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只貝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只貝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只貝說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課文——《一只貝》。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方面來向大家簡要介紹
一、說教材
《一只貝》是著名作家賈平凹所寫的極富生活哲理的小品文。縱觀全文,我們能發現,文章介紹了兩種貝。作者明為寫貝,實則喻人。將兩種貝所代表的兩種人生展現在我們面前,讓讀者進行比較,獲得啟迪。賈平凹先生通過這篇文章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幸福,但當不幸降臨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可敬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尊重孩子們的獨特感悟,但我也會告訴孩子我的這些感悟。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目標的確立應該體現這一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1是有感情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能找出反映貝殼特點的語句,并品讀感悟。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2是在品讀感悟重點語句的基礎上理解課文主旨,獲得人生啟迪,使學生受到人文內涵的熏陶。而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理解“一只貝”所蘊含的抗爭精神。文中對“一只貝”的描寫若不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則學生的感悟很可能停留于“蜻蜓點水”般的膚淺,這既妨礙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把握,又不利于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把握大意,然后組織學生深入感悟,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設計
我的課堂結構是“揭題導入——整體把握——精讀品悟——深層體悟——引申拓展”
首先談揭題導入。我會首先出示一串些貝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地感受貝殼的美麗。課文中有關于貝殼顏色、線條及制成項鏈的描寫,此番導入其實是將課文內容場景化,利用學生易被實物吸引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關注貝殼,為學生理解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埋下伏筆。在對貝殼進行簡單交流后,老師揭題。
接著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我先出示初讀要求,學生根據這個要求進行初讀。再檢查初讀效果,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把握住了文章大意,這就為下面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第三步,精讀品悟。文章大意明確后,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讓學生找出能反映兩種貝特點的語句,細細品讀、感悟。中年級段的要求是學會默讀,因此,我會提供一個讓學生精心閱讀的時間,告訴學生,默讀時可以劃出自己有感悟的句子,想一想,自己體會到什么。這是學生在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可能不夠全面,因此需要師生一起交流,這就由自主探究轉變成了合作探究。
其次交流“一只貝”的特點。這是課文的重點。我首先讓學生找出文中對這只貝所作的評介——這是一只可憐的貝,也是一只可敬的貝。然后交流為什么這么說。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小孩與大人的對話,以及課文的結尾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閱讀這些句子,不光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心,還能使他們感悟用細節突出中心的寫法。對于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我會引導學生從“無論如何不能擠碎”想象“一只貝”是如何與石子作抗爭,從“只好受著內在的折磨”想象用柔弱的肉擠石子是多么無奈、痛苦。扣住“但他默默的。他說不出來。”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這僅是一只可憐的貝,他想說什么;如果是可敬的貝,他又會說什么呢?針對文本空白點的拓展,能使學生更深入理解“一只貝”的內心感受。對于孩子與大人的對話,則重點引導學生注意大人的兩句話。“這是珍珠!多稀罕的一顆大珍珠!”反映的是驚訝;“這是石子鉆進貝里,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貝殼呢?這是一只可憐的貝,也是一只可敬的貝。”流露的是敬佩。引導學生注意到這一點,也有助于理解中心。對于課文的結尾,學生可能會忽視,我會告訴學生,這個結尾很是耐人尋味,讀一讀,你能體會到什么?學生也能讀出“一只貝”的可敬之處。
第四步,深層體悟,總結文章的寫作手法,理解文章的旨意--作者是要借這只貝(托物)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思(寄意)。通過對比來說明生命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差異,首先取決于這只貝異乎尋常的經歷。取決于對痛苦的態度。還有就是他“磨制”成珍珠之后的不顯露,不張揚,更不叫賣,且最終竟至于選擇了恬靜地退隱。
第五個環節——引申拓展。教師深入引導:課件出示“一只貝”所對應的人會遇到哪些不幸——可能是21歲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可能是被剝奪說話的功能;可能是身體徹底變形,可能是不會寫字,不會看書……冷峻的語句配以多媒體效果,能讓學生感受到遭受這一切是多么殘酷,要珍惜普通人的幸福。進而讓學生思考,要是這一切不幸變成了現實,我們又該怎么辦?從而使學生明白:要珍惜普通人的幸福,但當不幸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一個可敬的人。最后出示遭受如此不幸的人——斯蒂芬.霍金的圖片、名字,告訴學生,他遭受以上種種不幸,卻依然取得非凡成就,成為與牛頓、愛因斯坦齊名的大科學家。從而使學生的內心受到震撼。使感悟不致成為紙上談兵。
然后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今天這節課的收獲。可以是搜集到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的語言。
課外閱讀是作家賈平凹的作品《丑石》,讓學生課后細細閱讀品味。
最后教師總結。
謝謝大家!
一只貝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S版第七冊第一單元第三課課文《一只貝》。下面我就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教學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只貝》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文章描繪了一只貝經受磨難之后沒有像其他的貝那樣成為一只光彩奪目的貝殼,但卻孕育出了一顆珍貴的珍珠的故事。作者的語言樸素、平淡,卻不乏哲理、激情,筆下的這只貝雖然外表丑陋,但精神令人起敬,它的際遇發人深思。作者采用對比的手法,借物喻人,贊揚了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勇于奉獻的精神。因而本文也是一則思維訓練和感情朗讀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要求和本單元的導語中已經明確提出的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珍珠形成的相關知識,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寫法,體會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積累優美的詞句。
2. 能力目標:加強領悟能力,發展聯想思維的邏輯性。
3. 德育目標:讀懂課文蘊含的道理,學習貝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勇于奉獻的精神。
4.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貝的可憐與可敬。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感情朗讀,體會貝的可憐和可敬。
2、理解貝為什么可憐又可敬。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直觀教學法”、“合作探究”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
學法:
交流討論,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五、教學流程
圍繞以上內容,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一)、情景渲染,導入新課。
出示視頻:(海潮洶涌,貝殼涌上沙灘)
畫外音: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來到大海邊,欣賞色彩斑斕的貝殼。同時,也來認識一只獨特的貝。板書課題:《一只貝》——齊讀課題。
運用錄像演示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達成提升學情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我們來讀一讀想一想,這是怎樣的一只貝?
(我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我看來,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讀書的方式更是不同,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能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充分感知課文,體驗著語文實踐帶來的快樂。)
2、檢查初讀情況。
(1)你劃出了哪些詞?(教師相機板書)
(理解詞語時,要引導學生將詞語放到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去理解。其實就是教給孩子自學字詞的方法。)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中的這只貝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相機板書:可憐 可敬)
三)、品讀欣賞,體會貝的可憐與可敬。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令你感動的片段,想想,為什么會令你感動?
2、初步交流。(當孩子找到第三和第九段后,教師過渡:如果沒有一個石子,這只貝會怎樣? 板書:石子
引導找到第一段的語句,讀一讀,聯想一下貝的美麗,再配上海邊的音樂指導朗讀。
學生對于美的真正價值可能無法深入體會,能夠讓學生在潛意識中意識任何美都不光取決于外表,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交流第三段 :
(1)為什么這一段讓你感受很深,你覺得這只貝怎樣?
(2)哪個詞特別打動了你,讓你覺得他可憐?再讀一讀,體會一下。
(3)著重理解 “折磨”、 “無論如何” 、“越來越”、“默默的”。
體會石子對貝的折磨。(引讀) 板書:折磨
(4)我們可以感受到貝的可憐,再讀讀,我們還可以讀出什么?
(交流第三段時,教師主要運用了引導點撥和指導朗讀等方法,而孩子們,主要用了朗讀理解和自學法。)
4、交流第九段。聚焦磨制,感受貝的可敬。
這僅僅只是一只可憐的貝嗎?我簡簡單單的運用一句反問句,就把學生帶入對貝可敬之處的研讀。這時聚焦“磨制”一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磨制”的意思,緊扣“血與肉”想象日復一日磨制的痛苦。
我拓展設計了如下練習:一年又一年,這只貝,周而復始的在用自己的血與肉磨制珍珠,即使 ,即使 ,即使 ,他都沒有停止努力,他從不埋怨,從不退縮,默默承受,直至磨制出稀罕的珍珠,這真是一只 。此時追問學生:“貝用他的血和肉僅僅是磨出一顆珍珠嗎?這只貝給了你什么啟示呢?你認為這只貝具有什么樣的品質?他真的失去了做貝的榮譽了嗎?” 引導學生明白色彩斑斕的貝固然很美,但那只是一種膚淺的美,丑陋的貝雖然外面不美,但卻孕育出了珍貴的珍珠,它以它珍貴的內里展示于人,所以后者的美更有價值,更經的起時間的考驗。它沒有失去做貝的榮譽,而是得到了更大的榮譽。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通過重點部分的第三和第九段領悟貝的可敬,其他段落一筆帶過。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從自己的閱讀體會出發,找到令自己最感動的片段、闡述令自己感動的理由。在問題的設計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學生不僅受到教材內容的.演習,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更進而在動態生成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
這是一只堅強、可敬而又樂于奉獻的貝,從這只貝身上,你會想到一些什么樣的人? 接龍說,小組說,指名說。
(由一篇文章引發對多篇相關文章的回顧,加強課外知識的補充和在課內的滲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而且有助于學生建立和諧的語文素養。)
說完后教師小結:同學們剛才所提到的這些人物,都擁有非常美好的品質,就像這只貝一樣。我深深地感覺到:磨難或許會讓人變得丑陋,但只要堅忍不拔,磨難過后就會擁有豐收的果實!
通過上面的小結過渡到延伸練習:
1、通過學習,根據你的感受,寫一寫
你想對自己說:“ 。”
對貝說:“ 。”
對天下所有不幸的人說:“ 。”
2、收集相關的格言名言(互贈或自勉)
3、以《一只貝給予我的啟示》寫讀后感。
(第一題爭取在課內交流)
六)、總結。
每個人都是一只貝,都會經受挫折和磨難。讓我們像這只可敬的、偉大的貝一樣,把每一次磨難當機遇,磨制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精彩人生!(課件出示一首詩,學生齊讀)“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六、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本篇課文的板書我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等。體現知識脈絡,體現美的感染。
板書:
一只貝
折磨 磨制
石子 珍珠
可憐 可敬
七、教學評價
這篇課文作者采用的是以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無法走近文本。因此,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特別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貫穿于我教學的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時間交給了學生。并通過詞語的品析,句式的推敲,情感的體會等方法,達到積累語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個性得以張揚,還充分享受到了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八、教學反思
在教學上,由于本課言辭清麗而流暢,情感真摯而樸素,是引導學生感知漢語言文字魅力的好材料,所以,教學該課時我讓學生充分讀書、感悟文本,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讀、說、議、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的境界。
【一只貝說課稿】相關文章:
二貝和三貝08-15
四年級上冊《一只貝》課文10-26
一只鳥仔說課稿03-28
一只貝的日記小學六年級作文05-07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說課稿08-01
感動景貝06-29
感動景貝06-28
拉貝故居01-18
貓咪小貝06-30
《我是一只小蟲子》說課稿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