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說課稿3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愁》說課稿3,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一)對教材的理解
《鄉愁》是九年義務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是一個新詩單元,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其中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和詩人抒發的真摯感情,注意詩中運用的比喻、擬人、象征等表達方式,揣摩詩歌形象、含蓄、精練的語言。本詩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作品,詩中表現的是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鄉愁,但詩人不落俗套,構思獨特,借助時空的變化來推進詩情的抒發,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思念。
通過學習本詩,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及審美情趣,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創作小詩,抒發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二)目標的設定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設置: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指導學生創作小詩。
思想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祖國、家鄉的熱愛。
教學重點:
詩歌的鑒賞方法指導。
教學難點:
詩人對祖國、家鄉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說教法
1、創設情景導入。
運用多媒體手段,用彭幫楨的歌曲《月之故鄉》和李白的《靜夜思》,結合畫面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點出主題——思鄉之情。
2、誦讀法。
鑒賞詩歌的第一步就是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教學中,教師采用配樂朗讀,給學生做示范,讓學生體會詩的情感基調,朗讀節奏,朗讀重音,然后由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最后配樂朗讀。
3、討論、歸納法。
對詩歌的線索,詩歌的形象,詩歌的主題,采用討論法以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加以歸納、小結。
4、寫作訓練法。
本詩中的四個形象組成了四幅不同的畫面,通過用散文的語言來改寫,體會詩與散文的不同。并在賞析的基礎上自己創作小詩。
5、遷移訓練法。
補充冰心的小詩,讓學生用已掌握的方法來鑒賞詩歌。
三、說學法
1、了解作家及創作的背景。因為詩人身處臺灣,與祖國大陸隔絕幾十年,才有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學生要了解這一點才能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2、誦讀法。詩歌的鑒賞離不開朗讀,有感情的朗讀,是學會鑒賞詩歌的主要方法。通過讀,再是品味詩歌內容,領悟詩歌的主題。即誦讀——品味——悟情。
3、整體感知,把握詩的'形象,并能概括詩歌的主題。
4、學會展開想象與聯想,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精練、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并學會用散文的語言來改寫詩歌。
5、利用已學知識,學會寫小詩,把心中所想、所感用詩的語言寫下來。
6、通過遷移訓練,擴大學生閱讀,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播放彭幫楨的歌曲《月之故鄉》,配以畫面1
2、學生齊背李白的《靜夜思》,配以畫面
3、點出共同的主題思鄉之情
(二)講解余光中《鄉愁》
1、指導誦讀,整體感知詩歌蘊含的情感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情感基調、詩歌節奏、朗讀重音;(畫面3)
(2)學生自由朗讀
(3)男、女同學間讀;(畫面4)
2、賞析詩歌.
(1)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畫面5)
鑒賞詩歌的方法誦讀—品味—悟情.
(2)師生討論a貫穿該詩的線索是什么(畫面5)
b詩歌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畫面6)
(3)學生練習a用散文的語言敘述詩歌四個小節所描繪的四個畫面;
b抽學生朗讀改寫后的散文片段;
(4)小節詩歌內容;(畫面8)
(5)講解歸納詩歌主題;
3、指導學生背誦全詩.(畫面9)
(三)遷移訓練指導創作小詩.
1、鑒賞冰心小詩;
畫面10
畫面11:
畫面12:
畫面13:
2、練習學寫小詩.(畫面14)
要求要有具體形象.
要抒發自己的感情.
【《鄉愁》說課稿3】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鄉愁》說課稿12-08
風吹鄉愁起散文03-02
識字3教師說課稿07-26
師說說課稿3篇03-16
鄉土 鄉情 鄉愁散文欣賞01-31
荷塘月色鄉愁散文01-30
鄉愁仿寫比喻句04-08
鄉愁初一600字作文12-19
守望鄉愁高二作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