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十三課《翠鳥》。
(二)教材分析:《翠鳥》是第六冊第四組課文的首篇精讀課文,課文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翠鳥的羽毛、外形及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再寫我在老漁翁的啟發下,體會到喜歡翠鳥應當把它當成朋友,打消了捉翠鳥的念頭,表達了對翠鳥喜愛的思想感情。
(三)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翠鳥外形特點及活動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事物的方法;
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教師引導,小結學法,學生自讀,交流明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翠鳥的美;
2、增強愛護鳥類的意識,使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達到溝通交流。
(四)教學重難點重點:
學習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難點:體會用詞的準確與生動。
二、說教學理念
1、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展開對話的過程。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策略與學法
根據上述理念,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本節課采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和引導探究法進行教學。
一是通過圖畫創設情景,讓學生借助一定的情景與文本,與同學、老師展開對話,加深理解和體驗;
二是關注學法指導,著重指導朗讀第一段,滲透學法,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精讀探究全作交流,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
三是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讀
首先,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翠鳥圖,讓學生說一說翠鳥的外形,感受翠鳥的外形美。然后圖文對照,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感悟翠鳥的外形特點。通過比較,體會文中的一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里。最后,指導朗讀,練習背誦,小結學法。(本教學環節通過圖畫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加深感悟理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探究,注重過程指導和方法指導,既滲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導,又體現了本課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指導,為下面的自讀作好鋪墊。)
(二)自讀
1、學習2–3自然段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自讀2–3自然段,老師相機引導學習佳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生動。接著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寫魚兒,葦稈,水波的作用。然后朗讀2–3自然段。
(本教學環節通過學法遷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采取個體閱讀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充分地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學習4–5自然段學生默讀4–5自然段的內容,根據老師的提示討論,交流。如:老漁翁的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我們的臉上有些發紅?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學了這篇課文后,我們受到了什么啟發?
(本環節著重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的讀和思活動以及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三)誦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本環節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讀書熱情,體現學習內容的整體回歸和情感價值觀的整體提升。)
(四)作業
1、必做題:選你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下來。
2、選做題: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用彩色筆在圖畫本上畫一幅畫。
(作業的設置既兼顧全體也關注個體。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并通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趕海》是任務教導課程尺度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敘述了“我”在童年時期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現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課文語言活躍、趣味橫生,字里行間充斥了童年的無限樂趣,處處洋溢出作者酷愛大海、酷愛生涯的情懷。課文插圖再現了課文情境,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體悟課文。
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家鄉》這首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詞開始,奇妙地引出下文。“每當……便……”突出趕海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趕到海邊——抓蟹、捉蝦——滿載而歸”的次序具體記敘了趕海的進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嘩嘩往下退,只要浪花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賦予浪花以人的神態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躍的形象躍然紙上。“我高興極了,飛跑著追趕……”寫出“我”趕海的高興與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總體寫出趕海的人們的運動,又通細致節描寫,寫了“我”和一個小伙伴的個體運動。其中抓蟹、捉蝦是重點,描寫得生動具體,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寫趕海的人們在夕陽中歸家,海灘也恢復了安靜。既展現了薄暮大海的美景,又給人留下想象與回味的余地。作文的結尾再一次引用歌詞,照顧開始,使全文渾然一體。
教學目的
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的,我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巧:
(1)準確、流暢、有情緒地朗讀課文,培育良好的瀏覽習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似”。
(3)通過接洽高低文,懂得重點句中“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意思。
2、進程與方式:
通過抓住文本語言,或借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情勢,調動學生的生涯經驗,啟示想象,感悟趕海的樂趣。
3、情緒、態度、價值觀:
懂得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酷愛大海、熱愛生涯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抓螃蟹、捏大蝦領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難點:
通過學習感受趕海給“我”帶來的樂趣。
教學設計
一、初讀感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大海的背景圖,在播放《大海啊,家鄉》的樂曲,把學生帶入情境。
、領導學生說說大海是什么樣子?大海退潮后,人們常去干什么?
3、學生答復,教師歸納:大海退潮后,人們常去海邊捉魚蝦、撈海帶、撿貝殼,這就是——趕海。
4、板書課題,揭示課題,并引讀。
5、齊讀課題,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感情極易受到環境氛圍的沾染而發生共識,基于這一點,我借助背景圖畫和樂曲等手腕營造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感情基本,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討自讀后果,改正錯音。
3、領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讓學生瀏覽課文,弄清作者寫了趕海時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蝦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4、讓學生選自己愛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讀,教師領導學生用驚喜、好奇等適當的語氣讀好練習4中的句子。
[設計意圖:課標強調,整體感悟是深入領會的基本。而學生對作文的整體把握,是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成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初次自讀、再次自讀的環節,讓學生在重復的朗讀中去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本文的內容比擬淺易,同時“趕海”對本地的大部分學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學中,我通過抓住文本語言,借助多媒體、朗讀,調動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等道路,領導學生感悟趕海的樂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鄉》的歌曲,借助精美的音樂創設情景,喚起學生對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齊讀課文,引誘學生抓住“每當……便……”句式,領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媒體展現大海退潮時的畫面,讓海水涌動、浪花跳躍的情景和嘩嘩的海浪聲打動和沾染學生。
2、領導學生讀課文,從“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飛跑著追趕”體會海浪與趕海人相互迷戀、嬉戲的情趣。從“鬧著”、“高興極了”體會“我”想去趕海的迫切心境。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讓學生繚繞“趣”字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句,依據課文的描寫,想象運動中哪些處所是有趣的。
組織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議議自讀的感受,互讀對方覺得有趣的內容,并相互評議。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分享別的同窗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交換中去相互比擬、相互評價,既能豐盛學生的學習收獲,也培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組織集體交換,引誘學生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伙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突然,小伙伴‘哎喲’一聲叫起來,本來……”體會小伙伴抓蟹時的專注盡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從“本來是一只大蝦在逗我”、“搖擺著兩條長須,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虜……”等詞句中體會大蝦看似威武,實則無力抗爭,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這些句子的進程中,滲透著對“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懂得
。
同時在交換過程中,相機再次出示課后練習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體會并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悅、歡樂的心境。
3、經過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讀,引誘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展開想象,說說人們趕海時還會做什么,怎樣的有趣,進一步豐盛學生的體驗。
[設計意圖:情景表演是學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示文本”的一個認知升華的過程,對鞏固學生的理解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陽西下、海鷗翱翔的情景,讓學生借助圖景朗讀課文,想象此時海灘的安靜,感受人們三三兩兩滿載而歸的喜悅心境。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再次呈現音樂與畫面,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我”對大海深深的愛,懂得課文首尾呼應的特色。
板書設計
趕海
浪花回頭追趕浪花
趣
抓螃蟹捉、撈、撿捉大蝦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介紹優秀說課的內容:
今天我優秀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24課《陶罐和鐵罐》,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教材解讀:
文本解讀:
《陶罐和鐵罐》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卻在鐵罐無禮的奚落和嘲諷中表現得尤為寬容與克制。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
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上要懂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無論什么時候部不能驕傲自大,必須謙虛謹慎,同時明白人各有所長,能正確對待別人的長處,和睦相處,共同為集體,為社會作出貢獻。
文章特色:從課文的插圖、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課文中新詞較多,如“奚落、懦弱、輕蔑、相提并論”等,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對話,感悟寓意。此外,對話部分應該是本篇課文的最明顯的特色也是教學的重點,特別是通過對鐵罐和陶罐神情和語言的描寫,把一個驕傲者和一個謙虛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是讓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并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流逝、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并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四、例文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2、“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啟迪;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思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3、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通過多種渠道,搭建語文實踐平臺,讓學生積累語言,豐富語言的庫存,讓學生在運用中發展語言。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香港,璀璨的明珠》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壯麗的祖國河山”專題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安排在精讀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后,目的在于看學生是否能通過以前學過的方法,學會獨立閱讀,在閱讀中感受香港的現代都市風采、體會課文蘊涵的情感。
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本文特點: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紹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美麗與繁華。第二至五自然段從“萬國市場”、“美食天堂”和“旅游勝地”“燈的海洋”四個方面具體地介紹了香港。第六自然段點明了香港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 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首尾呼應,中間4個自然段都能緊扣開頭第一句敘述。文章層次清楚,詞匯豐富,語句優美,多處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方法,使文章的語言顯得豐富多彩。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通過誦讀課文感受到香港的繁華、美麗。但是讓學生感知離自己生活較遠的事物是比較困難,也不夠真切的。于是教學本課時,我出示了中國地圖,制作了精美的香港風光課件,引用了錄象片段等直觀手段,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真正走入文本,體會其中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與感受、分析以及對實際學情的考慮,我將這節課的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題含義。
技能目標:
1、學會用小導游的語言有聲有色的向大家介紹香港的特色。
2、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香港的美麗與繁華,產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香港,理解課題的含義,激發學生愛國愛港的情懷。
五、說教法:為了達成以上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直觀教學法
遵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充分發揮形象直觀作用,出示中國地圖以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播放錄象感受海豚、海獅的活潑有趣,制作香港風光課件感受繁華美麗。這樣以圖帶文,圖文并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示范朗讀法
3、情境教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通過網絡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在本堂課中我以“競選優秀小導游”為教學主情境,把整體感知部分設計為"香港游",把小組學習設計成“小小導游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4.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激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特點,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六、說學法: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本堂課中我組織學生采用以下方法展開學習活動。
1、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2、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并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3、自主探究法
本課堂中學生自由研讀、處理信息、組織匯報、課后專題學習活動等環節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這種學法。
七、說教學過程:
(一)、創情激趣,誘發學生閱讀期待。
首先由學生較熟悉的歌曲《東方之珠》引入課文的學習,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引導學生
進入學習情境。接著利用中國地圖讓學生直觀認識香港的地理位置。再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形象“小丁當”來明確競選優秀小導游的要求與規則,這樣就更激發了學生主動有序探索課文的急切心情,都盼著能夠當上這一次的優秀小導游。
(二)、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1、 導游引路,整體感知。
為了繼續牽好學生興趣的線,原本書中的課文變身成了游覽香港的導游詞,老師則成了導游。導游娓娓動聽的配圖配樂朗讀使學生有了對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個學生都急于想告訴大家自己從導游詞中了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總起段的學習很自然就引出來了。“璀璨明珠”的概念也自然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這一環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出了本文的中心句。很自然,本文的綱領問題就出來了:“為什么說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呢?”
2、 自主讀文,理清脈絡。
學生帶著明確的問題自學課文,在平等、合諧交流合作的課堂氛圍中理清了課文的脈絡,明確了本文所描寫的香港四大特色: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游勝地、燈的海洋。
3、 板塊探究,合作交流。
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讀就可以了,它應該還要對學生聽、說、讀、寫、理解等能力的發
展有所訓練,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活動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小組研讀探究。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方面,志同道合的學生組成小小導游組,大家在組內研讀討論,研究的重點有二:1、本導游詞的描寫中,哪些詞語、哪些句子寫得特別美,會讓人覺得流連忘返,印象深刻呢?2、把找到的詞句美美地多讀幾遍。這樣,學生有重點地找,有重點的讀,抓住了重點詞句,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學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這樣既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又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步:小組匯報交流。基于三年級學生的學情,在交流匯報時我會認真傾聽,隨機點撥引導,盡量使匯報能完整系統,又重點突出。“萬國市場”和“美食天堂”主要抓重點詞“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物美價廉”、“一應俱全”的理解感悟。點撥“旅游勝地”時,以“趣”引學生觀看海獅鉆圈、舉重的錄象,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看完后自由談談感受,深化“趣”字。“燈的海洋”,我把它作為本堂課語言訓練的重點,主要抓比喻、擬人進行修辭指導和句式訓練,抓朗讀感悟品味語言特色,理解燈光之璀璨。
要強調的是,在香港四大特色的匯報過程中,抓住適當時機反復回環朗讀中心句,使學生逐步加深對“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的理解感悟。
4、 內化感知,實際運用。
學生通過前幾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對香港有了較全面的理解,當然趁熱打鐵,引導他們
進行創新表演讀,通過自己的繪聲繪色、充滿激情的介紹,打動其他游客,爭取獲得優秀小導游的殊榮,這一環節,學生都躍躍欲試,許多同學爭先恐后地上臺當起了小導游,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游客也聽得津津有味,這也使掀起了課堂一個高潮,是本課最大的一個亮點。最后,游客的評價作為“小丁當”頒發“優秀小導游”證的重要依據。到此,本堂課課內的學習就結束了。
(三)、加強課內外結合,增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的特點,以知識增長見聞,以求得“以課外促課內”。同時“得法于課內,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之法,及時應用于課外閱讀中以求化方法為能力,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擴大閱讀量,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因此課后我布置學生開展“香港”專題學習活動:先幫助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我提供部分參考題目供小組自行選題;接著根據各自選題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資料,以專題小報,圖片展覽等多種形式完成專題作業。最后利用班隊課舉行“我愛香港”的專題匯報活動。這樣,學生就在語文大課堂中從不同的方面、每個方面的不同層次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一定有所收獲。
八、說板書設計:
現在我說一說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萬國市場——應有盡有
香港,璀璨的明珠 美食天堂——一應俱全
旅游勝地——(海洋公園)舉世聞名
燈的海洋——光彩奪目
這一板書主要是學生組成小小導游組進行合作探究與匯報時完成的,力圖通過板書將香港的主要特點概括起來,讓學生一目了然,一是便于接下來小導游的能有重點、有質量的介紹;二是要給學生對香港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當然還滲透著寫作方法的無形指導。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說體現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說教學設想:
這一節課要展示審美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審美視點——審美視點延伸——審美體驗的內化”的基本環節。審美視點:營造審美氛圍,從貝多芬的肖像入手,讓學生對貝多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感受。審美視點的延伸:“相由心生”,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靈世界和獨特個性的折射,激發學生對人物做進一步的了解。審美體驗的內化:貝多芬對待扼運的態度,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在苦難中造就的偉大品格對學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學主題:走進世界音樂大師貝多芬
教學設計的兩大板塊:寫作學習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寫訓練為主;內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為主。由對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音樂人生”和“苦難歷程”造就這樣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獨特的個性。
說學生的課前準備:讓學生去查找資料寫一篇小練筆《我所認識的貝多芬》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人物的肖像描寫的技法——“形神兼備”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從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貝多芬不屈命運的安排,執著追求音樂事業的精神,逐步走進大師的內心世界。
說教學重點:
1.賞課文對貝多芬的外貌和語言描寫,感受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學會抓住人物外貌特征進行描寫。
說教學難點:初步學會抓住人物外貌特征進行描寫。
說教學策略:
教法學法選擇:導學結合,自主探究,師生互動交流。
課堂組織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以后請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音樂成就及其影響,然后請學生對課文的彩圖——貝多芬像進行肖像描寫,感性理解肖像描寫。
2.在整體閱讀基礎上,從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請學生仔細地對照聽讀課文,勾畫出有關貝多芬的外貌描寫的句子。用課件展示聽讀課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學生對比一下自己所寫的和課文中所描述的有何異同,說一說肖像描寫要注意哪些問題。
3.在細細品讀的前提下,從內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4.實踐環節:請學生進行三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我適當點撥寫法得失。)
說得失:
1.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
2.學生搜集的資料詳實,準備充分
3.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不夠
4.課堂上缺少激勵性的語言
5.受課件和教案影響過大,放的不夠開,課堂容量較小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為有趣。文章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敘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了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設計理念:
簡明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簡約的教學環節:
一、 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教會學生處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選與整理。
二、 獨立閱讀課文。
獨立閱讀課文,達成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能干什么?它有趣嗎?還需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3、交流學習成果。
4、小結,機器人,服務于人。
三、暢想心中的機器人。
24果園機器人(教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閱讀的能力。
學習重點:
了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
學習難點:
繼續培養學習后進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它對我們來說,有些陌生,只要我們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關于機器人的知識那是應有盡有,我們仿佛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關于機器人的資料,還進行了認真地整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內容說明
全文共有8個自然段。這是一篇講述了利用互聯網跨越國界救人的感人故事,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芬蘭女孩蘇珊在與美國男孩桑恩網上聊天時突發疾病,危在旦夕,桑恩利用互聯網在一個多小時后成功救助了她。學習本文,我們會深切地感受到正是互聯網的方便、快捷,才能為人們的愛心救助、為蘇珊戰勝病魔贏得寶貴的時間,同時我們也會為互聯網創造的奇跡而感嘆。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寫“網、蘇”等10個字,
2、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
3、 情感目標: 通過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感受現代科技的神奇,激發學生關注現代科技發展的熱情。
教學重點:
1、 學習生字新詞。
2、 通過讀讓學生了解整個事件發展的來龍去脈,感受當時緊急的情形。
教學難點:
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
(三)教具準備:
課件
(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
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中,我抓住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連同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以致課堂氣氛,構成一個廣闊的心理磁場,作用于兒童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整個學習活動,,達到兒童主動發展的目的。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抓住時間這條主線,牢牢掣住“呼”與“救”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整個事件發展過程、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有感情地朗讀再現場景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既感受了網絡的快速與便捷,又領悟了網絡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輝。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通過自學、同桌交流、小組討論、上臺表演或單獨發言等方法,在全體學生的朗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1-4自然段,了解事件發生的背景。這里我重點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1、 設置懸念導入
在第二課開課時,我繪聲繪色地描述了1—4自然段內容,課件顯示時間:將近6點。提出:“桑恩看到蘇珊的求助語,會怎樣做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形成了積極的閱讀期待。
2、緊抓重點詞句
教學第5自然段時,我先請學生自讀,弄清蘇珊打出救助語后桑恩的反應,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從桑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體會他的心理活動。如“凝視”是怎樣看?請學生上臺表演出來,接著指導朗讀句子“你在什么地方?”,體會并讀出桑恩想知道蘇珊在哪里的急切心情。從“吃驚”一詞了解美國與芬蘭間距離一萬五千公里,面對面實施急救是來不及的;借助“商量”一詞揣摩桑恩和媽媽的對話,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最后齊讀全段,指導好學生朗讀的節奏,讀出桑恩心情的急促。
3、訓練合作學習
教學第6自然段時,文中出現了省略提示語的對話,為使學生不至于將艾眉、桑恩的話混淆了,我先請學生默讀本段,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劃出兩人的話語,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讀,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練習朗讀、糾正剛才劃線時出現的錯誤。最后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此時課件顯示6點14分,連線美國急救中心。
4、體會重點情境
如果把本文比作一首歌,那么第7自然段無疑是這首歌的高潮部分,鼓點越來越密集,氣氛也越來越緊張。蘇珊命懸一線,艾眉吩咐桑恩,叫蘇珊把當地緊急救援中心的電話號碼傳過來,桑恩照辦了。艾眉是如何吩咐、桑恩又是怎樣照辦的?我請學生模擬當時的情景和對話,意在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吩咐”“照辦”。
葉圣陶先生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讀書要能悟出文章中傳神的字字句句。此處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充分體會到桑恩的兩個“粗體大字”“挺住”猶如兩只強有力的大手及時給了蘇珊以支撐和安慰。
本段的幾句對白“我感到眩暈。”、“我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蘇珊好久才回答出的“痛,痛得更厲害了。”及桑恩最后喊出的“她在學校里。”顯示出隨著時間的流逝,蘇珊的病情越來越重,桑恩的心情也越來越焦急。眩暈是什么感覺?學生通過回想、描述,體會蘇珊的困境,嘗試讀出她的痛苦和桑恩的安慰語氣:《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指導讀“痛,痛得越來越厲害了。”和 “她在學校里。”兩句時我請幾位學生嘗試讀,對學生的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停頓的處理等不作硬性的規定,讓學生自己品味和評論,重視對學生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和理解的評價,并適時地進行范讀,因此學生仿佛就置身于那十萬火急的情境之中,朗讀興趣受到了充分的激發,讀好課文的信心更強,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入。
在齊讀第八自然段后,課件分別顯示十分鐘后連線芬蘭急救中心和幾十分鐘后蘇珊獲救。這樣的設計使事件的發展過程根據時間順序得到顯示,使互聯網的方便和快捷得到了更直觀的體現。
5、拓展思維練習
在教學的最后,學生體會到國際互聯網以其特有的方便和快捷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哪怕遠隔千山萬水,也仿佛近在咫尺。蘇珊的被救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可貴的互助精神。互聯網不僅拉近了人們的空間距離,也拉近了人們心與心的距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種精神多么感人!正當學生感嘆之時,我提出“我們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做些什么?”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激勵他們課下繼續探尋新知。
6、自主學習生字
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重點指導半包圍結構的“厲”字,里面的“萬”字的橫劃稍長,要寫得半藏半露。
板書設計:
網上呼救
網 絡
蘇 珊(呼 ) 桑 恩(救 )
芬蘭急救中心 美國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