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數列的說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等差數列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數列》是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的第一章數列的第2節的課時,本教材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創新,對于促進高中教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等差數列這一節在數列這一章中起著奠基作用,是高中生學好數列這一部分內容所必不可少的重點所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機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現今高中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中:
認知目標:通過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使學生能夠應用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否為等差數列,并確定等差數列的公差。
能力目標:
1.探索并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2.體會等差數列與一次函數的關系。
3.掌握等差中項的定義和等差數列項的性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能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發現數列的等差關系,并能用有關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一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主要內容及其重點、難點
1.教學主要內容: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和等差數列的函數性質;
2.教學重點: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
3.教學難點: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發現數列的等差關系,并能靈活運用這些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主要內容及其重點、難點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對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以知識教授為主,多媒體教授為輔,達到化抽象為具體的課堂教學效果,對于教學難點問題,主要采取討論式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再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為了講清楚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更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考慮到高中生的現狀,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通過師生互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也同時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思維以及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思考評價法
2.分析歸納法
3.自主探究法
4.總結反思法
最后我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既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又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
2.講授新課: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選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以及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3.課堂小結,強化知識: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等差數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5.布置作業。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后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a在知識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運用。
b在能力上: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不完全歸納法,對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歸納法推導等差數列的同項公式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同時,學生對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較為陌生,因此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對于三中的高一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教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引導、啟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二、教法分析
針對高中生這一思維特點和心理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學法指導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四、教學程序
(一)復習引入:
1.從函數觀點看,數列可看作是定義域為xxx對應的一列函數值,從而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數的xxx。(N﹡;解析式)
通過練習1復習上節內容,為本節課用函數思想研究數列問題作準備。
2.小明目前會100個單詞,他她打算從今天起不再背單詞了,結果不知不覺地每天忘掉2個單詞,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減為: 100,98,96,94,92 ①
3.小芳只會5個單詞,他決定從今天起每天背記10個單詞,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增為5,10,15,20,25②
通過練習2和3引出兩個具體的等差數列,初步認識等差數列的特征,為后面的概念學習建立基礎,為學習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學生觀察兩個數列特點,引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對問題的總結又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能力。
(二)新課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給出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強調:
①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項減前項所得;
③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必須是同一個常數(強調同一個常數
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由學生將等差數列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歸納出數學表達式:
an+1-an=d (n1)
同時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組數列,由學生判斷是否為等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個數列公差0, 第二個數列公差0,第三個數列公差=0
由此強調: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2、第二個重點部分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在歸納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我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給出等差數列的首項,公差d,由學生研究分組討論a4的通項公式。通過總結a4的通項公式由學生猜想a40的通項公式,進而歸納an的通項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完成,通過互相討論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又化解了教學難點。
若一等差數列{an }的首項是a1,公差是d,
則據其定義可得:
a2 - a1 =d 即: a2 =a1 +d
a3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了解等差數列的函數特征;能用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解決相應的一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親身經歷“從特殊入手,研究對象的性質,再逐步擴大到一般”這一研究過程,培養他們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通過階梯性的強化練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發現的求索精神;使學生逐步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及時總結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等差數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項公式的推導及應用。
2.教學難點:
(1)對等差數列中“等差”兩字的把握;
(2)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一類特殊的數列,下面我們看這樣一些例子)
二、新課探究
(一)等差數列的定義
1、等差數列的定義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
(1)定義中的關健詞有哪些?
(2)公差d是哪兩個數的差?
(二)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探究1: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求法一)
如果等差數列首項是,公差是,那么這個等差數列如何表示?呢?
根據等差數列的定義可得:
因此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就是:,
探究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求法二)
根據等差數列的定義可得:
將以上-1個式子相加得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就是:,
三、應用與探索
例1、(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
(2)等差數列-5,-9,-13,…,的第幾項是–401?
(2)、分析:要判斷-401是不是數列的項,關鍵是求出通項公式,并判斷是否存在正整數n,使得成立,實質上是要求方程的正整數解。
例2、在等差數列中,已知=10,=31,求首項與公差d.
解:由,得。
在應用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過程中,對an,a1,n,d這四個變量,知道其中三個量就可以求余下的一個量,這是一種方程的思想。
鞏固練習
1.等差數列{an}的前三項依次為a-6,-3a-5,-10a-1,則a=()。
2.一張梯子最高一級寬33cm,最低一級寬110cm,中間還有10級,各級的寬度成等差數列。求公差d。
四、小結
1.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公差;
2.等差數列的計算問題,通常知道其中三個量就可以利用通項公式an=a1+(n-1)d,求余下的一個量;
3.判斷一個數列是否為等差數列只需看是否為常數即可;
4.利用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去發現數學系規律或解決數學問題.
五、作業:
1、必做題:課本第40頁習題2.2第1,3,5題
2、選做題: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求:1+2+3+?+100=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掌握并會用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猜想歸納、應用公式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系的前提下,滲透函數、方程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發現的求知的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等差數列的概念及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
(1)理解等差數列“等差”的特點及通項公式的含義。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教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回憶上一節課學習數列的定義,請舉出一個具體的例子。表示數列有哪幾種方法——列舉法、通項公式、遞推公式。我們這節課接著學習一類特殊的數列——等差數列。
2.由生活中具體的數列實例引入
(1).國際奧運會早期,撐桿跳高的記錄近似的由下表給出:
你能看出這4次撐桿條跳世界記錄組成的數列,它的各項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2)某劇場前10排的座位數分別是:
48、46、44、42、40、38、36、34、32、30
引導學生觀察:數列①、②有何規律?
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數字相鄰兩個數字的差總是一個常數,數列①先左到右相差0.2,數列②從左到右相差-2。
二.新課探究,推導公式
1.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
強調以下幾點:
①“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項減前項所得;
③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必須是同一個常數(強調“同一個常數”);
所以上面的2、3都是等差數列,他們的公差分別為0.20,-2。
在學生對等差數列有了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我將給出練習題,以鞏固知識的學習。
[練習一]判斷下列各組數列中哪些是等差數列,哪些不是?如果是,寫出首項a1和公差d,如果不是,說明理由。
1.3,5,7,…… √ d=2
2.9,6,3,0,-3,…… √ d=-3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在這個過程中我將采用邊引導邊提問的方法,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等差數列通項公式
如果等差數列{an}首項是a1,公差是d,那么根據等差數列的定義可得:
a2 - a1 =d即:a2 =a1 +d
a3 – a2 =d即:a3 =a2 +d = a1 +2d
a4 – a3 =d即: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進而歸納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
此時指出:這種求通項公式的辦法叫不完全歸納法,這種導出公式的方法不夠嚴密,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這里向學生介紹另外一種求數列通項公式的辦法------迭加法:
n=a1+(n-1)d
a2-a1=d
a3-a2=d
a4-a3 =d
……
an –a(n-1) =d
將這(n-1)個等式左右兩邊分別相加,就可以得到
an-a1=(n-1)d
即an=a1+(n-1)d (Ⅰ)
當n=1時,(Ⅰ)也成立,所以對一切n∈N﹡,上面的公式(Ⅰ)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數列{an}的通項公式。
三.應用舉例
例1求等差數列,12,8,4,0,…的第10項;20項;第30項;
例2 -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四.反饋練習
1.P293練習A組第1題和第2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上述題目,教師提問)。目的:使學生熟悉通項公式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
五.歸納小結提煉精華
(由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
1.等差數列的概念及數學表達式.
強調關鍵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數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 a1+(n-1) d會知三求一
六.課后作業運用鞏固
必做題:課本P284習題A組第3,4,5題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5
一、下面先說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職數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學好這門課程對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數列這一章是中職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是函數知識的延伸,而且還有著非常廣泛的實際應用;同時數列還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良好題材。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是本章的第二節,它為后繼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對提高學生分析、猜想、概括、歸納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等差數列》作為《數列》這一章中兩個最重要的數列之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研究和解決集中體現了研究《數列》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學習《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對提高學生分析、猜想、概括、歸納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結構特征,并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目標:掌握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觀察、歸納、類比、聯想等發現規律的一般方法。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讓學生在問題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本節課的內容以及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情況我將
教學重點確定為: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及應用
教學難點確定為:應用等差數列解決有關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學方法要與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中職學生的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大部分中職生基礎薄弱、理解接受能力較差,大多數學生不愛學習,不會學習。學生認為數學難,枯燥理解不了。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入,采用了問題、類比、發現、歸納的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精講多練。同時也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為學習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另外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學法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
①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②分析歸納—解決問題
③例題研究—運用新知
④分組訓練—鞏固新知
⑤總結歸納—提高認識
⑥課后作業—自主探究
六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問題教學設想
我經常在想: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為什么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數學,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學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了。事實上,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并掌握數學。
由生活中的實例一招聘信息引入:A公司月薪2000元;B公司第一個月800元,以后逐月遞加200元。你愿意到哪家公司上班?為什么?在A、B公司一年各共領多少錢?五年呢?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給學生講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1+2+3+…+100=
同學們,如果你是小高斯,你會怎么向老師解釋算法呢?
(二)分析歸納——解決問題教學設想
由高斯的解題過程:
S= 1+2+3+…+100
S= 100+99+98+…+1
2S=(100+1)×100
S=(100+1)100/2=5050
讓學生在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由被動地聽講變為主動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并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教師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本課新的知識點。
1、等差數列前n項求和公式
類似m+n=s+t am+an=as+at m,n,s,t∈N+
等差求和
倒排相加
另有
即(2)——類似梯形面積公式便于記憶
進而讓學生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
一年在A公司12×2000
在B公司
800+900+1000+…1900
五年在A公司2000×12×5
在B公司
800+900+1000+…+6700
——讓學生利用剛學的知識解決當前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學以致用。
(三)例題研究——運用新知教學設想
通過例題,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掌握、運用知識的效果
例1、(1)求正奇數前100項之和;
(2)求第101個正奇數到第150個正奇數之和;
(3)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為an=100-3n,求其前65項之和;
(4)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1=3,,求S10
例2、某長跑運動員7天每天的訓練量(單位:m)分別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他在7天內共跑了多少米?
例3、設等差數列{an}的公差d=,前n項之和Sn=。求a1及n
課堂上讓學生用兩種公式解題,有利于提高思維的靈活性,通過板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分組訓練—鞏固新知
教學設想,例題過后,我特地設計了一組檢測題,
1、等差數列求和公式Sn=
2、等差數列{an}中,(1)a1=2,d=-1則Sn=
3、2c+4c+6c+…+2nc=
4、一堆圓木,每層總比上一層多一根,頂層4根,最底層21根,這堆木料有多少根?
5、一只掛鐘,遇整點就敲響,鐘響的次數是該點的時間數,從1點到12點共響幾次?
通過游戲比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鞏固新知識。
(五)總結歸納——提高認識教學設想
讓學生通過所學內容的小結,對知識的發生發展有一個清晰的線索,把課堂所學知識構建起新的知識體系。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課后作業自主探究
教學設想
學生經過以上五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等差數列的前n項的求和,并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
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知識掌握的情況有針對性布置課后作業。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我將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為三列,一列為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一列為例題,一列為講解。條理清晰,一目了然。我認為板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也很重要,好的板書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向學生展現了所學知識的框架,突出重點難點,清晰直觀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五、說教學反思
根據課堂教學情況,課后及時總結,不斷改進,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結束:以上是我說課的內容,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等差數列的概念。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用不完全歸納法推導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二、教法分析。
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教學程序。
(一)復習引入:
1、全國統一鞋號中成年女鞋的各種尺碼(表示鞋底長,單位是cm)分別是21,22,23,24,25。
2、某劇場前10排的座位數分別是:38,40,42,44,46,48,50,52,54,56。
3、某長跑運動員7天里每天的訓練量(單位:m)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
共同特點: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
(二)新課探究。
1、給出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強調:
(1)“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2)公差d一定是由后項減前項所得;
(3)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2、推導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若等差數列{an }的首項是 ,公差是d, 則據其定義可得:— =d 即: = +d;– =d 即: = +d = +2d;– =d 即: = +d = +3d……進而歸納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n—1)d
此時指出: 這種求通項公式的辦法叫不完全歸納法,這種導出公式的方法不夠嚴密,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這里向學生介紹另外一種求數列通項公式的辦法——————迭加法:– =d;– =d;– =d……– =d。
將這(n—1)個等式左右兩邊分別相加,就可以得到 – = (n—1) d即 = +(n—1) d
當n=1時,上面等式兩邊均為 ,即等式也是成立的,這表明當n∈ 時上面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數列{an }的通項公式。
接著舉例說明:若一個等差數列{ }的首項是1,公差是2,得出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是: =1+(n—1)×2 , 即 =2n—1 以此來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運用
(三)應用舉例。
這一環節是使學生通過例題和練習,增強對通項公式含義的理解以及對通項公式的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例1和例2向學生表明: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的 、d、n、 這4個量之間的關系。當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時,可根據該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
(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第二問實際上是求正整數解的問題,而關鍵是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
例2: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 =10, =31,求首項 與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礎上將例2當作練習作為對通項公式的鞏固。
例3:
梯子的最高一級寬33cm,最低一級寬110cm,中間還有10級,各級的寬度成等差數列。計算中間各級的寬度。
(四)反饋練習。
1、小節后的練習中的第1題和第2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目的:使學生熟悉通項公式,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
2、若數列{ } 是等差數列,若 = k ,(k為常數)試證明:數列{ }是等差數列。
此題是對學生進行數列問題提高訓練,學習如何用定義證明數列問題同時強化了等差數列的概念。
(五)歸納小結 。(由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
1、等差數列的概念及數學表達式。
強調關鍵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數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 +(n—1) d會知三求一
(六) 布置作業。
1、必做題:課本P114 習題3。2第2,6 題。
2、選做題:已知等差數列{ }的首項 = —24,從第10項開始為正數,求公差d的取值范圍。(目的:通過分層作業,提高同學們的求知欲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四、板書設計。
在板書中突出本節重點,將強調的地方如定義中,“從第二項起”及“同一常數”等幾個字用紅色粉筆標注,同時給學生留有作題的地方,整個板書充分體現了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數列是刻畫離散現象的函數,是一種重要的屬性模型。人們往往通過離散現象認識連續現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數列。
高中數列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等差、等比兩個基本數列。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及其簡單應用。
在推導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過程中,采用了:
1、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倒敘相加求和。不僅得出來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而且對以后推導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有一定的啟發,也是一種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是學習極限、微積分的基礎,與數學課程的其他內容(函數、三角、不等式等)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目標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能較熟練應用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求和。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學會觀察、歸納、反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獲得發現的成就感,逐步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代數推理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2、難點:獲得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推導的思路。
三、教法學法分析
(一)教法
教學過程分為問題呈現階段、探索與發現階段、應用知識階段。
探索與發現公式推導的思路是教學的重點。如果直接介紹“倒敘相加”求和,無疑就像波利亞所說的“帽子里跳出來的兔子”。所以在教學中采用以問題驅動、層層鋪墊,從特殊到一般啟發學生獲得公式的推導方法。
應用公式也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讓學生較熟練掌握公式,可采用設計變式題的教學手段,通過“選擇公式”,“變用公式”,“知三求二”三個層次來促進學生新的認知結構的形成。
(二)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應該與學生熟悉的背景相聯系。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通過觀察、操作、歸納、探索、交流、反思參與學習,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學會學習,發展能力。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學過程設計
1、問題呈現階段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傳說陵寢中有一個三角形圖案,以相同大小的圓寶石鑲飾而成共有100層。你知道這個圖案一共花了多少寶石嗎?
設計意圖:
(1)源于歷史,富有人文氣息。
(2)承上啟下,探討高斯算法。
2、探究發現階段
(1)學生敘述高斯首尾配對的方法(學生對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對的方法來求和,但是他們對這種方法的認識可能處于模仿、記憶的階段。)
(2)為了促進學生對這種算法的進一步理解,設計了下面的問題。
問題1:圖案中,第1層到第21層共有多少顆寶石?(這是奇數個項和的問題,不能簡單模仿偶數個項求和的方法,需要把中間項11看成是首、尾兩項1和21的等差中項。
通過前后比較得出認識:高斯“首尾配對”的算法還得分奇數、偶數個項的情況求和。
(3)進而提出有無簡單的方法。
借助幾何圖形的直觀性,引導學生使用熟悉的幾何方法:把“全等三角形”倒置,與原圖補成平行四邊形。
獲得算法:S21=
設計意圖:
幾何直觀能啟迪思路,幫助理解,因此,借助幾何直觀學習和理解數學,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觀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借助幾何直觀進行思考,揭示研究對象的性質和關系,從而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問題2:求1到n的正整數之和。即Sn=1+2+3+…+n
∵Sn=n+(n—1)+(n—2)+…+1
∴2Sn=(n+1)+(n+1)+…。+(n+1)
Sn=(從求確定的前n個正整數之和到求一般項數的前n個正整數之和,旨在讓學生體驗“倒敘相加求和”這一算法的合理性,從心理上完成對“首尾配對求和”算法的改進)
由于前面的鋪墊,學生容易得出如下過程:
∵Sn=an+an—1+an—2+…a1,
∴Sn=。
圖形直觀
等差數列的性質(如果m+n=p+q,那么am+an=ap+aq。)
設計意圖:
一言以蔽之,數學教學應努力做到:以簡馭繁,平實近人,退樸歸真,循循善誘,引人入勝。
3、公式應用階段
(1)選用公式
公式1Sn=;
公式2Sn=na1+。
(2)變用公式
(3)知三求二
例1
某長跑運動員7天里每天的訓練量如下7500m,8000m,8500m,9000m,9500m,10000m,10500m。這位長跑運動員7天共跑了多少米?(本例提供了許多數據信息,學生可以從首項、尾項、項數出發,使用公式1,也可以從首項、公差、項數出發,使用公式2求和。達到學生熟悉公式的要素與結構的教學目的。
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引導學生應該根據信息選擇適當的公式,以便于計算。)
例2
等差數列—10,—6,—2,2,…的前多少項和為54?(本例已知首項,前n項和、并且可以求出公差,利用公式2求項數。
事實上,在兩個求和公式中包含四個元素,從方程的角度,知三必能求余一。)
變式練習:在等差數列{an}中,a1=20,an=54,Sn=999,求n。
知三求二:
例3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d=20,n=37,Sn=629,求a1及an。(本例是使用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項公式求未知元。
事實上,在求和公式、通項公式中共有首項、公差、項數、尾項、前n項和五個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個,連列方程組,就可以求出其余兩個。)
4、當堂訓練,鞏固深化。
通過學生的主體性參與,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再次深化。
采用課后習題1,2,3。
5、小結歸納,回顧反思。
小結歸納不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進行總結。
(1)課堂小結
①、回顧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②、體會等差數列的基本元素的表示方法,倒敘相加的算法,以及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③、掌握等差數列的兩個球和公式及簡單應用
(2)反思
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業設計
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學生知識水平的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延伸與連貫,強調學以致用。通過作業設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必做題:課本p118,練習1,2,3;
習題3.3第2題(3,4)。
2、選做題:
在等差數列中,
(1)已知a2+a5+a12+a15=36,求是S16。
(2)已知a6=20,求s11。
(三)板書設計
板書要基本體現課堂的內容和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關系: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通過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進程更加連貫。
五、評價分析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我采用了及時點評、延時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評價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頑強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歸納猜想能力是否得到發展,通過鞏固練習考查學生對本節是否有一個完整的集訓,并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補充。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
2.體會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
3.會簡單運用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體會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
2.通過公式的運用體會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具體模型,將教材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性,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并通過對等差數列求和歷史的了解,滲透數學史和數學文化。
【教學重點】
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
在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解決策略】
本課在設計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策略。利用數形結合、類比歸納的思想,層層深入,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導公式的思路,同時,借助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從而突出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軟件,電腦
【教學過程】
一、明確數列前n項和的定義,確定本節課中心任務:
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那么什么叫數列的前n項和呢,對于數列{an}:a1,a2,a3,…,an,…我們稱a1+a2+a3+…+an為數列{an}的前n項和,用sn表示,記sn=a1+a2+a3+…+an,
如S1 =a1, S7 =a1+a2+a3+……+a7,下面我們來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
二、問題牽引,探究發現
問題1:(播放媒體資料情景引入)印度泰姬陵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傳說陵寢中有一個三角形圖案,以相同大小的圓寶石鑲飾而成,共有100層(見圖),奢靡之程度,可見一斑。你知道這個圖案一共花了多少圓寶石嗎?
即: S100=1+2+3+······+100=?
著名數學家高斯小時候就會算,聞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請同學們思考高斯方法的特點,適合類型和方法本質。
特點: 首項與末項的和: 1+100=101,
第2項與倒數第2項的和: 2+99 =101,
第3項與倒數第3項的和: 3+98 =101,
· · · · · ·
第50項與倒數第50項的和: 50+51=101,
于是所求的和是: 101×50=5050。
1+2+3+ ······ +100= 101×50 = 5050
同學們討論后總結發言:等差數列項數為偶數相加時首尾配對,變不同數的加法運算為相同數的乘法運算大大提高效率。高斯的方法很妙,如果等差數列的項數為奇數時怎么辦呢?
探索與發現1:假如讓你計算從第一層到第21層的珠寶數,高斯的首尾配對法行嗎?
即計算S21=1+2+3+ ······ +21的值,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發現當項數為奇數時,首尾配對出現了問題,通過動畫演示引導幫助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為引出倒序相加法做鋪墊。
把“全等三角形”倒置,與原圖構成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中的每行寶石的個數均為21個,共21行。有什么啟發?
1+ 2 + 3 + …… +20 +21
21 + 20 + 19 + …… + 2 +1
S21=1+2+3+…+21=(21+1)×21÷2=231
這個方法也很好,那么項數為偶數這個方法還行嗎?
探索與發現2:第5層到12層一共有多少顆圓寶石?
學生探究的同時通過動畫演示幫助學生思考剛才的方法是否同樣可行?請同學們自主探究一下(老師演示動畫幫助學生)
S8=5+6+7+8+9+10+11+12=
【設計意圖】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項數為偶數的等差數列求和時倒序相加是否可行。從而得出倒序相加法適合任意項數的等差數列求和,最終確立倒序相加的思想和方法!
好,這樣我們就找到了一個好方法——倒序相加法!現在來試一試如何求下面這個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
問題2:等差數列1,2,3,…,n, … 的前n項和怎么求呢?
解:(根據前面的學習,請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強化倒序相加法的理解和運用,為更一般的等差數列求和打下基礎。
至此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倒序相加法,相信大家可以推導更一般的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了。
問題3:對于一般的等差數列{an}首項為a1,公差為d,如何推導它的前n項和sn公式呢?
即求 =a1+a2+a3+……+an=
∴(1)+(2)可得:2
∴
公式變形:將代入可得:
【設計意圖】學生在前面的探究基礎上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很快就可以推導出一般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從而完成本節課的中心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推導,同時也復習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和基本性質。
三、公式的認識與理解:
1、根據前面的推導可知等差數列求和的兩個公式為:
(公式一)
(公式二)
探究: 1、(1)相同點: 都需知道a1與n;
(2)不同點: 第一個還需知道an ,第二個還需知道d;
(3)明確若a1,d,n,an中已知三個量就可求Sn。
2、兩個公式共涉及a1, d, n, an,Sn五個量,“知三”可“求二”。
2、探索與發現3: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與梯形面積公式有什么聯系?
用梯形面積公式記憶等差數列前 n 項和公式,這里對圖形進行了割、補兩種處理,對應著等差數列 n 項和的兩個公式.,請學生聯想思考總結來有助于記憶。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類比聯想,拓展思維,增加興趣,強化記憶
四、公式應用、講練結合
1、練一練:
有了兩個公式,請同學們來練一練,看誰做的快做的對!
根據下列各題中的條件,求相應的等差數列{an}的Sn :
(1)a1=5,an=95,n=10
解:500
(2)a1=100,d=-2,n=50
解:
【設計意圖】熟悉并強化公式的理解和應用,進一步鞏固“知三求二”。
下面我們來看兩個例題:
2、例題1: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某市據此提出了實施“校校通”工程的總目標:從2001年起用10年時間,在全市中小學建成不同標準的校園網. 據測算,2001年該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經費為500萬元.為了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計劃每年投入的資金都比上一年增加50萬元.那么從2001年起的未來10年內,該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總投入是多少?
解:設從2001年起第n年投入的資金為an,根據題意,數列{an}是一個等差數列,其中 a1=500, d=50
那么,到2010年(n=10),投入的資金總額為
答: 從2001年起的未來10年內,該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總投入是7250萬元。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數列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及簡單的數學建模思想方法。
3、例題2:
已知一個等差數列{an}的前10項的和是310,前20項的和是1220,由這些條件可以確定這個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嗎?
【設計意圖】掌握并能靈活應用公式并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
4、反饋達標:
練習一:在等差數列{an}中,a1=20, an=54,sn =999,求n.
解:由解n=27
練習2: 已知{an}為等差數列,,求公差。
解:由公式得
即d=2
【設計意圖】進一強化求和公式的靈活應用及化歸的思想(化歸到首項和公差這兩個基本元)。
五、歸納總結 分享收獲:(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培養總結和表達能力)
1、倒序相加法求和的思想及應用;
2、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
3、掌握等差數列的兩個求和公式,;
4、前n項和公式的靈活應用及方程的思想。
…………
六、作業布置:
(一)書面作業:
1.已知等差數列{an},其中d=2,n=15, an =-10,求a1及sn。
2.在a,b之間插入10個數,使它們同這兩個數成等差數列,求這10個數的和。
(二)課后思考:
思考: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除了倒序相加法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呢?
【設計意圖】通過布置書面作業鞏固所學知識及方法,同時通過布置課后思考題來延伸知識拓展思維。
附:板書設計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
1、數列前n項和的定義:
2、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
3、公式的認識與理解:
公式一:
公式二:
四:例題及解答:
議練活動: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1.明確等差數列的定義.
2.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會解決知道中的三個,求另外一個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能力.
教學重點
1. 等差數列的概念;
2.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
等差數列“等差”特點的理解、把握和應用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數學
教具準備
投影片1張(內容見下面)
教學過程
(I)復習回顧
師:上兩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數列的定義及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這兩個公式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列的特點,下面看一些例子。(放投影片)
(Ⅱ)講授新課
師:看這些數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1,2,3,4,5,6; ①
10,8,6,4,2,…; ②
③
生:積極思考,找上述數列共同特點。
對于數列① (1≤n≤6); (2≤n≤6)
對于數列② -2n(n≥1)
(n≥2)
對于數列③
(n≥1)
(n≥2)
共同特點:從第2項起,第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
師:也就是說,這些數列均具有相鄰兩項之差“相等”的特點。具有這種特點的數列,我們把它叫做等差數。
一、定義:
等差數列: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空的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個數列都是等差數列,它們的公差依次是1,-2。
二、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師:等差數列定義是由一數列相鄰兩項之間關系而得。若一等差數列的首項是x,公差是d,則據其定義可得:
若將這n-1個等式相加,則可得:
即:
即:
即:
……
由此可得:
師:看來,若已知一數列為等差數列,則只要知其首項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項。
如數列① (1≤n≤6)
數列②: (n≥1)
數列③:
(n≥1)
由上述關系還可得:
即:
則: =
如:
三、例題講解
例1:(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解:(1)由
n=20,得
(2)由
得數列通項公式為:
由題意可知,本題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數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這個數列的第100項。
(Ⅲ)課堂練習
生:(口答)課本P118練習3
(書面練習)課本P117練習1
師:組織學生自評練習(同桌討論)
(Ⅳ)課時小結
師:本節主要內容為:①等差數列定義。
即 (n≥2)
②等差數列通項公式 (n≥1)
推導出公式:
(V)課后作業
一、課本P118習題3.2 1,2
二、1.預習內容:課本P116例2—P117例4
2.預習提綱:①如何應用等差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②等差數列有哪些性質?
板書設計
課題
一、定義
1.(n≥2)
一、通項公式
2.公式推導過程
例題
教學后記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2)利用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能由a1,d,n,an“知三求一”,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
(3)通過作等差數列的圖像,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思想;通過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應用,滲透方程思想。
教學重、難點:等差數列的定義及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知識結構:一般數列定義通項公式法
遞推公式法
等差數列表示法應用
圖示法
性質列舉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觀察下列數列:
1,2,3,4,……;(軍訓時某排同學報數)①
10000,9000,8000,7000,……;(溫州市房價平均每月每平方下跌的價位)②
2,2,2,2,……;(坐38路公交車的車費)③
問題:上述三個數列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會發現很多規律,如都是整數,再舉幾個非整數等差數列例子讓學生觀察)
規律: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數。
引出等差數列。
(二)新課講解:
1.等差數列定義:
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
問題:(a)能否用數學符號語言描述等差數列的定義?
用遞推公式表示為或.
(b)例1:觀察下列數列是否是等差數列:
(1)1,-1,1,-1,…
(2)1,2,4,6,8,10,…
意在強調定義中“同一個常數”
(c)例2:求上述三個數列的公差;公差d可取哪些值?d>0,d=0,d<0時,數列有什么特點
(d有不同的分類,如按整數分數分類,再舉幾個等差數列的例子觀察d的分類對數列的影
響)
說明:等差數列(通常可稱為數列)的單調性:為遞增數列,為常數列,為遞減數列。
例3:求等差數列13,8,3,-2,…的第5項。第89項呢?
放手讓學生利用各種方法求a89,從中找出合適的方法,如利用不完全歸納法或累加法,然
后引出求一般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是,公差是,求?
(1)由遞推公式利用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
由等差數列的定義:,,,……
∴,,,……
所以,該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驗證n=1時成立)。
這種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導方法,不能代替嚴格證明。要用數學歸納法證明的。
(2)累加法求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讓學生體驗推導過程。(驗證n=1時成立)
3.例題及練習:
應用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追問:(1)-232是否為例3等差數列中的項?若是,是第幾項?
(2)此數列中有多少項屬于區間[-100,0]?
法一:求出a1,d,借助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求a20。
法二:求出d,a20=a5+15d=a12+8d
在例4基礎上,啟發學生猜想證明
練習:
梯子的最高一級寬31cm,最低一級寬119cm,中間還有3級,各級的寬度成等差數列,請計算中間各級的寬度。
觀察圖像特征。
思考:an是關于n的一次式,是數列{an}為等差數列的什么條件?
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重點是等差數列定義和通項公式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公式的應用,有些應試教育的味道。有時搶學生的回答,沒有真正放手讓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氛圍不好。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出乎設計的意料時,應該順著學生的思維發展。
【等差數列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范文11-08
春聯說課稿11-12
《春聯》說課稿12-16
《橋》說課稿04-22
《林海》說課稿12-02
《夜色》說課稿02-11
《武術》說課稿01-20
《泉城》說課稿03-02
《松鼠》說課稿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