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記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翁亭記說課稿1
一、整體設想:
“課標”要求文言文的教學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基于此,本文教學從讓學生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初步感知;然后,在獨立理解基礎上指導學生以四人小組和全班討論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本文內容和寫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讀的東西,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讀、背為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同時,并不忽視引導學生對全文基本內容的理解,以“醉”字為切入點,把“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最后進行歸納背誦,并將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達到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淺顯文言文和初步賞析文言文的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技能目標: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并嘗試寫作。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學重點:(1) 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2)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三、教法學法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討論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四、說學生
初二的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即“也”“而” 的使用,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翻譯、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 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另外,初二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期,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樣至關重要,這也是課標中所說的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1、課前活動。針對五六單元的文言文教學開展詩詞賞析活動,即把自己最喜歡的詩詞賞析給大家。
2、導入:媒體展示醉翁亭自然風景畫面,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引出作者。(重在激發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作者筆下的“醉翁亭記”。)學生說出關于歐陽修的有關情況,教師補充。
3、整體感知,學生朗讀。
(1)、學生自己讀,要求勾畫出出難讀的字詞來。師生交流解決,多媒體出示難讀的字詞,學生讀。
(2)、學生范讀,師生聽讀。共同指出不足。在學生朗讀時課件展示朗讀小提示,幫助學生更好把握21個“也”和25個“而”字。因為這正是初中階段應重點掌握的文言虛詞,也是考試的重點。
(3)反復進行,引導學生采用班內輪讀、個讀、同桌一聽一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讀中初步把握文章。
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 二人合作,參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沒有注解的語句,憑借學過的文言常識解決或查閱工具書解決;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書上注解和工具書獨立學習,這也是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設立二人小組來討論全文大意,是為了互相啟發,并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集體解難。
各小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問題,集體討論,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重點詞語小結。(用多媒體課件歸納總結,并要求學生落實記在課本上,聽寫結合,加深學生印象,避免了課上熱熱鬧鬧,課下迷迷糊糊的情況。)
(4)再讀課文 、學生試背誦學生在經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以短文的內容。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便于短時記憶的發生與鞏固。同時為第二課時重點研習做鋪墊。
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學生談談初讀的感受。教師順勢提問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1.太守為什么而醉?
2.我們為什么而醉?
二、 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太守為什么而醉?領悟其思想內容。(設計依據:通過這一問題設計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學習中在學生誦讀基礎上出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獨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
(一)再次速讀課文,談談太守為什么而醉。
學生自由發言
師總結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學生板書)
(二)領略為景醉(設計目的:加深對課文中景物描寫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1)指名朗讀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的句子,要求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萬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你最喜歡哪一副?
(3)學生容易想到群山環繞圖、瑯琊秀色圖、釀泉流水圖、溪亭展翅圖,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
第二問學生易分析到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四季圖畫“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第一段作者還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使景色富有層次感。 (此處要引導從作者寫景的順序上理解)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系了起來。
2、領略為人醉。(設計目的:通過理解百姓的游樂,理解太守的思想感情。利用小組合作探究處理、突破。)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么,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引入領略為人醉環節。
(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
(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學生討論容易理解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寫樂) 。
(4)學生齊讀第三小節,讀出歡樂的氣氛。
3、那什么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義
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三、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我們為何而醉?賞析其寫作特色。(設計意圖:指導學生談整體上的感受,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能力)
歐陽修為這里的景、人、情而醉,寫出了如此優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濃濃的醉意呢?那么,我們為何而醉?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醉?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1)描寫形象、精練,情景交融。無論繪景還是寫人,都只有寥寥數字,著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動傳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
(2)句子工整貼切,形式和諧,節奏明快,易誦易記。加之對散穿插,富有變化,搖曳多姿。
(3)韻律獨特,回環往復。全文共用了21個“也”字和24個“而”,產生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使行文顯得瀟灑自如,增強了語調的節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氣氛,也使作者怡然自樂的情致得以盡情的抒發。總之,此文文美、情也美。
四、齊背課文
五、作業:
1、運用描寫方法寫一篇游記。(大峰山或孝堂山)
2、將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而樂亦無窮也”一段所寫的“朝暮”、“四時”的景物特點用現代漢語加以具體描寫,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教學反思: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合作者,是本節課的設計思想。重點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同時以“醉”為切入點,帶動全文,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并將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達到培養學生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醉翁亭記說課稿2
一、整體設想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言山水游記,因此我們的教學之中必然要遵循兩個基本規律,即文言文教學的一般規律(讀——誦——譯——析——品)和山水游記教學的一般規律(景物特點→人物活動→情懷抒發)。而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記,它是采用的是在固定的空間(醉翁亭及其周圍)里通過時間(朝暮)和季節(四季)的變換來寫景抒懷,暗示了人物活動的經常性,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忘懷得失、與民同樂的思想情懷。我們將在3611高效課堂的模式下來展開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里去感受作者的情懷,揣摸本文的主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重點課文,也是中考的必考篇目。這是繼《小石譚記》、《岳陽樓記》之后選入的第三篇寫景抒懷的古代散文,它對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的提高、文言實虛詞和積累、文言句式的剖析和進一步理解認識借景抒情寫作方法有著重要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諸、壑、尤、蔚然、翼然、輒、寓、而、也”等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高雅人生的品位與志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
2、教學難點: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五、學情分析
文言文向來是大家較為頭痛的東西,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譯和背誦是學生的老大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給學生比較更加精細化的翻譯和背誦指導、更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方法,才能保證這節課教學目標的如期完成。
六、教法與學法
基本教法與學法參照我們的361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并根據不同課型靈活運用。在此基礎上還有下面幾點提示:
1、誦讀法:文言文必須能過大量的朗讀來完成課文的背誦與語感的培養。在具體的誦讀過程中要以老師或錄音范讀為先、然后通過默讀、齊讀、小組比賽讀、男女生比賽讀等方式,使學生對文章爛熟于胸。
2、翻譯方法指導:要在上每次的文言課文時都要反復強調“留、刪、補、換、調、變”翻譯六字訣,并使之熟練運用。我們要逐步培養學生素譯(不借助翻譯工具書來翻譯)的習慣與能力。
古文翻譯口訣(來緣于網絡)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3、情景創設方法: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再現醉翁亭的美景,使之更加深刻的欣賞景物,體悟做者情懷。
七、教學流程
本節課將分為三個基本課時來展開學習
(一)第一課時:主要解決誦讀的目標
1、導入新課(關鍵詞互動導入法):
同學們,請問“醉”字都有哪些意思?(引導學生從身醉和心醉兩方面來回答)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也喜歡醉,那么他老人家的醉又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們就走入《醉翁亭記》來感受醉翁之醉。
2、作者和寫作背景介紹(由學生收集資料完成,教師補充)
3、聽讀:學生聽錄音或教師范讀,在聽之前先由科代表把本文較為難讀的字及其注音寫地黑板上,聽完之后,則由科代表帶領大家把這些字再強化一遍。
4、學生齊讀:齊讀時提醒學生留意兩個關鍵字“而”和“也”
(1)朗讀時要注意21個“也”字,讀起來語氣不盡相同。
(2)朗讀時還要注意25個“而”字,讀時應分辨輕重。
5、對子互讀和小組齊讀
6、朗讀展示:各組抽簽展示,要注重展示前的提醒和展示后的小結,要全員參與,全體面向大家。
7、背誦比賽:可逐段開展。
(二)第二課時:主要解決翻譯任務
1、學習或復習翻譯課文的一般方法(留、刪、補、換、調、變)和一般原則(信、達、雅),使每個學生殾能記住這九個字,并明確它們所表的基本意思。
2、利用各組黑板實行“文白對照式”翻譯,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講清楚每個部分的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積累和常識。
本文以“也”字結尾的判斷句特別多,要使學生理解其意義和這種句式的一般翻譯方法。
(三)第三課時: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主題
1、整體感知:
(1)本文的線索——樂,本文“以醉寫樂”,“醉”是其表象,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樂”是其內心, 以樂貫穿全文,分別寫了“山水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
(2)欣賞本文的美景:山水相映之美、朝暮變化之美、四季變幻之美。
(3)品讀本文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4)明確本文主旨句:醉能同其樂。
(5)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2、段落解析
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繞圖 → 瑯琊秀色圖 →釀泉流水圖 →溪亭展翅圖。
(此段展示時,可以讓學生采用繪畫的方法來描繪心中的美景,也可以采用導游介紹醉翁亭的方法來進行)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系了起來。(一切景語皆情語)
第三段,主要描繪了山水游樂圖,此圖又分為四個場景片斷(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與概括能力):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此段展示時,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極力來塑造醉翁的形象,要營造出歡樂無比的氣氛。)
第四段:抓住本段的關鍵句,也是一個議論句:“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來揭示本文的主旨。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寄情山水,與民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此段展示可采用開放式思維:讓學生談談那些令自己快樂的人、事、景以及快樂的原因)
八、作業設置:按基礎題、發展題和提高題三類來設計。
醉翁亭記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醉翁亭記》是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講讀課中的一篇。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本單元所選課文多為古代游記或名勝記,都是歷來傳誦的感事抒懷、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等。《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滁州時的作品。作者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貶,但表現出了樂觀曠達的情懷。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又自得其樂,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儒家仁愛的社會理想,把對山水對民眾的愛傾注到這篇酒后的記游文字中,如詩如畫。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借助提示、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學會品味詩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結合親身體驗加深理解。
(二) 本課設計思路及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課標“規定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重點要放在熟讀和背誦上,在此基礎上基本理解課文的內容。基于此,本文教學從讓學生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然后,指導學生以四人小組和全班討論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背誦一定量的名篇,對學生是終生有益的,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內容和寫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讀的東西,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讀、背為本課教學的第一重點。同時,并不忽視引導學生對全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只不過處理上采用了較為簡潔的思路而已——抓住一個“樂”字,體會作者所樂的內涵。應該說,學生能夠理解了這個“樂”,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 技能目標: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 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學重點:(1) 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2)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教課類型:講讀課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二 、說教法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討論探究法、讀寫結合法等教學方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此外我還采用了通過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的情景教學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利用圖片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注重在誦讀中體會語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風格;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討論探究法: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結合對研究性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認識,本堂課主要采用討論式進行教學。討論是必須問題為中心,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師生和生生的對話、它旨在鼓勵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因此又是結合了問題探究法。在討論探究中使學生互相啟發,糾正偏頗,彌補缺漏;
讀寫結合法:注重讀寫結合,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發揮想像想象寫作法對課文段落進行想象寫作訓練,不僅有助于加深對理解課文寫景抒情手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說學生
假設是常態教學下的普通班級
初二的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即“也”“而”的使用,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翻譯、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另外,初二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期,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樣至關重要,這也是課標中所說的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說學法:
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文篇幅較短又是淺顯的文言文的特點,課前預習和自學是必須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利用工具書和注釋疏通文意。在課堂上,通過誦讀和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內容,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此外,還有朗讀法、比較法、體驗反思法等。
五、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本課時重點突破了教學目標一)
復習《滁洲西澗》導入,媒體展示醉翁亭自然風景畫面,引出作者。
學生介紹“我所知道的歐陽修”,師補充文章背景。
(設計意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在設計導語時,盡可能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以此導入課堂學習,既復習了要求背誦的古詩又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對作者的介紹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示范背誦,正音
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請學生給老師挑刺(教師故意讀錯某個詞),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整體感知,學生朗讀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復進行,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在學生朗讀時課件展示朗讀小提示,幫助學生更好把握21個“也”和25個“而”字。因為這正是初中階段應重點掌握的文言虛詞,也是考試的重點。
(四)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合作學習。
二人合作,參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沒有注解的語句,憑借學過的文言常識解決或查閱工具書解決;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書上注解和工具書獨立學習,這也是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設立二人小組來討論全文大意,是為了互相啟發,并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集體解難。
各小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問題,集體討論,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詞語小結。(用多媒體課件歸納總結,并要求學生落實記在課本上,聽寫結合,加深學生印象,避免了課上熱熱鬧鬧,課下迷迷糊糊的情況。)
(五)再讀課文、學生背誦
學生在經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以短文的內容。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便于短時記憶的發生與鞏固。
(六)布置作業:
1. 背誦課文
2. 將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而樂亦無窮也”一段所寫的“朝暮”、“四時”的景物特點用現代漢語加以具體描寫,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一、背誦課文,檢測詞義
(設計意圖:鞏固舊知,既檢測了學生詞語的掌握情況又完成了“評價手冊”上的練習)
二、合作探究、研討課文
(設計意圖:文言文的學習一定要落實到實處,本說課設計針對的是常態教學下的普通班級,這又是一篇極好的的散文,是學生模仿寫作的范文。因此采用逐段學習的方式具體落實,進而幫助學生水到渠成的理解文章的主題和寫法。當然四段并非平均著墨,重點放在第二節的講解,這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問題教學法,認為這種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有利于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因此,我在各段學習中向學生出示了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我想突出的是本環節有這樣幾個亮點設計:
1. 每段均配有相應的精美圖片,較好的創設了情境,再現了文中的人、事、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感官,促進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加速背誦突破教學重點。
2. 對文中成語的理解和歸納落實的較實,成語往往就是來源于古詩文,這樣的歸納整理更便于學生對成語的積累,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為寫作水平的提高達下了基礎。
3. 讓學生分別說出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這既能加深對課文中景物描寫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4. 當堂交流練筆培養了學生寫作和表達能力。在朗讀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生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學以致用嘗試片段寫作,再在課堂中大聲的朗讀,不僅較好的將讀寫說的能力的培養結合在了一起,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寫作和表達欲望,增強了自信心。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得到了突破。
三、把握主旨、小結全文
理解文章主題,緊扣一“樂”字。這是教學目標二也是教學重點之一,為了突破這一目標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 作者到底在“樂”些什么?找出有關語句說說理解。
2. 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處?
再通過板書加以歸納明確,體現了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的思想。
對聯是初二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也是近幾年中考出現的較多的語言運用題。因此我設計了“根據《醉翁亭記》的內容,完成下列對聯。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仲淹先天下而憂
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中歐陽修飲酒寓意“
這一環節不僅復習了對聯這一知識點,還將本課和《岳陽樓記》做了比較閱讀,使得本單元的學習成為了一個整體。
四、拓展延伸、體驗反思
封建社會,很多文人騷客面對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對社會現實,或憤世嫉俗,退隱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進退皆憂,以天下為己任。比如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屢遭嫉恨,被貶滁州,卻能夠寄情山水,與民同樂;范仲淹,憂時傷世,倡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對以上幾種人生態度你有何評價?你更欣賞哪種人生態度?歐陽修、范仲淹的生活態度對你有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并且強調聯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故設置這一環節,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甚至是辯論,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布置作業
1.默寫課文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三(區分詞和散文的不同寫法,有一點自己的體會)
3.比較《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兩篇古文在思想內容上的異同(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
資料鏈接
《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以荻桿畫地教讀。24歲考取進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職,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記說課稿4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品味文美、情美,背誦全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感受本文駢散結合的語言風格。
3、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確
立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4、同《岳陽樓記》比較閱讀,感受古人不同的人文情懷和文采技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2、理解文章游記的內容和“與民同樂”的主題。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確立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三、課時安排:3課時(此設計為第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以對前節課的學習總結導入。
2、背誦課文,檢測詞義。
找個別同學背誦或集體齊背,抽查字義。
3、與《岳陽樓記》比較閱讀:
第一板快:異中求同,進行類比歸納。
教師提問:
我們學習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兩篇散文,文采橫溢,交相輝映,能說出這兩篇文章在寫景方面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基本結論:
①兩篇文章在寫景在時候,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
② 這兩篇文章在寫景時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第二板快:同中求異,訓練創造思維。
教師提問:
兩篇文章在寫景方面除了相同之處,還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基本結論:
①兩篇文章在寫景的色彩上有所不同。《岳陽樓記》寫洞庭湖景色,景色很濃;《醉翁亭記》寫瑯琊風光,卻比較清淡。
②在句式上,《岳陽樓記》寫景,都是四個字一句,非常整齊;《醉翁亭記》句子有長有短,不是很整齊。
③范仲淹寫景時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歐陽修寫的卻是自己眼前的實景。
第三板快:激勵求索,培養探究精神。
教師提問:
說說這兩篇文章在主題上有什么異同點?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基本結論:
①兩位作者都不同于一般的.“遷客騷人”,他們表達的一個共同主題就是,與民同悲,與民同樂。
②兩篇文章的側同點不同。范仲淹抒發的是一種“憂”情,歐陽修表達的是一種“樂”意。讀了《岳陽樓記》,總覺得范仲淹胸懷曠達,抱負遠大;讀了《醉翁亭記》,總覺得歐陽修有種自我陶醉、逃避現實的感覺,在“與民同樂”的背后,也寄托了自己被貶以后的抑郁之情。
第四板塊:拓展延伸,體驗反思。 認知并體驗古代知識分子仕途受挫后不同的思想感情
小結: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們比較了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點,同學們分析得很深刻,并有獨到的見解,真正做到了讀者與作者“共鳴”。
4、作業布置:
根據我們對兩篇文章的認知和體驗,試著完成下面對聯的下聯: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課外閱讀《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中考復習所處的位置及復習目標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中國古代散文的優秀之作,在創作背景上是作者因倡導革新不成而被貶降職后的發憤之作,是作者雖遭貶謫卻仍存濟世安民之心的主題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記》這篇文章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復習的重點篇目。復習《醉翁亭記》,意圖指導學生著重領會歐陽修山水游記的借景抒懷,與民同樂的思想。
所以我確定了如下的復習目標:
1、掌握文學常識,理解并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
2、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主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3、拓展遷移,比較、聯系實際。與同類文章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學習雖遭貶謫但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
(二)本課設計思路及重點難點的確立
本說課設計針對的是常態教學下的普通班級,為了發避免復習課死氣沉沉的現象,防止學生的厭學心理,提高復習的效果。本堂課主要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碰到疑難,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重點實詞、重點語句的翻譯和理解,采用必答題的形式,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輪流進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把文言文的復習落到實處,避免花架子。對于文章主要內容、主題的把握、寫作手法的運用,采取學生分組互相提問的形式進行,學生設計的問題,老師事先提出要求:
1用原文語句回答的題兩道。(這里重點是對文章名句的積累與運用)
2圍繞文章主要內容及主題理解的問題2道
3拓展遷移、比較、聯系實際的題1道。(這里主要是有利于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所以本節復習課的重難點確立為:
重點為:掌握文學常識,理解并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與同類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二、說教法
本課主要在學生自主復習的基礎上,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結合小組討論探究等教學方法。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把文言文的復習落到實處,避免花架子。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及補充。最后再輔以一套緊扣中考試題走向的練習題。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說學生
初三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但是系統復習還需要教師歸納整理、比較探究,學生才能有章可循。另外,初三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期,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樣至關重要,這也是課標中所說的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說學法:
學生主要采取小組之間的競賽進行,輔以“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還有比較法,對于相同文體進行類比歸納。
五、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啟示我們學習知識不僅要復習,而且關鍵是在復習中要有新的體會或發現,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復習《醉翁亭記》這篇課文,也希望每個同學在這一堂復習課上能夠有不同于學習時的新的體會或發現。前一段時間我們已經復習了《桃花源記》《小石潭記》這兩篇文言文,同學們也一定積累了一些復習文言文的要領,那么下面哪些同學來說一說對于一篇文言文我們在復習時要抓住哪些要點呢?
(點名回答)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關注本節課的學習目的,這樣使學生在學習這節課時的目的更加明確。我由孔子的一句話導入本節課的復習,一方面讓學生聯系了以前的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區分了復習課與新授課的目標。
(二)出示復習目標。
1掌握文學常識,理解并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
2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主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3拓展遷移,比較、聯系實際。與同類文章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學習雖遭貶謫但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
(二)復習文本,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一組:作者生平簡介,文體常識、寫作背景。
第二組:第一自然段的重點實詞、語句的翻譯、主要內容的講解。
第三組:第二、三自然段的重點實詞、語句的翻譯、主要內容的講解。
第四組: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實詞、語句的翻譯、主要內容的講解。主題思想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這一輪為必答題。答對者不扣分,答錯者扣五分。學生分組抽簽后上黑板交流15分鐘)
(三)深入研讀文本
學生結合以前的學習情況,自主出題,然后學生在組內匯總,每組出三道題。要求為:
1用原文語句回答的題1道。(這里重點是對文章名句的積累與運用)
2圍繞文章主要內容及主題理解的問題1道
3拓展遷移、比較、聯系實際的題1道。(這里主要是有利于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學生自主復習時自己按要求出三道題,然后學生課上在組內匯總。選出三道題全班交流。2分,交流時以搶答題的形式進行,每答對一道題加5分。答錯者不扣分。10分鐘,師這里可以適當的補充習題。)
(四)拓展延伸:進行比較閱讀
我們學過的古詩文中,有不少通過寫景抒情來含蓄地表達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力圖排解郁悶的情感的文章。請你回顧一下都有哪些?我們就來比較《小石潭記》《岳陽樓記記》《醉翁亭記》的異同。
①《小石潭記》中景物描寫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②《岳陽樓記》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用相當多的篇幅描寫岳陽樓的景色,但寫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圖是借題發揮,談人生抱負,并以此規勸、勉勵友人。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情景交融,為后文張本,引出議論,闡述作者抱負。
③ 《醉翁亭記》中記敘、寫景、抒情相結合,景中處處有情,突出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學生在小組內自主討論探究3分,然后全班交流5,這里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篇文章的比較,掌握寫景散文的寫作特點,而且通過不同文人面臨被貶的遭遇不同的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課堂小結
(由作品體現的憂國憂民思想,樂觀豁達的胸襟作總結,然后由名人的相關名言作總結,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同學們,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屢遭嫉恨,被貶滁州,卻能夠寄情山水,與民同樂。范仲淹憂時傷世,倡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真是值得我們后人欽佩。最后老師送同學們幾句名言: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馬克思
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巴金
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愛因斯坦
(六)課堂測試(測試的內容為20xx年吉林省中考試題。目的是緊扣中考試題走向,讓學生熟悉中考題型,而且試題由淺入深,達到分層檢測的目的。5分鐘)
1、瀉出于兩峰之間
2、游人去而禽鳥樂
3、歐陽修寄情山水,詩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樂外,還具有怎樣的深意?
4、“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描寫的是滁人出游的場面。通過這個場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5、歐陽修盡管被貶滁州,仍能有所作為。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七)作業
①大家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并選一兩則加以賞析。提示:如《桃花源記》中“桃源之美”,《三峽》中的山美、水美,《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游山西村》《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作業的布置主要是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八)板書設計:
醉翁亭記
歐陽修
與民同樂
(簡明扼要的展示出文章的主題。)
醉翁亭記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醉翁亭記》是編排在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中的一篇。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布在各單元中的),這個單元課文還有借虛構的故事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記》,有表現作者偉大抱負的《岳陽樓記》,等等。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瑯瑯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后能基本了解課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初二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情分析:我班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二)相應對策:教師示范背誦,形成師生競賽;通過互動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誦讀文言文的習慣;用游戲法來進行背誦競賽。
(三)學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學方法的采用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提問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游戲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復朗讀中適時拋出,有利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后又通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出來。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及游戲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在“課前三分鐘”(每節課的前三分鐘向學生推薦好文好詩好句)環節中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把你想到的事情寫下來,按你寫下的事情去做,把你做的事情再記下來——這實際是一句關于要確立目標、如何按目標堅持、做好后如何做反思的座右銘。并用投影板出,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
(二)示范背誦
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請學生給老師挑刺(教師故意讀錯某個詞),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復進行,要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四)學生背誦
學生在經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以短文的內容。隨后采用游戲接龍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便于短時記憶的發生與鞏固。
(五)學生翻譯
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我根據系統論"整體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體之和"的原理,采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可做適時的指導與歸納總結。
醉翁亭記說課稿7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醉翁亭記》,此文堪稱千古名篇,備受關注,學生學習難度較大,教師亦難教,正因為此,我特選此文,一是嘗試,二是探索,權當拋磚引玉。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流程、說板書五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醉翁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所選課文皆為古代名勝記游記,都是歷來傳誦的感事抒懷、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陽樓記》、《小石潭記》、《滿井游記》等。《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滁州時的作品。作者因參與政治改革(為范仲淹、韓琦鳴不平)而被貶,但表現出了樂觀曠達的情懷。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儒家仁愛的社會理想,把對山水對民眾的愛傾注到這篇酒后的記游文字中,如詩如畫。
“課標“規定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重點要放在熟讀和背誦上,在此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基于此,本文教學從讓學生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文本。抓住 “醉”、“翁”和“樂”三個字,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應該說,學生能夠理解了這個“樂”,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內容。依據《課標》要求,以及文本特點,我特擬定以下3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文意并能熟讀成誦。
2、技能目標:領會作者“醉”與“樂”的精神實質;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針對課標和文本特點,我將理解文意并能熟讀成誦作為重點。
針對學情,我將理解作者“醉”與“樂”的精神實質設置為難點。
二 、說教法
教法,就是教“法”,本課是記游寫景類,所以務必體會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變奏朗讀法”來完成對課文的朗讀和理解,鑒于八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將采用“小組合作競爭學習法”來展開教學。由于對八年級學生來講有學習困難,所以我還采用“化繁為簡法”或“一字串珠法”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實質,即“與民同樂”思想。
三、說學法
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針對文本特點,學生學習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小組合作探討法”學習開展活動,在課堂上,通過誦讀和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以“關鍵詞推理法”來尋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內心品質,“與民同樂”。此外,比較法、讀寫結合法加以輔助學習。
四、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很榮幸在朝陽升起時踏進了靖邊八中的美麗校園,走上了八年級()班的這方講臺,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這只是開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來,做準備工作。我相信我們可以相處用愉快,你們相信嗎?“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因為他參與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慶歷新政”。這次改革失敗,受貶謫的不止滕子京一個人,范仲淹本人在慶歷五年也被貶到鄧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在同一年被貶謫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貶謫鄧州的第二年,也就是慶歷六年,寫下了《岳陽樓記》,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歐陽修也在滁州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本文,看看在這篇中作者抒發的是什么樣的情懷呢?
(設計意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在設計導語時,盡可能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以此導入課堂學習,既復習了前文又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
(二)變奏朗讀,
1.教師變奏試讀,學生試聽,請學生評價老師的朗讀,引導學生明了虛詞的作用,了解變奏之好處,同時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朗讀,在讀中體會文意,學得“讀”的技巧。
3.合作助讀,互譯難解字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書上注解和小組優質資源學習,這也是為了互相啟發,提高學習效率,以節省學習時間。
(三)合作探究,研討課文
理解主題,緊扣 “醉、翁”二字。突破難點。
1、作者39歲寫此文,可為何文中以醉“翁”相稱?找出有關語句說說理解。
2、作者自稱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寫自己,可為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稱,從稱謂的變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體驗反思
封建社會,很多文人騷客面對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對社會現實,或憤世嫉俗,退隱,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進退皆憂,以天下為己任。歐陽修,屢遭嫉恨,被貶滁州,卻能夠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范仲淹 陶淵明 劉禹錫 李白 杜甫 龔自珍
你更欣賞哪種人生態度?對你有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并且強調聯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故設置這一環節,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甚至是辯論,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課文
五、說板書
醉翁 太守
樂
歐陽修
資料鏈接
《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以荻桿畫地教讀。24歲考取進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職,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張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記說課稿】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說課稿03-05
《醉翁亭記》優秀說課稿12-26
醉翁亭記說課稿(精選12篇)04-15
《醉翁亭記》說課稿+評課稿?08-11
八年級《醉翁亭記》說課稿06-29
醉翁亭記12-24
《醉翁亭記》賞析02-26
《醉翁亭記》譯文08-04
《醉翁亭記》教學反思04-02
醉翁亭記的文言現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