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用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并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則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簡介: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知識目標: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物候知識。B、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2、能力目標: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教學難點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2、能力分析。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后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于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于這一點,我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5、延伸拓展法。采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于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四、說教學過程設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征,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么,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系呢?為什么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破譯大自然的語言,探詢大自然的奧秘。《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第二環節: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并伴有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3、學生讀(學生根據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連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如下: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我為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后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本環節意在通過競賽激勵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這一部分我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
第三環節: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發言。
第四環節: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本環節意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閱讀下文,回答文后的問題。(我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閱讀)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抽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二、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1)選一名學生讀1、2段。(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一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多媒體顯示:(3)精讀1、2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里?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給以適當的鼓勵。(4)教師提問:“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為‘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好不好?”(5)學生齊讀1、2段,爭取背誦。
2、多媒體顯示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揣摩,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3、教師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三、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多媒體顯示:我要求學生參考以上資料,結合自己對燕子的觀察了解,寫一段文字介紹燕子的某一特點,盡量體現說明文的科學性和生動性。學生構思寫作后,選三四位同學讀自己的片斷,其余同學評價。
四、延伸拓展,轉化課堂知識
1、我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并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多媒體顯示:
3、教師請有旅游經歷的同學談談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識。
五、探究課文、釋疑問難。
六、走進自然暢談收獲。
七、布置作業。
1、說明“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清早寶塔云,下午雨傾盆”三則農諺包含的物候知識。(意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2、請以“水、空氣、森林、動物保護”為對象擬兩條環保標語。例:污染空氣,等于慢性自殺。(意在強化學生們的環保意識)
3、同學們,用你們的慧眼、靈心去發現、傾聽大自然,用你們的妙筆去記錄大自然的語言。(用準確生動富有科學性的語言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培養學生觀察和寫作能力)
八、教后反思:在本課的具體教學時,我走出傳統教法的樊籬,自覺地將新課標的新理念滲透進課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了文體以飛揚的生命力。在老師富有啟笛性和親和力的語言導引下,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積極合作,惟恐自己沒有展示和表現的機會。他們靈活地采用了讀、聽、看、演、討論、爭辯等各種形式。在此過程中,課堂變成了求知的樂園。學生的參與意識、想象力、創造力都得以超乎預想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時,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學,影響物候來臨的因素,研究物候學的意義”,“事理說明文的特征,說明的語言、順序等”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也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教完本課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沒有好的學生和文本,而是現代課堂呼喚讓文本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好的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2
學校開展“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本人選擇了孔子的《大道之行也》一文。現就本課的有關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教。
一、說文本
這篇文言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天下為公”的思想。文章緊扣“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因為作者是生活在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所以對人類美好的社會生活充滿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這就是作者描繪的“大同”社會。
初中生學習本文不宜要求過高,能粗知內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練地背誦全文,為將來進一步消化它創造條件。學習本文要理清:“大道”和“大同”兩個概念。“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為完成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注重溫故知新,從學過的《桃花源記》一文理解新課。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東晉詩人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讓人無限憧憬,那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世界人人渴望,其實它只不過是《禮記》中“大同”社會的藝術再現。“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及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可以推知“鰥、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社會的關愛。
理清文章的思路對理解“大同”含義很關鍵,文章首先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性說明,“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然后從三個方面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人人得到社會的關愛;人人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最后總括并定名為“大同”。全面具體地展現了古人關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
本文文字不多,全文只有107個字。文短意豐,把人們追求和奮斗千百年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交待得明白、清晰。句式整齊,適合朗讀。
二、說思路
⒈說目標。
一是知識目標: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背誦并默寫全文。
二是能力目標: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聯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是德育目標:《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⒉說重難點: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作為教學的重點
通過知識的遷移來突破學生對“大同”社會的理解。聯系《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與文中“大同”社會相比,有無相似之處;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⒊說教法:
一是朗讀法。教師給學生朗讀的方法與技巧。要保證至少讀10遍,課堂上時時有瑯瑯書聲,營造濃濃的學習氛圍。必須讀得爛熟,才能較好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并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
二是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關于文意的理解,可讓學生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完成。對于與《桃花源記》的比較閱讀,可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討論,生生互動;教師點撥,師生互動,這樣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是探究創新法。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供學生思考探究,鼓勵他們敢于異想天開,并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學習。
教學過程
⒋說學法
一是指導朗讀。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要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領作用,如“故人不獨--”中,“人”統領以下兩句,“使老有所終--”中,“使”統領以下四句,其后均當作一頓。最后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后亦當作一頓。③“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④“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⑤末句是全文結論,要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計劃文本朗讀10次。
二是指導運用教材和工具書處理字詞。即①選賢與能(“與”通“舉”,選拔。音jǔ)②矜、寡、孤、獨、廢疾者(“矜”通“鰥”,指老而無妻的人。音guān)③男有分(fèn職分,文中指職業、職守)④貨惡其棄于地也(wù厭惡、憎恨)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用作動詞,以……為親,以……為子,分別譯為“奉養”“撫養”)⑥外戶而不閉(用作動詞,從外面合上。用門閂插門)⑦是故謀閉而不興(杜絕).
三是指導對文本的理解。文本的層次,即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概述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四是指導理解什么是大同思想、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實現了嗎、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等問題。
三、說過程
⒈導入新課。(2分鐘)
⒉熟讀成誦,積累理解。(15分鐘)
一讀課文,聽一聽,朗讀節奏。⑴視頻朗讀,體會朗讀停頓。⑵教師范讀課,學生勾畫生字詞。⑶學生自讀,注意文中停頓。⑷學生朗讀,試著背誦。
二讀課文,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完成練習。
三讀課文,理一理文章層次。(第一層:總領全文。第二層:闡述大同社會基本特征。第三層:總結全文)
四讀課文,議一議。我們該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3分鐘)
⒊合作探究,大同思想。(8分鐘)
五讀課文,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5分鐘)
六讀課文,怎樣實施“大道”,實現“大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3分鐘)
⒋七讀課文,體驗反思,互動釋疑。(7分鐘)
“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實現了嗎?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大同”社會嗎?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然后選小組長為本組代言人,闡述本組看法,全班交流。
⒌總結存儲,課外延伸。在這個環節我選擇了《怪哉》一文與課文比較閱讀,期望借此拓展學生的視野。不過這個環節我打算留給學生課外去落實。
⒍課堂小結。以此來激勵學生從小關注社會,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從軍事的角度我認為:戰場是瞬息萬變的,課堂也是瞬息萬變,因為是戰爭和課堂的主導者,學生的學情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前提的,這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調節學生學習的情緒,及時加以引導,再好的教學案需要是實戰檢驗才可以判定它的優劣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八年級上語文說課稿11-16
八年級語文《老王》說課稿03-22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1-06
八年級語文《登高》說課稿06-29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吆喝》說課稿08-06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春酒》說課稿08-07
八年級語文上冊《老王》說課稿03-21
《愛蓮說》八年級語文說課稿03-24
《蠟燭》八年級語文說課稿03-19
白河八年級語文說課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