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1
一、說教材
《桃花心木》是九年義務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寫了種樹人獨特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借種樹喻育人,道理深入淺出。以作者眼中種樹人種種奇怪的行為為線索,層層設疑,引起讀者的好奇,引人入勝。
二、說目標。
《桃花心木》是首次列入小學課本,針對本班學生現有的生活實際、本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閱讀中有自己的見解。
2、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
2、初步領悟“借種樹喻育人”的表達手法,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豐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我將“理解種樹人的話,感悟人生哲理,自主發表見解”作為本課的.重難點,這也是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以上的認識,我提出“啟迪發現,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五、本課的主要學習方法是:
1、堅持以“讀”為主線,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明理,通過與文本的多維對話,來感知文本所蘊含的哲理。
2、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感悟。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聯系”,把需要重點理解的詞句的意思凸現出來,從而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形象,產生更加深切的感受。這個方法對落實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所以這是學習本課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六、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在于以教材為依據,讓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及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去發現、去思索、去感受、去體驗、去建構起他們自己的認識。從這一教學設想出發,我認真設計了教案,下面,我來說說整個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由四個步驟組成:第一、質疑切入。要讓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就必須自己發現問題,這能為后面探索解決問題作鋪墊。所以在開篇我引導學生看課題大膽質疑,激發學習興趣;第二、感知內容。充分給學生朗讀的時間,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因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所以在這種形式下讀,學生能夠邊讀邊釋疑,逐步解決問題。在這兩個環節里,我讓學生充分地讀,開動腦筋想,初步感知文中寫的人生哲理,這樣既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又在自主的基礎上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從事實到哲理讓學生在合作與探究過程中,領會了課文的思想感情;第三、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感悟,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第四、領悟“借種樹喻育人”的表達手法,引導學生談感受,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豐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七、說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課堂模式,處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給他們質疑、朗讀、釋疑等發表自己想法、見解的機會,讓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老師則處在引導、協助的位置,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可以說是把學習的權利真正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與課文“全面接觸”,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并聯系生活實際毫不保留地自主發表自己的真正想法,培養學生閱讀、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我從本課教學明白,有時候文中蘊含的道理不用老師煞費苦心地去說教,只要稍微動點腦筋,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執教的課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篇蘊涵哲理的散文,作者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課文通過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尋找水源”的育樹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文章借種樹喻做人,道理深入淺出。
依據市教研室提出的“目標導學”課堂教學理念和課文本身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我確定了如下的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枯萎、依賴優雅自在、插秧、鍛煉”等詞語,理解“不確定、獨立自主”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
3、初步領悟“借物喻人”的表達手法,并能運用到習作當中。
在這些目標當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及作者的感悟,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是教學的重點,“初步領悟‘借物喻人’的表達手法,并能運用到習作當中”是教學的難點。
“教是為了不教”,在現行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方法的運用極為重要,本節課運用的教法主要有:
1、通過小組合作檢查預習和解決問題。
2、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明理,通過與文本的多維對話,理解文本所蘊含的哲理。
3、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感悟。這種方法對落實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所以是本課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4、補充事例及選文,深化感知,感悟寫法。
近期,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提出:語文教學是教“課程”,而不是教“課文”。“課文”只是我們教學語文基礎知識、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一個憑借。吳教授的觀點給了我很大啟發,于是我本著這樣的教學理念,認真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檢查預習,感知內容。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學會放手。所以,開課伊始,我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檢查預習中的基礎知識環節,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引導學生回顧“抓主要人物和事物”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引導學生實踐運用。
第二、深入重點,品讀感悟。作者復雜的心理變化是本課一條比較明顯的主線,為了讓學生具體感知“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變化”,我引導他們聯系上下文讀書思考、小組討論、小組,在探究、合作與碰撞中加深理解。
深入感悟作者受啟發的句段是本節課的重點。我以課前學生在《自主學習記錄本》中提出的問題為切入點,以列舉的兩個事例為提升點,將學生的視線由桃花心木引向做人,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體會主旨。
第三、感悟寫法,實踐運用。“借物喻人”是本節課學生需要掌握并能嘗試運用的寫作手法。在引導學生歸納出作者的寫作手法之后,我向他們推薦了林清玄的另一篇文章,深化了學生對這種寫法的理解,為接下來的習作打下基礎。
領導、老師們,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以在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中,肯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真誠希望得到您的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3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臺灣聞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寫了一個種樹人讓“樹木本身學會在地皮里找水源”的育苗要領和原理,闡明白在費力情況中擔當生存磨練,降服依賴性,對人的發展有緊張的意義。
這篇散文文質兼美、雋永耐讀。借種樹喻育人,原理深入淺出。使文章立意更深遠、心情達意更蘊藉。文章還接納懸疑法,以作者眼中種樹人種種稀罕的舉動為線索,層層設疑,引起讀者的好奇,引人入勝,加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煉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這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
教學重點: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
教學難點:育人的道理
四、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1、開課伊始,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猜猜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種子模型)這個模樣怪怪的東西,是樹的種子。它長著一個長長的翅膀,每年的端午節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種子會像竹蜻蜓一樣隨風飛舞、旋轉飄落,心也隨著輕盈起來。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會飛的種子”。
2、揭示課題:同學們,知道它是什么樹的種子嗎?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桃花心木。
3、交流資料:通過課前預習,誰來說說對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認識?學生交流過程中,當說到桃花心木的樣子的時候教師隨即板畫。
教師小結:是啊,這種樹的.木材由于有著淡紅色桃花般的色澤,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心木。讓我們齊讀課題。
二、通讀課文,理清順序
在這個環節中,首先指名接讀課文,了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然后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圍繞桃花心木寫了一件什么事?隨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三、研讀課文,感悟哲理
1、啟迪發現,順學而導:
教師小結上一環節的教學,并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么高大優美的桃花心木種樹人是怎么培育出來的呢?(教師隨即板畫桃花心木苗)請自由讀1~11自然段,你從中有什么發現?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發現了種樹人這些奇怪的舉動,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那他這樣澆水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繼續讀書,邊讀邊想邊畫,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發表見解,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引導學生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從三個方面對“這
①聯系種樹人的話,從正面(這樣澆水有什么好處?)來說。指導學生理解種樹人澆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爺的不確定。并進一步探究,種樹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樹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長、拼命扎根。隨即板書。
②聯系種樹人的話,從反面(如果不這樣澆水有什么壞處?)來說。
③聯系最后兩個自然段,從事實(后來,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苗長得怎么樣呢?)來說。
⑶換位體驗,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樹,你想對種樹人說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風刮倒的樹木,你想對種樹人說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樹苗,你又想對種樹人說句什么?
⑷指導朗讀,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們是那位種樹人,老師就是那位充滿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對我說這一番道理呢?師生進入角色,教師引讀──種樹人,面對你奇怪的行為我滿腹疑惑,你笑了,對我說:(指名讀)──你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另指一生讀)──全班齊讀種樹人的話。
3、借樹寓人,感悟生活:
⑴過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尚且如此,何況是育人呢。(課件出示14自然段相關內容)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⑵指導學生具體交流“生活中的不確定”會有什么?
(如,我們學校外來務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頻繁轉學、學業苦惱,貧困家庭較多,面對的生活中的不確定相對更多……)教師小結:是啊,生活是變化無常的,苦難和不幸總會不期而遇,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不確定”。
⑶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應該怎樣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
(引導學生要獨立自主,克服依賴性,經受住磨難的考驗,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⑷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朗讀14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總結全文: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這篇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先寫了種樹人澆水沒有規律我感到奇怪,接著自然引出種樹人的一番道理,使我從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2、拓展延伸:
⑴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寫的書和相關網站,希望同學們課余時間閱讀欣賞。
⑵教師渲染:
人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能獨立自主、經受住考驗,才能成為棟梁之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課件出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全班齊讀。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在書簽上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勵和祝福。放背景音樂“陽光總在風雨后”,學生寫后交流,可互相贈送書簽。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課文內容的縮影,達到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我認為板書要力求精而美。本課的板書設計是:
3桃花心木
不定時、不定量拼命扎根參天大樹
“不確定”——成長、成材
定時、定量浮于地表枯萎
八、設計理念
1、講授從團體到詳細,再回到團體,從而到達思緒清楚,脈絡明白。
2、在整個講授歷程中以“讀”貫串始終,如許既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準確、流暢、有情感的朗讀,能使門生迷戀,孕育發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氣成誦,把課文里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范例的語言化為本身的語言。
3、講授中學路明白,從“導——扶——放”上,全體門生在講堂上始終連結自主、積極、自動的運動。耳聽、眼看、口讀、手寫、腦想,全頻道運作,立體式睜開。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4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課題是《桃花心木》,(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設計理念八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九年義務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寫了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
這篇散文文質兼美、雋永耐讀。借種樹喻育人,道理深入淺出。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文章還采用懸疑法,以作者眼中種樹人種種奇怪的行為為線索,層層設疑,引起讀者的好奇,引人入勝,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煉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這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
教學重點: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
教學難點:育人的道理
四、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1、開課伊始,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猜猜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種子模型)這個模樣怪怪的東西,是樹的種子。它長著一個長長的翅膀,每年的端午節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種子會像竹蜻蜓一樣隨風飛舞、旋轉飄落,心也隨著輕盈起來。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會飛的種子”。
2、揭示課題:同學們,知道它是什么樹的種子嗎?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桃花心木。
3、交流資料:通過課前預習,誰來說說對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認識?學生交流過程中,當說到桃花心木的樣子的時候教師隨即板畫。
教師小結:是啊,這種樹的木材由于有著淡紅色桃花般的色澤,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心木。讓我們齊讀課題。
二、通讀課文,理清順序
在這個環節中,首先指名接讀課文,了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然后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圍繞桃花心木寫了一件什么事?隨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三、研讀課文,感悟哲理
1、啟迪發現,順學而導:
教師小結上一環節的教學,并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么高大優美的桃花心木種樹人是怎么培育出來的呢?(教師隨即板畫桃花心木苗)請自由讀1~11自然段,你從中有什么發現?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發現了種樹人這些奇怪的舉動,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那他這樣澆水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繼續讀書,邊讀邊想邊畫,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發表見解,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引導學生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從三個方面對“這
①聯系種樹人的話,從正面(這樣澆水有什么好處?)來說。指導學生理解種樹人澆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爺的不確定。并進一步探究,種樹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樹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長、拼命扎根。隨即板書。
②聯系種樹人的話,從反面(如果不這樣澆水有什么壞處?)來說。
③聯系最后兩個自然段,從事實(后來,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苗長得怎么樣呢?)來說。
⑶換位體驗,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樹,你想對種樹人說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風刮倒的樹木,你想對種樹人說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樹苗,你又想對種樹人說句什么?
⑷指導朗讀,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們是那位種樹人,老師就是那位充滿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對我說這一番道理呢?師生進入角色,教師引讀──種樹人,面對你奇怪的行為我滿腹疑惑,你笑了,對我說:(指名讀)──你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另指一生讀)──全班齊讀種樹人的話。
3、借樹寓人,感悟生活:
⑴過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尚且如此,何況是育人呢。(課件出示14自然段相關內容)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⑵指導學生具體交流“生活中的不確定”會有什么?
(如,我們學校外來務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頻繁轉學、學業苦惱,貧困家庭較多,面對的生活中的不確定相對更多……)教師小結:是啊,生活是變化無常的,苦難和不幸總會不期而遇,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不確定”。
⑶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應該怎樣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
(引導學生要獨立自主,克服依賴性,經受住磨難的考驗,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⑷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朗讀14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總結全文: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這篇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先寫了種樹人澆水沒有規律我感到奇怪,接著自然引出種樹人的一番道理,使我從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2、拓展延伸:
⑴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寫的書和相關網站,希望同學們課余時間閱讀欣賞。
⑵教師渲染:
人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能獨立自主、經受住考驗,才能成為棟梁之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課件出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全班齊讀。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在書簽上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勵和祝福。放背景音樂“陽光總在風雨后”,學生寫后交流,可互相贈送書簽。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課文內容的縮影,達到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我認為板書要力求精而美。本課的板書設計是:
不定時、不定量拼命扎根參天大樹
“不確定” ——﹥成長、成材
定時、定量浮于地表枯萎
八、設計理念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里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范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
3、教學中學路分明,從“導——扶——放”上,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手寫、腦想,全頻道運作,立體式展開。
以上就是我關于《桃花心木》這篇課文的說課。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5
一、說教材
《桃花心木》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這篇課文種樹喻育人,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尋找水源”的育樹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文章先寫鄉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種桃花心木樹苗,樹苗尚小;再寫種樹人育苗卻沒有規律,使“我”非常奇怪;接著自然引出種樹人的一番道理,使“我”從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寫樹苗已經長大,種樹人不再來了,證實了種樹人道理的正確。文章中心突出,內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學生需要完成三個學習任務:一是掌握本課生字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二是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三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三、說教學重難點
文章的重點是能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會課文借種樹喻育人的用意,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難點是理解“種樹人給樹苗澆水的時間為何沒有規律”這句話。
四、說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最重要的任務不在于“教教材”------讓學生理解和領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為依據,讓學生在閱讀與交流中經歷“發現奇怪現象---產生見解與疑惑--深究內在原因--產生自己的體驗感悟--提升認識水平和精神世界”的過程,即讓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及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去發現、去思索、去感受、去體驗、去建構起他們自己的認識。從這一教學設想出發,我認真設計了教案,下面,我來說說整個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我所設計的教學過程共有四個環節:
1、播放歌曲,交流資料,導入新課。在上課前我播放歌曲《真心英雄》,上課鈴聲響了以后,我對學生說,古往今來,要想取得成功,必須付出努力才能實現。《真心英雄》這首歌里有句歌詞很是經典,“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是啊,成功往往伴隨著磨難和考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說完我在黑板上寫下課題“桃花心木”。歌曲配合介紹,學生的學習欲望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然后,我組織學生交流課前從網上搜集的有關桃花心木的資料,讓學生對桃花心木有了一定的認識。接下來進入教學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完成二件事,一是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二是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為幾部分?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這兩件事他們都順利地完成了。接下來進入第三個環節:細讀課文,品讀探究。
3、細讀課文,品讀探究。
在學習這部分之前,我拋出一個問題:桃花心木是一種名貴的樹種,培育它一定要用盡心思使其成材,而文中這位與眾不同的種樹人是怎么培植桃花心木的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第一部分,在課文中劃出相關語句,并與身邊的同學談談讀后的感受。此時我很自然地出示問題:對于種樹人的行為,“我”很不解,終于問了很多問題,種樹人是怎樣解釋的呢?讓我們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吧。學生很快從課文第12、13自然中找到了答案,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強,知道第12自然段是從正面來解釋不定時、不定量澆水對樹苗有哪些好處,第13自然段是從反面來解釋按通常方法來培育樹苗會有什么后果。接下來,我出示語句: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引導學生理解句子中“不確定”指的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對比“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來理解這句話中的“不確定”指的又是什么?并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還能想到哪些“不確定”?最后讓學生說說:種樹人使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4、分析文章寫作手法,總結全文。
在品讀課文之后,學生明白了《桃花心木》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借種桃花心木來說明做人的道理。我這時加以總結結束課文。
六、說板書設計
我抓住文中重點詞進行板書,通過左右內容的對照,突出“不確定”一詞。這些簡明扼要的板書,使學生一目了然,再在教師的總結下,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桃花心木》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借種桃花心木來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設計:
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6
一、說教材
《桃花心木》寫了種樹人獨特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借種樹喻育人,道理深入淺出。以作者眼中種樹人種.種奇怪的行為為線索,層層設疑,引起讀者的好奇,引人入勝。
二、說教學目標。
《桃花心木》是首次列入小學課本,針對本班學生現有的生活實際、本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1、知識與能力: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閱讀中有自己的見解。
2、過程與方法: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初步領悟“借種樹喻育人”的表達手法,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豐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文章的重點:是能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會課文借種樹喻育人的用意,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難點:是理解“種樹人給樹苗澆水的時間為何沒有規律”這句話。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以上的認識,本節課我主要采取的是“啟迪發現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了突出教材重點,克服學習難點,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我通過以下幾個環節推進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六個環節:
(一)、啟情導入:(幻燈片2—5)
1、新課伊始,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看看圖片上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種子)這個模樣怪怪的東西,是樹的種子。它長著一個長長的翅膀,每年的端午節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種子會像竹蜻蜓一樣隨風飛舞、旋轉飄落,心也隨著輕盈起來。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會飛的種子”。同學們,知道它是什么樹的種子嗎?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桃花心木。
2、交流資料
通過課前預習,誰來說說對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認識?學生交流過程中,當說到桃花心木的樣子的時候教師隨即出示幻燈片。
3、教師小結:是啊,這種樹的木材由于有著淡紅色桃花般的色澤,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心木。讓我們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關鍵。這樣的設計是從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種子入手,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然后通過幻燈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麗,既而對它的成長充滿好奇,層層深入,步步激趣,營造探究氛圍。
(二)、讀中感知,讀中生疑
1、這么美麗而高大的桃花心木,種樹人是怎樣培育出來的呢?
(指名數位學生朗讀相關段落。)
2、感知奇怪:(出示幻燈片6)
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師相機發問
3、生發疑問:(出示幻燈片7)
如果你是一棵桃花心木,你想對種樹人說些什么?這個種樹人就生活在你的身邊,你發現他是這樣種樹的,你對他的表現會有什么看法或疑問?
【設計意圖】:由好奇而讀文,因讀文發現,因發現而生疑。以上三步,讓學生經歷了正確讀文,讀懂字面意思,進而引發思索產生疑問的過程,正是在這種讀、思、議的過程中,學生漸漸走進課文,與文中人物、事件開始初步對話。
4、小結過渡:
作者和你們一樣,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當他發現高個子種樹人種樹有許多奇怪的表現時,心中產生了許多疑問,而且也一股腦兒向種樹人倒了出來。
【設計意圖】:看似小結過渡,可有可無,實則是借“小結”來激勵和滲透,暗示學生無論在讀書時還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發現,善于質疑。
(三)、讀中深究,交流感悟
1、讀中充分感知文字內容:
⑴自由朗讀。感知種樹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幻燈片8)師順勢引導理解“語重心長”及種樹人的“笑”。
⑵角色轉換,多次感知。誰能來當一當種樹人,給大家說一說:你種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沒規律呢?
(評一評:種樹人當得像不像?誰再來當當?老師也想來當一當,大家歡迎嗎?)
【設計意圖】:閱讀的理想境界是學生能走進課文,與文本對話,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進行精神交流與碰撞,并產生自己的讀書感受與情感體驗。但對小學生而言,絕大部分還缺乏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力,還很難自發地“走進”課文,達到“對話”境界。這就需要教師鋪設臺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其間。多層次地“讀”就是一種很好的階梯。以上環節先承接學生自己提出的疑問讓學生“找一找,仔細讀”,再通過“當一當種樹人”、“評一評,比一比”等方式進行角色轉換讀,目的正在于讓文字內容、種樹人形象漸漸鮮活起來。這樣就為學生與文本能夠對起話來作了充分的積淀與孕伏。
2、抓住要點,細細品味:
誰能用語言描述種樹人這樣種樹的原因?生討論后,細加品味。(幻燈片9)
句1:我模仿老天下雨是為了桃花心木苗不養成依賴之心。
句2:種樹是百年的基業,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
【設計意圖】:“對話”不是空洞之語,學生與文本對話首先應能夠從眾多的文字中把握主要,讀懂重點所在,這也是學生閱讀應練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聯系已有經驗、生活實際等與文字內蘊的東西進行碰撞,從而受到情感熏陶、心靈震撼、思想啟迪等。它引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生活實際等進行深入思考,這一環節設計意在引領學生從文字信息本身漸漸朝著自身“心靈深處”跑去。
3、引領思辯,提升認識:
學到這兒,你們還覺得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關愛、不知規律嗎?此時,你們又想對他說些什么呢?(生議論紛紛,說感受)
【設計意圖】:閱讀應該是個一斷建構、不斷解構、再重新建構這樣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做一個努力促進者,促進學生完成自我建構。本課教學中,學生讀到高個子種樹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種.種奇怪的表現時,曾質疑,曾指責,甚至感到憤憤不平。可此時此刻,當深入與種樹人的解釋進行對話后,學生的原有認識已經變化了。引領學生進行思辯,就是意在促進學生認識的提升。
(四)、啟發引領,升華感受
1、看來大家對高個子種樹人產生了由衷的欽佩,文中還有一個人物──“我”,他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2、結合交流品讀、領會作者的感悟。
【設計意圖】: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引發深入思考,產生獨特體驗,文中“我”的表現恰恰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他善于從平凡生活中去發現、去攫取有意義的東西,他還善于從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從而激勵自己。這些對學生的成長而言,不都是極有價值的資源么?而通常學生學課文,關注文字內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營養”的很少。因此,教師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進行及時的引領就很重要。更何況,將學生的視線由種樹人引向“我”,還可順理成章讓學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脈絡,并引發對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討論。可見,此處的設計有一舉多得之功效。
“不確定”這個詞在文中具有提綱契領的作用,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設計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尚且如此,何況是育人呢。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出示幻燈片10)
學生讀后設疑:文中的“不確定”指的是什么?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哪些“不確定”?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是啊,生活是變化無常的,苦難和不幸總會不期而遇,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不確定”。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該怎樣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呢?(生討論)
師小結:學生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就是做到獨立自主,克服依賴性,經受住磨難的考驗,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五)、反顧整體: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這篇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先寫了種樹人澆水沒有規律我感到奇怪,接著自然引出種樹人的一番道理,使我從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六)、拓展延伸:
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寫的書,希望同學們課余時間閱讀欣賞:
課件出示:(幻燈片11)
林清玄:《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學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能獨立自主、經受住考驗,才能成為棟梁之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出示幻燈片1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希望我們都能夠做一個經受得起考驗、獨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五、【說板書設計】(幻燈片13)
為了使學生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升華到對生活的感悟上,我設計了簡潔明了的板書如下:
桃花心木
樹借物喻人人
不規律不確定
適者生存自主成長
六、說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課堂模式,處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給他們質疑、朗讀、釋疑等發表自己想法、見解的機會,讓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老師則處在引導、協助的位置,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可以說是把學習的權利真正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與課文“全面接觸”,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并聯系生活實際毫不保留地自主發表自己的真正想法,培養學生閱讀、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我從本課教學明白,有時候文中蘊含的道理不用老師煞費苦心地去說教,只要稍微動點腦筋,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7
語文《桃花心木》說課稿
【關于教材】
《桃花心木》是臺灣當代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文章講述了在作者的鄉下老家,有一個種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固定的規律給樹苗澆水,樹苗卻長成了大樹。作者借種樹喻育人,說明了只有在不確定中經受住考驗的人,才能有所作為。
本文借事喻理,先寫種樹人的種樹方法使“我”感到奇怪;再寫通過“我”與種樹人的交談解開心中的疑惑,得知種樹的學問;最后寫“我”由看人種樹引發的感想。
本篇課文語言含蓄、說理深刻、意義雋永、意味深長,是一篇鍛煉學生意志,開啟學生心智的佳作。學習這篇課文,一方面要學生能從種樹人的一番話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要學習在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獨立思考,充分表達個人見解。
【關于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培養點:
⑴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⑵培養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3、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作者借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該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才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才能長大成材。
【關于重難點】
理解種樹人話中蘊涵的哲理,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
【關于教法與學法】
1、教師教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并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2、學生學法:
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實現主動發展。
【關于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三個問題:一是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回答“從課文中了解了什么?”;二是通過反復朗讀種樹人的話,體會這段話的含義;三是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在這三個問題中,第二個問題是重點,也是本文學習的難點。
一、初讀課文,“從課文中了解了什么?──語文教學要重開放
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談對課文的初步認識,學生可以從整體上談本文的大意,可以從部分上談對某個段落的認識,也可以談對種樹人的話的粗淺理解。這種引導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
二、反復朗讀種樹人的話,體會含義。──語文教學要重文本
語文教學是開放的,但教學的最終落腳點是在語言文字上。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抓住重點的詞句,理解“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句含義深刻的話。指導學生朗讀種樹人的一番話,要注意讀得成竹在胸、語重心長。
三、聯系實際,學生談自己的體會。──語文教學要重感悟
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或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跡,也可從反面談談一些人被優越條件嬌慣成了“溫室里的花”,經受不起生活的風雨的事例,兩相對比。最后進行總結:為什么生活在艱苦環境的人往往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而在優越條件下的人卻不行,因為優越的條件使他們養成了依賴性,失去了“獨立自主的心”,也就逐漸失去了生活的意志和能力。
【板書設計】
桃花心木
樹人
在不確定中
百年大樹堅強的心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實用8
《桃花心木》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寫了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這篇散文文質兼美、雋永耐讀。借種樹喻育人,道理深入淺出。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文章還采用懸疑法,以作者眼中種樹人種種奇怪的行為為線索,層層設疑,引起讀者的好奇,引人入勝,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二、學情分析
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學生在《白楊》、《落花生》等文章的學習中,曾經接觸過,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樣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樹”和“人”聯系起來的,對于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只有把學生身邊的事和課文的內容聯系起來,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本篇課文,抓住“種樹――育樹――悟道”這一脈絡,讓學生感知事實、感悟道理、發表見解。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按照新課程標準精神,我從三個維度設計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有關詞語。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2.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種樹人的用心,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3.領悟“借物喻人”的表達手法,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豐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領悟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抓住重點句段體會種樹人的用心。
教學難點: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以上的認識,本節課我主要采取的是“啟迪發現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了突出教材重點,克服學習難點,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我通過以下幾個環節推進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啟情導入:
1、開課伊始,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猜猜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種子模型)這個模樣怪怪的東西,是樹的種子。它長著一個長長的.翅膀,每年的端午節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種子會像竹蜻蜓一樣隨風飛舞、旋轉飄落,心也隨著輕盈起來。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會飛的種子”。同學們,知道它是什么樹的種子嗎?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桃花心木。
2、交流資料
通過課前預習,誰來說說對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認識?學生交流過程中,當說到桃花心木的樣子的時候教師隨即板畫。
3、教師小結:是啊,這種樹的木材由于有著淡紅色桃花般的色澤,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心木。讓我們齊讀課題。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關鍵。這樣的設計是從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種子入手,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然后通過簡筆畫,讓學生直觀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麗,既而對它的成長充滿好奇,層層深入,步步激趣,營造探究氛圍。
二、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節中,首先指名接讀課文,了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然后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圍繞桃花心木寫了一件什么事?隨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三、重點認知:
1、教師小結上一環節的教學,并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么高大優美的桃花心木種樹人是怎么培育出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1―11自然段,你從中有什么發現?結合學生匯報的內容(教師板書:天數不定、水量不定、時間不定、苗數不定)
之后我接著設疑:發現了種樹人這些奇怪的舉動,小作者產生了種種的疑問,那種樹人這樣澆水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繼續讀書,邊讀邊想邊畫,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學生讀書后引導學生聯系種樹人的話,從正面(這樣澆水有什么好處?)從反面(如果不這樣澆水有什么壞處?)以及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從事實(后來,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苗長得怎么樣呢?)來說,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對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體會了種樹人的用心。
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的領悟了文章蘊含的道理,我設計了兩個內容:
1、換位體驗,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樹,你想說寫什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自己的感受:對種樹人說……;對已枯萎的同伴說……;對一起成長的伙伴說……;對前來散步的人們說……)
2、指導朗讀,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們是那位種樹人,老師就是那位充滿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對我說這一番道理呢?師生進入角色,教師引讀------種樹人,面對你奇怪的行為我滿腹疑惑,你笑了,對我說:(指名讀)------你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另指一生讀)------全班齊讀種樹人的話。
“不確定”這個詞在文中具有提綱契領的作用,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設計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尚且如此,何況是育人呢。(課件出示14自然段相關內容)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學生讀后設疑:文中的“不確定”指的是什么?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哪些“不確定”?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是啊,生活是變化無常的,苦難和不幸總會不期而遇,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不確定”。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該怎樣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呢?
(引導學生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就是做到獨立自主,克服依賴性,經受住磨難的考驗,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四、反顧整體: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這篇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先寫了種樹人澆水沒有規律我感到奇怪,接著自然引出種樹人的一番道理,使我從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板書: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寫的書和相關網站,希望同學們課余時間閱讀欣賞:
課件出示:
林清玄:《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
《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學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能獨立自主、經受住考驗,才能成為棟梁之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課件出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希望我們都能夠做一個經受得起考驗、獨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桃花心木說課稿最新】相關文章:
桃花心木的說課稿03-23
《桃花心木》的說課稿03-24
桃花心木說課稿01-17
《桃花心木》的說課稿03-27
說課稿最新03-29
小班說課稿最新03-03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02-28
最新籃球說課稿范文03-06
最新《春》說課稿范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