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說課稿2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鐘表》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鐘表》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7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學會兩種表示整時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引導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多種游戲,讓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實踐探索學習法,讓孩子們通過看鐘、撥鐘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撥一撥、說一說、做一做、找一找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第一層: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出示小明每天遇到了一個難題:小明媽媽天天早上叫小明很辛苦,請小朋友想辦法?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于引發學生樂于助人,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其次,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表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表的知識。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認識鐘表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組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在匯報觀察結果時,課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時針,又細又長是分針。有的學生說到了秒針,我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我們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后再學習。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2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4時、8時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時刻,然后再提問:2時、4時、8時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針都指著什么數?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就幾時。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接著讓學生在自己的學具鐘上撥出3時,6時,師說時間生撥,同桌互考等通過撥規定的時刻進一步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3、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電子表示法 教師出示有許多鐘表的課件,讓學生發現了一個不同的鐘表——電子表。
接著出示鐘表和電子表表示的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然后教師再提問:電子表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像電子表這樣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里見過?你能試用這種方法表示3時嗎?
學生試著用電子表示法寫時間。教師小結出用電子表表示時間的方法,為了鞏固知識,我緊接著出示8時、10時讓學生用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第三層:課間休息
這一環節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的需要設置的,讓學生拿尺子舉起當分針,另一只手當時針做3時、6時、9時、12時游戲,同時也讓他們輕松輕松,為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調節作用。
第四層: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游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
《認識鐘表》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多種游戲,讓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畫鐘、談鐘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做一做、找一找、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深化新知,應用提高和課堂總結。
第一層: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出示鐘表聲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說說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觀察鐘面。
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
第二步驟是對比學習整時的認識和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板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最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里教師作示范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撥出不同的四個整時刻,這為今后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表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著什么?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第三層:深化新知,應用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游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
(1)用兩種方法表示時間(認識電子表);
(2)我說你撥
(3)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講故事,邊說邊撥)。
課件出示小明的一天,讓學生邊看圖邊互相說“小朋友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然后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為后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第四層: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上課的時間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時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希望小朋友們今后能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做時間的小主人。
《認識鐘表》說課稿 3
一、教學目標設置的依據及相關解讀
這節課我主要依據: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依據一:《課程標準(實驗稿)》相關內容標準
《認識鐘表》是在一年級的教材中,屬于數與代數領域中常見的量部分,在常見的量具體目標的第(2)條有這樣一句話:能認識鐘表。
下面我對“能認識鐘表”這句話進行分解。認識鐘表包括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幾時幾分(1分1分地數),這節課研究其中的“認識整時” 這部分內容,這節內容又包括認識鐘面(分針和時針、鐘面上的數字、表針轉動的方向)、電子表、讀寫整時等知識點。
這里的認知行為動詞是“認識”,“認識”是主體收集客體知識的主動行為,是認識意識的表現形式。其替換動詞有:說出、讀出、寫出、回憶、選出、舉例、列舉、復述、描述、識別、辨認、再認、選擇、標明、指出等。但根據這里的“認識”后面跟的是“鐘表”,我把“認識”分解為“說出、讀出、寫出”等。
根據前面的分解,形成下面的剖析圖:
概念分解
動詞分解
認識整時:
讀寫整時
認識鐘面
電子表
讀出 寫出 撥出
依據二:《教師用書》中的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從中尋找出與《整時》有關的內容標準,摘錄如下:
依據三:教材中《認識整時》
1、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識整時》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90~91頁的內容。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以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整時。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正確讀寫鐘表上的整時”應是本節內容學習的重難點。
依據四: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表的知識感到陌生。
二、教學目標的陳述
依據對“課程標準、單元目標、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分析,結合敘寫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原則,我制定并敘寫出《認識整時》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活動中會讀出整時、寫出整時。
2、在觀察、比較、交流中總結出整時的讀法,快速說出整時。
3、在撥一撥、說一說、寫一寫等活動中會正確讀寫整時。
評價設計
教學目標確定后,用什么方式檢測目標的達成情況,這就要根據目標來設計適合的評價方案,下面是我針對這節課設計的評價方案
1、通過提問、小組交流反饋、板演等方式,檢測目標1、2,達標率95%。
2、通過觀察、提問、評價樣題等,來檢測目標3,達標率100%。
附:評價樣題設計
教材第92頁,小明做操、吃午飯、看電視和睡覺的時刻分別是幾時?
寫在橫線上。
三、教學流程預設
下面我詳細說一說,我是如何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的。
1、通過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等活動學會讀出整時、寫出整時來完成教學目標1。
(1)首先,聽一聽,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通過孩子們聽鐘表的聲音,(播放課件),說鐘表在生活中的作用,自然揭示課題:認識鐘表
接著去看各式各樣的鐘表,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刺激學習的欲望。
(2)接著:交流反饋認識鐘面
出示鐘面,并提出問題:有關鐘表,(點擊)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學生4人一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反饋認識鐘面:鐘面上有數字。鐘面上有兩根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較長較細的是分針。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時針、分針的名稱。
(3)觀察交流 認識整時
①認識了鐘面,很自然的過渡到觀察交流 認識整時這個環節。
通過出示小明上午上課(8時)的時間,學生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基礎認、說,在交流之中認識整時。
說明:大家說的“8點”就是8時(點擊課件:8時)時間的“時”,以后我們都說成8時。8時還可以這樣寫:8:00,及時請學生說在哪里見過這種寫法?學生聯系生活學數學。
②(接著出示明下午上課(3時)的鐘面)讓學生認。先找2、3個人說說,再同桌互相說一說怎么認的。
在認、說的基礎上,學生把這個時刻寫下來(一人板演,其余的寫在練習本上),寫完后,反饋矯正。
③(出示5時的鐘面)放手讓學生用兩種表示方法獨立寫在練習本上。(同桌同學互相對照,再對照屏幕集體訂正)
到此達成目標
1、學會讀出整時、寫出整時。
2、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總結認識整時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2。
(1)出示:剛才的三個鐘面,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借助課件演示,分針都指著12。第一個鐘面時針指著3、第二個鐘面時針指著5、第三個鐘面時針指著8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討論中,總結方法認識整時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2)接著:及時練習,鞏固方法。(課件出示鐘面:2時、4時、6時、12時)
對于特殊時刻,6時、12時,請孩子說說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成什么樣子?12時呢?
6時,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12時,時針和分針合在一起了。
以加深印象。通過剛才的借助課件觀察總結,及時練習鞏固方法,到此達成教學目標2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了這么長時間,注意力開始分散,這時,及時讓學生動手、動口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3、通過撥一撥、說一說、寫一寫等活動學會正確讀寫整時。
(1)動手撥一撥
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正確讀寫整時。
師說生撥、生說生撥。
(2)、在此基礎上 鞏固練習 當堂檢測
②評價樣題:小明刷牙、上課、做操、吃午飯、看電視和睡覺的時刻,用兩種方法
學生完成后,對照屏幕,集體訂正。
并及時追問:那你是幾時起床,又是幾時睡覺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我們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3)做游戲(找朋友)
為了切實鞏固學生認讀整時的方法,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我設計了找朋友游戲。
師在黑板上貼鐘面,每組代表發一個時間,你們組的好朋友是誰,就貼在誰的下面。
4、最后 回憶梳理 全課總結
一節課馬上就過去了,時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我們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合理利用時間,做個遵守時間的好學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通過撥、說、寫等活動,到此達成教學目標3
因為時間看不到、摸不著,不具有直觀、形象性,兒童感知時間比較困難,我注意與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時間,鐘面與電子表表示時間的方式對照出現認識整時。設計了多樣的練習形式,快速說一說,撥一撥,寫一寫,找朋友等學生學得扎實、學得生動活潑
《認識鐘表》說課稿 4
教材分析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于時間的知識。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掛鐘或手表,鐘面、表面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
設計思路
本課從導入到實踐活動,學生都在和兩位新朋友(時間老人和琦琦)交談著;整個背景都是以學生非常熟悉的“琦琦的一天”來設計的。這樣的設計不僅創設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促使他們愿學、好學、樂學。時間這一數學知識,本來就是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的,進行這一知識的教學,更需要體現以生活為依托,以實踐為第一。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隨意地玩自備的鐘或電子表,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尋數學知識,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發展,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表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合作精神,發展數感。
3、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創設情境。
(1)展示課件:日出東方,配有鬧鐘“嘀嗒”聲。
(2)引出主題圖(由教材第91頁主題圖改編)。
提問:
①琦琦正在干什么?(學生:起床。)
②你知道琦琦是什么時候起床的嗎?(學生:6時。)
③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掛鐘或電子表。)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表”。
(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電子表面。
(1)觀察鐘面和電子表面: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觀察的對象,可以觀察鐘面,也可以觀察電子表面,互相討論、交流意見,教師參與共同研究。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鐘面:
①有1~12個數字(點擊閃爍)。
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點擊閃爍,配有畫外音:我的身體長,我叫分針;我的身體短,我叫時針。)
電子表:
①由數字表示時間。
②中間有2個點會閃爍。
2、認識整時。
(1)創設情境。
課件依次出現“琦琦一天的生活”。
①觀察畫面,說一說琦琦接下來的一大是怎樣安排的?
②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觀察、交流。
③學生反饋(隨著學生反饋情況,依次出現與主題圖相對應的6個鐘面)。
④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描述任何事物時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
(2)認識鐘面上整時刻。
①觀察6個鐘面,你有什么發現?
②學生充分交流,得出:
A、分針都指著12(點擊閃爍)。
B、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點擊閃爍)。
③引導學生小結:我們在看鐘面時不僅要看時針,還要看分針,如果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④反饋練習。
出示模型鐘:說說這是幾時?你是怎樣想的?
板書:2時。(邊敘述邊板書寫法。)
(3)認識電子表的整時刻。
①出示連線題。
②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③教師: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電子表上的時刻的?
④引導學生小結:在電子表上,如果點的后面是2個0,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時。
⑤反饋練習。
出示模型鐘:這個時刻用電子表的方式來表示,該怎樣寫呢?
板書:
(強調:電子表表示的整時刻時,點的后面是2個0。)
⑥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兩種方法來表示整時刻。一種是文字表示,一種是電子表的形式。
三、鞏固練習。
1、學生自選完成第92頁練習題并分組說一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幾時正在干什么。
(1)投影展示結果,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琦琦起床的時間是6時,看動畫片的時間也是6時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時針每天轉2圈。)
2、練習十六第3題(引導做第1小題)。
(1)出示第1個鐘面。
(2)提問:
①鐘面上現在是幾時?
②再過1小時是幾時呢?
(3)反饋(教師演示課件):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4時)
(4)學生獨立認識其余鐘面時間。
3、實踐活動: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要求:
(1)添上時針、分針表示整時。
(2)在方框里填上電子表所表示的時間。
(3)說一說這個時間你準備干什么?
四、小結。
師:希望通過這節課大家不僅能認識鐘表,還要懂得珍惜時間,和時間一起賽跑!
五、板書設計。
《認識鐘表》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踏入學校大門后系統學習時間知識的起始課,也是認識鐘表的第一課時。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時鐘是孩子們了解時間、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設計教學活動《認識鐘表》。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識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能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掌握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維能力。
重點:能正確讀寫鐘表上的整時,并應用于生活實際中去。
難點:會用兩種表示法表示整時
準備:課件、實物鐘、學具鐘。
二、說教法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數學學習貼近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教學中設置了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數學學習的過程。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鞏固練習。
(4)小結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先說出謎語讓大家猜,然后引出課題。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環節: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分了三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是整體感知
創設情境——鐘表店開張,讓我們去參觀。
第二步是初步認識鐘面
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鐘面,主動探索,并把自己的發現與同組小朋友交流。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容易將知識內化,有的學生只能說出“鐘面上有2根針,有數”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繼續提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再通過課件演示指針的轉動方向。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三步是認識整時
雖然有些學生在生活中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充分利用課件,師生一起觀察,并提出問題,引出結論。再引出整時的兩種寫法。然后,用課件出示3個不同時刻的鐘面,讓學生書寫。
第三環節:鞏固運用,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游戲中,讓學生在玩樂鞏固知識。在這層中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活動一:撥一撥
活動二:找朋友——連一連
活動三:小明的快樂周末
讓學生邊看課件邊說一說,再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第四環節:小結
引導學生說你們學會了什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教師提出希望。
《認識鐘表》說課稿 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要求學生掌握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認識鐘面,知道分針,時針及鐘面上的數字。
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整時,知道整時的讀法,寫法。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鐘面及整時的認讀方法
教學難點:能準確、熟練的認出整時時刻,初步建立時
二、學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
從心理特征來說,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通過自身體驗獲得知識能使頭腦更加活躍,保持愉悅的學習情趣。并且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要在課堂上適當安排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小游戲。
(二)認知狀況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對鐘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因此教學時我尊重學生生活中獲取的關于鐘表的經驗,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驗證,從而尋找規律,突破難點。
三、教學模式
教法: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討論合作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法: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想一想,撥一撥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謎語導入:
猜謎導入課題認識各種不同類型的鐘表。鐘表的作用,初步糾正幾點,在數學上叫做幾時。其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二)新知導學,合作探究
1.認識鐘面的組成。(活動一:畫一畫)
2.認讀整時。(小明的一天,動腦筋,觀察總結)
3.時間表示法,寫出時刻。
認識鐘面,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鐘面和空的表盤來自己動手畫一畫,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整時是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活動二:撥一撥;活動三:找朋友。撥一撥是為了讓學生動手操作,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找朋友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又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四)全課總結,拓展提高
1.鐘面認識:12個數,分針,時針
2.認識整時
3.時刻的讀寫方法
把一節課所教的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固化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體印象。
(五)達標檢測當堂反饋
課件出示預設好的問題,握情況進行了解。對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點,當堂糾錯并講解。
五、板書設計
認識鐘表
一)認識鐘面
認識鐘表12個數
寫作:7:00時針(短粗)
分針(細長)
二)認識整時分針指12,時針指幾就幾時。
六、課堂評價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評價:看能否準確的掌握鐘面,整時的讀寫法。設計課堂環節和檢測試題來鞏固知識
過程與方法的評價:課堂上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看他們能否通過觀察總結,傾聽和理解別人的思路,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看學生能否主動積極參與,能否與他人合作交流,能否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
文體資源:教科書、教參、其它教輔資料。
信息技術資源:多媒體、互聯網資源
環境與工具:授課時教師用的鐘表以及課前讓學生們自己制作的鐘表。
生成性資源:學生的疑問,老師的解答,師生互動推動了課程資源
八、教學得失
得: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畫一畫,撥一撥,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失:由于教師對學生自主探索的規范不夠,雖然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于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認識鐘表》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認識鐘表》,我將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序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認識鐘表》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第7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認識鐘表的初始課。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與對比中會認、讀、寫整時。
(2)在經歷制表、認表、記錄時間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簡潔美,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與表達的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鐘表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感受時間的寶貴,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按時作息。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對特殊時刻的認識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我利用直觀教具和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和理解新知。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我通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課堂的學習活動成為對他們原有經驗的總結和提升。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4)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三、說教學過程
為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構建了自主探索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
1、質疑激趣
同學們,你們都幾點起床?你是怎么知道時間的?
這里有12個數學寶寶,你能把它們送到鐘表的家嗎?
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這個質疑的環節,一方面快速指明學習方向,營造和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氛圍;另一方面快速對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做一大概了解,便于調整后面的教與學。
2、引導探索
(1)初步認識整時:首先讓學生試著說出小明做事的時間,然后板書課題:整時,然后引導學生對比觀察這些整時的特點,學生討論交流后歸納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并讓學生撥一撥,說一說。
(2)認識特殊時刻:首先讓學生觀察6時和12時,引導學生質疑討論: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有什么特點?最后歸納出:12時,時針和分針都指向12,看起來像一根針。而6時,時針和分針在一條直線上。并讓學生自己撥一撥,說一說這個時刻自己在做什么?
(3)記錄時間:首先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辦法記錄時刻,在學生展示交流多種記錄方法后,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漢字記錄法和數字記錄法。并讓學生用這兩種方法記錄時刻。
認識整時和記錄整時,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歸納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也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3、應用提高
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
第一道:記錄小明的一天中做事的6個時刻,并思考:兩個9時,小明為什么做的事不一樣?
第二道:快樂的周末(連線)。
在此,用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再次練習認和寫整時。
(2)變式練習:
下面的時間對嗎?如果不對,請改正。
用判斷的形式,讓學生來鞏固練習整時。這種變化的練習形式,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思維有所挑戰,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練習認和寫整時。
(3)拓展練習:
過1小時是幾時?
這是有難度的一道練習題,學生一要認識整時,二要知道過1小時是指哪個時刻?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和多樣性。
4、交流評價: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什么內容?
你學會了什么?你感覺自己表現如何?
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自我。
四、說板書認識整時
7時9時10時
7:00 9:00 10:00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就是()時。
這是本節課的板書設計,設計的目的是重點突出。
整節課,我以科學的發展觀,遵循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生在獲得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認識鐘表》說課稿 8
“認識鐘表”是冀教版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本節課是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認識整時和半時。認識整時雖是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但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學生已潛移默化的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通過教學,使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升華,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并為以后繼續教學時、分、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教材以聰聰的星期天為情景,呈現了聰聰在不同時刻都在干什么,以7點、9點、12點半、3點半、5點半為例,從而讓學生認識整時和半時,課后還設計了3道練習,貼近生活,富于童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經歷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鐘表的過程。
2、 知道鐘表在生活中的作用,會看整時、半時。
3、 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有計劃的、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重點: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數
難點:正確迅速說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數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了數學學習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4)體驗成功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鐘表店去看看,你們愿意嗎?”
(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鐘表面)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表不僅外形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表的知識。(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你都知道關于鐘表的那些知識?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讓學生說說自己所了解的鐘表的作用并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起床時間,從而讓教師了解了學生收集時間信息的情況,學生更明確了時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觀察: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
交流: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的發現。
匯報:學生匯報觀察及討論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討論: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在匯報觀察結果的時候學生通常會說到秒針,當學生說到秒針的時候應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教師說明秒針走一圈才一分鐘,我們在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后再學習。)
2、教學整時
(1)出示2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說出后教師引導:2點,還可以說成2時。
(2)再出示4時,讓學生再說說是什么時刻,并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3)出示8時,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時刻,同時談談這個時刻我們一般該干什么呢?
(4)出示2、4、8時,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看整時刻的方法,并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方介紹給大家。
總結:分針指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5)讓學生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撥出3時,6時等時刻,并展示給大家看。
3、教學半時
出示半時的鐘面,讓學生討論交流這是什么時刻。自己動手撥一撥。
4、出示情景圖:聰聰的一天
(1)師談話:想不到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這么強,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的觀察能力怎么樣?請大家看屏幕上的這張圖,你能馬上說出鐘表顯示的時刻是幾時嗎?聰聰都在干什么?
(2)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兩個同樣的時間“9時”? 并說說自已在這兩個時刻的時候分別在做什么?從而向學生滲透一天有24小時和學會用上午下午。
(3)讓學生撥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并說說在這個時刻自己在做什么,為什么喜歡這個時刻?
《認識鐘表》說課稿 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表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字。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并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看整時
教學難點:整時時針、分針所在的位置
教學具準備:實物鐘、模型鐘,實物展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嘀嗒……)
再聽聽這是什么聲音?(鬧鐘聲……)
2.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鐘表,鐘表有著各種不同的形狀,(圓的、方的、扇形的……)鐘面上還有豐富的知識,你們想知道嗎?
二、整合問題:
1.說一說,關于鐘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識內容?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鐘表。
三、解決問題:
1.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拿出學具鐘,說說在鐘面上你都看見了什么?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同桌比一比,看鐘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匯報)
3.教師點撥,解決問題
(1)時針、分針、12個數(數一數)12個大格、一些小格(秒針)
(2)師撥動按鈕,生說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順時針)
四、總結歸納
認識整時
(1)師:聽鬧鐘又響了,文文還在睡懶覺呢。(出示情境圖)
快告訴文文,現在是什么時刻了,再睡下去,她會遲到的。
(糾正7點說成7時)
(2)師:再說說這些是什么時刻?(出示圖片)8時、3時、6時
生觀察這些鐘面上的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匯報: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整時的常用方法8時、3時、6時(文字表示法)
(4)整時的另一種表示法:8:00 3:00 6:00
你見過這種時間嗎?在哪見過?(電子表示法)
(5)怎樣用電子表示法記錄時間?(同桌互練)
五、拓展應用
1.找朋友(頭飾)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別找錯呀。
2.撥鐘表說時間。(同桌互做)
3.過一小時是幾時?(出示圖片)生思考動手操作
六、升成創新
出示缺少時針的鐘面,分針指向12.問:這是幾時,你想讓它是幾時,怎么辦?
《認識鐘表》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時間學習,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看鐘表時間的經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又是二年級進一步學習半時的認識和三年級秒的認識的開始,掌握認識鐘表和整時是小學生必備的知識。教學的本質在于幫助、激勵、引導,本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注重聯系實際,力爭做到“思想、方法、知識、能力”的有機統一。根據教材的地位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上的數字;并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興趣。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了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這樣的目標設計使我更多的關注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確定教學重點為整時的'認讀方法。教學難點為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會看鐘表上的時間。課前準備了教學課件、鐘面模型、鐘面模型零件等大量教具。
二、說教法
教師是數學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者,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思想,本課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鐘面特點的環節主要采用啟發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鐘面上都有些什么,逐步歸納、總結,從而使學生形成表象認知。在例題學習環節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對比、討論出鐘面上的三個時刻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探究認讀整時的方法。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單純的記憶和模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于這樣的理念,本課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后,我為了加深學生對鐘面的進一步認識,設計了學生自己制作鐘面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操作遇到困難的時候學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同伴,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最大的幫助。
四、說流程
1、上課伊始,我就抓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心理特點,創設情景猜謎語,為后期學習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通過回憶“在哪里見過鐘表”充分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我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設計了三個層次,首先讓學生觀察鐘面,充分交流,全班匯報,了解鐘面上有什么,從而形成表象,再通過動手制作鐘面加深對鐘面的了解;其次,讓學生通過對三個時刻的對比,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歸納出認讀整時的具體方法;最后,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鞏固認讀整時的方法,安排了學生動手撥時鐘的練習。
3、鞏固練習、運用新知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讓學生合理靈活的選擇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安排了本課的基礎練習課本86頁練習的第一題連線,和提高練習課本85頁的做一做,最后讓學生體會接近整時的“快8時”和“10時多一點”的發散練習。層層遞進,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發展。
4、總結評價、回顧新知,通過“你有什么收獲”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系統回顧,明確本課的知識重點和學習時應注意的問題和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識。
我注重系統直觀的板書,及時的體現了知識點,便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梳理。
總之,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僅是課前教師設計的好,還要及時抓住課堂的生成問題,巧妙處理,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上有所收獲。
《認識鐘表》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結構,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準備:課件、時鐘實物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數學學習貼近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教學中設置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數學學習的過程。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四個教學環節:
(1)情景導入,誘發興趣。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鞏固運用,解決問題
(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情景導入,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數字寶寶去鐘表家做客。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認識鐘面
在這一部分內容里,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和自己的學具鐘表,“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么?” (操作PPT與板書教具鐘表)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主動探索,并且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將知識內化,有的學生只能說出“鐘面上有2根針,還有數”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繼續提問“這兩根針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分針和時針的特征。之后,我再結合課件和板書同步演示,介紹時針和分針。我會用充滿童真的語言和動作來吸引孩子。用自我介紹的方式,一邊做動作一邊說“我長長的,細細的,我的名字叫分針;記住分針是又細又長的。我又矮又胖,我的名字叫時針,記住,時針是又粗又短的”。當學生發現鐘面上有很多數字時,我再引導學生數出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并且強調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接著,我適時的安排分辨分針和時針的練習,如:認課件中這三個鐘面的時針和分針,還可以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學具鐘表,按老師的要求指出時針和分針。
第二步是學習整時的認、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85頁主題圖,通過小明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墻壁上和床頭柜上的鐘表試認整時。明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7的時候就是7時”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 的表示方法,《板書:先寫一個7,再寫一個時間的時,讀作7時》指導學生書空練習;在教學電子表示法時,《板書:先寫一個7,再寫兩個圓點,記住,第一個圓點點在7的中間位置,第二個圓點,點在下面一些,然后再寫兩個0,讀作7時》并且小結,兩點后面兩個0表示整時,兩點前面是7就是7時。學生同步書空練習。然后,我用課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個不同時刻的鐘面,通過對7時的認、讀、及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時的兩種寫法。《板書:7時 7:00》再通過練習,《板書:3時 5時》讓學生板演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全班學生同步在課堂作業本上練習書寫,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向12,引導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揭示課題——“認識整時”。
第三層:鞏固運用,解決問題
1.把教科書86頁第一題制成課件,通過觀察把時鐘和電子表有效結合
2.把教科書87頁第6題練習制成課件,讓學生仔細觀察學著說一說。
引導學生根據題目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題能力。
第四層: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里學會了什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并布置作業擴展訓練,如: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認識鐘表》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第二冊教學內容。鐘表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學生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一定的時間進行,盡早讓學生了解有關時間的知識,能夠方便學生的生活。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雖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但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學生已潛移默化的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在教學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愛惜時間的教育,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引導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二、說教法教學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受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數學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教學中我設置了許多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一)提問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提問:誰來說說今天你是什么時候起床的?
通過讓學生說自己起床的時間,教師了解了學生收集時間信息的情況,學生更明確了時間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出示主題圖,教師提問:這個小朋友是什么時候起床的?你怎么知道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提示課題:是的,鬧鐘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在匯報觀察結果的時候學生通常會說到秒針,當學生說到秒針的時候教師應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教師說明秒針走一圈才一分鐘,我們在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后再學習。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分針走的方向,通過觀察學生發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的順序走的。再讓學生沿著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2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4時、8時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時刻,然后提問: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刻的方法嗎?小組討論看整時刻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撥出3時、6時,通過撥規定的時刻進一步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3、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發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了解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圈,所以一天中有兩個9時,拓展了學生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出示兩幅表示9時的圖,讓學生觀察,看能提出什么問題?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兩個都是9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9時,一個是晚上9時。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床和睡覺的時間,然后同桌的`同學說一說,要求說完整。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順勢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讓學生撥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時刻?
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時刻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了表示時間的第二種方法,再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為學生再次積累時間的感性認識。
教師提問:在生活中除了用鐘表表示時刻外還可以用什么表示時刻?出示用鐘、機械表、電子表表示的三個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發現了什么?通過觀察學生發現,鐘、機械表是用時針、分針表示時刻的,而電子表不是。
教師提問:電子表是怎樣顯示時間的?像電子表這樣顯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見過?你能試著用這種方法表示2時嗎?學生自己練習,然后指名學生說說是怎樣表示的。出示8時、3時讓學生用二種方法寫出來。
(三)應用新知,鞏固發展
1、應用新知。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圖,讓學生觀察什么時刻小明在做什么,然后用兩種記時法寫下這個時刻。再從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圖中抽出6時和12時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時刻時針和分針有什么。
2、通過游戲,鞏固新知,拓展學生思維
(1)手勢游戲:老師做手勢,學生根據老師做的手勢猜猜是什么時刻。
(2)小品游戲:請幾個小朋友分別上臺做出洗臉、讀書、吃飯、睡覺的動作,其他學生猜什么時刻在做什么,然后在鐘面上撥出你猜的時刻,只要學生說得合理就可以。
四、全課小結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自己這節課的收獲,目的是歸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
《認識鐘表》說課稿 13
一、說教材
本節課所講的內容西師大版教材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105——106頁例1,例2及相關課堂活動。《認識鐘表》的知識教學,屬于新授課,授課時數為1課時。《認識鐘表》是學生在一年級已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有關鐘表的知識。本節課內容主要是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初步建立1時、1分的時間觀念,知道1時=60分。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有關鐘面的知識,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結合生活經驗,體驗1分鐘的長短;知道1時=60分。
2、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認識鐘面及建構時間單位之間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習時間,讓學生懂得珍惜時間,利用好每一秒;對自己的生活能做好合理的時間安排。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1時=60分,體驗1分的長短。
教學難點:建構時間換算的過程。
教學設想:通過現實情境引入對鐘表的認識,在提供的教學資源中,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建構活動,再現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體現出數學學習的本質來源和數學教學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的.新理念。用學會的鐘表知識來解釋生活中有關時間的問題,從而實現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面模型每兩個學生一個,紙質鐘面一個,跳繩,秒表。
五、說教法和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以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體驗游戲,讓學生在參與游戲和活動的感知中愉快學習。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找一找、數一數、做一做、跳一跳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動眼、動耳、動腦、動口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有序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多。
1、把全班分成男女生兩組,哪組表現好就前進一大格。比一比,哪組最厲害!
2、課件展示:鐘表的滴答聲,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聲音?
3、媒體演示: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場景。場景中有一個顯示8時8分的畫面。
(二)合作探索活動
1.提問。
關于鐘面,同學們都已經知道些什么?
2.觀察鐘面,根據學生回答引導觀察出示鐘面。
(1)指一指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秒針。
(2)學生或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秒針,(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引導學生看一看自己的鐘面,指一指秒針是哪根。)
(3)教師:鐘面上除了時針、分針、秒針外,還有些什么?(數字和格子)
(4)引導學生觀察:鐘面上的大格、小格數及其關系。
3.分別說一說。
分針走1小格和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各是多少?
4.撥一撥,看一看,說一說。
當分針走1圈,時針正好走多遠?一大格是多少小格?思考討論:1時等于多少分?
板書:1時=60分。
老師介紹:如何用字母表示時、分?(時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引導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頁的填空內容。
(三)聯系生活,構建1分的時間概念。
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知道1分的時間有多長嗎?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學生活動:
(1)1分大約擊掌多少次?
(2)1分大約跳多少下?
匯報交流活動情況。
(四)活動拓展。
(1)做課件上的練習題。
(2)完成教科書第109頁第3題。你能在1分內完成嗎?
(3)回家后體驗1時有多長,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了鋪墊。
(五)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每一分鐘,做好時間的小主人!
(六)作業。
數學書109頁第3題、4題。
七、說板書設計
認識鐘表
貼鐘面
1時=60分
1h=60min
八、結束語
因為我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限,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提出寶貴意見。我會繼續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
謝謝大家!
《認識鐘表》說課稿 14
教材分析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時間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于時間的知識。一般來說,他們的活動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設計思路
本課從導入到實踐活動,學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來設計的。注重了學生學習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了有效教學的理論。進行這一知識的教學,體現以生活為依托,以實踐為第一。在教學中,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尋數學知識,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發展,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使40分鐘的課堂變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應。
學生的學法:
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要結合大量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才能把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使其主動掌握時間的基礎知識,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也參與了有效學習的過程。
我的設計理念:
一、感受數學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時間在生活當中是無時無刻不在的,學生對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從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時間入手引入正題,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去認識鐘表,通過討論、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經驗上升到知識體系。
二、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讓學生應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安排表,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把已獲得的知識、能力應用于生活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在實踐探究中,學生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三、感受數學中的情感。
數學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生活,這也是在有效教學中“全人”發展的特征體現。在本課中我通過讓學生了解自己媽媽的作息時間,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雖然是短短的幾句話,也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表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合作精神,發展數感。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具、學具:教學課件、鐘表和鐘表模型
教學流程
本課我主要由五個教學環節來完成
一、激趣導入。
1.創設情境。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創設情景,有效的課堂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出主題圖設題提問。
提問:你能說出你自己的作息時間嗎?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掛鐘或電子表。)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電子表面。
(1)觀察鐘面和電子表面: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觀察的對象,可以觀察鐘面,也可以觀察電子表面,互相討論、交流意見,教師參與共同研究。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鐘面:
①有1~12個數字(點擊閃爍)。
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身體又細又長的叫分針;身體又粗又短的叫時針。)
電子表:
①由數字表示時間。
②中間有2個點會閃爍。
(開放式的課堂,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學生自主、有效的獲取知識,學生掌握知識也就更加扎實。)
2.認識整時。
(1)課件依次出現“我的一天的生活”。
觀察畫面,說一說我接下來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觀察、交流。
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描述任何事物時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學生的評價客觀、真實。培養學生的自主評價能力。)
(2)認識鐘面上整時刻。
①觀察鐘面,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充分交流
③引導學生小結:我們在看鐘面時不僅要看時針,還要看分針,如果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④反饋練習。出示模型鐘:說說這是幾時?你是怎樣想的?
(設計此環節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探究中發現知識。)
(3)認識電子表的整時刻。
1、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2、教師: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電子表上的時刻的?
3、引導學生小結:在電子表上,如果點的后面是2個0,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時。
4、反饋練習。
出示模型鐘:這個時刻用電子表的方式來表示,該怎樣寫呢?
(強調:電子表表示的整時刻時,點的后面是2個0。)
5、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兩種方法來表示整時刻。一種是文字表示,一種是電子表的形式。(小結加深學生對時間兩種表現形式的理解)
三、知識延伸。
1、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起床的時間是6時,看動畫片的時間也是6時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時針每天轉2圈。)
2、練習十六第3題。
(1)提問:
①鐘面上現在是幾時?
②再過1小時是幾時呢?
(2)反饋(教師演示課件):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4時)
(3)學生獨立認識其余鐘面時間。
3、實踐活動: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這個實踐活動體現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的關注發展和關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情感體驗。
你能說出媽媽一天的作息時間嗎?她的作息時間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這樣呢?(體現有效教學的特征,關注“全人”發展。)
五、小結。
師:學習了這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道理?希望通過這節課大家不僅能認識鐘表,還要懂得珍惜時間,和時間一起賽跑!應用較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滲透有效教學的內涵,節時高效。相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課后總結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作為一名剛剛踏上數學教學之路的我來說,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免不了會有許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給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并將努力改善。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認識鐘表》說課稿 15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他們的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課間休息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小丸子給他們帶來謎語,讓學生猜出鬧鐘,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出示各種造型的鐘面,并提問“小朋友你們也想設計出這么漂亮的鐘表嗎?”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挑戰、敢于創新的氛圍。接著,教師繼續激勵學生,要想設計更漂亮的、美觀的鐘表,先要學會認識鐘表。(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分針12個數,并且強調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接下來我通過演示撥鬧鐘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的走動方向,通過觀察學生發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順時針方向走的。再讓學生沿著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進一步鞏固知識。
2、 教學整時的認,讀,寫
我創設了一個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試認整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出示3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面,先老師說時間學生撥,然后讓學生作主說時間老師來撥,為了突破只有當分針指向12才是整時這一難點,在這里我故意將分針偏離12,讓學生判斷老師撥的是不是他們所說的整時。最后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時整時的方法。
3、 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電子表示法
教師出示有許多鐘表的,讓學生發現了一個不同的鐘表——電子表。接著出示鐘表和電子表表示的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然后教師再提問:電子表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像電子表這樣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里見過?你能試用這種方法表示3時嗎?
學生試著用電子表示法寫時間。教師小結出用電子表表示時間的方法,為了鞏固知識,我緊接著出示8時、10時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出來。
4、結合生活認讀整時
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出示小東一天的生活圖,并讓學生注意看圖下方的鐘面,繼續鞏固看整時的方法,并通過觀察讓學生發現、思考、了解到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圈,所以一天中有兩個6時、8時……。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時刻,你平常在這個時候在做什么。這樣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課間休息
這一環節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的需要設置的,讓學生在《時間像小馬車》的旋律中感受時間的飛快,同時也讓他們輕松輕松,為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調節作用。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并知道學習數學是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比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在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個不同時刻的鐘面,讓學生判斷鐘面下方出示的時間是否是鐘面上所指時間。這四個鐘面里有兩個鐘面時間是整時差一點和過一點點,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突破只有當分鐘指向12時,表示的才是整時。
2、說一說,評一評。
我用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幾個生活場景,讓學生邊看邊互相說一說“小朋友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然后讓他們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由于一天當中有上午時間和下午時間,所以小朋友的意見并不一定會統一,只要他們的解釋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這時順水推舟進一步滲透上午和下午這一時間概念。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里學會了什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在本節課的最后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每個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張表示時間的卡片,是用鐘面或者電子表示法表示的時刻,讓拿著相同時間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個好朋友,下課以后一起去做游戲,這樣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系,同時也是課堂知識的延伸。
《認識鐘表》說課稿 16
各位評委老師:
您們好!
我是來自xx小學的xx。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認識鐘表》。下面結合佛山市數學說課改革的新果實,我著重從研究和教學這兩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闡述。關于研究,我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說聯系:
《認識鐘表》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2、說目標: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如下:
3、說學情
關于學情,我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分別是共性學情還有個性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創設情境,設計了多種游戲,讓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4、說重難點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起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5、說教材處理:(教材處理)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以及再創造。我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入新課,讓學生猜出是鬧鐘,再來欣賞生活中常見的.鐘表。這樣引出課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營造了一種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接著,我出示教材中“媽媽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圖,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鐘面和電子表。并將鐘面和電子表表示時間的方式對照出現,讓學生加深對整時的認識。最后,我會出示基本練習題和課堂檢測題。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寫一寫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體驗新知。
基于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環節如下
6、說新知教學的創新點
下面,我將以其中的一個教學環節來談談我的教學設想。在“自主參與,探索新知”這個環節中,我提出了3個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手上的鐘面模型,看看有什么發現?在討論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主動探索、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堂上我還采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貼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得出: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準備了12張卡片,上面有不同形式表示的時間。我把這12張卡片隨機放到學生的桌子上。當音樂響起,有卡片的同學就要找朋友,相同時間的就是好朋友。(課件播放《找朋友》的音樂,其他孩子一起拍手唱,12個孩子開始找朋友)通過這個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達到樂學的境界,更把整節課的學習氛圍推向高潮。
7、說練習處理
設計合理的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關于本課的練習設計,我把教材提供的做一做和練習十九第一題作為基本練習。(背)
1)我用課件出示小明愉快的一天,讓學生邊觀察邊互相說“小明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為什么有兩個9時呢”。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連線題是一個基礎鞏固練習,讓學生動手在書本上連一連,并個別提問學生。這樣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系。
接著進行的是有趣的提高練習,我出示12時的鐘面,并用小動物的談話來引出問題:小猴家的表真的壞了嗎?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然后我再拿出教具鐘表,請一位同學上來撥一下12時,這時大家都會發現原來12時的分針和時針是重合在一起的。
3)最后進行的是拓展練習
我會出示教材87頁的第8題,讓學生說出前四個鐘面的時間分別是什么,并寫在圖的下方。然后動動腦子,你發現了它們之間存在什么規律。當學生發現后面的時間比前面的增加了1小時,就能推理出第五個鐘面是1時。
接著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豬和小狗的故事》,聽完后我會提問學生,你是喜歡小豬還喜歡小狗呢?為什么呢?通過這個故事,不但讓學生學會了看時間,更應該做到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
接下來,我跟全班同學一起來欣賞《我國古代計時工具》。觀看這個視頻,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感受古代人的聰明才智,更大大增加了課堂學習的樂趣。
8、說教學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
因此在這節課里,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評價:一學習過程的評價。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用點頭、微笑、激勵的語言來評價學生,還采用多種方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并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學習效果的評價,在“小結內化,反思收獲”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節課里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鞏固。為了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我有針對地設計了課堂檢測題,能有效地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在這樣的新課改思路下,我深有體會!我愿盡最大的努力與課改一同成長、前進。
以上是我對《認識鐘表》這部分知識的分析與教學設計,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認識鐘表》說課稿 17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
教材是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的,在編寫上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鐘面,學會看整時,知道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會看鐘表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課前準備:自制多媒體課,每個學生帶一個小鐘表,模型鐘。
二、說教法和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我注意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數學學習貼近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我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實踐來獲得新知,這樣既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同時也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開放性。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剛上課,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創設這樣一個謎語情境:“有個好朋友,會跑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嘀嘀嗒嗒走,猜猜他是誰?”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學生猜出是鐘表后,接著我利用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表圖片讓學生欣賞并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表不光有漂亮的外表,鐘面上還有很多的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鐘的表王國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也很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認識鐘面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然后,我用課件演示讓學生加深對鐘面結構的認識。(出示課件)在匯報觀察結果時,有的學生說到了秒針,我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我會告訴學生我們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后再學習。
2、認識整時刻
“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針和分鐘兩個好朋友,那你知道他們是怎樣告訴我們時間的嗎?”我利用這樣的過渡性語言,承上啟下,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了3個不同時刻的鐘面(出示課件)3時、6時、8時。然后再提問:3時、6時、8時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針都指著什么數?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發現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向12,我便適時地告訴學生: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然后,我用學具再次讓學生鞏固看整時的方法。(出示一個鐘表模型,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4,那么鐘面上的時刻就是4時)
設計這一教學環節,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動手操作,撥整時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設計了一個結合生活實際撥整時的動手操作活動。首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同學們讀書的時間8時,同學們做課間操的時間10時,然后讓學生以“一人說時間,一人撥鐘”的方式同桌合作進行練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整時的方法。
銜接語:通過學生認識了鐘面、整時刻,能熟練地撥整時后,再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
4、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電子表示法
我用卡片出示4:00的電子鐘時間,(板書)告訴學生這是同學們下午放學的時間,“有人會讀嗎?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言。最后教師告訴學生這種記時法叫電子記時法,并指導學生電子記時法的寫法。
(三)應用新知 解決問題
為了達到鞏固知識,開發智能,激勵再學習的目的,針對教學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多角度、有層次、有趣味,形式多樣的練習。
1、說一說,比誰棒。通過讓學生說說小朋友一天的活動和什么時刻做什么,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互相評議安排是否合理,更能豐富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
2、畫一畫,比手巧。同學們能幫老師修一修三只掉了針的表嗎?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組小朋友最聰明,通過創設一個情景,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組織學生合作進行修理鐘表,既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3、寫一寫,比眼快。通過讓學生觀察鐘面,用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迅速地寫出鐘面上的整時。
(四)總結拓展,體驗樂趣
今天我們和鐘表交上了朋友,從這個朋友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讓學生自己總結,自我評價,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是再次鞏固新知的好方法。
四、 說板書設計
時針 4時
分針 鐘表圖片 4:00
12個數
(我的板書簡單,明了,突顯重點)
《認識鐘表》說課稿 18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鐘表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大部分孩子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于時間的知識,他們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每個家庭都有掛鐘或手表,鐘面、表面對于他們來說也并不陌生。但時間比較抽象,因此教學時要把時間的認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結合大量的操作活動,才讓學生容易掌握。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鐘表上的整時;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識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 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猜謎語,引入課題。
(2)仔細觀察,認識結構。
(3)創設情景,學習整時。
(4)練習鞏固。
(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環節:猜謎語,引入課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鬧鐘聲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說說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環節:仔細觀察,認識結構
在這一部分內容里,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看發現了什么?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發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采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著再跟著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三環節:創設情景,學習整時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得出小明早上起床刷牙的時間是7:00,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在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里去鞏固時間的認讀。最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里教師作示范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說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后的教學作鋪墊。
第四環節:練習鞏固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游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1:寫一寫電子鐘的時間表示方式。2:連一連。3:感知時間概念。
1. 我用課件出示剛才看過的時間,讓學生寫一寫電子鐘形式的時間表示方式,以落實課堂所學的知識點,為后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2. 在連一連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時間的兩種表示方式,把他們相互對應起來。
3.課件出示三個鐘面,先讓學生說說現在的鐘面上分別是幾時,然后由老師為每個鐘面都敘述一個小小故事,引導學生到情景里去,體會一小時的概念,然后再說一說剛才看過的鐘表再過一小時是幾時。
第五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35分鐘里學會了什么?你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并布置作業擴展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以上是我對“認識鐘表”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認識鐘表》說課稿 19
一、整體說明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認識鐘表》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中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學習“時間的計算”以及“24時計時法”等課程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學生能否牢固掌握本節課的內容非常關鍵。
(二)學生情況簡析
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會了認讀整時和半時。同時在生活中,學生已積累了大量的生活體驗和實際的認知經驗。因此,我準備采用多媒體課件與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數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互教互助,讓每個學生都真正的“動”起來。
(三)說教法
本節課采用的教法有觀察發現法、討論法、實際操作法、合作學習法等。
(四)教學整體的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內容多而零亂,我準備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寓教于樂。一方面讓會認讀鐘表的學生保持極高的學習興致,能把自己的經驗具體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語言;另一方面也讓還不會看鐘面的學生能在愉快、和諧、自主的環境中主動接受知識。本節課的練習部分是本著“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這一原則而設計的。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掌握1時=60分;認識用“×:××”表示的時刻,會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二)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精神。
(三)情感目標:教育學生珍惜時間,能合理地利用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及難點:
(一)教學重點:能正確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
(二)教學難點: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點的時刻。
(三)難點的突破:針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點的時刻”這一難點,我準備采用生動可愛的動畫形象來引發學生的`興趣。置學生于積極的觀察、分析和小組辯論活動之中。這樣,不僅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還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四、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1、整時時刻的認讀
2、用看圖說話的方式,以引導學生說明“一位小學生的作息時間”來導入課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交流、辯識、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了解有關鐘面的基礎知識。
首先,在教學中,我利用鐘面模型的課件以及學生手中的實物,讓學生仔細觀察,解決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逐步建立起“我能行”、“我真的很棒”的信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
其次,讓學生認識1分鐘,并通過“數一數自己的脈搏在一分鐘里能跳動多少次”活動來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然后,交代1小時的概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時、分之間的進率關系(1時=60分)。從而為以后的時間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2、合作學習如何看鐘面
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演示在9:00時刻的基礎上表針走到9:05的過程,讓學生目睹“分針走過9時整后,又繼續走了5小格,這就是9時零5分。再依次出現6時10分、7時30分讓學生認讀。
在這部分內容中,“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點的時刻”是本課難點所在,針對這一難點,我利用兩個可愛的小動物爭論的場面,引導學生進入小組辯論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發現,在操作中提高,總結規律、突破難點。而且使學生警惕自己在以后的練習中“千萬別做那只小笨豬!”
解決這一難點后,大量的認讀鞏固也至關重要。在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中可以調動的鐘表及學生手中的實物,繼續采取學生互動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生生互考、互練,將以往的“學數學”轉變為“做數學”,讓全體學生都有交流的空間。達到能熟練認讀鐘表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鞏固、應用知識。將數學還原回生活,使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
整個練習部分以闖關形式出現,極具挑戰性的題目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一關:“把顯示相同時間的電子鐘和鬧鐘用線連起來”的問題設計,意在鞏固剛剛學過的內容。
第二和第三關:“找出分針和時針”的問題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第四關:“選擇合適的時間再用線連起來”的問題設計,為的是強化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教學效果預測:本節課內容雖然多而零亂,但并不難理解,只要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教師把握好講課的速度,學生應有一定的能力扎實地掌握。同時,我們也不能期望以往不會認讀鐘表的學生僅僅在一節課中就把有關時間的知識全部熟練掌握。尤其是像認讀3時55分這樣的難點。而且,在學習了非整時時刻的認讀后,還有可能引起個別學生學習上的負遷移。可能會把整時的時刻讀成“×時60分”等等。這就有待于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提高。)
《認識鐘表》說課稿 20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一年級上冊第84~85頁《認識鐘表》。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十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表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表的知識感到陌生。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表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目標:
1、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及理解“大約幾時”的含義,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合作和競爭意識。
3、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作息的良好行為習慣和珍惜時間的思想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會看鐘表面上的整時數。
教學難點:認識鐘表面上接近整點的時間,理解“大約幾時”的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表。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導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鐘表面、認識整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
(三)學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欲望,使學生總能處于一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四)學習方法合作化:幾項活動,均以小組集體參與為基礎,進而擴展到全班合作交流,學生可以自由嘗試、發表意見、參與討論,從而初步形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和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愿望。
剛上課,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設計猜謎導入,播放一段鐘表的聲音,讓學生猜這是什么聲音?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而且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
(二)聯系生活,感知鐘表面。
在這里我設計了四個步驟,分別是
1、你在哪里見過鐘表,是什么樣的?
2、玩鐘表。(玩一玩、說一說、猜一猜)
3、變“魔術”。(抽象出鐘表的面)
4、小鐘表“自我介紹”。
教學時,我先不急于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有什么,而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玩鐘表,并在玩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有什么,他們各自有什么作用呢?讓學生去說一說,猜一猜,接著我借用變“魔術”的方式,“小朋友閉上眼睛”,“變!變!變!”出示一個鐘面,讓學生觀察鐘面討論,采用小鐘表“自我介紹”的方法匯報,教師進行點撥小結。
(設計理念)“把學生的個人認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文化’,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這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也是設計這一環節的指導思想。從回憶生活中的鐘表過渡到觀察感知數學中的鐘表面,這個環節從直觀形象到抽象,也蘊含了“數學從生活中來”的大數學觀。通過玩鐘、變魔術、猜一猜、小鐘表“自我介紹”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生在愉悅寬松的氛圍中學習。
(三)依托經驗,認識整時刻。
這里我設計了兩個步驟:
1、認鐘表面上的整時刻
2、認識電子鐘上的整時刻
認識整時刻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部分學生之前已經有認整時刻的經驗,在這里我讓學生依托經驗,通過小組討論,把他們所知道的方法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在交流分享中加深認識。然后讓學生以“一人說時間,一人撥鐘”的方式同桌進行練習,最后教師進行點撥,梳理出認識整時刻的方法: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設計理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針對教學內容,采用小組學習的組織形式,發揮動態的集體力量,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課堂環境中享受到了合作的歡樂和成功的愉悅。
(四)自主探索,判斷大約幾時。
(設計理念)判斷大約幾時是教學難點,如果教師僅靠概括性的話語表述,學生很難理解,所以我設計用孩子們熟悉、喜歡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和藍貓的卡通形象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1、畫面一:電影院門口《白雪公主》海報。
2、畫面二:藍貓在家,客廳墻上時間指向6:57分。
3、畫面三:到電影院門口,藍貓抬頭看時間,指向7:03分。
(設計理念)創設故事情景,讓學生聽故事的過程中結合生活經驗,自主探究、自己悟得。通過對比兩只鐘表的異同點,在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知道“快到7時”和“剛過7時”的意思,領會大約7時的含義,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
(五)寓練于樂,寓練于生活。
針對新教授課內容,進行有目的,多角度,有層次,有趣味的、形式多樣的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讓學生樂于練習,達到了鞏固知識、開發智能、激勵再學習的目的。
1、說一說 比誰棒
(1)看課件說說小朋友一天的活動。
(2)同桌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刻做什么?
(通過說說什么時刻做什么,讓學生評評他的安排合理嗎?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
2、畫一畫 比手巧
小朋友們能幫老師修一修三只掉了針的表嗎?比一比,看看哪一組小朋友腦最靈,手最巧。
(給學生創設一個情景,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組織學生進行修鐘表,既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3、看一看 比眼快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小雞和小豬的一天》的故事:
①圖一:小雞在打鳴,小雞喊小豬:“嗨,快起床吧。”小豬說:“再睡一會。”
②圖二:小雞問:“我們一起去上學吧!”小豬說:“再玩一會吧!”
③圖三:小雞說:“我們一起去教室做作業吧。”小豬嘟著嘴說:“再玩一會吧。”
④圖四:小雞進入了甜蜜的夢鄉,而小豬卻還在忙著趕作業呢!
聽完故事后,讓學生說說小雞和小豬誰做得好呢?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學生既鞏固了看整時的方法,又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規律,要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除此之外,我還讓學生觀察這兩幅圖,發現什么問題了嗎?學生會提出:“為什么都是8時,一幅圖是在上學,另一幅圖卻在睡覺呢?”這是一個
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了解一天中時針要在鐘面上走兩圈,所以一天有兩個8時,拓寬學生的視野。
教學中須關注“如何解決問題”,更要關注“如何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
(六)總結拓展,體驗創造的樂趣。
今天我們和鐘表交了朋友,從這個朋友身上你學到什么呢?
(由學生自己總結,自我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是再次鞏固新知的好方法)
四、作業設計
小小設計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個精美的小鐘表,讓他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畫上去,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時刻。
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是我整節課的靈魂所在,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是以學生的興趣為支點,讓學生在玩中想,樂中思。同時,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設計,也是“學數學、用數學”這一新課程理念的最好體現。
【《認識鐘表》說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說課稿優秀03-03
《認識鐘表》說課稿(精選9篇)09-25
《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08-03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經典】09-02
《鐘表的認識》教學設計06-22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10-26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6-08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8-31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范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