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孤獨之旅說課稿(通用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孤獨之旅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孤獨之旅說課稿 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中語文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孤獨之旅》。下面,我將從教學背景、課程設計以及教學亮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合理、科學全面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孤獨之旅》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小說。本文寫的是因家庭變故而失學的少年杜小康,跟隨父親去放鴨遭遇暴風雨后成長并堅強起來的故事。通過學習本文,學生能了解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獲得人生的啟示。
2.學情分析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之前進行學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由抽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的階段,他們的求知欲旺盛,樂于探索和發現,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他們對于小說情節的概括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但對于人物形象和主題把握方面還有待加強,對小說的獨立閱讀能力還有待提高。
3.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論的指導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體悟,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小說的主題,結合生活經驗,樹立堅強的人生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4.重難點
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重點是: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難點是樹立堅強的人生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說課程設計
接下來是我的課程設計部分,首先是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此,本節課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小組討論法。通過小組間合作交流討論,提高獨立閱讀小說的能力。此外,我還將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和朗讀體會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本節課我采用的學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通過師生合作,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接下來是我本次說課的核心內容:說教學過程。我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的形式播放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并請學生談一談自己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煩惱與孤獨。學生自由發言,暢談感受,從而引出本課的課題。
這樣的導入不僅能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
在課前我會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借助工具書及文下注釋,正確讀寫生字并理解重點字詞,我會當堂進行字詞測驗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
字詞測驗完畢,我會請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并回答問題:本文是一篇小說,請按照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能從文中找出答案:故事的開端是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隨父親去放鴨;發展是與父親撐船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高潮是在蘆葦蕩遇到暴風雨時的情景;結局是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并鍛煉信息搜集能力及內容概括能力。
第三環節:再讀課文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會提問:文中有許多環境描寫的句子,找出你認為寫的'最好的段落進行朗讀,并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么作用。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因此我會采用小組討論法,將全班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我也會參與討論并給予意見。討論完畢,我會請學生派代表發言,其他組的學生予以補充說明,我也會進行點評。通過師生合作,學生能夠得出:文中寫鴨群被趕著奮力向前推進襯托了杜小康出來放鴨的無奈;寫鴨們夜晚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襯衫出杜小康內心的不安;寫鴨長大后羽毛變得鮮亮稠密也象征著杜小康的成長。文中高潮部分對于暴風雨的描寫渲染了恐怖的氣氛,烘托出杜小康內心的恐懼;寫杜小康與暴風雨搏斗時的情景象征著這個少年堅強起來了。等等。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夠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并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四環節:研讀課文
首先我會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三段,并提問:這段旅程為什么是孤獨的?杜小康的旅程給了我們什么人生啟示?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并自主思考,在我的引導能夠明確:這段旅程中,杜小康經歷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伙伴的孤獨、空曠環境的孤獨、單調生活的孤獨以及心靈的孤獨,但他最終成長了堅強了。這告訴我們,在成長道路上,只有勇于面對孤獨,適應艱苦的條件,不斷磨練自己,才能成長成熟。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夠把握小說的主題,并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第五環節:當堂訓練:
本環節我會請學生當堂用第一人稱的方法寫一寫當杜小康看到鴨下蛋時的內心所想。從而更好地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并培養寫作能力。
第六環節:課堂小結
我會請學生發表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讓學生自己梳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我也會進行適當的補充,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第七環節:布置作業
最后我會布置如下作業: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所經歷過的獨特的旅程,寫一段從中得到的收獲。
我為本節課設計的板書清楚明了,方便學生記憶,同時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以上是我全部的教學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我還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教學的現場效果,對學生的學習予以及時的評價,評價將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我將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的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調整教學方案。
三、說教學亮點
我本節課的教學亮點主要有:首先,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聽說讀寫緊密結合,通過當堂訓練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生效果,從而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完成。
孤獨之旅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語文課本所錄選的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編入九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已經學習了《故鄉》這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說,學生從中獲得了人生的啟示和藝術的享受,同時,對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有了初步的認識。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對描寫手法的認識,體會作者的感情態度,并為下一篇反映認識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打下基礎。
2、教材的背景和主要內容
本課的知識體系《孤獨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一篇小說,講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輟學后隨父親一起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子,經歷了從開始的恐懼、孤獨到暴風雨之夜找鴨子變得勇敢堅強起來的
故事。學習這篇小說,重點是使學生從陌生空曠的天然環境和恐懼孤獨的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中理解“孤獨”的涵義,教給學生一種勇敢,豁達的人生態度。
3、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強調對課文的自主探究,學生就不能只是被動的傾聽教師的講解,被動的回答教師的提問。所以我想通過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有興趣去自主探究,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杜小康的孤獨之旅的涵義。本課的閱讀教學,從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節,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確定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天然、關注人類”、“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根據九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散文閱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難點: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二、說學情
本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后,師生雙方的配合較為融洽,學生們已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當前學生總體上正處青春成長期,此時他們對文本人物——少年杜小康的成長體驗的理解是能達到零距離的。
三、說教法學法
【理論依據】:
教學過程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學生作為文本閱讀的主體,因其閱讀期待,閱讀心境,閱讀目的的不同,他們的閱讀感受也是不一樣的,而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在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本人的視野,提出本人的看法,說出本人的感受。
1、說教法: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全課采用多媒體上課,教法設計上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在情節與現實寫照中得到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 感知,情節領悟,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快速閱讀,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走近人物,感受主旨,與文章對話,與本人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2、說學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二·三理論依據】教學過程必須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
四、說教學過程:(文章篇幅較長,課前組織學生進列充分地預習,熟悉小說情節)
(一)、播放《隱形的翅膀》導入新課請同學談談本人的“孤獨”經歷。我們的孤獨相比一個人的孤獨來說或許微弱許多,這個人是誰?(引入主人公杜小康,這樣既能讓學生將焦點聚焦人物上又能在開篇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杜小康,走近曹文軒的《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
2、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著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本人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并且遲遲不能人睡”。到達蘆葦蕩后,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本人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后那群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表達了什么的主題?學生只要說出本人的想法即可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設計意圖】:遵照敘述類文體閱讀規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知的課文,并能加以概括全文內容,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首先我們怎樣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1)失去交流環境。對于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干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天然環境。大天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2、課文有關天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并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么作用。(小組合作完成)
(1)P70、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群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群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恒,并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2)P71、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么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葦蕩列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斗,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文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致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提示:出發時:P69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P72害怕,膽怯安頓之后:P73感到孤獨時間久了:P74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P76堅強。
4、如何理解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呢?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設計意圖】:遵照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為切口,通過與同學老師對話,合作探究,激發閱讀思維。并通過小說中對環境描寫,深入人物,使文章的難點得以解決。
(四)、研讀課文,結合本人的體驗談感受。(各抒己見,暢談本人的感受)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本人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列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大天然對話,與小說中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理解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在探究中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五)、課外作業杜小康的成長體驗對你本人的成長經歷怎樣的啟發,結合本人的成長體驗,以“成長”為題寫一篇作文,字數500左右,文體記敘文。
【設計意圖】:我們常說:“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由書本向自我關照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學生情商心智成長的途徑。
(六)教學效果預測:
考慮學生沒讀原著《草房子》,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可能無法全面,這樣我課前預備了一本《草房子》,在關鍵處可對文本的內容加以補充。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著重體現條理性,反映本文的知識結構,
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
鴨群
環境人物成長的廣闊環境
蘆蕩
暴風雨
孤獨之旅說課稿 3
【教材及學情分析】
(一)課文解讀: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歷程。孤獨,是生活給予人生成長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蘊含深刻意味。課文最大的亮點就是出色的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它為人物成長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背景。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學情分析:
本文是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小說,學生已經積累了學習小說的一些知識和方法,文章講述一個孩子杜小康的成長故事,主人公杜小康是和學生同齡的孩子,從內容上講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心靈的距離,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很吸引學生閱讀,但學生難以體會其作用,基于此,我在這堂課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把握成長的重點,把暴風雨中杜小康戰勝孤獨長大這一部分作為突破點,讓學生走進文本,再由點到面,深入全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獨的環境中的心路歷程,最后走出文本,結合學生自身體驗,感悟生活,塑造堅強自我。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理念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人為本”的理念,新的語文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根據以上三方面的要求,聯系本小說單元、本課自身的內容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理解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2、通過對精彩語句的品析,讓學生學會品析語言。
(二)過程和方法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的價值觀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實施教學目標的總體思路:整體感知——重點突破——感悟深化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學生作為文本閱讀的主體,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應從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
這篇小說從少年的視角解讀,主要寫少年的成長,在特定的環境中的成長,是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在逐步推動杜小康的成長,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主題,感受主人公的成長心理歷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很吸引學生閱讀,但學生難以體會其作用,因此教學難點是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品讀帶分析。
【教學及學法】
為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言學習規律,
(一)教法:點撥法情境教學法延伸拓展法
(二)學法:圈點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質疑法
1、誦讀法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種不少于500字。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2、點撥法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和學的統一。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
3、情境教學法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4、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視聽結合中創設情境】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一)影片導入
進入故事情境
播放影片《草房子》中快樂的內容。今天,我們一起感受少年杜小康的《孤獨之旅》。(板書文題、作者)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二)默讀課文
感受孤獨之旅
默讀課文,想一想
1、《孤獨之旅》中寫出了杜小康的心情的語句有哪些?
2、怎樣理解孤獨之旅?
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遵循敘述類文體閱讀規律,讓學生由淺到深的與文本對話,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三)品讀精段
走進人物心靈
1、在課文36—48段中,你發現哪一處的環境描寫或細節描寫最精彩?
2、教師示范----學生感受----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輔導---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教師歸納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突破了重難點
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以讀帶析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大自然對話,與小說中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理解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題。在探究中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由點到面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遷移拓展
塑造堅強自我
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而此時許多經歷了地震的孩子們,他們正承受著恐懼、孤獨、悲傷……你一定想安慰鼓勵他們吧,說出你最想說的話。
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學后的收獲,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并將學生已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說話,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作業設計及說明】
杜小康和父親趕著成熟的鴨群,載著滿艙的鴨蛋,欣然而歸,一路上那些來時景物又一次印入他眼中,他的感受會有何變化?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用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不著“欣喜”二字,卻能像曹文軒一樣寫出欣喜之情。
【教學中要培訓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在想象故事中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的思維。】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成長之路
戰勝孤獨
暴風雨
杜小康
恐懼孤獨
直面孤獨
曹文軒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板書語言要言簡意賅,要求準確、規范、簡潔、直觀,突出教學重點,教學目的明確,形式多樣,用延伸的弧線來形象表現杜小康的成長之路是很形象的】
【課堂可能出現的狀況及外理辦法】
課堂上面對學生的錯誤和啟而不發的學生怎么辦?
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精彩的,然而這精彩不光是因為有感情的交流、創造力的迸發、思維的碰撞等,更因為有“錯誤“才使它更精彩。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課堂,是學生可以出錯的地方,學生出錯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學生的錯誤,作為珍貴的教學資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縱即逝的。因此教師不僅要善待學生的錯誤,還要敏銳地發現學生錯誤背后的原因,挖掘學生錯題的價值。這樣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學生,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教學中創新與改革的設想】
創新之一,長文短教,突破重點。
創新之二,聯系時事,遷移拓展。
改革的設想:
1、備課對象的改革。
由教師備課想到由教師引導學生設計教學步驟。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曾經說過:“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而展開并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才能發展他們富于創造力的才能。”注重創造教育的美國在教學中非常強調讓學生“試一試”。他們的孩子很早就自己查資料寫論文了。
2、通過編課本劇來體會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讓學生當導演,演員在活動中體會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孤獨之旅說課稿 4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把握課文情節;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
2、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體會細節描寫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出示課題
有一句歌詞大家都熟悉——“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齡人,他的一段難忘的`生活經歷,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啟發。(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走近孤獨
請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用一兩句話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孤獨—→堅強)
三、品讀課文,理解孤獨
請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孤獨”的句子。(學生跳讀課文,品味語句。)
學生思考后交流。
例如:
“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
“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
“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
“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
……
——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伙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于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注:此環節,結合不同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孤獨”)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迷茫、恐懼、害怕、膽怯等)
四、探究質疑、感悟孤獨
1、學貴有疑,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紙,讓他們在紙上寫下兩類問題:
A、我有疑問,需要向其他同學請教的問題:
B、我認為值得考考大家的問題:
2、學生質疑。(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質疑)
3、師從學生剛才的質疑中挑出幾個典型問題進行探討。
五、聯系自己、體驗孤獨
1、曹文軒在《論孤獨》中說:“它是一種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志著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
2、仿寫:
孤獨是一種狀態,需要慢慢地面對它的真實。
孤獨是一樁邂逅,需要美美地咀嚼它的甜蜜。
孤獨是,需要。
六、教師寄語
不要把孤獨當成痛苦,孤獨也是一種享受,孤獨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獨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磨難
杜小康孤獨→堅強
(迷茫、恐懼、害怕、膽怯)
孤獨之旅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與作用
《孤獨之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講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輟學后隨父親一起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子,經歷了從開始的恐懼、孤獨到暴風雨之夜找鴨子變得勇敢堅強起來的故事。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均是小說,是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小說單元,其重點是在于培養學生把握小說主題,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的能力。這篇課文雖然只是長篇小說《草房子》的節選,但它也擁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節——杜小康在失學之后與父親放鴨的經歷、以及關于鴨群、蘆蕩、暴風雨的細膩的環境描寫等小說的三要素,對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己、關注人類”,“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梳理杜小康的成長歷程,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2.感受人物形象,揣摩環境描寫的作用。3.樹立堅強的人生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教學重點:1.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2.揣摩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1.分析人物形象。2.揣摩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本著啟發性的原則,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將采用以下教法:學案導讀法——放在上課前的預習階段,使學生通過學案掃清文章的生字詞障礙并閱讀助學資料,為課堂上走進這篇課文做好準備。
點撥指導法——通過設置主問題,引導學生思索并展開想象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
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展示畫面,讓學生直接感知人物所處的環境,形象直觀,充滿趣味。
三、說學法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探求合作的方式,所以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勾畫圈點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討論法來學習本篇課文,旨在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活潑的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有過孤獨的體驗嗎?請用簡潔的語言敘說你的感受。(找2-3名學生說一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快樂,有痛苦。有的人在歡樂幸福中成長,有的人在孤獨艱辛中成長。讓我們一起走進《孤獨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長的經歷。這時板書課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從文章題目的關鍵詞“孤獨”切入,談孤獨的體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作鋪墊。在課堂開頭創造一種利于教學的情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二)明確活動任務
課件出示這節課的.三個活動任務,并讓學生讀一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把任務呈現出來,使學生在上課開始就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各環節里主動地圍繞目標去學習探究。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初讀,感知課文內容
讓學生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1.按照小說發展的四個階段,給課文的每個部分擬寫一個小標題。2.本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設計以上兩個問題,在于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同時也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概括的能力。
活動二:跳讀,走進孤獨之旅
讓學生跳讀課文,思考:1.從文中找出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標志性語句,體會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歷程。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孤獨之旅”的含義。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這一環節貫徹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切磋琢磨中互相補充,互相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解疑的能力及表達的勇氣和習慣。同時又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內容,梳理要點,明白杜小康成長的心理歷程:恐懼——害怕——孤獨——不再恐懼——堅強。借此領會主旨,體驗成長的感受,使教學重點一得以解決,讓學生感悟到這一趟孤獨之旅也正是一趟“成長”之旅。活動三:精讀,分析人物形象
讓學生朗讀課文,找出表現杜小康生活艱苦、精神孤獨的語句,探討:1.杜小康經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難?2.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3.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遵循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為切口,通過與同學老師對話,合作探究,激發閱讀思維。深入人物,使文章的難點得以解決。
活動四:品讀,欣賞景物描寫
再讀課文,勾畫出課文中景物描寫句段,探討景物描寫的作用。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為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我借
助多媒體導學手段,讓學生一邊朗讀句段,一邊欣賞與之相關的屏幕畫面(蘆葦蕩、鴨群、暴風雨),文字、畫面結合,引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體會杜小康在寂寥環境下的孤獨情感,從而探究環境描寫的作用,使教學重點、難點得以突破。
活動五:拓展升華,感悟生活。
杜小康的成長給你什么啟發?請聯系實際談一談。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樣設計,目的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悟成長,感悟人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探究質疑
讓學生說一說學完本文后還有沒有什么疑難問題。
設計質疑這一環節的意圖是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如果學生能在學習的基礎上生發出更深一層的問題,這應該是我們所期待的課堂效果。
(五)課堂小結
我的課堂小結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恒的話題,無論孤獨是一種苦難還是一種美麗,我們都應當把它當成生活的調味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暴風雨,膽小、害怕的杜小康會找到散失的十幾只鴨子嗎?沒有暴風雨,杜小康會看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羽毛嗎?沒有孤獨之旅,杜小康能變得成熟和堅強嗎?同學們,倘若你們遭遇孤獨,遭遇磨難時,請你回想杜小康,學習杜小康,即便在孤獨中,也要風雨兼程,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這樣設計課堂小結的意圖是:再一次點明文章中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并對學生提出希望,達到了教育學生做人的目的。
五、說板書設計
語文教學過程中,板書設計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一個科學的板書,能夠使學生迅速的抓住課文要點和文章的結構脈絡,對學生準確全面的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的板書設計力求把教學內容形象精煉地呈現到黑板上,既揭示課文內容,又挖掘課文內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并力求整潔美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總之,本節課我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及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精心組織課堂,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力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
孤獨之旅說課稿 6
教學目的
1.學習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體會小說的語言特色。
3.讓學生試著體會主人公心理的變化過程。4.教學生學會長大、學會在平時的待人接物中體會成長。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默讀全文。
2.指名學生復述課文基本內容。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課文內容和主題。
三、品讀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學生迅速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
2.思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3.討論交流:請學生按照下列句式說一段話:我認為杜小康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
4.學生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5.思考:請你給課文換一個標題,并比較自己所換的標題與原標題,哪一個效果更好?為什么?
四、尋讀課文美點,深入賞析。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景物描寫的片段。
2.學生自由朗讀這些景物描寫的片段,然后選取自己認為寫得最好最妙的一個段落放聲朗讀。
3.指明學生朗讀自己所選定的段落,然后說說自己朗讀它的理由。
4.用同樣的方法賞析有關細節描寫的片段。
五、結束語: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恒的主題。但愿我們的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六、布置作業:
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著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著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啟示?
七、板書設計:
人物 情節 環境 語言
杜小康 開端: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去放鴨。 鴨群 生動
恐慌 發展: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蘆蕩 傳神
孤獨 高潮: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風雨 意味
堅強 結局: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深長
孤獨之旅說課稿 7
教學重點、難點
1、體驗主人公的成長歷程。
2、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同學們,你們到了九年級,都覺得自己長大了吧。那么你們都能面對孤獨,勇敢地戰勝孤獨嗎?有一個少年 ,他戰勝了 孤獨,感到自己長大了,堅強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小說《孤獨之旅》。
二、整體感知
1、 速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討論并歸納:
開端:家道破落、隨父放鴨。
發展:撐船趕鴨、初到蘆蕩。
高 潮:蘆蕩遇雨、經受考驗。
結局:與鴨共成長。
2、 談談閱讀后的感受。
三、體會細節,討論問題
1、 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句子。
2、 杜小康經歷“孤獨之旅”時發生了怎樣的心 理變化?請標記出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詞語。
提示:小康心理變化時間軌跡:
剛出發時 到達蘆蕩 安頓之后 住段時間 雨后天晴
學生發言。
小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面對孤獨到戰勝孤獨,這些細節表現了主人公成長的過程。
3、 文題“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么?
可以概括為兩點:①失學。 離開同學、學校,痛苦和寂寞。②放鴨生活艱辛,孤寂,恐懼(對環境、對前途)
四、探究
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請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表現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1)有關鴨群的描寫。襯托。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鴨子的成長襯托杜小康的 成長。
(2)有關蘆蕩的描寫。廣闊無過,烘托小康害怕;寧靜美好,反襯小康恐慌。 (3)有關風雨的描寫。可怕---搏斗- --成長。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五.拓展:
說說你的感悟聯想。
六、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恒的主題。祝愿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
七、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孤獨之旅說課稿 8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杜小康的話,品味孤獨,體會杜小康的成長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什么困難和挫折?
二、整體感知
這篇小說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提示)可抓住小說的三要素簡要概括,采用“人物+環境+情節”的格式。
三、賞析杜小康的三句話
請找出并畫出這篇課文杜小康講的話,說說分別位于哪一小節?
(一)齊讀第二小節,品味杜小康說的這句話
提示賞析語言的要點:注意聯系上下文,如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說的這句話
注意挖掘說話人的此刻內心的情感與心理
1、杜小康為什么去放鴨?“一落千丈”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會一落千丈?“只好”一詞表明了什么?
3、當時杜小康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二)賞析第二句話“我要回家——————”
1、這樣一個孩子愿意跟父親去放鴨嗎?那么這句話該怎么讀?
2、從這句話中你能讀出怎樣一個杜小康?
3、21節,這一段屬于什么描寫?烘托了杜小康怎樣的心理?此時他面臨的最大的敵人是什么?
4、這句話跟第一句話比少了什么內容?
(三)請學生自主賞析其他兩句,用“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一個的杜小康”在書中進行批注。四人或同桌互相交流。
1、第三句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哪個詞突出了他的成長?
2、聽老師朗讀第36節環境描寫的內容,你腦海中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杜小康說出了“還是分頭去找吧”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若把“。”改為“?”或“!”行不行?請同學讀一讀。
(四)第四句“我讀出了一個的杜小康。”
1、若把原句改為“爸!蛋!鴨蛋!鴨下蛋了!”好不好?為什么先喊出的是“蛋”?
2、誰來讀一讀,評價。
四、是什么促使了杜小康的成長?
五、感悟“感動”
六、作業布置
1、教師補充稍后的故事,請同學們課后閱讀《草房子》
2、推薦曹文軒的其他作品《青銅葵花》《野風車》《山羊不吃天堂草》《紅瓦黑瓦》《根鳥》
內容包括:
①教學目標;
②教學內容和重、難點分析;
③教學對象分析;
④教學媒體的選擇和設計;
⑤教學過程;
⑥教學反思;
⑦備查網址。
孤獨之旅說課稿 9
一、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了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3、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4、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體會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2、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聯系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三、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讀法、講析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文章篇幅較長,課前組織學生進行充分地預習,熟悉小說情節。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歌曲《真心英雄》的歌詞中“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一句意蘊豐富。人生旅途,并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么“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掃除文字障礙,給加橫線字注音
嬉( )鬧覓( )食舊茬( )兒戳( )破撩( )逗凹( )地摻( )雜膽怯( ) 撅() 給( )予
2、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概括出主要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表達了什么主題?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可概括為:少年杜小康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或:本文講了失學少年在一段孤獨生活中終于“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故事,表達了孤獨可以使人堅強的主題。)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 我的地盤我來做主
再讀課文,查找文中描寫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語句,結合畫面理解他的心路歷程,在離家牧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
孤獨之旅說課稿 10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建議:
1、在自讀中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讀中逐步進入情境,體會文中美好的情韻;
3、在研讀中聯系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
4、教學方法可以小組討論、個人感悟為主。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談談對“孤獨”二字的理解,我們總會感到凄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可以說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
2、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積累下列詞語: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著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 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并且遲遲不能人睡”。 到達蘆葦蕩后,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后那群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表達了什么的主題?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首先我們怎樣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1)失去交流環境。對于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干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2、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并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么作用。
【孤獨之旅說課稿】相關文章:
《孤獨之旅》優秀說課稿01-11
孤獨之旅作文05-07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06-08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09-13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優秀11-18
《孤獨之旅》語文教學設計02-26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篇06-12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篇(熱)09-13
[合集]《孤獨之旅》教學設計優秀7篇08-28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錦集(15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