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模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說課稿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說課稿模板1
一、說教材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小學到初中,意味著學生從一個小學生成為一個初中生,是學生發展中的新階段,學習的環境、學習的任務都有了變化,因此,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新的環境,以愉快的心情接納新的集體,新的老師和同學,更好地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是本課設計的意圖所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自己所在的學校,了解中學與小學的不同之處,包括同學、老師、環境、課程等方面發生的新變化。認識中學的學習環境,盡快適應中學新的學習生活。
2、能力目標:通過“新學期、新面貌”的活動,更深入地思考怎樣盡快適應中學新的學習生活,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并與同學分享。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充分認識展現在自己面前的中學生活的各種新變化,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學習生活。
教學重點分析:中學與小學的不同之處。
教學重點:如何引導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生活。
二、說學生
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要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的學習環境,面對新同學與新的班級,與同學友好相處,對新的學校和班級產生一定的歸屬感,同時對初中生活充滿興趣,滿懷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三、說教法
授課理念:堅持“還課堂于學生”的教學理念,立足于學生的“學”,在開放性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真實體驗。構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
授課思路:本框內容分目,首先學習第一課第一框第一目“初中生活新體驗”。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是其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中學和小學相比,無論在同學、老師、校園環境還是在課程設置上都有很大變化,通過互動游戲把這些變化帶給七年級新生新鮮感,讓學生體驗初中新生活,珍惜新起點。其次以活動課的形式,學習第二目“珍視新友誼”和第三目“與新朋友結伴同行”。因為在進入中學最初的階段,能否處理好人際關系,也是能否適應中學生活的問題。而在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較明顯的個體差異,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的也許歷時三年也未能建立起來。因此對這一時期的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輔導是十分必要的。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教師在正式組織本單元教學前,先讓學生翻翻上冊的教科書,讓他們與同桌分享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教科書的心情。并利用好本書的“前言”,簡明扼要地介紹思想品德課程將要學習的內容,本書的特點及學習上要注意的問題。以上處理應該是生動活潑的,而不是嚴肅的、說教的。讓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著將來的學習,這樣你就成功了一半。
(二)新課講授
(一)初中生活新體驗(板書)
(學生發言或小組討論,提示:比如軍訓生活的緊張有趣、心理壓力的增大、學習內容的復雜等等。)
師:同學們剛才都談到了新生活帶給自己的興奮和不安。興奮是因為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等著我們去認識,不安是因為還有那么多我們未曾了解的問題。我想,同學們肯定急于想知道的東西很多,比如我們的學校是一個什么樣的學校,它對我們有什么要求和期望?比如各科老師是什么樣的性格,是和藹可親還是嚴厲苛刻?再比如班里的同學,誰愛學習,誰比較淘氣,誰能和我成為好朋友?還有,我們這個班集體會是一個什么樣的集體,是一盤散沙,還是團結和睦?這么這么多的問題,有些需要我們認真觀察,有些需要細細調查,當然也有一些可以通過相互交流來獲得信息。
學生發言:
1、自己對學校的印象——教師總結出學校的特色及對學生的要求。
2、介紹自己,其他同學談對他的初步印象。
3、說出自己最喜歡班上哪位同學,并說明理由。比如喜歡他的幽默?健談?堅強?自己有沒有與他相似的地方,或者想在哪些方面向他學習。被說到的同學要做出回應,比如對方的評價是否恰當、全面,其他的同學也可以進行補充。
4、介紹自己通過幾天的相處后,與哪位同學比較談得來,或者已經成為了朋友,并說明互相吸引的理由和過程。
師:聽了大家的話,我覺得許多同學已經對新的生活開始逐步適應了,對其他同學也已經了解很多了,有的甚至成了朋友。所以,這個“陌生”的環境對我們來說其實也不那么陌生,小學的同學、朋友很多不在身邊了,但我們又有了新的朋友,而且這段新的友誼將陪伴我們走過三年的求學路程,讓我們不會感覺到孤單、寂寞。所以,希望同學們能珍視我們的新友誼。
活動A:校園里的新鮮事之超級模仿秀
1.活動形式:游戲,學生分成兩組,互相一模仿新鮮事,一竟猜,進行競賽. 2設計目的:通過尋找“校園里的新鮮事”的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學生活的各種新變化,領悟積極適應中學生活的重要性,珍惜初中這個新起點,體驗成為一名中學生的快樂。
3、活動班級:七年級一班
4、活動過程
第一步:“校園里的新鮮事”竟猜活動。
第二步: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在各小組間巡回,給予引導和鼓勵同學發言。注:老師提醒學生新鮮事的'范圍包括;校風,笑貌,規章與小學的異同等.第三步:開展競猜活動,教師主持小組之間的競猜活動,鼓勵兩組同學模仿和回答;教師對其進行引導和補充同學的回答。
第四步:教師小結。
第五步:組織學生圍繞“中學與小學的差異”分小組討論。
第六步:指導學生著重從“開設的課程、上課時間、學習特點”等方面探討中學與小學的不同之處。
第七步:教師總結。
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可單獨評價,也可采取項目評價,以每一小組答案的正確性、完整性作為評價標準,最后的補充填空可以采取自由搶答的方式。教師應對同學們在竟猜活動中的積極性給予充分肯定和贊賞;肯定同學們在競猜活動中流露出的喜歡自己學校的心情,并舉例說明;指出可能有的同學對自己目前所在的學校并不滿意,或并不喜歡學校的同學,這也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同時應引導這部分學生從積極、樂觀的角度思考問題,發掘學校的優勢所在。通過分組討論活動考察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能力,作為評價標準。
過渡:進入新的環境,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學生回答略。教師概括為兩種感覺:作為一名中學生既感到很高興,但又感到孤單。怎么消除孤單呢?就需要我們結交新的同學、新的伙伴。
(二)珍視新友誼(板書)
活動B:“認識你,記住我!”
1設計目的
增進同學們相互認識了解,擴大交往面,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交友的樂趣。
2準備工作
每個學生自制5到10張填有自己基本情況的“交友名片”,涉及的內容應是課本上的11個方面,鼓勵學生盡量設計得新穎別致些,這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3過程
第一步:學生下位互贈名片,并作自我介紹,相互認識。
第二步: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熱情的交往,教師一旁觀察,對參與性較差的學生進行及時輔導。
第三步:請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新認識的伙伴。
第四步:請學生談本次活動的體驗及感受,大家分享。
4評價指導
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提供寬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沒有思想顧慮的情況下交流。
(三)“與新朋友結伴同行”(板書)
活動C: “大家來幫忙”討論
1第一步:
提供一則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難題,讓大家出謀劃策。(小玲是一位來自農村的初一新生,初到新學校新班級一個同學也不認識,在學校中生活學習很不習慣,特別是她害怕與城里的同學交往,她們好像不喜歡她,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她覺得在這新班級中很孤獨。)
2活動目的:
幫助學生了解同學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認識,促進同學團結;讓學生學習一些必要的.人際交往常識。
3過程:
第一步:將學生分成兩組,對事例進行評論.注:老師調節氣氛,增加兩組間的競爭,活躍氣氛.
第三步:每小組派代表上臺總結發言,談談同學和睦相處,共同進步,創建一個團結友愛班集體的重要性,(為下節課做好鋪墊)
第四步:教師總結。
師:也許有的同學會很擔心,我性格比較內向,比較孤僻,怎么和別人成為朋友?也許有的同學會說,我崇尚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生活,何必非要與別人結伴而行,一個人不是更自由嗎?那你是怎么看的呢?
學生發言,談自己的看法。
(提示:內向的同學可以試著改變自己怯懦、不敢表白的一面,其他同學也要主動接近他,幫助他;對后一種觀點,可以從人需要交往、需要他人的認可或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角度去分析,也可以舉一些例子,說明朋友可以指導、幫助自己,安慰自己等等。教師在此也可以舉一些名人的例子。)
師:所以,我們來到這個新的學校,又有幸分到了一個班級,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付出自己的關愛、熱情,結交更多的新朋友,與新朋友結伴成長。
(三)與新朋友結伴成長(板書)
結束語
七年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從這個起點開始,我們將在新的校園里學習、生活,認識新的老師和同學,讓我們珍惜這個新起點,與新同學結下深厚的友誼,一起茁壯成長。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懈努力,我們的明天會更好。(視情況可在《明天會更好》的歌聲中結束。)
五、活動反思:
本堂課,全體學生都積極、認真地參與進來了,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上前,師生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老師先安排學生就課上要回答的內容作了準備,因此,在課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全體師生的熱烈歡迎與高度評價。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教師也扮演了參與者的角色,師生一起在活動中感悟、學習,從而獲得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有關說課稿模板2
一、基本理念
本課以新課標為指導思想,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和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體驗,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二、教材分析
本課《秋天的落葉》要求學生了解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把握書簽的基本特征,進行書簽的'設計與裝飾變化,通過設計秋葉形的書簽,感受秋天多彩的豐收季節。是屬于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本班學生在綜合實踐課里已經嘗試過用落葉做書簽,因此對葉形書簽并不陌生。為此,學生對把握書簽的基本特征這一重點并不困難。通過欣賞不同形狀的樹葉圖片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愿望。教材還提供了多幅學生作品,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比較這些適合書簽外形的裝飾紋樣,發現作品中有創意美、對稱美、均衡美、簡潔美,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欣賞比較、合作探究、合作創作、欣賞評述
四、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播放秋意圖片及音樂,創設秋天的情景,把學生帶進金黃的秋天里,激發學生對秋天的回憶與想象。接著,提問“秋天的落葉為什么會飄落下來?為什么會變黃和紅呢?”引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求,自覺了解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教師順勢再問“落葉可以用來做什么?”自然的把學生引導到了本課的課題上,即用“葉子的形狀來做書簽”。然后,設計了小組討論的環節,讓學生根據書本的提示,合作探究出書簽的要求和設計步驟。變教師單方面的教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并通過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書簽作品,了解適合書簽外形特點的圖案設計及色彩搭配,解決本課的難點。在合作創作后,設計了自評和他評的環節,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最后,以“翻書比賽”游戲體現書簽的實用意義和本課的“設計。應用”這一學習主題。
有關說課稿模板3
一、教材分析
1、課程標準: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2、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本節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古希臘先哲(人文精神的濫觴)、文藝復興(人文精神的產生)、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發展)、啟蒙運動(人文精神的成熟),后啟資產階級理性時代的到來。啟蒙運動是第二次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其重大貢獻即確立了現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論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進步性。
3、教學重點: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啟蒙運動的作用。(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及他們在啟蒙運動中的作用)
4、教學難點:
因本節內容抽象、理論性強,學生不易理解,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張極易混淆,所以重點解決以下兩個難點:
難點一:分析比較啟蒙思想家的個性特點及產生個性特點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圍影響等);
難點二: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和對近現代社會的巨大影響。
5、教學三維目標分析:
在一節課的時間里,要學習啟蒙運動這么多內容,必須有重點、有中心,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堂課的中心是理解啟蒙思想的產生,了解其主要內容及影響。幫助學生認識我們當今社會人文主義精神的源和流及其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感悟啟蒙思想家們的創新、偉大和崇高。根據以上教學要求及對學生認知水平的估計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基礎知識:
(1)了解啟蒙運動產生的背景、性質、目的和主要內容。
(2)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張。
(3)學會評價啟蒙運動的影響。
能力培養:
(1)在閱讀啟蒙思想家的言論資料時,培養學生對歷史資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
(2)通過比較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異同,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比較能力。
(3)通過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與重大影響的探究,使學生認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理論、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提供相關圖文資料,增強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閱讀,結合材料師生共同探討對話,共同感受、分析啟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張及影響。
(3)通過表格把復雜的問題直觀化、簡約化。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啟蒙思想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精華積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資產階級為之奮斗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僅屬于其個人和那個時代,更屬于世界、屬于全人類。所以,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
(1)培養人文意識,強化法治觀念。
(2)關注社會進步,培養堅強的意志,樹立科學精神,敢于懷疑,勇于創新,不斷追求真理。
(3)領悟先進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積極汲取啟蒙思想精華,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借鑒。
二、說教學方法: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育活動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交流和溝通,教學過程實質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
教學的成敗歸根到底是要看學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些什么。
1、在備課過程中和教學過程中貫穿著“整體性原則”和“問題式教學法”的教育思想。如本課整合成“啟蒙運動的興起、過程、主要思想家的主張、影響”。
2、按新課改精神的指導采用啟發、合作討論、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
3、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4、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具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參與教學活動
在學習重點難點問題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材料、思考問題。通過談話、討論,與學生共同歸納、分析啟蒙思想家個性特點及產生個性特點的原因。同時,通過表格的運用,把復雜的歷史問題直觀化,簡約化。其過程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通過簡明的圖表進一步認識“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從而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指導
1、高二學生經過高一階段的學習,已具有一定的歷史知識以及歷史思維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知識聯系能力較強。加上高中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觀察自主性強,概括性高度發展,并且處于創新思維最佳發展區的前端。因此教學過程應充分利用所學過的歷史知識以及歷史材料培養學生的知識聯系能力、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創新思維及概括能力。
2、既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建構適合自己學習、研究、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離開校園后都能終身受益。
3、在本課時,學生時而閱讀思考、時而小組討論研究,讓每個學生都能動手、動口、動腦。從而在知識產生過程中發現規律,進一步把知識納入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教育學“最近發展區”要求,體現了自我建構知識的現代教學思想。
四、說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情景營造:用大屏幕打出《美國三權分立示意圖》《新青年》雜志影印本。
教學導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綜合國力強大。但對于真正的美國主流精英人士來說,他們的國家最值得為之驕傲的不是其龐大的物質財富,領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無與倫比的軍事力量,而是創造這一切的機制,即權利相互平衡與制約的1787年憲法。而這種機制來源于歐洲啟蒙思想家們的天才設計。
近代以來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標志:科學、民主、自由、平等、博愛。這也是歐洲啟蒙思想家們最先提出和倡導的人文精神。
那么,歐洲啟蒙運動是怎樣興起的?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有什么主要思想主張和重大影響?這節課讓我們共同來感悟啟蒙思想家們的睿智、創新、偉大和崇高。
設計說明:這段話用獨特的視角把學生引入深刻的思考,為叩開知識的大門作良好的鋪墊。具有“凝神、起興、點題”之功效。
(二)教學結構
一、啟蒙運動的興起
1、概念
2、背景
3、性質
二、啟蒙運動的過程
1、興起:17世紀發源于資本主義發達的英國
2、高潮:18世紀中葉,以法國為中心,出現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
3、擴展:德國、康德
三、啟蒙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張
1、孟德斯鳩:法的精神
2、伏爾泰:自由與平等
3、盧梭:社會契約
4、康德:人非工具
四、啟蒙運動的影響
五、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比較
(三)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一、啟蒙運動的興起
課堂設問一、閱讀課本回答,什么是啟蒙運動(概念) 提示:17——18世紀歐洲興起的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的運動。
課堂設問二:啟蒙先驅們用什么來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與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相比,此時的反封建斗爭有何發展? 提示:理性主義(理性的陽光);批判的鋒芒直指天主教會和封建專制。
課堂設問三:什么是理性?
提示:理性即思考和判斷,它的核心是要用人的思維去判斷,而不是依賴天意或神意,其目的是為了保障人的自然權利。
課堂設問四:思考什么?怎樣判斷?
提示:人的權利;用科學的方法。
老師總結:說到底是資產階級宣揚民主、自由、平等、博愛,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用理性之光照亮歐洲近代社會發展的道路。
設計說明:通過師生互動使學生明確“啟蒙運動”的完整概念,為后面的學習提供基石。
課堂設問五:啟蒙運動為什么會興起?(背景)(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請同學們模仿分析文藝復興和西歐宗教改革背景的方法來分析一下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 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現實阻礙:天主教會和封建專制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推動力量: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認識基礎:自然科學的發展提供了銳利的武器。
課堂設問五:根據上述條件判斷,啟蒙運動的性質是什么? 提示: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導入下一環節:上面我們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進行了分析。誰能由此推斷出啟蒙運動最早發源于哪個國家? 歷史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方面: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張。探討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培養學生透過現象即具體的措施看本質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方面:
(1)結合多媒體中示意的地圖、圖片,復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張。
(2)模擬演說,依據課本和補充的歷史資料,認識孔子與同時代的其他諸子主張的異同。
(3)鼓勵學生多渠道查閱、搜集資料,以撰寫小論文、發言提綱等形式,對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展開研究性學習。
(4)教師應注重啟發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對孔子生平活動的體察,培養學生對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對人生目標執著追求的精神。
(2)通過學習與討論,既要看到孔子思想與活動的偉大貢獻,如以禮、仁治國的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觀念,興辦私學、有教無類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誘、學思相長的先進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執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張的時代特性及其歷史局限性。
(3)全面認識孔子對我國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廣泛的歷史影響,激發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點】孔子的思想核心:禮與仁。
【教學難點】
1、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
2、孔子提出“禮”、“正名”、“仁”的原因、含義和作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投影:孔子的故鄉
曲阜是春秋時期魯國的都城,是我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故鄉。
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績,值得受到中國以及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一位美國學者
為什么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會受到如此高的評價?讓我們一起走近孔子。
一、孔子其人(板書)
(提出問題)孔子一生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如何概括? (學生活動)
①自學禮樂:15歲時立志學習禮樂,后成為儒士,苦研《詩》《書》《禮》《樂》,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以傳承禮樂文化為已任。
②從政失敗:50歲時第一次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官至司寇,試圖實現報復。后因和魯國執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國:55歲時,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沒被采納。
④獻身文教:68歲時回到重國,整理編訂《六經》,專門從事教育。
(提出問題)2.孔子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對其思想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活動)
(1)時代:春秋社會大變革時代。經濟上井田制崩潰;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諸侯士大夫崛起;階級關系上出現新的變化,傳統禮法秩序受到沖擊,“禮崩樂壞”。
(2)影響:
①提出“克己復禮”,維護舊的禮樂制度。
②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對暴政。
③提出中庸思想,主張將各種思想、原則加以調和,使之互相補充,互相限制。
④提出有教無類思想,開創私人辦學的先河。
二、基本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
(提出問題)孔子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何評價? (學生活動)
A.思想:
(1)“仁者愛人”:核心:仁。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準則。“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是孔子給“仁”下的兩個最重要的定義。主張以愛人之心和諧社會人際關系。
評價: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有進步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
(1)“克已復禮”:即周禮,要求人們能夠以禮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把禮作為立國立身的基礎。主張“克已復禮”,匡正社會秩序。
評價:孔子推崇周禮,恢復周禮,實質是維護搖搖欲墜的奴隸社會規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利益,違背歷史潮流,體現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統一安定、和諧有序的社會局面,使人們生活安定,有積極意義。
(3)“中庸之道”:把倫理范疇的“仁”和政治范疇的“禮”結合在一起,主張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將各種思想、原則加以調和,使之互相補充,互相限制。
B.教育:“有教無類”
(1)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標:不僅把學生培養“成人”,而且要培養成“君子”。
(3)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傳身教。
(4)教學內容:孔子晚年整理編撰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是我國第一套完整的教科書,五經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是官學和私學的最基本教材。
三、“萬世師表”——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提出問題)孔子在中國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學生活動)
A.對中國:
①大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學說成為幾千年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影響深遠。
②大教育家:改變了以往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為教育的推廣創造了條件。私學的形式也保證了中國文化免受朝代變遷的影響,連續不斷的發展下來。
③“六經”是留給中國最寶貴的遺產,其中五經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政治的理論基礎,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
B.對亞洲:儒家思想成為亞洲許多國家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c.對歐洲:歐洲啟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啟發。
(提出問題)今天儒家思想過時了嗎?還有必要提倡它嗎?為什么? (學生活動)
1.儒家強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的教育教學思想,對我國當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有積極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義“、”誠信“等道德倫理觀有助于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儒家強調”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強道德修養,有助于約束和規范市場經濟主體的交易活動和行為,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正常、有序的進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的發展。
5.儒家主張的”大一統“思想有利于鞏固中華民族的統一,在今天更是有著現實意義。
(總結歸納)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論,并在教育實踐中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等原則。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開創了私人辦學的先河。在思想文化方面,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提出了“仁”和“禮”的學說,主張“仁者愛人”和“克已復禮”。孔子認為要實現“仁”和“禮”就必須遵循中庸之道。在政治方面,孔子周游列國,兜售“仁”“禮”學說。但孔子的思想代表了當時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主張挽救奴隸制,緩和階級矛盾,他的思想在當時并未受到太多重視,孔子晚年退修詩書。孔子思想經過后來歷代學者的發揚和統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有關說課稿模板4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8-20頁《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學生已經在一年級的時候初次認識了圓柱,已經會辨別;圓錐這一立體圖形沒有見識過,從未接觸;在六年級上學期又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種立體圖形,積累了一些觀察﹑探索立體圖形特點的學習經驗,這些都為本課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由于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他們的主觀性和能動性已經有較大的提高,能夠有意識地去主動探索未知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展。所以在教學時適宜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親自體驗感知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三、設計意圖:
(一)預習設計:
由于本課屬于觀察物體領域的內容,須借助于直觀的實物或模型幫助體驗,感悟圓柱和圓錐的各部分名稱和它們的`特點,因此我在設計時安排了兩個環節:1.課前準備(即收集生活中的實物和學具的制作)2.自學教材內容,自主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二)新授設計:
在課一開始,讓學生先回顧以前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拿出學生課前收集的一些實物,讓學生分別展示,介紹。從而自然引出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小小組內交流預習作業,并提出交流和匯報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傾聽和主動發言的機會,試圖改變只有少數幾個優秀同學唱獨角戲的局面。在大組匯報的時候,盡可能地讓學生代表邊演示邊介紹發現的圓柱和圓錐的名稱和相關特征,其他小組提出相關補充或修改意見,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相機課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顯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后面的比較﹑總結圓柱和圓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作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圖片,再次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
(三)練習設計:
本環節安排了說一說,判一判,連一連,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動,試圖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堂練習單第4題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學生在解題時有點難度,我覺得這時要適當點撥,指導一下。
四、試教反思:
本節課為了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引導為主,幫助為輔,我進行了嘗試。從教學內容方面,本部分知識適合采取這種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動的空間。從學生方面,學生的求知欲較強,活動能力相比有大的提高,他們能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情感方面來看,他們喜歡合作交流的方式。但是由于本課準備得比較匆忙,有些環節的處理不夠細膩,不太成熟,對課堂上生成的一些“意外”估計不足,教學機智不夠靈活,所以還要有待于進一步提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有關說課稿模板5
一、教材分析
《動蕩的中東地區》是選自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的一節課。本課內容緊緊圍繞一個主題——中東地區的局勢動蕩,按照一條線索中東動蕩局面的產生——動蕩局面的頻仍——動蕩根源的復雜性展開敘述。層層推進,逐步深入。
二戰后,和平與發展逐漸成為世界兩大主題,世界大戰短期內不會爆發,但地區沖突成為影響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東問題尤為突出,它集中了戰后國際社會的各種矛盾,民族、宗教、政治、經濟、地緣……任何構成混亂與動蕩的因子都能在中東發現其淵藪,這也是中東問題至今懸而未決的癥結。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中東矛盾的復雜性這一關鍵問題。解決好了這一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二戰后世界政治局勢的把握,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中東地區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地理課中已有所涉獵,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關于中東問題,多數學生對其動蕩表象很感興趣,但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對動蕩局勢的成因、后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貼近歷史。并設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啟發學生去思考,達到認識上的提高。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根據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及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了解中東地區在地理、交通、經濟方面的重要價值;知道為解決中東問題作出過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掌握中東戰爭的基本概況。
(2)在收集并運用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整合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樹立小組合作意識;并通過討論中東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理解中東問題的復雜性,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分析中東戰爭的嚴重后果,認識到沖突與戰爭最終受害的是廣大人民,戰爭不是解決矛盾的最好辦法,樹立和平觀念,認識到生命與和平的可貴。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掌握中東戰爭概況、認識戰爭的嚴重后果 2、理解中東地區矛盾的復雜性
【確立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知道中東戰爭,認識戰后中東地區矛盾的復雜性;通過對歷次中東戰爭的分析,不僅可以準確把握中東政治局勢的特點,而且為理解中東問題的復雜性作了鋪墊。而中東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是中東局勢動蕩的重要原因,也是中東問題難以順利解決的癥結所在。
難點:分析中東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
【確立依據】中東地區戰火頻仍,其原因錯綜復雜,而九年級學生知識儲備有限、理性思維能力不足,讓他們有條理的分析交織在一起的諸多矛盾,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教法與學法
本著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對本課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創設法:激發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
2、探究式教學法:設計恰當的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歷史說課稿 篇7
一、教材
1、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世界格局》第三課時
主要內容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為主題,以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和影響以及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更應如何應對。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既是當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又將成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礎,她是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能阻擋。因此,本課對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這一主題起到了總結的作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經濟全球化趨勢,又可以使他們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含義、主要原因及具體表現影響,經濟全球化中國應對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前自主預習題、課中探究題、最后的課堂總結等問題的設置,使學生體念參與整課學習的快樂,使課堂達到最佳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是當代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使學生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意識,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學重點難點重點: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和影響。
難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肯得基、麥當勞、可口可樂、海馬汽車、奔馳轎車、家樂福、耐克、海爾集團、波音飛機……教師提問: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呈現什么趨勢?學生回答:經濟全球化趨勢教師設問,導入新課:什么是經濟全球化?它是如何到來的?它對世界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2、新課學習:通過設置6多個具體問題,讓學生帶著具體問題學習課本。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學生既體驗合作學習,有解決本課難點問題。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通過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感受經濟全球化趨勢,從而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就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通和優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的趨勢。
(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通過閱讀教材、獲取有效信息,讓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教師提問:我們當前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它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一個子目“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原因:(1)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發展的趨勢,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客觀環境;
(2)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PPT補充資料的得出。
(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表現(通過收集和整理出的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增強論從史出的能力,突出重點。)教師出示三則材料,理解內容。
(四)經濟全球化的影響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出示材料:由于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并沒有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國越富,窮國越窮。——卡斯特羅
3、課堂小結:當今全球化大潮洶涌澎湃,在國際利益的博弈中是自強還是退卻,國人已經找到了一個振聾發聵的答案:那就是在風浪中與全球共同搏擊,建立和諧世界,謀求共同發展!
四、鞏固練習
有關說課稿模板6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電》中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資源開發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學科,主要包含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個領域的內容,在物質世界里又包括物體與物質、運動與力、能量的表現形式三部分內容,在能量的表現形式中又包含聲音的傳播、光的傳播、熱現象、磁現象、能量的轉化、簡單電路六部分內容,本單元的知識就是屬于物質世界領域與能量的表現形式相關的內容。
具體到本單元,第一節學生將學習《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主要是理解電的本質與產生,了解產生電流的條件,隨后學習本節課《點亮小燈泡》,在此基礎之上又將學習《簡單電路》與《不一樣的電路連接》的內容,以電路為基礎,我們還將學習《做個小開關》、《導體與絕緣體》、《電路出故障》三部分內容,與電路相關的知識是本單元學習重點。
結合科學課程標準,本單元的內容標準為:
1、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了解安全用電常識。
2、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了解開關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其中能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是本單元學習重點。
具體到本節課,我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小燈泡結構;知道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2、學會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3、敢于根據生活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激發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教學重點是:了解小燈泡構造,并以正確的連接方法點亮小燈泡。教學難點是:根據實驗現象猜測電流的流向。
二、學情分析
電的教學是比較新鮮的科學課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與電相關的知識。但對于本節課,學生已經通過第一節了解了靜電以及電流形成的條件,這為學習本節課打下了基礎。
雖然與電相關的知識是第一次學習,但生活中電無處不在,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學中充分聯系生活,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模式設計
我校踐行真實課堂和諧五環節教學模式,具體的環節為:單元導入、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究;大組匯報、教師點撥;鞏固練習、拓展提高;達標測試、課堂小結。落實到本節科學新授課的教學模式為:復習舊知、明確目標;激趣導入、打好基礎;提出問題,活動探究;拓展延伸、聯系生活;達標測試、課堂小結。在本節科學課中體現了我校的教學理念有:三真:真思考、真合作、真會;三實:設計實、檢測實、反饋實;一及時:評價要及時。
四、板書設計:
時間預設,本節課五個環節的時間預設為,第一環節2分鐘,第二環節10分鐘,第三環節15分鐘,第四環節8分鐘,第五環節5分鐘。
在課前,教師為各小組準備:小燈泡、2節1。5伏的干電池、導線、白紙。
綜合學生的具體學情以及教學內容,本節課為了突破重難點我會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結構觀察法”,在學習小燈泡結構的教學中,讓學生觀察實物,學習新知。
二、“自主操作法”,科學的學習的有趣之處就在于動手操作,給學生工具,讓大家自己嘗試讓小燈泡亮起來,體會電流的流動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本節課重難點。
三、“對比理解法”,讓學生把連接小燈泡的方式畫成實物圖,加以比較,找到能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本質。
接下來是具體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舊知,明確目標:出示兩個問題:
1、物體為什么會帶電?
2、要想產生電流,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這兩個問題是回顧。
第一節《生活中的靜電現象》的重點知識,特別是第二個問題是學生理解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知識基礎。隨后出示本節課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學習,明確學習方向。
第二環節,激趣導入,打好基礎:出示美麗的燈光照片,以美麗的.燈光吸引學生注意,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主體——小燈泡。詢問學生:你了解小燈泡的構造嗎?請你仔細觀察小燈泡,并把它的構造畫在紙上。這里提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小燈泡,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體現真合作。讓學生把小燈泡的結構畫在紙上,讓抽象記憶實體化,有利于知識的掌握。這一環節為接下來點亮小燈泡打下了基礎。
第三環節,提出問題,活動探究:本環節主要分成三個活動,活動一:請你嘗試用手頭的工具把小燈泡點亮?小組四人,分工合作,并畫出實物圖。科學學習非常注重讓學生親歷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會動手,所以“動手操作能力”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頭戲。這里利用“自主操作法”學習本節重點知識,讓學習變得妙趣橫生。同學們小組合作,并且在這種有趣的動手操作中積極思考與交流,同時也體現了“真合作”與“真思考”。活動二:各小組展示小燈泡連接實物圖,大家一起分析,哪些小組的小燈泡會亮,哪些小組的小燈泡不會亮,為什么?事物通過對比,更能突顯其本質,科學知識的學習亦是如此。把各小組連接小燈泡的實物圖進行對比,找出不同,總結連接要點,這是“對比理解法”在教學中的運用,突破教學重點。分析小燈泡沒有被點亮的原因,灌輸回路,短路,斷路現象,豐富學生知識。在這里,利用課本插圖以及學生所畫的實物圖進行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動三:小組內嘗試說一說在小燈泡點亮的過程中,電流是怎樣流動的?由分析小燈泡內部構造,再到學習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法,最后探討電流流向,逐層深入。在學習連接方式的基礎上,大膽猜測電流的流向,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認知規律。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聯系生活:本環節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用電安全教育以及綠色環保教育。科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要運用于生活,本環節設計了用電安全教育與綠色環保教育這兩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把科學的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在用電安全教育中,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情境,讓學生說一說對與錯。在綠色環保教育時,詢問學生是否知道自己家庭每月的用電量,然后出示我們天津某些家庭的月用電量統計表,讓學生感受生活用電量非常大,隨后引導學生學習,我國發電形式有水電和火電兩種并且以火力發電為主,這就產生大量的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進而提倡學生節約用電,保護環境。最后出示一些家庭常用的用電器,體現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五環節,達標測試,課堂小結: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小結,并出示達標測試題:這是本節課學習目標完成度的一個評價,以基礎知識為檢測內容也體現普育課堂的“堂堂清,人人清”的理念,是“檢測實”的體現。
5、板書設計:
標題點亮小燈泡,主要內容分成三部分:小燈泡的結構,電流的路徑以及能讓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形成回路。
五、課堂評價:
1、小組評價:注重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下,要評論到“組”,而不是“個人”。以我班為例,學生四人一小組團團坐,每個小組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劃分為A、B、C、D四個等級,在回答問題時,根據學生的等級給小組加上適當的分值,具體加分方法為我校推行的郎式加分法:A0。1分B0。2分C0。3分D0。4分。在上課的尾聲在根據小組的得分情況,把得分最高的小組評定為本結課的優勝小組,給予適當獎勵。
2、過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關注基本思想與基本活動經驗。在本節課中,從觀察小燈泡的結構到點亮小燈泡最后到探討電流的流向,都是在一系列的動手操作活動中進行的,此外在學習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時,也是通過對比不同的連接實物圖找到正確的連接方法,體現了對比思想。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評價中應該關注的地方。
3、多樣評價:師生評價,以郎式加分法為依據的小組加分制度,主要是在學生回答問題以及投影展示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小組加上適當的分值。生生評價:在小組合作、大組匯報中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評價,在本節課中主要是一個小組的學生上臺展示小燈泡結構圖以及小燈泡連接實物圖時,其他小組的學生給予評價的過程。目標評價:恰當的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進行評價。這里主要是利用達標測試來完成。
七、資源開發
本節課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文本資源:課本資料與課本插圖。在灌輸回路、短路、斷路現象時結合課本的插圖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的了解。
2、實驗資源:本節課以實驗為基礎進行教學,從觀察小燈泡的構造,到點亮小燈泡最后到探討電流的路徑,都是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的。實驗資源是本節課重要的教學資源。
3、生成資源:主要是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活動中的典型錯誤資源,教師拿來進行教學。
4、生活資源:實物觀察,在學習小燈泡結構的教學中,讓學生觀察實物小燈泡學習新知;聯系生活,在導入新課以及展現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時,可以充分聯系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
有關說課稿模板7
各位同仁、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日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畫角,下面我就從教材的地位、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反思幾個方面進展說課。
一、教材的地位
畫角是在學生直觀熟悉銳角,直角,鈍角以及把握角的度量的根底上教學的,學習這些內容,對于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熟悉以及進展空間觀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習“畫角”之前,學生對于角已有肯定的熟悉,已能對角進展分類。
二、教學目標
依據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并依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學問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爭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各種角的特征。
技能目標:能夠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尺畫30°,45°,60°和90°的角。
情感目標:使學生能積極地參加學習活動,并獲得勝利的體驗,形成各類不同的角的表象,進展空間觀念。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根底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的重點是怎樣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重點的依據:只有把握了用
量角器和三角板畫角,才能理解和把握畫任意一個角。難點是精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以及用三角板畫角的和與差。這局部學問比擬抽象,學生沒有這局部的學問根底。為了講清學問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到達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法學法(一)教法
考慮到我校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實行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加活動,從擺活動角到體驗畫角,學生能夠把量角的方法遷移到畫角中,經受學問的形成過程,而且在活動中得到熟悉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
固然教師自身也是特別重要的教學資源。本人試著通過多媒體教學感染和鼓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三角板畫角的探究興趣,從而到達最正確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表達了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納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獵取學問,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育學生的自學力量、思維力量、活動組織力量。
2、直觀演示法:
利用動畫的演示等手段進展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潑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學問的把握。
3、集體爭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展集體和分組爭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育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學問的認知更清楚、更深刻。
(二)學法
我們常說:“把握好的學習方法是勝利的充要條件”,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殊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仆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育學生的學習力量方面主要實行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四、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氣氛,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力求充分表達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復習舊知,激發興趣。
1、把以下各角填入適當的括號內。
銳角、鈍角、直角、平角。
2、說出以下各角。
3、思索:我們已經學過量角的方法,假如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樣畫出這個角呢?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舊知的復習中引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從已有量角的閱歷動身,為畫角的引入做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師明確討論任務:畫一個60°的角。
2、利用活動角,滲透角的畫法。
引導學生自主活動:
(1)利用活動角和量角器,想方法擺一個60°的角。
(2)同學之間相互利用量角器檢驗。
(3)請擺得比擬精確的同學介紹擺角的方法。
(4)嘗試擺不同的角。
3、引導學生學習角的畫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0°的角,畫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引導學生活動:
⑴嘗試并體驗畫一個60°的.角。
⑵質疑,提出自己畫角時遇到的問題。
⑶請學生介紹自己畫角的技巧。
【設計意圖:從動手操作擺,到參加探究畫。賜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思索空間,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實踐性】
4、教師演示角的畫法。
5、爭論畫角的步驟。
一畫線,二重合,三找點,四連線,五標度數,六檢查。
(三)歸納小結,質疑問難
1、引導學生小結“角的畫法”
2、讓學生質疑問難剛剛消失的問題。
師:大家有什么需要請教或者提示別人留意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讓學生滲透畫角的方法,重視自己的問題,找出自己所犯的錯誤,從而真正把握畫角的訣竅】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用量角器畫出30°的角。
集體訂正。提問:假如不用量角器,你能精確地畫出30°的角嗎?(提示學生利用手中現有工具——三角板)
2、讓學生畫45°的角,由學生代表展現這兩種方法。
3、提問: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
我們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兩個,每個角的度數如下:
下面我們來畫一畫。
⑴動手嘗試:分別用一塊三角板畫角。(直接畫30.45.60.90)⑵使用兩個三角板用加或減的方法畫角。
⑶合作溝通,根據同樣的畫法還可以畫出哪些角?
(加一加75.105.120.135.150,減一減15度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完成了學問的學習。在小組的共同活動中,獲得了兩種畫角的方法,還通過合作得到了自己未曾發覺的一些角,這樣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愉悅。】
4、讓學生畫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擬與三角板的畫法,發覺問題:
用三角板不簡單畫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精確地畫出,三角板在畫角時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畫角時應當依據角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方法。
有關說課稿模板8
一、 說教材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本單元共安排了6課,體現了3種不同的識字方法,本課為看圖識字,配有4幅插圖,右下角分別寫出了古代的象形字,這就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素材,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簡單的識字方法。本課教學任務分兩課時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據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1.會讀“日、月、水、火”4個生字,認識“橫折鉤”1個新筆畫。結合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生字的意思,會用這個字組詞或說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范的書寫日和月。因為這是一群剛入學才一個多月的孩子,本課使他們第二次接觸漢字,對于他們來說把橫寫平,豎寫直都很困難,所以我將本課的難點定為: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范的書寫日和月。
二、學情分析
剛入學的孩子在課堂上面臨面臨以下幾個問題:學生字枯燥的。無趣的,而天性好動的性情又使他們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了很難持久,基于此,我會將學生的養成教育貫穿課堂始終,用自然的提示語,表揚話,手勢動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終保持。
三、說教法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我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興趣教學法。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容易分散,而興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生動、活潑的兒童化語言;形式多樣的識字游戲;從始至終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課堂上,達到識字和組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2、情境教學法。這是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現學科整合這兩方面去考慮的。在教學中我通過講故事,圖畫,生動形象的板書重現知識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學習,在創設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好地識字。
3、賞識教學法。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學生練讀字,詞、參與游戲、展示學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等環節,我活用賞識語言;當眾表揚賞識;用欣賞、贊許的目光賞識;用友善的動作賞識;用模糊賞識等賞識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給學生注入了巨大的學習動力。
四、說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的確,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新課標對識字、寫字教學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我想,學生也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才會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我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時時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處處催化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學得不亦樂乎。
根據教材特點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程序分為以下五步:
1. 圖畫導入,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課伊始,我將貼出笑瞇瞇,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歡的太陽公公,來認識太陽這個詞,這個詞并不是本科教學之內,但這是孩子每天都見到的一定非常想認識。所以信手拈來,既不費力氣,又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2. 聽故事,感悟漢字的演變過程
六七歲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講解這個字第一筆什么,第二筆什么,你應該怎樣怎樣寫,無疑使孩子感到學漢字是枯燥的,沒有意思的。如果讓剛學漢字的六七歲孩子在生動的故事,美麗的圖畫中學習漢字,無疑是激發學習漢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為例,安排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描畫太陽,講一講古人是怎樣造出這個字的,為孩子架起與古人對話的橋梁,讓孩子親身體會古人造字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使漢字不僅僅是方塊字,而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更加生動。也為下面的自學打下基礎。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為形聲字配圖,再與現代字相對應的找朋友游戲,讓他們自己學習漢字極大地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欲望。
通過找,叫名字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記憶。
3. 了解字義,積累詞語
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大量的組詞,說句子,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詞,說得最多的是句子。而現在的小孩,接觸面廣,家庭教育好,組詞說句子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我只是將從前他們從生活中積累來的重新霧化出來,與小伙伴交流,并讓他們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字義,更明白生活中留心學習,積累你會學到許多字。
我就不一一舉例,重點說說“水”的`處理:我將提出這樣的問題:生活中你都見過那些水?估計學生能夠說出來:汽水、河水、江水 湖水 溪水 泉水 露水
海水 自來水 白開水
(課件出示詞語-----詞語中的“水”用紅色顯示)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詞語,你發現了什么?學生不難發現這些詞的誰都在后面,我將給與肯定:
同學們真會觀察,這些詞“水”字都在后面,你能不能組個詞,讓“水”字在詞語的前面呢?我估計他們也許說不出來:這時我可以給與提示:我們喝水用……,蘋果、香蕉梨都叫……如水杯、水庫、水泥、水果、水牛、水草、水壺等等。意在讓學生明白用這個字組詞不僅僅可以在后面,還可以在前面甚至中間:如:灑水車。以此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新課標中對低年級段做出這樣的規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這里我就通過安排讓學生組詞,讓“生字開花”,完成識字量。
4. 學寫生字,但求端正
這里我將從以下方面進行:
1、看:“日”字和“月”字的筆順跟隨,認識新筆畫“橫折鉤”,說一說你怎樣記住這兩個字。(邊說筆畫名稱邊書空)
2、觀察:田字格里的日和月,寫的時候哪一筆最關鍵?(“日:字中間的一橫要落在橫中線上)“月”字的第一筆撇要寫的長一些。
3.、示范:教師在田字格里寫范字,學生觀察。
4.、練習:學生描兩個,寫一個。
這一環節中,我將在行間巡視指導,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執筆姿勢,寫字姿勢,對于寫不好的學生手把手的教,對于寫得好的給小紅花予以獎勵。而我的獎勵會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從而一種成功感,這種成功感又會變成一種動力,從而激發他們今后主動、自覺地觀察字形、練習寫字;
5. 拓展延伸,留有余地
最后將學生課前的兩首古詩:鋤禾與靜夜思。出示讓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原來有我們學過的漢字。意在讓學生明白優秀的詩文,好聽的故事就是有漢字組成的,等您們積累多了,也能自己讀書看報,寫文章了。點起學生心中想要多學漢字的火把,更希望這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關說課稿模板9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課題2的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有常見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及置換反應的定義。本課題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較為深入、系統地學習,這樣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識更加完整。它側重于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
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獲得提高,而且學好本課題為以后學習酸、堿、鹽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科學、簡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學生實際,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鑒于理解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②初步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
③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①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信息
②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②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我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設置及對今后教學的影響來制定教學重、難點的。教材介紹了金屬與氧氣、金屬與酸、金屬與鹽的反應,這三點化學性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為今后學習酸、堿、鹽的知識做了鋪墊;而且金屬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由于金屬活動性順序比較抽象,需要學生記憶,而且在運用時需考慮一定的條件;又緊密結合學生對金屬的認識、思維能力、生活經驗以及這個年齡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確定本課題的難點是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法分析
根據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
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為主線,結合使用啟發法、歸納分析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新課標要求,初中化學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教材的重點放在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上,采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設計這些探究過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善于動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從客觀事實中歸納得出結論的方法,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齡特征,所以我以實驗探究法為主線。使學生通過探究過程,了解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突出重點。再結合使用一些輔助的教學方法幫助同學們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實際問題,突破難點。多種教學方法互相穿插滲透,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優化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五、學法指導:
根據學習目標要求,學生的學習主要采用以下學習方法:實驗法、歸納總結法。實驗是反映化學學科特點,學習化學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在教師指引下按科學的方法處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結論。這樣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結合歸納總結法,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歸納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對所得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
六、教學程序
為使學生對金屬活動順序的探究緊湊、有效,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特意把置換反應的概念放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探究之后討論,并在教學程序的最后,通過反饋練習來鞏固,以求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溫故導新以科學事例創設情境,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在現今考古中,發現從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銀器具總是比鐵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鐵器早。你知道為什么嗎(設計意圖)以科學事例創設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寓示著本課題的重點。
2:活動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屬與氧氣反應;
2、金屬與酸的反應(改進);
3、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
置換反應:
設計意圖:
通過三個探究過程:
(1)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
(2)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
(3)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采用實驗——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從探究中發現知識,通過對幾種金屬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用途,突破重點。在每個探究后都精心設計問題或列舉事例,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加強對金屬活動性運用的學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消化,并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再緊密結合課后精選的反饋練習,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3:交流討論、歸納小結。學生回顧、反思,課堂小結。
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突出重點。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使學生能對獲得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培養學生比較、歸納、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設計意圖
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團結協作中獲得成功,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通過反思,總結自身獲得的經驗和不足,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內在智慧,啟發學生反思有助于學生的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使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學生的反饋、反思,聯系實際教學過程,有利于教師總結、反思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以及發現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及補救措施。()這樣有利于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不斷深入地鉆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
板書設計:
第八單元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的化學性質
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金屬與酸的反應現象:金屬表面有氣泡冒出。
結論:
(1)根據反應劇烈程度可知同種金屬活動性:
Mg > Zn > Fe > Cu
(2)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金屬才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
3、金屬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
2Al+3CuSO4 ==== 3Cu+Al2(SO4)3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結論:
(1)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Al > Cu > Ag
(2)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置換反應
1、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2、特點:A+BC=AC+B
七、教學理念:
側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思路的綜合評價。
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加強對金屬活動性運用的學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消化,并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再緊密結合課后精選的反饋練習,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有關說課稿模板10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土壤是地球家園的重要資源;
許多動植物依賴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學探究目標:
學會搜集證據,并能夠進行簡單的信息處理;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對事物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對土壤中的動植物產生興趣;能夠如實的描述土壤中的動植物,尊重事實,養成實事求是的意識;
學會傾聽,愿意分享,樂于表達,小組間做到團結合作。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能夠意識到人與自然是和諧的整體,密不可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認識,讓學生意識到許多動植物依賴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理解讓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是和諧的整體,密不可分。
教學準備:
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鏡、鑷子、鏟子、記錄表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出示土壤的圖片
土壤是一種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們都能看見,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園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們經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來仔細的觀察過土壤。所以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動植物。(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土壤隨然在我們身邊,但大多沒有仔細觀察過土壤的世界,調動學生觀察土壤的興趣) (二)觀察土壤。
1.每組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進行觀察如何運用這些工具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去觀察,有針對性的做實驗,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1:土壤中可能會有小生物和一些枯葉子
生2:觀察要仔細認真,有順序,細致到每一個角落
生3:放大鏡是放大一些小東西的,鑷子用來夾物體,鏟子用來鏟土,觀察土壤里的動植物
生4:在觀察中要認真仔細,不漏掉每一個角落,要按一定的順序,不要傷害土壤里的小生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猜測土壤中有什么,從而激發去挖掘的欲望,并讓學生能夠再說的過程中,組織好自己的語言,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說明自己的的想法)
出示注意事項做補充。
2.觀察土壤并做好記錄。
(設計意圖:邊觀察邊記錄讓學生及時留下觀察后的證據,做匯報時有據可依)
3.匯報自己的觀察結果。
第二課時
(三)研討活動。
1.我們發現了多少種依靠土壤生長和生活的植物和動物
(設計意圖:在相同的時間內,小組之間發現的'種數可能會有所不同,認真仔細有序全面的小組會發現的比一般小組多一些,可以形成組間競爭,激發學生觀察的熱情)
2.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動植物和土壤的“關聯”的認識,即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認識,很多動植物都需要依賴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用防水膠、木條、有機玻璃做一個扁的透明觀察盒,往觀察盒里倒滿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濕潤。把蚯蚓或是螞蟻放到土上,再鋪一些嫩草和樹葉,觀察蚯蚓或螞蟻的活動。
(設計意圖:拓展活動有效彌補了學生不易觀察到的土壤下的動物生活情況。不同地區可以考慮“螞蟻工坊”這一材料替換,但觀察蚯蚓從觀察環境的真實性和觀察成本來看都更為適宜。)小學科學說課稿篇6
●說教材
熱脹冷縮是指物質遇熱膨脹和遇冷收縮的性質。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有些水泥路在冬天的時候會裂開;茶壺里滿壺的水在燒開時會有水溢出來等等。熱脹冷縮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乒乓球踩癟了,可以浸在開水里燙一下,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壓力變大就會重新鼓起來;果醬瓶的鐵蓋子擰不開,我們只要把瓶子倒過來放在熱水里浸泡一會,玻璃瓶和鐵蓋子放在熱水里都會膨脹,但是玻璃膨脹小,鐵蓋子膨脹大,瓶口和鐵蓋子之間的縫隙就會變大,瓶口就容易擰開了。一般物體都會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只是有些物體不是變化比較小,我們很難看出來;有些物體變化比較大,可以用肉眼就能看出來。
中班的孩子對周圍世界的敏感性不斷增強,他們會很驚喜地發現這個世界很神奇:為什么袋鼠爸爸會生孩子,我們的爸爸不會?為什么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外星球有沒有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等等。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提出的問題也都是以“為什么”為主,他們關注現象,更關注現象后面的科學道理。他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動機去探究周圍的世界,他們是勇于實踐的探索者,會積極主動地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中班孩子對熱脹冷縮的現象在生活中有遇到過,但是對于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的經驗還不是很系統,很科學,因此在中班開展“熱脹冷縮”的科學探索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整合、梳理、提升這方面的知識經驗,還可以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觀察,讓幼兒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理念。
●說目標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教學活動內容,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
2.知道熱脹冷縮與生活的關系,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其中“發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我將提提供各種操作材料,在活動中通過幼兒猜測、操作、記錄和交流來解決重難點。
●說準備
根據活動的目標,我提供人手一份的癟乒乓球三個、杯子三個、記錄紙一張,每人兩個笑臉貼紙,大記錄紙一張,ppt 1.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癟乒乓球、杯子,是為了讓幼兒進行實驗,感知熱了能使物體膨脹的現象,這份材料很好地體現了《綱要》所提倡的“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讓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記錄紙的設計很簡單,但是它的提供不僅可以幫助幼兒記憶實驗的結果,讓孩子有據可證,更讓幼兒學會尊重科學的實踐和真理。
2.笑臉貼紙是讓幼兒將自己的猜測或是實驗結果展現在大記錄紙上,便于教師和同伴的統計。大記錄紙可以將幼兒的猜測和操作結果進行匯總,便于幼兒直觀地了解同伴的想法和實驗結果,并便于更好地進行相互交流。
3.Ppt的內容是由一個生活錄像短片“怎么辦”和“熱脹冷縮在生活中應用”圖片組成的。錄像短片是為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圖片是為了幫助幼兒擴散思維,了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說過程
第一個環節:引出課題
采用看錄像短片的形式,將生活中現實的場景展現在幼兒面前。通過一個小朋友的困難,激發幼兒幫助他的愿望,繼而激發幼兒想出各種辦法使乒乓球變圓。通過這一個環節幼兒的交流,教師能較好地了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
第二個環節:猜測實驗
通過幼兒的猜測,讓幼兒各抒己見,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在同伴和教師面前,允許孩子出錯。
接下來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崇尚科學,形成讓事實來說話的觀念。當然,實驗的過程是一個發現變化的過程,需要孩子仔細觀察,從而發現“熱脹”的現象。
通過記錄實驗結果,讓幼兒嘗試簡單的記錄方法,學會看簡單的記錄表。
在交流中,讓幼兒了解同伴的想法和經驗,促進幼兒間的交流。
教師的小結是對生活現象的科學提煉,讓幼兒初步感受科學的嚴謹性,了解物質的這種現象是“熱脹冷縮”的性質。
第三個環節:討論交流
通過同伴間的交流,讓幼兒對自己觀察到的生活進行表達,教師能從中了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也能引發幼兒對生活更積極地觀察和探究。
通過ppt的展示,圖片的直觀性更能讓幼兒了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這么廣泛,科學無處不在。
有關說課稿模板1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吆喝》一文介紹了老北京城街頭商販的吆喝聲,那看似平凡、簡單,不為人所關注,甚至厭惡的吆喝聲,對作者來說,卻大有__,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憶和懷念之情。學習__,要使學生體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蘊含著無窮的樂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同時,在老北京城,各種吆喝聲隨處可見,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條理清晰,雜而不亂,學習領悟作者高超的組織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__的語言特色,是這篇__的重點所在。但是,如今的中學生對于舊式的“吆喝”是陌生的,這就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設計有關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搜集、調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地的某種“吆喝”。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認識、感受、熱愛“吆喝”這門藝術。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仿佛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__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
2、教學目標的設定
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揣摩品味__平易而又生動幽默的語言。理清__思路,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應注意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__”的生活真諦。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通過速讀、默讀等方法把握__脈絡是學習重點。創設意境體味__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樹立文化大觀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結構、層次:從學生活動角度主要設計為三個環節:快速閱讀——深入研讀——選點品讀。
2、思路、理念:為了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習慣,采取圈點勾畫法、交流討論法、讀寫結合、情景體驗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主的對課文進行研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再創造”,讓學生整體動口說動筆寫,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合作學習精神。
①引導入境盡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②明確目標為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并有利于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③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教師應該教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舍得花時間,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形式要多樣。
④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散文的寫法及風格,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言材料,提高其整體把握、概括提煉的能力,做到從語言品味中領悟內涵,指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心地學習語言。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伙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并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于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3、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說課稿】相關文章:
比的應用說課稿比的認識說課稿11-15
說課稿小班健康說課稿03-02
《春》說課稿春說課稿03-28
比的說課稿05-26
精品說課稿精品說課稿范文03-28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 說課稿模板課件11-30
幼兒說課稿范文 幼兒說課稿子04-18
精品說課稿 精品課說課稿03-28
《春聯》說課稿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