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個自然段。先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第五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物產的豐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贊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學情分析:
同學們對北大荒的情況并不了解,無論是對北大荒過去的開墾,還是如今的繁華都了解甚少。教學前可讓學生查找交流有關資料,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設計理念:
根據課文特點,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通過充分地誦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象和表達的情感,并由此欣賞和品味作者那種簡練而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憑借課文語言、圖片等體會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北大荒的情感,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課文,體會北大荒美麗的風光、豐富的物產和字里行間對北大荒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重情趣、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俗話說,一葉知秋。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來了。(師出示課件)
2、(板書課題):昨天我們已經讀過這一課了,現在,大家能否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北大荒。
3、大家用了一些詞語來贊美北大荒,可作者呢?用了一句話來贊美北大荒。
4、(師出示課件)生齊讀。
二、品讀感悟,理解課文
1、大家再思考一下,文中從哪些方面著手描寫北大荒的美。
生答,師相機板書:景美 天空 小河 原野
2、這三個地方各有特點,它們的特點分別是什么?
生答,師隨機板書:一碧如洗 清澈見底 熱鬧非凡
3、三個地方,各有千秋,我相信大家也肯定有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好好地把這三個自然段讀一讀,再把這三個地方比一比,看看你最喜歡哪個地方?并且想一想為什么這個地方會令你喜歡?邊讀還可以邊和同桌進行交流。
生自讀課文,師巡視傾聽交流。
學習 天空 美
1、誰來讀一讀你最喜歡的段落,并告訴大家為什么?
2、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過一樣的干凈,想看看嗎?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看好老師要變魔術啦,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什么?(出示課件)(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想一想除了這些,傍晚的天空還會有什么顏色?(金黃、茄紫、粉紅、淺紅、玫瑰紅)
4、這樣的天空你感覺怎么樣?是啊!這哪里是天空,簡直像是什么?
、師指導朗讀第二句話。
6、(師將“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擦去)
讓你來寫,你怎么寫?
7、這么美麗的景色,誰還想再讀?
學習 小河 美
1、還有誰來讀一讀你最喜歡的段落?
2、(出示課件)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平靜啊!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靜,把誰給吸引來了?(出示課件)如果說,那靜靜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懷抱中,那是一種靜謐的美!那自由活潑的小魚則是一種靈動的美,這一靜一動我們該怎么讀好呢!先自己試一試。
4、小魚的出現,使小河不單調,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機。讓我們一起來讀。
、指導背誦。不看書,你能把這段話填出來嗎?指名填,一起填。(見課件)
學習 原野 美
1、還有誰愿意讀一讀你最喜歡的段落?
2、師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見課件),學生自由讀。
3、輕輕讀讀這段話,你能找到一句可以管這一段的話嗎?(你覺得那一句話最重要?)
生讀書。
4、好,看來大家都找得很準。“原野熱鬧非凡”,到底熱鬧在哪里?我們好好讀讀書,看誰的耳朵靈,能從課文中“聽”到聲音?
學生讀書。
、讀到聲音了嗎?
6、大家可真會讀書啊!書上沒寫出來的聲音你們都能讀出來,真了不起!
7、讓我們一起好好讀一讀,讀出原野上熱鬧非凡的景象!
學習 第五自然段
1、其實,北大荒除了一個美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什么呢?請大家再把文中的第自然段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自由讀第自然段。
2、師出示課文第五自然段(見課件),討論。
提出北大倉的名稱,更名《北大倉的秋天》。
師相機板書:物豐 大豆搖鈴千里金
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
(以上的教學,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在語文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本,以讀書為主,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自能閱讀,做閱讀的主人。)
3、因土質肥沃盛產糧食而聞名世界的“北大倉”,如今正因大量水土流失變得溝壑縱橫。有關專家稱,如果任其流失,再過0年黑土層將基本消失,“北大倉”有可能退化成名副其實的“北大荒”。所以,我們要加強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總結
北大荒,不僅景色美,更重要的是為祖國奉獻了那么的寶物,所以作者最后強調:——
(師出示課件)齊讀。
讓我們配上音樂有感情的來朗讀全文。
四、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小練筆:
一到下課,校園里就熱鬧起來了。
板書: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見底
原野 熱鬧非凡
大豆搖鈴千里金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說的課是小學語文第九冊二十二課《鯨》的第一課時。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首先以生動有趣的開頭介紹鯨是特大特生的動物,接著以通俗的語言介紹鯨的演變進化過程,說明鯨是哺乳動物,最后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二、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書寫下列詞語:鯨、屬于、前肢、濾出、噸、肺、胎生、判斷。
2、朗讀課文,了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認識列舉數學、比較、舉例、比喻等說明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
難點:了解鯨的進化過程,理解“鯨不屬于魚類,是哺乳動物。”
四、 教學時數:兩課時。
五、 教學程序。
(一) 反饋預習情況,導入新課。
課前預習的好壞是課堂教學效果優劣的關鍵。有良好的預習習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學生平時較少接觸鯨,更要通過課前去收集相關材料,才能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也體現了大語觀教學,把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相結合。第一環節在了解預習收獲后,也可以讓學生談談還想知道鯨的什么內容,導入新課,調動學習的興趣。
(二) 緊扣訓練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學。
教是為學生會學,教師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第二環節根據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即相知道的內容,教師適機疏理,再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提出具體要求。如本單元根據教材編排要求學生閱讀時要能用較快的速度,并能從課文重點展開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三) 匯報自學情況,深入學習課文。
1、 掌握字詞。《語文課程標準》對五、六年級的識字要求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要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可通過學生自主匯報或抽查方式檢查、鞏固語基知識,適機引導學生能從課文語言環境中理解新詞,并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讀懂的,達到學習方法的交流和積累。
2、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突破重點。在學生交流讀懂內容時,教師要及時疏理,圍繞“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鯨?”的問題展開學習,教師適當板書,同時結合朗讀指導,訓練語感,加深學生印象。
3、 體會課文說明方法,突出課文重點。在環節過渡上可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引發學生思考:“課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因為合作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我們平時要加強培養,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去發現,認識列數學、作比較、舉例子、比喻等說明方法。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讀和聯系實際說話,進一步理解,并初步運用這些方法。
(四) 質疑問難,拓展思維。
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志,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學信息反饋和交流的重要環節。教師要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和時間,充分肯定學生善思好問的精神,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像課前的質疑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習后的質疑,不僅能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能使學習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由課文向課外讀物發展,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
(五) 布置作業。
根據學習后的收獲,和還想知道的問題,課外去搜集材料,辦一份小報,第二課時展示交流。
六、 板書設計:
鯨
說明方法 主要內容
列數字 特大特重
比較 哺乳動物
舉例 種類
比喻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定
1 教材分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26課《陶校長的演講》,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演講稿辭真意切,極有鼓動性,感染性;結構上,按“總----分----總”方式謀篇,以“問什么、為什么問,怎么辦”方式構段,十分整飭。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2 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其中“韌”字只識不寫),理解生詞;
2 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復述課文;
3 情感目標:
a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復述課文,了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b 積極主動的探索新知。
3 教學重點:理解每天四問的重要意義。
4 教學難點:體會句子間的聯系。
二、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精神,基于腦科學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打算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圍繞“學法指導”這一核心,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發全腦為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讀,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學生想象,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
為此,我打算從師生兩方面做好如下準備:
師:小黑板、投影片、錄音帶《雙手和大腦》。
生:搜集陶行知的有關資料(用以擴大預習范圍,降低難點、激發興趣、了解背景)。
三、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揭題板書后,首先在由弱漸強的《雙手和大腦》樂曲聲中簡介陶行知,可以達到消除情緒性學習障礙的目的。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發問:“看到題目,你首先產生那些疑問?”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詞義的模糊性和概括性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原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后討論演講的特點和演講稿的格式。通過反復朗讀,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中查字典、剖形探義,掌握生字詞。
以上為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1 細讀悟理
(1)整體理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a 提供自學材料;b 個人嘗試練習;c 小組交流反饋。
根據重難點和第一課時中存在的問題,投影出示自學材料:
自讀“四問”,分組學習,利用列表理清層次后,再抓關鍵詞朗讀體會。
問什么為什么問(結合希望)你將怎樣做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分為三個層次:a 導讀“問身體”;b 導學“問學問”;c 自學三四問。
A 導讀“問身體”:
a 交流“問什么”,指導讀好問句。
b 抓關聯詞,解決“為什么問”。具體方法:先出示沒有關聯詞的句子,學生填詞悟理后,再適當引導:要想實現崇高的理想,必需(怎么辦)----------------,否則(會怎樣)-----------------。
c 結合陶校長的“希望”,說說“你將怎樣做”,變被動的接受為主觀上的積極探索。
d 指導朗讀。
e 總結學法:據問題,找句子。
讀句子,劃詞語。
讀詞句,悟情理。
B 導學“問學問”:
a 嘗試自學;
b 交流反饋:1 讀好問句;2 找關聯詞,體會“為什么問”;3 結合陶校長的希望,討論“你將怎樣做”并適當拓展延伸:除了課文上說的,你還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學問進步?
c 強化遷移:1 讀出自己的體會;2 再次強化總結學習方法。
C 自學三四問:
a 按同樣的方法自學三、四問,作標記準備提出不懂的問題。
b 組織交流:點播關鍵詞,練習課后練習4,談談內容,讀讀課文。
2 精讀悟情
a 任選一問,讀出自己的體會。可以說,可以演,可以讀,也可以背,使每一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
b 組織復述其他“三問”。
以上為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四、總結遷移,形成積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節總結“四問”,幫助學生體會“演講”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講等方式,指導讀出這種親切、關切、愛護和充滿鼓動性感情的語句。接著,幫助學生從課文內容和學習方法兩方面進一步總結:誰來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然后,進行遷移性訓練:根據文中“四問”,以某一天為例作出回答。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幾節課學得怎么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繼續搜集有關陶行知的資料,準備召開“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識交流會。
五、板書:
總之,我力圖通過以上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做到書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分析讓學生講,道理讓學生悟,學法讓學生去總結,最終達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創造。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蘆花蕩》,它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聞,一篇書信,一篇小說。雖然體裁不同但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內容。可見編者是用戰爭題材的作品來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歷史,來了解正義戰爭的威力與非正義戰爭的罪惡。我所說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小說,它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當時特定歷史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勇氣與威力、信心與信念,揭示戰爭給受害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傷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無情的殺戮。這看似殘酷,反映的卻是一個不屈民族的抗爭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氣,體現了以其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此文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從而激發起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弱國無尊嚴,以此引出梁啟超說的小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發奮學習的強烈欲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文以載道的目的。
《蘆花蕩》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孫犁的白洋淀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淀》),此篇小說是他在延安時期的作品,因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過文藝界的注意⑴。小說通過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一樣的年近六十的老頭子用船護送兩個女孩子(大菱、二菱)通過敵人封鎖的葦塘,由于他過于自信和自尊而被敵人發現,大菱負了傷,就此引發了老人在水中用鉤子鉤敵人的腿、用竹篙砸敵人腦袋的復仇過程,從而讓老人泄了民族之憤、找回了自尊。老頭子與侵略者之間的對立關系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與侵略者之間不可調和的關系,是瘋狂的侵略與勇敢的反侵略的一個縮影。所以作者自己說,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抗戰),英雄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無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容。⑵如果我們為民族有如此的英雄擊節而歌的話,那蘆花蕩里的老頭子便是高唱易水新曲的荊軻。作者借用這樣一個及不惹人注意卻很有個性的小人物,設置了一個簡單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表現了一個在反侵略戰爭的偉大背景里涌現出來的中華民族抗戰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主題。
2、教學設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淀地區軍民抗日斗爭為題材的小說。隊伍駐扎在葦塘內,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來完成。我們可以試問一下,維系整個葦塘內抗日隊伍生命的交通全由一個老頭子負責(他的工作范圍廣的很:里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不覺得奇怪嗎?但我們從老頭子那雙尖利明亮的眼睛以及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便可知其身上早就賦予了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得緊緊把握住老頭子的性格特征來分析,分析他愛與憎的價值取向、智與勇的執著表現,以此來揭示人物情感的附著點,找尋他能夠不負抗日軍民之厚望獨自一個人擔當交通員的深層原因,從而展示作者思想和寫作意圖,揭示小說主題。
3、教學目標:
按照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B.S.Bloom)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以及本單元編者的要求,我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認知能力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取向目標。
⑴ 認知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概括口述故事的能力。
體會人物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這是本課的重點。
啟發與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⑵ 動作技能目標:
揣摩老頭子用竹篙砸敵人腦袋時的心理獨白并把它寫下來,字數300左右。
⑶ 情感取向目標:
樹立正確的愛憎意識,反對侵略、主張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諧友好的原則。
二、說學情及學法
1、說學情:
高爾基說,小說是時代的生活和情緒的歷史。我們鑒賞小說,應仔細尋味一個特定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是怎樣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⑶。坐在課堂里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從現有的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上看,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具備初淺的理性分析能力,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尋味小說中人物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依據與出發點。雖然班級學生語文素質良莠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但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再加上有一部分學生對抗日戰爭題材的故事已相當熟悉或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課堂上應通過激趣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注意力。
2、說學法:
⑴ 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是學生感性認知文本的實踐基礎,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文本的漸進過程,也是教師發現學生聰明才智的不渴源泉,所以必須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并收集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為上課作好準備。
⑵ 探究學習法:
本文是一篇必修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學生通過摘要性的預習可基本把握人物概貌與故事情節,但老頭子的核心性格過于自信和自尊的傳奇色彩是他功與過產生的淵源,值得我們仔細咀嚼品味與探究。如,對丟人現眼、沒臉見人等詞語就包含著一種強烈的自責,愧疚得無地自容的心理。所以就應引導學生好好的品味,進行重錘敲打,細細琢磨。這是釋惑的重點,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最易出彩的環節。
⑶ 合作學習法:
由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現進行交流、比較、補充,激發并牽引底子薄、基礎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享進步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
三、說教法
1、學生中心法:
此課文由于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讀完課文后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當堂用紙條的形式把問題告訴老師,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后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如果學生還有困難就再去引導他們生成知識與能力,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中心觀的新課標要求,也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當然,學生所提的問題也許反映不了課文的重點與難點,這就需要老師敏銳感知有沒有補充問題的必要。如,學生往往會忽略的老頭子為什么一個人能承擔內外的交通重任?從老頭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等等深層次的問題也許就需要教師及時提出來。
2、對話教學法: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⑷這種對話并非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操作過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與融合、是愉悅氛圍的分享與共處、是精神陶醉的呈現與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人格的平等與溝通!如,也許有學生會問:既然老頭子這么厲害一個人能殺滅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么會藏在葦塘里不敢出來呢?這個問題在現有的任何參考書里都找不到答案,如果有學生提到這樣的類似問題,表明學生真的讀出了個性、讀出自我對老頭子的看法,在此老師就必須說明這篇文章的體裁歸屬,是作者在宣揚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反侵略戰爭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旺盛的民族斗志。以此來貼近與學生的對話。
四、說教學程序
1、第一步:導入,展示背景圖片,理清故事概況。
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及蘆花蕩的圖片,教師作適當的解說,讓學生感知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和時代背景,感知作者在作品中借助形象傾注的情感(哪兒是對大菱二菱的愛,哪兒是對敵人的恨)并口述故事情節。再找出本文的主角──老頭子的性格特征:老頭子過于自信與自尊。
(約3分鐘,3~4個學生。)
2、第二步:速讀,勾畫性格寫照,呈報疑難問題。
哪些地方是老頭子性格的具體寫照呢?
這里要說的是人物的性格寫照都散落在課文中,請學生圈點出并用從這一句看出了或這一句表現的句式獨自舉手發言。例如,從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可以看出老頭子的自信。完了后學生還需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字條上呈報上來,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后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學生自己找的問題一般都比較淺顯,這些問題在書里大部分能直接找到,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教師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補充,以完善文本對學生的要求,從而引領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合作探究。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意在檢查學生從自主預習到效果反饋過程。
(約6分鐘,全體學生參與。)
3、第三步:研讀,走進人物內心,增強情感體驗。
好的小說總是把思想隱藏在形象深處的。小說形象的描寫的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⑸。這篇小說中的老頭子對大、小菱的拳拳愛心與對侵略者的切齒憎恨、在同敵周旋中的智慧與以少勝多的勇敢都寄存在這個形象中并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于是在此就有必要深入課文再次研讀相關語段:
(注:由于教師對學生當堂呈報的問題有不可預知性,所以只能暫時用文本要求學生掌握的問題來表述教學過程,不過后面還留有機動的時間可作調整。)
⑴ 分析人物性格的作用,合作小組討論: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可越俎代皰。如果只有教師的侃侃而談或者只讓學生獨自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罔然而一無所得,在此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創設學生對話氛圍,激揚學生閱讀思維,讓智慧在碰撞中產生,讓知識在交流中生成,讓能力在互惠中提升,這是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在此學生討論后可能會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看法。如:具有象征的作用──愛國抗日的勇毅,愛憎分明的正氣,自信自尊的'嚴苛,智勇雙全的寫照;或者按教參的說法──貫穿全文的線索;甚至還有可能會說到是對二個小姑娘對老頭子抱懷疑態度的反襯等等,在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以相應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
(約5分鐘,8~10個學生。)
⑵ 全體學生朗讀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怎么張嘴說話?我這老臉呀!
問題:此段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表現力?
此題讓學生獨自思考回答,以了解學生對重點語段的理解能力,考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天賦,為課后的面批面改、分層教學提供事實依據;如果學生回答不理想,教師可以適時扮演起課堂中首席的角色。
(約3分鐘,3~4個學生。)
⑶ 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并說明原因:
本題將采用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學習,先由同學自己選擇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在組內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和組內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再由組內派代表講出所選句段喜歡的原因并把該句段朗讀出來;教師可就學生的語氣、語速、音準、句逗、輕重等閱讀問題進行評價并作適當的調整,提高學生對自己所選語段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過于毒蛇即要讀得重又要讀得稍慢些才能品出該詞在語段中的作用。采用這種方法可以體現:
①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確保個性化閱讀的時間。
② 培養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③ 啟發與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化解本課的難點。
(約8分鐘,6~8個學生。)
⑷ 讀語段練筆: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里去。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問題:老頭子在用竹篙砸鬼子們的腦袋時,他心里會產生怎樣的獨白?請同學們揣摩并寫出來,字數300左右。
(寫作加交流約10分鐘,全體學生寫作,4~5個學生交流。)
設置這兩個問題就是要學生仔細品味揣摩老頭子愛與憎、智與勇的具體內容,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閱讀與練筆中發現自己,融入作品創設的環境,從而達到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4、第四步:反饋,鼓勵學生提問,創設對話環境。
學生有可能會提到我在前面講到的問題,那就是:既然老頭子這么厲害一個人能滅殺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么會藏在葦塘里不敢出來呢?等這樣富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在此我們就有必要進行預設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案。設置這樣的環節為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里擁有了真正平等對話的機會。
(約2分鐘,3~4個學生。)
5、第五步:延伸,摘引相關材料,拓展閱讀空間。
課件展示《生死攸關的燭光》片斷:一天晚上,屋里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蠟燭熄滅了。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以課文為原點形成閱讀輻射,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外化信息的鑒賞與內隱素養的結合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意識。
(約3分鐘,教師讀材料,2~3個學生回答問題。)
6、第六步:小結,教師適時煽情,引發學生共鳴。
用一些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和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九·一八》來襯托小結,渲染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那種誓死抗爭的悲壯歷史,以此表現正是有許許多多象老頭子一樣的英雄存在,才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⑺這一事實。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
(約2分鐘,教師準備小結稿約300字左右。)
以上共42分鐘,留約3分鐘時間作機動處理。
五、說教學手段
1、多媒體課件提供《蘆花蕩》相關的資料及簡略的作者介紹;用二首歌曲一前一后渲染時代氛圍。
2、在分析人物性格及相關的研讀內容時,多媒體同步顯示教學內容,外帶穿插些中國人民抗敵斗爭的圖片或者編輯的視頻材料,與課文主題相扣。
3、拓展材料打印成課件隨時調用。
運用多媒體,可以扣緊課文與課堂的環節,勾連課內與課外的脈絡,提高課堂結構的密度,保證課堂前后進程的流暢。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隨課堂進度而同步呈現(用手寫在黑板上):
蘆花蕩
老頭子 一切保險 (自信) 愛憎分明
(過于自信 過失(大菱負傷) 民族
與自尊) 我沒臉見人(自尊) 英雄
復仇(竹篙砸鬼子) 智勇又全
【注釋】
⑴⑵⑺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P16
⑶⑸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本)語文第四冊《現當代小說鑒賞》P45
⑷⑹ 《國家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云雀的心愿》。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云雀的心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9課的文章,本單元主要講的是生態環境。《云雀的心愿》文章記敘了云雀和媽媽進行一場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看到黃沙漫天、洪水泛濫,并逐步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點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文章條理清楚,以擬人的修辭手法敘述整個故事的過程,字里行間包含著對生態環境的擔憂以及呼吁大家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四年級學生,這個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閱讀分析能力較弱,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著重教學生用默讀、略讀、指明讀等方式展開教學,學生跟隨云雀旅行的過程中看森林消失后的恐怖現象,并逐步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結合新課標對該學段的具體要求,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生字新詞。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過程及所見所聞所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過程及所見所聞所感。難點是體會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教學中我采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上課伊始我將采用談話法進行導入。同學們,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想帶領大家一同走進動物的世界,來領略動物們優美的身姿。邊看邊跟老師來分享一下,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
聽了剛才大家的分享,老師覺得每個同學都是一個很愛小動物,很有愛心的人。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種可愛的鳥類,看看它身上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一起走進今天的課程《云雀的心愿》。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這樣的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快速的帶入到課堂中,為本節課的講解鋪設一個良好的感情基調。
(二)初步感知
對于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習慣,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此環節,我首先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2個環節的問題。
1.初讀課文,學習詞語。土壤枯枝敗葉亂砍濫伐樹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
明確:文章記敘了云雀和媽媽進行一場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看到黃沙漫天、洪水泛濫,并逐步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點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最終云雀有一個心愿,沙漠變綠洲。
這樣的問題解決學生已經把文本的概況了解透徹,為深入研讀環節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個教學環節--深入研讀。閱讀是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要想完成多重關系的對話,就需要我們對文本有著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此環節我會引導學生默讀,邊讀邊展開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和與討論: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明確:沙漠變綠洲。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請同學們朗讀全文,找一找云雀和媽媽在旅行中都看到了什么?
(1)在沙漠上空,漫天飛舞的黃沙,睜不開眼睛。
(2)在大河上空,渾黃的河水咆哮不惜,淹沒村莊。
2.旅行中遇到這樣的場景,云雀和媽媽有怎樣的感受呢?明確:埋怨、心疼、嘆息、害怕。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3.同學們,面對這樣的場景云雀媽媽找出了造成這樣場景的原因,你能說一說嗎?明確:人們對樹木的亂砍濫伐,造成上有水土流失嚴重。
4.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們該如何改變現狀呢?明確:植樹,讓森林起作用。
5.小組討論:為什么森林能改變現狀?明確:森林有“大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
(1)大水庫:森林可以蓄水,樹冠充當大傘的作用,苔蘚和枯枝敗葉吸收水分存儲水分。
(2)空調器:夏天遮擋陽光,冬天存儲熱量。通過以上深入研讀環節,學生能對整個文本有一個清晰的把握,也能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有所掌握。
(四)鞏固提高化身森林小衛士,你該如何保護森林?寫幾句標語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本節課我們從云雀的心愿感知到了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現在正值植樹節,希望同學們能從今天開始有實際的行動,為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業:植樹節去郊外植樹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好的板書應該結構清晰,構思新穎,內容高度凝練。因此,我對本課的板書進行了如下設計。便于學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這兒真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發人深思、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啟示下營造樹林,終于迎來許多朋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課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小熊住在荒島上很孤單。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寫小熊向云兒請教后,開始在島上種樹。
第三段(第4——6自然段)寫小熊找到了朋友。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及學段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里。使學生懂得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重要。
3、學會7個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兩個偏旁部首。
(三)教學重點:
1、讀書感悟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里。
1、寫好“象”、“空”二字。
(四)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系,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說課稿《這兒真好》: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宜運用在低年級教學中。一方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有明顯優勢,用此方法,讓兒童從感覺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充滿童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小熊找朋友”、“小熊種樹”、“小動物來做客”等學生樂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挑戰讀、比賽讀、表演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閱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受到美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交流:小朋友,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嗎?
2、情境激趣:(動畫演示:荒島上的小熊找朋友。)
你愿意到小熊家去嗎?為什么?
這一環節,教師先與學生進行輕松的交談,活躍課堂氣氛,然后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小熊找朋友的情境,產生動畫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自讀感悟,品味體驗。
1、自讀第2、3自然段,思考: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他說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2、討論交流。(隨機演示動畫:云飄來、云變樹、小熊種樹、綠島圖)
通過自讀、指名讀、挑戰讀、互讀、評價讀、小組賽讀、齊讀的方式朗讀感悟:
(1)“云呀云,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讀出小熊著急、難過的心情。)
(2)小熊明白了,他在島上種呀種,種了許多小樹苗。(讀出種的樹多,及小熊種樹的辛苦。)
(3)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看圖引導理解: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詞義。讀出種樹時間長,到處是綠樹的景象。)
3、引讀第2、3自然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具體生動、可借聯想的學習背景。教學第2、3自然段時,教師設計了“云飄來”、“云變樹”以及“小熊種樹”、“綠島圖”等多個情境,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使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和諧的振動。形象有趣的動畫情境,調動起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不同的情境創設不失為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狀態的好方法。
4、過渡:如今荒島變成了綠島,現在你們愿意到小熊家去了嗎?
5、自讀第4、5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6、討論并動畫演示:(一只鳥飛來了,許多鳥飛來了,遠處的小鹿、小象、小猴也都劃著船來了。)再換位體驗:
(1)如果你就是他們,來到這座綠島上,你喜歡這兒嗎?你會說些什么?
(2)隨機指導感情朗讀:
①“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②“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
(朗讀方式:各自練讀——選擇自己的好朋友讀——上臺表演讀——評價——賽讀)
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就應該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應由教師的“指令性”轉變為學生的“選擇性”,建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如:合作伙伴的選擇、角色扮演的選擇等等。在指導讀好小動物的話時,教師沒有范讀,也沒有指名讀,而是在激發了學生喜愛這兒的感情后,以媒體創設的情境為背景,以情感體驗為基礎,讓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來讀這兩句話。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莫大的學習熱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之后,自由、主動地投入了學習,生生互動,優勢互補,每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愉悅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7、練習說話:(誰)來到這兒,說:“!”(先小組討論,再大組交流)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這一層次教師對教材進行開發,設計了說話練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說出還有哪些物或人來到這兒,說了些什么。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而充滿濃厚的情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由于學生在前面形象的動畫演示中,已感受到了荒島的變化,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的畫面已經深深地印在腦海里,所以學生說出了許多答案:如“這兒有這么多樹,空氣一定很新鮮”;“這兒環境這么好,住在這兒心情會很舒暢”;“多虧小熊在這兒進行了綠化,才有這么美好的綠色家園”……這不正是文本所要傳達給讀者的信息嗎?衡量學生是否理解了課文內容,就是看學生是否能夠還原其人,還原其事,還原其景,還能進行再創造。
8、引讀第6自然段。
(三)總結深化,想象說話。
1、(媒體演示:荒島和綠島的對比圖。)
討論看圖后的感受,從中得出小熊找到朋友的原因。
2、配樂朗讀全文。
3、想象說話:現在你們就是小島上安家的動物,你們會怎樣把自己的家園打扮得更美好呢?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整塊閱讀。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聯系性。讓學生回歸整體閱讀,溯本求源,使知識形成系統,明理達到高效。在媒體播放的音樂聲中,學生再次進入文本,把前面讀書過程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了出來。
(四)自主探究,重點指導。
1、認讀“象”、“空”。
2、(媒體演示“象”)幫助學生掌握“象”字的結構、筆順、重點筆畫。
3、學生描紅,仿影,臨寫。
(五)自由練習,拓展延伸。
自由選擇完成一項課外作業:
1、把這個發人深思的童話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伙伴聽。
2、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編一編、演一演課本劇。
3、寫話:
(媒體出示句式:這兒原來___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這兒現在_____________,小熊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布置具有彈性的、更有利于他們發展的作業,實實在在地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有同樣的進步。這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最具體體現。學生見到這樣的作業,積極性都很高,很多學生都超額完成。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6篇】相關文章: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8篇07-25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5篇07-15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08-09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九篇08-01
小學語文《恐龍》說課稿05-01
小學語文說課稿08-27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08-26
小學語文《稱贊》說課稿08-19
有關語文《項鏈》說課稿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