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1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
首先,我要向各位評委老師道一聲:"辛苦了!",因為你們歷經了幾個小時,為我們這些競聘的老師進行指導。我是語文-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 》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為主題展開。《 》是(文章體裁),主要寫了(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能認識個生字,會寫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卓有成效"等詞語。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能夠理解文本,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教學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法和學法(教學重點、難點突破的設計)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來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設計的導語是( )。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范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分析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 研讀賞析(小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法、自學法、演示法等)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以多媒體出示Q1,Q2,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Q1,Q2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 拓展延伸(寫話訓練、說話訓練、搜集資料、做小調查等等)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5 課后作業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這一單元的設計意圖:與第一單元相比,理性的成分更多;應該在第一單元基礎上繼續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我的信念》是瑪麗·居里通過寫自己的理想、興趣、愛好和情操,表現了她作為科學家的性格特點和人格力量。她用切身的體會告訴我們:人做事要有信心,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要淡泊名利,集中目標,勤奮工作才能有所成就。本文語言質樸、真誠,就像一位老人向我們講她一生所走過的艱辛、坎坷而又充滿幸福、滿足的成功之路,使人受到強烈感染。
本文是對瑪麗·居里一生的回顧,內容簡單。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偉大的科學家作鋪墊。由于大部分學生的不太具備網上查閱資料的條件。于是我讓學生一小組為單位利用好他們手頭的《語文英才教程》、《語文完全解讀》等課外讀物采取兵教兵的方式提前學習。這樣我在課堂上的語文教學只起到深入點撥的作用,并且能夠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
二、說學生
1、 初一年級學生在完成某一項事務時,已懂得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們也特別注重獲取等價的回報,因此讓他們感受居里夫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 、學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3 、小組合作學習還剛剛起步,學生還不是很適應,需要多加引導。在分組進行口語練習時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
三、說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居里夫人高貴的品質和人格魅力。
2、學習本文平實、質樸而富于哲理的語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二)能力目標
1、學習從不同層面梳理、把握主要內容,掌握處理信息的方法;
2、積累語言,學習語言特點并加以運用。
(三)情感目標
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并聯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練意志,學會生活,熱愛科學。
(四)實踐目標
1、學會搜集、篩選和交流資料。
2、學會合作,學會質疑,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策略
本課設計的基本理念:通過教師的引導,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利用小組合作,積極探究。
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先行組織者策略、講授法、演示法、分組討論法。策略實施過程中要關注:
1、實施先行組織者策略時注意采用視聽新媒體,吸引學生注意力;
2、實施講授法時要注意采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打動學生;
3、實施演示法時要注意調動學生思維,不要使學生只注意五彩繽紛的圖片;
4、實施分組討論法時要盡量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追求實效。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1、按學號說近來的見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介紹居里夫人生平事跡的錄相片。
(三)整體感知課文。
1、flash動畫出示課文朗讀。
2、全班齊讀課文。
3、檢查預習。投影顯示:給生字注音和解釋詞語。
(四)引導學生梳理與把握。
1、學生閱讀課文,完成投影所示思考題。體會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2、在學生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通過搶答回答問題,其他小組對回答的情況予以評價。
3、分組進行口語練習。主題圍繞“理想、信念”等話題展開。
4、學生自由朗讀,品味本文語言的質樸、真誠。
5、學生自由談談對文章語言的看法。設置這一開放性題目,適于學生自由發揮,教師相機點撥。
6、布置作業。
六、說學生能力培養
我們學習課本當中現代文的目的是什么?從大的方向說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小的方面說就是培養學生的應考能力。而我這堂課根據中考的方向和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對語文教學,尤其是現代文教學做大刀闊斧的改革:注意能力的提升和緊隨中考的方向,本課是第二課時,很多內容已經在第一課時掌握,本課由“偉大的平凡”到“平凡的偉大”設計教學思路,主題嚴謹、邏輯性強,從對課文的把握入手,由課內到課外,從課外又拉回到課內,注意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從深淺度的把握上,本課是對課文的精讀,從小處即語句入手到感知課文深刻內涵,由感知課文的深刻內涵到對個別詞語的理解……這些都是中考以及平時現代文考試的要點。由淺入深、再由深到淺,培養學生的思維思辨能力。
從新課程理念方面,主張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我把課前五分鐘的演講改為課堂五分鐘的口語交際,主要不脫離這一堂課的主旋律。改變許多老師課前五分鐘演講和課文相脫節的現狀,注重大家的交流,而不是出色學生的“作秀”。從學習方式上借鑒洋思中學兵教兵的學習方式,每組都有小師傅,鼓勵學生“拜師學藝”、鼓勵本組的同學“外出取經”。從潛意識的思想灌輸方面,鼓勵每一個同學,告訴他們都是優秀的學生,也都能夠成為優秀的學生。讓學生明白:一個人可以在平凡中成長為偉大,也可以在自己真正偉大以后保持平凡的心態。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最后,注意課堂練習的鞏固和中考小鏈接是課堂趨于完整性。
總之,我這堂課的主要宗旨就是具有實用性,在于培養學生的能力。閱讀漸悟先學后教、放手自學點撥到位、拓展遷移觸類旁通采用“導入—朗讀重溫—口語交際—學生質疑—指點迷津—知識遷移—思想提升—練習鞏固—布置作業—課堂小結”的自讀程序進行學習。要善于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漁場”。北師大肖川教授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而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則尤其應達到這樣的效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傳統教法的通病,要避免此類情況,就必須尋找最佳契機,在吃透“課文”這個例子的前提下,在學生不經意間就能看到一片更為浩瀚的海洋。比如這堂課引導學生繼讀閱讀《居里夫人傳》便是一個具體的例子。
板書(略)
語文說課稿3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師說》。深入解讀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師說》是古文運動發起人韓愈的一篇代表作,諷刺恥學于師的不正之風,全文論點清晰,論證有力,觸類旁通,值得尋味。選編本文一方面學習作者的行文技巧,體會語言特點;另一方面學習作者思想內涵,體會作者剛正不阿的品格。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文言文學習的積累,了解文章大意與作者觀點并非難事;但是學習本文要結合當時社會風氣,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故此處為難點之一;另一處重點是體會作者的論證妙處。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了解文意,學習文中的論證方法。
2.通過朗讀法把握文章脈絡及作者情感,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的合作能力。
3.認識從師的重要性,培養謙虛好學的學習風氣。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觀點思想,學習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時代背景了解本文的寫作目的。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言外語境學習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名句的討論調動學生的興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學生談自由體會;并說說現在的從師觀是怎樣的。從古文出發,落腳點在今天的從師觀,便于與延伸部分引出的本文背景形成呼應。
(二)整體感知
古文的學習需要依靠一遍遍的朗讀,故在此環節我設置了遞進的朗讀。
1.根據課下注釋及手中的工具書疏通文意。
2.播放錄音,學生根據錄音畫出間隔及重音。
3.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關注:節奏及情感。
4.學生自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基調。
這個環節不涉及過多的文本分析,重在學生整體把握文章,重在鍛煉學生的語感,重在運用朗讀法,達到以讀促悟的學習效果。
(三)深入研讀
本篇古文議論性強,可遵循議論文學習的方法來解讀文本。
首先,引導學生找出全文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其次,引出作者推崇的從師條件,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再次,通過教師在PPT出示表頭學生填表的方法,完成對文章主體段落的分析,此處操作源于作者鮮明的幾組對比,語氣逐層深入的特點。詢問學生,當時社會上的人們是如何做的?
從這個列表中,學生可以直觀的學習,對比論證,作者語氣變化和作者語言特點。
最后,引出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分析孔子的從師經歷和從師觀。
這里要特別強調一下,在教學中處處的分析都應從原文出發,一遍一遍地朗讀短句,而非翻譯成今天的語言講解,一方面是文本不難,一方面是要培養學生語感。
至此,本課的重點內容教授完畢。
(四)拓展延伸
本著知人論世的方法,此處引導學生分享韓愈作此文對當時的影響,引發學生思考。
(五)小結作業
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所以小結至關重要。我將再次讓學生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情感。
課后安排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題為,韓愈的選擇。引導學生進一步深挖文本內涵。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耐心聆聽!(結束語)。
語文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第九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主要圍繞“注意積累材料”這一訓練重點編排課文。本組教材是在第二組教材訓練學生“讀懂一篇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方法,并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時也體現大綱中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并作文的習慣。
這篇課文主要講作者到玉泉觀魚,后來在金魚缸邊認識了舉止特別的青年,接著講這位青年是如何畫魚的,最后講作者對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本班學生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不能用所學過的詞語造句,在朗讀和口頭表達方面也比較薄弱。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的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2、學習作者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詞,并會用“一絲不茍”和“賞心悅目”說一句話。
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為:
培養學生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難點為: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聯系。
二、教法選擇
本篇課文的教法,我采用教導式教學法和整體性閱讀教學法。主要是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這一教學原則,同時遵循語文教學的整體性目標,按“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把握內容。我將本課設計為三課時,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解疑釋難,總領課文。為發揮學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質疑水平,我采用讀后談話,根據學生自學情況,歸納學生自學情況,歸納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引導學生互相討論,自行解疑,以達到感知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2、以導促讀,訓練分段,在學生所提問題的基礎上,以導促讀,了解課文內容,訓練分段,讓學生把握課文結構,并訓練學生概括段意。
3、結合語境,緊抓重點。作者了解聾啞青年和聾啞青年畫魚都是一個注意觀察和長期積累的過程。教學時,讓學生聽教師范讀課文并思考:作者是怎么知道這個青年是聾啞青年的?他的舉止“特別”在哪里?在學生分析和討論中引導學生抓住“從來”、“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為一體”等詞語,以突出課文重點和訓練重點。
4、直觀演繹,突破難點。“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和兩者間的聯系是這篇講讀課文的主要問題,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針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低的現狀,我著手準備一幅《游魚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魚畫得很生動、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樣在紙上游動。再讓學生理解課文中圍觀的人對聾啞青年所畫的`金魚的贊嘆,即“魚游到了紙上”正是這個意思。接著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畫畫。在融洽的氣氛中讓學生分析、討論并總結:要把畫畫好,必須先進行仔細觀察所畫事物,在心中有物體清晰、準確生動的形象,再進行刻苦練習,最后才能把畫畫得像活的一樣。在分析過程中,學生對“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兩者的聯系也是一目了然。這樣,在聯系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難點的突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訓練鞏固,總結提高。講讀課文后,讓學生思考回答課后練習,以此鞏固學生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練習后再讓學生談談學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了什么?并適時進行思想教育。從整體上理解、歸納總結,掌握教材內容,促使學生對課文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三、學法指導
1、品詞析句,學習語言表達。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文中敘述作者玉泉觀魚,描寫聾啞青年畫魚的情節語句優美。指導學生多朗讀、感受,可以增強學生語感,體味意境;讓學生在朗讀、分析中理解詞義,體會句意,并學會運用“賞心悅目”、“一絲不茍”等新詞語說一句話,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語言文學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2、利用工具書,培養自學能力。“細描”、“速寫”、“福利”等詞是學生比較陌生的詞語,學生在閱讀中不易理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生詞,立即查字典,并分析選擇該詞在字典中的義項,以此既兼顧提高后進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養中、優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3、多讀多紅,體會思想。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讀課文時應讓學生多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我句子,促使學生從字面意義上的了解,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4、課堂延伸,學以致用。學習作者留心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應在實踐中應用,講讀課文后,調動學生都來談一談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并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試著自己表達,練習說出人或事的特點、要點。直接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學以致用。
四、教學程序設計
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本課生字詞的意思及課文的內容,并提出穎難問題,以備課中質疑。再請同學試著畫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師準備一幅《游魚圖》。
課中。第一課時以“你們看過魚在紙上游嗎?”這富于懸念的激趣性總是導入,讓學生提出在預習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并在課堂上共同探討解答。教師再抓住主要問題,以導促讀。在初讀課文后訓練學生分段,大休了解課文結構。第二課時,在廛讀課文中,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抓住作者敘述中的重點詞句,引導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再采用直觀圖畫,配合教師動作,讓學生領會“魚游到紙上”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演示畫畫的過程,引導學生討論畫畫需從觀察。
語文說課稿5
《日月水火》是京版一冊語文入識字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共6課,卻包含了幾種不同的識字方法,第一課是隨兒歌識字,第二、三課是結合插圖認識象形字,第四、五課是對子識字,第六課是隨文識字。其中第二課《日月水火》就是讓孩子初步感受象形字,一幅圖一個字的特點。書中共安排了4幅插圖分別是:光芒四射的太陽,彎彎的月亮,清清的流水,紅紅的火苗,教學重點是能夠結合插圖學習4個象形文字“日、月、水、火”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看圖理解字義,并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寫端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利用插圖引起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教學的導入環節,我先出示了圖畫,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上面有太陽。”我引導糾正:“我們說話要說完整話,應該說圖畫上有太陽。”后面的同學學著說完整話了,但仍然只說出看到的一方面內容,我又進一步引導說:“看看哪個同學觀察得更仔細,能夠把自己看到的內容都說出來。”學生在小聲交流后,紛紛發言,內容完整且趨于多方面了。我給與學生適當的鼓勵后接著說:“我們今天要認識的4個生字朋友就藏在這幅畫里面,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們呀?”學生們躍躍欲試,學習興趣高漲。在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練習說話的媒介,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
由于日、月、水、火這四個字全班同學都認識,但對于“象形文字”這個概念學生初次遇到,借助插圖識字這種方法也是第一次遇到,所以在教學“日”的過程中,先讓學生看圖,說出圖上畫的是什么,然后出示古代人書寫的日,讓學生發現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因為太陽是圓的所以古人把日也寫成圓形的,并告訴學生這就是最早的文字,古人就是根據事物的外形樣子畫出文字的,字形與圖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圖也充分表示字的意思。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幅圖就是一個字,借助插圖來認識漢字這種識字方法。學生在有了充分感知后教師再進行小結,這種一幅圖就是一個字的文字叫做象形字。在學習“月”的時候,讓學生先回憶剛才是如何學習“日”的。學生能夠說出先看圖再認字,那就讓學生嘗試用這種識字方法學習“月”。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借助插圖認識字形,了解字義。到“水”和“火”時,就讓學生嘗試借助插圖獨立分析字形字義了。識字教學對于低年級來說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以后,可以進行自主識字了,對于以后的閱讀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了。
三、關注學生書寫
對于這四個字,學生都認識但真正能寫好的不多,所以指導學生書寫還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書寫上我先讓學生獨立描一個,在描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找到壓線的筆畫,這樣能培養學生邊描寫邊觀察的習慣體會字的間架結構。之后再描寫第二個進一步體會每一筆的位置,然后教師帶著書寫。不過在書寫過程中我不是要求學生老師寫一筆學生寫一筆,我是讓學生看老師把整個字都寫完在動筆,這樣學生能從整體上記憶字形。避免把漢字弄的'支離破碎。
反思這一節課的教學,給我一些啟示:首先,作為低年級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傾聽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序且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其次要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語言表達的能力、小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積累的能力等。再次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練習、訓練的形式多樣化、趣味化,使學生樂此不疲,樂學其中。最后還要把教師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用及時恰當的評價激發每一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好奇心。
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15課《短文兩篇》的第一篇《談讀書》。
《談讀書》一文主要談論了讀書的益處。圍繞這一中心話題,又談了讀書要與經驗互補,要講究讀書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等相關問題。文章從三個層面展開論述:首先是談讀書的益處;其次談讀書的方法;最后,作者援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的觀點對讀書的益處加以強調和提升,使文章立論更加完整。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對于課文的閱讀,應該以此原則為指導,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允許他們對作者的主張進行質疑,鼓勵他們去補充創新,使學生主動熱情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成了閱讀的主人。我認為對于《談讀書》這篇文章進行閱讀教學的關鍵就在于凸顯精致的`語言這個“點”。
二、說三維目標
1、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感受讀書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品質,陶冶高尚情趣。
2、引導學生積累、感受、體驗語言意韻美和形式美,學會讀書。
3、引導學生掌握運用論據論證論點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1、積累、賞析,體驗語言美感。
改變單純的識記模式,組織學生依據文本信息編寫《讀書名言精評》,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賞析語言,在溢美的氛圍中積累語言。積累課外書中的名言引導學生跳出文本,也教給了學生閱讀的方法。
2、自主、感悟,體驗成長的快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自我解讀和個性表達,讓閱讀的全過程自始至終都伴隨著心與心的對話和交流,并呈現出學生成長的軌跡,從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3、合作、探究,體驗發現的快感。
給學生最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較,在合作中質疑。
四、說教學構思
(一)談話導入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讀書嗎?你讀過哪些書?讀書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二)自主感知
1、輕聲自讀:問題是,本文讓你對讀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速讀:問題是,你在閱讀中有什么疑難問題嗎?大膽提出來。
(三)品讀積累
1、合作編寫《讀書名言精評》。
2、采用“誦讀式”點評的方式全班交流。
(四)自主解讀
1、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讀書名言?請以它作論點,說一段話。
2、文中有沒有你不同意的觀點?勇敢地站出來。與培根“對話”。
(五)拓展遷移
搜集課外讀書名言,完善《讀書名言精評》。
語文說課稿7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相關石榴的說課稿內容,一起來看看!
【說教材】
《石榴》是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全文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范例。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依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實物投影儀、石榴、音樂磁帶
學生:畫筆、白紙
【說教法、學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動手畫一畫成熟的石榴樣兒。這一作畫過程,實際上是對感知內容的還原,即由抽象文字還原于具體形象。同時也是自己獨有的閱讀感受的表現,自我潛能的釋放,通過這一過程,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知課文語言。新課程又十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如小組成員一起交流喜歡的詞句,一起觀察石榴子兒的形狀、顏色,品嘗它的味道。)同學間相互啟發,相互評價,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漫談“石榴”,導入新課
1.老師板書課題:石榴,領讀:榴(liú)。(相機給“榴”注音,指出該字在“石榴”中應讀輕聲。)
2.老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石榴?吃過石榴嗎?誰來說說石榴是什么樣兒的.?(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簡介石榴)
3.指導讀好課題。
4.(出示課本插圖)今天,我們一起去棗莊,去看看那里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大家高興嗎?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們對石榴的回憶,這樣能喚起他們對教材的親切感,提高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范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1)讀詞語:瑪瑙嗽叭甚至扒開喜訊剝開
嚼一嚼甜津津紅白相間郁郁蔥蔥
(指導讀好下列詞:“喇叭”的“叭”讀成輕聲,“紅白相間”的“間”讀jiàn)
(2)說說:通過讀課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循序漸進。初讀課文時,教師先范讀,讓學生模仿,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學生自讀時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因為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必須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為前提。
三、自主協作,讀中感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體顯示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春夏時節,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石榴葉美嗎,花美嗎?讀讀課文,想想畫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麗的石榴花、葉讀給大家聽一聽。(相機指導讀好“越開越密”、“越開越盛”等詞,感受石榴花開得熱鬧。)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展現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輕聲朗讀,用△△△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詞語,并跟小組內的同學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2)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師生共同評點。
重點指導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老師: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喜歡朗讀的,就把這個句子好好地讀上幾遍,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喜愛之情;喜歡畫畫的,就畫一畫石榴;喜歡說話的,就對著桌上的石榴說一說。每個小組里的同學,至少采用二種方式。
(3)小結:作者通過長期、細致的觀察,描寫了石榴外皮顏色的變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我們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樣,經常觀察,養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4)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對重點句的理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或讀,或畫,或說,教師營造了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了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這樣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自主選擇的權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小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師小結,滲透了“勤于觀察”這一學習習慣的教育。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石榴熟了,摘下一個,剝去它的外皮,里面又是怎樣的呢?
(2)小組學習,觀察石榴內部。
(3)匯報觀察結果。
(4)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述他觀察到的石榴子兒的?
(5)學生質疑,學生釋疑。(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6)再讀第四自然段,用△△△標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7)指名讀,學生評議,再齊讀。
●觀察時,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了解了石榴的內部,調動學生的各種感管,激發了學生思維;學生質疑,學生釋疑,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讀寫結合,形成能力。
1.總結:作者通過觀察,不僅寫出了石榴的顏色、樣子,還寫了它的味道。其實,觀察不僅包括看,還包括嘗、聞、摸、聽等。
2.布置作業: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一種水果,通過看、摸、聞、嘗,寫出它的顏色、形狀、味道和氣味。
●在理解內化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運用積累,實現知識的遷移,增強語文實踐性與可操作性。這一作業布置,具有針對性,使課內學得的觀察方法遷移于課外,真正做到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語文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中語文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孤獨之旅》。下面,我將從教學背景、課程設計以及教學亮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合理、科學全面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孤獨之旅》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小說。本文寫的是因家庭變故而失學的少年杜小康,跟隨父親去放鴨遭遇暴風雨后成長并堅強起來的故事。通過學習本文,學生能了解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獲得人生的啟示。
2.學情分析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之前進行學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由抽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的階段,他們的求知欲旺盛,樂于探索和發現,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他們對于小說情節的概括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但對于人物形象和主題把握方面還有待加強,對小說的獨立閱讀能力還有待提高。
3.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論的指導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體悟,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小說的主題,結合生活經驗,樹立堅強的人生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4.重難點
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重點是: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難點是樹立堅強的人生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說課程設計
接下來是我的課程設計部分,首先是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此,本節課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小組討論法。通過小組間合作交流討論,提高獨立閱讀小說的'能力。此外,我還將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和朗讀體會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本節課我采用的學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通過師生合作,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接下來是我本次說課的核心內容:說教學過程。我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的形式播放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并請學生談一談自己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煩惱與孤獨。學生自由發言,暢談感受,從而引出本課的課題。
這樣的導入不僅能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
在課前我會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借助工具書及文下注釋,正確讀寫生字并理解重點字詞,我會當堂進行字詞測驗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
字詞測驗完畢,我會請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并回答問題:本文是一篇小說,請按照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能從文中找出答案:故事的開端是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隨父親去放鴨;發展是與父親撐船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高潮是在蘆葦蕩遇到暴風雨時的情景;結局是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并鍛煉信息搜集能力及內容概括能力。
第三環節:再讀課文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會提問:文中有許多環境描寫的句子,找出你認為寫的最好的段落進行朗讀,并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么作用。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因此我會采用小組討論法,將全班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我也會參與討論并給予意見。討論完畢,我會請學生派代表發言,其他組的學生予以補充說明,我也會進行點評。通過師生合作,學生能夠得出:文中寫鴨群被趕著奮力向前推進襯托了杜小康出來放鴨的無奈;寫鴨們夜晚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襯衫出杜小康內心的不安;寫鴨長大后羽毛變得鮮亮稠密也象征著杜小康的成長。文中高潮部分對于暴風雨的描寫渲染了恐怖的氣氛,烘托出杜小康內心的恐懼;寫杜小康與暴風雨搏斗時的情景象征著這個少年堅強起來了。等等。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夠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并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四環節:研讀課文
首先我會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三段,并提問:這段旅程為什么是孤獨的?杜小康的旅程給了我們什么人生啟示?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并自主思考,在我的引導能夠明確:這段旅程中,杜小康經歷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伙伴的孤獨、空曠環境的孤獨、單調生活的孤獨以及心靈的孤獨,但他最終成長了堅強了。這告訴我們,在成長道路上,只有勇于面對孤獨,適應艱苦的條件,不斷磨練自己,才能成長成熟。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夠把握小說的主題,并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第五環節:當堂訓練:
本環節我會請學生當堂用第一人稱的方法寫一寫當杜小康看到鴨下蛋時的內心所想。從而更好地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并培養寫作能力。
第六環節:課堂小結
我會請學生發表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讓學生自己梳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我也會進行適當的補充,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第七環節:布置作業
最后我會布置如下作業: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所經歷過的獨特的旅程,寫一段從中得到的收獲。
我為本節課設計的板書清楚明了,方便學生記憶,同時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以上是我全部的教學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我還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教學的現場效果,對學生的學習予以及時的評價,評價將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我將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的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調整教學方案。
三、說教學亮點
我本節課的教學亮點主要有:首先,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聽說讀寫緊密結合,通過當堂訓練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生效果,從而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完成。
語文說課稿9
鐵樹老師面試輔導
一、說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一篇散文。第二單元的課文,從不同角度抒寫了親人之間真摯動人的情感。在上一課中,我們學習了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感受到了他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無盡的贊美。
閱讀這些課文,可以加深我們對親情的感受和理解,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莫懷戚先生的《散步》通過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發了作者的一種“生命的感慨”,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
二、說學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大多被濃濃的愛包圍著,認為享受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只知索取,不懂感恩和承擔,因此需要通過這篇散文,來一步步引導學生感受親情的溫暖,讓他們懂得尊老愛幼,懂得承擔責任。
七年級的學生對文筆優美華麗的文章較喜歡,而文辭平和沖淡而意蘊深刻的文章缺乏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著力引導學生品味樸實文字之美。
三、說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繼續重視朗讀,把握文章感情基調。在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人物形象。而中學生要達到此教學目標,還需要一定的鍛煉。因此,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如霎時、水波粼粼、分歧等的讀音及其意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對稱句的妙用,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3.體會作者與家人間深沉的愛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樹立責任意識。
教學重難點: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著名語文教育家、語言學家呂叔湘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所以,本課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讓課堂盡可能“活”起來。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問題引導法
語文教育家劉國正說:“語文教學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師引導學生,學生也推動教師,教師得心應手,學生如坐春風’的境界”。問題引導法,可以激發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在上課時,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使課堂更加活躍,上課教學效果更好。
(二)學法
1.朗讀感悟法
本文是一篇語言文字優美的散文,通過朗讀感悟,有利于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自主學習法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這說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學習法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合作探討法
自主探究教學法就是導引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不是讓每個學生各學各的,是要激發起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并加強合作交流,少走彎路。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團體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深情導入
請幾位學生來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設計意圖】
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生活積累為學習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溝通。
(二)檢查預習,查漏補缺
1.課前我讓同學們根據課下注釋或借助工具書,了解生字詞的讀音及意義。課堂上,我在幻燈片中展示生字詞,請學生來讀詞,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
【設計意圖】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掌握重要詞匯的讀音及意義,積累一定的詞匯。這樣設計,既可以達到檢查課前預習的目的,積累一定的詞匯,也能給予一些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們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體會作者感情。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們可以對文章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同時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相契合。
2.在朗讀后,請學生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如有困惑可以和同桌討論。
(1)散步的時間、地點、人物?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結果如何?
(3)如果是你,你會如何解決?
(4)讀完文章,你品出了怎樣的情感?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這個環節,對這篇散文的脈絡就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利于下一步教學的進行。
(四)精讀文章,賞析語言
1.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如果將“熬過”改為“經過”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煉字,來體會作者精準的用詞構句,同時體會作者對于母親的疼惜,體會他們之間的母子深情。
2.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從這句環境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學生讀完這句話后,我會讓學生先閉上眼來想象一下這個畫面,這樣代入感會比較強烈。
【設計意圖】體會本文的語言美是教學的重點。通過這句話的分析,學生可以感受到初春景色的秀麗,表現了春天蓬勃生機,暗示了熬過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通過平實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意蘊。
3.下面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點?請在小組內合作討論。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已經老了,他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同學們討論完后,我會請一些同學來發言,在此過程中,對于理解錯誤或不到位的地方,進行引導。
【設計意圖】上面這些句子都是對稱句,對稱句也是本文講解的重點。對稱句,讀著順口、有韻味、有情趣、簡潔、整齊,學生們都比較有興趣。而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更是加深了對于對稱句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
4.在這個溫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賞的人是誰呢?請用“我最欣賞---------,因為--------,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個---------的人”的句式回答。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具有開放性,學生們可以各抒己見,從不同的人物身上出發。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既知道了人物形象(“我”:孝順、體貼、溫和、穩重;母親:溫和慈愛;兒子:聰明伶俐、善于觀察;妻子:溫柔賢惠),又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人物刻畫形象生動。
5.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怎樣理解這句話?
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老師進行恰當的點撥,使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年,“兒子”代表少年,“我和妻子”正是人到中年,要肩負起贍養老人和撫育后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而世界是由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組成的。
【設計意圖】這句話是本文的最后一句,同時具有升華主旨的作用。通過對這句話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加準確地掌握本文情感,對于解決教學難點具有重要作用。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作者通過一家三代四口散步這件小事,向我們傳達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尊老愛幼。我們總是以為自己還小,父母還年輕,時間過得也慢,但其實都不是。
所以,我們應該珍視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遺憾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從現在開始,請好好愛你的家人。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正真的受到感觸,拉近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六)課后作業,鞏固提升
1.完成課后思考探究第一題。
2.回家后,幫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設計意圖】布置課后作業是為了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這次的課后作業布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情況和培養學生的倫理觀念。
(六)說板書設計
本文我采用比較形象化的板書設計,形象生動,讓學生一目了然。畫了一個近似天平的形狀。
天平的兩端是母親和兒子,二者是平等的,同等重要的。而“我”和妻子負有支撐天平,即尊老愛幼的責任,是家里的支柱。
語文說課稿10
一、本堂課朱老師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的原則,適時引導,從學生個體著眼,(學生作為個體,經驗、體驗、個性、潛能、創造力有差異),積極主動地鼓勵學生建構知識,參與各種填補信息,即席的溝通和交流信息的活動。
二、緊緊抓住教材的“擴點”進行補充、擴展和延伸;抓住“異點”,進行合理聯想;抓住“重點”進行概括性思維能力的訓練;抓住“疑點”進行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借助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發現能力、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巧妙利用教材,循循善誘。
三、在教學程序上,我想特別說明兩點:
1、導入目的性明確,具有很好的相關性。善于以舊抓新,溫故而知新,更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能引人注目,頗有風趣,形成懸念,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注意、觀察、回憶、反思、比較、鑒別、評價、歸納、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注意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智力。
四、實行“反思性教學”reflectiveteaching激發興趣。過程為:
①反思實踐,發現問題;
②圍繞問題,提出假說;
③逐步執行,實施計劃。
五、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在借班上課的情況下,充分體現教師本人的人格魅力,感染人、激發人,克服了情感阻礙。
六、朱老師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術技能,媒體利用恰當好處,十分成功,達到使學生充分了解學習,提高能力。
總體評價:這樣一堂課,有效地激勵學生的思想情感,激活學生所學知識,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與合作。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發展學生個性、潛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學生是內因,教師是外因。學習的'成功與否內因起決定作用。但外因能起強大的反作用力激勵學生,推動內因的發展。所以說,這一堂課,朱老師真正發揮了“導”的作用,授學生之“漁”。實在為難得一聽的一堂優質課。
語文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 年級上冊第 單元第 課。單元內容及單元知識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________________能力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目標:
這_______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難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前布置預習; 利用工具書,掌握課文后的“讀一讀,寫一寫”中字詞的音形義(農村中學學生的語言功底差,應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教學資源:多媒體、網絡、圖書館資料查找
二、教法學法:
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擬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A:教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現代
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鑒于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著啟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1情境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B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勾畫圈點法。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強調:“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認為,教學中要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而是要有機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于學習。注意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三、教學程序:
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學反饋”等教學環節。其中,導入新課估計需要3—5分鐘;整體感知需要10—13分鐘;合作探究15—20分鐘;拓展延伸3—5分鐘。至于教學反饋這一環節是否安排在課堂上進行,要視學生對本課學習重點、難點掌握情況而定。
(一)、導入新課(本環節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情景導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激起全班同學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設計如下導語來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本環節主要采用誦讀法、勾畫圈點等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
(三)、精讀感悟(合作探究)
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緊扣“提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指導學生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1、細讀悟理
(1)整體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
A、提供自學材料;B、個人嘗試練習;C、小組交流反饋。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導讀、交流、自學)
2、精讀悟情
抓住本課中你認為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為他寫得好在哪里?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四)、拓展延伸(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這個環節的設計把課堂教學向生活延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課學得怎么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么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
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編排在魯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以人生為主題,六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說“生活對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進入初中階段,是人生道路上一個新的起點,也將面對種種困難,這一單元的文章告訴我們怎樣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不幸,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從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教材中的單元導讀明確指出:這個單元的課文寫的是作者關于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文章,可以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生命生命》寫的都是尋常小事: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頑強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追求美好的人生。這篇散文,語多不贅,盡意而止,非常簡潔,向你娓娓道來生命的真諦,學生認真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選材方面有所收獲。
本單元是初中學段第一個單元,教學設計時一方面要注意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體驗,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起始階段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要確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要努力形成教師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從事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
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根據本課的特點,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
意圖。
(2)學習從平常小事中選取典型事例,以小見大的寫法。
(3)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系相關課外材料,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2、教學重點、難點
這篇課文初讀并不難懂,為了防止淺嘗輒止,不但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而且要比較深入地研究課文,爭取有更多的收獲,所以把通過對三個事例的分析比較,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確定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完成這個教學重點。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對生命這個沉重話題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較膚淺,如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思考人生的問題并且真正有所收獲,不但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結合課文內容調動自己已有的情感體驗和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
三、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依據新課程標準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指導學生朗讀: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本節課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做到語音準確,停頓恰當,初步讀出語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力求使學生的思想產生共鳴;在讀的過程中辨析作者選材的精當,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2、討論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3、啟發點撥:初一新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待于養成,對新的教學
方式也不夠熟悉,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和組織者應在必要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進行學習方法的示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四、學法
1、朗讀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反復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要表
達的思想感情。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大膽發言,學會圍繞中心明確表達自己的思考。
3、聯系比較:通過比較分析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通過各種形式獲取有效信息,提高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開闊語文學習的思路。
五、教學過程
語文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性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人文內涵豐富的成為語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單元的課文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并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而本文又屬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
二、學情分析:
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并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欲望。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疏遠的話題,他們深受西洋和港臺文化影響,缺乏認識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賞傳統文化。因此,面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強烈碰撞的現實,他們需要恰當適時的引導。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對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了解端午習俗,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能力目標】: 1、學會搜集資料,簡要講述見聞,有條理地發表見解。
2、學習誦讀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
【情感目標】: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感受傳統習俗蘊涵的情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調動自身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無窮趣味。
三、教法與學法:
如何讓學生學會品味傳統習俗文化呢?還是那句老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過節習俗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以“情趣”二字為切入點,通過朗讀賞析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逐步從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歸納、最后上升到初步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高度。
與教學過程相照應,我設計了如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導入——閱讀——拓展
學法: 歸納復述——搜索整合——誦讀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四、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首先向學生出示食物圖片,讓他們猜猜這些食品與哪些傳統節日有關。再讓學生談談自己家鄉的一些傳統節日的風味小吃。此環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歸納復述知識的能力。
2、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意圖: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搜索關鍵信息的能力。
(2)談談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習俗?這些習俗的緣由是什么?
意圖:問題一可以讓學生廣泛涉獵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分享課前查找的資料信息。
問題二讓學生對端午的認識從粗淺了解轉向探究根源,可以說是對文史地哲等知識的一個匯總學習,從而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此環節培養學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準確,語言生動地講述見聞,完全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3、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汪曾祺是語言風格的語句,反復朗讀品味。
例如:1、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就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
如何讓學生學會品味的情趣呢?先讓他們反復朗讀,并抓住關鍵語句賞析。如“所食鴨蛋多矣”“曾經滄海難為水”這幾處,或在平實的白話中穿插頗具特色古漢語,或大詞小用,給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處可以讓學生模仿古人的口氣朗讀。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確實是好”,“我實在瞧不上。”等幾處都較為明顯地運用了江浙方言,顯得非常生動親切。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語言,特別是一個“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寫得活靈活現。從而讓學生真正領會汪曾祺的里運用方言的妙處。
可見,感悟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誦讀。我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既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4、回歸生活,分享體驗
我們之前讓學生回歸課本,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傳統習俗滲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鄉土情結。現在再跳出課本,進行拓展延伸,說說傳統節日中類似這樣頗具情趣的小事。本環節教師先拋磚引玉,投影一段文字,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抒己見,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分享體驗,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5、創設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在現代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已經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在國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耕社會時期祈求豐年,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祝祭活動。在進行端午祭時,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蕩秋千、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等活動,而這些都是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韓國方面對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視,1967年將其列入國家重點無形文化財產第13號,并擬于20xx年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無形遺產”,學習本文后,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此環節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熱點,并能聯系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使他們對中國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認識到重視傳統文化,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蝕,從而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熏陶的雙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從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對文本進行賞析品味,最后跳出課本,關注社會,反思生活。
在文本閱讀中,學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歸納復述知識能力、誦讀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鑒別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個教學設計圍繞幾個基本理念: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在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規律。
3、注重文本的學習,通過反復朗讀來品味語言。
結語: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我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在語文教學中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正如我的這節研討課一樣,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的藝術多種多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應做更多的探索,使語文能力成為學生終生受益的法寶。
語文說課稿14
[說教材]
首先說說教材,《走進大自然》是一首兒童詩歌。圖文并茂,插圖優美,生動易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7冊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編者把《走進大自然》安排在教材的開頭有其特殊的含義,《走進大自然》全詩描寫了我們走進大自然獲得的豐富體驗,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啟迪我們要深入大自然,這樣才能得到來自大自然的豐富體驗,懂得生活的多彩多姿。根據素質教育新思想,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充分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要求,進行教學。
[說目標]
根據本課內容,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說教法、學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特設計如下教法、學法:本堂課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景。并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初讀詩歌和激發動機中——入情。讓學生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此,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有一位朋友,托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禮物。聽!接著播放大自然中一些聲響的`錄音。并讓學生聽完后說說自己的感受。新課標指出: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并表達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語文,使學生開闊視野。所以課前,我布置學生廣泛搜集關于大自然的資料,接著我讓學生相互交流,以達到激發他們迫切想學習這一課的興趣。
第二環節在感受詩歌描寫的情境中——動情。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兒童的情感總是與他們對教材的認識相連。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們所描繪的對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環是要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寄寓情感的形象。我運用課件將大自然的美,用圖畫、音樂,讓學生直觀的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在學生眼前再現詩歌中描寫大自然美好的景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圖,形象的描繪了茂密的森林里,小鳥在枝頭婉轉歌唱;蝴蝶翩翩起舞,偶爾停留在五顏六色的花瓣上。展示了美麗的大自然。我依據這個材料制成鮮活的課件進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追著小鳥走進密林,追著小溪走進深山,追著蝴蝶,追著野花,我們走進大自然。”“那么走進了大自然,同學們想做什么呢?”從而引入詩歌第二節的學習。
第三環節在品讀詩歌的神韻中——移情。兒童在感受詩歌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應牢牢把握,并順勢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品讀。品讀詩歌精彩片段詞句,讀出其神韻。詩歌語言不僅承載著人、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托著作者的情感。因此品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設計了以下環節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課件展示詩歌中大自然的美麗景象,接著我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瞧,同學們都想融進大自然里,去體驗和感受它的美妙,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融進大自然的好辦法呢?”引導學生體會詩句“讓畫筆去訪問每一片花瓣”——作為小畫家,你想怎樣去訪問呢?引導學生想象會畫些什么?“網住每一個季節的斑斕”——你是怎么暢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的?通過圖片再次讓學生感受四季的燦爛多彩。讓學生小組討論,指名說,評議感受。這樣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大自然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強烈的熱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環節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讓學生用心去體驗,感受,才能領略大自然的奧秘,感受到生活的燦爛。抒發他們對詩歌中大自然的情感。在反復
品讀欣賞后,大自然之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在隨后的詩歌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有情,教材有情,“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梁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最后,讓學生在課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關大自然的資料,并教學生在課外體驗大自然,走進大自然,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從而更樂意地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我的說課結束,歡迎提出寶貴意見。
語文說課稿15
說教材:
《牧場之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描寫了荷蘭美麗的田園風光,全文緊緊圍繞荷蘭牧場白日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來寫,展現了荷蘭藍天、白云、牛羊成群的優美迷人、自然和諧的景觀。因此我根據文本特點,在教學中實施了美的教育,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豐富其想象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
說目標
設計思路:
根據四年級兒童特點和文本特色,本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本課8個生字,理解:膘肥體壯、遼闊無垠、儀態端莊、悠然自得等詞語,會用其中的兩個造句。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找出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3、理解課文為什么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4、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說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為什么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說方法
學習方法: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2、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
3、借助課后資料袋、網絡搜集有關荷蘭的資料。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對未知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并且喜歡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獲得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科的教學中我準備采用自主探究、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說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師:寫牧場二字,看到這個詞你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生:眼前出現了馬、牛、羊,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
師:你的想像力很豐富。
(通過這樣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充分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
一、 導入
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同走進歐洲的一個美麗國度----荷蘭!
下面請一位同學先來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有關荷蘭的圖片資料
生介紹:
這是荷蘭的國花郁金香,有200多種,每年3----9月郁金香開了,水仙花開了,風信子開了……整個荷蘭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大花園。所以便有了花之國的美譽。荷蘭境內的運河縱橫交錯。大小不一的風車隨處可見,于是又有 水之國,風車之國的雅稱。荷蘭的牧場遼闊無垠,占全國領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牧場之國。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到荷蘭這個牧場之國游覽一番吧。(板書、讀題)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出示學習目標
首先來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8個生字,理解:膘肥體壯、遼闊無垠、儀態端莊、悠然自得等詞語,會用其中的兩個造句。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找出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3、理解課文為什么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4、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有的放矢)
三、 學習方法
因為是閱讀課文,所以我們要運用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學習,回憶一下我們學習精讀課文時都采用過哪些方法?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和句子;小組交流討論;等。)
(這樣做學法的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采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少走彎路,同時也是一個學法的指導。)
四、 學生自主預習
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按照預習導學的步驟,展開自學。
1、默讀課文,用“——”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 ”畫出生詞及優美詞語。
2、借助工具書:會認本課8個生字,能理解:膘肥體壯、遼闊無垠、儀態端莊、悠然自得等詞語。
我認識的生字有:-------------------------------------------------------------------
我理解了----------、--------------、--------------、----------------、------------等詞語。(請把這些詞語的意思寫在課本上。)
我能用 -----------說一句話。-----------------------------------------------------。
----------- :---------------------------------------------------------------。
3、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流利。
4、通過讀課文,荷蘭給我留下的印象是:------------------------------------------------------------------------------------。
劃出有關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5、課文為什么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
6、文中有許多優美的句子,我積累的是:
(1)----------------------------------------------------------------------------------
(2)-----------------------------------------------------------------------------------
7、小組討論:你們組想要展示哪一部分,如何展示?
(細致的導學有效地引領學生學習。)
五、 預習展示
下面開始預習展示
1、哪一組來展示一下生字詞的學習成果?
(參考環節:)
齊讀、指名讀、理解詞語、用其中的一個詞或幾個詞造句
2、哪一組來進行課文朗讀的匯報展示?
(參考環節)
我們組來朗讀課文
展示讀(小組采用各種形式讀)
我們的展示到此結束,請同學們進行點評。
3、哪一組來展示通過他們的朗讀,荷蘭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生:牛馬羊多、美麗
4、 通過哪些語句你們能夠感受到荷蘭的美呢?
(參考環節)
重要語段一: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的碧綠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你喜歡牛犢還是老牛?你會把它們比作什么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對老牛和牛犢進行比喻)
指導朗讀:
(1)你愿意讀“正在思考”的牛這一句嗎?
(2)你能讀“像貴夫人”的牛這一句嗎?
(3)誰能當上牛群中無比尊嚴的家長呢?
(4)師:這么多各種各樣的牛,這么多神態各異的年,難怪,作者寫到——出示:“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花牛。”
(5)指名讀。你為什么這么突出“全是”這個詞?
(以上學生沒展示出來的,教師可作適當提醒。)
同學們還有什么需要補充的沒有?(如果沒有再進行下一環節)
重要語段二:最后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整個天地都暗了下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師:如果,你此時就在這寧靜的牧場上,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讓我們帶憧憬與向往,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現出牧場上的寧靜之美吧!
…….生繼續匯報。
5、哪一組來展示你們積累的語句。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獲得新知,做學習的主人。)
六、感情升華
1、師: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話來贊美荷蘭嗎?
師:作者和你們一樣對荷蘭充滿無比的喜愛和贊美,所以課文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生答)
2、 同聲贊美荷蘭。
師:是啊!高大的風車,迷人的郁金香,遼闊的牧場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生動優美的課文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讓我們滿懷著贊美之情告訴所有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引讀,學生齊讀“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
七、談收獲
本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一起領略了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獨特地美,下面請大家來談談自己在本節課上的收獲。
(重點從內容上,寫法上來說。)
八、課堂檢測:
同學們,假如此時你就是一位導游,你要帶著游客游覽這美麗的牧場之國,你會先帶著游客來欣賞哪一幅圖畫呢。請同學們把你要說的話先寫在練習本上,一會在班級交流。看哪位同學是稱職的導游員。
九、推薦作品,增添感悟。
師:荷蘭是牧場之國。其實,在我們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也有同樣美麗的草原牧場。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深情地寫下著名的散文《草原》。孩子們,課下去讀一讀那生動美妙的文章吧!你一定會領略到另一番牧場風光。
板書設計:
《牧場之國》
牛群吃草圖
駿馬飛馳圖
動物休閑圖
夜晚安靜圖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7
語文《手指》說課稿09-16
語文說課稿03-15
語文春酒說課稿07-24
語文《貓》說課稿01-05
語文說課稿06-12
《語文園地六》說課稿08-01
小學語文《稱贊》說課稿08-19
小學語文說課稿08-27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