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秋天懷念》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秋天懷念》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12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思路及關鍵處處理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關于課題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致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深情。文章語言樸素真切,意味深遠,寄悲觀于從容,蓄智慧于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二)教學目標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依據教材特點、學情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所作的三維要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的無私、偉大
3.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三)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關注,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
悟人生之道。
2.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
(二)學法:
1.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為藝術,因此,我的教學過程預設為五個環節。(課件)
(一)課外引讀,激情導入
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
(幻燈片《合歡樹》片段)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并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介紹作者的同時也介紹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讓學生對史鐵生的作品有一個初步印象。再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12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愛”。
通過第一遍初讀課文,梳理課文內容,討論對母親的初步印象,使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抓住文章中心“母愛”。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母愛的偉大。
在這篇文章中,“好好兒活”出現了兩次(板書),體現的是母親對孩子的愛,體現的是子女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念,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擁有的人生態度,這就是本文的社會意義所在。所以,我抓住“好好兒活”這句話,層層深入進行如下三個層次的教學設計。
1.理解兩次看花,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板書:娘倆兒)
這一層次重點探討媽媽說的“咱娘兒倆兒好好兒活”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母親為什么幾次三番要帶兒子去看花?適時出示課件,介紹作者資料,幫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會怎樣?同時指導學生體會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的含義,從而體會母愛。
2.指導閱讀賞菊部分,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板書:我倆兒)
先指導學生讀書,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母親非要兒子去看菊花的用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帶著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再讀這句話。最后,通過賞析作者作品和交流查閱的作者近期資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倆兒要好好活”的內涵。
3.升華感情色彩,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板書:我們)
回過頭來再看課題,讓學生思考《秋天的懷念》中懷念的究竟是什么?跳出文本,指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好好兒活”的社會意義,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四)總結全文,回扣中心,拓展思考
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準備通過“談感受,送名言,悟母愛”三個環節來進行。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同時,送給學生泰戈爾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每次,醒來之后發現自己還活著,這本身就是奇跡。(課件出示)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同時深入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突出偉大而崇高的母愛,并且把自己對母親的愛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這部分的教學,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五)課后練習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我為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說、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了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說說自己學后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閱讀練習:在課余時間,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
四:說關鍵處處理
(一)教學第一層次
感知“娘兒倆要好好兒活”的含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抓住關鍵詞“忍”字,指導學生理解,突破重難點。在我拒絕了母親看花的要求,并說:“我活著有什么勁?”的時候,母親是怎么做的?引出句子: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抓住三個動詞“撲”“抓”“忍”,先讓學生體會到母親要“撲”滅兒子想死的心,“抓”住兒子活下去的欲望,再是對“忍”的品味。這里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母親“忍”住的究竟是什么?(課件)然后緊緊圍繞“忍”,牽一發動全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體會意思,每體會到一層就把體會到的意思“送進去”讀出來。一次一次的讀,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過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要“好好兒活”的含義。這樣,母親的“苦上加苦”,“苦口婆心”與“良苦用心”不僅送進了兒子的心里,更送進了孩子們的心里。最后提問:這“忍”中透著的是看不見的愛,那么“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好好兒活”究竟要告訴兒子什么呢?把教學主題由“母愛”升華為“好好兒活”,使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精讀課文第二層次
探究“我倆兒”的好好活。在這個環節中,我指導閱讀兄妹倆賞菊部分,通過對景色的感受,理解“我倆的好好兒活”。
同學們,母親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寫了這篇文章,結尾就落在這里——“要好好兒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樣才是好好兒活嗎?我們一起來讀讀描寫菊花的句子。(課件出示: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讓學生借著菊花的“淡雅、高潔”等體會到人活著的各種滋味,進行個性理解,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讀這句話。
伴隨著生命的腳步,作者如菊花一樣,潑潑灑灑,開出了他人生的爛漫之花。所以,33年之間,他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懂得了自己該用怎樣的行為走出這“好好兒活”。我們來默讀他在《病隙碎筆》中的這段話,看看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樣的一種境界。(出示課件: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用《病隙碎筆》中的話,告訴學生,作者對“好好兒活”的理解達到了更高的境界。由教學文本走向課外讀物,把學生引向更豐富、更寬闊的天地。因他對生命的理解,我愿意鄭重地向大家推薦這幾本專著——(課件出示:推薦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三)指導朗讀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先指導學生自己讀,然后指名讀,如果學生讀得不到位,教師激情描述,營造氛圍。母親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了,不久就要離開人世,可是,當他看到深愛的兒子正因為遭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悲觀厭世,喪失了對生活的希望的時候,她怎么安心地離開這個世界?怎能扔下自己深愛的兒女?此時,她心里所經受的痛苦,遠比肉體上的疼痛痛苦千百倍,這是一個怎樣用心良苦的偉大的母親啊!讓我們帶著母親的心痛,帶著母親的悲傷,帶著母親的不舍,來讀讀這句話。通過教師的引導,相信學生能夠走近這位偉大的母親,感受母親的崇高母愛,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讀書聲告訴給大家。
以上就是我對《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一點淺顯的認識,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六年級語文《秋天懷念》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秋天的懷念》說課稿03-17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1-11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0-23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精選9篇)02-27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2-21
七年級語文《秋天懷念》說課稿08-12
《懷念母親》語文說課稿03-10
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04-10
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