法,教師設計情景,吸引幼兒興趣。教師故作神秘狀對幼兒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收到一封來自垃圾大王的信,小朋友想聽聽嗎?”激發幼兒閱讀信上內容的興趣。從而引入課題,邀請小朋友們來幫助“垃圾大王”解決問題。
2.幼兒嘗試自己進行分類
這一環節我運用實際操作法來鼓勵幼兒自己嘗試對垃圾進行分類,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根據幼兒自己的觀點去分類,讓其有一個試誤性的經驗。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準備,但教師不可打擊幼兒,說幼兒分類的方式不對。
3.觀看視頻,進行初步學習
本環節教師運用了電化教學法和啟發提問法,通過播放有關垃圾分類的視頻,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法來對垃圾分類有一個初步的概念與認識。在播放視頻時中間可以停頓,通過提問法,教師提問:“紅色垃圾桶喜歡吃什么呀?”從而引發幼兒觀察與思考。幼兒回答問題后,教師要積極做出回應與反饋,這一環節能初步達成目標一和目標二。
4.教師展示幻燈片并拿出標志圖,引導幼兒認識垃圾分類的標志。
本環節教師運用直觀教學法與提問法進行教學,教師將垃圾分類標志圖單獨展示出來,并引導幼兒觀察幻燈片上的標志與圖片上的標志,邀請幼兒上來進行配對,并請幼兒說出是如何判斷的,教師提問:那你知道這個垃圾桶喜歡“吃”什么嗎?同時可以請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討論想一想做補充說明,這也體現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關注集體注重個別差異的特點,這樣可以幼兒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標志,加深對垃圾分類標志的印象。這一環節進一步達成了目標一與目標二。
5.進行送“垃圾寶寶回家”游戲
這一環節采用操作法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垃圾分類的理解并樹立初步的垃圾分類的意識,教師:現在老師相信小朋友們都可以幫“垃圾大王”解決問題了,所以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這些“垃圾寶寶”送回家。教師把四個垃圾標志圖貼在黑板上,然后將垃圾圖片發給幼兒,教師分組邀請幼兒上來進行游戲,幼兒通過觀察圖片并思考再進行分類。游戲結束,教師總結整個環節并給予幼兒積極的反饋。這一環節達成了目標三。
九、說活動延伸
教師在班級里可以設置一個關于垃圾分類主題的區域,創設環境,準備垃圾分類對應的物質材料,幼兒可以親自動手進行操作,由此獲得經驗;同時還可以與家長一起進行垃圾分類活動,實行家園共育活動!
大班獲獎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故事《月亮船》講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后回家的經過,情節生動、語言優美,是幼兒從事語言活動的好教材,同時故事情節中涉及了豐富的地理知識,為單純的故事學習增添了幾分生氣。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歷,對地理知識也有些基礎了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拓展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時值建國六十周年,我選擇本活動,意在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運用語言表述。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的靈魂、主心骨,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于:
1、 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語言表述。
2、 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熱情。
這兩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時我認為故事的題材所要表達即祖國地大物博這一信息,重在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因此我確定本次活動重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難點為讓幼兒了解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三、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主要作了以下準備:
圖片《月亮船》、課件《月亮船》、圖譜(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
四、說教學法
本教學過程,主要運用了四種方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技術運用法、圖譜法及游戲法。這些教法也是幼兒的學法,能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啟發提問法:教師應力求創設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想說、敢說、大膽說。結合故事教學本身的特點,我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啟發提問法,設計許多層次不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引導鼓勵幼兒參與活動,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同時也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體技術運用法:本教材情節生動并涉及豐富的地理知識,為此我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幼兒視聽的感官,深入感受題材本身,為本活動重點解決墊下一定的基礎。
3圖譜法:圖譜法其圖文并茂的表現手法深受教師喜愛,并在大程度上可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內容,本活動借助圖譜法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并記憶我國的世界之最,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進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4: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要寓教于樂,本活動借助一簡單的說唱游戲,意使認知不變成為重復跟讀學習,而充分體現游戲的“趣”學,幼兒的'“樂”學。
五、說過程:
本活動流程我采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引出主題——初步傾聽,了解內容——結合課件,突出重點——巧用圖譜,突破難點——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打開幼兒的話匣子是語言教學的關鍵,活動開始我出示月亮船圖片,并設計問題“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會看到什么”?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本環節需要2—3分鐘。
2、初步傾聽,了解內容。
本環節為幼兒初步欣賞故事,簡單了解故事內容。教師先以生動的語言完整地講述故事,再結合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么?故事里有誰?你聽了有什么感受?在本環節中,幼兒可粗略地了解故事內容,并簡單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聽后感,同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在本環節對教材本身進行簡單修改,即故事結尾不點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國,此環節大約占用8分鐘。
3、結合課件,突出重點。
緊扣幼兒的初步感知,本環節重在結合課件幫助幼兒逐段理解故事內容,大致需要12分鐘。由于提問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并刺激其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環節中,提問法也是運用得最多的一個環節。我將故事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為蒲公英迷路。所設計的提問為:(1)蒲公英為什么會到很遠的地方?(2)它遇到了誰?第二段為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結合提問:(1)誰來幫助蒲公英?(2)蒲公英是怎樣介紹它的家?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經過,我所設計的提問是:(1)仙女帶著蒲公英找到這些地方嗎?(2)你們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兒?通過三段課件的欣賞提問,幼兒已能基本了解故事內容,本次活動的重點得以解決。
4、巧用圖譜,突破難點。
承接環節三的猜測,“蒲公英的家在哪兒”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教師可及時
續上故事結尾,并結合圖譜幫助幼兒梳理經驗,了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引導幼兒運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結合提問“為什么蒲公英與仙女道別時,在她的花瓣上有幾滴淚珠,閃著銀光”?“你們喜歡蒲公英的家嗎,為什么”?引導幼兒進一步挖掘作品的內涵,并遷移到自身,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借以突破活動的難點,本環節約占6分鐘。
5、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有了對故事的基本認識,本環節繼而借助圖譜,運用3—5分鐘的游戲活動
引導幼兒說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謠,借助幼兒對游戲的天性喜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自然結束。
【大班獲獎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班獲獎語言說課稿09-03
關于《勸學》獲獎說課稿04-28
鳥的天堂獲獎說課稿03-02
幼兒園大班音樂獲獎說課稿:迷路的小花鴨04-03
牧場之國獲獎說課稿模板06-15
大班說課稿模板06-05
幼兒園優秀獲獎說課稿優秀11-25
幼兒園獲獎說課稿范文通用10-27
楊氏之子優秀獲獎說課稿(精選10篇)11-02
雨的四季獲獎說課稿(精選6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