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1
【說教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應該抓住兩個要點: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蘊涵著的既顯而易見又不著痕跡的感情抒發。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下面我就和各位老師交流一下我的這堂課的設計意圖。
【說重點】
(一)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里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于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淀。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后將終身受益。
(二)在矛盾處置疑,激活學生的思維。
于無疑處設疑,于矛盾處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幾只大貓?”原是無疑之處;而“面對這樣性格古怪的大貓,老舍先生一定很頭疼了?”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文中找理由、擺事實,忙得不亦樂乎。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
(三)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我今天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說說為什么這么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于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匯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對于《新課標》精神的理解,我也是處于學習的階段,談不上深刻地領會,今天和大家交流,也僅僅是一種探討,但愿我拋出磚能引來更多的玉,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
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尊嚴》是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本篇課文抓住輕人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他是一個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的人,表現出年輕人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遜”“喉”“捶”“愜”四個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默讀、朗讀、比賽讀、小組讀等方式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體會到尊嚴的可貴之處,從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維護自己及他人的尊嚴。
教學重點:
通過文中對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透過年輕人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以及分析杰克遜大叔對女兒的談話,認識到這種自尊的可貴。
二、說教法:
新課程表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
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著重引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我主要運用到的教法有:
1、問題導入法
2、課文分析法
三、說學法:
根據課文的特點,以及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如下的學習方法:
1、自讀品悟法
2、小組合作學習法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都是好奇好學的,在導入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饑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會怎么做?
2、以讀促思,讀中感悟
(1) 默讀課文,師提出要求。新課標指出,第二學段的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要初步學會默讀。這個環節正好為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提供了機會。教師在學生閱讀前要明確要求,這有利于學生更有方向地把握課文。
(2)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簡單地復述課文大意)。在教學中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這符
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合作學習,探索交流
這個環節是先讓學生合作學習,再讓同學們匯報學習情況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學習,培養其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勵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達到口語訓練的目的。我主要是從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
(1)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年輕人是個什么樣的人(有自尊、有原則的人)
(2)對于這個年輕人的表現,你有什么感受?(佩服他,自尊對于我們很重要)
(3)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年輕人與杰克遜大叔的這些對話?
4、分析課文,適時點撥。
在這個環節中,我重點分析兩個問題。
(1)年輕人從一開始不吃杰克遜大叔送的食物到最后他接受的原因。
(2)分析杰克遜與女兒的談話,體會尊嚴的可貴之處。(為什么說他是富翁?文中哪些句子證明了他是個富翁)。適當的分析課文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5、比賽讀書,深化理解。
根據小學生的好勝心以及愛表現的特點,我設計了以小組為單位,比賽讀年輕人和杰克遜大叔的對話的環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更進一步地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6、整體回顧,分享感受。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在這個環節中,我將采用分小組朗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談談學習了這篇文章的感受。
7、拓展知識,深化理解。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所以,在最后這個環節中,我選擇了贈給同學們幾句有關“尊嚴”的名言的方式,希望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廣泛地理解尊嚴的重要與可貴。
8、作業
語文教學是植根現實的,它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為此我布置的作業是:
搜集其它有關“尊嚴”的故事,與同學們分享你的故事。 這樣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語文說課稿3
一、教材:
《口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最后一課(20課),是講讀課。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主要通過描寫口技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口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發出的精彩聲響,以及賓客沉浸其中、如癡如醉甚至以假為真的反應,生動地再現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藝,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一些重點虛實詞的用法。包括文中一些特殊用法的詞,一詞多義,表示時間的詞,數詞的應用。
2、學習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應用。
3、體會我國民間口技藝人非凡的智慧和表演才能,感受古人用簡約語言營造的廣闊想象空間。
三、教學難重點
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
四、教學設想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因此教法與學法就遵循這一原則為指導。
1、 教學方法:以興趣激發學生,聽、說、賞、寫結合。發現法:深挖文本,篩選有效信息。合作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2、 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多媒體(課前準備并放映《洛桑學藝》的光碟)。
學法指導 課前預習法,掃清字、詞障礙。學會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合作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多媒體播放相聲《洛桑學藝》(為學生創設一個實際接觸口技藝術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我國民間藝術的興趣。) 口技藝術是我國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這種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口技》。
(二)、請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和落實字詞 精讀全文、分組發現: 第一組:發現文中用法特別的詞 第二組:發現文中古今異義的詞 第三組:發現文中一詞多義的詞 第四組:發現文中表示時間的詞
做的快的同學,輪到你自己嘗試獨立地進行發現了!你該積累一個怎樣的詞語板快呢?(這個步驟是為了那些學有余力的同學準備的,讓他們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三、)聽、說、賞、寫
1、聽誦讀 首先,我們來欣賞一段精彩的《口技》誦讀表演,請大家用心觀看,用心品味,用心發現 (播放視頻)。 其次,讓我們向名家學習,用心將課文朗讀一遍。
(1)、文中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內容,請發現,找出來。
(2)、文中有一個字可以領 起全篇,請發現,找出來。
2、說場景 、賞語言 名家的精彩的誦讀表演,把我們帶回到了口技表演的神奇境界之中。下面,讓我們帶 著對口技表演的美好印象,走進課文場景,進一步體會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能,品 味作者林嗣環是如何表現口技之善的。(找出相關語句,展開合作探究學習。)
(1)、說說口技藝人的表演,先后摹擬出哪些?每個場景的表演內容是什么?觀眾反應如何? 場景: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表演內容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聲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觀眾的反應 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2)、用“口技表演之善,從------幾句話可以看出,它善在------”的句式,說說你們的探究結果。
(3)、再讀課文,歸納作者的描寫為什么這么成功?
文章表現口技藝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現在: 對聲音的正面描摹 觀眾反應的側面烘托 對簡單道具的反復描寫 其實,大家剛才的交流都圍繞著一個“善”字展開。我們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環筆下精彩描寫的“善”,正是因為作者林嗣環筆下精彩描寫的“善”才有了我們欣賞品味的廣闊空間。課文《口技》給我們做出了繪聲繪色描寫場景的精彩范例,它在寫法上,無論是善于抓住文眼作正面描寫側面烘托,還是首尾呼應,或者是凝練生動的語言應用等方面都給我們作出了示范。學習本文就是要學習它的這些寫作技巧。
3.學寫作(學以致用) 下面請大家借鑒并運用所學技巧進行寫作訓練。出示漫畫《口技鳥啼表演》,要求學生根據漫畫內容,加以合理想象,看圖說話演繹成文。 提示:
(一)、要抓住畫面內容,圖一表現口技鳥啼表演者站在麥克風前以口腔配合手的動作,摹擬鳥啼,神情如癡如醉;圖二則表現幾只鳥兒環繞在口技鳥啼表演者的上空,鳥兒紛至沓來,顯然是表演者的逼真摹擬引來的,由此可見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演技。
(二)、要緊扣漫畫內容,展開合理而生動的想象,演繹成文。
六、板書設計 對聲音的正面描摹
善 觀眾反應的側面烘托
對簡單道具的反復描寫
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爭吵》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后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于好;最后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課文細致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我”的不安與后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體現了“我”的個性特征,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我”活脫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也為克萊諦后邊的友善行為作了鋪墊和暗示。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2、教學目標
1被崛13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石匠、墨水、故意、誠心誠意、承認、緣故、憤怒、獨自、戒尺、既然”等詞語。
2庇懈星櫚乩識量撾模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3碧寤岣蓋姿檔幕暗暮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重點、難點: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2、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1、小結全文,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課外延伸:說說寫寫你自己的故事。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朗讀能力,通過自學能夠自由朗讀課文,并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級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對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抱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但語言重組能力不是很強,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
三、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探究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創新教育中所說的研究性學習,小學生由于心智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對他們而言,所謂創新性學習,不是真的期望他們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有什么發明創造。而是指他們經過研究性學習,發現前人早已發現的知識,或對已知道的知識進行新的有意義的重組。本課的研究性學習就是把這種“發現和重組”的過程當做追求的重要目標——激活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通過課堂上的這種研究性學習注意創設一種重要研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現和體驗,小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促進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說設計意圖
通過調查報告形式結合學生探究,了解課文內容并體會課文的內涵。從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點。
利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體會作者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五、說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調查事件——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于文章題目是我們生活的故事,所以上課伊始,就跟同學說:同學之間常有爭吵,而事后老師往往通過調查處理,今天你們也幫老師處理一件爭吵事件,行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三年級孩子的好奇,探究的欲望。
調查爭吵事件。設計調查報告形式的作業,本身就是很有創造性。通過調查報告的呈現展示為導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讓學生明白課堂自主探索的主題。采用多次調查的形式,體會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和進步。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著進入教學的第二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我的一些弱點:愛瞎猜、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善于反思。也看到克萊諦能諒解同學的過錯,寬容同學,珍視同學之間的友情。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重點:理解父親的兩句話對我的幫助,同時感悟父親第三句話對我今后的影響。知道是我的父親教育了我當好一個好孩子應如何去面對自己。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匯報相機板書,并及時出示下列
重點句:我覺得很不安……不該那樣做(我很后悔)
克萊諦是個好人……父親又是那么喜歡他的種種情形來(看出克萊諦是個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該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記起父親……的話來。
克萊諦不時……而是悲哀。他又說……“我也等著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錯了,就應該……戒尺!
……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后悔、難過、得意的語調讀我對爭吵后的感受和和好后的高興,用不是滋味的語氣讀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我報復克萊諦后的感受。
在學生探究體驗,我引導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并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說法,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首先判斷父親的話,對我來說是合理的.嗎?
2、再結合父親前2句話的理解,感悟父親話的內涵。
六、教學簡案
一談話引入
同學之間常有爭吵,而事后老師往往通過調查處理,今天你們也幫老師處理一件爭吵事件,行嗎?
二學習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點
1、課件出示:我和克萊諦爭吵動畫 老師配讀課文1—4自然段
2、請你說說你對事件的看法?
3、出示調查表
調查時間 調查人:
調查對象
事件原因
爭吵中的人物
表現(關鍵詞)
你的看法
要求:仔細閱讀課文1—4自然段,以小組為合作團體,快速完成表格。
4、反饋交流(選一份)
過渡:看來同學們對他們的情況了解比較深刻,那么他們爭吵過后的結果是怎么樣的?
(和好如初)
三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問題:那爭吵之后是什么使他們又和好了呢?
1、探討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要著重研究什么?有該怎么研究?
(著重研究我是怎么說的?怎么想?怎么做?克萊諦是怎么說的?怎么想?怎么做?)
2、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課文,畫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體會我和克萊諦的表現。自己鉆研好了的同學可以與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學生朗讀,畫有關句子,小組合作學習)
3、呈現學習結果,綜合訓練提高。
重點句:我覺得很不安……不該那樣做(我很后悔)
克萊諦是個好人……父親又是那么喜歡他的種種情形來(看出克萊諦是個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該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記起父親……的話來。
克萊諦不時……而是悲哀。他又說……“我也等著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
(從中進行朗讀訓練,并做到適時的評價)
4、出示調查表
現在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四圓滿結局,感情升華
過渡:當我的父親知道了這件事,是怎么樣的態度呢?
出示:既然你錯了,就應該……戒尺!
你覺得父親的話對嗎?為什么?
五小結本課
語文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寫于1901俄國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時期,高爾基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斗激情的頌歌。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為它的文體特點(散文詩)適于單元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想與想象,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標“閱讀”部分的要求。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多層次誦讀課文,從整體上領會課文的深刻內涵。
2、了解相關文學常識及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義。
3、了解烘托、對比、象征等表現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課前搜集有關海燕、高爾基、寫作背景等資料,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2、以朗讀為主線,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通過多層次誦讀,探究課文的深刻內涵。
3、通過猜謎語、當翻譯的活動感受象征手法,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勇敢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生活暴風雨的樂觀、戰斗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根據《海燕》的本身特點和語文課的要求,“讀”歷來就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象征、對比和烘托的寫作手法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體會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則是作者的初衷,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是我們現在教育的人文目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意圖:
1、“美文需要美教”,本設計力求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發現、個性化體驗、藝術性創編等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并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2、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給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圈點批注、仿句說話練習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所以我采取以朗讀為主線,通過設計精巧的微型話題,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架起和諧的橋梁,進行平等式對話教學。
五、課時安排:
課前預習階段要求學生搜集資料,掌握字詞。課文閱讀教學兩課時。第二課時主要教學任務是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完成作業。以下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分鐘)
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自然地導入新課。
導語:如果在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里,你們喜歡呆在哪里呢?
但是有一種鳥卻總是很勇敢的在這樣的天氣里,在濁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飛舞。這種鳥叫什么名字呢?(學生交流搜集到的關于“海燕”的資料)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高爾基唱給“海燕”的頌歌。(板書課題、作者)
(學生介紹作者)
搜集和處理信息是新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查找課文有關資料的工作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提高了學生能力。
(二)、多層誦讀——感知課文內容(24分鐘)
1、播放錄音聽讀。
要求學生凝神靜聽,用概括性語言說說你聽后的感受或描述你腦海中呈現的畫面。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從而奠定本文的朗讀基調,營造出一種激昂熱烈的課堂氣氛。說感受和說畫面的環節是學生通過聽讀之后再創作的過程。
2、分組合作研讀。
(1)、自由朗讀課文。
(2)、全班分成三組,分別完成如下任務:
A、用——畫出描寫風云雷電的詞句,找出暴風雨的變化,并按照“暴風雨”的格式起小標題。
B、身處這樣的險惡環境,海燕的表現怎樣呢?請同學們用~~~~~畫出直接描寫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選擇你喜歡的讀一讀。并補充題目“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鳥面對暴風雨又有怎樣的表現呢?讀一讀相關的段落,圈畫出關鍵詞。并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用“面對暴風雨,心想:。”的句式說話。
這是課文研讀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里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每組都有自己的任務。起標題、補標題和揣摩心理的方法有利于打開學生閱讀的思路。當學生找出合適的詞句的時候,其實對課文細節的把握已經有了一定深度。
3、指導揣摩精讀。
(1)、驗收分組學習效果,指導朗讀。完成部分板書。
(2)、《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響樂,共分三個樂章。你能劃分出來嗎?
(3)、思考:暴風雨漸次逼近的險惡環境對于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體會寫其他海鳥對于表現海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這一教學環節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通過指導朗讀、賞析、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在感悟散文詩的優美意境的同時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和對比反襯的寫法。
4、角色對抗演讀。(暴風雨vs海燕vs海鳥們)
起立誦讀的形式,甚有氣勢,符合本文朗讀要求,也是提高朗讀效果的創造性方式。依據上一環節的分組,動員學生結合三個場景分三部分演讀,體會語氣、節奏和情感上的變化。
(三)、難點突破——感受象征手法(10分鐘)
1、任何文學作品都有時代的烙印,《海燕》這篇文章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寫成的?
(1)、學生介紹課前搜集到的背景資料。
(2)、教師補充講述發表過程中的小故事。
應該說時過境遷,學生對詩中“海燕”象征意義的理解頗有難度,而本詩教學時必須得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才能理解“海燕”的意義。在處于困惑不解之時呈現“寫作背景”,能幫助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順利地理解了海燕的象征意義。
2、作者僅僅是在描繪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場景嗎?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寫到的一些具體事物都代表了什么呢?大家不妨把它當謎語來猜猜。
學生發言,教師相機板書,總結:實際上這里面正是運用了一種文學表現手法,那就是——象征。
3、從剛才的猜謎語活動中大家能發現“象征”是怎么回事,又具有什么特點嗎?
(象征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它往往著眼全篇用具體事物表現抽象的意義。)
對抽象的概念理解不用直接、機械的講解,而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探究活動中水到渠成的理解。
4、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下一個活動:當翻譯!把本文的文學語言譯成直白的語言。這樣更好地理解課文含義和象征手法。
(1)、老師作示范:“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可譯成:“在大革命風暴來臨之前,人民群眾還沒有覺醒,xxx勢力喧囂一時。革命先驅在頑強自信的奔走呼號,宣傳革命……”
(2)、請同學們選擇其他相應的語句進行翻譯。
極富創意的“當翻譯”活動,把復雜的枯燥的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的行為變成了一個充滿趣味的活動,使學生在趣味無窮中不知不覺完成了探究過程。
(四)、拓展延伸,體驗升華(8分鐘)
斗轉星移,逝者如斯。轉瞬間,一百多年過去了。而今,俄國的革命形勢與百年前相比已經面目全非,就連國家名稱也經歷了“沙皇俄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獨聯體(包括俄羅斯)”的變化,真是風云變幻、世事滄桑!但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讓海燕的積極、勇敢、樂觀的戰斗精神在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1、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下面請大家以“暴風雨”為話題講述自己的故事,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遭遇過怎樣的暴風雨,又是如何戰勝暴風雨并獲得怎樣的人生啟示。
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后,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培養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一教學環節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學理念,完成了教學難點。
2、自主創編——仿句說話: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說(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為(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將對()說(),因為()。
啟發學生可以對課文中的對象說,也可以對現實中的人或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搏擊長空的雄鷹對屋檐下的燕子、青海玉樹地震中救援人員對壓在廢墟下的待救女孩……)
在處理練習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讓文本教育走向現實教育。
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風云雷電:【xxx勢力】
暴風雨(的變化):孕育—迫近—將臨【革命風暴】烘托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喚【革命先驅者】對比
海鳥們:呻吟、飛竄、恐懼、膽怯、躲藏【假(不)革命者】象征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滅【人民群眾的力量】
語文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內容
《觀潮》是語文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和言語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本單元的課文以寫景為主,本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書寫"鼎、罩"等7個生字,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若隱若現、昂首東望等詞語;
能用"逐漸"、"恢復"等詞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以讀促悟、多種閱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本科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我將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描寫方法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詞句,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內容。
我對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是基于對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那么接下來我來說一說學情。
二、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對于正確書寫漢字還有待加強,學生理解一些語句深層涵義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這些都將成為我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對教學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因為本課是篇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多媒體,采用"創設情境法"、"圖文結合法"等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錢塘江潮來時宏偉的氣勢,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學法分析
學生將采用"情景探究法"、"討論法"及"朗讀體會法",通過對圖片影像的觀看,感受和學習課文中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五、說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首先我采用設問的形式問學生們,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聽說過或者見過錢塘江大潮嗎?
然后,放錄像讓學生們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之后,請幾個學生分別談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因為很多同學都沒有親身感受過這一奇觀,在這里我運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氣勢,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利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
第二環節:新授環節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
先請同學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詞,采用查字典等自學方式解決。
然后我找同學來大聲朗讀課文,并采用同桌對讀的、抽讀生字卡的方式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積累,理解字詞的意思,培養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新課標極力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提醒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我讓學生帶著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這一問題來默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默讀的時候要提高默讀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筆指著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指導學生默讀的方法。課文脈絡清楚,學生在初讀基礎上能很快理清脈絡,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3.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為了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觀看一遍錄像。這種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們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到觀潮人的感受。
4.細讀,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部分,我設計了如下三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
1.潮來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樣?(江面平靜)
2.潮來時,江面的景色什么樣?在講潮來時這部分時,讓他們用筆畫出描寫潮來時的景象和聲音的詞語和句子,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大潮過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樣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書時聯系生活經歷,體會感悟,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我之所以設計如上三個問題,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時間順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第四環節: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板書設計
根據潮來前、潮來時、潮去時的關鍵詞總結成為本課板書,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錢塘潮的特點。
潮來前:風平浪靜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觀 潮來時: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語文說課稿7
一、說理念
有創造地運作“整體 ——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閱讀。以“讀說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邊讀邊想邊感悟,引導學生置身文本之中。
二、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
《荔枝》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二組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回憶作者與母親之間發生的幾件小事,反應了母親與兒孫之間的愛,同時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無限的思念。
2、制定目標:
(1)學會本課的十個生字,會寫含生字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內容,感受母親對兒孫的愛,喚起關愛父母之心。
3、確定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深厚感情,受到關愛親人的教育。
三、說教學策略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和主體作用,采取講學結合,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自讀自悟,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堅持以生為本,注意落實語言訓練點、朗讀訓練點、思維訓練點、延伸練筆點,大膽讓學生自讀自悟。
四、說教學流程
(一)猜讀導入,營造一種氛圍;
教師出示新鮮的荔枝,讓學生說說荔枝的外形,說說吃起來的味道。如果讓你寫關于荔枝的文章,你會寫些什么?那么課文是不是這樣呢?作者的想法與你們是否相同呢?(有人說,閱讀是一種猜測的游戲,是讀者的經驗在文本中的再驗證,是讀者人生經歷走向作者人生經歷的過程。而閱讀教學應引導通過大膽想像猜測,產生強烈的期待視野,從而與文本零距離接觸。)
(二)整體感知,升騰一種感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同時想想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初讀是是閱讀教學的開始,學在解讀中的第一感覺很重要,原生態的感悟是后面教學的基礎,應讓學生直面文本。)
2、再讀課文,理清文脈。邊讀邊思考問題:課文圍繞荔枝寫了我與母親之間發生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之后,給學生提供一個感興趣的,寬泛的閱讀對話話題,為下一環節的精讀感悟做好鋪墊。)
(三)潛心會文,感悟一種情味;
1、批注課文,與文本對話
母親的愛是那樣無私與偉大,那么課文哪些地方的描寫令你感動,請你多讀幾遍,并在文中旁注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批注文本是落實學生與廣文本對話的有效形式,也是有助于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是語文整體素養的一部分,當然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又要注意教師的適時點撥。)
2、批注交流,師生對話
匯報學生的感受,教師主要預設以下內容:
(1)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蓋劃破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只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舍不得吞下。
(先指名讀句子,找出描寫母親動作的詞語,然后說說從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最后指導學生朗讀)(母親是第一次吃荔枝,她非常喜歡荔枝,這樣細致的動作描寫,可以體會到荔枝在母親的眼里是格外的珍貴,她像對待一個小生命一樣認真細致地剝開,仔仔細細地欣賞,像個孩子一樣高興,也可以說體會到了母親對荔枝的一種無比的喜愛,母親仿佛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里面是特別的高興。)
(2)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個都長著疤,有的還爛了皮,只是讓母親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凈凈。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著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幾遍才洗成這般模樣。
(讓學生想想母親為什么買這些處理水果?重點抓住小果子的特點描寫,從中體會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及對我的關懷。)
(3)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后回過頭來對客人說:“快嘗嘗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親利用上茶端下沙果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處處為兒子著想,盡管那盤沙果是她買的,她就勢端了下去,留給兒子買的荔枝,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這兒也可以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
(4)母親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母親臨終前未能吃上荔枝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把舍不得吃的、最愛吃的荔枝都給了兒子和孫子,那種殷殷的舔犢深情,還可以體會到作者因母親臨終前不能吃上荔枝,而產生的深深的遺憾和無法彌補的痛楚。)
(5)站在荔枝攤前,腳挪不動步。那時,北京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時令一過,不消幾日,再想買就買不到了。想想活到 28 歲,居然沒有嘗過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親快 70 歲的人了,也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呢!雖然一斤要好幾元,挺貴的,咬咬牙,還是掏出錢買上一斤。
(對比我們現在吃荔枝是家常便飯,而他們卻那么艱難,表達作者對年近70 歲的老母親的拳拳孝心)
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順序適時點撥。
(這一環節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交流碰撞,教師巧妙點撥,精要總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當演員,當課堂主角,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說出獨立的見解和感受,促進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的人文內涵。)
真情訴說,與自己內心對話。
同學們,面對這對母子,他們互相關愛,母親為了照顧小的把自己鐘愛的荔枝讓給子孫,而孩子熱愛母親,年年都給母親買荔枝,讀了他們的故事,你結合自己的實際,一定有許多話想說,想想,告訴你的同桌,然后再全班交流。
(“隔岸觀火”是語文學習的一大弊端,學生融不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便很難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學中讓學生改變角色,走進教材,從讀者變為當事者,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總結提升,學習一種表達;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簡短的一句話飽含著作者多少復雜的情感與心中訴說不盡的話語,根據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作者未說完的話會是什么?(注意要與原文的基調一致。)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合程中走橋梁作用的一種手段。讓學生仿寫,把學到的知識點向課外延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語文說課稿8
一、媒體創設,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營造氛圍,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劉老師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視頻,再現了劍龍勇敢搏斗的場面和霸王龍的兇殘,創設真實的情景,讓生仿佛身臨其境。通過視頻的播放,聲音的渲染,讓學生在感官上有了深層的理解,有助于了解恐龍的外形特點及其生活習性。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語文新課標注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劉老師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了解恐龍。如“望而生畏”“龐然大物”通過聯系生活和圖文結合,讓學生進行體會,并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表現出來,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這節課讀的形式較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不夠,如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深入課文語境來讀,可能更能讓學生讀出對恐龍的了解和喜愛。
三、學法指導,自主探究
學習語文貴在“學”,教師應該“授之以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欲望,培養自學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劉老師的課堂上,較好的體現了教師由“扶”到“放”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學法指導,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指導教學完雷龍后,教師總結學習方法:1.找出特點;2.說明方法;3.讀讀句子。通過指導,出示表格,讓學生自學其余幾種恐龍,并且滲透說明方法的指導,較好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讓學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為學生指明了方向,樂于并且易于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四、統領全文,整體把握
語文教學要體現其工具性,對于課文整體性的把握,也是訓練學生概括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劉老師在上課開始,就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二到四段,找出寫了哪些恐龍,并且出示表格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歸類(恐龍和恐龍的親戚,植食和肉食),通過此文轉自斐.斐.園 FF.Net這樣的訓練,讓學生一下子抓住了恐龍的種類特點和生活習性,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更好的培養了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最后總結全文時,如讓學生根據表格自主歸納所學,可能學生對課文印象更加深刻。
五、積累遷移,練寫內化
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會用語言文字,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劉老師讓學生以“我是某某龍”的句式進行自我介紹,注重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個人以為,如能鼓勵學生用個人語言來表述恐龍的形態、習性等特點,似乎更能體現課堂的語文味。
綜上所述,劉老師的這節課讓我體會很深,我們相信只要不斷的探索努力,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展現一片美麗的藍天。
語文說課稿9
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能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草原》一文的教學。我的說課將從四個方面展開。
一、教材分析
我首先要說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重點課文,本單元課文的共同主題是“景物聚焦”,體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草原》是一篇景象融會的散文,重要報告了作者老舍老師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優美景致,以及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景象。課文語言清新優美,線索清楚明白,稱贊了草原的優美風景,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知交誼,表現了故國事各族人民連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對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課教學內容的重點。
課文的結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濃縮了作者的情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由于我們的家鄉遠離草原,學生對草原風光和風土人情缺少感性認識,這樣,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因此,教師必須準備必要的聲像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以此來幫助學生“入情入境”。
二、教學目標
接著,我來說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掌握有關生字新詞,了解有關的民族風情。
能力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情感目標: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激發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情感。
本課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整體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教學目標中的后兩項的要求。今天,我重點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過去的“教學生”,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同時要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采用情境教學法、品讀法和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適度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景,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學生的思維,體味美的意境。
所謂“品讀法”就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以讀促學,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情感,讀出感悟,讀出內涵。
“合作探究”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法,也是本課采用的一種學法。
四、教學過程
最后,我重點介紹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在感受草原風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時,培養審美能力。整個教學程序分為6步:
第一步:聲像感知,激情導入——期待美
在本課的導入中,我首先播放視頻《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學生被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
第二步:整體感知,把握要點——尋找美
老舍先生游覽了草原,感受很多。他用哪句話來概括的呢?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老舍先生為什么會有“何忍別”的感受呢?這節課我們就從兩個方面來探究:一、這是怎樣的草原?二、這是怎樣的草原人?
這樣設計,在學生整體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有機的結合起來。
第三步:圖文結合,創設情境——感受美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教師首先提出問題:這是()的草原。
具體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帶給學生的是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
接著,品讀重點詞句。對于文中重要的詞句,我將出示相關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特別是對于“渲染”和“勾勒”這兩個詞的理解,可以出示國畫圖片,通過畫面的比較,讓學生欣賞小丘線條柔和的形態美。
然后,在學生充分理解詞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要讀出“高歌一曲”時的激情,讀出“低吟小詩”時的陶醉。
最后,在“情深深,意濃濃”的氛圍中,啟發學生:“作者會低吟一首怎樣的小詩呢?”然后,師生深情誦讀《敕勒歌》。
這樣,這一部分教學的中心問題“這是()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決。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學習圍繞“這是()草原人”展開討論。
具體做法是出示課件,讓學生自讀2到5自然段,小組合作,填寫表格:
自然段
地點
人的活動
當時的氣氛
學生分組研討時,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賽馬、迎賓”等內容的音樂,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放飛自己的想象,活躍課堂氣氛。
然后小組成員選擇適合本組同學特長的,能表現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方式進行匯報,如感情朗讀、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后,再回到這一環節的中心任務:填寫“這是()的草原人”。
第五步:緊扣重點,體會情深——升華美
草原的風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熱情已深深地感染我們每一個人。在依依惜別的時候,你最想說什么,做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充分討論,然后教師總結,大家心中的千言萬語,概括起來就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接著,抓住這一點題詩句,讓學生反復誦讀,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華。
這時,大屏幕展示:夕陽的余暉灑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隨著優美舒緩的音樂,我問學生,課文表達的僅僅是蒙漢情深嗎?引導學生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然后,在“愛我中華”的動人旋律中,通過課件展示有關民族團結的動人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中華民族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創新,內化感悟——延伸美
課后的拓展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語文說課稿10
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后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鼓勵質疑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師自然導入:“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時間的文章——著名現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板書課題后鼓勵學生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這些問題你想怎么解決?”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閱讀狀態。
二、初讀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么?”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里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么?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師生品味重點句子“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掩著面嘆息……”
4、師生交流評價
在這里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于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5、仿寫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里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四、感情朗讀,深化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特別強調,把正確、流利、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貫穿到各個學段。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特別是指導朗讀的層次性。一開始,教師范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再讓學生自主研讀,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后讓學生配樂讀。文章多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大量的疊詞,語言優美,讀起來輕巧、婉轉,在美妙、抒情的樂曲中朗讀,就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學生在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課后延伸,拓展閱讀。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作者回答了沒有?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開去,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并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想的讀書方法。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我還布置了課外閱讀作業:
1、讀一讀《跟時間賽跑》和《長歌行》。
2、寫一句有關時間的句子做為自己的座佑銘。
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這樣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板書設計上,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板書重點詞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和積累優美的語句。
語文說課稿11
尊敬各位領導,老師:
我今天要講的課是古詩《所見》。
一、 說教材
《所見》是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屋》里的一首古詩。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描述了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著歌兒,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剎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鄉村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詩4行展現了兩幅圖畫。第一句話體現《牧童行歌圖》,第二句話體現《牧童捕蟬圖》。全詩的最大特色是:對仗工整,有聲有色、情景交融、由遠及近、動靜結合。本課文配有一幅插圖,但畫面上沒有畫出后兩句詩句的畫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圖畫。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的的朗讀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對古詩還生疏,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要讓學生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實現。所以我把引導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作為本詩教學的重點,把學生引入詩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從古詩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為本詩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I、理解詩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并根據古詩展開聯想,編寫一篇小短文。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四、說教法
l、直觀教學法: 2. 圖文結合法: 3. 質疑法:4.以讀代講法: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無意注意和形象思維占很大的優勢,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充分運用了先進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新穎的形式,精彩的畫面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消解學生觀察體驗、抽象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我圖文對照,讓圖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語言美統一再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覺得自己仿佛身臨其境。
五、說教學流程
1、看圖聽音樂,領會詩意
在導入環節我設計了優美的音樂,教室班畫兩幅圖。為了引導學生埋解古詩中前兩句的意思,在學生朗讀完古詩之后,我用多媒體展示《牧童行歌圖》,接著提問: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幅畫,上面都畫有什么?你們都聽到了什么?他唱的歌怎樣?他此時的心情如何?假如你是牧童的話,你會有怎樣的心情?通過這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展開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口語能力。使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進入詩中,同時隨機埋解"牧童、振、林樾"等詞,口說這兩句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然后板書這兩句詩句,接著范讀,小組讀、個別讀、全體讀。從中理解詩意,培養語感,提高朗讀能力。
2、圖音并茂,激發興趣 我又用多媒體展示鳴蟬,你們聽到什么叫聲?相機理解“欲、捕、鳴、”的意思,口頭說出“意欲捕鳴蟬”之意。為了再引導學生口頭說出最后一句詩句的意思,我又設置了這樣的提問:你們還聽到牧童的歌聲嗎?這時他的表情、動作怎樣?相機理解“忽然、立”。要是你們在場的話,會怎么做?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反復吟誦,體會意境 古詩有它獨具的音樂美、節奏美;成功的朗讀就是用有聲的語言再現詩的意境。我先要學生聽錄音朗讀古詩兩遍,讓學生學習專家的朗讀技巧自由放聲地朗讀,鼓勵學生主動起來朗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朗讀。好的給予肯定、表揚,促進他們的上進心,加強他們的榮譽感。讓個別學生扮演詩人配樂吟誦全詩,最后全體朗讀,把詩人的情感讀出來。從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4、古詩聯想,開闊閱讀 通過讓學生從已知的古詩中找出和本文表達的情景相近的古詩,讓學生充分理解和體會本詩所表達的意境,更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5、拓展思維,語言訓練 流暢而有層次的語言表達是語文的訓練的重點。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含,加以豐富的聯想,最終目的是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
朗讀是語文課不變的主題。書讀千遍,其意自見。因此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初讀--品讀--悟讀--精讀--美讀-賞讀”這樣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從讀中品悟;在品悟中讀出精彩;在精彩的朗讀中讀出古詩的美;在理解古詩美的基礎上去欣賞古詩、品味古詩,從而發現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中的美,進而為生活創造美!
六、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課前我準備了優美的音樂、色彩鮮明的圖片以及生動flash動畫,目的是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古詩的意境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完成板畫也讓學生深入感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美;引導學生通過對字的探究和詞的挖掘充分感受古詩的文字美和語言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配樂朗讀讓學生帶著古詩走入意境,感受音樂來理解古詩的內涵,體會古詩的音樂美;flash動畫的播放,使學生一下子走進古詩,仿佛自己就是那個了可愛的小牧童......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為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在課結尾處我設計了擴展閱讀,讓學生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美”。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贊》這課是一篇新教材,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處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贊,得到別人的肯定。
老師對學生,同樣如此。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贊,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涌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但教學中不可忽視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學,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重點反饋。學生的朗讀能力相對比較稚嫩,教學中應采取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還可以通過范讀幫助學生情感體驗。本階段學生自主積累和應用語言的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可以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如想象、游戲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語言、應用語言。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正確書寫5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地贊美別人,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本課9個生字,正確書寫5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地贊美別人,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五、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六、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人人都喜歡聽到贊美的話,上課前,我特意準備了一組稱贊語,并當場運用這些稱贊語。比如“你坐得真端正!”“你的課前準備做得真好!”“你的字一直都寫得很漂亮!”孩子們聽了非常興奮,一個個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稱贊,課堂氣氛自然就出來了。
(二)游戲激趣、鞏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課上我通過開火車、找朋友等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范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為什么還要稱贊他呢?對這個問題,我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贊別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采用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階段,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1、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開始不是稱贊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2、讓孩子們相互尋找好朋友身上的優點,并學著稱贊對方。在稱贊的過程中,不僅體會稱贊帶來的快樂,甚至有助于讓孩子們在今后的生活里都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能得到更多的稱贊。
七、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八、課堂反思
回顧課堂上短短的40分鐘,品味著和孩子們的真心交流,感情的真誠碰撞,我享受到了快樂,嘗到了收獲的喜悅,也反應出課堂上的缺失。現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前后的得與失:(1),我努力面帶微笑,對學生每一個積極的表現都給予真誠的稱贊,創設愉悅的氛圍,如:課始,我對學生在復習生字環節時表現出的認真,利用自己的真誠的語言稱贊他們,并獎勵他們“搭乘小火車”(課件實現);課中,對學生的精彩發言均給予及時鼓勵和評價。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暖人的情誼。(2)畢竟二年級的學生,課堂自控力不是很強,所以部分學生無法認真聽,在今后教學中我會加強引導。
語文說課稿13
【說教材】
1、教材簡析:《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里,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與本文人物對話的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難點: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說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說為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說教學過程】
1、通過播放視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主要寫了兩件事,板書寫出哪兩件事。
3、細讀課文:
⑴本環節主要抓人物物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⑵圍繞文中哪兒讓你感到溫暖,展開討論。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么?為什么讓你感到溫暖?交流,討論,然后移情體會,讓學生思考:要是你是這位阿姨會怎么做?如果你是這位老奶奶你有什么感受?
⑶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么?(寬容)如:“這是我……女兒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里,你體會到媽媽的什么品質最使你感動?(寬容、理解、鼓勵)
⑷移情體會:如果這位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等。
⑸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什么?現在的“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之前“我”是怎么想的?出示小練筆。
⑹過渡: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比比皆是,齊讀第三自然段。
4、設置情景,深化認識:教師在黑板上用紅粉筆畫個心,導語“……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不會是空蕩蕩的,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入一個分量最終的詞語……”學生說,教師把詞語寫在心型圖案里。
5、課堂小結:本環節用作家羅蘭的話,深化學生情感。
【說板書】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本節課的板書很簡潔,只是清楚地向學生展示本文中的兩件事以及最后畫心型添加學生所說詞語的互動環節。
語文說課稿14
老師們,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古詩誦讀《秋思》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秋思》是小學語文鄂教版第九冊中的古詩誦讀。是由唐代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思鄉詩。全詩圍繞“家書”,因景敘事,因事而思,通過詩人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細膩地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2、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3、重難點: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情境教學法,張籍的秋思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教學中,我運用音樂、畫面將情境交融,讓學生走進詩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體會詩人的情感。
2、品味誦讀法:
為了完成秋思的教學,我采用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誦讀來展開教學。
第一次采用自由讀,個別讀,齊讀,讀正確,讀流利以至于熟讀成誦。
第二次采用讀重點詞和詩句,體會詩句含義。
第三次采用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情感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上課后我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后自由發言。”學生很容易說出:“一輪明月嵌在藍藍的天空中。”我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此時學生自然想到了《靜夜思》《泊船瓜洲》。“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思念家鄉”。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接著板書課題。【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為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一,我讓學生課下查閱關于張籍的資料。此環節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最后我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出示課件)【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學生搜集的資料,我的總結、使學生充分了解了張籍寫《秋思》時的背景,為講解古詩做好了鋪墊。】
2、抓字眼,明詩意。
在“初讀質疑”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朗讀詩題──《秋思》并把詩題的意思給大家作了解釋。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把你認為最能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抄寫下來,你能從詩中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再讀一讀:試著聯系注釋等方法,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設計意圖:此環節我將詩人思鄉之情的詩句、詞語,這一問題拋給大家,讓學生帶著思考與疑惑去感知文本,這種帶有強烈目的指向性的閱讀體驗,再配以明晰的自讀要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對于文本的感知效果遠遠好于以往傳統流程。而這一帶有統領全文的問題,使學生在課程的伊始就初步感知了本節課的重點。】
接下來,在“再讀解意”環節,我安排了小組合作,探究“最能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或詞語,體會作者的意境”。第一組學生站起來說,我從“洛陽城里見秋風” 感受到因為作者看見了秋風,看見了被風吹落的樹葉,就思念自己的家鄉了孩子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PPT想一想,那時,詩人佇立在街頭,看見漫天飛舞的黃葉,他的內心會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現詩人的心情嗎?學生回答說,他的內心是孤單、寂寞的,(板書:見秋風)詩人佇立在瑟瑟秋風里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此時他“見不著”的是什么?有的學生說是家鄉的明月,有的說是親人,有的說是作者的母親。是呀,在這洛陽城里,詩人見不到家鄉的紅柑樹、白藕花,他感受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緊扣一個“見”字。引導學生說說詩人見到的是什么?見不到的又是什么?在一次次“見”與“不見”的對比中,以具體的景來感知內心的情,以有形的物來映襯無形的思。在一遍遍朗讀中,將學生帶入了古詩的意境。第二組學生說,我從“意萬重”這個詞感覺到詩人思緒萬千,有許多話想對家里人說。恩,那你能讀一下這一句嗎?假如你就是張籍,你會有哪些話想要對家人說呢?學生回答:“張籍可能會說我很想念你們,你們想我嗎?”“他可能說你們過得好不好?要保重身體。”“他可能會說這么多年在外漂泊,已經感到很疲憊了,想和家人團聚”“他可能會問家人銀子夠不夠用,要不要寄銀子回來?”。我一聽,學生們體會到了作者的意境,緊接著讓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抒發出來。這一環節我運用多媒體,凄婉的背景音樂,讓一個飄滿離愁別緒的意境在課堂緩緩流淌,流淌進學生的心田。讀后第三組學生站起來說,因為“意萬重”,所以“說不盡”,因為“說不盡”,所以“又開封”。是呀,這封飽含著意萬重,價值抵千金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地就把它發走啊。在發走之前,他又怎能不開封呢!
3、悟詩情,入詩境。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閉上雙眼,跟著老師一起走進詩人張籍的思鄉情懷。(師配樂范讀。生閉目感受。)
請同學們睜開雙眼,你們是否感受到詩人那濃濃的思鄉情懷?誰感受到了,就用你的朗讀告訴老師。(生配樂朗讀。)這時學生們都沉浸在了這濃濃的思鄉情里,很明顯我的第二個教學目標也順利完成了。接著,在學生背誦的基礎上,我安排了背誦。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背誦,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這種從“悟”到“誦”進而從“誦”到“悟”的方法不僅可以感受到古詩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感染。最后總結:同學們,在這首詩里,抒發的是什么情?學生回答:思鄉情。
4、尋詩律,悟詩律。
這一環節,我扣住“思鄉”由古至今,讓學生感悟千古思鄉情。
首先體會古人的思鄉情。
(1)、教師引讀:
同學們,這思鄉懷親的,何止張籍,古時候山遙路遠,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聚難啊!離鄉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中。你們看!
(2)、課件呈現:古人思鄉名句。
A、師:在思鄉人的眼中,故鄉的月亮是最明亮的!難怪杜甫說——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B、師:四處飄泊的游子再苦再累也只是默默承受,只因為不愿讓家人擔心。就像岑參說——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cén shēn)
C、師:夕陽西下,鳥兒回巢,船兒歸港,但詩人的故鄉在何方?李覯不由得長嘆——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覯(gòu)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古人思鄉不是個體行為,而是群體現象。以前面《秋思》學習為基礎,通過教師的導讀,背景音樂《思鄉曲》的渲染,讓學生在品讀這些思鄉名句中融入一種思鄉悲愁的詩境中。】
感受今人的思鄉情。
(1)、導語。
師:同學們,古人思念家鄉,今天的人們遠離家鄉又何嘗不思念?你們聽:
(2)、配樂欣賞:余光中《鄉愁》。
【設計意圖:引入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教師配樂范讀,使全課意境統一,讓學生懂得張籍思鄉,古人思鄉,今人思鄉。】
四、說反思
這節課,學生的思維時刻在跳躍著,大腦在不停地思索著,同時配以凄婉的背景音樂,有感情的誦讀深化體會,使得這節課舒緩有致,跌宕起伏。我比較滿意的地方是:我用一組楓葉落葉圖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很快的走進了作者的心田。而將思鄉的情懷,思鄉的詩句,由古至今通過PPT演示娓娓道來,仿佛引領學生穿越時空,感悟千古思鄉情。
有句廣告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用在我們的課堂上其實也是相通的,“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就有多大的創新空間。”我希望我的古詩教學課堂上學生會閃現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動物,跟動物交朋友。并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我通過引導學生讀句子,劃句子、朗讀重點語句,并自制直觀形象的課件,搜索各類教育資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本課的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課文優美的語句,及制作非常生動直觀的課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資源,向學生提供展示作者寫這鵝是為了表達自己喜愛的思想感情。
四、說媒體和遠程教育資源利用
上這節課之前,我精心地備課,查閱了許多教育資源網站,找了許多的有利于本課教學的遠程教育視頻資源,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設備。通過多媒體的聲,形、影像的播放,給學生最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對未見過,未體驗過的事物有直接感觀。如:在教學鵝的叫聲這段,為了讓學生對鵝有直接認識,我四處搜索網站,終于找到了視頻資源優酷網的鵝的叫聲,鵝追咬人的網頁。我把這些網頁鏈接到課件中,并播放視頻資源,讓學生從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鵝的高傲,鵝的兇猛盡職,從而理解了課文內容。再如:為了區別鵝和鴨的步態,我也在網絡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找到了經濟網有關鴨和鵝的步態視頻資源。特別是"凈角"這一詞語是學生平時根本了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稱,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我在網絡上下載了一些凈角的圖片和京劇《打龍袍》,播放給學生看,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凈角聯系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總之,在這堂課中,我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和遠程教育網絡資源,使整個教學達到了直觀、形象、便捷、科學、高效的課堂效果。
五、說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盡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詞語豐富、精彩。在整堂課中,我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合作表演等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教給學生歸納學習的方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本節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來進行。
1、談話揭題,引入本課
在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談談對鵝的認識,再從舊知識入手,背誦古詩《詠鵝》,引出新課,讓學生有個知識的遷移過程。
2、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我布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出示讀書要求,使學生養成帶著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并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對課文有個感知。
3、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這環節中,我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一環節里,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說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理解凈角出場進一步理解鵝的步調傲慢,我給學生播放凈角出場的視頻,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凈角聯系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大膽表演,模仿鴨和鵝的步態,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鵝的高傲,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重朗讀指導,借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七、說作業設計
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培養學生隨時積累,多背、多抄、多積累的習慣。并布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后面的習作作準備。
八、說板書設計
13 白 鵝
姿態:伸長頭頸 左顧右盼
高傲 叫聲: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
步態:步調從容 大模大樣
吃相:三眼一板 一絲不茍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了然,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7
語文《春筍》說課稿03-17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04-03
語文春酒說課稿07-24
語文說課稿03-15
語文《手指》說課稿09-16
語文《短文》說課稿02-22
《祝福》語文說課稿03-15
小學的語文說課稿03-30
《吆喝》的語文說課稿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