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1
一、教學內容
《孔乙己》是初中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小說,本單元是初中階段最后一次體裁為小說的課文閱讀,主要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說,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殘害的讀書人的痛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斗檄文。小說充分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下層知識分子的形。教這一課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啟發學生怎樣欣賞小說。
二、教學目標
教授本課主要是培養學生欣賞小說的興趣和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為今后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孔乙己是我國現代文學長廊里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進一步了解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及側面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標:從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角度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感覺作者對封建文化教育的憂憤之情。
這樣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的方法和途徑之一——通過篩選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評價人物的社會意義,理解小說的主題。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教學對象,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是教學重點,而由于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了解,因此,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文學鑒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時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萬別。為此教學中,可設計幾個討論性的問題,讓學生對小說中人物性格、主題、閱讀感覺進行充分的討論。學生的回答,只要是經過認真思考的,表達出來又能自圓其說的,我們就肯定。課堂中形成了一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互動,使學生一反被動、靜止的狀態而富于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教學環節
基于上述教學目標和教法設想,在教學環節上設計如下:
1、提示課題,了解時代背景——為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提供基本條件。
小說所寫的是清朝末年的事。一九一一年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推翻了反動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并沒有完成,舊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沒有改變。一些封建復古主義者頑固地維護著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針對這種現狀,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在“五四”前夕,寫下了這篇白話小說。
對于這一背景材料,如果說條件允許的話可預先布置學生從網上或書籍中搜集,課內交流補充。后來由于怕時間緊,就沒有讓學生在課內交流,而是由我直接以此導入新課。
2、分析人物的悲慘命運,尤其是現代文閱讀教材的處理,要改變舊有觀念,改變每文必分析結構層次,每課必講授寫作方法的做法。教師應當想盡辦法調動學生求知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和認知,因而更富于有效性。比如,對本文的信息順序也可作適當調整,首先設計這樣的個問題:
小說最后一名寫道: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為什么?
設計這個問題,目的有兩個:一是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并能以課文為依據陳述觀點,培養篩選能力;二是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會原因打好基礎。
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學生從結局入手,對孔乙已的悲慘命運、性格特點作了思考分析。
3、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孔乙己性格特點及其社會原因。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為突破“社會原因分析”這個教學難點做準備,同時,通過對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讓學生初步掌握從分析人物性格入手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為此,可要求學生深入具體課文,快速閱讀找出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方面語句,圈點主要詞語、句段分析孔乙己好喝懶做、迂腐守舊、窮困潦倒、死要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心地善良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從文中篩選重點語句,進行分析、歸類,加以論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 評價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
為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孔乙己》這篇小說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也為了使教學更有層次感,更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從分析小說典型形象的社會意義入手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可設計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對下列問題的討論中,理解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具體問題如下:
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同情?為什么?
②對孔乙己這一個物是否怨恨?為什么?
③者為什么要刻畫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
5、教學小結。
教學小結具備兩大功能,一是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二是整理課堂教學思路與方法。為了充分發揮教學小結的這兩個功能,可設計下面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對本課的教學小結:
①學了《孔乙己》這篇以后,你在閱讀小說方面有什么收獲?
②你對封建科舉制度有什么新的認識?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付義六,來自蔡山二中。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內容:
《孔乙己》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二單元的設置,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在把握情節的前提下,著重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刻畫人物的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孔乙己》這篇小說不算長,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斗檄文;從民眾這一方面看,小說表現了魯迅鞭撻國民劣根性的一貫主題。小說運用側面描寫、正面描寫,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教學《孔乙己》這篇小說,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啟發學生怎樣去欣賞小說,并從中受到深刻的啟迪。
2、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
小說的欣賞,主要是使學生了解欣賞小說的意義,提高欣賞小說的興趣,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為今后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魯迅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使之成為我國現代文學畫廊里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同時使讀者從一個側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⑴探究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意義。
(培養學生評價和欣賞小說能力。)
⑵深刻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思想。
(培養學生深刻理解文意和歸納思維能力。)
⑶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
(了解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
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一方面為自己提供了教學中人物分析及評價的方向,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方法和途徑。因此,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意義是教學中的重點,而由于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較多的了解與較深的認識,于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定為教學難點。
【說教法】
1、教學方法:
小說的鑒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教學中始終將小說視為一個整體,設計主要問題勾聯有關內容,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充分的交流,在課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體交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與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住解讀人物是讀懂小說的主要途徑這一關鍵,進行如下教學安排及學法指導:
⑴朗讀法:反復朗讀,仔細揣摩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體把握內容。
⑵矛盾分析法: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必須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劇的社會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題思想。
⑶質疑探究法:小說從多個角度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說人物思想內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⑷比較閱讀法:將本文與《范進中舉》比較,了解封建末期知識分子的心態。
2、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孔乙己畫像和“咸亨酒店”的圖片資料。
【說學法】
一個好的老師不能只會奉獻,而應該交給學生怎樣發現真理。而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關鍵語句。
2、朗讀法:指導學生朗讀,從文中感受人物留給我們的印象。
3、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義。
【說教學設計】
配合上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我作了如下安排: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孔乙己圖片、咸亨酒店圖片)
由名家對《孔乙己》的評價導入(能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2、(多媒體展示文題、作者)
3、(多媒體展示《孔乙己》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個生片斷,說說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3、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是為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3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課文,該單元主要是把握情節的前提下,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了解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孔乙己》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窮困潦倒,最后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故事,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九年級的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體會,對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多交流、多質疑,讓學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從而正確理解文本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既要注意作品創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學生本有興趣牽引,創設情境。
三、說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與背景,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2、學習運用語言、動作、肖像和神態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文中的環境描寫,把握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對孔乙己的批判與同情,明確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和封建社會的腐朽與病態。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進一步對教學重難點進行了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學習運用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方法;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作者對孔乙己的復雜感情及對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實現教學難點,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教學方式來引生入境,增強學生的`感受和體會。
下面,我來談一談我的教學過程是我此次說課的核心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它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可以牢牢的抓住學生,吸引住學生。因此,在本課伊始,我采用的是名言導入的方式并配以這樣的導入語: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著名作家魯迅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舊警醒著世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體會魯迅先生筆下的封建社會。從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并順勢書寫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對文章的一個初步的感受,一個大致的解讀,因此,在此環節,我會首先請學生結合之前知識的學習積累談一談對魯迅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結合文本及課下注釋感知作者創作這篇小說的背景。以此達到感知文本內容的目的。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深入的與文本對話,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會設置幾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問題:
1、閱讀課文1—3段,回答回答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一問題較為簡單,學生根據原文不難找出答案,地點是魯鎮咸亨酒店,時間是20多年前。接著我會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幾類人,分別有什么特點?掌柜更喜荒一類人?并在此設置小組討論,在此過程中我會下臺參與討論,適時點撥,加以指導。這一步是為了真正把課堂交還給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根據小組代表發言我進行總結:長衫客:衣著長衫,坐著吃酒,趾高氣昂;短衣幫:衣著短衫,站著吃酒。掌柜更喜歡長衫客,從掌柜對他們極力逢迎的態度中看出。
最后提出第3個問題:作者描寫咸亨酒店的環境有何作用?結合學生答案進行總結:對咸亨酒店的環境描寫屬于典型環境的描寫,有助于刻畫孔乙己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露小說反封建的這一主題。
然后我會緊接著讓學生閱讀文章的4—9段并提問:
4、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人?根據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雜傷痕”“花白胡子”表明他備受生活折磨,也能夠看出他竭力保持讀書人架勢,體現出他自視清高的性格特點,充分說明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本文的寫作手法是重點教學內容,所以我順勢提問:第四、六段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以及孔乙己教小伙計寫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能夠看出孔乙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從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窮酸、自命清高的性格。
在這幾段落中的學習中我提出的最后一個問題是: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各個場面不同人的笑,下啟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內容上寄托著作者對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復雜感情。
最后是文章10—13段的學習,我抓住其中的關鍵詞進行提問,首先問到:“忽然”一詞的含義。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忽然”說明偶然想起,上承“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下啟“他打折了腿”。在第三個問題時問到:“大約”“的確”該如何理解?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沒有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從孔乙己的處境和遭遇來看,推測出他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會有人關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伙計說孔乙己死亡但并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其中第二個問題則設置為: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和最后一次出場不同,有何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通過對比說明封建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思想,還毒害了他的肉體;人們仍對他取笑,則說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請學生集體思考:孔乙己的最終命運如何?自由發言。
在小結環節,我會采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結束課堂,并布置如下作業:對比魯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魯迅先生筆下人物的共同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4
一、說教材
《孔乙己》是蘇教版初級中學課本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第四單元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安排《孔乙己》,主要用以指導小說的賞析。
《孔乙己》這篇小說全文總共不到3000字,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斗檄文。小說運用側面描寫、對比映襯、白描手法,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教學《孔乙己》這篇小說,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啟發學生怎樣去欣賞小說。
二、說目標
小說的欣賞,主要是使學生了解欣賞小說的意義,提高欣賞小說的興趣,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為今后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魯迅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使之成為我國現代文學畫廊里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同時使讀者從一個側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問題討論,篩選關鍵語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過問題討論,全班交流,評析孔乙己這一人物的社會意義。(評價和賞析能力)
這樣的教學目標,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了教學方向——人物分析和評價,教學方法——問題討論,評價標準或教學結果——學生能分析、評價人物;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的方法和途徑之一——通過篩選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評價人物的意義,理解小說的主題。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是教學中的重點,而由于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較多的了解與較深的認識,因此,我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定為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
文學鑒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正如魯迅所說: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才子看見纏綿,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同一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時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萬別。教學中,我們設計了許多問題,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充分的交流。學生的回答,只要是經過認真思考的,表達出來又能自圓其說的,我們就肯定。課堂中形成了一種全方位的“立體交流”,這種“立體交流”,與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和一般的“問答式”教學方法相比,有著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它既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又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它作用于教學雙方,充分反饋信息,使學生一反被動、靜止的狀態而富于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說設計
配合上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我們作了如下安排:
1、出示課題,提示背景——為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提供基本條件。小說所寫的是清朝末年的事。一九一一年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推翻了反動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并沒有完成,舊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沒有改變。一些封建復古主義者頑固地維護著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針對這種現狀,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在“五四”前夕,寫下了這篇戰斗的小說。
2、分析人物的悲慘結局——從課文結尾入手進行教學,追求教學素材設計的“動態”效果。我們認為,教材處理,尤其是現代文閱讀教材的處理,要改變舊有觀念,摒棄文章學的理論指導,改變每文必分析結構層次,每課必講授寫作方法的做法。運用信息論、語用學的理論來指導教學素材設計,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進行分析,展開教學,通過語言文字的研究,來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教材是教學信息的靜態分布,調整教材原有的邏輯順序和結構,使之形成一種新的順序、新的結構,這樣,教材內在的知識信息就變原來的靜態為“動態”。這個“動態”的含義在于:所建立的新順序、新結構,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和認知,因而更富于有效性。我們在課文結尾處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說最后一句寫道: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為什么?設計這個問題,目的有兩個,一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培養篩選能力;二是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會原因打好基礎。
3、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其社會原因。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為突破“社會原因分析”這個教學難點做準備,同時,通過對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讓學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為此,我們要求學生深入具體語言,從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方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通過討論交流,理解小說通過具體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寫法。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從文中篩選重點語句,進行分析、歸類,加以論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評價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為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孔乙己》這篇小說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也為了使教學更有層次感,我們設計了“評價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對下列問題的討論中,理解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所在。具體問題如下:
⑴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同情?為什么?
⑵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怨恨?為什么?
⑶作者為什么要刻畫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
5、教學小結。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看,一堂完整的語文課,必須要有一個教學小結。我們認為,教學小結要具備兩大功能,一是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二是整理課堂教學思路與方法。為了充分發揮教學小結的這兩個功能,我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對本課的教學小結:學了《孔乙己》這篇以后,你在思想認識和閱讀小說方面有什么收獲?
6、拓展訓練。要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僅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課內閱讀教方法,課外閱讀去實踐,雙翼齊飛,才有提高。為此,我們在拓展訓練這一環節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運用課內所學,課外閱讀魯迅小說一篇,認真分析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體會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4單元小說之林主題中的第一篇課文。在眾多的作品中,魯迅坦言他最喜歡自己的小說就是《孔乙己》,由此可見這篇小說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及具有的重要的語文教學價值。難怪,時間上,從過去到現在,無論教材如何變幻:空間上,在語文課程標準統領下的眾多版本的語文教材,都將《孔乙己》這篇小說收入其中,并且位于第四單元小說之林中的第一篇。有人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而孔乙己不僅是例子,更應是例子中的典范,即使吳敬梓的名篇《范進中舉》在編排的時候已無法與之媲美。
第二點、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教學目標4個:
1、積累重點字詞;
2、學習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的寫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體會人物形象的深刻內涵。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及當時世態的炎涼。
4、引導學生深入解讀人物的生命狀態,傾聽作者對生命的吶喊,聯系現實,關照自己以期提升學生的生命品質。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本單元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點,確定這一堂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及當時世態的炎涼。難點是引導學生深入解讀人物的生命狀態,傾聽作者對生命的吶喊,聯系現實,關照自己以期提升學生的生命品質
二、學情分析
①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②學習語文的觀念、方式、方法較落后③學習語文的能力較弱,語文的素養較低
三、說教法
本文篇幅較長,作者的文風冷峻意味深沉,再加上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現實距離學生生活較遠,這些因素增加了教學的難度。為做到長課短教,降低難度,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我們借鑒了初一入學時填學籍表的做法,讓學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合作探究,以期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形成師生間、生生間立體交流與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其次就是播放孔乙己的視頻朗讀,設置情境,以期達到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教學效果。
四、說學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 朗讀揣摩表演法:指導學生朗讀表演,仔細揣摩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
2、 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義。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懸導入
(1)(出示希望工程宣傳畫圖片)小姑娘童稚美麗而又充滿渴望的大眼睛立即抓住了同學們的眼球。
導引:說說畫中的小女孩為什么充滿這對讀書的強烈渴望?讀書真能改變命運嗎?由此引出課題。(運用逆向思維設置懸念,能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2)(多媒體展示文題、作者)
(3)(多媒體展示《孔乙己》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2)勾畫的生字新詞并重點記憶,準備檢查。字詞的檢查由學生自己進行,檢查的數量為5個,檢查的題型由出題者自薦產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是為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
(三)問題探討,分析孔乙己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
(1)導問:我們作為學生都有學籍,孔乙己也是讀書人我們可否為他也建一個學籍呢。(同學們對學籍并不陌生而為小說中的人物建學籍還是第一次,所以興致極高)
回憶自己填學籍時所填項目,師生共同確定孔乙己的學籍表格式。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身體狀況、特長、經濟狀況、愛好、政治地位、家庭成員、工作生活經歷、操行評語。
(2)觀看孔乙己視頻朗讀。(朗誦者的精彩朗讀與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有機結合,直觀形象)
(3)前后桌四人為一組,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朗讀揣摩關鍵語句,填寫學籍表,分析孔乙己形象。在填寫的過程中要明確答案還要從文中找出依據且深入分析所蘊含的含義。在填寫人生簡歷的時候,根據課文最后一句設計問題:你認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為什么?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依據,培養篩選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在填寫操行評語時引導學生對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方法來刻畫人物的句子進行揣摩朗讀甚至表演,來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這樣安排既培養了學生小說的鑒賞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大有裨益的)(填寫完這張學籍表,孔乙己的人生面貌、人生經歷、思想性格就都展現無遺,一個立體的孔乙己就從紙上躍然挺立)
(教材是教學信息的靜態分布。教材處理,應運用信息論、語用學的理論來指導教學設計,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進行認真分析,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出發,精心設計一種最為優化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對文本原有的邏輯順序和結構進行重新整合、重新建構,使文本的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有效的納入學生已有的認知系統,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濃厚興趣和探究意識,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3)深入探究孔乙己悲劇命運的根源,把握文章主旨。
引語:前面我們說讀書能改變命運,可為何孔乙己作為一個讀書人卻如此悲慘呢,原因何在呢?(鑒于初中生的知識水平,學生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科舉制度的有關知識加以介紹,以使學生深刻理解這篇小說的所揭示的主旨。
(四)深化和升華
1、撰寫悼詞
情景設置: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無論如何,一個生命的逝去都是應該紀念的。假如魯鎮的人們要為孔乙己開一次追悼會,請你撰寫悼詞,你怎么寫呢?(安排此環節的目的是加深對人物形象及主旨的理解與認識,是對本課所學內容的巧妙總結。)這里為了烘托氣氛我選用了二泉映月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有的老師給我推薦哀樂我覺得哀樂更主要的是表達對死者的追思與悼念,難道我們還希望孔乙己的悲劇重演嗎!所以我覺得這里應選擇悲傷的樂曲越悲傷越能激起學生對舊社會的恨和對孔乙己的深切反思。
2、以史為鑒
引語:同學們,我們沐浴在社會主義的陽光下,封建制度已永遠的伴隨著孔乙己的長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箱,然而留給我們的思索遠未結束。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該做怎樣的讀書人呢?(閱讀魯迅的作品要引導學生深入作品情境,關注人物生命狀態從而聯系現實,關照自己,提升生命品質。這對于挖掘經典篇目的新內涵及現實意義,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五)布置作業
請你設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出咸亨酒店后的情況,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為題續寫小說。(學習本文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僅僅是賞析遠遠不夠,要形成能力就必須進行寫作。)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6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作用及聯系。
《孔乙己》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小說單元)中的第一課。小說這一體裁在第三、四冊略有接觸,第五、六冊曾系統地學習小說的文體特點,本課承接已有的知識,先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然后深入學習本文結構的安排和作品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備課的指導思想。
因此我在處理這節課時本著這樣兩個指導思想:第一注意線索清晰,是教材知識系統化;第二符合普遍認識的規律,方便學生記憶。
三、備課原則。
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會其中的精華,我在備課之前本著這樣幾個原則:
1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
2注重學生雙基能力的培養,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3把握好語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
4設計的問題要具有梯度性,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注意全面性。
5注重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反應,及時有效的處理課堂突發事件,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6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四、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指導思想,備課原則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了解,特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德育目標: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惡
2、知識目標:
1)字詞的積累,作家作品;
2)了解小說的敘述特點。
3)體會作品以笑寫悲的藝術手法。
3、能力目標:
①能通過肖像、語言、動作來刻畫人物的性格;
②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小說的能力;
③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五、確立重難點的依據。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生的心理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象。根據以上理論及我教的班級的現狀, 六、重難點。
我把以上目標均作為重點,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確定為難點。
七、如何突破重難點。
那么,我是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第三,以“笑”為突破口,創設問題情境,達到深入淺出情境教學的效果。
八、確立教法學法的依據。
以新大綱“教學中在重視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教材特點為依據,采取以下教學法進行教學:
1分層次教學法。
2目標導學法。
3教師“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自主式”的分析歸納法。此種教學法著眼于學生的能力訓練、著眼于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著眼于學生知識的積累。
教學媒體:采用電腦課件輔助教學
九、預習
1、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
2、勾畫、圈點、作批注、摘抄名句(習慣的培養)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不同人物身份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十、教學設想:
1、以“笑”為突破口,組織安排教學全過程。
2、分層次教學,以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1、導課
據魯迅先生的朋友說,他對其小說中的人物,最喜歡是孔乙己。魯迅先生為什么最喜歡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樣的鬼斧神工之筆來塑造這個苦人兒的形象的呢?你們認真讀課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說,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問題的悲劇,那么,魯迅寫孔乙己悲慘的一生,是命運的悲劇,性格的悲劇,還是社會問題的悲劇呢?下面我們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這樣導課的優點是這樣不圍繞課文內容本身,而借課題以外的與課文有關聯的某些內容發問,巧設懸念,由遠及近,引入新課,不僅過渡自然,而且所述問題正是學習《孔乙己》的一些本質問題,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創作方法和孔乙己這個形象的典型意義。另外也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期待欲,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教學的起始階段就保持對課文內容的審美注意,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施。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代表作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 ……
同學們都知道,魯迅除了擅長寫小說,還擅長寫雜文,魯迅的雜文象匕首,象投槍,對反動派進行無情的揭露,鞭笞。因此,他對反動派左邊一巴掌,(18)右邊一巴掌(81),合起來為魯迅的出生年(1881)兩巴掌加起來是(36),即魯迅死于(1936)年。
《吶喊》是魯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說集,共收入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間寫下的14篇小說,記憶口訣如下:
狂人孔乙己在明天吃藥,阿Q在故鄉講頭發的故事,兔和貓為了一件小事鬧了一場風波,端午節看社戲,刷的一道白光,原來是鴨的喜劇。
3、 寫作背景
《孔乙己》寫于1918年冬天,最初發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后收入小說集《吶喊》。這是魯迅創作的第二篇白話小說,也是他繼《狂人日記》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義的小說。《孔乙己》寫于五四運動前夜。當時,陳獨秀、李大釗正以《新青年》為陣地,領導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向封建主義、孔孟之道進行猛烈的抨擊。
4、字詞教學
5、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考慮以下幾個問題,教師幻燈打出。
6、分層次教學
教師提示:1、衣著可笑
2、名字可笑
3、動作可笑
4、神態可笑
5、語言可笑
6、事情可笑
A: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B:這些笑說明了什么?
C:從這些可笑的地方,反映出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點?
教師提示“我”,眾人,小孩,掌柜
A:分辨他們的笑有什么含義?
B:從他們笑的含義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C:從中挖掘出孔乙己悲劇的根源。
分層次教學的優勢:
根據我所教班級的現有基礎,特劃出三個層次:
A:20%左右的學生對學科基礎較差,或學習態度不端正,或學習方法不良,而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作為A類層次對待。
C:30%左右的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基礎知識較扎實,對所學知識有一定遷移能力,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因此作為C類層次對待。
B:50%的中間生作為B類層次對待。
教學目標分層
課堂教學分層
作業訓練分層
考試評價分層
層級由本人自愿,老師衡量而定,但此種分類是動態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適時調整,這樣分層次教學可以使學生們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受表揚的機會,人人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從而有效地激發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歸納板書
孔乙己是一個特殊人物,正因為如此,他成了人們取笑的對象。他被笑聲包圍,這恰恰就是人物的可悲。人們不無惡意的取笑,正如一支支利箭刺向他,人物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不言而喻。
7、 小結
“笑”是作者進行人物塑造的一種藝術手段。小說以“笑”為線索,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在笑聲中茍活,最后在笑聲中走向死亡。小說對各種人物的笑,描寫越是生動,越是具體,我們就越是感到悲涼。這樣讓悲劇在喜劇的氣氛中進行,以“喜”襯“悲”,更增強的小說的悲劇效果。
教學的預期效果
希望學生通過這節課,能體會作品以笑寫悲的藝術手法。
另外,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訓練,如說話、概括、表演、創造性思維能力等。
1、作業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有針對性的布置,不作統一要求。
1)創作課本劇,2)發散性思維訓練。
3)寫作訓練,2)題目:《孔乙己離開酒店以后……》
《2002版孔乙己》
要求:不改變原小說的主題,充分發揮想象,通過肖像、語言、動作來刻畫人物的
性格。
字數:300字以上。
3)內容:通過肖像、語言、動作來刻畫一個你熟悉的人物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7
一、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小說單元的第一篇,本單元著重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本文寫于1918年冬,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后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文章以極儉省的筆墨和典型的生活細節,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封建科舉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意在表達“一般社會對一個苦人的薄涼”。
初四學生對小說體裁并不陌生,但還只停留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層次,上升不到對小說這種文學作品的賞析層次。因此制訂的教學目標是:①了解一點小說的表達技巧知識。②在對比矛盾中感受孔乙己的變化,揭示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教學重點是目標①,教學難點是目標②。
二、教法學法
學習本課,將運用情境體驗法和點撥指導法,指導學生運用選點比讀法和合作探究法來學習本課。
三、教學過程
矛盾和差異能幫助學生抓住文本的縫隙,彌合學生的認知盲點。所以,教學設想是:通過展示孔乙己檔案卡、了解一點小說的表達技巧知識、在對比中感受孔乙己的變化、從矛盾中揭示悲劇的原因等四個方面的學習活動,來完成教學內容。
1.導入新課:
據魯迅先生的朋友說,魯迅先生對他小說中的人物,最喜歡的是孔乙己。魯迅先生為什么最喜歡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樣的鬼斧神工之筆來塑造這個苦人兒的形象的呢?魯迅寫孔乙己悲慘的一生,是命運的悲劇,性格的悲劇,還是社會問題的悲劇呢?學完課文,就會得到正確的答案。
2.學習活動一:展示《人物檔案卡》。
速讀課文,注意“頹”等字的讀音和寫法,掃除文字障礙,并填寫人物檔案卡。檔案卡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籍貫、出身、學歷、專長、嗜好、主要事跡經歷等。尤其主要事跡經歷,能迅速地理清小說的6個典型的生活細節。
2.學習活動二:了解一點小說的表達技巧知識。
從小說欣賞的層次看本課,幻燈出示,教師介紹,學生積累。
出示的內容包括:故事背景:清朝末年。主角:孔乙己。場景:咸亨酒店。視角:兒童視角。看客設置:短衣幫等。故事氛圍:笑。人物特征:長衫,語言,手。
說到兒童視角,可以聯系學過的《最后一課》《我的叔叔于勒》等篇目,思考兒童視角表達的價值,是“寄予作者對美好人性的呼喚”。
3.學習活動三:在對比中感受孔乙己的變化。
讓學生對第四段出場和第十一段退場進行選點比讀,先獨立思考圈點批注,然后分小組交流研討,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從拿錢的動作由“排”到“摸”的變化、手的功能的變化等,感受孔乙己的變化;從不變的`是眾人的“笑”,笑聲中出場,笑聲中度日,笑聲中死去,引導學生感受孔乙己命運變化社會根源。
從這些細節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4.學習活動四:從矛盾中揭示悲劇的原因。
跳讀課文,發現矛盾點,進行質疑,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依據“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引導學生關注他的特殊身份,他是一個邊緣人、病態人,對這樣的人魯迅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依據“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引導學生體會魯迅文章里常有的非語法性修辭手法,這句深含著對孔乙己命運的思考,不確定中有確定的因素。
依據“對于孔乙己的不幸大家不但沒有同情還總是笑”,通過資料助讀,引導學生關注魯迅的創作動機。助讀的資料是:孫伏園說,他曾聆聽過魯迅自己講述他創作《孔乙己》的動機,“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本文被收在小說集《吶喊》中,吶喊的是麻木的國民性,揭示的是民族的傷疤。
作業:發揮想象,以《孔乙己中舉》為題嘗試寫一篇小說。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8
一、教材分析
這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小說,也是一篇在中學教材里歷久不衰、在魯迅作品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的經典小說,它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揭露了為封建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斗檄文。小說運用正側面描寫、白描手法,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鮮明表現了孔乙己的性格特點,成功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基于對教材的認識,我認為本文的教學目標有三:
(一)、整體感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取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對作品中的人物,能分析其形象,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劇的原因并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三)、學習小說用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培養提高學生對小說的欣賞能力。
針對以上目標,我把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定為教學重點;由于學生對小說背景和小說反映的社會現實的了解缺乏,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了。
三、教法和學法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日漸獲得教師們的認同并開始發揮它的導向、準繩作用。學生只有在經歷了“苦苦求索”的自我探尋過程之后,收獲才能最大化,因此教師要嚴格遵循“生為主師為輔”的原則,切實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杜絕“越俎代庖”現象的發生。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采用圈點法、朗讀法、表演法來實施教學活動,盡量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并在此基礎上質疑,從而得出答案。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采用這段文字——“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無不知道孔乙己這個文學形象,無不為這個苦人兒所撼動。魯迅生前也說過他最喜歡的就是這部小說,魯迅為何最喜歡它呢?他又是以怎樣的鬼斧神工之筆來塑造這個苦命人的命運的呢?……”之所以采用它,是因為我覺得它不光凸顯了這篇小說的藝術成就和重要地位,也暗示了我們的學習目標和重點。
(二)、介紹相關背景資料
寫作背景、科舉制度等。
(三)、初讀課文,理清情節
1、瀏覽全文,掃清障礙;
2、圈畫有關孔乙己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的語句并加以朗讀;
3、概括文中描寫的孔乙己的生活片段:
a、眾人嘲笑孔乙己偷東西;
b、眾人嘲笑孔乙己沒考上秀才;
c、孔乙己教我識字;
d、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
e、孔乙己坐著蒲包用手走來喝酒的慘狀。
此階段大多采用四人合作小組學習模式,教師巡視點撥,并提醒學生為下堂課的表演作準備。
(四)、品味語言,把握形象
1、抓關鍵語句來討論孔乙己的性格特點
a、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b、竊書不能算偷
c、排出九文大錢
2、表演小說中的四個小片段
a、孔乙己在酒店與人爭辯
b、孔乙己教我識字
c、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孩子們
d、孔乙己被打折腿之后
學生作評委,教師適時點評并以學生表演得失引出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最終作出歸納概括。此活動的目的在于“以演促研”——即表演促使學生用心研讀課文,而用心研讀的結果是給表演準確定了位,并能讓表演盡可能地“形神兼備”,兩者相輔相成,無形中加深了學生對小說內容的掌握及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理解。
(五)、討論探究,領會主旨
由學習小組出題大家解答(每組至少一題,出得好的、答得好的都予以加分),此間教師也可提供一些參考問題:
1、孔乙己的命運能否改變?
2、孔乙己的悲劇命運根源在哪里?
3、孔乙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
4、孔乙己式的人物當今是否存在?
5、生活中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弱者,如何對待別人的不幸?
此出題答題活動旨在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并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學習提問的角度、方式、著眼點等,借此提高提問的水平。
(六)、布置課后作業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吶喊》相關篇目并就其中任意一篇寫出內容梗概。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9
我說課的題目是初中語文版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第二課時。我說課的內容包括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教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七大環節。
一.說教材
《孔乙己》是初中語文版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筆下封建科舉制度殘害下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通過孔乙己悲慘命運的描寫,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造成的毒害,是一篇反對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制度的戰斗檄文。
二.說學情
九年級的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都有了很大進步,閱讀能力不斷增強,情感體驗也更加深入,對小說這一文體也有了較好的知識儲備,為本課的深入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1、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2、探究孔乙己悲劇的根源;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惡。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教學難點:探究孔乙己悲劇的根源。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根據新課標、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采用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分析比較法和引導點撥法等來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
2、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二)學法
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重視讓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重視學生思維方式的訓練和合作意識的培養。在指導過程中,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在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中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一)說導語:
首先使用一段話引入:“上節課我們已經對孔乙己的身世和他所生活的時代背景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從咸亨酒店小伙計口中得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然而孔乙己孔乙己其人究竟如何,其死因到底如何,我們還仍需深究,那么這節課就讓老師再次帶領各位少年偵探
穿越時空,實地探訪,了解孔乙己其人,調查孔乙己死因。”
其次,布置任務:
1、潛入酒店,觀察孔乙己——分析孔乙己性格特。
2、訪談調查,剖析孔死因——探究孔乙己悲劇根源。
最后,公布獎勵制度:在行動中表現優秀的偵探小組將獲得“少年名偵探”的勛章獎勵。
【設計意圖】創設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二)觀察孔乙己的言行舉止,分析孔乙己性格特點。
飛船出發,我們即將抵達魯鎮咸亨酒店,請各偵探小組潛入酒店,完成第一項調查任務——觀察孔乙己的言行舉止,分析孔乙己性格特點。請小組內合作完成調查表一,并總結孔乙己性格特點。(配合動畫和圖片)
【設計意圖】創設學習環境,調動學習積極性,適當點撥引導。
如此一個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知識分子,他既窮且酸,不但迂腐虛榮,還好喝懶做,他被人嘲笑,任人戲弄,但最終他也只不過是人們心中無足輕重的多余人。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內的合作交流,把握多種人物描寫方法的分析,總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點。
(三)訪談酒店內群眾,剖析孔乙己死亡因素。
我們了解了孔乙己的性格特點,那么除了孔乙己各人原因,還有那些因素導致了孔乙己的死亡,請個小組繼續深入調查,采訪咸亨酒店內群眾,完成調查表二,并派各組探長總結發言,結案陳詞。(配合動畫)
師生共同總結造成孔乙己死亡的因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
【設計意圖】在合作探究中,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入體驗,探究孔乙己死亡的根源。
(四)課堂總結及表獎作業:
作者通過孔乙己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封建社會末期下層知識分子精神和肉體收到的雙重摧殘,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惡,揭示了民眾麻木、思想愚鈍的精神狀態。
感謝各位少年偵探的積極參與,請優秀小組領取勛章。我們順利完成了孔乙己死亡一案的調查,請大家課后撰寫本案的調查反思與感想。
【設計意圖】總結小說主題,加深學生感悟。
七.說板書設計:
性格原因
好喝懶做孔乙己冷漠麻木
自命清高
科舉制度被嘲笑戲弄
【設計意圖】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擯棄繁瑣,因此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10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生平與寫作背景,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2、學習運用語言、動作、肖像和神態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文中的環境描寫,把握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對孔乙己的批判與同情,明確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和封建社會的腐朽與病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孔乙己的復雜感情及對封建制度的批判。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四、教學過程
(一)名言輸出,導入新課
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著名作家魯迅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舊警醒著世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體會魯迅先生筆下的封建社會。(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作者與背景
1、作者介紹
魯迅,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吶喊》《彷徨》《而已集》《二心集》。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感知背景
快速默讀課文及課下注釋,感受作者的創作背景。
明確: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稱帝表明復辟勢力猖撅,“五四”運動前后,科舉制度雖被廢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人民處于昏沉、麻木狀態。1917年中國的知識分子向封建文化教育進行抨擊,為了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后,于1918年冬天創作了小說《孔乙己》。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朗讀文章第1—3段并思考下列問題。
(1)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明確:地點——魯鎮咸亨酒店,時間——“這是20多年前的事”。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幾類人,分別有什么特點?
明確:長衫客:衣著長衫,坐著吃酒,趾高氣昂;短衣幫:衣著短衫,站著吃酒。
(3)酒店掌柜更喜歡哪一類人,從何看出?
明確:更喜歡長衫客,從掌柜對他們極力逢迎的態度中看出。
(4)思考討論,作者描寫咸亨酒店的環境有何作用?
明確:對咸亨酒店的環境描寫屬于典型環境的描寫,有助于刻畫孔乙己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露小說反封建的這一主題。
2、朗讀文章第4—6段
(1)結合段落,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是什么?
(明確: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雜傷痕”“花白胡子”表明他備受生活折磨,也能夠看出他竭力保持讀書人的姿態,體現出他自視清高的性格特點,這充分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2)以前后四人為一小組討論:找出第四、六段的動作和神態描寫,能夠看出孔乙己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動作描寫—排、綻;神態描寫—漲紅了臉、不屑置辯、頹唐不安;從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窮酸、自命清高的性格。)
3、朗讀文章第7—9段
(1)孔乙己教小伙計寫“茴”字和給孩子們分茴香豆說明了他怎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對小伙計的不熱心表現出惋惜,及對孩子們說“多乎哉,不多也”體現出他的迂腐可笑,但同時也體現出他的善良誠懇。)
(2)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各個場面不同人的笑,下啟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內容上寄托著作者對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復雜感情。)
4、朗讀文章第10—13段
(1)討論:“忽然”一詞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忽然”說明偶然想起,上承“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下啟“他打折了腿”。)
(2)思考: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和最后一次出場不同,有何作用?
(明確:通過對比說明封建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思想,還毒害了他的肉體;人們仍對他取笑,則說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3)文章最后一段“大約”“的確”該如何理解?
(明確:沒有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從孔乙己的處境和遭遇來看,推測出他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會有人關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伙計說孔乙己死亡但并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四)拓展延伸
集體思考:孔乙己的最終命運如何?自由發言。
明確:沒有死亡,但更加窮困潦倒;死亡,無人為他哀悼。
(五)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帶領學生總結故事情節,引導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獲。
2、作業:對比魯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魯迅先生筆下人物的共同特點。
五、教學反思
《孔乙己》是魯迅的一篇作品,該篇小說通過對孔乙己悲慘一生中典型場景的描述表達了對封建制度的抨擊,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既要注意作品創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學生本有興趣牽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從而正確理解文本,了解孔乙己的復雜性格,并理解在封建社會中,深受毒害的不同人物。課堂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盡可能地營造課堂氣氛。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相關文章:
孔乙己說課稿集合05-31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06-27
語文上冊說課稿:稱贊07-03
《孔乙己》說課稿(精選10篇)10-28
九年級語文《孔乙己》說課稿(精選5篇)03-25
初三語文《孔乙己》課堂實錄(精選10篇)12-05
初三上冊《談讀書》說課稿09-03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01-11
全國一等獎語文說課稿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