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楊修之死》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
1、本課在教材、新課標中的地位
《楊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后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沖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第五單元是古代白話小說單元,所選課文均為古典小說名著,從設計意圖看,絕對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所涉及的內容。而是讓學生“窺一斑而知全豹”,培養學生品讀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調動他們閱讀的興趣。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結合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2、本課知識點與前后知識點的聯系
《楊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話小說,語言表達上有較強的文言色彩,而內容上又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語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課的重點,這里不再贅述。就小說閱讀課而言,要求學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這是小說閱讀的一種基本模式。這節課也將采用這一方法。這既是對前面所學小說閱讀方法的鞏固,也是對今后小說閱讀教學的延伸。
3、對教材的'處理
作為名著中的名篇,《楊修之死》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為時已久,在學習這篇老課文時,怎樣做到略有新意,老文新教呢?我進行了一些不夠成熟的嘗試。
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對于課文中存在的較多文言語句,要求學生在早讀課時充分預習,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不理解處教師及時點撥明確,課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詞句的講解。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在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與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于小說的內容把握,《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藝術性很強的小說,學生本身就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本課中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教師課前要求學生結合課后習題一對文章內容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這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感悟到語文課堂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積極發揮“導演”的作用,靈活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情節,讓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探討,從而使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的對象轉化為主動學習的主人。
至于教學環節的安排中,是先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再探討楊修的死因,還是先探討楊修的死因,再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我的考慮是,在學生充分探討楊修死因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提煉人物形象,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若先概括形象,則學生在探討死因時就不太容易形成不同的看法。
最后的拓展遷移部分,實際上是希望學生從楊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啟示,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二、目標的設定
1、基于以上分析,設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過程與方法目標:①學習通過矛盾沖突刻畫人物性格特征的寫法
②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2、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在“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確立為: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確立為:
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三、學法設計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學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觸過小說,并在本冊書第三單元專題學習過,對小說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啟發,應該能夠在了解小說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障礙
對古典文學名著積累不足以及對小說所體現的三國時代的背景認識不足是學習本課的一大障礙,尤其在探討楊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時,學生往往會局限于課文之中或對文章進行表面化的理解。
3、學生學習本課知識應采用的方法
學生課前結合課后習題一進行充分預習,把握小說主要內容并對楊修死因能有自己的認識,為課堂中的探究討論打下基礎。課堂上通過學生的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探究,,對問題各抒己見,再輔之以教師適時地點撥歸納。從而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識、培養能力。
四、教法設計
1、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安排
情境導入——初讀課文(把握情節)——再讀課文(探討死因)
——研讀課文(概括形象)——拓展遷移——作業布置
2、重難點突破方法
①設疑激趣法,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情節,讓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探討。
②引導點撥法,在探討楊修死因時,學生可能會談的不夠深入,就需要教師適時地點撥引導。
3、導入和過渡的設計
由《三國演義》開篇詞(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導入,進入情境。
各個教學環節的國度,則根據上下環節的內容,或設疑或總結,自然過渡。
4、教輔手段的運用
本節課之所以選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一是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圖片、聲音的選用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到課堂情景中;二是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清晰明了,更易把握。
五、作業設計
1、作業設計目標及意圖
①、以《從楊修之死所想到的》為題,寫一段話,談談你的認識。200字左右。
②、(選做)歷史上的曹操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結合你的所學,以《我眼中的曹操》為題,寫一段話。200字左右。
作業一,學生上課時已進行了一定的探討,應進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對學生的觸動更大。
作業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而言,結合《觀滄海》、《短歌行》以及正史中的曹操形象和小說中的曹操形象進行一番比較,應該會更好的認識到《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擁劉反曹”的傾向。
2、難易梯度和針對性
作業一相對較容易,學生有話可說。
作業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并能對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有一定的挑戰性。
【《楊修之死》說課稿】相關文章:
《楊修之死》說課稿02-02
《楊修之死》語文說課稿04-04
《楊修之死》教案11-27
讀《楊修之死》有感06-30
讀楊修之死有感05-29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11-25
楊修之死讀后感05-18
楊修之死:讀后感06-28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