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1
一、說教材
我今天要說的課文是《雷雨》。它所處的單元是職業高中基礎模塊第二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的標題為“舞臺大社會”。通過學習該作品,學生通過人物命運的變幻和情感的糾結來體會舊中國世道滄桑。戲劇在職業高中課本中的篇目不多,而《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的扛鼎之作,因此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xx,對于學生掌握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步入戲劇瑰麗之門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1、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鑒賞解讀戲劇。
2、嘗試通過自主表演,進入角色的方式解讀經典文本,充分凸現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3、關注人的情感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培養人文情懷。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認識戲劇沖突在情節發展中的推進作用。
2、分析在沖突中所表現的人物性格。
3、欣賞人物語言(潛臺詞)。
難點:以人文意識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說學法引導
1、引導學生了解戲劇常識、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
2、通過片段欣賞與自主表演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3、深入研讀文本,組織討論,探究教學難點。
4、拓展課堂,結合課文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起閱讀興趣,營造探究氛圍。
在剛開始上課時,我先播放電影《雷雨》結局片斷。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濃厚的悲劇色彩渲染情感,營造氛圍。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之后,指出七十多年前,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么一個悲劇故事。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著熾熱人生的青年人同時埋葬了自己的青春。《雷雨》,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給我們多少人生的啟發。
然后,和學生一塊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雷雨》。
(二)、資源收集和整合分析
1、設問提示,提出問題
我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讓學生主動積極、自主的給自己提出學習任務。也就是假設學生是老師,在首次接觸戲劇這一文學形態,在教學戲劇單元第一課《雷雨》時。他們會讓學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讓每位同學設計一個問題。
2、收集信息
⑴收集問題
首先是將學生剛才提出的問題集中。
A、戲劇常識(定義、分類、鑒賞劇本的要素等)
B、曹禺簡介,《雷雨》故事梗概,創作背景
2、討論、點撥
先要求學生對自己擁有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
然后,給一些學生講解、展示自己的成果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我作適當的點撥。
最后,我作簡要小結 。補充《雷雨》人物關系圖,以便學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復雜人物關系。為下面教學做好鋪墊。
(三)、文本深入研讀及討論
1、在了解戲劇要點,大體把握了《雷雨》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回到劇本中來,通過對劇本的研究達到賞讀戲劇的目的。我選擇課文節選部分的第一場戲,也就是周樸園和魯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為研讀的重點。
2、學生自主表演此部分的片斷,并提出思考題。
A、這場戲的戲劇沖突是什么?這場沖突最引人入勝的戲是哪一段。
B、分析人物性格。
3、在觀看完演出后,學生結合演出和課后思考題。
然后,讓學生口頭回答以下問題。
⑴周樸園在不知是魯侍萍之前,周對魯是什么態度?從劇本中找到依據。
⑵兩人圍繞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事件展開對話,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周樸園幾次問魯侍萍的姓氏和身份?這些問話和動作展現了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⑶周樸園在知道是魯侍萍之后,周對魯的態度有何變化,是如何體現的?
4、在弄清了戲劇沖突和戲劇人物語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自由討論的.權利。深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
A、周樸園愛魯侍萍嗎?他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嗎?你覺得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
B、魯侍萍對周樸園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糾葛持什么態度?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然后,教師援引曹禺的原話“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的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能以一種悲憫的眼光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憫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勵和要求學生盡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觀點解讀人物、讀出自己。
5、討論完畢。教師選擇其中精彩觀點進行集體賞析、點評,以深化學生的認知。
(四)在研讀了第一場的基礎上,讓學生采取相同的方法研讀第二場,重點解決幾個問題
(1)周樸園做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
(2)周樸園和魯大海見面前,已經知道大海就是他的親骨肉,也知道大海鼓動罷工反對他。但是他為什么還要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
(3)這一場中揭示的本質性矛盾沖突是什么?
(4)分析魯大海的人物形象
(五)、課外研究拓展(視課堂進展速度而定)
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研究范圍,拓展課外研究性學習。
學生可以就“周樸園懷念魯侍萍的各種原因”,寫一篇欣賞短文,允許發表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六、教學反思
1、采用“朗讀法”、“討論法”、“換位思考”多種教學方法,對了解戲劇沖突的實質,品味戲劇語言的豐富內涵起到了積極作用,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2、在表演、觀看、討論過程中,啟發式教學貫串始終,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xx是必修課本的最后一個問題探討專題中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專題有兩個功能:一是對前面20個人文話題的自然升華,由對“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若干具體問題的思考,生發為對人之所以為人,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等終極問題的追問;二是這些文本本身對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領功能,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豐富的課程價值。第一板塊的兩篇課文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富有哲理思辯的xx。《蘭亭集序》作為一篇書序,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作者的生死觀,雖然有人生無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晉時期流行的消極虛妄的人生態度,暗含把握當下人生,不宜空談玄理的真實樂觀的態度。我想教學時應從文本出發,牢牢抓住xx的核心觀點,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把xx蘊含的思想內涵挖掘出來,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深刻領悟作品展現的詩意的人生境界,讓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審美情懷和他們精神超越的優美姿態。
所以,根據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
能力目標:
1、理清課文內容層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情感目標: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難點: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二、說教法
對于文言文教學,我曾經以教師講解為主,不重視學生誦讀,因為文言文有講頭,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講出很多“東西”來。但這種做法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文言文本身,他們喜歡的只是其中的所謂文化。發現這個問題后,我在教學中感到了一種“舍本逐末”的尷尬。于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設計為“文言文五步誦讀法”: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懂句意,三讀讀出情感,四讀品味評價,五讀回味理解。《蘭亭集序》的教學,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的,但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為了清楚的體現我的“文言五步誦讀法”,我把兩個課時放在一個整體中)
1、誦讀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書,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通過誦讀,使學生身臨歷史情境,直入文本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生心靈之間的感染與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xx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3、討論法。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精心運籌下,以小組或集體的組織形式,圍繞某一教學要點或專題,展開議論甚至爭辯,從而獲得知識、開發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
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具準備
課件:王羲之生平簡況、王羲之蘭亭集序書帖影印、蘭亭集序錄音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古人對生死進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對生死的感悟。
(二)作者、作品以及文體簡介
結合課下注解①了解作者后欣賞插圖,再在幻燈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xx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知識目標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三)五步誦讀
1、第一遍誦讀:聽錄音范讀,小聲跟讀,完成以下任務。
(1)、邊聽邊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
(2)、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后討論。
(3)、給生字詞注音。
2、第二遍誦讀:自由誦讀,完成以下任務
(1)、同學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詞、句。
(2)、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字、詞、句問題。(幻燈片展示字詞句)
3、第三遍誦讀:配樂集體朗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情感)要求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4、第四遍誦讀:學生代表有感情朗讀
學生代表帶著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苦、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1)第一段中,作者的樂因何而生?(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緣何而來?
(3)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發?
5、第五遍誦讀:學生再次齊讀全文(加深對xx的理解)
(四)討論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重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1)、作者由樂轉痛有無道理?
(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極悲觀?
(3)請大家來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五)小結
《蘭亭集序》歷來被譽為書、文兼美的藝術珍品。作者一掃風靡流行的駢偶時尚,以清新自然的散體筆法記述了那次在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會;并觸景生情,臨境興嘆;將自己對生命的熱愛與眷戀,對人生價值的感悟與自然真諦的追問,坦誠且酣暢地傾訴于人性覺醒的啟示錄中。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重讀這篇佳作,仍然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潔美觀,概括性強,故將板書設計為: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樂——時、地、人、物、事
↓
痛——生命短暫、人生易老
↓
悲——亙古不變的規律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7
語文《春筍》說課稿03-17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04-03
語文《短文》說課稿02-22
語文《貓》說課稿01-05
語文春酒說課稿07-24
語文《手指》說課稿09-16
語文說課稿03-15
語文《秋天的懷念》說課稿03-17
小學的語文說課稿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