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點、線、面、體 》說課(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點、線、面、體 》說課,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點、線、面、體 》說課 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在學生了解了我們身邊的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從流星雨、打開的扇面、商店和賓館的旋轉門等實例出發,引出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一事實,從運動的觀點揭示了點、線、面、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借助直觀的圖片與實例讓學生從中感受點、線、面、體的含義,體驗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幾何圖形是由點、線、面、體組成的,點線面體的學習不僅是學生認識與理解圖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基礎,還是以后學好三角形、四邊形、圓等內容的必要基礎知識。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豐富的實例,認識點、線、面、體;感受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初步建立起來的幾何直覺。
2、通過立方體包裝盒的實例,進一步認識立方體的面、棱和頂點,了解立方體的展開圖可以是不同的平面圖形,能初步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立方體的展開圖。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與理解點、線、面、體,之感受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難點: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立方體的展開圖
四、學情分析:
⑴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僅對簡單的幾何圖形有初步的直觀認識,而對點、線、面、體的抽象概念很難理解,需要讓學生從直觀中去感受抽象。
⑵由于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征和生理特征,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⑶心理上,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老師應抓住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課的科學性,學好數學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五、教法學法: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征,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實例理解學習,為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想像,討論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之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和學生自主互助式教學模式,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教給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鉆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教學中積極采用直觀實例,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和發展,使學生養成勤于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六、教學設計:
(一)實例導入,激發情趣:
1、展示圖片與實物,展開想象的翅膀:流星劃過夜空給你什么樣的形象?折扇打開后給你什么樣的形象?旋轉門轉動給你什么樣的形象?(通過實物讓學生感受“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例子,你能舉出多少?
(二)動手操作,深入理解:
1、根據老師的要求動手做:
(1)將筆尖放在紙上,然后推動筆,你畫出了什么?給你什么樣的形象感?
(2)將蠟筆平放在紙上,然后推動蠟筆,紙上出現了什么圖形?給你什么樣的形象感?
(3)將書本垂直放好,然后水平推動書本,想像一下,書本走過了什么圖形?給你什么樣的形象感?(通過動手操作,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實驗探究,快樂學習:
1、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完成下列題目: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事先準備好的立方體盒子)
①立方體是由那些面組成的?這些面的大小和形狀都相同嗎?
②兩個面的相接處是什么圖形?
③棱與棱的相接處是什么圖形?
④數一數立方體有幾條棱?幾個頂點?
⑤將盒子沿它的某些棱剪開,并鋪在平面上,得到一個怎樣的平面圖形?如果展開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圖形相同嗎?動手做一做,然后畫一畫,能得到多少種平面圖形?
⑥下列哪個圖形是立方體盒子的展開圖?
⑦你能制作一個立方體紙盒嗎?動手做一做教師指引:
①經過小組的討論交流后,讓小組派一個代表上黑板展示立方體的平面展開圖,比一下哪個小組得到的種數多。(對表現好的組給予一定的獎勵)
②老師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立方體的表面展開圖
③讓學生演示一下立方體紙盒是怎樣做成的
2、思維遷移練習:
圖1是一正方體模型,其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分別為α、α′、β、β′、γ、γ′。判斷圖1—7哪些是立方體的展開圖?
(四)交流收獲,做好小結:
學生談一下本堂課的收獲與疑問,老師稍加點評。
(五)課堂檢測,鞏固新知:
必做題:(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快又正確!)
1、人們俗語中的“槍刺一條線,棍掃一大片”所含的數學道理是
2、一只手將一枚硬幣垂直于桌面放置,另一只手彈硬幣的一邊,當硬幣在桌上迅速旋轉時,你發現了現象,請說明
3、如下圖,第二行的'圖形繞虛線旋轉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個幾何體,用線連一連.
4、下圖是立方體的表面展開圖嗎?選做題:
5、一個立方體的每個面上都標注了字母,下圖是這個立方體的一個展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如果面A是立方體朝下的面,那么哪個面朝上?
②如果面F朝前,面B朝左,那么哪個面朝上?
③如果面C朝右,面D朝后,那么哪個面朝上?
根據學生數學水平的差異,實行分層教學,檢測設必做題與選做題,必做題是每個學生必須做的,選做題是為做的快有能力的同學設置的,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吃好吃飽”。
為減輕學生的壓力,課后不布置作業,但要求建立高效課堂,要求“堂堂清”,對于課堂上檢測不達標的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再鞏固完善。
(六)板書設計,精益求精:
點評:
(1)對教材的理解正確,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準確恰當,教學目標明確、合理、全面,重點、難點突出,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強。
(2)采用了“學生互助合作為主,老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方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要面了向全體學生,而又注意了因材施教。既落實雙基發展智力,有培養了學生能力。
(4)恰當使用教具、學具和多媒體電教手段。
(5)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智力的發展情況和能力的培養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注意啟發學生思維,留給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和時間,重視學生質疑問難。
(6)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程序的安排合理,每一教學環節層次分明而又環環緊扣,各環節之間過渡自然、嚴謹巧妙。
(7)導人新課引人入勝,講練安排符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個性差異,題目設計思維含量高,針對性強,目標明確。
(8)知識容量適當,授課內容科學,難易程度合適,時間分配合理,教學重點突出,目標達成度高。
(9)板書設計內容緊扣目標,分量恰當,措詞準確,文字精當;設計思路清晰,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點、線、面、體 》說課 2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點、線、面、體》,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地位與作用)
《點、線、面、體》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4章第1節第2個課題。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后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的概念。
(2)理解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2. 解決問題:
使學生經歷用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用它們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 情感態度:
讓學生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各種數學活動發展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點動成線、線動作成面、面動成體的活動。
由于這個活動比較抽象,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上談談。
四、教法分析
為了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教學流程:
活動1
從靜態的角度認識體、面、線、點之間的關系,即“體由面組成,面與面相交成線,線與線相交成點”。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將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動形象、具體的實例中,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記憶。讓學生體驗圖形是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從而使學生樂于接觸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活動2
從動態的角度認識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即“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通過活動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讓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實驗、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和創造性。
活動3
通過實例讓學生了解幾何體的組成,即“點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結
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白,本節是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幾何體又進一步抽象出體、面、線、點基本元素,最后又由這些元素得到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即“由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 同時讓學生初步學會反思。
布置作業
鞏固所學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六、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本節課的脈絡。
七、課后反思
這節課,通過三個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點、線、面、體及其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經歷用圖形來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并會用他們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鍛煉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第三個活動沒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歸納,在學生探究的時候,引導不夠。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多想信學生,讓他們多說,老師少包辦,這樣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最后我以這樣一副對聯結束這節課:
上聯 加減乘除謀算千秋功業
下聯 點線面體描繪四化藍圖
橫批 你行我也行
謝謝各位。
《點、線、面、體 》說課 3
一、學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的幾何意義;加深對點、線、面、體之間關系的理解;
2、通過探究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分析現象、猜想規律和驗證結論的習慣和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3、通過探究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以及線、面的不同類型,初步感知分類與化歸的數學思想在幾何中的應用。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對點、線、面、體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難點:對“點動成線”、“線動成面”以及“面動成體”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
點、線、面、體是人們通過對自然世界現象的觀察和生活實踐的體驗抽象出來的概念,是教科書中“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學習后及內容的起點。
四、學情分析:
在上一學段,學生已經接觸了點、線、面、體的初步知識,本節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總結和提高。教科書給出了流星雨、打開的扇面、商店和賓館的旋轉門等實例,引出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一事實,從運動的觀點揭示了點、線、面、體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找出這方面的實例,豐富學生的感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認識。
五、學法指導: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實例中感受點、線、面、體的含義,體驗他們的區別與聯系。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中感受這些基本概念。
六、學習準備:
復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預習本節課的知識,準備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實例,長方形的紙片。
七、學習過程:
1、課前預習:
復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預習本節課的知識,準備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實例,長方形的紙片。
2、課上探究:
活動一:創設情境,自主學習:
夜空中點點繁星,夜幕下的激光束,蜿蜒的盤山公路,平靜的海平面等等.觀察實物,說出學生聯想到的幾何圖形。(教師由情景中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素材,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說到的幾何體)
問題:上述觀察到的面可以分為幾種類型?線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交流討論,教師對學生說到的不同分類方式給予評價)
引導學生有步驟地觀察、分析、歸納,通過對體的逐步解析,加深學生對點、線、面、體的認識,并從靜態的`結構分析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精講點撥:(教師用多媒體演示不同視角下的幾何體,學生小組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結論)師生共同總結、完善,得出——體由面圍成,面與面相交成線,線與線相交成點。
活動二: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探究一點動成線
①粉筆尖可以看作是一個點,這個點在黑板上運動時,形成什么?
②分析這一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③請再舉出一些實例進一步說明這一結論。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并回答問題
精講點撥:(教師動畫演示,分形圖的形成)師生共同提煉:點動成線。學生舉出更多實例,如流星,運動地汽車、摩托艇等等。
探究二線動成面
①汽車的雨刷可以看成一條線,當雨刷轉動時,它在擋風玻璃會畫出一個什么圖形?
②分析這一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③請再舉出生活中的一些實例進一步說明這一結論。
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小組交流后回答問題。
精講點撥:(教師動畫演示:線的平移成面與旋轉成面.) 師生逐步提煉:線動成面。學生舉例并相互補充。
探究三面動成體
①長方形紙片繞它的一邊旋轉一周,形成了什么圖形?
②通過對上面現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③請舉出更多例子進一步說明這一結論。
學生動手操作、猜想;教師動畫演示旋轉過程;學生通過觀察和獨立思考后得出結論;學生動手實踐,然后分組討論、交流,回答問題,得出結論:面動成體。學生經小組交流,舉出更多例子。學生回答,教師動畫驗證。
精講點撥:教師動畫演示:體的形成(面的旋轉與平移),師生共同歸納。
有效訓練,拓展升華:
1、地圖上看山東、濰坊,為什么在全國地圖上,山東、濰坊只是一個點?
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回答問題。教師從天空星座和生活實例說明“點”的意義。
2、在這兩幅圖片中,你有什么發現?你認為構成幾何圖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精講點撥:教師參與學生的交流活動,總結出幾何圖形都點、線、面、體組成,點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并通過動畫看點的組合與運動所形成的精美畫面.(多媒體展示“分形圖”)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八、當堂檢測,反饋矯正:
1.用鉛筆尖在白紙上移動,你有什么發現?
2.觀察右面的圖形,并填空:
①棱是由和相交而成的;
②頂點是由和相交而成的
3.小亮說球是由一個只有面但沒有棱和頂點的幾何體,你同意么?
九、典型習題:
A層:習題1.2A組
B層:習題1.2B組
C層:復習本節,并試著繪制知識結構圖,下節課展示。
十、課下延伸:
探究與思考:用一個平的面將一個正方體切成兩部分.
(1)切面可以是下面的哪幾種圖形?
①線段;②三角形;③長方形;④正方形;⑤圓;
(2)切面還能是其他圖形嗎?
《點、線、面、體 》說課 4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幾何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的幾何特征,感受它們之間的關系。
2、通過學習點、線、面、體的運動軌跡,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形象思維的能力。
3、養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的方式。
重點:認識點、線、面、體的幾何特征,感受它們之間的關系。
難點: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幾何體和生活實例。
教學方法
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操作、觀察、分析、猜測,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問題1:出示某城市的畫面,要求學生觀察圖中含有的常見立體圖形。
問題2:認真觀察這些立體圖形,包圍著體的是什么?面與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線與線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引出課題“點、線、面、體” )
二、預習并思考
1.幾何圖形是__、__ 和 __構成,面分為_____面和_____面兩種,線分為____線和____線兩種。
2.點、線、面、體的關系是:
⑴ 包圍體的是_____,面與面相交的地方是____,線與線相交的地方是___。
⑵ 點動成____、線動成____、面動成____.
3 .體由___圍成,面與面相交成____,線與線相交成_____。
4.長方體是由____個面圍成的,圓柱是由____個面圍成的,圓錐是由____個面圍成的.其中圍成圓錐的`面有____面,也有____面.
三、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認識點、線、面、體
⑴ 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棱柱、棱錐等幾何體。
⑵ 面——包圍著體的是______;面有兩種:________和________。
⑶ 線——面與面相交的地方是線,線有直線、曲線兩種。
⑷ 點——線與線相交的地方是點。
2、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⑴ 靜態關系:包圍體的是面,面與面相交的地方是線,線與線相交的地方是點。
⑵ 動態關系: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問題1:筆尖可以看作是一個點,這個點在紙上運動時,形成了什么?(——點動成線)進而舉例子彈運動軌跡成線、流星劃過星空成線、煙花成線、噴泉成線。最后要求學生舉出生活中點動成線的實例。
問題2:汽車的刮雨刷可以看作一條線,它在擋風玻璃上運動時有什么現象?(——線動成面)再舉例說明。最后要求學生舉出生活中線動成面的實例。
問題3:直角三角形紙片繞它的一直角邊旋轉一周,形成什么圖形?(——面動成體),再舉例賓館的旋轉門旋轉所形成的幾何體也是一種面動成體,最后要求學生舉出生活中面動成體的實例。
【教學說明】學生舉例討論生活實際中的點、線、面、體的例子。在中國地圖和北京市地圖上同是北京卻可以看成點和面。其實電視屏幕上的畫面是由點組成的,大型團體操的背景圖案也可以看作由點組成的,因此點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
四、練習
1、課堂中的及時反饋。
2、將一個相鄰兩邊長分別是8cm、6cm的長方形,繞圖中虛線旋轉一周,所形成的幾何體的體積是多少?
五、小結
通過本節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1.幾何圖形是__、__ 和 __構成,面分為_____面和_____面兩種.
2.點、線、面、體的關系是:
點動成____、線動成____、面動成____.
3 .體由___圍成,面與面相交成____,線與線相交成_____。
4.___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且點有位置而___(填”有”或”無”)大小。
5.長方體是由____個面圍成的,圓柱是由____個面圍成的,圓錐是由____個面圍成的.其中圍成圓錐的面有____面,也有____面.
六、作業
點、線、面、體課堂練習及作業。
《點、線、面、體 》說課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幾何體、平面和曲面的意義,能正確判定圍成幾何體的面是平面還是曲面;
(2)了解幾何圖形構成的基本元素是點、線、面、體及其關系,能正確判定由點、線、面、體經過運動變化形成的簡單的幾何圖形.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點、線、面、體的關系的數學活動過程,提高空間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運動變化的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本節課的數學活動過程,養成主動探索、求知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體驗數學活動中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判定圍成立體圖形的面是平面還是曲面,探索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是重點.
2.難點:探索點、線、面、體運動變化后形成的圖形是難點.
3.關鍵: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進行探究學習是本節課的關鍵.
教具準備
長方體、圓柱體模型,投影機和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一個長方體模型,請同學們認真觀察.
2.提出問題:這個長方體有幾個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幾條線?線和線相交成幾個點?
二、新授
1.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在小組討論中,評價并修正自己的結論.
2.各小組學生公布自己小組討論后的結論.
教師活動:在探索問題解決方法和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及時給予指導,教師對學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勵性評價.
3.幾何體的概念.
(1)長方體是一個幾何體,我們學過的正方體、圓柱、圓錐、球、棱柱、棱錐等都是幾何體.
(2)提出問題:觀察長方體和圓柱體,說出圍成這兩個幾何體的面有哪些?這些面有什么區別?
4.給出面的分類.
通過對上面問題的解決,給出面的分類:平面和曲面.
教師活動:板書:平面和曲面.
提出問題:
(1)用幻燈機放映圖片,讓學生觀察.
(2)提出問題:通過觀察,你得出什么結論?
(3)進行小組討論中,綜合小組中每個同學意見,得出觀察圖片發現的結論.
(4)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看課本第121~122頁內容,得出觀察圖片能發現的'結論.
師生互動:請學生給出觀察結論: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出正面評價,并把學生觀察結論板書.
注:在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法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思考課后思考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給以必要的指導,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釋.
5.點、線、面、體與幾何圖形關系.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22頁內容,總結出點、線、面、體與幾何圖形的關系.
三、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主要探究了幾何體的形成:由平面和曲成圍成一個幾何體.
2.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3.體驗了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四、作業布置
1.課本第125~126頁習題4.1第7~12、13、14題.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課時作業設計
一、填空題.
1.人在雪地上走,他的腳印形成一條_______,這說明了______的數學原理.
2.體是由_______圍成的,面和面相交于_______,線和線相交于______.
3.點動成________,線動成______,面動成_______.
二、選擇題.
4.將三角形繞直線L旋轉一周,可以得到如下圖所示立體圖形的是( ).
A B C D
三、解答題.
5.如下圖中的棱柱、圓錐分別是由幾個面圍成的?它們是平面還是曲面.
6.如下圖,第二行的圖形繞虛線旋轉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個幾何體,用線連一連.
答案:
一、1.直線 點動成線 2.面 線 點 3.線 面 體
二、4.B
三、5.棱柱由五個面圍成,都是平面;圓錐由兩個面圍成,側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 6.略
【《點、線、面、體 》說課】相關文章:
優秀說課通用04-26
說課活動總結06-10
《理想風箏》說課12-13
說課活動方案03-13
《蛙跳步》體育課說課10-23
人教版美術《下雨了》說課10-15
說課比賽活動總結11-21
說課反思范文(精選7篇)06-29
美術《小掛飾》說課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