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軸對稱圖形,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區別和聯系。
(3)了解軸對稱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學習以及動手操作,讓學生關注生活,學會觀察,增強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的美,同時感悟數學xx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學重點】
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概念以及區別和聯系。
【教學難點】
軸對稱的性質。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主體探究-合作交流-應用提高.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直尺、剪刀和彩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片,感受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
我們生活在圖形的世界中,利用圖形的某種特征我們想像和創造了許多美麗的事物.
問題:觀察下列幾幅圖片,大家觀察后回答下列問題:(出示世博建筑物、奧運會開幕式鳥巢煙火、飛機、蝴蝶、窗花等圖片).
(1)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對稱給人以平衡與和諧的美感,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對稱的世界里,你平時有注意到嗎?
(2)你能舉出幾個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嗎?
(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紙,剪出具有對稱特征的圖案嗎?
二、動手操作,教師組織,合作交流,歸納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師生互動操作設計:
教師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觀察圖形,討論其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各種美麗對稱的圖案,展示出來,可以發現這些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我們把這條直線看作軸),直線兩旁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合,比如在生活中具有這種特征的物體有:飛機、風箏、汽車等.
1.經過學生討論,找到特征后,引導學生歸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歸納: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這個圖形的對稱軸.
2.出示教材圖片,下面的每對圖形有什么共同特點?你能概括這些特點嗎?
學生觀察圖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共同總結每對圖形所具有的特征,學生可能發現:沿某條直線對折,兩個圖形能夠完全重合.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軸對稱的概念進行歸納.
把一個圖形沿著某條直線對折,如果能夠和另一個圖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折疊后重合的點是對應點,叫做對稱點.
3.觀察,類比軸對稱圖形和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對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進行討論交流,加深理解:
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而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
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和軸對稱圖形都有一條直線,都要沿這條直線折疊重合;如果把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是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反過來,如果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教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18—19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怎樣學好角的度量,從學生在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想好的這部分知識,讓學生從各種學習方向進行,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幫助他們學習空間的觀念。這樣可以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周圍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角的度量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定以下三點:
1、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學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元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元,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能聯系操作結果,發現三角尺的三個內容角和特點,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關系。
3、要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究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實踐中產生發現數學規律的興趣。
(四)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精彩的內容編排和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運用量角器量角。教學難點是:在應用量角器進行度量角的大小情況下,怎樣確定量角器對準角的頂點,邊上是怎樣放置的。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已經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探究過角的認識,通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創新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學角的度量這課內容是:一是教學目標要明確,二是突出重點,三是突破難點,我放手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學生在學習角的度量的同時完成。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清凈,導入新課。
讓同學們,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圖形有角?向大家說說?這樣可以讓同學對生活周圍的數學距離,學生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關系,有什么不同,引出深思,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再結合課文的主題圖,形象直觀的把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有了學習的興趣活動,學生就能很快的進入積極思維狀態,為學習新課的內容作好鋪墊,很自然地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師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動角,感受角形狀,我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這個活動角,動手把這個角度大一些,也可以怎樣做?變小呢?這樣學生就能認識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兩條邊又開一些,把兩條邊收攏一些,角就小一些。這樣把學習的動權讓給了學生使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元是什么?并觀察1度角的大小,接著讓學生動手把量角器量一量各個角的度數,在量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到量角時要分幾步進行,并說出量出各個角的度數,以小組里交流所量的結果,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量角的過程。
(三)實際運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以下結構。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二題,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題,從圖上看估計這三個角的度書,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后,提問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3、小組活動,動手,動腦,制作各種各樣的角來進行鞏固好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今天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的小結后,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可以培養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既能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搭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著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鄉親們善良、勤勞、互相謙讓尊老愛幼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1)感受文章的語言美、自然美和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并能聯系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四、說教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創設情境”“讀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學方法重點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去品味語言,什么文章的美
五、說學法
1、從重點問題入手,聯系上下文,加強字詞句的理解
2、以“讀”為主線,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六、說教學過程
1、復習回顧。
2、出示目標。
3、、尋找“美”。(PPT出示自學提示)A擺搭石。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美”。 B走搭石。
(1)、情景朗誦“走搭石”。(小組朗誦、指名朗誦)(2)、總結本段寫法。
(3)、朗讀《北山戀·故鄉》選段,強化寫法。 C讓搭石。
(1)、理解“都”“讓”“理所當然”“伏”詞語。
(2)、情景模擬背老人過搭石,體會“理所當然”中鄉親們的善良、尊老。 D贊搭石。 (1)、強化主題。
(2)、總結課文。也許有一天,家鄉會搭上橋,鋪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會永遠地消失了但家鄉人們走搭石的美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4、發現“美”。觀看視頻,升華情感。
5、回味“美”。以文帶文
6、作業布置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什么文章的主題,我在黑板上寫上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結構,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說課稿4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例1,做一做和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數對,掌握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引導學生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正確地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在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著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著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于“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認識列、行的含義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
(1)、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們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請第一列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第一行在哪里,(請第一行的同學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數一數,咱們班一共有幾列幾行
(2)多媒體課件把全班同學的座位轉換為座位示意圖
師:哪位同學上來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問:數列數和行數的時候,你們分別從哪邊數起?
教師小結: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數列數的時候是從左往右數,數行數的時候是從前往后數。
(3)誰能說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讓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學生交流反饋。
剛才同學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同學的位置,那么在書面上應該怎樣記錄位置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2、認識數對,會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師提問:剛才同學位都能說出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幾列第幾行)
師:其實在數學上有一種統一的方法,既簡單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為(X,Y),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小結:用一個括號表示位置,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我們把物體的位置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表示,稱為數對表示法(板書)
那么反過來,數對(5,3)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匯報。
(2)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位置數對。寫后與同桌互換檢查。
(3)數對闖關活動。
第一關:下面兩個數對是表示哪位同學的位置的,就請這位同學站起來。
(4,3)、(3,4)
這兩個數對有什么區別。
(2,3)、(3,1)、(1,3)、(3,3)。請坐在這幾個位置的同學逐一站起來。
第二關:誰能給這些數對分類。
(3,4)、(3,3)、(2,3)、(4,3)、(3,1)、(1,3)
第三關:在坐標軸上確定上面這幾個數對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這里的話。(如下圖),其他數對的位置分別在哪里?讓學生思考并完成。
3、確定方格中的位置。
師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出圖中幾個場館的位置數對,再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其他場館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介紹“地球上經緯線知識”
2、現在同學門應該知道科學家們怎樣迅速的找到反回艙了吧,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監測出“神舟五號的降落的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快速的找到英雄楊利偉叔叔了。
3、“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思想”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四、全課總結。
(1)同學們今堂課你收獲了什么?
(2)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教學說課稿5
《荷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按看荷花的順序展開,寫了公園里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并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抒發了作者對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豐富語言積累的好教材。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l.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1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情感目標:通過創設情景、借助媒體,品味詞句,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荷花的神韻,和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能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使語文學習具有趣味性、審美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說教學重點
其中1、2兩個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荷花的神韻,體會大自然的美,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則是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程序:
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的特點,我打算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景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
第一課時:設置形象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語境中認識10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后鼻音的生字“蓬、夢”,多音字“骨”;指導生字的書寫時,重點注意“蓬”是上下結構的字,“翩”字要寫緊湊。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設問激趣。
針對本課生字的發音特點出示重點新詞組織學生認讀,讀好后鼻音、兒化音以及疊詞。在學生齊讀課題后提問:同學們看過荷花嗎?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荷花。(美麗、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態……)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讓我們隨著作者再次走進公園,再去看看荷花。
這個環節既對上課時的學習進行了反饋,也使學生產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為本課時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第一自然段:略講
通過指名朗讀,了解“我”看見荷花的時間和地點。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趕緊”和“跑”體會作者的急切心情,讀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詳講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荷花池邊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組織討論時,以學定教,從學生的意愿出發,確定學習語句的順序。讓學生讀讀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動手比畫比畫,結合展示的`畫面與語言的渲染,展開充分的想象,盡情感受荷葉的茂盛之美、形態之美,荷花的姿態之美、色彩之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觀賞者的眼光讀課文看課文,使他們產生真切的體驗,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之中,自然地表達贊美、喜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過一組荷花的圖片和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對荷花的風韻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進行梳理后確定重點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傾聽學生發言,并適時給予指導。再組織交流,加以點撥。理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時,先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賞析方法,引導他們從“色彩”、“姿態”等多個角度去評價眼前的這一池荷花,再次品讀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畫”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機。“畫家”一詞的理解,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學生對此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生可能會說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許還會說是中荷花的人,這些答案都可以給予肯定。
二、三自然段的設計,從文本出發,讓學生從文到圖再到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細細品位,并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感受從文本的美轉向對大自然的美的升華。
第四自然段:
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畫”來想像荷花,描寫中“我“與荷花融為一體。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活動化的表演情景,讓學生來扮演荷花,通過肢體語言來體會“翩翩起舞、隨風飄動”;并通過錄象、音樂的渲染,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戴上頭飾,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鳥”,講述清早飛行的快樂、昨夜做的好夢,并進行創造性對話,說說小蝦、蝴蝶、小鳥可能會對美麗的荷花說些什么。讓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學生配上音樂圖片朗讀課文,讓學生置身其中,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心靈,進入美的境界,再次進感受美。
這樣設計讓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既訓練了學生說話,又讓他們置身荷花中,進一步感受荷花的動態美 ,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發展,審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關鍵詞,討論“我怎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感受到此時“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個性作業、自主設計
教學說課稿6
一、說設計意圖
這個故事言簡意涵,寫的是貝貝的生日禮物雖然弄壞了,但失而復得的是全體老師,小朋友的愛和爸爸媽媽的關愛。作品富有童心和情趣,貼近幼兒生活。
此次教學活動就是要讓小朋友感受當別人有犯錯是要寬容要諒解,也感受朋友間帶來的快樂。因此,活動以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去理解和感受。特別在活動后程的應用遷移,更能讓孩子從自己出發去體驗和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深層意義。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者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喜歡欣賞文學作品,理解作品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愛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能理解并復述簡短的句子。"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將目標定為:
1、欣賞故事情景劇,并理解故事的內容,初步感受當別人有錯時能原諒。
2、能大膽地講述和表演,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感受朋友間帶來的快樂和父母對自己的愛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要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會復述簡單的詞語、句子如"對不起,是我的錯""沒關系"等,感受當別人有錯時能原諒別人。
難點是感受朋友間的友愛和爸爸媽媽對自己的無私的愛。
三、說活動準備
其實像這樣的故事,應該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可以讓靜態的、呆板的畫面變成動態的、生動的情景。但是由于水平和時間上的問題,我先給鄰班拍攝了一個故事情景劇,在活動室創設一個生日晚會的氛圍,里面有蛋糕和禮物,配好一首節奏歡快的《生日快樂》音樂歌帶,還做了故事中出現過的玩具小斑馬(一只腳壞了,用雙面膠固定)準備好大的禮物盒子。應該說,這些準備可以讓活動開展得生動一些,好讓小朋友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里的活動前準備我不僅是"備物"還"備人",在活動前我抓住孩子的原有經驗,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做好當別人有錯時能原諒別人的心理準備。
四、說活動過程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始終是起著引導和推動作用,要淡化自己的意見鼓勵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個活動流程為:
1、情景導入(發現問題)
2、情景劇欣賞(在故事氛圍中提出問題)
3情景劇演示(解決問題)
4、應用遷移。
(一)、開始部分以開生日舞會,跳《找朋友》舞的形式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二)、情景劇欣賞(有目的的分段欣賞,先看第一段和結束部分貝貝收到了個大禮物盒子)
1、師:昨天是一個叫貝貝的小朋友的生日,可是在他的生日會上他又哭又笑,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咱們來看個故事。在看故事前先來聊聊小朋友,你們過生日會得到什么禮物?哪件禮物是你最喜歡最寶貴的禮物?
2、看第一段故事到禮物-小斑馬壞了,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3、快近看最后部分:貝貝收到了個大禮物盒子會是什么呢?幼兒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三)、情景劇演示。理解了故事的內容之后,給孩子一個懸疑:貝貝到底會怎么處理小斑馬壞了的事情?最后的大禮物盒子里會有什么?然后可以問小朋友們自己快不快樂,如果是你們碰到了這件事情該怎么辦?
讓孩子分四組,自由選出各個角色,進行模擬活動。再集中每組選出代表講本組的活動結果。
(四)、集中完整欣賞故事一遍,看看整個故事的發展是不是和自己的一樣,或區別在哪里。
運用遷移---我在平時該怎么對待當別人犯錯時,以及當自己做錯事時應該表示謙意,對造成的后果負出能力范圍內的責任。
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無私的愛。
結束部分
這部分是讓幼兒感受快樂大家庭的氣氛,體驗朋友們一起游戲的樂趣。播放《生日快樂》,幼兒和教師手拉手圍著禮物唱一唱,跳一跳,然后快樂地離開活動室,活動就此結束。
教學說課稿7
一、說課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88頁的內容時分秒。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單元在學生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整時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時、分、秒的有關知識。先認識時、分,再學會看鐘面上的幾時幾分,最后認識秒。本課教學內容是認識時、分,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此教材在編寫時十分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熟悉的上學前看鐘的畫面,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鐘表,又喚起學生對鐘表的已有認識。繼而教材分兩個層次讓學生認識時、分。先是認識時、分兩個時間單位,通過觀察鐘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認識“時”、“分”,初步建立1時、1分的觀念。然后讓學生撥鐘面上的針,仔細觀察,發現時、分之間的進率,知道1時=60分。在“想想做做”環節,通過學生活動后聯系生活實際親身體驗1分鐘和1小時持續的時間,進一步建立1分鐘和1小時的時間觀念,豐富對時、分的感性認識。
依據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以及兒童的心理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學具操作,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是怎樣記時的;知道1小時=60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鐘面上1時、1分的時間規定,體會1時、1分的長短,理解時與分的關系。
難點是:看鐘表準確的說出經過的時間。
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新課程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豐富學生對鐘面的感受和認知,練習,創設情境采用:
直觀演示法
設疑誘導法
操作發現法
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
說學法:
有效地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動中,認識時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誰能告訴老師,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時間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們要是學習了看鐘表的方法,就能準確地掌握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時間單位時、分。(板書課題)二、新授
1.認識鐘面。
(1)出示鐘面模型。
(2)引導觀察鐘面。
小組邊觀察,邊議論,你發現了什么?
大格、小格、長針(分針)、短針(時針)
(3)觀察填空。
鐘面上一共有( )個大格。
每個大格分成( )個小格。
鐘面上一共有( )個小格。
2.認識時、分的關系
(1)童話故事:老師發現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有一雙會認時間的慧眼,還有一雙會寫時間的巧手,為此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作為獎勵。你們都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輸得非常不服氣,于是它又約了小烏龜到周圍種著12棵樹的圓形運動上來比賽,大家猜一猜,這一次誰贏了?好,讓我們一起到比賽現場看一看。(演示在相同時間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烏龜只跑到第二棵樹下。)其實,在我們今天認識的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一直在進行著這樣的龜兔賽跑。(龜兔跑場景變成一個鐘面)
(2)小組合作:撥動鬧鐘的分針走一圈,認真觀察時針的變化,探究1時和60分的關系。
(3)動態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的過程,驗證學生的結論。
【這一環節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迫切希望能揭開鐘面上“龜兔賽跑”的秘密,通過動手撥一撥終于發現了1時=60分,而的生動演示,既驗證了學生的發現,又使學生興趣盎然。
3.感受1分鐘,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
(1)全班看動畫片,分小組活動,感受1分鐘的長短
1分鐘脈搏跳次左右;1分鐘大約跳繩下;小朋友1分鐘大約寫個字,1分鐘可以背誦古詩。
(2)談話:剛才的一分鐘已經過去了,還能再找回來嗎?時間是多么的寶貴呀!提問:你想說些什么?
那么1小時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看好時間,體會1小時都能干些什么?
[意圖:通過學生的談論與活動,讓學生感到1分鐘的時間雖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鐘。]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學生互動撥鐘表
學生出題,學生撥小鐘表
可以引導這些題目:5分鐘怎么撥?10分鐘,23分鐘,3小時,6小時等時間。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思考,演示,填空。
一節課是()分鐘,課間休息()分鐘,再加上()分鐘是1小時。
[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已經形成的時間觀念,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下節課學習認識幾時幾分作鋪墊。]四、小結評價,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滿意嗎?填寫自我評價表。
[意圖:讓學生自己談體會,可以加深他們對時、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對自己課上的表現進行自我反省與評價,促進學生及時改進。]板書設計力求知識性和間接性。
教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認數的第一階段—20以內各數認識的基礎上,擴展到認數的第二階段—100以內各數的認識。本階段的數概念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
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靈活的運用教材,我認為開始的主題圖,如果10只一群地出示,雖然有利于學生估數,但這樣學生能很快地10只10只地數出羊群只數是100,在后面數100個物體的個數時,就會受其影響而10個10個地數,這樣的數法,要在學生會逐個數數的基礎上自然生成,其實,它比一個一個地數要高一個層次,數數單位由“一”變成了“十”,不利于學生把100以內的數逐個數出來,因此,我把主題圖的出示放在了一個一個數物體之后。 經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實際情況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會數位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本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能夠靈活地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出100以內的數,難點在于數數過程中整十數的鏈接。
教學重點:弄清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理解計數單位
二、說教法和學法
1.動手操作學習。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教具和學具
教具:課件、小棒
學具:100根小棒。
三、說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秉承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這個環節我分為三部分來進行教學:
(一)第一次數、估數,初步感知100。
首先,我為學生提供了他們熟悉的實物素材:小棒(數量都在100)并合理地利用這些素材,有層次地進行教學:
(1)數出10個小棒,讓學生看一看, 10個是這么多,然后,在數出20個小棒,用同樣的方法培養孩子的估計意識 。
(2)讓孩子把學具袋里的所有小棒都倒出來,在估一估,學具袋里小棒的數量是多少呢?先感受20個的多少,再提出問題,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到教學情境中進行思考。
(3)估一估,一捆小棒大約有多少根?
(4)估完之后,為了引導學生能用自己認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數數,學生把10根分成一捆進行數數,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百,100里面有10個十的知識點。考慮到在操作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可能還象以往一樣,數出一大堆,影響對知識的理解,這里要特別強調小組間的合作與互助,而且在學生匯報時要進行展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再次數,理解數的組成
教材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以及數的組成這兩個知識點,安排了兩個例題進行教學,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認為教材的安排有點重復,故在教學中將這兩個內容安排到一個環節進行教學。具體分為以下五個層次:
(1)實物數出35個小棒,要求學生邊擺邊說出有幾個十和幾個一。接著擺到42,當擺到39的時候再繼續問:39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9個一再擺一個是多少?有幾個十?四個十就是幾十?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難點,同時加深對數的組成的理解。
(2)脫離實物,手口一致,強化訓練。
想一想,56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邊說邊用手勢比劃出來。從56數到63,數到59的時候,強調上述問題。通過以上兩個層次讓學生邊操作邊數數的訓練,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3)對口令游戲。師生互說、生生互說,進行數數游戲,也可以進行數的組成的訓練。組織學生做這個游戲,一方面提高學生數數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4)多媒體展示羊群情境圖,先估一估有多少只羊,在強調:怎樣數得快,讓人一眼看出是多少只羊,強化以“十”為單位數數技巧!
四、說課后反思:
對于一年級小學生來說,認識到數這個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難度,為突破這一難度,我認為只有通過一系列的實際操作和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活動,讓學生感知數的組成,把抽象概念化為實實在在的實物,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先采用了數數(一根一根地數,一捆一捆地數)。在數數中實實在在地感知數的存在,并在過程中感知10個一是十,十是10個一, 10個十是一百,100里有10個十。再讓學生拿一拿35根(3捆又5根),先拿3捆(3個十),再拿5根(5個一)。最后讓學生認識數的組成,說一說某個兩位數是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這些環節都符合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因為有實物可數,可拿,可擺,在實物操作中既培養動手能力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整節課下來,感覺第一前面數數部分的時間還可以壓縮一點,少用3—5分鐘,后面的操作環節多一點指導,也可以少一些時間,兩大環節節約的時間剛好可以成為鞏固練習的時間,這樣課就相對飽滿和完整了。二是滿十進一這個數學術語沒有呈現,這個數學思想不夠明朗。三是太關注的就是自己的后續教學要呈現的結果,而忽略了對動手能力相對較差的那部分學生的操作方法指導。
教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那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會給幼兒清楚明了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于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那根據中班幼兒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4——5隨幼兒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好,注意力常常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手段,恰當、巧妙的引導幼兒理解文學作品內容;還應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因此我根據幼兒的需求及年齡特點,特地選取了本次散文內容《落葉》;那散文《落葉》它選自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
一)、說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后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
1、說活動重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因為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引導幼兒欣賞、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因此重點就定位在了這點目標上;
2、說活動難點
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第三個目標: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因為通過平時對幼兒的了解,發現幼兒對于這幾個新詞理解不夠,不知道其含義,因此將這點定位難點;這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那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啟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并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總之,我將積極樹立整合觀、科學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
二)、說活動準備
《綱要》中指出:“盡量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探索提供條
件,也為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與情境游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磁帶。
2)、知識經驗準備:事先引導幼兒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節特征。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逐段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
2、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并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夏天又怎么樣了?秋天又怎么樣?小樹葉落不來時,先飄到哪?后飄到哪?像什么?等等
此外,我還運用賞識激勵法、引導法等;
三、說學法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將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學習此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那新《綱要》指出:應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親身置于活動當中,體驗活動的經驗。那在本次活動當中,我將以幼兒圍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因此精選的學法有:
1、動作表演法:本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為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學習理解新詞,我將
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
2、游戲法:活動中還要求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采用游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游戲中加深體驗。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體驗法、討論法等!
四、說活動過程
流程:交流導入活動——完整欣賞散文——動作表演散文——集體朗誦并表演——遷移作品情感,小結
1、交流導入活動
讓幼兒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經驗交流春夏秋冬的樹葉及特征。(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
是讓幼兒能有機會表述自己對于春夏秋冬的認識,并能使教師有一定的了解,并起到導入的作用;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引導法,學法里的'討論法等)
2、完整欣賞散文
1)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幼兒第一遍欣賞。
2)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接著老師提出問題:小樹中落下來時先飄到哪?后飄到哪?像什么?它們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樹葉又飄到哪?為什么?幼兒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幼兒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的優美,為幼兒動作表演散文及朗誦散文做好一定基礎;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直觀教學法、啟發性提問法、引導法,學法里的觀察法、體驗法等)
3、動作表演散文
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幼兒在這一環節中也能積極參與其中;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賞識激勵法、引導法,學法里的動作表演法、體驗法等)
4、集體朗誦并表演
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著重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學習本首散文內容,通過朗誦體驗其中的韻味,并通過表演再次深入的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直觀教學法、引導法,學法里的游戲法、體驗法等)
5、遷移作品情感,小結
1)通過提問引出談論話題:小樹葉是怎么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么關心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幼兒交流時提醒其他幼兒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2)教師小結,結束;(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承上啟下、拓展的作用,通過遷移作品情感讓幼兒也能關心、愛護自己的媽媽,并引導幼兒能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這里用到了教法里的賞識激勵法、啟發性提問法、引導法,學法里的體驗法等)
五、活動延伸
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這一延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真正的去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從中真正的去感受從中的樂趣;)
那整個活動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展至結束的!
教學說課稿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海島戰士熱愛海島、扎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繼續領會關鍵詞句對表現人物品質的作用。
教學重點:
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邊防戰士熱愛海島、扎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
教學難點:
是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前閱讀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之間的關系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祖國南部的領海上,有許許多多的島嶼,為了保衛祖國,解放軍戰士就駐守在這些遠離大陸、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個有關海島戰士的美麗而感人的故事,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彩色的翅膀
二、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請同學們翻開書25頁,先看這篇文章的連接語,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節課有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么?用線畫下來并寫上序號。
2、誰來說一下這節課的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么?。生邊交流,師邊點擊課件,出示學習任務:1、想想小高為什么把昆蟲帶往寶石島? 2、交流讀文后的體會。
3、齊讀任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第一個任務
1下面,就讓我們來挑戰第一個任務: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小高為什么把昆蟲帶往寶石島?要邊讀邊想,(注意聯系課前閱讀的資料考慮用因為……所以……來回答)。
3、誰來挑戰第一個任務,說一說小高為什么把昆蟲帶往寶石島?四、精讀課文體會交流關鍵詞句
(一)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板書:戰士 愛島
(二)、這些感受你又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的呢?
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讀讀課文,走進文章的字里行間,靜靜地看,細細地品,畫出最能體現戰士愛島的句子,多讀幾次,并在旁邊做上批注,寫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三)、學生交流:
同學們讀得多認真啊,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下面就讓我們來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抓住關鍵詞語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里卻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
(1)哎呀,那個大提包可裝著許多好東西呀,有媽媽為他準備的他最愛吃的黑龍江土特產香脆的松子啊、榛子啊什么的,這些東西在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那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呀!而嚴重暈船的小高卻把大提包扔一邊,懷里卻抱著那只裝滿那些又不好吃的又不好用的昆蟲的`紙箱子,而且還是緊緊地抱著。小高真愛海島呀!
(2)小高懷里抱得僅僅是一只紙箱子嗎?
(3)你看,就這樣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來體會戰士對海島的熱愛之情。
2、他們在巖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哦,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使這片布滿礁石的海島也有了塊塊良田,使這片不毛之地也煥發了勃勃生機。他們播種下的是種子,更是什么?改造海島的那份美麗的愿望,更是熱愛海島的那一顆顆火熱的心呀!
(3)男孩子們你們來讀一下這句話。
3、他們像撫養嬰兒似的照看著這個小瓜,澆水,施肥,一點也不馬虎。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同學們,你們幫助大人照料過嬰兒嗎?你知道照料那樣嬌嫩的嬰兒有多難嗎?
(3)海島上的戰士們哪,像撫養柔弱的小嬰兒一樣,精心照看著這個小瓜。想一下,在條件惡劣的海島上,都會遇到哪些情況呢?戰士們又是怎么做的?當島上嚴重干旱時——,戰士們是怎么做的?當刮起臺風時,戰士們是怎么做的?當下起暴雨的時候,戰士們又是怎么做的?
(4)誰來讀讀這句話?把這種戰士對小瓜的愛讀出來吧。
4、戰士們都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慢慢地咬著,不住發出嘖嘖的贊嘆聲。
(1)戰士們對海島的這份愛呀,創造了一個奇跡。在這個荒涼的小島上成熟了第一個西瓜。在嘗瓜會上,你找到哪句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你體會到什么?
(2)同學們平日吃西瓜都是怎么吃的,而此時:戰士們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著,細細地端詳著,慢慢地咬著,不住嘖嘖的贊嘆著:(和學生一起邊說,邊做動作)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么呢?
(3)請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找學生讀,一起讀。
5、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愿在這里安居樂業。
(1)剛才我們和戰士們品嘗了一起品嘗了島上第一個西瓜的甘甜,體會到戰士們愛島建島的那份深情。相信在許許多多小高那樣的戰士的努力下,島上會結出更多的西瓜。小高帶的那些小昆蟲帶現在怎么樣了?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的14—17自然段。男同學讀作者,女同學讀小高,老師讀旁白
(2)從小高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能不能用你的讀把小高的這種感情讀出來?
6、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著一只蝴蝶,正對著朝陽,扇動著它那對彩色的翅膀。
(1)小高說的沒錯呀,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像我們的戰士一樣,已經在祖國的海島上安居樂業了。從哪兒看出來的,齊讀這句話。
(2)文章結尾用“彩色的翅膀”點題了。這彩色的翅膀啊,不僅代表了在海島安家的那些蝴蝶等小昆蟲,還代表了什么?想想海島在邊防戰士的建設下,會有彩色的什么?還代表的戰士們那豐富多彩的、建島愛島的革命生活。
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更是對祖國那深深的愛!
五、練筆 現在的海島
是啊,這是一個多美麗的故事啊,這是一群多可愛的戰士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夢想,一心改造著祖國的海島,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也乘著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
六、
正像同學們所說的那樣,現在的海島,美麗、富饒,由原來蠻荒小島成為一座座海上花園。
七、美讀課文
戰士們對海島對祖國的這份愛呀,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著,就閃現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里啊!同學們,接下來,讓我們再課文,你想讀哪一段,就可以讀哪一段,讀出戰士對祖國海島的愛,讀吧,同學們,把你的感受都讀出來,好嗎?
教學說課稿11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看圖作文《勝似親人》。
一、說教材
《勝似親人》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的習作訓練之一。
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本單元 "人間真情"專題要在孩子們的心田上撒上愛的陽光,盛開愛的花朵,淌過愛的溪流,點燃愛的烈火。書上這幅《勝似親人》的圖畫就描繪了一首愛的贊歌,通過習作讓學生們進一步感受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因為有了互相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畫面上的一位苗族老奶奶懷里摟著一位小姑娘,用手撫摸著小姑娘的臉,似乎在說著什么;旁邊有只木盆,周圍晾著已經洗好的衣服;墻角靠著一根拐杖。由此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觀察《勝似親人》這幅圖,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
(2)組織語言,嘗試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感。習作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3)感受情感表達的方法,在互幫互助的人際常情教育中體會人間真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發揮想象,嘗試習作
教學難點:理解圖意,進行合理想象。
二、說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話能力。進行獨立寫作文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由于孩子們多數是獨生子女,或是留守兒童,再加上生活條件的優越,很多孩子對愛的體驗不是很深刻,不少學生往往畏懼習作,甚至無話可寫,習作語言干巴枯燥,內容空洞不豐滿,一篇文章就像一具"木頭人",缺乏個性和生命的靈性,作文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現象常常令我們讀起來索然無味。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設計上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讓他們用心靈去感悟。
三、說教法、學法
看圖習作,主要通過大膽想象、猜測來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從而激發創新思維、激發學生說的愿望、寫的興趣。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本節課上,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
2.問題交流法。引導學生從圖畫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入問題情境,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找到可能性的答案。學生在各抒己見、暢說欲言的氛圍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拓寬寫作思路,為自由而有創意的習作豐富材料。
3.指導點撥法。在學生討論和發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有爭議的問題和語言上需要及時修改的地方,老師要適當點撥引導。
4.點評、借鑒法。引導學生用自評、他評等方法在小組內共同探討,進一步修改習作。欣賞范文,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音樂《愛的奉獻》,請學生用一個字或一句話來說說聽音樂后的感受,引出"愛"的主題。
接著讓學生自由說說生活中體會到的愛,老師加于引導,逐步明白有親人的愛,也有別人給我們的愛。
至此,我已經引出了本課的課題。用音樂來渲染氣氛,用生活中的事例來加深學生對愛的體會,引導學生進入人間真情的情感氛圍,為學生的真情流露做好鋪墊,相信孩子們心中一定會受到深深地觸動。
2.明確目的,導入主題: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下面,我們來觀察一幅圖畫,看看畫里面表達的又是誰對誰的愛。
3.出示本節課的學習要求,體現目標導學理念。
(1)認真觀察圖畫,注意圖中畫了哪些內容。
(2)從圖中信息猜測老奶奶和小姑娘之間的關系,想象她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3)補充完整畫面之外的內容。
(4)發揮想象,將畫中看到的內容和畫外想象到的內容聯系起來,完成一篇習作。
(二)觀察圖畫,感知內容。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畫,看圖畫上有什么。根據學生的`匯報逐步歸納畫中的內容:畫面上的一位苗族老奶奶懷里摟著一位小姑娘,用手撫摸著小姑娘的臉,似乎在說著什么;旁邊有只木盆,周圍晾著已經洗好的衣服;墻角靠著一根拐杖。
2.討論:她們的服飾各有什么特點?想想這反映了什么?小姑娘與老奶奶是什么關系呢?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她們之間的關系:老奶奶是少數民族,小姑娘卻是漢族人,她們不是親人。這時出示本課的題目——勝似親人
仔細觀察畫面,老奶奶為什么要摟抱、撫摸著小姑娘?這一環節應該能讓學生明白畫中反映的事情:小姑娘幫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感謝小姑娘,為寫作奠定基礎。
(三)拓展思維,豐富內容
1. 發揮想象:小姑娘是怎樣幫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
要求學生動筆寫寫:
①用上"先……再……然后……接著……最后……"等表示先后順序的關聯詞把小姑娘洗衣服的經過寫清楚。
②把小姑娘洗衣服的動作、聲音和心理活動等寫具體。
根據學生情況,相機出示參考詞匯:
動作描寫: 系 背 蹲 浸 擦 搓洗 捶打 刷 漂 擰 展開 搭
聲音描寫:嘩嘩嘩 嚓嚓嚓 唰唰唰
心理活動:呀,這些衣服可真沉。老奶奶年紀這么大了,洗衣服多累呀!可我年紀輕,有的是力氣。
細節描寫:細細的汗珠滲滿了額頭 溪水濺濕了小姑娘的布鞋
2.當小姑娘洗好了衣服,把衣服和床單晾曬好后,老奶奶回來了,看到此情此景,老奶奶會怎么感謝小姑娘呢?小姑娘又會有哪些表現呢?發揮想象,把當時她們的動作、語言和表情寫下來。
3.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老奶奶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沒有親人照顧嗎?
(2)老奶奶身邊沒有親人,生活遇到了困難,樂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還可能會幫她做些什么事情呢?
(3)這么一位美麗、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愛心讓老奶奶得到了比親人還好的照顧,你有什么想法?
(四)深化主題,擬訂題目
在合理想象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小姑娘與老奶奶之間的愛,更加明確"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主題,并確定文章的中心,圍繞中心去選材;在擬定題目時,引導學生可以用"勝似親人"做題目,也可以根據習作的具體內容自擬題目,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作文,又能讓學生抓住重點,把重點寫詳細,寫具體。
指導學生列好習作提綱,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給學生介紹如何寫好開頭和結尾
自主作文,教師巡視,相互點評。
板書設計:
看圖習作《勝似親人》
人物的衣著、外貌、動作、表情
仔細觀察 周圍的環境
判斷她們的身份、年齡
可能是什么關系
展開想象 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時間、地點、
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總之,只要我們努力激發每一個孩子的寫作內動力,就能使學生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使作文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事兒,從而迎來一個收獲的冬天。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教學說課稿12
尊敬各位老師、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詹天佑》,敬請光臨指導!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小學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十七課。首先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理解,這篇課文記敘了詹天佑在修筑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中,不怕帝國主義的重重阻撓,克服各種艱苦的困難,提前完成修筑任務的英雄事跡。從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段、句、詞,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2)了解詹天佑修筑鐵路的過程,理解詹天佑是我們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3、教學重點
了解詹天佑修筑鐵路的過程,并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
4、教學難點
理解“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討論為什么說“詹天佑士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說教法】
1、品讀 2、精思 3、感悟 4、演示
【說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說教學過程】
這一篇課文可以設定為兩課時。下面我將具體說一說我對第二課時是怎么達成我的教學目標的。在教學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四個環節做起:
一、復習導入,感知課文
對于課文的第一環節,我打算安排兩個小步驟。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樣的人?【板書:杰出、愛國】
2、詹天佑的杰出體現在哪里?他的愛國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在修筑鐵路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困難?分別在哪些自然段?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板書:克服困難】
【這一步目的是讓學生在復習上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新課,在老師定向的引導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課文的重點段,然后再從重點內容入手,去仔細品味、剖析圍繞一個中心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每一個事例,這對全文來說起到了居高臨下,總覽全局的作用。】
二、精讀課文,品詞品句
1、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一節,我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自由去讀,從文中找出答案:
(1)、這段話主要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在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詹天佑是怎樣做的?
(3)、詹天佑對工作人員說了些什么?你怎么理解?
(4)、遇到困難,他又是怎樣想的?
【這樣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定向閱讀,對中下等學生起到引路作用,對上等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會在書上劃注出現成答案;能力強的學生,會邊讀邊想,準備概括出完整答案。這樣上中差兼顧,既避免了學生讀書漫無目的,走過場的形式,同時也向學生暗示著抓一段話中重點句子理解文章內容的閱讀方法。】
2、引導學生自己交流,先標出小標題,再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理解、感悟。【板書:勘測線路】【這一步,是學懂課文的關鍵,不僅要引導學生完成思考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句,評議結合,揣摩作者的用意,體會文中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可以運用品讀法來進行。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理解詹天佑堅持完成任務的堅定決心和頑強的意志。】
3、引導學生當堂歸納本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議──讀:
【對于這一部分的處理,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時間。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4、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第5、6自然段。
讓學生默讀這兩段,畫出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難?怎樣克服的?再標出這兩段的小標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為了加深理解我運用演示法,通過媒體出示課件,進行演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在第一課時就安排學生同桌討論,自己再畫一畫示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朗讀這段文字,就能夠更好的理解了。
【對于這一段的設計,我認為,讓學生先討論,再畫圖,然后讓學生通過演示,從視覺上感知,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拓展練習,加深理解
在這一環節,我安排學生學習課文最后一段時,引導學生抓住“不滿”“提早”“有力的回擊”“贊嘆不已”感知詹天佑的偉大,【板書:有力回擊、贊嘆不已】并讓學生討論課后問題:為什么說“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接著再安排課內練筆,寫出心中最想對詹天佑說的話,全班交流。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品讀、理解、感悟,使得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此時安排練筆正好升華了課文的主體。】
最后安排作業:就是拓展閱讀,找一些相關的科學家的故事讀一讀。
四、總結課文,升華課文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課文中的文字輸入到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書入我心、我心用書的境界,力爭讓學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當然,由于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設計思路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教學說課稿13
一、教材內容
《故鄉的蘆葦》是教科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以“熱愛家鄉”為主題的第六單元的第一篇主題課文。本單元的xx注重語言美和情感美,四篇一脈相承,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對家鄉熱愛的情感會隨著課文的學習一步步加深和升華。xx是一篇追憶家鄉的xx,通過對故鄉蘆葦的回憶,傾訴了對家鄉的懷念與熱愛之情。
xx內容大致上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物”,描寫了故鄉樸實無華的蘆葦多而美。進而,xx從“故鄉的蘆葦”這個“點”上引入第二層——“憶趣”,通過回憶用蘆葉吹歌,折蘆葉船,在蘆葦叢中捉紡織娘等往事,最后總結蘆葦成了故鄉的象征。抒發對兒時生活的追憶之情以及對自己家鄉的懷念之情。“憶趣”是內容的“深化”是xx的主體內容。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其優美、生動的語言是學生學習語言,培養語感的好材料。
二、教學思路
教學中“要帶學生在xx中走一個來回”,既要在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如詩如歌的語言,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要引導學生體會寫法,在品詞析句中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一)美讀悟情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既是學習的重要目標,又是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因此有層次的讀、有目的地讀、多形式的讀,關系到學生讀的興趣和質量。在“讀懂課文”環節教師以對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這種認識較為模糊和膚淺,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美讀來深切的感受,美讀是快樂的讀書體驗。
1、激發興趣讀
通過自由讀、表演讀、合作讀等形式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注重讀書興趣的培養。即因為課文優美語言、意境等產生的愉悅感。
2、情景營造讀
思鄉是人類永恒、美好的主題,但對于小學生而言因為缺乏實際的生活體驗而感到模糊,因此教學時通過相關的歌曲,讓學生入情入境,進而引發、強化讀課文所產生的情感。我選的歌曲有《故鄉的云》《柔弱彩虹》等輕音樂。
3、多樣美讀
引導學生在背景音樂下,展開豐富的想象,將文字變成畫面,想象著美麗的景色、快樂的經歷,揣著美好的情感而讀。
(二)品讀悟寫法
領悟作者是如何布局謀篇、用詞造句來表達、抒發自己對故鄉的'熱愛,對故鄉的懷念和熱愛,是體會寫法的關鍵。“既然作者最愛蘆葦,為什么卻不惜筆墨的寫其他的美景呢?寫小河、野花、油菜花和棉花的部分可否刪除嗎?”這是對謀篇的引導。
關于詞句注重引導學生品味鑒賞課文優美的句子、傳神的用詞。主要運用:
(1)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如“這段話突出蘆葦的什么特點?從哪看出來的?”
(2)句式對比。如“4---7自然段改為“生我養我的故鄉啊,你給我留下多少夢幻般的、繽紛的記憶——那小河、那野花、那油菜花、那棉花……好不好?”
(3)發掘空白。例“三個趣事都以省略號結束,可不可以換成句號呢?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蘆葦圖片)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蘆葦,你們對這種植物有哪些了解?(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可從生長環境、特征、作用等方面進行介紹)
2、在大家眼中平淡無奇的蘆葦,卻給那里生活過的孩子們留下了甜美的回憶,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樊發稼一起走進故鄉的蘆葦叢中,追憶那份童年的純真和美好。
3、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尤其是含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要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順。
2、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指名領讀。
燦若群星熠熠生輝芬芳飄拂飄逸哨子帆葉
魂牽夢繞紡織娘一畦畦純真觸須羽翼
(1)“一畦畦”是一個數量詞,你能找個詞來替換它嗎?文中“一畦畦”的是什么?能想象出油菜花地是什么樣的嗎?(引導學生結合文本,進行合理想象)
(2)“魂牽夢繞”“熠熠生輝”“燦若群星”這些詞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指名回答)
三、學習對家鄉夢幻般的回憶部分(2-7自然段)
(一)故鄉有哪些夢幻般的、繽紛的記憶,讓離開家鄉二十幾年的我常常懷念?自由朗讀課文,尋找答案。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文字片:
“那密如蛛網、縱橫交錯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燦若群星、叫不出名兒的各種各樣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鋪滿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潔白如云的棉花……”
2、這個排比句的結尾用了省略號,大家想象一下,在文中省略的可能還有哪些童年的記憶?
(二)指導朗讀。
1、這一段話應當懷著一種怎樣的情感來朗讀呢?(指導學生讀出對故鄉的眷戀,對童年生活的追憶和向往)
2、指名朗讀,生生互評。
教學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XXX》。下面我將分六大板塊就本課題進行說課:板塊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XXX》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X年級X冊第X課,本組課文以XXX為主題,這篇課文通過寫XXX表達了作者XXX的情感,該組是以“——”為主題展開的。古詩的內容,贊美了什么——板塊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本組課文訓練的意圖,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結構,我將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目標:(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充實)
1、認識—個生字,會寫—個生字,正確讀寫“——”等詞語。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養成課外主動積累和學習古詩的好習慣。板塊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古詩教學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并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同時“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法和學法兩方面進行闡述。
板塊
四、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創設情景法、講授法、引導想像法、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創設情景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法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的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此外,我還借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學法上,我貫測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流程及其設計理念。板塊
五、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難點,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疏通生字,讀通詩文。我緊扣讀通二字下功夫,先讓學生自讀自學生字,教師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進行指導。在掃除生字障礙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劃分古詩節奏,自由讀詩。通過個別讀、范讀、齊讀等方式來幫助學生讀通詩文。
(三)讀懂詩文,感悟詩情。指導學生在自讀古詩的基礎上,對照注解想想每句是的意思,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頭腦中把文字轉化為畫面,從而體會古詩的意境。
(四)朗讀訓練,讀出感情。我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要想真正地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就必須多讀多悟。為了指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古詩,我將配上優美、舒緩的樂曲,渲染氣氛,達到在朗讀中獲得審美感受,在朗讀中自然成誦。
(五)課后延伸
課后延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背誦及默寫古詩
2、課后收集并積累其它相類似的詩詞。
板塊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良好的板書設計具有直觀系統的特點,并及時體現教材的知識點,便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我的板書設計如下:(用紅白兩種粉筆,紅色概括重點詞語)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從六方面對本課題的分析和理解,我的說果完畢,謝謝你們!
教學說課稿15
一、說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二冊第三模塊第一單元《I lie ftball.》。
二、說教材
本課圍繞I lie ftball.這個話題,進行了句型I lie ……. I dn’t lie …….的學習,使學生通過學習能掌握如何表達自己喜歡的事物和不喜歡的事物,同時學習了ftball/ basetball/ table tennis/ rning exercises等運動類的英語單詞,從而使學生可以準確描述對這些運動的喜好。并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創設語境鞏固、運用這兩個句型。
三、說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針對學生實際,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如下: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能聽、說、認、讀單詞lie dn’t ftball basetball rning exercises able tennis等單詞。
(2)如何運用I lie…/I dn’t lie…來談論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運動。
2、能力目標::
能夠培養學生說英語,正確運用英語進行表述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四、說教學重點
(1)能夠正確運用句型“I lie…”和“I dn’t lie…..”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談論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運動項目。
(3)掌握單詞lie dn’t ftball basetball rning exercises able tennis五、說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運用句型“I lie …” and “I dn’t lie….”
六、說教學準備
新舊單詞卡片卡片、笑臉哭臉的圖片、籃球一個,足球一個.乒乓球,及球拍一副,自制圖片(畫有足球籃球乒乓球做早操的圖片),錄音機、磁帶.七、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這堂課的重、難點,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勝、好動、模仿力強、表現欲旺盛等生理和心理特點,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務型教學模式為主,以聽讀、游戲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游戲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組織教學。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八、說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師生會話,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學生在一個平等尊重的氛圍中,他們的思維是放松的,敢于說、敢于參與教學。教師要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拔、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這樣才能使課堂氛圍充滿活力。因此,在這個環節我與學生進行了朋友式的會話。It’s tie fr class. Are u read ? Hell ! Bs and girls.H5
【教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教學說課稿06-30
坐井觀天教學活動說課稿09-09
《力》教學設計說課稿07-30
制取氧氣教學說課稿10-28
《成長的足跡》教學說課稿12-02
《山居秋暝》說課稿+教學設計11-24
《日月水火》教學說課稿范文07-20
中班科學教學活動說課稿10-15
乒乓球教學說課稿熱門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