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兒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雨點兒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雨點兒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雨點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與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它花更紅,草更綠。是雨水滋潤了萬物,萬物的生長都需要雨水。本文結構層次分明,情節性強,語言淺顯易懂,適于學生閱讀。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對帶拼音的課文基本能讀通,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好玩、好動,同時對于故事性的文章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特點投其所好,積極地給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完成對文本的學習。
三、說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我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學重點:識字,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了解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四、說教學設計
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
1、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識字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覺得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識字教學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看,去發現字音,字形特點,在小組學習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體驗發現之美,感受合作樂趣。真正做到新課程所提出的:反對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與協作主動地獲得知識的理念。
2、指導學生在境中讀,讀中悟。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暢想,在要求自主感受,個性體驗,人文熏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暢想的空間。教學中,我將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音畫結合的效果,積極地給學生創設美好的意境,讓他們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個性,讀出體驗,在讀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讀到悟,理解課文,升華感情。
3、引導角色轉換,發揮想像,體驗情感。由于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的主人公是活潑可愛的大小雨點兒。因此,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時,我就以童話為平臺,以我們和大小雨點兒一起旅行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故事中來,與故事中的主角建立起情感的結合點,想他們所想,言他們所言,摒棄傳統的為文學文的形式,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世界,卸去學語文的負擔,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愛學”,使整個教學變得輕松且愉悅。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來說說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上課一開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把學生帶入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藍藍的天上住著云媽媽,她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的雨點娃娃,這些雨點娃娃啊可喜歡旅行了。今天,就讓我們背著降落傘和雨點兒進行一次快樂之旅吧!”學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興致勃勃地進入課文,產生迫不及待想學習的興趣。課題“雨點兒”是一個兒化音,對于我們南方人來說,是一個較難讀的音節。因此,我將采取范讀及手勢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并指導學生呼叫“大雨點兒、小雨點兒”的名字來多次練習,達到讀準、讀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年級正是進行養成教育的良好時期。在閱讀之前給他們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讓他們能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這不僅可以提高閱讀效率,而且有利于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云媽媽”的形式給學生送出旅行前的溫馨提示:要求學會三讀。
1、一讀:讀通順,句子較長的多讀幾遍。
2、二讀: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三讀:知道大小雨點兒分別去哪里?
三個環節,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為后面的讀中悟鋪設基礎。
(三)自主識字,學會合作
識字教學是低段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寫字”方面提出,要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本課共有11個生字需要識記,相對來說識字量較大。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游戲的心理,我設計了雨點兒闖關的游戲環節,即以大小雨點兒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難關為點,出示生字。要求學習運用以往的拼音知識,分辨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同時,啟發學生用上部件、熟字和偏旁來識記字形,在舊知的基礎上建立新知,并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識字方法,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往,體現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詞句結合,讀中理解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作個不恰當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語文上,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入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學生更易于掌握。因此,緊接著“生字關”,引導學生闖“詞語關”。把“數不清、飄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詞語形式出現,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通過他們的生活體驗明白“數不清”是指多,“飄落”是指輕柔,在生活與學語文間構架起橋梁。再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通過重音、停頓的指導,采用同桌聽讀、個別讀、小組讀的形式。在讀中理解,讀中領悟。同時,低年級的兒童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喜愛表演,由“回答”一詞拓展開去,讓學生想想什么情況下我們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號劃出大小雨點兒問與答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我設置分角色朗讀,找朋友賽讀,為動畫配音讀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情境,興趣盎然地讀,讀出童真童趣。
(五)讀中理解,讀中升華
古人曰:“學而不思則罔”,“為學貴有疑”。能針對課文質疑是開啟理解大門的鑰匙。經過上面的練讀,學生對大小雨點兒的行蹤已了解,借此我創設小記者訪問記的形式,啟發學生根據大小雨點兒的對話用“為什么”提幾個問題,如“為什么你們倆去的地方不一樣?”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交流,明白:小雨點兒可以滋潤花草,大雨點兒則可以幫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長,理解了大小雨點兒的不同作用。接著,我用語言銜接情境:說著說著,大小雨點兒就到達了旅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傘,讓我們看看有什么變化。在此,我運用多媒體課件顯示雨后美景,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表達內心的感受,如: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想說什么呢?如果你就是這里的一朵花,或一株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些什么?讓學生盡情地表達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欽佩、或歡迎之情。同時,啟發學生想像:雨點兒還會飄落在哪里?那里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森林里的樹啊、小動物們會怎樣想?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并推動著進步。”激發想像、發展創新,讓學生的思維因想像而開闊,越是聯想得豐富,對課文中雨水與植物生長關系的理解就越透徹,回到對課文的朗讀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書寫訓練
1、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間架結構及筆順。
3、師范寫、生書空。
4、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導。
這三個字都是獨體字,重點是指導學生注意起筆及筆順規則,寫的端正、勻稱。
六、趣味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構建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校內外溝通的大語文觀。因此,在課文結束后,我給學生留下一個拓展的空間,設置了兩道課外延伸題:
1、今天的旅行可真快樂!不過,我要請你們幫我查一查:我是怎樣變成天上的`雨點兒的?
2、了解我,請做一做:種一盆花或觀察種子的成長過程。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文內容的一個縮影。此課板書我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對課文進行一次提煉。同時,我將把黑板交給學生,讓學生上臺動手畫出雨后其它動植物的變化,把板書進行豐富,讓他們在畫中領悟有了雨水,世界變得更美的道理。
雨點兒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二、學習目標:
1、認識“點、數、清”等11個生字,會寫“方”字。
2、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
3、有感情地朗讀1、2、3、4自然段。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大小雨點兒的對話。
三、設計理念:
1、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一個美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行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
四、教學流程:
第一部分是歌曲導入,認讀課題:《小雨沙沙》是一首節奏明快的兒童歌曲,放在開始,是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由此引出課題,也比較自然。而課題“雨點兒”這個兒化音是一個朗讀難點,我試圖通過反復范讀來降低和突破這個難點。
第二部分是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前面接觸的大多是詩歌,韻文,這樣的童話還是第一次涉及,朗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這部分里我先范讀了課文,然后再讓學生自由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接著便是分段朗讀,同時學習生字。如:第一自然段,先學習五個生字,每個生字學習都有側重點,“數”、“清”、“彩”重點正音,并了解多音字“數”,“飄”、“落”重點記憶字形。然后再認讀詞語“數不清”“云彩”“飄落”,繼而整合成一整句話,有了前面的制、詞遞進教學,讀好整句話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最后在學完生字之后,讓學生再一次朗讀全文。
第三部分是學習課文,朗讀感悟:第1自然段重點理解“數不清”和“飄落”這兩個詞語,并進行語言訓練:()數不清;()從()飄落下來。而第2、3、4自然段,則是要讓學生學會“問”練習“答”和“說”,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問的語氣。采用多種形式的分角色朗讀讀好大小雨點兒的對話。
第四部分是指導生字書寫:先讓學生觀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觀察所得,然后通過教師一筆一畫的范寫到學生臨寫,最后是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第五部分是設置懸念,為下節課做鋪墊,并在《小雨沙沙》的音樂聲中結束教學。
五、教后反思:
縱觀本堂課,以下幾點是我力求體現的:
1、生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根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我把識字、認詞、讀句、學文有機的結合起來。如:在初讀第1自然段時,從學習生字“數”、“清”、“彩”“飄”、“落”著手到認讀詞語“數不清”“云彩”“飄落”,繼而整合成一整句話“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層層遞進。后來在具體學文感悟環節,通過調動學生日常生活感知理解“數不清”,又借助紙片演示理解“飄落”,進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好這句話。這種教學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多層面的語言實踐,理解鞏固新學的詞、句,讀通課文,讀懂課文。
2、以讀為本,注重朗讀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低年級的兒童剛剛開始學習規范的語言文字,處在語言文字訓練的起始階段。對于他們來講,正確的朗讀是理解課文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因此,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這節課中,學習大小雨點兒對話這一環節,我正是從這一原則出發,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指名讀、師生合作讀、同桌合作讀、齊讀……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3、力求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在教學設計中落實語言訓練點,如: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義,訓練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數不清;(什么東西)從(哪里)飄落下來。要求學生盡量說完整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以達到學好語言運用好語言的目的。
存在不足:
1、對課文第2~4自然段出示大小雨點兒的對話時,我扶得比較牢,問題比較多,感覺比較繁瑣。如果出示課文第2~4自然段后,讓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用筆劃出描寫大雨點和小雨點對話的句子,劃好后交流校對,然后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中花費更多的時間,不單單是分角色朗讀,甚至可以是加上了動作,表情,把對話內容表演出來。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2、這節課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雖然采用了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但是總覺得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讀得也不到位,問和答的語氣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朗讀沒有明顯的增量。
總之,一堂課下來,還存在很多的遺憾,有待我今后不斷改進。
【雨點兒說課稿】相關文章:
《雨點兒》教案11-18
人教版《雨點兒》反思12-10
人教版《雨點兒》教學設計12-04
小學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08-05
人教版《雨點兒》教案設計12-26
《雨點兒》教學案例分析12-11
人教版《雨點兒》課后練習12-10
小學語文《雨點兒》教學片斷賞析08-11
一年級上冊《雨點兒》原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