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真正的英雄》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于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為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本單元學法的重點是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本課是時任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在“挑戰者號”七位宇航員的追悼會上的演講詞。整篇演講詞語言豐富,感情充沛,非常適合進行朗讀教學。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運用體驗式的朗讀來進行情感體驗;運用快速閱讀法,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3.初中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對于英雄的理解也各式各樣,本課無疑是進行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我們可以結合課文讓學生認識英雄,還可以進一步聯系生活實際,用感人的語言正確引導,感受為人類進步事業獻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計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陰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鍥而不舍、夢寐以求”等詞語。
2.了解悼詞的寫法,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2.朗讀課文,領會悼詞的感情脈絡,體味文章豐富強烈的感情。
3.品味關鍵語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欣賞和理解能力。
德育目標:
1.體會悼詞對陷入悲痛之中的美國人民所起的鼓舞和激勵作用,在反復誦讀中受到熏陶。
2.品讀課文,學習美國宇航員在探索太空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永不言退,對未知領域進行百折不撓地探索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充分誦讀,體會演講詞表達的思想及感情變化的脈絡,體會文章豐富強烈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品味關鍵語句,培養欣賞和理解能力,認識“真正的英雄”的含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備:多媒體設備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驗作者情感,與無私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教法有:
1.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誦讀法。這篇演講詞情感表達豐富、強烈,沖擊人的心靈。朗讀是體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感受演講者的心情,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3.探究拓展法。以學生體驗、探究為主,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特別是選擇關鍵詞語揣摩語言的方法。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二、說學法
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育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課的學法有:快速閱讀法,體驗閱讀法等。主要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體驗情感,受到熏陶。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文。
1.導語:人類的歷史是在探索中前進的,在某些領域,每一次的探索就是一次冒險,都可能面臨生與死的抉擇,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在人類探索太空的進程中,就曾發生了這樣一場巨大的災難。
2.播放關于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報道錄象及表現人們哀傷的圖片。
(設計意圖:以此導入課堂學習,創設凝重、悲痛的氣氛,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積累生字詞,并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這一環節意在:一、幫助學生打牢基礎;
二、讓學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三)走進文本,品味賞析
(1)走進文本,體驗情感
1.說說你從文中哪些語段感受到了悲痛之情?找出來,深情地朗讀它。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這個環節是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事件中的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請大家從15——19自然段中找出你認為最具號召力和鼓舞力量的句子,模仿里根總統的口吻,讀出激奮之情?
(新課標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夠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設置這一環節,是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抓住主要語句,進行語言積累。)
3.小結悼詞的寫法。(意在通過閱讀來指導寫作,讀與寫相結合。)
深入文本,感悟英雄。學會正確看待失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蘊藏著的`豐富的人文素養,通過對情節內容的深入探究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四)拓展延伸,回歸文本
你想對“挑戰者號”上的航天英雄們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我們常說“讀書是為了明理。”設計這一環節,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并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
(五)課堂小結
小結課文內容,并深情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意在升華學生的情感。)
(六)作業
學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請以“英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參考題目:《我心目中的英雄》《英雄本色》《英雄之我見》《我的英雄夢》
總體上來說,本節課主要以“情感體驗“為主線,從學習方式看,采取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教師導學點撥的形式,從而體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最高主人”的教學原則;從理解內容看,讓學生充分的體驗朗讀,讓學生進入文本,很好的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突出了重點;從學習方法看,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并進行體驗式閱讀,授之以漁,突破了難點。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看,升華了主題,使語文教學回歸到了文本本位和生活本位。
設計以上幾個步驟的閱讀程序,既有利于完成單元學習目標,又體現了自讀課文的特點。先快速默讀,整體感知,再選段朗讀,體驗情感,后拓展延伸,回歸文本,升華主題。此教學流程設計環環相扣,思路清楚,嚴謹有序。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借助視覺,作用于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使復雜的教學內容明確化。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精,設計的理論依據是:借鑒直觀教學的方法,通過文字、符號使教材內容具體化,易為學生接受和理解,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附:板書設計
探索前進
↑
力量
↑
悲痛
哀悼↑↑追憶
真正的英雄(悼詞)
結語:
一篇好的文章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堂好課也會在學生的心中久久回蕩,我們的課堂應該幫助學生架起通往那些閃爍著人類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橋梁,和學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與那偉大的靈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維火花,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幫他們刻下永不磨滅的印記。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2
一、明確教材地位,把握教學內容
《女媧造人》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都是以想象見長的文學作品,體裁涉及神話、詩歌、童話、寓言。因此,本單元的學習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驗,深入理解課文,激活想象力的一次絕佳的機會。本文作者袁珂是一位神話學家,他運用豐富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豐富了女媧造人的故事,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此外,作品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性強,符合初一學生的欣賞心理,同時意蘊豐富,令人遐想。在文中女媧不僅是一位神通廣大的神,也是一個真實的有著喜怒哀樂的人,更是一位勤勞善良的母親。
二、設計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與地位,并結合學生實際,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為:
1、整體感知故事情節,比較閱讀,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閱讀,挖掘“人”的內涵,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
3、拓展閱讀,運用創造性想象改寫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把握想象的特點,嘗試運用大膽合理的想象改寫課文。
三、明確教學思路,優選教學方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老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為:在老師的引導下,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本,賞析女媧這一人物形象,并發揮自己的想象改寫課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平臺,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朗讀法、比較閱讀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
四、進行科學指導,注重學法傳授
依據“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理論,要求教師教學重在學習方法指導,能力培養。因此本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重視能力訓練,優化教學過程
1、講述故事
由學生講述《盤古開天地》的故事,然后過渡到本文,明確體裁,激發閱讀興趣。
【讓學生講述故事以調動、創造輕松的氣氛,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良好的情緒走進課堂,愉快接受新知識,而且充分體現課標所提倡的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一理念。實際上這也是激活學生想象力的第一步。】
2、比較閱讀
第一步:學生齊讀課文標題,就此提出一些疑問,教師出示疑問,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并解決這些疑問,初步熟悉課文內容。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女媧為什么要造人?女媧怎樣造人?女媧用什么來造人?
第二步:與《風俗通》對比,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
齊讀《風俗通》的內容,學生通過與原文的比對,得出作者通過想象手法來改寫課文,豐富了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過程、心理活動等內容。明確本文想象的特點:大膽合理。
第三步:從女媧的角度來理清故事情節,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
用多媒體出示女媧造人的主要過程,學生依據提示理清故事情節。
【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思維訓練,同時依據本單元的單元目標,要求學生在默讀、朗讀的過程中把握課文內容。在閱讀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同時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明確想象手法的運用,為下一環節的賞形象作鋪墊。】
3、探究閱讀
第一步:挖掘“人”的內涵。
引導學生抓住“小東西”、“小家伙”、“人”三個稱呼的變換為切入點。朗讀表現泥捏人的叫“媽媽”喜悅之情的語句,體會為什么要這樣想象,學生從課本找依據并反復讀出這種喜悅的情感,隨后提出問題:女媧給這些心
愛的孩子取什么名呢?讓學生從字形和字意上想象“人”的涵義,探究“人”的內涵。這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教師要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分析關鍵語句的方法達到預期目標。
第二步:根據課文分析女媧母親形象,并與古人眼中女媧形象作對比。
引導學生圈點勾畫女媧的動作、神態、心理等,要求學生朗讀、欣賞,將每一句話在腦海中慢慢映射成一幅畫面。多角度分析其勤勞、善良、樸實的母親形象。通過閱讀交流,學生會有這樣的收獲:
如:第五段中的“掘起、摻和、揉團”,第15段中的“拉、伸、攪、揮灑”這些動作描寫。學生腦海中呈現出,莽莽榛榛的天地間女媧在池塘邊造人的畫面。一個勤勞的`女媧便在腦海中清晰的浮現。
第9段女媧聽見叫媽媽的喊聲那種洋溢幸福的情境。
第13段的朗讀分析,呈現女媧日以繼夜辛勤造人的場景。
學生像這樣將每一句話通過朗讀、欣賞幻化成圖畫。這樣既是對女媧形象的賞析,也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
這一環節的朗讀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通過朗讀、賞析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畫面,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繪聲繪色的表達出來,也使字里行間潛在的含義溢于言表,把書面文字難以表達或者根本無法表達的隱情妙趣抒發出來。“吟誦,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親切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就化為自己的東西”。
這一環節為本節課的重點,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讀、思、議的過程中深度分析文本把握女媧這一母親形象。
【教學就是交給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立足文本,通過朗讀、抓關鍵詞、合作學習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互補性,給每個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教師則要抓住學習過程中的契機,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立足文本通過朗讀、抓關鍵詞、賞析語言等方法,挖掘內涵,賞析人物形象。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挖掘出了“人”的內涵與女媧的母親形象,從而凸顯亮點,突破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4、拓展閱讀
發揮自己的想象,讓學生想象子自己是當時造出來的第一個人,會有哪些舉動?
小組合作,選出一個發言人。在此過程中老師對學生進行點撥。如:“我”看到了什么景象,“我”會有怎樣的舉動,“我”和女媧怎樣相處,女媧會交給“我”哪些能力等。幫助學生展開想象。
【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訓練創造性思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開拓學生想象力,達到由感知想象到創造想象的升華。這既是運用,又是知識的遷移訓練,學以致用。】
5、遷移練習
(1)認真修改你創作的《女媧造人》,注意細節描寫。
(2)查找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充實女媧的形象。
【整理思維,進一步拓展想象能力以促進學生對女媧形象的把握與充實,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六、簡化板書設計,以畫龍點睛
板書是借助視覺作用于學生大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的板書反映的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力求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使復雜的內容明朗化,體現板書設計的簡潔性、直觀性、目標性原則,使學生準確把握本課的學習重點。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竹林深處人家》是語文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是一篇寫景散文。伴隨著作者的移步換景,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優美的竹林畫面,也感受到了竹林深處居民的寧靜樸素。學習這篇課文既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二、說學情
合理地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接觸過很多寫景的文章。但是七年級的學生第一次要將以前的記敘文劃分成目前更加細分的寫景狀物散文等文體,是一種新的挑戰。這就涉及到新的賞析角度在課堂上的運用。因此,學生和老師的良好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結合新課標對該學段的具體要求,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的詞語。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品析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江南竹鄉的美麗景色。
3.感受作品的內容美和語言美;在欣賞、感受自然美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品析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江南竹鄉的.美麗景色。難點是感受作品的內容美和語言美;在欣賞、感受自然美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教學中我采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上課伊始我將采用談話法進行導入。我的導入語是:“江南竹鄉,遠遠望去,一層又一層,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多么優美的鄉村竹林圖。今天我們跟隨散文家黃蒙田先生走進那深深的竹林,探訪一下竹鄉美景吧。”
以優美的語言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快速地帶入到課堂中,為本節課的講解鋪設一個良好的感情基調。
(二)整體感知
對于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習慣,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可以實現這一目的。
所以此環節,我首先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他們讀準字音,掃清閱讀障礙。
其次,我會結合PPT,講解本文易錯的生字詞。如密密匝匝(zā)、山麓(lù)、山嵐(lán)、竹塢(wù)、匾簞(dān)。
最后,我會讓學生再讀課文,概括文章結構。
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學生基本把握文章內容,為深入研讀環節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個教學環節,也就是深入研讀。閱讀是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要想完成多重關系的對話,就需要我們對文本有著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此環節我會引導學生默讀,邊讀邊展開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和與討論:
1.首先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作者是如何寫竹林的?”我預設的答案是作者通過遠觀和近看來描寫竹林。遠觀具體表現在:作者遠望竹鄉,一是從山麓到山頂全鋪著竹。竹海淹沒了房子、小徑和小橋流水。二是風吹過時,竹海涌著起伏有勢的竹浪。竹林密得沒有層次,整個大自然仿佛由竹林構成。
近看具體表現在:作者置身竹海,一是小路兩旁竹林高大茂密,把路上的空蓋著,不見陽光,像走進竹海的海底隧道。二是竹林的大路、小徑、竹樹都是差不多,路上沒有標志,容易迷途。三是叢叢竹樹遮擋山路,林中路盡處又有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2.接下來,我會提出第二個問題:“作者在竹林中穿行,為什么說‘仿佛在海底隧道里通過’,又‘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說明了竹林的什么特點?”
通過默讀課文,學生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答案:作者深入竹海,看見兩旁高大的竹林密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著,絲毫感覺不到外面的猛烈陽光,因此說“仿佛在海底隧道里通過”。這表現了竹林高大茂密的特點。有時看到前面一叢竹擋著去路,以為已到盡頭,但是到了前面,那一叢竹忽然像機關布景似的移開,另一條山路便移了出來,所以說“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表現了竹林茂密、小徑曲折的特點。
3.隨后,我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畫家和護林員對竹海有什么不同的觀點?作者怎樣寫竹的韻致?這道題需要學生有很強的歸納概括能力,所以我采用了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我預設的答案是畫家的觀點:竹林茂密,找不出一點層次,如果要繪畫竹林景色,實在束手無策。護林員的觀點:竹林旺盛,意味著竹林和竹筍豐收,正是名副其實的竹鄉,值得高興。
作者是從視覺、聽覺、嗅覺三個方面描寫竹的韻致的。視覺表現在:作者遠觀竹海,竹林茂密;逐浪起伏,氣勢深沉;登上竹塢,極目四顧還是竹子。聽覺表現在:作者在竹塢里面對著遼闊的竹海,除了聽到近處微風吹拂竹葉的沙沙響聲,再聽不到別的聲音。嗅覺表現在:作者沏一杯碧螺春茶,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竹的氣息,甚至連空氣也是充滿了竹的清香。
4.隨著文本的深入,我就文章重點部分提出問題:“竹鄉人家的生活與竹密不可分,試就課文內容說明。”
我明確的答案是:竹鄉人善于就地取材,住的、用的和吃的都用竹:
①用作建筑材料:如房屋的'棟梁、天棚、板壁、地板、門窗。
②制造家具和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如椅子、桌子、涼床、碗柜、衣柜、茶幾、搖籃、雞籠、兔籠、斗笠,甚至用竹子制造接山泉的水管,用竹箬制鞋。
③食物:竹筍、鹽扁尖筍,用泉水和竹葉煎鍋巴湯和用蠶豆煮新鮮筍飯,用竹管接來的山泉水沏碧螺春茶。
5.最后,我會再次從整體上進行總結:這里的人民與竹子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竹林豐收,竹農的生活就會更豐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那么竹鄉人家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不能總結出竹鄉人家的生活是富足、歡樂、祥和、勞碌、寧靜、樸素的。
以上問題的設計總體體現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梯度和層次,貫穿不同的寫作手法并帶領學生體會了竹林深處人家的樸素靜謐。由物及人,體會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四)延伸作業
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設置提問:“文章寫竹林,凸顯怎樣的主題?”
學生通過剛才的學習可以回答:作者刻意描繪竹林深處人家,其用意是贊揚山村居民,自食其力,過著寧靜樸素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們默默地耕耘,種植竹林,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至此,本節課的重難點得以解決,學生對文本的認識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小結是對課堂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作業則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因此本節課我設計如下小結及作業:
小結是由學生總結談收獲。
作業是讓學生在課下尋找其他寫景狀物的散文,進行對比閱讀,同時積累優美語句。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好的板書應該結構清晰,構思新穎,內容高度凝練。因此,我對本課的板書進行了如下設計。便于學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賞析意蘊,領悟作品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寬容忍讓的真摯感情,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品讀文章之美。
2、能夠領悟作品主題,領悟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以“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導入。家是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避風的港灣,是幸福的搖籃。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暖,因為有了濃濃的情而美好,所以人們才會產生讓愛永遠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節課,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感受這份親情,思考課文內容,體會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初步領悟作品內涵。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聽教師誦讀課文。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3、品讀課文,體味意蘊
提出問題:文章敘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覺得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出該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語言美。
(1)景物美
學生欣賞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覺在景物描寫的句子中,作者通過什么樣的詞語、寫作手法來表現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寫很美,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和詞匯,如“新綠”、“嫩綠”、“冬水”等這些詞匯中感受生機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滿詩意的田園風光。
(2)人情美
提出問題:文章為我們描繪了4個人,在這4個人中,你最欣賞哪個?找出描寫的文字,簡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學生分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通過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觀點,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領悟。
(3)語言美
提出問題: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來進入欣賞的第三個環節“語言美”。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
如學生覺得文章第一句話很美。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提出問題: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一同在散步中進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這美麗的一幕時常發生在生活中。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播放公益視頻《給媽媽洗腳》,讓學生對該視頻進行評價。
5、小結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摘抄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個關于親情的文章。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意義
《看云識天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主要反映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云的形態和云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文章層次清楚,有綱有目,抓住了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而且語言生動形象。
2.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要點,了解云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2)通過品讀課文中優美句段,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3)通過拓展延伸、作業布置,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快速閱讀,概括要點,品味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針對本班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4.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課教學流程制作了精致的課件,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點撥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情境教學法。
如談話導入課文,使學生在較為輕松的談話過程中進入本課的學習,消除了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談話、交流,形成了教師、學生與文本三方的和諧對話,而且能使教學的各個環節自然銜接,教學流程自然流暢。
在學生思維出現困難時,我適時使用點撥法,讓學生茅塞頓開,形成師生的和諧對話。如學生自我介紹云與天氣的關系這一環節中,我適時點撥,學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種云的特點,介紹云與天氣的關系。
在小組合作這一環節中,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云,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自己呢?請學生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云,這樣入情入境,學生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養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一個成功的導語同樣也能為一節好課鋪設一段通往成功之門的路。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因使用諧音雙關表情達意而顯得新穎別致。那么,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一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能根據什么識別天氣的變化呢?預習過課文的學生會回答:云、云彩。于是我順勢導入:對,還可以能過云彩。怎樣通過云彩預知天氣情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小品文《看云識天氣》。(板書課題)
學生在小學時就背誦過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這一導語以學生熟悉的詩句導入,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創設一種詩的意境引入這篇科普小品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的閱讀要求是“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這也是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速讀課文,并思考“云和天氣有怎樣的關系?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說明的?”我要求學生圈畫出相關句子,理清文章脈絡,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云的形態,云的光彩。
在這一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具體思考云的形態和云的光彩與天氣變化的關系,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云的不同形態的名稱,及不同光彩的名稱。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的過程中理清了課文思路,鍛煉了學生的速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決了教學重點。同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往往”“常常”這兩個詞語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本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環節3:小組合作研讀賞析
這一環節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環節,我采用了這樣四個步驟來完成教學:
首先我請學生細讀課文,用不同的標志標示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點和它們帶來的天氣情況。這樣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理解文本,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也在這一環節中進一步落實。
接著,為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對這一問題的檢查,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方式介紹一種云或其光彩,要介紹清楚會帶來怎樣的天氣,并盡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預演,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小組內推薦一名同學進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云與天氣的關系,使學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對課文的學習中。我要求學生并盡量使用課文原句,這樣能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既考察了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行預演環節,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為下一環節小組交流打好了基礎,避免了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全班交流的過程是一個使所有學生都受益的過程,配以課件中相應的云的形態和光彩的圖片,學生對云與天氣變化的關系印象深刻。步驟一、二的設計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小組討論中,加深了對云和天氣關系的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進一步解決了教學重點。
學生在充分了解了云與天氣的關系之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介紹了這么多的云,但讀來卻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這時學生根據板書的要點,明確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會使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最后一個步驟是品析優美語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我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點撥,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體會不同的修辭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進一步鞏固了教學重點的學習。
環節4: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結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在這一環節我提問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學生立刻能結合自己預習課文時所搜集的天氣諺語來回答,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諺語的含義,增加了生活常識,也拓展了知識面和閱讀范圍。作業的布置是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附:板書設計
看云識天氣
云是天氣的“招牌”
薄云: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層次分明
形態晴朗天氣
厚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條理清晰
光彩:暈華虹霞陰雨天氣
意義、局限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教材的認識和想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正。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說課稿07-16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11-02
初中語文《老王》說課稿12-23
初中語文《老王》說課稿(精選)02-19
初中語文《愛蓮說》說課稿09-23
初中語文面試說課稿《海燕》05-16
初中語文《孫權勸學》說課稿02-20
初中語文《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2-25
初中語文說課稿通用02-17
《散步》初中語文說課稿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