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的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秀的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火燒云》是冀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蕭紅以熱情酣暢的筆墨給我們勾畫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火燒云圖景。作者以多個不同構詞形式的詞語描述了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渲染了紅霞飛舞、瞬息萬變、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觀;而后又描寫了火燒云各種奇妙的形態,向我們勾勒出三幅動態的畫面:跪著的馬、兇猛的狗、威武的獅子,而且十分傳神地寫出瞬息之間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見的變幻過程;學情方面,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已經能夠夠掃除生字障礙、讀通讀順課文,抓住關鍵詞語掌握課文主要內容,對課文有一定的理解。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針對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著手,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字詞教學,整體感知,精讀第一段”的基礎上,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學習作者在觀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大膽想象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獨立自學、合作交流、讀中感悟等過程體會作者在寫作上的一些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喚起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逐步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另外結合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我把“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作為教學的重點;把“學習作者運用仔細觀察所得,展開豐富想象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教學理念
創設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將“讀”的訓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議、寫等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實現“本真語文”的課堂回歸。
三、教法學法
雖然說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的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根據課程標準中年級學段目標,針對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法:朗讀體會法,點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學法是: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在《火燒云》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準備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復習引入,回憶美(3分鐘)
1、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我精心設計開場白吸引學生注意,并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看著畫面背誦課文1自然段。
2、引導學生一邊回憶課文內容,一邊想:“你能用哪一個字來概括火燒云的特點?”學生會想到“變”字。這時,我就提出統領全文的問題“火燒云的變化很多,主要表現在哪兩個方面?它們分別有哪些變化?”
3、導入新課,學習課文2-7段。
(設計意圖:再現上節課所學的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激起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興趣)
【二】、多元對話,品味美(20分鐘)
1、自讀感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
課文寫了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是怎樣變化的?
文中哪些詞句使你興奮,令你心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或一個段,有滋有味地讀讀,還可以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2、組內交流,同伴互補。
3、小組代表匯報,順學而導,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元對話。(教師相機板書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展開想象。)
在匯報的過程中,重點研讀第2、3自然段,體會課后第3題中重點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第二段主要是品味“燒”字。
“燒”字用得十分精妙,具有多方面的表達功效。
(1)描繪色彩。火燒云剛出現在天空時的顏色是紅的,但作者不用“紅”字,而用“燒”字。這樣既表現了晚霞如火焰般的紅艷,又避免了與后面的`“紅通通”一詞相重復。
(2)描摹動態“紅”只表示色彩,是靜態的;“燒”表示動作,給我們一種動態的感覺。“燒”突出云色彩的變化。后文所寫的火燒云的五顏六色、千姿百態,都與“燒”相關。
研讀第三段:分兩個層次感悟火燒云色彩多、變化快。
A、激發想象,豐富感受。
首先,讓喜歡這段的學生齊讀,其他學生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并想想這些詞有什么特點?然后,按順序羅列表示顏色的詞,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紅彤彤、金燦燦是ABB式的詞語,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是兩種顏色搭配在一起,葡萄灰、梨黃、茄子紫是一種實物加一種顏色構成的,更形象化。)接著回憶平常看到過哪些顏色的云?在匯報交流時,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如,黑漆漆、紫茵茵、白茫茫,雪白、玫瑰紅等,教師相機板書。
B、抓重點詞語“一會兒”,領悟神韻。先用筆把文中的四個“一會兒”加上著重符號,再指名配合表演(老師說動作,學生做),感受“一會兒”表示時間短,變化快。并用“一會兒?一會兒”把學生的表演敘述出來。
4、然后用(連續放映的動畫課件)展示火燒云色彩變化無窮,美不勝收的景象,配上教師感情朗讀,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火燒云奇麗無比,變幻莫測的特點。最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悟火燒云顏色多、變化快之精妙絕倫。
3、自學4-7段,理解體會火燒云形狀的神奇。
體會火燒云形狀的變化快。抓住“一會兒、忽然、接著又來了”等詞語理解;
感悟火燒云形狀的神奇。抓住描寫“馬、狗、獅子”的句子體會。
展開大膽想象。利用悠揚的鋼琴音樂作為背景,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設計意圖:此外在本環節,為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學生理解的自然景物美同時,為學生創設一次次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機會,讓學生從中感悟到作者的描寫方法即創作之美。)
【三】、總結升華,熱愛美(6分鐘)
1、教師總結:作者首先介紹了火燒云顏色的變化,使我們產生一種置身于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的感覺;接著描寫了火燒云形狀的變化,在非常具體的描寫中,我們似乎已看到火燒云的變化,體會到火燒云的瞬息萬變與美妙無窮;作者運用豐富的想像力描寫火燒云顏色、形狀極多,變化極快的特點,把這一自然現象輕巧而清晰地描繪了出來。
2、情感提升:從字里行間,我們能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呢?(板書: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要求學生通過個人展示、集體朗讀或背誦2-7段;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情感趨向高潮的契機,作此總結,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對文章的結構有全面而清晰的認識,對文章的情感有全面而深入的體會,學生也會抒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從而突出重點。)
【四】、學以致用,創造美(10分鐘)
1、教師提問:本文所描寫的火燒云變化多、變化快,所具有的色彩美,大概連繪畫大師也難以用筆墨來渲染。作者是怎樣把火燒云的動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呢?
2、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抓住景物特點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生動準確地描寫景物的變化。
3、布置作業:觀察大自然中其它自然現象(如彩虹、流星雨等)或者讀一讀相關的書籍,運用本節課學到的寫作方法,嘗試寫一段話,發表在班級博客上。
(設計意圖:布置通過觀察或讀書的作業,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現象;意在體現以生為本和學生學習的高度自主性,讓學生將心中的“美”延續、拓展,我們的大語文觀要無時無刻地向學生滲透,讓他們逐步懂得從生活中感受語文、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本課板書設計如下:
火燒云
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耀
顏色——多、變化快——天空什么顏色都有 熱愛自然
形狀——變化快——馬→大狗→獅子 熱愛生活
火燒云下去了——什么也看不清
(設計意圖:這個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又能恰如其分地落實教學重點,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以上是我對這課教學的一些設想,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優秀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整數和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借助具體的量和幾何直觀,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小數。認識小數都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組圖,從質量、價格、體溫、身高四方面說明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隨后以“量身高”為主要情境組織教學,通過人民幣、米制系統、面積、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來幫助學生體會、認識小數的含義。學好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以后系統學習小數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會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通過具體實例,知道以米為單位,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意義。
2、借助“米尺”模型,認識0.1米與1分米與十分之一米之間的關系,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制分數之間的聯系,滲透數形結合的方法。
3、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會認、讀、寫一位小數,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小數的含義。
借助“米尺”模型,認識0.1米與1分米與十分之一米之間的關系,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制分數之間的聯系。
二、說學情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都已經見過小數,部分學生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但對小數的含義、讀寫法都沒有正確、統一的認識。對小數的含義學生理解起來有還有就一定難度,教學時要借助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去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屬于概念教學,較為抽象,所以,本節課我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知識遷移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
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結合情境,認識小數
1、激趣導入,引出小數。
新課開始我創設了數王國運動會的情境,用動畫的形式出示3.45,讓學生試讀,問學生知道他是什么數嗎?從而揭示本節課的內容的學習。
2、認讀小數。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在哪見過小數?并出示書中的情景圖,讓學生感受到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小數和我們原來學過的整數有什么不同,再此基礎上指出,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以3.45這個小數為例,放手讓學生嘗試讀小數,并自己總結出小數的讀法。
(二)借助米尺,初識小數
1、出示例1情境圖,提出問題。
王東身高1米3分米用米做單位怎么表示,學生嘗試解決,學生可能會說出1米3分米等于1、3米,但說不清原因。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入學習。
2、教學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用米尺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回憶分數的知識,告訴學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數表示,還可以寫成小數0.1米。學生直觀感受到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之間的關系。接著讓學生在米尺上再找一找哪是0.1米,讓學生感受只要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這每一份都是0.1米,加深對小數含義的理解。
然后問學生3分米你能用小數表示嗎?請你寫在本上,從而教學小數的寫法。
接著讓兩人一組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到米尺上找小數,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直觀感受,進一步理解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學到這例1的問題學生會很容易解決了。重點讓學生體會1.3米表示的現實意義,加深對小數的認識,然后通過課件演示在尺子上表示1.3米,為數軸上表示小數做鋪墊。那老師身高1.6米是多高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鞏固練習,運用小數
1、完成課本92頁做一做。
2、填一填,畫一畫。
3、在數軸上寫出相應的小數。
所有的習題設計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并鞏固小數的寫法,其中第一題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知識遷移,理解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第2題利用正方形使學生內化分數和小數的關系,第3題引入數軸,不僅鞏固了小數的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4、了解古代小數的表示方法,豐富學生對小數的認識。
(四)全課總結,分享收獲
學生談談本節課有那些收獲?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優秀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專題,《孔子拜師》介紹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兩位大師 孔子和老子,春秋時代思想家的求學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輝,教育學生懂得尊師好學的哲理,并以孔子為榜樣,善于學習,樂于學習。這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 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 “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比較簡短,也比較通俗,有幾組近義詞,如“拜見———拜訪、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學習時 采用朗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大意。文章的重點內容“孔子誠心拜師”很突出,線索也很分明;而蘊涵著的老子熱心收徒的線索也比較 清晰。
二、目標設定:
1、會正確認讀7個生字,會按正確的筆順規范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謙虛好學和老子誨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三、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閱讀習慣正在形成之中,對課文的理解比較吃力。因此,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四、教學流程安排及設計意圖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針對第一個目標就是把詞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把內容說明白。分成三步來完成:
1. 直接出示課題,簡單了解古人對姓名、字號稱呼的習俗,隨機了解大家為什么稱孔子、老子,介紹“子”的含義,而后自由初讀課文。(要求試讀正確,難讀的多讀,難理解的詞可以)。
2.自主學習理解詞語. (遠近聞名 知識淵博 學無止境 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迎候 毫無保留 傳授 )
3.檢查讀書效果,讀生字詞,學生說主要內容。
在自主學習的環節 ,可以問你學懂了那些詞,是怎樣學的. 隨機教給學生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風餐露宿”一詞,我這樣設計:
① 指名學生讀,正音
②問的“風餐露宿”意思。
③ 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學生不十分理解,教給學生也可用聯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 陽。”引導學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學生感受到求學路上的艱苦。為后面的深入感悟內容,作好鋪墊。
而后,檢查朗讀情況,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主要內容。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通過以上步驟第一塊---初讀課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著是第二個板塊。
【圍繞中心 品讀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讀促思及追問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艱辛的求學態度。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孔子拜師艱辛的句子。
隨 著學生的匯報,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提問:這句話中哪些詞觸動了你?學生肯定會提出“風 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詞,先引導學生了解詞語的字面意思,然后讓學生想象這兩個詞背后隱藏的艱難困苦。如果你家里發生什么是,你的父母會日夜兼程的趕 回來。那孔子呢?
引導感悟孔子的不畏艱辛、求知若渴。再讓孩子帶著這樣的體會用心讀一遍這兩個詞,最后把詞語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讀。通過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詞的深度體會,再體會“終于”一詞。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陽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見過風塵仆仆的人嗎?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讓 孩子仔細讀讀孔子和老子見面后的對話,體會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讀,理解破折號,指導朗讀。體會“迎候和等候”這一組近義詞,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它們 都有什么意思?兩個詞能互換嗎?為什么?引導孩子從課文中尋找有關孔子和老子的介紹來體會二者的謙遜。最后請兩組同學上臺表演孔子和老子見面的場景。通過 角色體驗,更好地走進文本,激發情感。
3、體會“學無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當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大學問家,為什么還要千里迢迢拜老子為師?讀孔子的話,結合實際例子進行體會。
4、接著學習第三段,誰使你感動,為什么?找到詞語,進一步體會孔子的好學以及老子誨人不倦的精神。
小結:怪不得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五、板書設計
17 、孔子拜師
孔子—— 聞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學而不厭
求知若渴
學無止境 ↓
拜 師 ↓
老子—— 淵博、 迎候 、 愛護晚輩 →誨人不倦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惡。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4、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
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做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孔子與老子崇高的品行。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你們對孔子都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2、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
3、引入: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課件出示指讀生字詞。
等候 納悶 迎候 止境 佩服 品行 傳授
遠近聞名 毫無保留 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3、分段朗讀,師生評議。
4、感知課文大意。這篇課文講了些什么?請用簡短的話語說一說。
三、研讀感悟。
1、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請用波浪線畫出來,認真地讀一讀并說說感受。
2、學生讀畫與同桌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在全班交流。
重點如下:
……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走到了洛陽。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
……我就在這兒迎候……為什么還要拜我我為師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老子謙虛大度,誨人不倦)
四、小練習。
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寫自己心中對孔子或老子的看法。
板書:
17 孔 子 拜 師
終 于 迎 候
隨時請教 毫無保留
佩服 敬重
優秀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冀教版義務教育九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5課,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鄭振鐸先生。縱覽這篇寫景散文,作者依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為我們逐次展現了三幅洋溢著水鄉風韻的優美畫面,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漁人閑憩圖”著力營造出一種恬靜、悠閑的氛圍。隨后,作者筆鋒陡轉,一幅“鸕鶿捕魚圖”展現在我們眼前。最后呈現給我們的,則是最具國畫意味的“漁舟唱晚圖”。裊裊四起的炊煙,漸漸暗淡的天色,恢復平靜的湖面,襯托著蕩槳歸舟的漁人,把我們再次帶入了恬靜、平和的意境之中。課文從等待捕魚到捕魚結束,寫出了捕魚的整個過程,同時描繪了湖面“靜—動—靜”的變化。
二、說學情
課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閱讀。例如在識字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談談識字的好方法,“鸕鶿”可以看圖片了解。引導學生讀思結合,讀說結合,讀中感悟,想象文章描繪的畫面,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從而引導學生要珍愛生活中的一切。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與想象相結合,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章畫一般的美。
3能熟讀課文,以讀來感悟,了解鸕鶿幫助漁民捕魚,體會漁民的漁家樂,感受文中物靜人寧的靜態美和魚躍人動的動態美。
教學重點是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是展開想象,領悟課文描寫的畫面,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
四、說教法
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在讀中融入情境。用“漁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鸕鶿就都撲著翅膀鉆進水里去了。”兩個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品味語言的妙處,培養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積累語言。課文的最后引導學生體會此刻湖面的靜和捕魚前是不一樣的',來體會漁人忙碌之后洋溢著幸福的平靜,來感受水鄉的美,感受漁人漁家生活的樂趣。
五、說教學流程
1、課前預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才能積極地去實踐,并持之以恒,最終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所以我課前布置了學生去預習這一課讓學生準備預習卡并詳細填寫,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必須邊讀書邊思考,在預習過程中他們將會發現很多疑問,上課時積極反饋預習情況及疑問,通過學習課文來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習氣氛十分濃烈。這樣培養了學習搜集資料的能力,自主識字的能力,質疑問題的能力。
2、識字教學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本課生字識記比較困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閱讀。在識字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談談識字的好方法,既分散了識字的難度,又與課文閱讀相結合,效果會較好。例如:用形近字對比“喉囊”的“喉”和“時候”的“候”,還有易錯字“舷”的正確寫法,這時學生經過多種形式的讀寫練,對課文內容已有了解,學生對文中的生字已經很熟悉,此時學習生字就不會有太大的障礙。當然,生字的教學我們還是重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在識字規律中學習記字的捷徑,教學要有側重點。
3、朗讀為主線,以讀促悟。
在朗讀的設計上,要體現實效性,讀有提高,讀有收獲。每一次讀目標要明確,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必須做到明確怎樣的語言適宜于培養怎樣的語感。本課,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感受課文的基調。接著,指名朗讀課文,正音,生生評價。聽的同學要專心、要投入。最后,抓文章的重點句反復朗讀,以達到對文本的理解。
4、品味詞句,重點理解。
本課安排了兩次理解重點詞語的理解練習,第一次是通過理解“悠然”來引導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體會漁人悠閑自在的生活,體會小湖的這份悠悠的平靜和淡淡的優美。第二次為了對“一抹”一詞有自己的體會而練習給“一抹“換個詞語,并以小組討論,做動作等形式豐富自己的語言,培養通過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精妙,引導學生達到對詞句的品味,培養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積累語言。
優秀的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熱愛。
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感情。從結構上說,這篇文章屬于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于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點。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了擬人、比喻等表達方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了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與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復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這篇課文處于第四組中,這一組的主題是“珍愛我們的家園”,其學習要求是“注意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同時,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本課的學習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教學難點一是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二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說教法
本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保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文,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逐漸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說學法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為了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更為了與教法密切配合,我盡可能把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來掌握,讓他們自主學習,以情感朗讀來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填空 ( )的土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各抒己見。緊接著,我便直接揭示課題,與學生一起進入學習新課文的情境中。
(二)感情朗讀,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主要讓學生自主讀文,并想想課文中為什么說“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把相關的內容找出來,反復朗讀、體會,讓學生初步達到“在讀中體會”的學習目的。
(三)研讀課文,理解“神圣”
通過上一環節的初步學習,學生基本明白:全文可分三部分。因此,本環節的學習任務便是抓住“神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保護環境、保護土地的意識。在第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師生共同探討“文章的哪些地方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導學生理解,在這部分作者用大量事實告訴人們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并指導情感朗讀,在朗讀中體會。緊接著,我設計了“面對這片神圣的土地,我們應該怎么做”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發新一輪的探討,讓學生再次研讀課文,自主感悟,使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最后,我還與學生一起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感受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第三部分的教學我出示這兩個句子“①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②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自己對土地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最后我還是用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認識。
(四)再讀課文,突破難點
課文寓意深沉,內涵豐富,是教學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如,我抓住“溪流河川中閃閃發光的不僅僅是水……”“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任何降臨大地上的事……孩子身上”“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這些內涵豐富的語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借助生活事例和經驗來理解,使教學的難點在學生深刻的體會中得以突破。
(五)拓展延伸,加深體會
這一環節是對學生學習本文的一個鞏固。對此,我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西雅圖在轉讓土地的回信中要求白人們要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那么這里的人們做到沒有呢?”此問題一下子引起了學生的高度興趣,而這正是我的目的。于是我便要求學生自主閱讀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編的《新課程學習指導》中的P29的內容,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加深認識與體會,鞏固本文所學。最后,我還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我們自己的土地我們是怎樣對待的呢?引發學生的思考,讓環保的意識深扎在學生的心中。
五、說板書
板書的設計應簡單明了,能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本課的板書我設計如下:
大地與人的關系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空氣、動物 對土地的熱愛
熱愛大地 珍惜
優秀的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四季”,讓學生領略到四季自然景物的美。《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寫景散文,本文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積累,但是對于散文這種文體的學習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對課文語言美、藝術手法美的感知還不夠,對于散文的中心思想難于把握。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領會作者對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情景交融的方式,表達對濟南的熱愛贊美之情。
2過程與方法
學生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提析綜合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領會作者對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景物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體現的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五、說教法
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在教授本課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能力,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相互交流,激發主動獲取知識。
六、說學法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采用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反饋練習法。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進行拓展鞏固。
七、說教學過程
1導入
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
同學們,一提到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領略濟南的冬天。
2初讀課文
采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全神貫注的讀,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3再讀感知
教師分段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每一段的寫作手法,以及段落大意。對于課文中的關鍵段落3-5段,需要重點賞讀,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4歸納小結
讓學生總結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寫作手法,以及該文章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
學生仿照文中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寫冬景。
優秀的說課稿7
(一)教材簡析
《給予是快樂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記敘文主要寫了保羅在圣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5)寫保羅以為小男孩想得到新車,結果錯了。第二段(6-11)寫保羅以為小男孩想坐車炫耀自己,又錯了。第三段(十二-十三)寫保羅與小男孩度過難忘的夜晚,并懂得給予是快樂的道理。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獲得”與“給予”矛盾化解、升華人物品質是教學重點。
(三)說教法學法
“對話”教學法;基于文本,感悟課文;超越文本,實踐語言;超越自我,提升精神。
(四)設計理念
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地引領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從而走向精神的極高境界,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
(五)說教學目標
鑒于《語文課程標準》,按照三維立體的設計理念以及認知水平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組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1)會用炫耀懂得造句;(2)理解感悟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憑借課文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的真切體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六)說教學思路。
重點談第二課時教學。
一、復習導入。
一個小男孩看保羅的新車,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保羅十分驚訝。
(復習為理解、感悟文本,提升品質奠基。)
二、品讀課文
1、讀文本,寶羅為什么要讓小男孩坐他的車兜風?在組內閱讀交流、大組匯報。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要重視策劃、組織、協調、實施能力的培養。)
2、再讀文本,填空。當小男孩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寶羅知道自己錯了。
(這一設計由解讀全文的關鍵點切入,為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解讀奠基,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和讀寫實踐由此開始。這里需要注意還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讓他們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問題,才能保證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A、這里看重指導朗讀這樣一部分
先生,你能把車開到我家門口嗎?
保羅笑了,……這回保羅又錯了。
可以這樣指導朗讀,如:
a、誰愿意讀?誰愿意和他比一比,你們喜歡誰的朗讀,談談你怎么想。
b、你們誰有把握讀好,為何這么自信?
c、想聽聽老師讀嗎?
d、你們認為這句話應怎樣讀,找個合作伙伴練練。
你們認為哪種語氣最符合當時情景,你是怎么理解的。
分角色朗讀。
(言為心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受。
B、三讀文本,小男孩請求_________________,保羅又錯了。重點指導看那新車……那些好東西了。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邊讀邊放電影,讀完后把自己的感受與伙伴交流。
(引領學生研讀課文,展開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
(1)師、生、文本對話,小男孩第一次錯在哪里?第二次錯在哪里他為什么會一錯再錯?
(這一創意拓展課文意蘊,是
引發學生思考的新生長點,具有較高的價值。引領學生領悟生活的哲理與文學的浪漫,人文素養、語言素養兼得。)
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聯系生活,用上懂得這個詞。
[語文學習回歸生活的本真,引發真切的內心體驗,獲得文本與生活深層的對話,語文的三原色在生活的調色里幻化出五彩繽紛的圖畫,讓語文因生活而燦爛。]
3、學習第三段
回讀文本,思考為什么這個夜晚對他們3個人都是難忘的?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選擇一個的想法寫下來,再聲情并茂地說出來。
[批文入情到情動而辭發是完美閱讀的完美過程。筆下流出的'題文是情感,對寫的人來說,是一種物化的思維的結晶,引領人透過語言文學進行精神之旅。這里一定會因預設而有效,更因生成而精彩。
情感在這里激蕩,靈魂在這里碰撞,這里也應是本課的高潮,這里不僅鮮花更有花開的聲音也是學生思想提升、生命拔節的聲音。讓語文因生命而精彩。)
4、以幸福是什么的歌,升華人物情感。
5、作業超市(選2題)
(1)視自己的能力熟讀,講故事給朋友聽。
(2)喜歡寫作的同學用靈動的筆寫生活中給予是快樂的故事。
(3)搜集給予是快樂的故事閱讀。
[力求體現不同要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體現
先生的大語文教育是引領人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主動發展]
(七)說板書
此板書從文字看簡潔明了,緊扣文意,從形式上看回環交融,寓含文意。
給予是快樂的
小男孩
優秀的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課文選自人教社五年制教材第十冊的第16課《匆匆》。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積累語言。
3、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
4、學習本課生字詞
二、教法和學法
“教師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練筆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參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三、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積極的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互幫互學,實現生本對話,“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釋題質疑
揭題板書后,首先由學生簡要介紹朱自清,了解作者的大致情況,然后向學生發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了解學生學情,巧妙的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初讀讀通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文章。
(三)、細讀讀懂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因此,這一環節,圍繞“讀”展開,結合情景創設,學法選擇,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讀為本,指導學生讀后悟情。
1、在MTV中賞讀課文
把學生帶入如詩入畫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形象的畫面帶動學生的思維,為后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2、自由選擇學文方式細讀讀懂
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邊讀邊思考,或不動筆墨不讀書,或感情朗讀,或默讀等方式細細研讀文章,悟出道理。
3、合作交流生生對話
在學生細細讀書的基礎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心中有話要說,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為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4、自主匯報思維碰撞指導朗讀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和鼓勵評價中學生去體會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后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并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為美讀打好基礎。
(四)、品讀讀美
1、自由組合感情朗讀
讀中悟情后還應再讀,在讀中走個來回。“讀中悟,悟后讀”,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2、配樂朗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獨誦,或領讀,或齊讀,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與自己相融合,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學生評價與教師的鼓勵性評價。
(五)、升華體會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要珍惜時間。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回顧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體會到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問題:“那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
(二)、小組合作補充啟迪
(三)、匯報交流,感受語言。
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為學生的運用語言奠定基礎,在以學定教的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啟迪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說訓練,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流逝,既鍛煉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四)、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五)、拓寬延伸練筆嘗試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積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詩詞,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六)、課下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優秀的說課稿9
一 、說教材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片精讀課文,本單元圍繞“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一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它們分別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感受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了解人們為此做出的努力,其中《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課文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熱愛。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另外,“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課文中反復出現,產生了一詠三嘆的效果。深化了主題,并強化了作者表達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能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說學情教法。
在教學中我努力從興趣入手,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1、引導學生讀書自悟。抓住課題的“神圣”質疑:這片土地的“神圣”表現在什么地方?怎樣來愛護這神圣的土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課文。
2、引導學生合作討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融集學生學習的信息資源,加強溝通,共同探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引導學生情感領悟。本文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文本載體,因此,讓學生把情感注入到文本中,通過朗讀來領悟。
四、說學法。
當前,我們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樹立教是為學服務的理念。因此在學法上對我們課堂教學又是一個有力的挑戰,在本節課我主要嘗試采用以下學法:
1、畫、圈、點、寫的讀書學習法。在初讀課文時,遇到生字多讀幾遍,不懂或有疑難的地方要做記號,有體會可以在旁邊批注。
2、情感朗讀法。本文是富有激情的演說性文章,朗讀貫穿全文教學。從文章結構而言,要把握好情感引領。課文開始朗讀基調平和,側重對土地的熱愛;接著以一個長者諄諄教誨的語氣表明自己的立場;最后充滿力量感,表明決心。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六、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第二課時)
1、回顧課文,感知神圣
由離開朝夕相處的土地時的感受,導出“眷戀”什么,突出熱愛之情。哪些地方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通過感情朗讀,激發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文本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2、研讀課文,理解神圣
在此基礎上,可以“面對這片神圣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新一輪的探討,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等途徑,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自由感悟,使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如,
“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可以讓學生想想河水對人類的貢獻,想想沒有了河、沒有了水,人類怎么生活。
“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這句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空氣對人類的影響,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會滅亡。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動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到底是人類主宰著動物,還是人類與動物是休戚相關的?動物的災難怎么會成為人類的災難?
最后還要通過充分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設計小練筆,“我深切的愛著的土地,我想對您說……”提升學生的自我認識。
在這一環節,針對學生的提問,引發學生新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讀、想象、練題等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領略 這片土地的神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能根據文本而“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學會收集信息資料,并能合理聯系文本內容表述出來;在問題引導過程中,并嘗試當堂訓練,力求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第三部分的教學著重引導學生感悟:“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認識。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設計意圖:思想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感悟本文的歷史意義后,聯系生活的實際,提出號召,領悟本文更加深遠的現實意義,讓保護環境的意識扎根學生心田,并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七、說板書設計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優秀的說課稿10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找駱駝 》它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五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預設程序、和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有關學情分析,將滲透到各個環節之中。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本文是這單元訓練提出的不懂的問題的第一篇課文,在本單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以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能力起到鋪墊作用,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商人尋找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第一自然段——找駱駝2-10自然段——找到駱駝11自然段”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因果關系的句式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2預設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第二學段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班共學生46人,外地務工子女多,因此,一部分孩子基礎知識較差,雖然有些字會認但拼音卻掌握不好,因此,自學能力較差,而另一部分孩子思維活躍,領悟能力高,各方面都比較優秀。但為了顧及后進生的學習發展,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主動學會本課中幾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9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詳細和仔細”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占鰲頭,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代講。以讀引導想象。背誦老人說的一段話
(3)情感態度目標”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特別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老人怎么會做出正確判斷的,2,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根據新課標第二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那么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卻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必然要求教師要形成“彈性化”方案,要適當 “留白”。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 。
因此預設本課采用地教法如下:
1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 “讀”占鰲頭 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得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2、質疑問難法 陶行知先生說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可見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十分重要。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2、情境教學法 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強、愛探索、易感染,愛表演。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本文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表演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三 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自學能力較差這個特點,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 劃劃 議議 中整體觸摸文本,養成自主探究 主動質疑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 入鏡 構建新知。
四、說程序
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為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預設安排3課時實施教學,下面我說一下每課時的教學目標:第1課時,指導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自學生字新詞,讀通全文,整體把握內容,第2課時,研讀全文,理解老人說的話,第3課時,朗讀、背誦課文,進行詞句訓練。
下面我詳細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共分3個大板塊進行學習: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第三板塊:在反復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上節課提出的問題,并出示問題: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得這么詳細?這節課咱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去讀懂課文,讀好課文。這板塊的設計目的是回顧舊知識。為新課做好鋪墊,使教學前后銜接,同時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預計學生會學的有目的,學的有興趣。
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去讀,多媒體出示句子 ,首先 讓學生自由練,然后指名讀,教師隨即問,你剛才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的?為什么要這樣的,讓學生自己說出理由。并隨即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 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 “讀”和“說”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著 通過分角色讀、、以及同桌表演讀 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 ,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后轉喜為怒、忿忿的。并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然后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追問:從商人與老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回答并板書: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這板塊的設計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原則。
第三板塊:在反復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預設通過,讀讀、劃劃、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預計教學思路如下:1、師過渡:老人知道了那么多,他是怎么知道的?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學有所了解了,現在請讀讀第10段,劃出那幾句是寫老人怎么知道駱駝特點的。
2、交流:并板書 看見…又看見…還看見
3、進行因果句說話訓練, 出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是因為-----------。讓學生先自由準備說,在指名說,師生對話,齊說。并換個句式用 因為…所以…來說。( 讀是內化吸收,說是外化表達,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內化吸收了的課文語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并能夠在說的過程中逐步了解了老人的思維過程,也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
4、質疑,討論:讓學生針對老人說的話提出心中的疑問,組織討論,幫助解決,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a,為什么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一下,跛腳人走路的姿勢,感受一下雙腳用力的不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問題便會迎刃而解,2、b、學生可能還會問: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留下的牙齒印是怎樣的?教師借助簡筆畫,讓學生選擇哪一張葉子是駱駝啃過的?并說明理由。然后指導朗讀老人的話,升華情感。通過讀、說、議、以及辨認,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5、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預設先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讀懂了什么?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么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四:在深讀課文后抒發感想。
1、 讓學生結合板書,再說一說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的這么詳細。自由說——指名說。對課文進行整體回顧。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你又什么感想?或收獲?并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2、 (,這節課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再由問題的解決結束這堂課,使整堂成為一個不可分割讀整體,同時讓學生來總結,抒發感想,說說收獲,由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并讓認真觀察、冷靜思考的處事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五:說板書 本文板書力圖直觀形象的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用簡潔的文字,勾勒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13、找駱駝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左腳有點跛
又看見 路邊左有蜜右有米 左馱蜜右馱米
還看見 啃過的樹葉留下 缺了一顆牙齒了牙齒印
本課教學我努力想體現“以讀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精神,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將語文課上成知識、語言、思維等能力培養綜合訓練課。謝謝!
優秀的說課稿11
教材分析:
中班社會活動《豆豆的煩惱》選自青島市教材共同生活。4歲的幼兒喜歡和同伴一起游戲,一起做事情。他們渴望成為大家喜歡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是缺乏適當的交往策略和技能。綱要中指出:“中班幼兒能主動與人交往,會使用禮貌用語,能與同伴合作,會謙讓,能感受同伴的喜和憂。”本活動以“豆豆”遇到的交往煩惱為出發點,通過幼兒喜愛的各種活動,學習用“講禮貌、愿意分享、互相幫助、主動謙讓、協商合作、寬容他人”等正確的交友方法來解決交友中的問題,萌發有朋友、朋友多的自豪感,體驗交往的樂趣。為了更好地貼近幼兒生活,我大膽的將教材的目標和內容進行了調整,將原來的教師分段講故事改為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了解豆豆的煩惱,增加了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遇到煩惱的視頻,引導幼兒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運用談話,回憶和好朋友一起的感覺。
生活中幼兒有好多好朋友,通過讓幼兒自由暢談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時 的感覺,進一步體驗有朋友真好。教師利用追問的形式啟發幼兒說說喜歡和什么樣的小朋友交往。
二、巧用視頻,為幼兒再現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
社會性教育應與幼兒生活相結合,體現“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通過播放視頻讓幼兒判斷豆豆的對錯,并幫助豆豆想辦法解決。在平日生活中幼兒時常會遇到各種煩惱,將豆豆小朋友在幼兒園里遇到的煩惱拍成視頻進行播放,啟發幼兒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情感渲染,聯系幼兒生活實際和社會,幫助幼兒提升社會情感。
社會活動中,幼兒不僅要懂得合作、協商、禮貌、謙讓,還應具備大愛的良好品質。先通過幼兒說說自己身邊發生了什么煩惱的事情,請小朋友想辦法解決,進一步擴大到社會上,如:地震后,許多孩子無家可歸;有的孩子得了病,我們要怎樣幫助他、通過什么形式幫助他?讓幼兒知道小煩惱我們自己能夠解決,當遇到大煩惱時我們需要大人或社會的幫助,讓幼兒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愛心和同情心。
活動目標:
1。知道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謙讓、協商合作、敢于承擔、做錯事主動道歉等,這樣大家才會喜歡。
2。能分辨出交友中的不正確做法并說出改善辦法。
3。體驗朋友間互相幫助、友愛的溫暖,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活動重點:知道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謙讓、協商合作、敢于承擔、做錯事主動道歉等,這樣大家才會喜歡。
活動難點:能說出生活中遇到煩惱時的解決方法。
活動準備:幼兒活動情景視頻4段、音樂《愛的奉獻》
教法:
1。直觀法:以圖片、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內容更具形象。
2。提問法:在活動中教師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又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
3。交流討論法: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通過直觀法讓幼兒交流討論是個很好的時機。
學法:
1。直觀法:通過觀看圖片、情景錄像讓幼兒感受生活正的煩惱事。
2。情景法:將整個活動貫穿于情境中讓幼兒身臨其境,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討論談話法: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師:今天李老師帶來了一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出示照片)幼兒觀察豆豆小朋友的表情,他怎么了?為什么煩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豆豆小朋友都遇到什么煩惱了。
二、看視頻,分辨豆豆的做法對不對幫幫助他想辦法解決?
1。幼兒觀看視頻1,講述視頻內容,引導幼兒說出不小心干錯要主動道歉并彌補。
2。幼兒觀看視頻2,并完整講述視頻內容,引導幼兒知道好東西朋友之間要輪流玩,要相互謙讓。這樣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歡。
3。幼兒觀看視頻3,并完整講述視頻內容,引導幼兒想和別人一起玩要協商合作。
4。幼兒觀看視頻4,組織幼兒談論交流,并完整講述視頻內容,引導幼兒懂得當別
人不在的時候,做錯事要敢于承認、主動認錯。這樣的孩子大家才喜歡與他做朋友。
四、聯系生活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你遇到過什么煩惱或不開心的事,師幼共同想辦法一起解決。
1。師:小朋友你遇到過什么煩惱的事情?你現在能不能自己解決?(不能的話,誰能幫他想想辦法啊?)引導幼兒懂得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要及時的請好朋友、老師、爸爸媽媽一起幫你想辦法,解決煩惱和不開心,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2。師:你還知道有哪些人遇到過煩惱?看圖片。小朋友像不像幫助他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幼兒討論)引導幼兒知道許多人都會遇到煩惱,有的是很大的煩惱,看到別人遇到煩惱時我們要獻出自己的愛心,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放音樂《愛的奉獻》
五、活動延伸。
我們到教室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小朋友吧。
優秀的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趵突泉》是四年級下期語文教材的一篇選學課文。作者老舍用濃墨重彩介紹了趵突泉的美與趣,讀了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全文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為文眼,向讀者展現了趵突泉泉水清鮮而純潔,大泉晝夜翻滾、生生不息,;小泉活潑可愛、善變有趣的動人畫面。文中單單一個“冒”字就值得我們反復品讀、欣賞;值得推敲直至存入腦海,所以,我在本堂上主抓這個“冒”字來教學,讓學生體會趵突泉獨一無二的特點—冒。
老舍是位語言大師,他用生動、純熟、富有表現力的筆觸把晝夜冒涌的泉水展現在讀者面前。教學這篇課文,就要從詞中品句,句中品文,文中品法,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來感受句子的意思,進而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根據我對我班學生的了解,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但對文字所蘊含的內在實質的把握還是較浮于淺層。因此要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聯想,來理解文中所描繪的趵突泉的特點以及感受它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難的。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我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合理地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采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2、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后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再進行匯報,通過這些環節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在學習鯨的呼吸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在學習鯨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后在電腦上畫出它的樣子,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我還不以學生學懂這篇課文為滿足,更以這篇文章作為知識的窗口,讓學生從多方面去了解鯨,于是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獲、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四、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為指導思想,教學環節如下:
一、導入新課 揭示課題
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生朗讀,指導朗讀“趵”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今天,我們就跟隨老舍先生一起去領略趵突泉的神韻所在。
解釋“趵”: 跳躍;[水] 往上涌
二、自讀預習 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大聲的朗讀課文,然后說說這是一眼這樣的泉。可以用這樣的句式“這是一眼 的泉”
三、片段選讀 精心開辟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下列語句:
①“泉池是差不多見方的,三個圈口偏西,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向西門去。”
指名讀 齊讀
你從這句話中讀到了什么?
抓住句中的“見方”、“偏西”、“ 流向”體會大泉的形狀、位置、流向。
(2)出示句子“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指名讀 齊讀
解釋“晝夜”、“翻滾”( “翻滾”可以用手勢代替。)
“一年四季,晝夜不停”指大泉永遠不停的翻滾。
讀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續不斷。
指導讀 個別指名讀
創設情景讀:當我們站在翻滾的大泉旁的優雅別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3)出示句子: “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① 抓住“純潔”“活潑”“鮮明”理解大泉的清淺。
② 抓住三個“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滾。
1).注意“冒”的字形
師:這個“冒”字很特別,上面是個“冒”字頭,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寫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間一橫和封口的這一橫既不挨著左邊一豎,也不挨著右邊的橫折。請大家把這個字寫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師:“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話說說。
生回答指可能:往上竄 翻滾 跳躍 奔騰 鉆
3).主干問題:為什么作者連用三個“冒”?
師:為什么作者連用三個“冒”?不急著說,把這一段好好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交流各自的想法。(學生討論后出現多種說法。)
生可能回答如下:
生1:因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個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個“冒”。
師:(指圖)一個泉眼一個“冒”,三個泉眼三個“冒”,冒,冒,冒。那如果有五個泉眼呢?那就用五個“冒”?冒,冒,冒,冒,冒?八個泉呢?所以,你的說法乍一聽挺有道理,仔細一想,有點牽強。
師:不過,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個重要的獨一無二的特點,就是有三個泉同時在冒。
生2:作者用了三個“冒”,還讓人感覺泉水冒得時間很長很長。
師:讀這段文字,你還可以從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
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師:是啊,這是一眼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的泉讀“冒、冒、冒。”
師:這是一眼永遠不感到疲乏永遠不停息的泉讀“冒、冒、冒”。
生3:作者用了三個“冒”,讓人感覺泉水不斷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師:說的有道理,根據他的回答來讀一讀“冒、冒、冒”(注意讀時速度快一些,節奏鮮明。)
生4:用了三個“冒”,讓人感覺到這泉水很有活力。
師:說的好,這是一眼有活力永不停息的泉讀“冒、冒、冒”
指導讀
師:老舍先生在濟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熱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涼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還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數次游覽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這樣寫--(讀)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學生練讀
學生匯報讀
趵突泉晝夜如此的冒,一年四季如此的冒,十年也如此的冒,一百年也如此的冒,一千年也如此的冒,師:我感覺這里用三個“冒”,配合前面的三個“永遠”和 “一個好像永遠”,讀起來很舒服,很有節奏感,我們一起在來讀一讀來體會一下老舍先生的語言美。
用“永遠……永遠……永遠……好像永遠……”句式說一句話。
如果說平時的趵突泉是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是怎么樣的呢?
出示句子“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長的水藻上飄蕩著,不由你不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
抓住“神秘”來理解冬天的大泉的美和神秘。
指導朗讀
出示圖片幫助理解
個別指導朗讀
小結:這一段描寫趵突泉大泉的美麗景色,突出表現了平時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和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大自然的震撼。
四、 自學小泉 感受有趣
文章除了寫大泉的美,還寫了小泉的美,自學課文第四段感受小泉的美。
自學點撥:①小泉涌出的水有什么特點?
②理解詞語“斜放”“攢”。
③理解并能運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 總結全文 感受文美
《趵突泉》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語句優美、生動、富有詩情畫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了趵突泉的美麗景色,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六、課外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本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景物文章來歌頌家鄉的美景
七、板書設計
趵突泉
平時:翻滾 純潔 活潑 鮮明 活力
冬天:神秘
八、評價和總結
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隨時給出評價反饋,課時結束時,教師對本科的內容和目標完成的情況加以總結,激起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學生的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
2、從學生的朗讀方面來進行評價,本堂上我抓住學生的認讀和誦讀來對學生進行鼓勵并激發學生的朗讀能力。
3、就文章的描寫方法來總結全文。
優秀的說課稿13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化學、必修一、專題二、第二單元《鈉、鎂及其化合物》第一節 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過程、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通過對“鈉”這種代表性元素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對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主要學習其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保存方式及其用途。
本節教材介紹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敘述鈉的活潑性后,再根據性質介紹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法,最后介紹鈉的用途。教材內容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本節重點討論鈉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從現象入手,去分析鈉的活潑性。為此,教材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然后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并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作出推論和預測,再經實驗驗證。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于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結構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鈉單質的生產原理;
2、 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索和認識鈉的`性質和用途。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經歷實驗探究和問題探討的過程,了解實驗研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綜合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探索研究物質和理論的興趣,在探究過程中進行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
教學方法的選擇實質就是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采用了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盡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創造條件采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引到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密切聯系舊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在舊知識上得到知識的增長點,并將所學知識及時加以運用。
二、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內容之一。對學生而言,一定的學習方法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表現形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是具有對知識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和創造能力。從更深層次看,這是一種素質。因此學法指導使課堂教學進入素質教育領域的重要方面,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本節課進行以下學法指導:
1、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強化學生實驗的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素質,增強合作的精神。
2、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綜合運用。
3、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這條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初中學過金屬活動性順序,知道鈉是活潑的金屬,能跟鹽酸等反應生成氫氣;另外,剛學過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通過對鈉的原子結構的分析,學生可以預測鈉具有強的還原性;還有之前學過的研究物質的方法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探究習慣及操作能力。這些都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為了將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反饋矯正和教學過程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教師演示“滴水生火”的實驗,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把“水火不相融”與“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后提問:俗語說:“水火不相容”,為什么剛才的實驗中卻用水點著了火呢?并告訴學生那是鈉的功勞。使學生迅速進入濃厚的化學氛圍,激發起學習金屬鈉性質的欲望。
(二)、自主實驗,觀察現象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有三個學生分組實驗探究:
1、觀察鈉表面的顏色以及表面顏色的變化。
2、將金屬鈉加熱,觀察實驗現象。
3、將鈉投入水中觀察現象。
同時,為體現環保意識,將鈉和氯氣的反應用錄像的形式展現。通過這些實驗,由幾位學生敘述實驗現象,并說明原因。其他學生補充。
在此期間,教師適時點拔,學生自學、互學、分析、討論、發言,利用屏幕和板書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小結,使分散的知識條理化,如鈉的物理性質小結,鈉與水反應現象小結。將實驗中的各個結論提取出來,學生感到清晰、明確。
(三)、由表及里,學以致用
通過學習鈉的化學性質,讓學生分析鈉在反應中的化學價變化,得出鈉在反應中得失電子的情況,進而指出“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之間的關
系。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再由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和教材分析并總結鈉的存在形式、工業制法和鈉的用途。
(四)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重點和難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 ①首先是學生親自操作鈉與水在燒杯中的反應,這樣體現實驗真實性,可靠性。使學生在親身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和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提問,說明鈉的性質。在此期間,可用五個字“浮、熔、游、響、紅”來歸納鈉和水反應的現象。
②其次,在該實驗中可以用滴加了酚酞的溶液變紅來檢驗NaOH,但是不能檢驗另一種產物氫氣,故需將鈉和水的反應進行改進。改進實驗的方法很多,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下課后小組研究:
(1)鈉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2)解釋“滴水生火”的原因。
(3)鈉著火時,應如何滅火?
A、用水撲滅 B、用泡沫滅火器 C、鋪上沙子
板書設計:
金屬鈉的性質
一、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 質軟 熔點低 ρ
二、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 點燃 常溫:4Na+O2 = 2Na2O 加熱:2Na+O2 === Na2O2
2、與氯氣反應:2Na+Cl2 = 2NaCl
3、與水反應:2Na+2H2O = 2NaOH+H2
水>ρNa>ρ煤油
優秀的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游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聯系上下文,利用文本留白,借助文中句式“有時像??有時像??”“有的??有的'??有的??”,充分發揮想象,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能力的同學能背誦課文。
2、發揮想象練習說話。
四、說教法學法
整堂課的教學主要通過看圖和想象創設生動的情境,以讀代講,在讀的過程中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學法與教法相適應,采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心體驗,用情表達。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陳述:這節課我們繼續去——(秋游)。播放歌曲《郊游》,教師描述:聽,哪兒來的歌聲?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出發吧!
(二)精讀課文,主要是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第一部分主要是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1、讓孩子自讀課文,找一找秋天的天空怎么樣?如果美,美在什么地方?多讀兩遍感受一下。
2、師生討論,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感悟課文
(1)“藍藍的”對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顏色是藍藍的,我們一起讀讀這個詞,再美一點;
(2)“一望無邊”哦,原來天空是這么廣闊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邊,誰能讀好這個詞?指讀,齊讀。
(3)“有時像??有時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看,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綿羊嗎?這些飄動的云變化真多啊!在這一望無際的天空中,這些云朵還在不斷的變化著呢?請小朋友看看圖,也可以聯系平時所看到的來說說天上的云還像什么?
3、句式練習,出示句子: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云有時像( ),有時像( ),有時像( )。
4、齊讀,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第二部分主要是感受秋天的田野美。
1、分小組讀課文自己學習討論,用一句話來說說田野的景色。
2、學生交流 ,秋天的田野美在什么地方?
課文主要通過描寫田野里金黃金黃的稻子、火紅火紅的高粱、雪白的棉花來體現田野的美麗,這種美麗不僅是顏色上的美,更代表了豐收。在教學時主要讓孩子抓住描寫顏色的詞通過比較朗讀讓孩子感受到詞語的美,并可以聯系實際,讓孩子照樣子說說還會有哪些豐收。出示相應的句子聯系。
3、小節: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斕,確實很美。讓我們再一次美美地讀一讀好嗎?老師還覺得,這些顏色不光美,還說明了莊稼成熟了,就要豐收了,大家肯定很高興,所以讀的時候還要——高興點。最后齊讀感受。
第三部分主要是感受孩子秋游時玩的很開心。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聯系孩子們的實際,來感受孩子們的愉快心情。
抓住重點語句:同學們有的在草地上打滾兒,有的忙著逮螞蚱,有的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
1、 引導學生看看圖,小朋友在玩些什么?他們表情怎么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
2、用“有的??有的??”來說說小朋友還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盡情玩耍,盡情歡笑,大家(引讀):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哪!
4、最后讓我們開開心心的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寫了同學們跟著老師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麗,大家玩得也很開心。讓我們再一起把課文美美的讀一讀吧。
(四)、學習上節課剩余的生字,以學生自學為主。
最后依據教學目標,布置背誦課文和練習說話的作業。 頂一下
踩一腳
優秀的說課稿15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人口警鐘須長鳴》,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來說: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二單元第二課的第一目。本課時主要圍繞我國的人口數量和質量而展開,教材首先用直觀的數據呈現了我國當前的人口總數。然后回顧了我國人口發展的歷程,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了我國人口的三個主要特點:人口數量大、人口素質偏低和人口的老齡化。最后通過專題探究,闡述了它們對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所面臨的人口問題的嚴峻性,并為第三課《可持續發展——我們的選擇》中我國必須貫徹的計劃生育、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國策作出鋪墊,本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學習目標要求:
本課教學我始終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出發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落腳點。我確定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我國人口的三個特點,以及其給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歸納總結,合作探究能力、思辨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圖表和統計數據、體驗身邊的典型事例、討論比較分析來獲取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所面臨人口問題的`嚴峻性,提高其人口憂患意識,樹立辨證的人口觀。
3、說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人口基本特點及其所帶來的危害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人口”和“人手”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主要采取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討論法:
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結合對研究性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認識,本堂課主要采用討論式進行教學。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美國教育家布魯姆也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3)角色表演法:
通過小品表演或現場演示,讓學生親身體驗,采用角色換位激發共鳴目的,達到情動欲行,這樣使課上得興趣盎然、生動活潑,又能收到效果。
(4)、情景教學法:
采用電教平臺等手段:擴大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有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和直觀性原則。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勞。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此外,還采取歸納法、演示分析法等。
【優秀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優秀10-28
優秀說課稿01-15
《翠鳥》的優秀說課稿03-02
《散步》優秀說課稿01-09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03-25
《老王》優秀說課稿03-30
《手指》優秀說課稿03-09
《亡羊補牢》優秀說課稿04-04
《將心比心》優秀說課稿03-24
《童趣》優秀說課稿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