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說課稿(通用1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步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散步說課稿 篇1
一、課標與文本關系:
《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于一體的《散步》要想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用心靈和情感去感受、體悟。
二、學情分析
根據課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親情觀念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準則,因此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教育。
三、教學目標:
基于《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提高審美情趣;
2、合作、探究、揣摩關鍵詞句的含義,并通過指導朗讀,品味語言美。
3、培養尊老愛幼的高尚美德,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那么,如何將目標轉化成現實?這就要看重難點的準確定位了。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較難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意識。同時散文詩意的語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無窮。因此,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
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難點:
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最后一句話。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將重點化解到教學中,又如何引領學生尋找解除難點這一雜癥的靈丹妙藥就成了目前的當務之急。法寶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學法這一環節中。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以朗讀及朗讀指導為經,以引導學生感悟、品味、討論、探究為緯。經緯交織的方法。
2、學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關鍵語句,深入思索,反復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學法這把雙刃劍怎樣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課堂這塊陣地上發揮威力呢?重難點這兩種溶質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學過程這一溶劑中,變成營養豐富的溶液被學生吸收繼而實現教學目標呢?這就要看下面的環節——教學過程的實施了。
六、教學過程
(一)、在輕音樂伴奏下激情導入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教學目標(前面已經說過這里不再重復)
(三)、讀文生情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課件顯示朗讀要求):
a、把握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b、朗讀的語氣:溫和親切中含莊重
c、朗讀的語調:平穩、深沉、抒情
d、朗讀的語速:中速略舒緩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仿佛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下面兩個問題。)
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2、反饋、點評、小結: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四)、研讀入境合作討論
1、展示:
(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班上書面)
2、劃分4人小組、要求:
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
(1)檢查一個小組:對四人的欣賞、理由。
(2)不存在誰的權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組成的。
5、補充名人的話: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五)、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結合,品味意境)
1、思考:
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
①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讀,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愛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熱愛生活、。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六)、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2、反饋、形式: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內容:生生不息(如果我們寫作增添亮色)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深情賞讀:領讀—跟讀,評價。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5、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6、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7、反饋、小結: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多媒體低音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進入下一環節)
(七)、凝神細想,獨抒性靈
為了學以致用,練習對稱句式的寫法,也為了借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所以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請以“愛”、“家”或“親情”為開頭寫一組對稱的比喻句。
設計中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設計了下面的幾個開頭,讓抒寫有困難的學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基礎好的學生自己另辟蹊徑寫,然后交流。
①親情是饑腸轆轆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
①如久旱后的一場甘霖,……②愛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①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②家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用責任來擔當;……
在音樂的激蕩下,學生塵封已久的記憶猶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緒也隨之蕩漾開來,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變成了愛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田。于是下筆如有神助。
(八)、教學小結:
(繼續低音播放《讓愛住我家》,教師寄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
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
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
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九)、課后作業:(父親的故事過渡)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對一堂課的結構和內容有更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理清課堂教學內容,由最初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
好了,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散步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編者意在通過本單元的編寫讓學生了解文學家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磊落坦蕩的胸懷,從而倍加珍惜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我也想通過本課的傳授,讓學生從文章中汲取心靈甘露,重新審視自己的親情體驗,也讓他們能夠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諦所在。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這一學習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圍繞“人生體驗”這個主題確定的。
2、鍛煉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這一目標的確立旨在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對情感意境之美的神會。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這一目標是語文人文性的具體體現,是升華學生情感價值觀的過程。
教學重點:課文理解,美點尋蹤。理解課文和美點尋蹤是學生認知由淺入深的升華,也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的一個寄托體,抓住了這個重點,學生就會覺得此課受益匪淺。
教學難點:難點: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這一難點確
立的依據是學生涉世不深,對人生體驗的還不夠深刻
三、說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教學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四、說學法
葉圣陶說過:“教法的根本是學法,為此,我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朗讀法
2、合作、探究、討論鑒賞。
通過教師的讀、學生的自讀、品讀等方式把學生帶入文本境界,再通過合作探究、討論鑒賞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維,從而完滿完成本課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運用鋼琴曲的優美旋律去撞擊學生心靈,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時導入,讓學生在美的愉悅感受中走進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這個大的環節中又包含以下幾個小的環節。
1、教師配樂范讀這個設計沿襲導語而來,同時又是承接下邊各個環節。因為學生既在教師范讀中暢游了思緒,又解決了一些疑難字詞。在這一環節結束,再設置問題,讓學生說出應重點掌握的字詞,這樣,在對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又完成了基礎知識的掌握。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教師設置問題,解決問題。問題的設置是這樣的。
課文中寫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這個問題的設置正是學生深入課文后的不同感受體驗。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這個問題考察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情況。
根據文中語句分析出誰是這個家庭真正的決策者?
這個問題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研讀文章的一個環節,學生所找答案必然圍繞“我”如何解決散步分歧展開。這樣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后,教師再點處這就是中年人的責任,本文所設難點不攻自破。一個完美的結局點染了尊老愛幼這個不置可否的主題。到此為止,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是濃濃的愛撐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從而鋪設了學生人生體驗的橋梁。教師順勢倒入下一環節。即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學生會再此環節中暢所欲言,交流親情體驗,加深對文本的解讀,升華自己的情感價值觀。
第三個大的環節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在這個環節中,將激趣----學法點撥------品讀------交流相融合,并且向學生出示了何謂美點尋蹤,這樣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對文章進行賞讀,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個環節
讓學生把這一節課的收獲談出來,老師給了一個提示例句,同學仿說,各抒己見,表達真情實感。
第五個環節作業寫一篇日記,題目《記錄點滴真情》。
最后一個環節小結。
在總結過程中點撥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再把本課主題進一步拓展,讓學生珍愛自己的親人,珍愛自己的生命。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
出示板書
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批評和指正。
散步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滲透著濃郁溫馨的親情。表達一個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我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①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
②過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心去發現感情、感受親情并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分別為:
重點:
①感受文章濃濃親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②透過文章淺顯質樸的語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蘊。
難點: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4。教學關鍵點: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征意義。
突破方法: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家庭生活的溫馨回憶,通過教師配樂朗讀、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誦讀等環節,使教師、學生、文本三位一體,使整個課堂氤氳在濃濃的親情及和美溫馨的家庭生活氛圍之中。這樣,學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養了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通過組織“鮮花獻給可敬的人”這樣一個語文活動,讓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對文字作細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語言魅力。然后通過小組討論或班級交流方式,對文字進行深刻體味,品味其蘊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必須遵遁語文的特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并有助于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動情朗讀,探究內涵,體情悟道。
三、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潑好動,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營造與文章內容相吻合的濃厚的親情氛圍。
2、誦讀教學法:貫穿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理解親情美,欣賞語言美。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體現人文性。
4、語文活動式教學法:結合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設計語文活動“鮮花獻給可敬的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讓學生勤動筆墨,養成良好習慣。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復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渲染親情(約三分鐘)
播放歌曲《讓愛駐我家》,通過優美的旋律和詩化的歌詞,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學生對“家”進行認真審視,從而架起文本與生活有效溝通的橋梁。然后請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對“家”的理解。
(二)、朗讀課文,感悟親情(約八分鐘)
1、聽讀課文,初步感受親情。
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整體感知文本,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準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情?
E、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三)、精讀課文,探究美點(約二十分鐘)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朗讀,從文章中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歡的是,因為它美在———”的句式,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課堂活動設計:鮮花獻給可敬的人
多媒體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麗的鮮花,請你把它獻給文中的某個人物,你將獻給誰?請你結合文中描繪人物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的語句,說說你獻花的理由。
(1)學生閱讀可以進行小組間的合作。
(2)交流反饋。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
(3)學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可以獻給文中的“我”,因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責任感,在處理家人的分歧時講原則,不寵愛孩子。
②可以獻給文中的“妻子”,因為她賢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獻給文中的母親,母親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④可以獻給文中的孩子,他聰明活潑,也很懂事。
(4)一個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消除了,于是他們共同走向了那條開著金色菜花、長著整齊桑樹、閃著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請同學們齊讀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溫馨幸福。
(四)、拓展閱讀,升華親情(約八分鐘)
1、多媒體展示作者寫作本文的契機之一,為學生閱讀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內涵作鋪墊。
我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交談。出我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的“孝”大加贊賞,說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說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他還同我一起去看過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說這種“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國像一家人在過年的事,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
2、朗讀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通過反復誦讀這句話,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一輩,“兒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負起贍養老人,撫養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2、多媒體播放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將愛心傳遞下去》,讓學生觀看體會中年人的愛心力量。
(五)、真誠行動,抒發親情(約二分鐘)
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腳……幫助父母做點家務,陪父母散散步……
打個電話告訴家人,你很愛他們。
(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六)、總結全文,表達祝福。(約二分鐘)
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老師把下面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散步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
3、培養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導讀導議。
2、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3、課文解讀和情境營造結合,課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體會生活情境,感受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意識。(多角度解讀課文,注意“責任”的維度。)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的象征意義。由此,切實地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熏陶。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臺灣作家張文亮有一首有趣的詩叫《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詩中寫道到:“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和蝸牛散步,真是突發奇想啊!和蝸牛散步,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下面,讓我們從童話世界回到現實生活:一對中年夫妻和年邁的母親、年幼的兒子一起散步,會遇到什么問題呢?
展示課件并展示圖片素材“前后都是媽媽和兒子”。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1、教師播放情境課文“田野生命”并設計相關問題:
(1)說說有關散步的時間(季節)、地點、人物。
(2)你印象中的“初春”是什么樣子呢?你見過“初春的田野”嗎?
2、教師播放情境課文“分歧選擇”并設計相關問題:
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語言要簡潔明了。)
起因: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經過:“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母親疼愛孫子,決定走小路。結果:走小路。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指導明確記敘的“六要素”。
(三)內容探究
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面對“走大路還是走小路”問題時,“我”最終選擇了走小路,這樣做,是不是不尊重老人呢?你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2、這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歡誰?結合課文說說喜歡的理由。(不要忽視默默無言的“妻子”的形象。)
3、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練的詞語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導學生觸及文章的核心部分,如“責任感”“孝敬老人”等。
(四)語言探究
1、教師導入并設計問題。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于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找出你認為很有意蘊的語句并簡要說明理由。
(2)找出你認為很美的語句并簡要說明理由。
2、教師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的意蘊往往體現在“情”和“理”兩方面。本文也不例外。
舉例:“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重點分析:太遲、太遲了;總算;熬過。
(2)語言的對稱美。
舉例:“有的濃,有的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引導觀看微課“對稱句的品味與應用”。
【設計意圖】
1、通過品味語言,培養閱讀分析能力,了解品賞語言的角度。
2、通過評析語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五)寫法探究
1、教師導語并設計問題:上述討論中,很多同學注意到了景物描寫的句子,我們來關注以下問題:文中有幾處景物描寫,它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教師播放課文解析“一切景語皆情語”并總結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心情、交代背景、暗示主題。
【設計意圖】討論并總結景物描寫的作用。為指導在寫作中運用景物描寫作鋪墊。
(六)活動學習
教師布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曬曬我的“全家福”;給家人設計一張生日卡片并寫上溫馨的祝福語。
2、家庭幸福的秘訣──“愛與責任”。
可參考文本素材“散步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七)布置作業
1、有選擇地布置檢測練習。參考文本素材“散步同步檢測”。
2、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設計意圖】
1、基礎檢測練習。
2、讓學生感受親情并用行動和語言表達。
散步說課稿 篇5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散步》。具體從以下幾方面來說:
一、新大綱、新課標對七-九年級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
它們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良好的閱讀方法,理解主要內容,領悟深層意味,品評藝術特色,探討有價值的問題。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在七年級上冊教科書中,前四個單元分別以人生和自然為主題編排文章,第五單元緊跟其后,編者顯然意圖引導學生將目光轉向家庭與親情。其中,《風箏》與《羚羊木雕》表現的是家庭矛盾沖突的一面,而《散步》等表現的則是家庭和美溫馨的一面,這是在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長輩,體味人間親情,樹立責任意識。
2、新教材注意到了七年級上冊的特殊地位:一是與小學的銜接,二是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三是語文學法的指導、最基礎的語文能力的形成與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這三方面的要求是體現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當中的。具體說來,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劃。教學《散步》時應繼續鞏固練習本單元的基本要求。
三、學生情況分析
十陵鎮雖地處農村,但近年來,由于二0四、三五四、天興等幾個大廠的遷入,新成洛路的建成通車,各個房地產、旅游開發項目的紛紛啟動,十陵鎮已經成了一片開發的熱土。人口巨增,各種社會、文化、娛樂活動也日益豐富起來。處于這樣一個變革的形勢當中,十陵的學生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他們不再孤陋寡聞,自卑落后,他們思維活躍,消息靈通,勤奮刻苦,積極進取,朝氣蓬勃,自信樂觀。而《散步》這篇文章相對淺顯,又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教師可放手的讓學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培養和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劃;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借鑒以小見大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關鍵語句,提高品評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樸實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其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是教學重點;理解關鍵語句,品評鑒賞文章是教學難點。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1、朗讀教學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動人,要通過朗讀去仔細品味,感受本文樸素自然而又醇香悠遠的意蘊。
2、討論與點撥法相結合。《散步》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文辭沖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對于這些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真正領會的,因此,必要的講解點撥顯得尤為重要。
3、品讀法。課文是美的載體,學習的過程就是探尋美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學習是新課改理念的最好體現。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導入語的設計應能很好的激發學生情感,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為能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導語設計一: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后散步已經成為大多數現代人的一種自覺行為,反映了現代人對健康的理解與追求。然而,就是這平平常常的散步,卻被一位有心的作家捕捉到了。于是,小事寫出了大意境!那么,究竟是什么大意境呢?散步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去看看莫懷戚的《散步》(板書課題――散步)
(二)、朗讀訓練
1、伴隨著一段節奏舒緩的音樂,教師有感情的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將那些自己讀不準或不能理解的字詞句作上標記,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朗讀課文,體味文中蘊涵的濃濃親情,讀后簡要評價并作適當指導。(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就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對學生提出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并作適當指導和進行鼓勵性評價。)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紹文中人物(允許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文章描寫的人物是祖孫三代;是母親、我、妻子、兒子;是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是奶奶、兒子、媳婦、孫子;等等都可以。)
2、學生概括介紹課文內容。(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概括課文內容,如:文章通過散步一事,表現的是愛,是責任,是親情,是尊老愛幼,是幸福家庭等,教師都應予以認可。)
(四)、整體閱讀與圈點批注訓練
學生自由閱讀全文并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注(教師幻燈展示批注要點和批注范圍)。(有效參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證,而自主學習的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獨立學習時間,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非常重要。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既體現了這一點,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品評鑒賞文章
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就各人批注的地方及其理由展開集體討論與交流,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力求通過這種大范圍的交流與合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個環節至關重要,教師應熱情洋溢的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大膽發言,勇敢爭先,并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指導點撥。如果有些重要問題學生沒有提出來,如以小見大的寫法、細節的刻畫、關鍵語句的品味、對稱句式的運用、景物的描寫、語言的特色等,教師則可以以一種商量的口氣、以提醒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更廣泛、更深入探究課文的興趣。(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他們存在著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時所需要的時間、所采用的學習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教師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定目標,自選學習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是理智而又合理的教學要求。而且,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和探究,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習到了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方法。)
(六)、比較閱讀林文煌的《三代》,深入思考兩篇文章的感人之處與現實價值。(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的個性,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狀態和情感活動中去感悟和思考,讓閱讀的過程成為一個“真正主動的、由內心促動并受內心支配的過程”。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不必強求答案一致,甚至不必去“有意”的引導學生。只要他們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教師就應予以鼓勵和支持。)
(七)、教師引導學生分別講述自己身邊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的真實故事,讓他們對家庭
與親情進行較為有深度的探討,從而感悟家庭親情,樹立責任意識。(語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將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對現實生活能有一個更清醒、正確的了解和認識,更深的體驗和感悟,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既要尊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又要盡力引導一種主流的價值觀、家庭觀。)
(八)、師生各用一句話或一小段話小結自己的學習收獲。(總結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它不應成為教師的專利,而應成為師生展示教學成果的最佳時刻。學生可以利用它進行自我反思,這種自我反思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而且,這種帶有個人體驗性質的東西是教師絕對不能替代的。它對于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也非常重要。)
七、作業布置(幻燈展示)
1、將生字詞的音形義在作業本上各抄寫三遍并用心識記。
2、課后收集有關尊老愛幼的名句,并抄寫在成長記錄手冊上。
3、以“親情”為話題,選擇好寫作角度,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附板書:
散步
莫懷戚朗讀—理解—比較閱讀—小結
散步說課稿 篇6
一、情理結合說教材
《散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通過四篇不同國度、不同時段人們對親情的理解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繼而感受到親情之類的情感內涵。《散步》是一篇充滿詩意的散文,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
首先,它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資源。本文不僅篇幅短小,語言精美,而且內容貼近生活,人物形象鮮活,很適合拿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它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資源。作者莫懷戚運用小說筆法,在敘述“散步”這件簡單的生活小事時,通過運用截選、嫁接與改造等方法,使事件富有了曲折性和鏡頭感,引人入勝。同時,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還善于采用對稱句、大詞小用等方法來豐富文章內容。這些技巧都可以作為教師指導學生“跟課文學寫作”的資源。
第三,它是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資源。這篇文章選取的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思考。特別是當下,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往往忽略的年邁父母。這篇課文可以作為真切、鮮活的情感教育范例,來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反思自我,接受倫理和情感的教育。
二、以生為本說策略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了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如下幾點:一是學習朗讀技巧,把握全文感情基調;二是暢談朗讀感受,理解課文深層意蘊;三是運用朗讀方法,品味本文優美語言;四是設計活動方案,增加家庭幸福指數。
為了更好地解決理解課文深層意蘊和品味語言這兩個重難點,我用“朗讀法”貫穿整堂課的教學,用“散步”這一事件帶出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景物描寫的賞析和深層情感的挖掘。具體策略如下:一是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二是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三是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四是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這四個活動分別體現如下意圖:一是試讀課文,旨在指導學生注意朗讀的語氣、節奏,并要求學生迅速找出六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二是在美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抓住自己的讀后感,暢談感悟,從而多角度理解課文內涵;三是品讀課文中的“對稱句”,體會語言的對稱美;四是學生通過家庭活動方案的設計,感受到自我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在這四個活動中,我通過朗讀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生活。其中,在暢談感悟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尊重學生個體感悟的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幫助。
三、以讀促學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
(一)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
首先讓學生試讀課文,揣摩朗讀的語氣和節奏,然后演讀,同學間互評互讀,教師適時點撥、指導、范讀。要求學生在把握本文清新、明朗、愉悅、親切、舒緩、從容的感情基調的基礎上練習朗讀。
然后,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找出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學生不難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我再相機引導學生完善散步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本環節我以讀帶思,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技巧,又帶著他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
第一步驟的設計,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了補充。然后,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閱讀感受,要求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提示他們可以以六要素為感受點來談。
出示范例:“初春的田野”給我感受最深,你看,“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景物描寫點染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傳達出萬物復蘇的生命感慨,還展現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在學生獨立思考后,我再把他們按座位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讀出來,或者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
學生展示時,我引導他們通過談對一家四口的印象來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引導他們通過談“散步”的起因、經過、結果來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蘊,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歸納總結:通過朗讀優美的景語,我們仿佛也走進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感受到了勃勃生機;通過模仿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的朗讀,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慧機靈的小男孩,一個頗有擔當、體貼孝順、深沉穩重的中年男人,一個年邁體弱,卻十分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一個溫柔賢惠、通情達理的年輕母親;通過朗讀結尾的關鍵語句,我們仿佛明白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是親情和生命,而且還有一個中年人所要承受的扶老攜幼的責任感和對家庭的使命感等等。
這一環節我通過淺顯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暢談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蘊,力求做到深入淺出。
(三)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
這篇散文的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除了因為在敘事中穿插了生動的景物描寫外,主要還歸功于文中大量的對稱句。
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找出文中具有“兩兩對舉出現,而字數和結構相同或大體相同”特點的句子。
出示范例:“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根據范例,學生不難找出“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對稱句。找出這些句子后,我讓男女生配合讀,然后不失時機的講解對稱句的特征和作用,并鼓勵他們寫一寫,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本文的語言除了大量運用對稱句之外,還有大詞小用、小題大做的顯著特點。例如,“分歧”“責任重大”這樣的大詞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結尾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但卻含義深遠、耐人尋味,起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找的同時,也明確其作用,讓學生將這些寫法運用到以后的作文寫作中。
(四)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通過前面三個環節的朗讀、感悟、品味,學生對本文已有了自我的閱讀體驗,我適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的家庭生活,可以是溫馨瞬間,也可以是相處困惑,提出來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然后,提出建議,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為自己的家庭日設計一個活動方案,給幾分鐘讓學生寫一寫,再拿出來在班上分享。設計不需要多么轟轟烈烈,只需要像散步一樣自然、親切,有可操作性,能增加家庭幸福指數就行。
設計這個環節的說和寫,旨在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所學所悟運用到生活中,啟發學生關注生活,關心家人,尊重長輩,珍愛生命。
四、淺文深教說感悟
《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精巧的散文。文章雖然簡短,意蘊卻十分深厚。作者只是選取了生活中散步這一日常小事,卻為我們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這篇看似淺顯,卻意蘊深厚的文章,如何教出深意呢?我嘗試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走進文本,品味優美語句,透過生活小事,感知事件背后的親情,挖掘背后的生命。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基于每個學生的閱讀感悟不同,對課文內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引導學生分析文本時,我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悟最深的內容,用朗讀和表演的形式來演繹。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突破尋常的課堂教學常規,引導學社積極開動腦筋,聯系文本,深入體悟,一篇看似簡單的散文所蘊含的深意也能被我們理解得很透徹。
散步說課稿 篇7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很經典的繪本。雖然整本書每兩頁才有寥寥幾個字,卻并不會因此而讓人感覺到閱讀的不便,相反,這正是優秀圖畫書的一種經典的表現手法。故事情節在圖畫中緩緩流轉,人物的心情和狀態在繪者的筆下栩栩如生,狐貍的挫敗和母雞的悠然自得,在精細的線條中表現無遺,各種可以為故事增色的細節,比如樹上旁觀的鳥兒、池塘邊的青蛙、拴在稻田里的小羊等等,足以讓孩子沉浸在精彩的圖畫故事里快樂不已,而圖畫書的作用,不外如此。
母雞蘿絲向前走去,“她走過院子”,“繞過池塘”,“越過干草堆”,“經過磨坊”,“穿過籬笆”,“鉆過蜜蜂房”,到最后,她“按時回到家吃晚飯”。她每經過一處,每欲出手的狐貍都會遭一次殃:掉進池塘的狐貍、扎進干草堆里的狐貍、自以為身手敏捷卻跳進了推車里的狐貍、被蜜蜂追逐著叮咬的狐貍……他那狼狽的眼神和被捉弄得一踏糊涂的場面使人忍俊不禁,而對比母雞蘿絲的悠閑自若,更是讓人為之捧腹大笑,這只對自己處境一無所知的母雞,絲毫沒料到危險在不知不覺中化解了。在閱讀《母雞蘿絲去散步》中,孩子能充分體會故事奇妙的情節帶來的幽默效果。對孩子來說,不一定非要找到教育意義,體會讀故事的快樂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因此,我將在大班上學期開展這一早期閱讀。
根據教材和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2、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3、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其中讓“孩子體驗故事的奇特和幽默,激發幼兒閱讀圖書的興趣”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在讓孩子閱讀圖畫時,引導孩子充分觀察兩個主人公的形態、表情,說說它們的內心活動,讓孩子充分體會故事的強烈對比和幽默——一個邁著碎步神閑氣定,一個張牙舞爪卻又總是丑態百出,從而讓孩子喜歡上這一精美的圖畫書。
“了解故事的情節及其發生發展”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在指導過程中,讓孩子不斷推測故事下一步的發展,如“母雞還會去哪兒?狐貍還會遇到什么麻煩?故事接下來會怎么樣?”等,讓整個故事緊湊又充滿懸念。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難點,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圖畫書內容,我準備了一本圖書《母雞蘿絲去散步》;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我將故事的內容進行了幻燈制作,將故事更生動地展現在孩子面前;此外,我還為每一位幼兒準備了一套小圖片,讓幼兒在排列操作過程中,了解故事的情節的發生和發展。
在活動過程中,我分三個環節來突破我的重難點。
第一個環節:介紹書名,觀察封面。通過這一環節,不僅讓幼兒知道了本次活動的內容,更讓孩子了解到圖畫書的封面也包含了很多信息。
第二個環節:幼兒和教師一起猜測故事的情節,拓展幼兒的想象力。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將分三次讓幼兒理解故事情節:第一層次讓幼兒集體看幻燈片,在了解蘿絲散步時經過地方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講述在這些地方發生的一些奇特的事情;第二層次讓幼兒通過自己排列小圖,進一步了解故事的發展過程,在和同伴交流的過程中,了解蘿絲散步的路線,討論其中發生的奇特的事情;第三層次是幼兒和教師一起閱讀圖書,豐富幼兒的語言,用“到底書上是怎樣講這個故事的呢?”將幼兒的許多想法回歸到圖畫書中,讓幼兒討論“書上說的和你們說的哪個有趣?為什么?”之后,讓幼兒仿照書面語言,用較豐富的詞匯再次講述小圖片,例如可以用上“抱頭鼠竄”、“偷偷摸摸”等詞匯。
第三個環節:這是對故事的一個小結。在前面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讓幼兒討論:蘿絲散步的時候,狐貍始終跟在后面,蘿絲知道嗎?狐貍只要一撲就可以捉到蘿絲,為什么它一直沒有捉到?再次體會故事其中的奇特和幽默。
散步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散步》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情感溫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贊美,是一篇從平凡小事中寫親情的典范作品,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并珍愛親情。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說學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缺乏生活體驗,又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正確的引導尤為重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說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說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和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要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朗讀品味積累語言。本課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揣摩、積累語言,以增強語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本課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七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這個定為難點。
五、說教法
運用情景導入、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法相結合。首先以情景、導入法營造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濃濃的親情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將朗讀貫穿于整個課堂中,讓學生朗讀品味中去感受親情美。本文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必要的點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幾種教法與多媒體課件的結合,讓學生更好的領悟課文。
六、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細節動人的句品析,最后抓關鍵語句再讀課文,深入思考,領會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情感,在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說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溫馨的畫面和質樸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為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為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旨在讓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
此環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后自主學習,培養從文章獲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因此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
賞析語言
1、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學生在課本上用圈點勾畫法作批注。
提示:
寫景美的句子、細節動人的句子
請學生將他們找出的詞句讀出來并賞析,教師適當指導。
感悟語言的對稱美
預先出示一個句子: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讓學生說說這個句子的特點,最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對稱的句子齊讀。
設計意圖:
品味積累語言是本課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先讓學生在圈點勾畫中品讀思考,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教師作必要的補充和歸納。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學會在以后的閱讀、作文中運用學到的方法去賞析語言,運用語言。
(五)再讀課文,感悟親情
1、指名讀
2、扮演角色,心靈對話。
學法指導:
面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走大路,妻子、兒子是怎樣想的,母親為什么改變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話外音的形式將各人心中所想表現出來,不僅要注意文中表現出來的內涵,還要善于結合情景體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這個家中三代四口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設計了“扮演角色,心靈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走進文本,不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東西,還能發現文本中沒有寫出來的(無形)的東西,以鍛煉學生的想像及創新思維能力。在談對人物印象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正因為這一家人尊老愛幼,相互關愛,這個家庭才會如此和諧溫暖。
4、齊讀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
注重這句話的象征意義。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領悟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解決疑難。重點理解這個句子,不僅要理解它的表層含義,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義:中年人的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啟下的角色,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至此學生才準確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個平凡的鏡頭——散步,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真摯而深沉的愛,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贊歌。想一想,在你們的身邊,有這樣(尊老愛幼)的事例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尋找,去發現,去感受親情之美,既符合本課的主題,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學生發現親情,感受親情,珍愛親情。最后,讓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獲之后,賞聽歌曲《讓愛住我家》,讓這節課在溫馨動人的氛圍中結束。
散步
莫懷戚
母親——愛幼
我、妻子——尊老
兒子——懂事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要讓學生對一堂課的結構和內容有更直觀的認識,一個好的板書的設計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書設計既要簡潔、形象,又要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為這堂課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散步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我說課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篇課文《散步》。本單元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課文都是圍繞著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著濃濃親情一篇,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重要階段,他們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觀察生活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字里行間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舉輕若重’特點,感受課文濃濃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語言‘舉輕若重’特點和課文深長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經歷,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生活積累為學習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著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心理,以競賽形式,并且是與老師競賽形式強化他們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并歸納出本文朗讀要求后,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決?找出散步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游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第一、二節,找出并品味這兩節中比較“特別”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母親,我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在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現本文用詞、句式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主要目標——通過語言探究,品味課文深長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時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容推敲上升到理性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基礎上,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后面幾節文字中體現“舉輕若重”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發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么要用‘分歧’這么大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表見解,體會意境,逐步領悟做人道理,得到情感熏陶。
在探討中“舉輕若重”句式時,我注重鍛煉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主旨一句話:“我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重任,對生活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間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美好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現
在這里,我設計了這樣環節:《散步》這篇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因為討論編者刪改意圖相對于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效果,再揣摩編者意圖。我盡量讓學生發表自己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從而養成學生平等審視意識。
然后,我又努力調動學生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變得輕松幽默。引導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后,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并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后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表達,形成自己特色、風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梁先生一席話讓學生課后去仔細品味語言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現
在課文后面有一篇題為《三代》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驗證發現,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并說說理由。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后收獲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然后我進行總結,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八、作業布置
我根據本課教學重點,布置了兩個作業:
1、老師建議:大家把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收獲。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一種交流。
2、嘗試用“舉輕若重”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并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九、板書設計
我這節課板書是這樣設計:(略)
本課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著“愛”字心形,四個人物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美享受。副板設計扣住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作用。
散步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散步》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散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體現了一家人之間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贊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
二、目標分析:
本單元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另外,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習朗讀能力的培養。《課標》對第四學段的朗讀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針對以上分析,我對本節課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三、說教法
1、啟發談話,以情動人。
2、授之以漁,合作學習。
3、交流對話,開放學習。
4、鏈接生活,震撼心靈。
5、媒體輔助,增色課堂。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如下步驟:
1、情境導課:這里用多媒體放歌曲《我愛我家》,然后,我隨著音樂的節奏說出家庭生活中的細節。給學習奠定了學習本文的感情基調,同時,又使學生在課前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細節,這又為后面的教學鋪好了道路。
2、學法指導: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本節課一開始,我便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閱讀(掃清文字障礙);理解(了解課文內容);品味(體會精彩語言);延伸(談談你的感悟)。]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
3、朗讀指導: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談談自己認為怎樣才能把這篇文章讀好,學生回答出最基本的之后,我接著提醒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然后由學生自由表演讀。
4、交流對話,了解內容,在學生前面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進行談話,讓學生說出課文內容,并將用媒體展示。
5、合作探究,品體語言美: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美點大尋蹤,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名子并進行分析,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內涵。
6、鏈接生活,接受靈魂的洗禮。
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見大,以家庭生活的`細節反映出尊老愛幼的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所以,課到這里,教師又一次的和學生進行談話,使學生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細節,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
五、說板書設計與作業布置:
1、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與其說是知識教授課,不如說是學習方法的傳授課,故在板書設計上首先是學習方法,接著是課文內容的分析,我將本文的主要人物概括為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衰老的生命并用箭頭表示出他們之間的關系,最后對本文的思想感情進行了歸納。
2、作業布置
本節課的作業分三類:
1、口頭作業:求學生進一步朗讀本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書面作業:是對學生本節課所學新知(對稱句的特點及作用)的加強與鞏固。
3、實踐作業:學了本節課,尊老愛幼不能只停在口頭上,因此,我設計了實踐作業,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并給自己的親人洗一腳寫出自己的心得。
散步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本課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本文是莫懷戚先生的一篇言辭真切的散文,它選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意蘊卻十分豐富。雖然作者只選取了一個平凡的鏡頭:一家人散步,但一家人敬老愛幼,互相關心的那種深沉的愛已得到了充分體現。教學本文,首先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學會品味文中感人的細節,優美的畫面,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以小見大),并在寫作中借鑒。
二、說教學目標:
我制定的目標如下:
(一)能力目標:
①積累文中優美的詞語。
②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③品味本文優美的句子。
④學習本文獨特的寫作方法。
(二)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知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
①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三代人互相體諒的親情。
②指導學生本文的寫法,學會選取獨特的角度來寫作。
本課難點:
①體會一些關鍵句子的深沉含義,學會在語境中加以理解。
③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美。
四、說教法:
①明確目標,減少學生學習中無效思維。
②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美,感情動人,可以通過朗讀去仔細品味。)
③討論法、點撥法。(本文寫的是成年人的感受,學生或多或少與家長之間有“代溝”,對課文的理解必然會遇到困難,需要教師加以點撥。)
④探究法。(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己學會去品味優美句子,在初一養成學生良好習慣。)
⑤小結鞏固,幫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⑥采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
⑦拓展延伸。(讓學生把語文用到生活中去。)
五、說學法:
①朗讀感知,感受細節中的親情。
②討論探究,理解文章關鍵語句。
③活動延伸,學習本文寫法,培養優良傳統。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具準備:
錄音機(歌曲磁帶、朗讀磁帶)多媒體課件。
八、說教學過程:
(一)首先,師生互動,創設寬松的氛圍。(3分鐘)
兩種安排:1、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聽完教師導入。
2、讓學生自己唱有關媽媽的歌曲。
導入詞:媽媽,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稱呼。黑暗里,媽媽是燭光;幸福中,媽媽是微笑。當我們有一天長大成人了,我們應該如何報答媽媽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莫懷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教師板書)
(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詞語。(教師用多媒體投影生字詞,讓學生解決。)(5分鐘)
(三)指導學生朗讀。(教師指定學生朗讀,請其他同學點評,教師適當指導,側重停頓、重音、語氣等)(6分鐘)
(四)播放朗讀磁帶。(在兩次朗讀的基礎上給學生一個總結性示范朗讀。)(5分鐘)
(五)整體感知:讀完后請學生文中的人物。(3分鐘)這個問題比較簡單,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后面做準備。
教師板書:
兒子
幼小生命
母親
年老生命
愛護尊敬
責任
我和妻子
成熟生命
散步說課稿 篇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本事目標】
1.會寫“信服、嫩芽、分歧、取決、拆散、委屈、水波粼粼、一霎時、各得其所”等9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經過小組合作、小組交流的方式學習文章重點語句,并在交流過程中互幫互助。
2.能借助換題、比較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作者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能感悟課文中一家四口人尊老愛幼、其樂融融、溫馨和陸的氛圍。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借助換題、比較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作者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難點】
能感悟課文中一家四口人尊老愛幼、其樂融融、溫馨和陸的氛圍。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題情境設置法、組織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先出示一首臺灣作家張文亮的詩《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學生推薦指名讀。教師配以適當的導入語,從而引出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經過共學單的方式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景。
教師掌握全班學生生字詞的學習情景:經過學生舉手確定正確率,并請學生自由提班級同學本課易錯的生字詞及相關注意點。
2.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資料。
明確:文章講述了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發生了分坡之后,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中消除了。學生對文本資料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也對文章之中四口人的家庭氛圍有了初步感受,那便是其樂融融、相互關愛。
(二)深入探究,研讀課文
1.分析重點語句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最能集中體現一家人其樂融融、相互關愛的溫馨氣氛的語句,用筆畫出來。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地背上的加起米,就是整個世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理解。
2.換題引發思考
學生與班級同學分享換題及原因。交流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我的題目與課文的題目進行比較,思考:為什么作者用“散步”作為題目呢?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交流,教師進行必須的總結。
明確:經過散步這一件小事來表現一家人的溫情與職責,這種寫作手法就是“以小見大”。
環節三:鞏固提升
開展小練筆。
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分享練筆,其余組員對他人的練筆用不一樣記號畫出閃光之處,必要的時候也能夠適當提出修改意見。
最終,同學推薦一篇佳作上臺展示,學生朗讀,教師點評。
環節四:作業設計
1.學生在課后根據組內成員的意見修改自我的練筆,并上傳到班級的微信公眾號上。
2.將練筆以朗通的形式錄下來,并構成班級的朗通合集加以保存。
五、板書設計
散步
以小見大,彰顯真情
散步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一篇精讀課文。它的語言平易樸實,內涵豐富,耐人尋味,講述了一家三代互敬互愛的濃濃親情。本單元一共包含五篇文章,都是以親情為主題,從不一樣角度表達作者對親情的理解和感悟。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經過閱讀理解人間真摯而完美的感情。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養尊處優,受到長輩的百般呵護、寵愛。所以,親情觀念淡薄,沒有構成正確的家庭倫理準則。同時這個學段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是對于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作為七年級的第一篇文章,《散步》就是為了幫忙學生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三、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讀寫和理解“蓑、醞釀、婉轉、嘹亮、欣欣然”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等;概括文章的主要資料。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復的閱讀中深入理解關鍵語句,體會人物的形象美,提高審美情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和職責感,養成尊敬長輩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構思技巧,品味文中優美的畫面。
教學難點:探尋并研討文章意味深長的句子,體會其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上,我會以朗讀教學法為主,輔之以討論法、點撥法,讓學生經過閱讀去解決問題,經過詞句的推敲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法上,根據本篇文章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宗旨,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一)圖片導入,激發求知欲。
上課伊始,我會PPT展示幾組全家福照片和有關孝道的名言。讓學生談談自我的感受,最終揭示家是充滿愛的地方,既有父母和爺爺奶奶對我們的愛,也有我們對他們的愛。進而揭示課題,開啟本篇文章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會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要求:①結合字典或者參考書掃清字詞障礙。②概括文章的主要資料。③用橫線畫出文中感動的句子。
(1)默讀結束后,我會順勢對學生的自學情景進行檢查,PPT出示生字詞,指明學生朗讀,然后由學生點評其中讀錯的地方,字詞障礙掃除后,我會再指明學生帶領全班學生讀一遍。
(2)我讓學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了什么事、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的結構,來概括本篇文章主要資料。最終學生會總結出:本篇文章經過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過程中產生分歧而最終和好的故事,體現了互敬互愛的濃濃親情。
(3)學生暢談自我感動的句子并說明感動的原因,我預設:“她此刻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等句子,感動的原因無外乎其間蘊含的感情,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我會讓學生結合自我和父母的經歷談談感受。
當這些問題解決后,學生頭腦中已構成清晰的思路框架,為接下來的析讀奠定基礎。
(三)析讀課文,質疑問難
(1)齊讀文章1、2自然段:
①讓學生思考,從中能夠提煉出哪些信息,這個問題比較清晰淺顯,就是地點——田野,人物:我、妻子、兒子、母親(板書)
②同時對于基礎知識冒號用法進行強調,即引出解釋和說明,同時PPT出示幾個例子強化印象。
③體會”她此刻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其中蘊含的母子深情,即母親明理、兒子孝順。最終,我會指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溫情。
(2)自讀3—5段,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①小組合作討論:”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中”熬“字的用法,最終由小組代證明確答案:忍受,耐苦支持的意思.表示文中的母親度過嚴冬時是十分艱難、痛苦的.同時讓學生想象,母親在冬天會面臨哪些困難?是寒冷、是疾病、還是行動不便、以及容易滑倒等等。
②齊讀第4自然段,同時明確該句屬于環境描述,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其中描繪春天的生機和活力,以及對于生命的熱愛。
③感受”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中兒子的天真可愛,并且要求學生讀出頑皮淘氣的感覺。
(3)情景再現,我會讓學生上臺表演6—8自然段,演出一家人在散步時面臨了什么分歧,又是如何解決分歧的。同時讓學生在臺上自由補充每個人的心理獨白。比如,母親看到小孫子想走小路時,她是怎樣想的;兒子看到父親要走大路時,他又是怎樣想的。從而將故事完善。
(4)順勢結合課文總結:母親是什么樣的人?我是什么樣的人妻子是什么樣的人?兒子是什么樣的人。(板書)
(5)小組合作討論,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的就是整個世界。”最終明確: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品讀課文,總結手法
在分析完“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的就是整個世界。”后,順勢總結本篇文章是運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同時舉例說明以小見大手法,強化印象,除此之外本篇文章還擅長運用環境描述,讓學生再次就以上兩種手法進行練習。
(五)布置作業
1、課后收集有關尊老愛幼的名句,并抄寫在成長記錄手冊上。
2、以“親情”為話題,選擇好寫作角度,運用以小見大和環境描述,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書設計
略。
散步說課稿 篇14
一、課標與文本關系:
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不僅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相信隨著作者一家人散步過后,我們每一位朋友都會陶然沉醉于家的溫馨和美之中,也會浸潤在血濃于水的暖暖親情里,更會加倍珍惜我們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
《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于一體的《散步》要想在"人生體驗"中到達體驗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用心靈和情感去感受、體悟。
二、學情分析: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缺乏生活體驗,又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構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所以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教育。
三、教學目標:
基于《新課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本事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資料。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終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經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目標的設置力求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
那么,如何將目標轉化成現實這就要看重難點的準確定位了。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較難構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意識。同時散文詩意的語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無窮。所以,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
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感悟親情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難點:
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最終一句話。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將重點化解到教學中,又如何引領學生尋找解除難點這一雜癥的靈丹妙藥就成了當務之急。法寶就在下頭的教法和學法這一環節中。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以朗讀及朗讀指導為經,以引導學生感悟、品味、討論、探究為緯。經緯交織的方法。教師運用情景導入、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于擴大教學的容量,并且能夠使教學資料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增強知識的趣味性。
2、學法:經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關鍵語句,深入思索,反復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學法這把雙刃劍怎樣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課堂這塊陣地上發揮威力呢重難點這兩種溶質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學過程這一溶劑中,變成營養豐富的溶液被學生吸收繼而實現教學目標呢這就要看下頭的環節--教學過程的實施了。
六、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設置了八步,分別是:(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二)目標展示,把握方向;(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四)品讀課文,賞析語言;(五)再讀課文,感悟親情;(六)凝神細想,獨抒性靈;(七)教師寄語,升華親情;(八)、課后作業,實踐檢驗。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溫馨的畫面和質樸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為學生感知課文資料作了準備。
(二)目標展示把握方向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為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資料。(旨在讓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后自主學習,培養從文章獲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本事,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在應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所以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1、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境。
(1)學生在課本上用圈點勾畫法作批注。
提示:寫景美的句子、細節動人的句子
(2)請學生將他們找出的詞句讀出來并賞析,教師適當指導。
2、感悟語言的對稱美
預先出示一個句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讓學生說說這個句子的特點,最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對稱的句子齊讀。
設計意圖:品味積累語言是本課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先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在圈點勾畫中品讀思考,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教師作必要的補充和歸納。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學會在以后的閱讀、作文中運用學到的方法去賞析語言,運用語言。
(五)再讀課文感悟親情
1、指名讀6、7段。
2、扮演主角,心靈對話。
學法指導:應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走大路,妻子、兒子是怎樣想的,母親為什么改變主意走小路分主角用話外音的形式將各人心中所想表現出來,不僅僅要注意文中表現出來的內涵,還要善于結合情景體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這個家中三代四口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展語言本事的同時發展思維本事,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設計了"扮演主角,心靈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走進文本,不僅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東西,還能發現文本中沒有寫出來的(無形)的東西,以鍛煉學生的想像及創新思維本事。在談對人物印象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本事,讓學生感受到正因為這一家人尊老愛幼,相互關愛,這個家庭才會如此和諧溫暖。
4、齊讀最終一段,理解最終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注重這句話的象征意義。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我的情感體驗,能領悟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解決疑難。重點理解這個句子,不僅僅要理解它的表層含義,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義:中年人的職責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啟下的主角,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至此學生才準確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教師進一步補充培根的名言,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當堅持和發揚,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細想獨抒性靈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個平凡的鏡頭--散步,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真摯而深沉的愛,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贊歌。想一想,在你們的身邊,有這樣(尊老愛幼)的事例嗎
2、請以"愛"、"家"或"親情"為開頭寫一組對稱的比喻句。
設計意圖:第一個問題的設置旨在讓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尋找,去發現,去感受親情之美,既貼合本課的主題,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學生發現親情,感受親情,珍愛親情。為了學以致用,練習對稱句式的寫法,也為了借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所以設計了第二道題,讓學生賞聽歌曲《讓愛住我家》,完成課堂練筆。
在音樂的激蕩下,學生塵封已久的記憶猶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緒也隨之蕩漾開來,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變成了愛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田。于是下筆如有神助。
(七)教師寄語升華親情
親愛的同學們:
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職責來擔當。僅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最終送給大家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置將本節課的教學推向高潮,師生到達情感的共鳴,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八)課后作業實踐檢驗
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散步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散步》。
相傳,孔鯉跑到父親孔子的墳前說:“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在兒子孔汲面前說:“你父不如我父。”課件作為中間一代人孔鯉的沉重感與責任感。這與《散步》中的“我”不無相似之處。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字里行間流淌著沉淀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摯愛親情,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隨著作者一家人散步過后,我們每一位朋友都會陶然沉醉與家的溫馨和美之中,也會浸潤在血濃于水的暖暖親情里,更會加倍珍惜我們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散步》講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效野散步時發生的故事,通過這家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生活畫面,表現了作者的家庭倫理理想:尊老愛幼,在凸顯一個“孝”字的同時,表達了中年人對家庭神圣的責任感、使命感。
2、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和能力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
②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①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濃濃的親情。
②通過朗讀體會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③培養尊老愛幼的美德。
教學難點:
①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②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征意義。
二、學情分析
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七年級的學生對文筆優美華麗的文章容易認同、喜歡,對文辭沖淡而意蘊深沉的文章卻缺乏深入理解、反復品味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本文的教學應著力引導學生品味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能夠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悟。
大多數七年級學生在家里沐浴著長輩的關愛,他們知道這份愛卻體會不深刻,更少有學生能自覺的回報這份愛,所以,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間流淌的親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為重要。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以教師為主導,運用點撥法,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品味語言,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引進學生的生活體驗,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同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教學情景,對教材進行拓展延伸,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表達的欲望。
2、學法: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復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四、說教學程序
(一)欣賞音樂,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
2、導語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親情的濃漿,縱然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設計意圖:這樣導入使學生在一個個“愛”的鏡頭中受到感染。】
3、作者簡介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人。1982年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現為重慶師范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1994年獲全國莊重文文學獎,散文《散步》和《家園落日》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示范朗讀。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3、檢查生字詞:嫩芽;霎時;分歧;拆散;水波粼粼;熬過
4、檢查閱讀效果:搶答以下問題。(課件出示)
①文中描寫了哪些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②文中散步是在什么季節?(初春)④散步是在什么地點?(田野)⑤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分歧)
【設計意圖: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幫助學生簡單梳理、把握內容的要點,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為下面合作探究打好基礎。】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
1、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分歧”呢?
2、“我”作出了什么樣的決定?最后按我的決定做了嗎?
3、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4、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教師適時啟發,最終讓學生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
(四)品味語言
找一找:找出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說說它們的作用。
1、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
2、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是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拓展延伸
議一議:
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在你手中,你該怎么辦?
(六)課堂小調查
課堂提問:
1、你們的父母都記得你的生日嗎?
2、你能準確地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3、你在爸媽生日時,為他們獻上過生日祝福嗎?
(七)課堂小結
學了這篇文章,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常回家看看》,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
【設計意圖:音樂最能撞擊人們的心靈,設計此環節的目的通過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的溫暖和愛,使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得到升華。】
(八)布置作業
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我們感情之弦也有所觸動,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訴說。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語句,寫在賀卡上送給你的親人,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的原則是既要簡潔、形象、直觀,又要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散步說課稿 篇16
一、教材分析
《散步》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學語文lO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圍繞這情和愛本單元一共編選了5篇文章,其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里行間還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五年級學生正是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對他們感悟和傳承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培養真摯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教學這篇文章我準備用兩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寫“袖、粼”2個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詞語,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標:在品味文中優美的畫面和動人的細節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親情與責任感,培養尊老愛幼的生活態度,提高人文素養。
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里,被愛包圍著,
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發自內心的產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難點。
二、設計理念
1、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充分體驗,真正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三、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于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為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同學們,在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畫面用朗讀表現出來。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么?學習步驟是先把這個語句用“一”畫出來,再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旁邊,并將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體驗,讀出意蘊。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好角色,讀出扮演人物的內心和情感。表演時盡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語言,其他同學可以評價,也可以向劇中人物提問題。并評選出最能體現尊老愛幼這一主題的優秀小組。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并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注的方法,為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第三個環節:品味語言,學習借鑒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于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四個環節:回歸生活,升華主題
1、同學們,由這個尊老愛幼的和諧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諧社會呢?以“在我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過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或以“和諧社會需要….”為話題進行交流。
2、真情行動,建設親情。親情不是聲情并茂的訴說,更應落實到行動。回家以后,同學們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腳、聊聊天……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記下來。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m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四、教學反思: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努力做到了既傳承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精華,又積極滲透現代語文教學理念。但是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本課要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還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不能拘泥于備課時設計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在實際操作中應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要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巧妙采取相應的對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二是在每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要脫離文本,一切觀點都要落實到對文本的朗讀與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不僅要求數量更要追求質量,要努力營造情境,將學生的情感凝結到一個高度,真正感動身心。
【散步說課稿】相關文章:
《散步》說課稿06-29
散步說課稿07-31
《散步》說課稿03-25
散步的說課稿模板10-29
《散步》說課稿模板10-29
《散步》的說課稿模板10-29
《散步》說課稿范例08-17
《散步》說課稿范文02-26
散步說課稿范文04-11
《散步》優秀說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