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曹劌論戰說課稿(精選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曹劌論戰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曹劌論戰說課稿 篇1
以下按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步驟,說板書設計六部分來說課。
一.說教材
本文是選自初三教材文言文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作為一篇經久不衰的經典古文,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同時也是整個初中階段的重點篇目。文章出自《左傳》,記載了春秋爭霸時期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以曹劌的活動為線索,把戰前的準備,戰中的指揮,戰后的總結做了簡練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讀懂課文,在情境中體會重點字,詞,句,結合上下文情境分析文章。
過程與方法目標:鍛煉自學的能力,查閱資料書,整理筆記,反復誦讀感知,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礎上深入討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曹劌的機智,愛國的品質。
三.說教法
本篇課文我打算采用語境導讀法,因為這是一篇先秦的散文,語言環境和語言背景皆脫離了現代語境,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還原語境,找準語感,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和文章特點設置焦點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放棄傳統的字子落實,句句清楚,有言無文的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朗讀,聽示范朗讀,以讀帶學。在朗讀中找準顧問語感,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在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以訓練為主線,包括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訓練。查資料,課堂討論,課后寫作的方式進行。師生在平等自由的言語交際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語言習得。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篇描寫戰爭的文章,情節跌宕起伏,險象環生,要知詳情請翻開課本
2、學生自讀
要求學生不堪注解,通讀全文,標出不懂的字詞句。然后再對照注解讀,再標出疑難字詞,并寫入自讀筆記。教師巡視,檢查自讀情況,篩選出有針對性的,普遍存在的問題,寫上黑板匯總。
3、解決疑問,先請同學翻字典自己查不懂的字詞,教師提問
伐:有侵略,還有攻打的意思,請同學思考哪個更符合本文語境(落實攻打的語境意義,因為本文的作者是魯國的左丘明所纂寫,侵略帶有貶義,故不可能)
靡:有倒下,還有傾斜的意思,聯系上下文語境理解詞義(落實傾斜的語境含義)
下視其輒:有向下看,還有下車的意思,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落實下車的語境含義)
4、字詞討論分析完畢,請同學再通讀課文,再次整體感悟。
5、深入理解課文,通過自讀筆記,檢查出主要疑問
(1)這場戰爭誰是爭議的一方?(討論得出春秋無義戰)
(2)課文怎樣塑造曹劌的英雄形象?(討論得出機智,愛國的品質)
(3)魯莊公鄙乎?(引導學生聯系現代生活,把魯莊公放到現代環境中來討論,無標準答案)
6、作業布置:以本文出發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曹劌論戰說課稿 篇2
一、課文的特點
《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段落,簡明完整地記錄了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這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題目是“論戰”,文章就圍繞曹劌論作戰的道理,因此全文對戰爭的過程沒有一一展開,僅一筆帶過,而將重點放在曹劌“論”戰略、戰術和戰后論述戰爭成敗的原因上。在論述中鮮明地刻畫了曹劌這一人物形象,為了突出人物曹劌,而以莊公為襯托,通過二人針對戰爭問題的對話,生動闡明了戰爭中取勝的原則,就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后發制人的道理。
我今天所講是本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初步完成了文言詞匯的教學任務,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和小組合作疏通了文意,所以今天的教學目標,是:
1、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課文內容。
2、圍繞“鄙”和“遠謀”二字,賞析文中人物的形象。
3、鑒賞本課的寫作特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作為畢業班中的普通班,雖然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文言文,也具備了初步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但大多數學生的基礎還是比較差的,動口動手的能力也較弱,并且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想象,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針對這一現象,我將教學的重點設計為:
把握人物對話,分析曹劌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為:把握本文圍繞論戰為中心選材、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中注意的幾點
針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課文分析細致,注重文本的研讀。任何答案的回答都以閱讀文本為基礎,文言文的閱讀更是如此。我們不能僅僅讓學生停留在會讀、會翻譯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層次上,文言文中的人物是栩栩如生的,文言文的語言是簡練而生動的。通過細致的分析,也為最后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寫作特點的歸納奠定了基礎,從而使難點變易。
2、將文言文字詞的基礎教學與課文內容分析相結合。在進行課文內容分析時,我也將文言文字詞教學穿插了進去,讓學生讀,讓學生翻譯,適當提點重要的文言字義和句式,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理解和分析。
3、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我們的學生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對一個問題的`回答往往考慮不是很周全,回答不是很到位。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逐層深入的引導,讓學生讀而后思,或者把問題再具體細化,讓他先解決小的問題,再一步一步解決大的問題。
4、利用小班化的優勢,擴大學生的參與面,盡可能讓全班學生都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人人參與,人人有話說。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朗讀了全文并合作疏通了文意,同學們在詞語解釋和句子的翻譯上還有什么困難嗎?(有則幫助解決)
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關注文章的內容。課文的題目是《曹劌論戰》,那么他是如何論戰的呢?曹劌通過他的“論”又表現出怎樣的形象特點呢?讓我們通過具體的分析來共同了解一下吧。
(直接導入,并說明本課教學的重點)
(二)、研讀第一小節
1、讓學生齊讀第一小節
2、提問:面對“齊師伐我”這樣的局面,曹劌有何反應?
曹劌論戰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這篇出自于《左傳》的文章主要圍繞著“鄙”和“遠謀”這一文眼,通過人物的對話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史料剪裁得當,刻畫了曹劌這一愛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有意識的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本單元提示要求學生熟讀并背誦課文,讀出一點語氣。因此,依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本文的特點及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加強誦讀,疏通文意,進一步積累文言詞匯和文言特殊句式;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找出本文文眼,領會全文主旨;
(3)情感目標:體會曹劌的愛國主義精神。
3、教學重、難點:
(1)本文中古今異義詞的學習和重點虛詞“之”“以”的`用法;
(2)理解曹劌關于戰爭問題的論述;
(3)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大力提倡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本課雖是講讀課文,也應該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新課程同時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在授課中,我有步驟的引導學生讀人物對話、理清文章敘述線索、圍繞全文文眼有詳略的論述戰爭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并運用多媒體展示板書。
三、說學法
針對初三學生已有兩年文言文學習功底,可利用課下注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識,在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主旨;采用討論式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這也符合新大綱中“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地練習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的要求。
四、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回顧歷時課本上所學的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例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導入新課,學生通過回憶、討論,激活其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課文:課前預習時幫助學生正音、注重停頓,課堂上采用齊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讓學生熟悉課文、理解字面意思。
(三)疏通文意:要求學生,以四人一小組展開對文言字詞的談論,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理解文意。這樣可以避免教師逐句翻譯的枯燥及對課文的支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小組的討論、交流,讓學生既發表見解看法,又獲取多方面信息,開拓學生的思路。最后教師把重點文言字詞、文言現象用多媒體展示:(例如:重點實詞:“專”、“加”、“信”、“孚”、“情”、“屬”、“作”、“盈”、“靡”等字的含義;通假字:“徧”;古今異義詞:“犧牲”、“獄”、“可以”、“雖”、“再”;詞類活用:“鼓”、“福”;特殊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虛詞:“之”、“以”的用法。)
(四)理清結構、明確主題: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簡述課文三個部分分別在講什么?(見板書)
2、文題是曹劌論戰,但論戰前還有一大段“請見”內容的敘述,在這一個部分里,通過學生齊讀,教師提示學生找出文眼。學生自主討論,明確本文文眼,即:“鄙”和“遠謀”。(提示學生文眼有貫穿全文的作用,為后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3、接下來曹劌是如何論戰的?莊公又是如何回答的?曹劌又做了什么判斷?(見板書)
這些問題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自主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同時,學生也學會了自主分析課文內容,為以后做好閱讀題打下基礎。
4、第二部分中,正面描寫戰爭的內容是一筆帶過的,而與文眼有關的描寫曹劌和莊公指揮作戰的內容卻作為詳寫,讓學生討論得出:文眼在這個部分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出來的?(見板書)
5、第三個部分用了兩個發語詞“夫”,給我們分析了作戰中進攻和追擊的時機分別是什么?(見板書)
6、為什么戰前準備、戰后分析取勝原因要作為詳寫?而戰爭過程要略寫呢?
學生明確:圍繞全文文眼的部分應該作為詳寫內容,與之無關的敘述就可以略寫,甚至不寫。即文章內容剪裁得當。
7、拓展升華:
這樣的剪裁方式給我們的寫作有怎樣的啟示呢?
學生可答出: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起銜接、交待、照應作用的材料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不寫。
五、說板書設計
戰前曹劌“請見”——“鄙”“遠謀”(文眼)準備求信于臣,民弗從也不可戰曹曹劌“論戰”——一問三答三斷求信于神,神弗福也(“鄙”)求信于民,忠之屬也——可戰(“遠謀”)劌戰中戰爭地點——長勺論簡述戰爭過程勝負跡象——齊師敗跡過程莊公指揮“將馳”“將鼓”(“鄙”)戰曹劌戰斗“未可”“可矣”(“遠謀”)戰后進攻——勇氣——彼竭我盈(“遠謀”)原因追擊——懼伏——轍亂旗靡
曹劌論戰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本文選自初三教材文言文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作為一篇經久不衰的經典古文,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文章出自《左傳》,記載了春秋爭霸時期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以曹劌的.活動為線索,把戰前準備、戰中指揮、戰后的總結做了簡練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懂課文,在情境中體會重點字、詞、句、結合上下文情景分析文章。
2、過程與方法:
鍛煉自學能力,查閱資料書,整理筆記,反復誦讀感知,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礎上深入討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曹劌的機智,愛國的品質。
【說教法】
本課我打算采用語境導課法,因為這是一篇優秀的先秦散文,語言環境和語言背景不同于現代語境,需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還原語境,找準語感,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根據學生特點和文章特點設置焦點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朗讀,找準語感。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以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導入新課。
2、介紹課文相關知識,介紹《左傳》熟悉背景。
3、學生朗讀課文,熟悉內容
4、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整體感悟。
5、分析人物形象
6、總結課文
【板書設計】
戰前準備
戰爭經過
戰后總結
【布置作業題】
課后第三題。
曹劌論戰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選自《左傳》的《曹劌論戰》,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說教材】
《曹劌論戰》是現行教科書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古文。這篇課文可以說是文言知識的再積累、再鞏固。而且,本文線索分明,語言樸素簡練,意蘊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于一體的課文。
《曹劌論戰》記載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語言簡練概括,重點突出,剪裁極為得體,體現了《左傳》長于記事的特點。
【說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征,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
2、理清本文敘事的線索。
3、激發學生對以弱勝強的戰術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相關的知識。
據此,確定本文的學習重點為:
1、掌握重要詞語的解釋,從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詳略的處理。
3、能結合實際談談從文章受到的啟示。
【說教法】
1、這課主要采用問題導引法、啟發式、講解法。對于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通過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閱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
【說學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通過以下方式學習本文:
1、加強文言文的朗讀。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朗讀,聽示范朗讀,以讀帶學。在朗讀中找準語感
,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在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2、鼓勵學生課堂討論,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交流知識與方法,這是達到學生自主性
學習的重要途徑。
3、注重及時訓練。以訓練(包括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訓練)為主線,檢測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史事,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我國的軍事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他們取勝的原因雖然各異,但是又有其相似點:注重人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文章也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讓我們一起走進《曹劌論戰》,去感受一下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吧。
設計導語時我是這樣考慮的: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完了初中階段的中國歷史課,對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戰役也略有所聞,也知道一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而這些內容學生一般都是比較有興趣的。因此,讓學生先回憶自己學生過的一些著名的戰役,這既能夠鞏固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好的氣氛中開始新課的學習。
二、多樣誦讀,感知課文
1、聽讀課文(事先準備好課文的配樂朗誦)
學生任務:異讀、生僻字注好字音;較長句子劃好朗讀節奏;體會朗讀語氣情感。
2、試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
3、互讀互評。教師提出評讀標準,同桌或前后學生配合,或讀或評。
4、譯讀課文。提示學生獨立思考,邊讀邊譯。教師提示學習方法:查閱法、圈點法(為下環節做準備)。
這個環節我的設計依據是:學習文言文必須有大量的誦讀,在學習的過程中,訂正字音要靠朗讀,劃分節奏要靠朗讀,熟悉課文要靠朗讀,初解含義要靠朗讀,鞏固所學要靠朗讀,背誦默寫也離不開朗讀。所以,古文教學中以朗讀為線索,讓學生都讀起來,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質疑探究,理解課文
1、合作解疑,掃清閱讀障礙:
第一步:就圈點的疑問,四人組成自然小組自行解決;第二步:提問共同解決。學生通過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舉手提出,教師進行點撥;第三步:教師就文中重要詞句作強調性講解。
總結:翻譯文言文詞句的方法──查閱法、回顧法、組詞法、推測法……
2、鞏固訓練:學生回譯(兩兩配合,一出原文,一答譯文或一出譯文,一答原文)課文。
3、根據理解,講解文章故事。要求其他學生作好評價刪補
這環節我的設計理念是:學生通過兩年文言文的學習,的理解翻譯文言文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這篇課文的難度也不算太大,因此。完全應該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動產自主地尋求它的含義。老師也需要適當引導,注意學習方法的'歸納,讓學生真正學會翻譯淺近文言文。
四、分析人物,探討寫法
提問引入:
1、你認為曹劌是怎樣的一個人?文章是如何表現這個人物的?
2、除了曹劌之外,文章還寫了一個魯莊公,寫他有什么作用?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急躁冒進、愚昧無知的昏君,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問題解決途徑:問題一采取教師啟發式;問題二采取學生辯論式。
教師及時作出總結歸納:文章表現人物──語言描寫、對比;評價人(事、物)──要全面,一分為二。
設計依據:人物是文學作品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我們既要教給學生結合作者的描寫去分析人物、全面認識人物,又要讓課本成為學生寫作的“示范”,讓學生領會寫人物的方法。
五、分析結構,討論用意
學生討論:課文對戰前和戰后作了詳細的描寫,而對戰爭的過程則一筆帶過,這與他們平常觀看的戰爭類影視作品大不相同。在這里就要引導學生去討論: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材料?
教師可以設置坡度題進行引導,如:戰前和戰后主要是對人物的什么描寫?體現了標題的哪個字?如果對作戰過程交代仔細,對表現人物的戰爭思想有無很大作用?
教師最后聯系學生寫作實際總結:材料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為了表達的需要,有時則惜墨如金,有時則潑墨如水。
我的設計依據:這一環節不僅是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詳略的處理,同時以課文為例,指導學生的寫作。
六、學以致用,鞏固練習
作業一:課外收集歷史上著名的戰例、軍事家、有關戰爭的名言各2~3個。
作業二: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后,結合生活實際,從以下題目中任選一題,進行小練筆。
選題1、我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選題2、以“機會”為話題作文
作業的設計,我是這樣想的:作業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延伸,要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把握課文內容和主旨,同時也要給不同層次學生展示的空間。
曹劌論戰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課文《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片段,全文簡明完整地記錄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由于曹劌的參與,造就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文章贊揚了曹劌熱愛祖國,關心國事的精神及政治上取信于民的遠見和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從教材的編寫意圖上看,編者選取《左傳》中的精彩片段意在引導學生鑒賞文學作品,了解古代社會,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材注意到九年級下冊的特殊性:作為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的開篇它是對前幾冊內容的總結,有是前幾冊文言文知識基礎的升華與發展,對今后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與習慣培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本篇課文本身剪裁精當,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鮮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認識和積淀古代優秀文化。
基于以上幾點,我把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 掌握本課重要文言詞語。
2、 把握人物對話,探究人物思想觀點。
3、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
以上三個目標1為知識與能力目標是學習本課的基礎,2、3是本課的重點目標。三個目標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
二、學情及教法學法
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語文回歸課堂,是新課程的理念。而學生在前幾年的`學習中,已對文言文的學習有了一些基礎,再加上本文課下注釋詳盡,情節引人入勝,故在本文的學習上采用自主合作的方法學習本文。教師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適時點撥、引導,處理好放與扶的關系,實實在在培養學生的能力。
1、 反復朗讀課文,讀通,讀懂,背誦。
2、 把握人物語言,揣摩人物性格。
3、 合作探究課文思想內容。
4、 教師引導點撥,與學生共同討論。
三、說教學程序
(一) 激趣導入
1、 列舉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引出齊魯長勺之戰。
2、 走進《左傳》簡介《左傳》
生先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教師補充。(大屏幕顯示)
(二)生一讀課文 會讀
師范讀,生練讀,齊讀。
曹劌論戰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德育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理解曹劌關于戰爭問題的論述。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丁先秦諸子散文,領略了諸子散文特有的藝術魅力。今天,我們學習先秦歷史散文著作《左傳》中的選段《曹劌論戰》,感受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
二、資料助讀
1.《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學者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根據各諸侯國史編成。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義的。《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左傳》節文的標題,都是后人加的。
2.長勺之戰背景簡介
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或長勺之戰。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
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多媒體顯示重點字音:
劌(guì) 鄙(bǐ) 孚(fú) 間(jiàn) 循(biàn) 靡(mǐ)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朗讀情況糾正浯調。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讀出肯定的意味)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應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應低緩)
3.學生大聲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
4.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曹劌請見莊公,詢問備戰情況,隨同莊公參戰,大獲全勝,曹劌為魯莊公釋疑解惑。
教師提示:該同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情節,試以事件發展過程為序概括情節,如何?
學生明確:莊公迎戰一備戰一勝戰一曹劌論戰。
四、研習課文,背誦課文
師生共同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學生討論交流本段中的難詞難句,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
3.選一學生翻譯第一段,其余同學評點,指出錯誤、不足。
教師提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多媒體顯示:
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關于肉食者 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員,此處借指有權位的人。
4.內容梳理
提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可以看出曹劌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明確:曹劌身份卑微。卻能關心國家大事,為國事深謀遠慮。
提問:魯莊公認為戰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曹劌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之屬也。可以一戰。
提問: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
明確:魯莊公借小惠贏得近臣的擁護,借小信贏得神靈的保護,這兩點都被曹劌否定。在曹劌的啟發下,莊公終于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多媒體顯示:
5.學生根據思路提示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
1.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如巨鹿之戰、馬陵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官渡之戰、城濮之戰等。
請收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閱讀。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浯。
犧牲玉帛 小大之獄
作出犧牲 越獄逃跑
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
以情動人 忠于人民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
獄:案件;監禁罪犯的地方。
情:實情;感情。
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誠。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研讀課文,背誦課文
1.研瀆課文第二段。
(1)選一學生翻譯第二段,其余同學評點。
教師強調:鼓,擊鼓進軍,名詞活用作動詞。
(2)提問:曹劌是如何幫助莊公選擇戰機的呢?
明確:戰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急于出戰;魯軍剛剛獲勝,莊公又急于追擊。曹劌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
教師板書:
(3)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2.研讀課文第三段。
(1)選一學生翻譯課文。其余同學評點。
教師強調: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譯。須補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2)提問:本段寫曹劌淪述戰勝齊國的原因,曹劌的解釋分哪幾層意思?
明確:分兩層意思,一講攻擊的緣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戰機;二講追擊的緣故,表現他考慮周全、行動謹慎。
教師板書:
(3)學生齊讀第三段,背誦。
三、品讀課文,鑒賞《左傳》的藝術特色
提問:請同學們談談對課文情節安排、人物塑造兩方面的認識。并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學生自由發言。
成果展示:
1.關于人物塑造
(1)關于曹劌
課文集中體現了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
(2)關于魯莊公
課文集中體現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但魯莊公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后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綜合以亡,可以得出魯莊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
(3)關于比照映襯
作者巧妙地運用比照映襯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以曹劌與鄉人的對比突出曹劌抗敵御侮的責任感和護衛宗國的政治熱忱。從曹劌與莊公的對比中,以莊公的駑鈍、浮躁反襯曹劌的機敏、持重,一個出身下層而深謀遠慮的謀士形象躍然紙上。
2.關于詳略
課文剪裁詳略得當。本文以曹劌為中心。詳細描寫了他在戰前、戰中、戰后的表現;對于戰爭雙方的對峙、交鋒等則略寫。這樣安排,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四、課堂小結
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為背景,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生動刻畫了曹劌作為卓越軍事家富有遠謀的特點,語言簡練,情節詳略得當,充分代表了《左傳》的藝術成就,是《左傳》中的名篇。
五、布置作業
《左傳》語言十分精練。這跟所謂史家筆法有密切關系。試從文中舉例說明這一特點。
曹劌論戰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部分文言詞語的含義,能正確翻譯課文。
2、巧妙地安排材料,有詳有略地敘寫。
3、重點人物曹劌,魯莊公的形象分析。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正確翻譯課文。
2、了解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掌握本文圍繞“論戰”為中心選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
德育目標:
1、學習曹劌為國家著想、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2、學習在崗位上“忠于職守”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
1、文言虛詞、實詞的用法;
2、曹劌、莊公的人物形象;
3、曹劌的“遠謀”和莊公的“鄙”。
教學難點:
1、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
2、“論”戰的意義。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分析字詞,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大家也許會想到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么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贊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么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險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
2、解題:《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3、 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于長勺。
二、默讀課文,(亦可分角色朗讀)理清文意。
1、對照課文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待交流。
2、交流難詞難句,并翻譯課文。
3、師歸納: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三、整體感知。
1、概括故事情節:
提示: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發展過程為線索概括。
明確: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
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3、生復述課文(建議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四、作業布置:
1、朗讀并背誦課文。
2、思考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試簡要地分析。
3、收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研讀課文,分析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生復述課文導入)
二、 探究,交流。
1、組織學生討論:給課文換一個題目,并談談原因。
2、生給課文換題目。
3、分析詳略安排與題目的關系。
(與中心有關系,聯系比較大的則詳寫,反之則略寫。)
4、找出文中詳寫略寫的部分。
三、 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1、小組討論: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2、分析人物
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
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 “鄙”: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后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四、 遷移積累:
1、理解詞義,找出、理出相應的成語。
齊人三鼓——一鼓作氣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惡貫滿盈 小信未孚—— 不孚眾望
懼有伏焉——危機四伏 故克之——克敵制勝 攻無不克
三而竭——彈精竭慮 精疲力竭 觀其轍——南轅北轍 重蹈覆轍
故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難測也——莫測高深 心懷叵測
未能遠謀——足智多謀 深謀遠慮
2、談談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試簡要分析弱者取勝的原因。
五、 作業:
1、朗讀并背誦課文。
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
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左傳》,進一步了解課文的背景。
【曹劌論戰說課稿】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閱讀理解09-21
《曹劌論戰》閱讀理解09-21
《曹劌論戰》原文翻譯11-15
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12-29
閱讀理解曹劌論戰09-20
曹劌論戰的閱讀理解09-21
《曹劌論戰》的閱讀訓練09-17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6-08
《曹劌論戰》人物分析12-09
曹劌論戰 及曹瑋用兵閱讀練習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