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說課稿13篇[熱門]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牧童》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牧童》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 篇生動的兒童故畫, 講述了唐代時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 戴嵩虛心接受的 故事。贊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畫求是,敢于挑戰權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于面對錯誤,虛 心謹慎,勇于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故事情節曲折,人物角色鮮明。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 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進行對比,在讀、議、演、評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質在。
二、學情分析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可 布置學生收集戴嵩的相關資料, 引導學生認識到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差距懸殊, 從而為學文 做好鋪墊。 另外還應抓住情節上的曲折變化, 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 引導學生入境悟情, 加深對內容和人物品質的深刻體驗,從而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影響和啟迪。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2、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有關夸贊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中畫家面對錯誤,謙虛謹慎,牧童實事求是,敢于挑戰權威的 優秀品質.同時積累課文中夸贊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插圖展開想像,讓學生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積累有關夸贊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難點:結合插圖展開想像,引導學生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五、教學方法:
1、說教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全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了本 課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和學生談話,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教學法:課堂中逐步引導學生,逐漸深入課文。 3、點拔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2、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 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教 學中我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 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 強調一些學習習 慣的養成,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具體學法如下: 1、勾畫學習法:勤動筆,積極讀書。 2、觀察學習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展開想像。 3、探討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 4、表演學習法:學生通過角色的表演,理解課文人物的優秀品質。
六、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和課文插圖。 課外收集大畫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紹、繪畫作品等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你們喜歡畫什么呢? 2、大家喜歡的東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畫家特別愛畫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欣賞他的 兩幅畫吧。出示《三牛圖》和《歸牧圖》。 3、看了這兩幅畫你想說些什么呢? 4、這位技藝高超的畫家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畫家戴嵩。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關于他畫 牛的故事。板書課題:《畫家和牧童》畫家寫的.大,牧童寫的小,學生齊讀。
(二)比較發現、導入新課 1、你有什么發現?你能猜猜我為什么這樣寫嗎? 2、本領如此高超的大畫家和一個小小的牧童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
(三) 激發興趣,朗讀感悟 1、請小朋友輕輕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 學生自由讀課文。 2、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畫的斗牛圖畫錯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你從課文哪里知道呢? 請你再默讀課文,用筆劃出來。 4、學生默讀課文。 5、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人還爭著花大 價錢購買。” A、找到了這句話的小朋友請舉手,請大家自己讀一讀,找一找,你從哪個字詞中感受 到他的高超本領。 B、如果你是一位欣賞的觀眾,看見戴嵩的畫掛出來了,你會怎么招呼別人也來欣賞?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錢人,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C、可見,戴嵩的畫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畫也很受歡迎。你們能用朗讀來表現人們對 戴嵩畫的喜愛嗎?(個別讀,評價,分組賽讀) D、是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說 一個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說得這么好,真了不起,我們再讀這句話相信會讀的更好了。 F、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我從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知道戴 嵩畫畫得很快。 1、讀一讀,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理解沉思片刻) 2、請我們班的小畫家也來濃墨涂抹,輕筆細描。 3、看畫:哪個地方是用濃墨涂抹來畫的,哪個地方是用輕筆細描來畫的。 4、指導朗讀:畫的方法不一樣,我們讀的也要不一樣,誰來讀讀。個別讀,齊讀)
《牧童》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畫家和牧童》是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材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高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戴嵩身為著名畫家,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課文以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實事求是和敢于向權威挑戰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于發展學生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優秀品質的好課例。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的活動對象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表現欲強,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數學生缺乏合作意識,不善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合作學習中往往充當聽眾,這就需要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并及時加以引導,使之全面、有效地學習的全過程。
三、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誠懇虛心和牧童敢于向權威提意見的優秀品質。
2、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五、具體教學設計
1、 課前導入
在執教本課第一課時時已經落實好本課生字詞的認讀、書寫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課文大意這幾個目標,而本課要認的二類字及要求會寫的生字較多,因此考慮用復習生字詞這一實用的教學手段導入第二課時。
2、 培養學生自主意識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整節課我從交流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對話環境。一開始,我創設了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以“介紹畫家戴嵩”為切入點,打破常規寫課題,激發學生讀文的探究欲望。通過學生自己閱讀文本,與文本的對話,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整節課在“以讀促悟”的教學手段組織下,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讓生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通過同桌合作表演、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朗讀等多元化朗讀方式,引導他們在讀、說、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師生、生生、文本與生之間進行互相融合,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敢于提意見的美好品格,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3、 注重利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漢語言文字的興趣。
在本課中,我注重訓練學習 “一……就……”、“一會兒……一會兒……”兩個跟“一”有關的句式。如果單獨地將文中的句式抽離出文本,可能會出現課堂上學生思維的'偶爾“出軌”,或是引發學生出現對漢語言文字的枯燥感,因此在學習這兩個句式時,我有意識地將這兩個句式放在一起,歸納出漢字中“一”的文字魅力。具體操作如下:師:“在數學‘1’在10位數字中代表的是最小,而漢語言文字中的‘一’可棒了,它在跟其他詞語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意義可豐富了,不信請看。”(出示兩個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另一句去掉了“一……就……”)結合朗讀、對比兩個句子,讓學生在感悟“一……就……”這個句式的用法和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畫家戴嵩的著名及激發對漢字的喜愛之情。(指導“一會兒……一會兒……”這個句式,方法同上。)
(在指導“一……就……”這個句式時,我將對這個句式的運用放在了學習文本的過程中,發現原本已經創設得很好的情景稍稍出現了“開裂”,鮑老師指出,對句式的訓練一般不放在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中,除非是個別,如我課堂上理解“和藹”時,讓學生說說見過的和藹的人這一處地方,能緊密結合文本,又能通過運用詞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這一種情況。因此對句式在解讀文本過程中的應用要小心謹慎。
在上臺指出國畫里運用那兩個詞的地方里,學生的興致很高,一個個爭著上臺。我及時利用了這一契機,大大贊揚了學生們的細心觀察及對國畫的“欣賞”水平,氛圍融洽。可由于學生在平日里養成了過于愛表現的習慣,這里
面生出了一點點“小插曲”,個別生停留在對畫的觀察中,表現出對畫的課外知識急于表達的情況,此時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只能表揚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而繼續進入下一學習環節。)
4、 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及情感體驗。
新課標指出,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樂趣的興趣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本課中,我充分利用本課蘊含的情感、價值觀教育意義,創設具有熏陶感染作用的情景,結合“以讀促悟”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對重點詞語、句子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和感悟。由于本課的核心是要體會畫家的誠懇虛心,牧童的大膽率真這兩種美好品質,因此在本課的開始,我大力渲染了畫家的知名度及畫畫的高超技巧,然后通過自讀、分角色合作朗讀等方式,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對文中重點詞語、句子用不同顏色加以突出強調,配合上表情、動作,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在多形式的朗讀中自然完成。
(朗讀是閱讀課中的重點之重,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才能很好地完成。在本環節中,學生對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這一學習方式繞有興趣,這跟教師在平時注重落實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方式有關。)
5、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
結合新課標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特點,本課中我力求大力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具體體如下:
①首先,我創設了一個具體的情景:“畫家戴嵩如此出名,有一天他的好友請他畫畫,他畫了一幅《斗牛圖》,假如當時你是一名觀眾,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呢?”引出了商人、教書先生的話,在分角色朗讀、表演他們的角色后,我又引問:“當時的觀眾還有什么人呢?同桌之間互相演演。”
②在教到牧童出場指出畫家畫錯了后,我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想像:“人們的反應怎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生回答道。)“那人們此時會想什么呢?”(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人們的表情,去發現自己的獨特體會。)接下來我現場模仿采訪,采訪了一些“觀眾”,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所想所思,進行創造。
③通過對牧童提出意見的質疑,“牧童的話對嗎?為什么他能讓人們信服呢?”讓學生思考牧童的話,引導學生體會牧童的善于觀察,這進一步豐富文本的內涵,加深文本的人文含量,拓寬了文本人文資源,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在充分的朗讀感悟基礎上進行有層次性的問題誘導,要特別注重問題的精簡、問題之間的銜接,階梯式的層層誘導,逐步加深對文本的思考和體會。課標指出只有在“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基礎上的朗讀才是真正有效的朗讀,也只有這樣的朗讀才能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質疑、發現、創新能力始終是貫穿在有效、充分的朗讀基礎上的。)
6、力求打造開放性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種“大語文”教育觀的理念,充分體現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元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領域的開放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這節課中,我在課前搜集戴嵩的有關的資料,課后引導學生搜集學習古代名人或現代畫家齊白石、李苦禪、徐悲鴻等有關資料、故事,將課堂與課外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課堂中我向學生介紹戴嵩最后完成的“斗牛圖”,加深學生的體會;此外,我還把名家名畫欣賞引到課堂,打破學科的獨立封閉的狀態,融文本與藝術審美于一體,體現學習領域的開放性與多元性。
語文教學是師生的共同創造的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作品,是師生享受心靈和精神自由、愉悅的過程。如何打造語文和諧又具生命力的開放性課堂,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希望通過這兩次的課堂實踐,能求得一些真知灼見,有效地提高自我語文教育教學 水平。
《牧童》說課稿 篇3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我追求的最高教學境界,也是我和學生在語文教育中發展的最終目標。“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語文實踐應是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的土壤。于是,“在真實的閱讀中學做真人”是我在《畫家和牧童》這一教學實踐中展示的教學思想。
一、析教材說學情定目標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內容。本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課文,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本課以牧童那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以戴嵩虛心向學的行為滲透了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近兩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識字是重點,但不是教學的難點。怎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成為我本課教學的難點。
基于以上分析,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在閱讀中積累和運用優美詞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能力目標:
促朗讀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的不斷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悟“只有在交往中學會謙虛,在合作中敢于說真話的品質”才是真正的合作學習。
二、說流程談教法展思想
“返樸歸真”是新課程中閱讀教學改革的方向,什么是真正的語文閱讀教學,許多仁人志士傾全力而研究。低年級的課文雖短,卻肝膽俱全。嘗試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性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樹立從小愛讀書,多讀書的意識,是我的教學主攻方向。下面我通過以下環節來展示自己一些略顯稚嫩的教學思想:
1、賞畫評畫,走近畫家:
課前,師生一起欣賞李苦禪、齊白石、徐悲鴻等繪畫大師的名畫,使學生初步領略到畫家的風采,并能體會說出畫家的畫是不同凡響的。此時,選出一副畫讓學生去評價其不足之處,他們就會頓感詫異,“大畫家還會畫得不好?”趁此疑惑之時,老師馬上引入課題:“在很久以前,就有一個從沒有上過學,又沒有畫過畫的牧童,卻向一位大畫家提出了意見。你愿意認識他嗎?”從而引導學生進入《畫家和牧童》這個故事中。這樣既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體會到生活才是賞畫、評畫的源泉。
2、以讀代講,感悟真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讀”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讀”這條主線,采用自由讀、默讀、個別讀、指導讀、評價讀、創設情景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發現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感悟做人的道理:
⑴讀課題談感受大寫“畫家”,小寫“牧童”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充分談自己眼中的牧童和畫家是什么樣的?在說一說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感受到畫家與牧童的距離,為下文牧童敢于說真話做了鋪墊;教師在此過程中迅速掌握學情,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程序,做到以學定教。
⑵初讀全文整體感知你覺得故事中的畫家、牧童怎么樣?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氣。
⑶精讀課文學做真人:
①在閱讀中要有真實的感受為此,我有以下創新:
A、創新之一、學科整合,在實踐中感受“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這兩個詞語是學生在初讀課文時不容易理解的`,我充分開發身邊的資源,把美術老師請進課堂,親手演示中國畫的畫法,讓學生在繪畫實踐中感悟“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再由美術教師向學生介紹戴嵩的有關知識,內行談內行,學生更易感受戴嵩的大師風范。介紹后,再次引導學生讀人們的評價語言,定會惟妙惟肖。在閱讀中質疑,在釋疑中閱讀,真實的閱讀讓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
B、創新之二、眼耳口腦,多方面感受抓住文中的人物對話,并結合書中的插圖讓學生大膽想象每個人的表情、神態、語言。先說后讀再演,體驗出戴嵩的確畫錯了,牧童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才敢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這樣設計中,學生朗讀能力、想象力、對文本的理解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也在閱讀中逐漸生成了。
創新之三、創設情景,深層感受體驗源于深層次的思考。“如果當時牧童沒有看到戴嵩的《斗牛圖》,這幅圖就這樣傳到了國外,被國外的農夫看到了,會怎樣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情感由此上升到一種愛國的境界。在這一高度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式的閱讀,真實地體會到“謙虛好學”和“勇敢建議”也是一種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更需要謙虛好學的品質,更需要我們每個人敢于說真話的勇氣。
②在閱讀中要有真實的收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于是,我設計了積累與“一”有關的詞句,摘抄課文優美的詞句。學生在說一說、寫一寫中積累語文。
③在閱讀要中有真實的評價學會欣賞,學會評價是本課力求體現的評價理念。“你愿意學誰?為什么?”的深入思考讓學生再次品讀課文,“人要謙虛,博采眾長”的思想就自然滲透到學生的腦海里了。在實踐中學會評價,讓牧童的勇氣增強學生評價的信心;在合作中學會欣賞,戴嵩的謙遜更是讓被評價者佩服。教學中我時時、處處給學生評價的舞臺,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一次次自評、互評中學會做一個真實的人。
3、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課堂天地小,生活無窮大。語文學習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到生活。課后拓展練習設定為:
⑴評價身邊一個熟悉的人。
⑵上網收集更多的名畫進行欣賞,提高鑒賞能力。
⑶讀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
《牧童》說課稿 篇4
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1課畫家和牧童、第二課時,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小牧童勇敢指出大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吸引學生朗讀、品味,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牧童的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2、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讀中感悟,學習畫家的優秀品質,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才用的教法有搜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努力映照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給學生講空泛的'理論,而是采用以讀呆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學習,朗讀語句,加深體會。在處理教材時,我抓住任務的不同語言為訓練點,指導朗讀,采取激勵讀、評價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自悟自得。
學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1、激趣導入2、品讀質疑3、合作解疑4、發展語言5、拓展延伸6、個性作業
一、激趣導入
們學習了21課畫家和牧童,認識了生字,初讀了課文,你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1課畫家和牧童。今天老師書寫的課題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樣嗎?這樣一位人人稱贊的大畫家為什嗎要向一個小牧童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讓我們在文中學找答案吧。
畫家二字寫的大,牧童二字寫的小,讓學生猜老師為什么這么寫?這樣做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二、品讀質疑
先指明朗讀,然后讓學生評價他讀的怎么樣?再讓學生自由朗讀,最后問學生,讀了這篇課文,你想提什么問題?學生也許提的不切主題,這時我提示學生,要結合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最后確定出:畫家是個什么樣的人?牧童是個什么樣的人?兩個問題。我安排學生評價朗讀,學生可以在評價的過程中掌握朗讀技巧,而不是教師單一的說教。結合單元學習主題,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少走彎路,并學會自主學習。
三、合作解疑
學生提出問題后,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提示學生先讀文,再討論,最后總結板書
畫藝高膽大
謙虛心細
和藹
結合板書,我提問,從文中哪些句中可以看出畫家畫藝高?重點分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去掉“一.......就”意思是否一樣?還有在理解“他一會濃墨涂抹,一會輕筆細描”一句中,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兩個詞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我現場作畫,學生通過觀察感悟,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在知道朗讀商人和教書先生的稱贊后,我問,如果你也在場,你會怎么夸戴嵩,從而引出“紛紛夸贊”一詞:同樣是夸戴嵩,作者用了夸贊、贊揚、稱贊三個不一樣的詞,使文章讀起來不重復,也更生動,提示以后同學們寫文章,也要學習作者這種表達方式。
關于畫家謙虛、和藹,牧童是膽大、心細的特點,主要是通過文中人物語言體現出來的,所以我引導學生精讀、品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使學生自悟自得。
四、發展語言
學習課文,你想對戴嵩或牧童說些什么嗎?再回到課題,你們認為老師這樣寫合不合適。此時再把課題改過來。
這一開放性問題,再次撥動孩子們心靈的琴弦。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感受,使情感得到升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五、拓展延伸
參照課后的“我知道”我請孩子們欣賞戴嵩的斗牛圖、歸牧圖,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苦禪的鷹,拓展學生知識面,陶冶情操,讓學生們在學習之余感受中國畫的魅力。
六、個性作業
1、以“人無完人”為主題寫一篇短文,題目自擬。
2、默寫21課生字。
以上兩題,任選一題。我這樣設計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復習功課,體現了作業的多元性。
【說板書】
整個板書既表達了文本內涵,又簡潔凝練,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這節課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讀中了解課文內容,讀中培養閱讀能力,讀中發展思維,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
《牧童》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歌曲《牧童》是一首山歌風格的江蘇民歌,4/4拍。歌曲的節奏舒展,旋律優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給人一種完滿的審美感受。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結合本校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為:
1.學唱歌曲《牧童》,能自然熟練地演唱。
2.通過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能正確、熟練地演唱歌曲《牧童》。
教學難點:編創動作表現歌曲。
養成教育訓練點:集中注意力,喜歡音樂,樂于表現。
教學準備:電腦、音響、媒體音樂素材等。
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確定
《標準》中還指出:“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身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因此,本節課主要采用圖片展示、錄音范唱、教師示范歌舞、先扶后放等教學手段和看圖說話、聽范唱、模唱、編創動作表演等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復習已學歌曲。
老師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放牛歌》,學生同步邊唱邊表演,老師與學生共舞。
(二)新課學習:
揭示課題,幫助學生理解課題。
《牧童》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謙虛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一個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講述,深深吸引學生去朗讀、品味繪聲繪色的人物語言,從而真切地感受到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受到生活的啟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于是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學會用“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說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不同的語氣。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識字教學:趣有法,法有趣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這句話道出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仍然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要求會認的生字融入富有挑戰性、情趣性的活動中,讓學生與生字一次一次相遇相知,成為熟悉的朋友。對于有規律可循的`生字,如“拱、抹、價”等形聲字,引導學生發現和掌握最簡單的形聲字構字方法,體會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從而使學生獲得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如“濃墨涂抹”、“輕筆細描”這兩個詞時,利用看圖理解,通過對比讀詞理解字義。
二、課文學習:讀中品,品中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讀”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讀”這條主線,采用自由讀、默讀、個別讀、指導讀、評價讀、創設情景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感受戴嵩的著名。課文中說“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這里的“一……就……”就值得品味,去掉這兩個字念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會在仔細比較、反復吟誦中有所感悟,又讓學生用“一……就……”進行說話訓練,培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還有“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這句,先突破兩個重點詞“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先讓學生觀看畫,是很直觀和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在理解了這兩個詞之后,再抓住“一會兒……一會兒……”體會畫家畫得快,學生頭腦中的畫面應該會更鮮活。學生只有深刻地體會了課文,才會深刻地朗讀課文。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如將學生帶入"紛紛夸贊"的情境,分角色朗讀,使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
本人教低段時間比較少,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懇請各位領導、專家、各位老師們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牧童》說課稿 篇7
教學內容:
1、綜合訓練
2、歌曲《牧童謠》表演
3、集體舞:《小牧民》
4、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木琴獨奏曲)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自然、明快的歌聲表現牧童放牧時的愉快心情。培養學生愛勞動、樂觀向上的好品德。
2、通過學習集體舞《小牧民》,使學生初步接觸蒙古族舞蹈的風格韻律,學做硬肩、笑肩、擠奶等動作。
3、通過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感受樂曲的風格、節奏上的特點,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教學重點:
集體舞:《小牧民》
教學難點:
感受《我是人民小騎兵》風格、節奏上的特點。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同前節
二、表演歌曲《牧童謠》;綜合訓練。
1、集體有感情的齊唱歌曲。
2、請同學們試著背唱牧童謠,并討論完成綜合訓練二。
3、提問:這首歌曲的歌詞段數多、歌詞較多,仔細觀察它的歌詞有什么特點?(問答式)
我們用什么演唱方式能夠更好的體現這一點呢?(男問女答、女問男答、領唱與合唱等)
分別練唱。
4、請同學們上前表演自己編的節目。
優秀小組給紅花。
5、請同學按照書上綜合訓練三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三、集體舞表演。
1、我們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像我們學唱的牧童謠就是有風味的歌曲。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有我國蒙古族的風格的一段舞蹈。
2、學習單一動作。教師示范講解硬肩、笑肩、擠奶等動作。
兩人一組練習。
3、分解動作進行教學。
教師帶領學生將整套動作串聯起來完整練習。
4、跟著音樂練習。注意引導學生質樸的情感表演勞動時的喜悅。
5、請同學上前表演。
四、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
1、教師介紹: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欣賞一首民族風味的樂曲-木琴獨奏曲《我是人民小騎兵》。
2、初聽樂曲。
討論:從教材中的插圖請你說說這首樂曲表現了哪些內容?
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復聽樂曲,請同學邊聽邊隨音樂做動作。
思考:樂曲是怎樣表現小騎兵由遠至近的?
回答問題(用強弱)完成聽聽想想。并用雙響筒隨音樂敲一敲。
五、聽音樂下課。
板書設計:我是人民小騎兵
勇敢、努力克服困難
《牧童》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詩,本單元以“童真童趣”為主題,本首詩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表現出牧童心靈的自由自在,無牽無掛,自然放松。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充滿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向往與追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牧童、蓑衣、鋪”等生字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默寫古詩。
3、通過看注釋、圈點批注、想畫面等方法,理解詩意,并會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
4、通過古詩的學習,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與快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為了能順利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是:通讀古詩,再通過看注釋、圈點批注、想畫面等方法,理解詩意。
難點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與快樂,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說學情:五年級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基本能借助注釋、工具書、看圖想畫面等方法讀懂古詩大意,但是,他們對古詩背后蘊含詩人的情感還不能深刻體會,此時,教師就應適時點撥引導。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曾經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突出重點,攻破難點,解決疑點,再結合本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例如:初讀古詩時,我讓學生充分的把古詩讀幾遍,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讀古詩,通過個別讀、齊讀、對讀等方法讀出層次美,讀出情感。其次我還運用了圈點批注法、點撥引導法,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問題。
學法: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可是學生獲得知識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學會圈點批注,運用圈點批注法閱讀文章。可以在圈點中積累詞語,在批注中感知語言,感知作家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這樣課堂就會有了語文味。學生運用圈點批注法,就如擁有了學習語文的一把鑰匙。例如:在初讀古詩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邊讀邊用斜線畫出古詩的節奏,用圓圈畫出不認識的字詞,然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力求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次教會學生合作交流,學生在初讀古詩的基礎上,邊讀邊勾畫出重點詞句,并在旁邊處寫上自己的感受,就疑難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以求明確,解決疑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總結規律。這種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敢于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我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環節我借助多媒體回憶童年生活的情景,從而引入古代兒童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的思考,自然而然的會把學生帶入文本。
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新課標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生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環節我讓學生充分的把古詩讀幾遍,學會圈點勾畫,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組內互相學習,重點理解“蓑衣、鋪”字,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借助一些圖片幫學生理解詞語,指導學生讀通古詩,讀出節奏。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3、研讀古詩,深入思考
閱讀教學正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鼓勵學生,不僅要讀通古詩,還要想象畫面讀懂詩意,結合學法指導,重點采用朗讀,圈點批注、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導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主要抓住以下三個環節:
(1)、出示自學任務。
(2)、學生自己對照任務自讀自悟,期間自己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
(3)、小組的同學一起交流自己想法,我作為引導者,適時抓住學生交流的精彩詞句、語段談體會,談作者用詞的好處。
例如:抓住“鋪”想象畫面,品讀“弄”感受情趣,想象“臥”感悟形象。然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我還鼓勵全班同學敢于大膽對個別同學的發言做出合理的評價,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品讀中積累語文,在合作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4、拓展延伸,讀懂詩人
(1)、學習古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也就是詩人的思想體現,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本環節我引入詩人的背景資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體會詩人對自由、悠閑的田園生活的向往,之后我還出示了幾首古代兒童詩,拓展知識,開闊視野,學生通過讀,突出單元主題。
(2)、一節好課的結束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針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布置讓學生課后搜集更多的兒童詩去讀一讀(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閱讀量。又達到了課內外知識相連接目的)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課堂的濃縮,本節課我主要抓住學生對牧童的評價語言和作者情感表達的概括進行板書,這樣結構清楚,層析分明,力求達到簡潔明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五、說反思:
以上就是我預設的一堂課,本節課我主要是打破了古詩教學中逐詞逐句的串講串問,通過想象畫面,抓關鍵詞,品精妙處,進一步想突出語文味,不過課堂是生成的過程,課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跟預設有偏差的問題,但我會努力根據課堂生成的機智去隨時調整、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牧童》說課稿 篇9
教學內容
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牧童短笛》感受樂曲不同段落的情緒,了解樂曲的結構;聯想樂曲的情景,發展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播放歌曲《牧童》。
提問:歌曲的曲名?大家一起來唱一唱。
二.初聽樂曲《牧童短笛》。
提問:樂曲可以分成幾段?幾段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三.分段欣賞:仔細體會各樂段的情緒,并機異地一段的主旋律。
1.第一樂段:樂曲的速度、情緒是怎樣的?你聯想到了什么?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出示第一段的主旋律,并在教室的伴奏下哼唱主旋律。
2.第二樂段:樂曲的速度發生什么變化?情緒是怎樣的?你聯想到什么?請你用線條表現音樂旋律的特點。
(快速、旋律跳躍、節奏歡快、情緒熱烈)
3.第三樂段:聽一聽,這一段與前面的那一段相似?有什么不同?
(與第一段相似,音多了,節奏密集)
四.完成書上的練習。
五.完整欣賞:請學生談一談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感受?
六.引導學生運用詩歌、繪畫、律動等方式表現作品。
以小組為單位,發揮各組優勢,選擇一項進行活動。
《牧童》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生動的兒童故畫,講述了唐代時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贊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畫求是,敢于挑戰權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于面對錯誤,虛心謹慎,勇于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故事情節曲折,人物角色鮮明。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進行對比,在讀、議、演、評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質在。
二、學情分析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可布置學生收集戴嵩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認識到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差距懸殊,從而為學文做好鋪墊。另外還應抓住情節上的曲折變化,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加深對內容和人物品質的深刻體驗,從而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影響和啟迪。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2、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有關夸贊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中畫家面對錯誤,謙虛謹慎,牧童實事求是,敢于挑戰權威的優秀品質,同時積累課文中夸贊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插圖展開想像,讓學生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積累有關夸贊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難點:結合插圖展開想像,引導學生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五、教學方法:
1、說教法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全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和學生談話,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教學法:課堂中逐步引導學生,逐漸深入課文。
3、點拔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2、說學法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具體學法如下:
1、勾畫學習法:勤動筆,積極讀書。
2、觀察學習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展開想像。
3、探討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
4、表演學習法:學生通過角色的表演,理解課文人物的優秀品質。
六、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和課文插圖。課外收集大畫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紹、繪畫作品等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你們喜歡畫什么呢?
2、大家喜歡的東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畫家特別愛畫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欣賞他的兩幅畫吧。出示《三牛圖》和《歸牧圖》。
3、看了這兩幅畫你想說些什么呢?
4、這位技藝高超的畫家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畫家戴嵩。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關于他畫牛的故事。
板書課題:《畫家和牧童》畫家寫的大,牧童寫的小,學生齊讀。
(二)比較發現、導入新課
1、你有什么發現?你能猜猜我為什么這樣寫嗎?
2、本領如此高超的大畫家和一個小小的牧童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
(三)激發興趣,朗讀感悟
1、請小朋友輕輕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讀課文。
2、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畫的斗牛圖畫錯了。生:我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你從課文哪里知道呢?請你再默讀課文,用筆劃出來。
4、學生默讀課文。
5、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學生讀第一自然段)“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A、找到了這句話的小朋友請舉手,請大家自己讀一讀,找一找,你從哪個字詞中感受到他的高超本領。
B、如果你是一位欣賞的觀眾,看見戴嵩的畫掛出來了,你會怎么招呼別人也來欣賞?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錢人,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C、可見,戴嵩的畫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畫也很受歡迎。你們能用朗讀來表現人們對戴嵩畫的喜愛嗎?(個別讀,評價,分組賽讀)
D、是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你能不能也用“一……就”說一個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說得這么好,真了不起,我們再讀這句話相信會讀的更好了。
F、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我從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知道戴嵩畫畫得很快。
1、讀一讀,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理解沉思片刻)
2、請我們班的小畫家也來濃墨涂抹,輕筆細描。
3、看畫:哪個地方是用濃墨涂抹來畫的,哪個地方是用輕筆細描來畫的。
4、指導朗讀:畫的方法不一樣,我們讀的也要不一樣,誰來讀讀。個別讀,齊讀)
《牧童》說課稿 篇11
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花城版《走進音樂世界》第七冊第三單元的《牧童之歌》一課。本單元以放牧歌謠為主題,安排《牧童之歌》、《牧童》、《牧羊姑娘》和《牧羊女》等四首背景都不一樣的歌曲進行學習。本課我將安排學習《牧童之歌》,并借鑒鋼琴版的《牧童之歌》帶孩子們完整地演繹歌曲。
教材簡介、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牧童之歌》(新疆哈薩克族民歌)是一首四句體歌曲,一字一音,第二句的大跳音程體現了哈薩克族民歌的呼喚式音調特征,三、四句級進音節較多,與一、二樂句形成鮮明的對比。作曲家巧妙地將生動活潑的節奏與濃郁的哈薩克民歌音調結合,生動刻畫了哈薩克兒童天真活潑、勇敢豪放的性格特色。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我制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用飽滿的情緒、自然好聽的聲音自信演唱(背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節奏特點,體驗樂曲的分句;
2、能在歌曲的聽唱及律動中感受哈薩克歌舞的特點,并對哈薩克音樂感興趣;
3、通過合作探究,學會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演繹歌曲。
感受哈薩克音樂風格特點,激發學生對哈薩克音樂的興趣。是我將確定的本課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難點在于唱準歌曲中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能夠用多種方式、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
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
許多美學家認為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對于兒童來說,音樂情感能誘發其天然的審美沖擊與興趣,為了使兒童在充分地體驗中既受到情感地熏陶,又獲得技能的領悟,我在本堂課中,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為本,把“情”貫穿始終,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與創造體驗,努力構建一個寬松、民主、愉快、合作的真情空間。
教學總體思路和安排
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將教學過程安排為四個模塊:
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合作學習、鼓勵表現
1、創設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首先讓孩子們踏著已學過的新疆維吾爾歌曲《我們的學校亞克西》走進音樂課堂。隨后,我運用談話法提問:1、剛剛聽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地區哪個民族的?2、新疆還有哪些民族?有誰了解哈薩克族?
播放視頻(伴奏音樂為“牧童之歌”的旋律)帶領孩子們走進哈薩克族。學生看畫面、聽音響,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寬了他們想象的空間。他們就此談對視頻中風景及風土人情感興趣的內容并發表感想。為下面新課學習作好了“情境”引導。
2、引導探索
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在老師的帶領下,以組為單位學習哈薩克族基本舞步:動肩、跑馬步、墊步,加入《牧童之歌》范唱音樂。學生在學習動作的同時,再次熟悉了歌曲旋律。通過這種開放式的探索,不僅使學生對這首歌曲的體驗更進一步,而且激發了學生對哈薩克族歌舞的熱愛之情。充分發掘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合作學習
我讓學生分小組自學歌曲。讓他們選擇自已喜歡的方式,自已喜歡的一兩個樂句進行學習,真正實現學生自主。然后請學生用自已學習的方法來教大家,這時我給予積極的評價、指導。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已教,讓每個同學都有自信心,讓每位同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隨后,我看時機抓住歌曲中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讓全班學生對比并進行拍擊。至此,本課中的難點得以解決。我再進一步抓住全曲中的靈魂句,“唱上一首歌呀,心花開放。”進行渲染。讓孩子們感受牧童在放牧勞動時的歡快、愜意的心情。這一環節設計中,教師參與其中,真正起到伙伴、引導、組織的作用。
4、鼓勵表現
欣賞老師彈奏的鋼琴版《牧童之歌》,學生思考與歌曲《牧童之歌》的聯系。隨后,讓學生分組討論,除了用鋼琴,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表現歌曲意境?這時,學生會想到打擊樂器、舞蹈、口風琴等各種不同的方法。我趁機讓他們成為小指揮家、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器樂家的身份來展示自己的風采。
這個環節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學生的角色扮演,盡可能營造逼真的學習情景。組織學生通過合作來表現歌曲形象。至此,學生大腦被激活,情緒自然被積極調動。師生一起跟音樂表演,將課堂推向高潮,讓每個孩子都享受表演音樂和創編音樂所帶來的成功感和愉悅感。
《牧童》說課稿 篇12
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這是以"牧童"為中心的主題單元,通過欣賞、演唱不同形式、不同體裁、不同地區的音樂作品,感受了解音樂所表現的不同意境;了解我國著名音樂作曲家賀綠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關作品,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
通過唱歌、欣賞和個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音樂傳達給人們的不同情緒,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二、具體要求
1、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摯自然的歌聲表現歌曲。
2、繼續進行二聲部合唱的訓練。
3、通過學唱歌曲《牧童》和欣賞童聲合唱《山童》,感受和唱歌曲帶給人的美妙和聲以及不同國家的音樂風格。
4、欣賞《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結構,理解作品所表現得意境。
5、了解我國著名音樂作曲家賀綠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關作品。
教學準備
1、教具:有關音樂、歌曲的范唱帶。
2、錄像資料:有關我國著名音樂作曲家賀綠汀的資料和其它錄音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二聲部歌曲。通過學習歌曲《牧童》,加強二聲部的訓練,使學生具有二聲部演唱的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因用歌聲表現歌曲描繪得意境。
2、用運自主學習的方式,了解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關作品。
二、教學難點:
學習二聲部歌曲《牧童》。
教學課時
五課時
教材分析
1、《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暢,節奏輕快,加上簡單和諧的二聲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麗牧場歡快放牧的情景展示在人們眼前。歌曲結構規整,分為四個樂句,一、二、四樂句節奏完全相同,演唱起來十分輕松;第三樂句連續運用切分節奏使音樂富有動感,整首歌曲充滿活力。
2、《牧童短笛》
賀綠汀(1903—1999),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代表作品有《游擊隊歌》、《春天里》、《搖籃曲》、《森吉德瑪》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鋼琴小品。全曲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用對位手法寫成,左右兩手各演奏一個聲部。音調純樸、清雅,意境恬靜,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第二部分的情緒與第一部分形成鮮明的對照。此處節奏較快,音調活潑、跳躍,好像笛子在吹奏,又好像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音調稍稍作了裝飾變化,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著詩情畫意。
3、童聲合唱《山童》
這是一首采用西南地區風格音調譜寫成的童聲合唱曲,歌唱曲調生動活潑,作曲家在音樂中采用諸多滑音、倚音、變音,構成了作品特有的風格。歌曲以我的視角,歌唱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和富有生機的世界。旋律歡快、節奏自由,情緒活潑。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牧童》。
教學目標
這是一節以聲樂教學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學習,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感受切分音節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音樂游戲。
1、聽音模唱。教師彈奏單音,學生用u模唱音高。
2、和聲練習。教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教師演唱一個音,學生演唱這個音的上方三度音(例如,教師唱1,學生演唱3;教師演唱2,學生演唱4)。
二、感情導入。
1、談話。
2、欣賞《牧童》樂曲。
3、提問: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三、學習歌曲
1、旋律記憶
再聽音樂。提問:你覺得樂曲可以分成幾句?你能夠記住并哼唱那句?
2、視唱歌譜
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歌譜。
視唱高聲部旋律。
提問:你覺得樂曲描寫了什么樣的情景?
3、突破節奏難點:你覺得歌曲的那一句最富有跳躍感?
4、介紹曲名。
5、學唱二聲部旋律。
A、再完整地聽歌曲。提問:
B、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視唱二聲部旋律。
C、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視唱歌詞。
四、總結。
五、作業
尋找斯洛伐克的相關材料。
《牧童》說課稿 篇13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古詩《牧童》。學習古詩,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豐富學生的語言,發展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今天我將以淺薄而又真誠的見解,談談我對《牧童》這一課的教學構想。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本組教材是以童年為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牧童》是唐代詩人呂巖所作,呂巖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兒童晚歸休憩圖:草場、月夜、笛聲、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全詩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的表現了牧童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但有時,對詩歌背后蘊含的詩人情感還不能深刻地體會到。從今天的課堂來看,學生抓關鍵詞語的能力還不夠,品詞析句能力也有些欠缺。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目標和學生的學情,以及古詩教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會寫“蓑”字。
2、熟讀古詩,感知古詩大意。
3、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的`向往。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本首詩,我借助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此外,我還采用了“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教學法”進行教學,在下面的教學過程中將作詳細闡述。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詩通俗易懂,所以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閑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向往。”同時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我主要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走進《牧童》板書課題,從課題中了解到了什么?齊讀課題。
(二)讀古詩,品味意境
我采用了“誦讀法”,設計了三“讀”環節1。一讀字正腔圓。
學生初讀本首詩時,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重點讀寫“鋪”“蓑”字,突破讀寫的難點。
2、讀抑揚頓挫
在學生讀準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詩歌更講究節奏,讀詩要讀出它的抑揚頓挫,讀出它的變化,才能讀出它的美。
3、讀詩中意境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練讀,學生大多已能熟讀古詩,并初步感知古詩大意。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讀——品讀古詩。我鼓勵學生,不僅要讀懂詩意,還要想象畫面。
讀古詩環節,我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的主體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讀,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讀出層次,讀出詩韻,讀出詩情。
(三)探詩中人,品別樣情。
讀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即詩人的思想體現。這對學生而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很好的導向,是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自然,也是學習詩詞的難點之處。
五、說板書設計牧童
風景野草原野廣闊靜牧童弄笛天真活潑動。
我的板書簡潔明快,一目了然。“自由自在、悠閑”二詞彰顯了詩人的內心情感,是教學內容的精華體現,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點睛之筆。最后想稍微挖掘一下古詩背后的深意,因為時間關系,只點到為止,未完成既定板書設計。
【《牧童》說課稿】相關文章:
《牧童》說課稿11-28
牧童05-19
牧童06-18
牧童08-23
四年級音樂牧童短笛說課稿07-14
牧童改寫06-27
改寫《牧童》10-06
《牧童》改寫06-25
牧童短笛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