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登鸛雀樓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登鸛雀樓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登鸛雀樓》是六年制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
詩的前兩句寫登樓所見,詩的后兩句寫登樓所思。這首詩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詩僅20個字,語言樸素淺顯,言近旨遠,給人啟迪。前兩句寫景,詩人融情于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象雄渾的意境,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都容納其中,顯出詩人襟懷的寬大。后兩句寓理于事,進一步寫出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課文中配有插圖,可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幫助理解詩句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古詩的要求是能展開想象,并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能感受語言的優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詩的特點,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和技能: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過程和方法:
1、能根據文本內容,展開想象。
2、能結合自己的感悟說說古詩所要表達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孩子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體會古詩的思想內容。
(四)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二、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本詩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學生無法親自感受。這樣對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通過教師聲情并茂地講故事、極富思想感情的范讀及壯觀的畫面帶學生入情入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情緒和濃厚的興趣。
(二)扶放結合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針對本課的特點,采用“扶放結合法”。首先扶著學生學習第一、二行詩句,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四行詩句,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三)讀中有悟,培養語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詩傳誦已久,讀起來瑯瑯上口。教學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這樣學生就能較好地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感受到古詩語言的優美,既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使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融為一體。
(四)合作學習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種理念,本課的教學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同學相互評價等合作學習的形式,使學生在互助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
三、說教學程序
怎樣運用新的教學理念,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讓二年級的學生能感受古詩的美,圍繞本課的學習任務,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理解詩題
古詩的意境是用極為凝煉的文字來創造的,對小學生而言不易理解。因此教師必須創設情境,讓學生對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個總印象,為理解詩句,領會詩情打下基礎。在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進入想學、愛學,渴望學習的境界。我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掛圖),我們就來看看這座亭子,以及它周圍的景色,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學生回答鸛雀樓)對,你們真聰明!并相機介紹鸛雀樓名字的由來,因為這首詩是作者登上鸛雀樓寫的,所以題目叫登鸛雀樓,板書課題。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被激發,順勢導入,便可水到渠成。
(二)初讀指導
人們認識事物要經過感知——重現——理解這樣一個過程,只有感知得越具體,才能理解得越深刻。因此,我先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認真讀詩句,要求學生圈出生字詞,對照拼音,逐字、逐詞讀正確讀通順,初步了解古詩的大意。
(三)悟讀古詩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美”的實踐。古詩教學更應以朗讀,吟誦為重點。在這一環節,我將指導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朗讀的方法,使他們與詩人產生共鳴。
1、解詞看圖,領會詩意
教學古詩必須從字——詞——句入手,進而理解詩人所描述的內容。教學時,我先指導學生抓住“白日”、“盡”“入海流”等重點詞語,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理解了詞語的內容,進而了解詩句的意思。接下來,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學習第三、四兩行詩句,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所思及所蘊含的哲理。
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使學生“自得求之”,實現從老師的指導到學生的自覺的質的飛躍。
2、展開想象,化詩為文
想象和聯想是詩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古詩中的許多詞語都充滿了豐富的聯想,學生此時已理解了詩句,基本能用口頭語言表達了。所以,我要求學生根據這首詩,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講一講,把古詩的語言,轉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從口頭表達能力。
3、賞讀古詩,熟讀成誦
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時,我通過畫面再現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就是詩人。這樣詩中所描繪的意境,所蘊含的情感,孩子們都可能在朗讀中表達出來。然后,通過讓學生借助板書背誦、表演背誦、配樂背誦等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這樣孩子的潛力就能得到發展,表現欲也得到了滿足。
(四)指導寫字
寫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引導學生分析每個字的筆畫、筆順、結構是非常重要的。課標中明確1—2年級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是“喜歡寫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先認真觀察每個字的筆順、筆畫、結構,再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把字寫好,并安排小組之間互相評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充分感受漢字的形美。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的概括性、條理性。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對學生理解課文,背誦課文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我的板書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而設計的。
1、前兩句用一個(景)字概括,后兩句用一個(想)字概括,突出了全詩的中心,是整首詩的濃縮。
2、“/”既代表朗讀時字詞斷開處,也表示將詩中詞語分隔出來,有助于釋詞,理解詩文。
3、“·”表示讀重音,有助于學生朗讀詩文,體會詩情。
白日/依山/盡,(景)
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想)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說課稿】相關文章:
《登鸛雀樓》說課稿兩篇08-08
王之渙《登鸛雀樓》08-20
語文《登鸛雀樓》教學反思07-24
《登鸛雀樓》的原文及其翻譯01-17
《登鸛雀樓》的原文及其賞析11-25
《登鸛雀樓》的練習題08-12
關于《登鸛雀樓》的教學實錄08-11
《登鸛雀樓》古詩原文和翻譯10-13
《登鸛雀樓》古詩詞鑒賞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