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推薦)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小學高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的特點,我將這篇課文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能夠準確地認讀和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13個生字。
2、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尊師、愛師、親師的感情。
分析課文的寫作特點應該確定為教學難點。
再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之后,我準備這樣來安排課堂教學。
首先,我準備從介紹作者導入課文。
導入后,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一環節分五個教學步驟。
第一步,學生拿著筆聽教師范讀課文,邊聽邊標注自己讀不準的'字音。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然后,教師用課件投影比較難讀的句子,進行帶讀。
第三步,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段落,讀后讓其他同學評一評,并糾正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事?
最后一步,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指導性小結。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帶來學生一起學習生字。
解決生字詞之后,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文本,理解課文重點部分。
第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田老師是怎樣給我們上課的?
第二,通過反復的朗讀練習,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復述能力。
第三,讓學生思考:田老師上課愛編故事,對“我”有什么影響?請結合課文7—10自然段,談一談你的看法。
教師小結:田老師愛編故事,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入了迷。板書:入了迷。
解決了課文重點部分后,帶領學生學習理解最后兩個自然段。
課堂教學最后一步,通過兩個問題進行課堂小結。
第一個問題:學完課文你認為田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口才、文筆都很好,善于講故事)
第二個問題:說一說你這節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作業設計:
1、請你對你最喜歡的的老師們說幾句話,然后做成卡片,把它送給你最喜歡的老師。
2、搜集一些關于贊頌老師的名言,記到自己的“課外讀書筆記”本上。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2
《猴王出世》是根據我們非常熟悉的古典名著《西游記》第一回改編而成,作者用凝練的古白話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早已家喻戶曉的故事: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石猴的形象,孩子們早已耳熟能詳,但是他們大多是從影視或者圖畫書上看到的,所以本課不是通過解讀文本建立形象,而是通過解讀文本,來實現頭腦中原有形象與文字的融合。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2、了解石猴是怎樣出世的以及它成王的經歷。
3、體會石猴的性格特點,感受其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吟誦、感悟、探究等教學策略,讓孩子們品詞析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體會石猴的性格特點,感受其形象。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確立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做了如下教學設計,下面我將教法、學法融合起來進行說課。
在第一課時里,我和孩子們初讀了課文,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并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解決了課文中難懂的字詞。例如:“瞑目、甲子、洞天、滔滔不竭”等。在此基礎上,還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成了兩部分,理清了文章脈絡。
教學設計:
一、整體回顧課文
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對課文的整體回顧,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很快走進文本,為后面賞析課文做好準備。
二、品讀感悟課文,解讀人物形象
本節課我設計的中心話題是:石猴是從哪兒來的?石猴能成為猴王,憑借的是什么?在課文中劃出相關字、詞、句,并做出批注。再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感情的讀一讀。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3
一、教材簡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通俗的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
選編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鯨》是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與其它三篇課文是全冊中唯一的一組說明文。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重點訓練了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朗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本課在讀寫方面將承擔雙重任務,即:重點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想,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去。同時繼續訓練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學情分析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過程這一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均可在反復朗讀中充分理解,但根據以往學習說明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說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么”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欲望。那么,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對于文章中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學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陽》等說明性文章的學習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種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說明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大部分學生對“鯨”這種動物很陌生,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課文介紹的有關鯨的一些知識。
能力目標:
1、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體會作者介紹鯨的說明方法。
2、結合實踐活動進行交際訓練,發展語言表達及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了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于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后的深層次需求。
五、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觀察導入
由于大部分沒有見過鯨,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體展示鯨的畫面,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鯨的表象,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教學伊始,我用設疑激趣法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出示課件1:顯示藍色大海)美嗎?(生答)的確,就在這美麗的藍色的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號稱‘海中之王’,它的形體龐大,比大象還要大得多。你們想去看看嗎?”接著播放課件2,展示鯨在大海中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這是什么動物?與別的動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結合課前搜集的有關鯨的圖片、文字資料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教師相機鼓勵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會觀察,而且能通過多種途徑調查了解。關于鯨的知識非常豐富,你們想繼續研究它嗎?”這樣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順勢揭題質疑:“今天咱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寫鯨的文章(板書課題),你想從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學生質疑后,教師將問題分類處理,篩選歸納為兩上主要問題:1、鯨有什么特點?2、作者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鯨?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便于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課件演示和教師談話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閱讀愿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時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渲染烘托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后,讓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在學生充分自讀后,先在小組內檢查讀書情況,再組織全班交流對課文的了解。
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初讀后,基本能抓住敘述要求,初步了解鯨的特點及生活習性。但這種了解只是一種感性認識,并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這里應安排學生質疑的環節,讓學生提出初讀遇到的疑難問題,如:“哺乳動物”“胎生”等詞語是什么意思?鯨的樣子很像魚,可它為什么不屬于魚類?……教師可結合學生質疑情況,補充設疑:課文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并以此為憑帶,引發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課文第一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可作為精讀品味的突破口。教學時,采用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先教給學生學習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讓學生選學其它幾個自然段。
(一)品評詞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運用比較、列數字、舉例等多種說明方法,集中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大”。教學中,緊扣“大”,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介紹鯨大的段落,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說明鯨大的方法,想象鯨的畫面,逐步形成個體感悟,而后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評理解,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說明方法,教學時可結合學生反饋情況作如下體會:
課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師質疑:課文介紹鯨,為什么還有寫象呢?引導學生集體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這樣便于讀者理解、接受新事物,從而認識比較說明法。然后讓學生舉一反三,找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自己體會體會)
句2: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學生對列舉數字的說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認識。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說明。而真正得從句中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準確性。對部分學生而言,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故意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模糊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了解鯨的特點。)
句3:它要是張大嘴,人站在它嘴上,舉起手來還摸檔到它的上腭;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教師設問:“去掉帶點的詞,可以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充分討論、比較,從而感悟鯨的特點,體會舉例說明法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二)自由選讀,感悟特點
課文的2-7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進化過程、分類、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的特點,呈并列關系。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自由選讀,自主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分別以特有的形式匯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表演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作者龍應臺,發表于《中國時報》后收入《野火集》。此文正面指責的是國人懦弱怕事、姑息邪惡以致壞人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實質上作者所要肯定的是社會中人的因素,一個由具備健康人生價值觀的人所組成的社會是不會出現病態的。文中列舉了種種不文明、不道德的社會現象,發出了一連串的質問: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豐富的事實、澎湃的激情、咄咄逼人的道德勇氣、論辯式的說理,表現出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本文是一篇雜文,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要使學生掌握雜文的特點、寫作技巧等。
除此之外,結合醫學生今后的從業特點,通過學習本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教書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說學情
陶行知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根據我校學生整體素質不是很高、理解力相對較差的實際情況,教學要從淺入深,從易入難,多舉例,多提問,通過問題討論總結引導出結論。
本文提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問題,估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學生的質疑應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國人,為什么不生氣》是一篇觀點鮮明、論證充分、說理透徹、語言明快犀利的雜文。其中很多事例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再通過學生反復地閱讀、用心地體悟,教師適時點拔中,文章的重點難點即可迎刃而解。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對于教材與學情的分析,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引導問題探究,我將結合教學實際,選擇有效的教法與學法。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教學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誦讀法、講授法、問題導引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比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雜文的寫作特點,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課文的相關材料比較多,涉及的知識較豐富,除引導學生認真掌握所學內容以外,還要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互聯網、圖書館)查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圖片,并制作成卡片,以備學習時交流之用。通過學習最終達到學習知識,掌握方法,提升情感的'三維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列寧曾說過:我們不需要死讀硬記,我們需要用基本的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眾所周知,越是貼近生活的知識,越容易被學生理解與掌握,因此我將采用從生活走向課堂的過渡模式展開本節課的教學。首先采用問題引導法,展示圖片,提出三個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然后采用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導入案例“小悅悅事件”,請同學們展開討論,切入課文主題。
其次,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文知識的理解,我采用講授法,介紹作者龍應臺的相關資料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在對本課有了一個最初的認識之后,我開始帶領學生研習課文,采用誦讀使學生法掃清字詞障礙,初步理解文章大意。為了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教學,從教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理念,隨后我采用問題引導法,讓學生展開提問,通過問題理解課文的內容,并把學生分成6個小組,分組展開討論。
1明確:文章中提到的三種破壞環境和不遵守功德的現象。
2明確文中多次提到“你為什么不生氣”說明了面對強權,、惡勢,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不敢生氣、不敢抗爭,以及作者對此態度所表示出的強烈憤慨。
3明確作者在文章中所列舉大量事例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的生活很近,激起學生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
在對本文的進一步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作者創作情感的理解,以及學生對雜文文體知識的掌握,我采用講授法、比較教學法,列舉散文、議論文的特點和雜文進行比較。使雜文的特點一目了然,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點。
最后我將分兩步進行鞏固提升,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實例談談讀后感受,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以達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的目的。二是組織學生進行課后活動,開展一個“我很生氣!我要說……”的環保宣傳活動,通過開展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達到拓展思維、提高能力、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教育目的。
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設計如下板書:
多媒體展示圖片結合板書,有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更容易抓住本課的主要內容,形成完整、系統的知識結構體系。
在我說課的最后,我想談一點關于本次教學設計的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探索性的使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把單一的課堂教教授過程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究新知體驗過程,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遞進的完成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真正做到讓學生“從生活走向教學,從教學走向社會”,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這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
謝謝大家!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5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浙江潮(附觀潮)》。本課將內容相近的兩篇文章編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現代散文《觀潮》。這樣編排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錢塘潮的雄奇的同時,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感性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由衷的熱愛。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話,開頭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明題意。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自即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然后對潮水由遠及近,傳神地從形 色 聲勢四個方面寫出潮的特點,表現了海潮的雄奇壯麗。描寫形與色運用了形象貼切的比喻手法,比如“僅如銀線”“玉城雪嶺”;描寫聲勢則在比喻之處還運用了夸張,例如“際天而來”“如雷霆”“吞天沃日”等。這些手法將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最后引用楊萬理和詩句進行形象的概括,呼應首句,結構極為嚴謹。
《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 潮來時 潮來后的景象,也表現的是大潮的奇特 雄偉壯觀。課文的第4 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從遠到近,寫得很有順序,很直觀形象。
總之,這兩篇文章都使人如臨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根據以上情況,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領會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文字,由遠及近的順序來表現大潮的方法。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掌握古文的讀法。
其中第2和第3條是本課和教學重點 難點在于引導學生用這兩篇文章中寫景的方法去寫景。
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學生來講,應該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文言散文,以前學的都是古詩,
沒有這樣嚴謹的結構需要領悟和學習,可以說難度加大了,因此學生在理清結構朗讀方面都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比如:《浙江潮》的開頭兩句與結尾一句是什么關系?古文的讀法等都需要老師采用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
此外,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往往是知而難行,例如:總分總也就是首尾呼應的結構,大部分學生在習作中達不到像課文中那么嚴謹;再如從遠及近的寫作順序學生也做不到像文中那樣自然。因此,設計一個“寫景小練筆”的練習是必要的。
對于兩篇文章的異同,學生一定的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我們應該要珍視學生的個性化的感受或理解,表揚有獨特見解的學生。
談教法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堂課當中所需運用的方法肯定不是單一的。因此在上這課我將結合“疑問導讀” “巡視輔導” “示范” “講練結合” “質疑引導深入閱讀”等各種方法來進行教學。當然,我將主要采取“質疑引導引導”這一方法。在課堂中我準備這樣安排:在導入新課時設計疑問來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利用巡視輔導法督促學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通過老師自身的示范性提問 朗讀和表達,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和提高朗讀與表達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時進行講練結合,既可以檢查掌握程度,又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深入閱讀兩篇文章時教師提出關鍵性對學生進行質疑,從而引導深入閱讀,領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現景物的方法。
說學法
在學生的學習上,我希望學生能做筆記,用圈圈點點的形式進行,或者是記錄課堂中所學到的重要知識。其次,討論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對于教師或同學們的質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我重視學生個性化體味語言,提倡學生多樣化的語言表達,例如對本課兩篇文章的異同的理解,可從多方面去說,有的可能會從朗讀感受上去分析,還有的可能會從內容結構方面探究等,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就應該給予肯定或表揚。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
通過問題創設情境:假設有一個去錢塘江的機會,同學們想不想去?為什么?現在我們到書中去先睹為快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十分樂意地去閱讀課文)
二、自由閱讀 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這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記錄疑點),同時教師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教師巡視輔導下呢,學生會更加主動,教師也能從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及時給予指導)
2.反饋與點評。
指名說說所讀懂的內容及閱讀方式,另點一名學生進行點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表達)
3.質疑 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當提的問題較膚淺時不能挫傷他們,而應鼓勵,教師再作示范性提問,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讀完兩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三、圖文對照 深入閱讀 朗讀指導
1.順序講讀古散文《浙江潮》(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文言散文在重點詞句 結構及朗讀方面難免會有一定的困難)
2.課堂練習:浙江之潮,被周密譽為( )。( )最盛大。當從遠方看時,僅如( ),再近些則( );聲音( ),給人的感覺是( )。因此,詩人楊萬里曾說( )。(課堂中設計一道這樣練習題能鞏固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3.對照插圖,學生合作找出與圖相關的語段。(教師質疑,提出關鍵性問題:文中哪幾句是描繪圖中情景的?學生找出后就明白重點內容之所在)
(1)體會文中的`比喻 夸張的修辭手法和由遠及近的寫作順序(找到相關的詞句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寫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啟發。)
(2)談談讀后的感受(這是引導學生對內容更進一步的理解,也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表達。老師相機用原文板書:銀線 玉城雪嶺 雷霆 吞天沃日)
4.小組討論交流開頭兩句與結尾句的關系。(體味嚴謹的首尾呼應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借鑒于寫作。)
5.合作學習《觀潮》一文
(1)按一定順序給課文分為三部分,師巡視輔導(針對后進生輔導,更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結果,并說明理由,再師生共同討論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點部分“潮來之時”
同桌間討論這部分寫了錢塘江哪幾方面?(聲音 形狀)
感受大潮的聲音,交流大潮的形狀:分別找出相關語句,交流從中讀懂的內容,并體味一些重點詞句及修辭手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說說讀后感想(師相機板書:白線 城墻 戰馬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4)交流疑義
6.有感情地朗讀比賽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文章朗讀,然后分別請幾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浙江潮》和《觀潮》,指名同學進行評價;男女同學朗讀比賽,教師點評;教師示范朗讀后全班齊讀課文。(這樣更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四、引導表達
1.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結合板書與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多樣化地表達)
2.談領悟到的寫景方法(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肯定)
3.師小結首尾呼應的結構和由遠及近的寫景順序
五、布置練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溫習功課的好習慣)
2.運用領悟到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觀(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六、談板書設計
我將板書和深入閱讀同步進行,設計的形式如下:
結構 仿佛看到 仿佛聽到 仿佛感受到
總
浙江潮 銀線
分 雷霆 吞天沃日
總 玉城雪嶺
潮來前 白線
觀潮 潮來時 城墻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潮來后 戰馬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6
【說教材】
《凡卡》這篇小說由俄國作家契珂夫寫于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親的雜貨店里,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小學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學徒的命運。
《凡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采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本學期提出了兩項閱讀的新要求
一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通過前幾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基礎,本組課文應該進行較為綜合的練習,而《凡卡》則是難得的例文。由于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完成了初讀感知、整體建構、略讀“回憶”和學習生字的教學目標,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初設疑問:
導入新課,從復習課文內容入手,回顧《凡卡》一文的寫作特點,并在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追問: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然后引導學生就以這兩個大問題為統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由于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探討也就有了熱情。
(二)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由于課文篇幅比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內容最重要、感情烈的段落。接著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導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并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養成邊讀邊思、讀中存疑的良好讀書習慣。到此,學生解決了課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然后解決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呢?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使學生認識到凡卡不幸的命運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最后,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回憶處,停下來想一想凡卡的“快樂”生活,在學生有所感觸的情況下,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再問再議,拓展練筆:
小說最后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我要求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并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聯系“地址不詳”,認識到他爺爺不能收到信。然后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在此基礎上,播放最后一節課文錄音,讓學生領悟:對于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最后,讓學生任選一題做課后擴展練習:
1。課文在凡卡睡熟并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
2。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得到深化。
【說板書和作業】
板書:加上題目只有十個字,簡明扼要地將凡卡現實生活的悲慘與回憶中生活的快樂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深入體會小說的思想感情和小說表達上的特點。
作業: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寫人物外貌的,有描寫景物的,也有抒發思想感情的。這些精彩的語句、段落都有積累的價值。因此,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把他們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另外,如果教學時間不夠充裕的話,練筆也將作為作業留給學生。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7
1.文章結構。
文中有三次“親切、舒服”,體現了文章感情深化的三個層次:
(1)引入初進大興安嶺;
(2)描寫“嶺、林、花”及由此產生的感想;
(3)林場所見,頓悟“興安嶺”的含義。
2.本課教學內容的選定。
全文以“引入”、“嶺、林、花”、“感想”三塊劃分,設計為三課時。本節課為第二課時,教學內容以體會景為主,只滲透情感。也就是通過教學“嶺、林、花”,體會大興安嶺的那種柔美,朦朧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中流露出的一些真情實感。這種設計,也是符合本單元教學訓練重點的考慮。
3.設計思路及指導思想:
(1)教學觀念大膽突破、創新實踐。
全課力求體現一種“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情感體會來替代老師對文章內容單一講解”的主流教學思想。通過有目的,有層次的讀,整句整段的讀,重于情感體會的讀,來形成以讀為本的特點,和學生由“讀通—讀熟—讀懂—想讀、想體會”的層次。
貫穿全文“嶺、林、花”三方面的,是同一個問題“你體會到什么?從哪兒體會到的?”這兩個問連起來提出,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說出一段完整的話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要求。這也是啟發式教學最有力地措施、表現!
本課教學共六大環節:
一.情景引入;
二.理清內容層次;
三.學2自然段(“嶺部分”);
四.學3、4自然段(林);
五.學5自然段(花);
六.結尾總結。
教學一開始就是默讀全文并思考,以此分清內容。緊接著齊讀2-5自然段,理清層次。在學習2自然段的“嶺”時,也是通過學生朗讀體會特點,在回答中再讀再體會這樣來理解的。突破這部分難點后,又以老師的小結激情再讀,更深一步體會。
第三至五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分別設計了3個、3個、1個教學點。第三部分的主要訓練點是“體會嶺的多”、“體會嶺的溫柔”、“體會作者的情”,三個教學點是以讀為主;而第四部分的三個訓練點“理解綠顏色的多”,“理解為什么大興安嶺,被稱作林海”和“理解寫法”,則主要采用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模式,力求體現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創新。分頁標題#e#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本課重要指導思想。
學生創新,首先老師應有創新。因此在教案設計,教學細節處理的考慮上,頗下了一番功夫。
“創新從質疑問難開始。”于是本課采用了局部質疑問難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處理問題。在第四部分最大限度地發揮、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回答不求唯一,允許發表不同見解。老師對于問題的答案,是以尊重學生的各自見解為基礎,進行總結定性的,而非事先預備。
老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設計為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讀,一步一步地體會景中流露出或激發出同感產生的那種情。老師的講解在文中安排所占比例僅有,屈指可數。更多的時間,是讓學生體會讀,讓學生說感想,表達見解。
并且,此部分的教法和教學流程設計是靈活的:隨學生而應變。采取以學生讀“體會最美,最喜歡的句子”來引出三個教學點,相機對三個教學點作出不同形式的處理—有設問、有討論、有朗讀指導。學生的理解明顯地輕松到位。
文章結尾部分設計了“用一句話表達自己感想或者贊美林海”這一環節。既是在反饋學習情況信息,也是在創新思維,是設計的一個擴展訓練——全課的高潮。
另外,縱觀本課還設計了、包含了一個學習方法的指導:先在講第三部分“嶺”時,提出學習方法——1.讀書;2.體會特點;3.批注特點;4.體會作者感受。再在第四部分的教學引入時,有意地提到“同樣的”用剛才的方法自學。最后,過度到第五部分自學。使學生通過本課學有所獲。
實際上,整個過程主線就是:充分相信六年級學生的能力,盡量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結合交流討論,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一種理解文章的學習方法。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8
我說課的題目是《負荊請罪》,這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士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歷史小話劇,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向遭其侮辱卻不與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
本課要求三課時,我說第一課時,這一課時的教學要求是: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能聯系課文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教法是: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重點
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先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然后板書課題,你知道是誰向誰請罪?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
二、布置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查字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③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①指名讀詞語
②用鋼筆描紅
③指名讀課文,正音,理解詞語
厲害:難以對付
寬恕:寬容
懼怕:害怕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①誰向誰請罪?
②為什么要請罪?
③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內容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板書
負荊請罪
厲害:
難以對付
寬恕:
寬容
懼怕:
害怕
昏庸:
糊涂而愚蠢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白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悠遠的意韻。因此教學本文除了帶領學生學會生字詞并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的內涵,從而感受白鷺的美,感受文章描繪的意境的美。
二、說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鷺、嫌”等6個生字,會寫“宜、鶴、嫌、朱、嵌、框、匣、哨、恩、韻”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在朗讀中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的詞句去品味、想象,能體驗到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使學生身臨其境。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了課件展示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通過學生自學自悟,以讀促悟,使學生形成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謎語導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擴大學生的積累,可謂一舉兩得。
2、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我設計了多層次的課文閱讀。首先讓學生們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接下來設置再讀課文,整體把握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內容有個整體的認識。然后設置深讀課文,品味重點句子,重現優美的'畫面。這樣由淺入深地閱讀,使學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體會了作者對白鷺的思想感情。這種方式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3、對于課外做作業的布置。我設置了“用對比的寫作手法寫一寫生活中的事物”,這樣既考查了學生對寫作方法的理解,又能讓他們運用到實踐中,這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與提升。
4、板書設計。
顏色的搭配
外形美
適宜
白鷺(精巧的詩)
身段的大小
(韻在骨子里的散圖畫美———清田獨釣圖文詩)———喜愛
悠然美———清晨望哨圖贊美
清澄美———黃昏低飛圖
板書設計我采用結構圖的形式。這篇文章的結構為總—分—總,因此我在設計結構圖的時候也遵循了課文原來的結構,“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是總起,然后分別描繪了白鷺的外形美、圖畫美、悠然美、清澄美,最后進行總結: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同時明確作者對白鷺的情感:喜愛和贊美。
六、教學效果預測。
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意境悠然。我要讓我的學生們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讓他們明白:美往往存在于平常的事物中,鼓勵他們去尋找,去發現。在能力培養方面,我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把課上所學運用到實際中,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單元教學初探
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主題:
本單元的課文主要是圍繞“一花一鳥總關情”這個主題編排的,由《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四篇課文組成。目的一是通過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花”“鳥”的內涵,二是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善于通過普通事物發現不尋常的“美”,并能根據對事物的描寫,抒發自己的感情。
2、本單元重點:
(1)通過對比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本單元的4篇文章都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這種手法的運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鮮明生動。如《白鷺》中把白鷺和白鶴、朱鷺、蒼鷺進行對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進行對比;《桂花雨》中把故鄉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對比;《珍珠鳥》中把大珍珠鳥的“膽小”與小珍珠鳥的“與人親近”的前后對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啟發。
(2)通過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點句子,從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課文內容,朗讀和背誦課文。
(3)練習寫作。能夠抓住事物特點,抒發自己的感情。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第九冊教材第六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議論文。本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業的例子證明這一觀點。
這篇課文的脈絡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觀點:如果我們也能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業的三個事例證明這一觀點,并通過“水滴”與“雨水”作對比,從反面進一步說明這一觀點。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給予我們的啟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單元的主題是百折不撓,而這一主題的課文在三、四年級的教材中也有,五年級怎樣上出不同來,怎樣上升到一個高度,這是需要考慮的。同時本文是一篇說理文,四年級的《說勤奮》,六年級的《談禮貌》都是同一類型的文章。在《課標》中第三學段閱讀教學明確提出“學會閱讀說明性文章,使學生初步把握各類文體的特點,進一步增強獨立閱讀的能力。要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初步領悟寫作方法對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和課文特點,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本課舉例說明、正反兩方面說明的寫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讓學生明白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感悟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二、說教法
1、品詞析句法
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言語實際活動是語文課的基本任務。本課抓住關鍵語句,以讀為主線,輔之以聽、說、寫,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歷一個由“感知——感悟”的過程。
2、自主、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課堂又是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重要陣地。本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學生與文本之間交流的平臺,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三、說學法
1、質疑探究。古人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讓學生逐步懂得在閱讀中怎么思考,怎么發問,尋找作者的思路。
2、自主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中特別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語文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選擇學習,讓他們在自由而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質。
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準確、流利。
2、自學生字詞。會讀,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紅寫正確。
3、初步理清文章條理,感知文章運用了哪些事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4、畫出文中你認為含義比較深的句子,在空白處寫一寫簡單的體會。
5、搜集有關“滴水穿石”的資料。
四、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有六個步驟: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二、直奔中心,突破難點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讀四、學習事例,體會寫法五、照應課始,交流感受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推銷一下自己,談一談自己的理想,(板書:理想)誰來?學生各抒已見
同學們的理想真遠大,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一把能打開理想之門的鑰匙。
(這是導入部分,這樣設計旨在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愛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用推銷自己的方式來談談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學生對話的`興趣,而理想正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話題,為下面的教學作好了鋪墊。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閱讀中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迸發,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欲望下學習。)
二、直奔中心,突破難點
1、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到這把能打開理想之門的鑰匙。
2、出示: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1)請同學自由讀這句話,你能找出幾組反義詞。
(2)板書:目標專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廢
(3)我們要想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反之,如果我們(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就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我們一起把這段話讀一遍。
(4)小結:這句話從正反兩方面準確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
過渡: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識,在哪兒見過嗎?請大家把書打開,看看哪兒也說了這層意思?
(張慶先生說過,“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本環節直奔中心,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難點。)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讀
1、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齊讀
2、請同學們讀第1小節,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告訴我們小水滴“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1)生答師出示“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2)抓住重點詞語“總是同一個地方”“接連不斷”“幾百年過去”“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鍥而不舍”“日雕月琢”來體會小水滴“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3)指導有感情朗讀。
請同學自由讀這段話,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頭,容易嗎?讀給你的同桌聽,請同桌評一評。推薦自己的同桌來讀。
真夠艱難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跡啊!真為小水滴高興!我們一起讀一遍。
(4)小結:小小的身體中竟然蘊藏著如此堅定的信念,令人震撼,同學們你們想說些什么嗎?
回答出示: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讀這句話,這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換一種說法“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什么事都能做成。”用反問句是強調這個意思。誰來讀好這個反問句。
(本環節緊扣文章的中心,通過反復朗讀,領悟小水滴的“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四、學習事例體會寫法
過渡: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什么事都能做成。怎樣才能讓讀者也相信這個道理呢?課文是用的什么寫法?(舉例)是啊,其實我們人類社會中有著許許多多像小水滴一樣的人。
1、輕聲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幾位這樣的人?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事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事例中的人哪里讓你感受到了小水滴的精神,他們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他獲得了哪些成功?(可以用筆畫畫寫寫)
2、交流:(李時珍是醫藥專家,他訪名醫,嘗藥草,終于寫成《本草綱目》,說明他目標專一;經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說明他持之以恒。愛迪生是發明家,他迷戀于電學實驗研究,說明他目標專一;他畢生孜孜不倦,說明他能持之以恒。齊白石是個畫家,他數十年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說明了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3、過渡:大家說的真不錯,不知讀得怎么樣呢,誰來讀?分人物朗讀
4、……理解省略號。是啊,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你
還知道哪些人也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后取得成功的呢?(徐悲鴻、勾踐、本單元學的富蘭克林、談遷、諾貝爾都是。)
(語文的學習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瞻前顧后,抓住教材前后的聯系,有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
5、過渡:這么多的故事,書上只是分別選取了一古兩今、兩中一外三個典型事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誰來讀好這句話,反問語氣。讀出強調。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頑石指――阻力、困難。”“滴穿頑石指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再讀這句話。
7、讀一讀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寫上這一節。
學生交流,教師點明:這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可增強課文的說服力。
(高萬同老師說過,說理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論證的合理化”。一篇說理文就應該上出說理文的特點,不能當作記敘文來上。本環節就是緊扣本文的中心觀點“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放手讓學生來品味語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時明白課文說明事理的方法:舉例說明、正反兩方面說明)
五、照應課始,交流感受
1、再次出示: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這段話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自然現象后心跡的真實流露,也就是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也可以說是一段名言,讓我們牢牢記住這句話吧!
齊讀
2、其實,從三年級到現在,我們學過許多這方面的內容,你能用一些俗語或自己的話來談談你的收獲嗎?
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3、再次讀這句話。
(本環節由中心句的學習,再回到中心句的學習,形成一個整體,這才是完整的學習過程。通過對中心句的反復吟詠,一詠三嘆,使學生牢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同時用一句話談談自己的收獲,也聯系了以前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內化了學生的語言。)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總結全文: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老師就是希望大家牢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用好這把鑰匙,去打開理想之門。為了時刻提醒了自己,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書簽,可以送給朋友,也可以送給家人。
2、寫一篇讀后感。
(本環節是一個總結升華,讓學生制作書簽,是加深學生的感受,強化學得。寫讀后感也是出于這個考慮,是強化,是升華)
五、說教學設計
22滴水穿石的啟示
李時珍
目標專一
愛迪生實現理想
持之以恒
齊白石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軍神》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教學重點是感受戰爭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質和老一輩革命家堅強的革命意志,并通過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軍神》這篇文章記敘了劉伯承在重慶治療受傷的眼睛時拒絕使用麻醉劑的事,表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表達了作者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贊揚的感情。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并通過人物對話、神態的描寫,表現了人物的品質。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于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敢于質疑和樂于釋疑的習慣,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較強。但在創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會不自覺地受到思維定勢的約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不能完全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等。
三、設計理念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精神,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調動學生樂于探究的積極性,鼓起學生創新的勇氣。
四、教學目標分析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本班學情特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
讀懂描寫人物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體會劉伯承的堅強意志;能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
以“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課程資源的熏陶下,體會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冊教材也在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求中強調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軍神》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劉伯承,但描寫人物時,重點卻寫沃克醫生的神態和情緒變化,其目的是以沃克醫生神態、情緒的變化來襯托劉伯承的堅強意志。這對于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讀懂重點段落,體會劉伯承的堅強意志。教學難點確定為:讀懂描寫人物對話、神態的語句,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六、教學方法分析
我們都知道學無止境,教無定法。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憑借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聯系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導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
七、教學流程設想
《軍神》第一課時的教學,應緊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根據文章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以“讀”為主線,以聽、說、疑、議、想、寫為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讀懂重點內容,感受到軍神鋼鐵般的意志,悟出文中之情,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整個課堂教學分為六個大環節:
(一)交流信息,走進文本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并不單純是一門學科,它是人類生活的濃縮。因此,語文課程的學習,絕不能僅僅局限在語文課程本身和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網絡為語文學習提供了不可窮盡的資源寶庫。在信息技術課上,我們鼓勵學生上網查閱有關劉伯承的資料。在語文課堂上,我請學生交流信息,既增強學生對文中主人公的感性認識,架設起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又實現了資源共享。
(二)整體感知,讀中感悟
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特點,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發揮語文課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感受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通過快速默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接著請學生自由朗讀寫劉伯承的段落,與文本對話,使學生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這里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能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語言學習豐富、生動起來。當學生對手術中劉伯承的表現有自己初步的感受以后,我適機播放電影《青年劉伯承》的片段,電影最后定格在“抓破白墊單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上,學生被震撼了,他們的感受會隨之加深。這時,再讀課文第17自然段,學生將飽含深情和欽佩,真正走進課文,走進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語文課程所倡導的人文性,本節課所擬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都將通過語言的學習得以實現。
(三)質疑探究,突破難點
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創新學習的開端。在學生讀了寫沃克醫生的語段以后,我請學生大膽質疑,并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即“沃克醫生的神態、情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語文課程標準》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而語文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文本,并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效地探究。匯報交流的過程既是學生暢談見解和觀點的過程,又是師生“閱讀反思”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不同感悟,這是對不同生命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推動課堂對話的發展。
(四)角色朗讀,語境體驗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軍神》這篇課文主要是以劉伯承和沃克醫生對話的形式展開。因此,在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我請同桌的孩子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一次對話練習分角色朗讀。這不僅能使學生再次感受手術室里兩個人物不同的心情,積累語言;還能再現語境,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五)撰寫碑文,提升情感
當學生受到劉伯承堅強意志的感染時,我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軍神》這個故事發生在重慶的臨江門外,如果我們重慶人民想在那兒立一座碑來紀念劉伯承元帥,你會在碑上寫點兒什么?此時,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會在筆下流淌,學生的情感將會獲得提升。
(六)課后延伸,強化主題
課后應該是一個新的學習輪回的開始,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能使學生從中吸收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發展個性。在課堂最后這個環節,我尊重學生學習的選擇性,提出兩個課后練習供學生選擇。一是讀寫結合的練習,其目的是從讀后的感慨入手,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依托,促使學生有感而發,落筆成文。二是課本劇的排演,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把書面文字轉換成適合于舞臺的口頭語言、形體動作,變死的課本知識為活的演出實踐,同時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質。這兩個練習不僅作為本節課的延伸,同時也成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內容。
八、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遵循板書為教學服務的教學理念。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圖文并茂的板書易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當學生讀中感受到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以后,我在“軍神”下面板書“意志堅強”,這能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當學生撰寫碑文后,我再一邊總結一邊畫上紀念碑。至此,劉伯承元帥的形象將留在師生的心中,成為一座高大的豐碑。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第一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訓練課文。該單元教學是在第四單元"觀察反映生活——人和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提高觀察反映生活的能力。該單元共有三篇課文,《百草園》寫童年趣事,側重于觀察自然景物;《螳螂捕蛇》是記述見聞的文言文,側重于敘事和狀物。而《珍珠鳥》主要記敘養鳥活動,著重描寫珍珠鳥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側重于狀物。三篇文章各司一職,編者意圖明確。本文旨在培養學生狀物的寫作能力和觀察動物的實踐能力,明確觀察對寫景狀物、對反映生活情趣的重要意義。就其地位可言。如果說《百草園》旨在觀察自然景物,訓練靜態描寫,那么《珍珠鳥>意在觀察動物,訓練動態描寫,并為后文《螳螂捕蛇》的狀物訓練奠定基礎,因此其地位可謂"承前啟后",不可或缺。對初一同學來說,這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細品。
二、說目標
《珍珠鳥》一文作者以獨特的角度,新穎的立意,傳神細膩的描寫,準確生動的用詞,記敘了珍珠鳥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觀察對描寫動物的意義和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2)初步學會觀察、描寫動物的基本方法,注意運用描寫動物的詞語。(3)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和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
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體會課文描寫動物細膩人微、語言運用準確傳神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為:"人之愛"和"鳥之愛"兩方面的結合,理解"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現實意義。
三、說教法
采用"情境教學法",也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擬人化的童話情境,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童話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人與鳥的對話為表現形式,語言親切清新,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頭、頸、肢、尾、羽等組成部分),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有順序地觀察;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即動態的發展過程),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指導學生觀察動物時發揮想像和聯想,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四、說設計
1.導入新課。
導入設計要以"一石擊水"之勢,在課前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神,釋放學生的心智潛能可采用動畫情境導人新課,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自讀課文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如(聽錄音、看動畫)一對大珍珠鳥(夫婦)在森林搬家到城里之前的一段對話,對話中充滿了對陌生世界的憧憬和對人類的畏懼。此法形象生動又不一味地拘泥于文本,體現了具有創新精神的閱讀教學理念。
2.感知教材。
精心利用教材,這是閱讀教學的軟肋。教師應將全盤講授變為
相機誘導,指點門徑,撥正迷津。點撥要點在要害,這要害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不要全盤托出,而要引導學生自求得之,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
(1)(珍珠鳥的介紹):主人對珍珠鳥的愛護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精心設置環境 ②不加干擾
歸納為"四不":不看、不管、不趕、不寫(板書)
(2)(主人的介紹):小珍珠鳥對我的態度變化過程:
歸納:顯得怕人一漸漸膽大一已經放心一完全信賴
通過珍珠鳥和主人的自我介紹,學生由聽到的信息中歸納出要點,點撥形式不拘一格,行之有效。這樣形象感知全文,切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課堂意趣橫生,高潮迭起,高效低耗,充滿活力。
3.討論質疑。
設計討論質疑這一環節,目的是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對事物的分析、比較、思辯能力。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曾說:"學校中求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的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只有積極思考、獨立探究、善于發現、敢于質疑,才能調動學生內在的動機潛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的討論,可從突破重難點人手,設計一些討論材料。如:
(1)設計表格讓學生在文中找詞語,互改互評,理解文中內容。
小鳥的變化
活動范圍
動作行為
神態描寫
顯得怕人
漸漸膽大
已經放心
完全信賴
(2)比較詞語,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較優劣,培養學生語感,
注意用詞的準確傳神,養成賞品語言的習慣。
A 大鳥"伸"出小腦袋
小鳥"探"出小腦袋
B 幽深的叢林
幽靜的叢林
C 一個蓬松的球兒
一個松軟的球兒
(3)設計問題供學生討論:"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此句的作用是什么?談談你對文末最后一句的看法。你學習本文后,對觀察描寫動物有什么啟示?
4.練習設計。
設計彈性選擇型作業,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有限范圍之內自由選擇,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必然會提高學生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因此,作業作為教與學的重要中介,也是培養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絕好環節。
設計形式多樣、角度多變、內容多元的作業,有利于調動學生手、腦、耳、目、口等器官,不僅使觀察、思考、想像、記憶等智力因素得到鍛煉,而且使興趣、情感、意志、習慣、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也得以長足進步,真正實現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承前啟后、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機械重復的"題海戰術"所不能比擬的。
5.板書設計。
(1)養鳥的過程:我的愛護:不看、不管、不趕、不寫
鳥的變化:顯得怕人一漸漸膽大一已經放心一完全信賴
(2)作者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3)寫作啟示:A.抓住特征
B.動態描寫
C.想像感受
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綱舉目張、巧妙妥帖,這既抓住課文精要,又便于學生記憶,一目了然。
第三處寫作啟示由學生自己歸納書寫,則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圍繞草塘的“可愛”,描寫了草塘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贊美之情。
課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形成思路的:課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膩),接著寫了草塘的美麗景色(驚喜),然后寫了草塘春、冬兩季豐富的物產(贊嘆),最后通過描寫“我”在水泡子里逮魚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愛上了草塘(愛戀)。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訓練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地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了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地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難點:
了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感情。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立足工具,弘揚人文”,需要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品味語言、咀嚼文字、體驗情感。本課的教學旨在捕捉課文的關鍵句段及靈動的字詞,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品味,讀中悟情。
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精神和課文特點,遵循閱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本課選擇的基本教法是“以讀代講、以練代講、以合作討論代講,以圖引文、圖文結合”。
在操作過程中采用“讀、劃、練、議、品”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時主要教給學生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主要培養學生觀察,表達,聯想及朗讀課文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學了《可愛的草塘》一課,草塘的可愛表現在哪幾個方面?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景美、物豐。那么,這節課我們再次跟隨作者前往北大荒進行一次愉快的旅游。
二、品讀課文,感受草塘美景
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學課文第五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找出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讀后感受。這時學生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學生們都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如“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歡笑著,翻滾著,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這句話寫得很美。“翠綠翠綠、發光、鮮亮。”寫出了草塘的色彩美,"歡笑著、翻滾著"寫出了草塘的動態美。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語文,首先要把握好語言的工具性。多讀、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認的學習語言的基本規律。引導學生從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充滿激情的誦,也是衡量學生是否突破重難點的關鍵。因此,接下來的課文教學,我采取的“讀占鰲頭”的學習方法。面對草塘這美妙的人間佳境,我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另外在教學中我還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示范朗讀。范讀會讓學生一下子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找準朗讀的感覺,學生一定會情緒激昂,躍躍欲試。我適時激情引導“這美麗的草塘,是多么令人迷戀呀!它不僅廣闊而且美麗,那一叢一叢的綠顏色向你展示它們生命力的旺盛,不由使你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它們當中的一員。這里的草塘顏色是綠的,但這綠并不單調,它有光澤的美,有變化的'美,更有著動態的美。讓我們邊讀邊想象畫面,將這幅美麗的畫卷記在心中。”通過交流讀書的感受,引導學生去發現美;通過教師的范讀,幫助學生去感悟美;通過激發想象,促使學生去深化美;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進一步去享受美。
在教學“小河奇景”這段時,“啊!一條清澈的小河奇跡般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我抓住了學生在朗讀時對“啊”字不同處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
課文中描寫小河奇景這一部分作者用一組排比句展現出了一幅迷人的美景,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我引導學生像這樣的文字,我們也能寫。這樣吧,我給大家開個頭“夕陽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想象的閘門都會打開。這一環節,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的思維在想象中迸發出火花,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此環節也成為本課的亮點之一。
三、自瀆自悟,感受“豐富物產”
課標中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訓練學生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想這幾段文字圍繞哪句話寫的?并引導學生結合小麗的介紹加上自己的創造說一說“瓢舀魚、逮野雞、追狍子”三件事。
學生說故事之前會再次閱讀課文,說故事是學生對課文中的語言內化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在故事過程中注意說話語氣,要流露出對家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此環節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的聽說能力、想象力進行了訓練,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草塘的物產豐富、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有機統一。
四、暢談感受,結束“草塘之旅”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十分重視讀寫結合,他說:“閱讀教學要讀寫結合,找準讀寫結合點,為學生提提供素材,讓學生‘有米下鍋’”。
臨近下課我對同學們說時間不早了,我們這次愉快的旅行也該結束了。在我們即將離開這片可愛的草塘的時候,同學們一定有許許多多的感受要告訴朋友,告訴親人,告訴今天在座的老師們。好,那就在老師課前發給你的紙上(出示:編一句俗語,寫一點感受,設計一句廣告詞,當然,寫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詩、畫一幅小畫、譜一支小曲……)這一環節,有機的調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張揚。
學生們的精彩創作讓我詩興大發,也即興作了一首小詩:草塘茫茫綠浪涌,春冬兩季樂無窮。物豐景美惹人愛,美麗畫卷記心中。此環節設計將教學推向了**。
五、總結全文,體會作者情感變化
在最后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完成練習;并通過板書總結課文。通過練習學生明確了作者情感的變化,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業
推薦讀文章《野河塘》
小練筆:學了課文之后,你想到你的家鄉有哪些獨特的風光,物產嗎?拿起你的筆寫一寫。
“給學生多大的舞臺,學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只要我們多花巧心,給學生創造更多想說、想寫的機會和空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上一定能跳出更美的舞。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4
說教材
這首短詩只有12行。分為兩小結。以詩歌特有的節奏感營造出一個深邃的思維空間,耐人尋味。本詩以‘跌倒’為題。采用比喻意引發我們思考。跌倒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這才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
說目標
有感情讀課文,體會詩的`感情色彩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合作學習,探究跌倒后你應怎樣做。學習象征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的站起來,戰勝困難走出困境,使人生變得更精彩。
說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說設計
在教學實踐中我以讀帶講,在讀中自悟,運用多媒體課件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懂得跌倒了并不可怕,要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
說過程
1、激情導入:讀名對,板題、解題,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跌倒。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a、多種形式讀文b、了解什么事物跌倒了,又帶來了什么?
3、創設情境體會詩意
a、學習第一節詩,自由讀,帶著問題讀(生知道詩共七句、用了排比句式、象征的寫法)
b、我會寫:培養學生的說和寫能力
c、學習第二節詩,讓學生明白跌倒了要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
d、生活中你有過跌倒嗎?怎樣面對?結合實際講一講
e、作業的設置:讓學生寫一寫怎樣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的和生活中克服困難后的感受。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15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單元第2課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的(語 文課堂網 )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設計理念、教學程序以及教學給我的啟示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于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并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系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方面作深入思考。
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分別是《誠實與信任》、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和《九色鹿》。這三篇課文都是圍繞“誠實守信”這一主題而展開的。《誠實與信任》、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寫的是人與人、人與鳥之間的誠實與信任,《九色鹿》是一個民間故事,它雖寫的是一個背信棄義的故事,但民間故事傳達出的是人們渴望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誠實守信的美好理想和希望。四年級正是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關鍵期,學懂這三篇課文旨在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改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四個自然段。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能用“居然、不由自主”寫一段話。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體會“言外之意、言中之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中體會鳥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感受到“相互信賴,和諧相處”的美好。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2、教學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越學越聰明。怎樣才能學得聰明起來呢?我認為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教師應著力訓練,遵循“示范——嘗試”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2、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有順序地觀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發揮想像和聯想,仿寫時,可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五、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遵循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在(語 文課堂網 )第二課時教學,我將圍繞書后練習第4題,說說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這一話題展開教學。因此,我設計了四個板塊來進行本課教學。分別是:第一板塊:整體感知;第二板塊:讀中感悟;第三板塊:自讀自悟;第四板塊:仿寫段落。
板塊一:整體感知
課文四、五、六三個自然段,主要寫珍珠鳥和我的關系,從漸漸親近到親密最后到親昵的過程。學生自由朗讀,悟出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精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在本節課我將重點指導、分析課文第4自然段,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的第二板塊:讀中感悟。
板塊二:讀中感悟
1、 聽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評價。讀書要品味,要能從語言文 字里讀出味道來,這叫“言外之意、言中之情”。
2、 教師出示第四自然段:
① 比如文中的這個“只”字,你能從中讀出點什么意思來?
(“只”是僅僅的意思,說明珍珠鳥的活動范圍很小,它很害怕人,很膽小。)
再看這個“竟然”?
(“竟然”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意思,說明珍珠鳥膽子大了,不大怕我了。)
“索性”(干脆,說明珍珠鳥膽子越來越大,對我完全放心了,不再害怕我了。)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05-23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06-27
語文上冊說課稿:稱贊07-03
五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集合】05-23
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說課稿07-04
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說課稿通用10-11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說課稿范文12-10
五年級上冊語文鳥的天堂說課稿(精選6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