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處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四單元的第25課,語文第一冊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為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第一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過程與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情感與態度: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教學重難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二、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學生基礎差,如何教學,促進學生學好本文,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好品質,是老師思考的重點。
三、說課型定位
新課程標準在關于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法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五、說學法
朗讀法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背誦。
合作法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點,進而形成開放式話題。
六、說教學流程
1.導語引人:展示課題:渲染氣氛,促使學生思考
2.整體感知
(1)范讀,引導學生勾畫重點詞語
(2)多媒體顯示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顯示補充省略部分的意見,并作強調。
(3)學生自主讀文,獨立解決問題,師引導討論解決,并總結解決字詞的方法。生復述課文,其他學生評價,老師指導點撥,統一意見,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3、集體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4、指導背誦課文。
在學生再三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指導學生掌握背誦古文的技巧。
5、合作探究
(1)、學生討論,提出可探討性的問題。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老師點撥。
(3)、請學生談談從這則故事里學到了什么?
歸納出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參與討論,以便掌握情況;老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歸類。老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爭辯,不一定要求統一對問題的認識。
6、拓展訓練
(1)、完成表格。
(2)、閱讀《世說新語》里另一個故事,你從中學習到了什么?
多媒體出示拓展訓練
鞏固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同時適當的擴大知識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設計說明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將“禮”、“信”和《論語》聯系起來,體現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學生對“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認識。做到深入淺出。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就不會因為只解決一篇短小的文章顯得單薄。
2、去掉文章的標點符號,還古文之原貌,請學生朗讀。這一設計使學生更多的認識了古文,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反應較好,較新鮮。
3、對于課文的研討,設計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問題,再討論解決問題,突出體現了兩個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強調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符合課改的要求;而老師參與討論,并適時點撥、引導、小結,體現了師生交流,由于學生是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發問、研討,這就對起引導作用的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學生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本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充分發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的主體性。
5、花較短的時間,請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進入文本,再從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在整個課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沒有了老師最后“力盡聲色”、略顯乏味的小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使整個課堂凸現“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作業:講究了課內、課外的銜接,講究由淺到深,講究運用、積累知識。
附: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對話的過程:友人發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相關文章:
《陳太丘與友期》改寫11-01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01-13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理解05-03
《陳太丘與友期》理解閱讀05-01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訓練04-21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題04-20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及鑒賞12-25
陳太丘與友期行翻譯01-13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及注釋10-12
《陳太丘與友期》課文譯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