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二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1
《觀潮》是宋代詞人周密寫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為線索,采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潮中水軍演習的壯觀場面、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術和吳人觀潮的盛況,將寫景和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生動形象地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風景畫和風俗畫,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互相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針對課文的實際特點——畫面美和課文的類型——文言自讀課,依據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我提出了四大學習目標:
一、能力訓練:訓練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識學習:認識了解錢江潮,掌握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的意義;
三、審美教育:學習欣賞體會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學習“弄潮兒精神”——迎對風險敢于拼搏。
其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欣賞美并恰當地表達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我設計制作了融聲音、影像、圖片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用真實可感的形象說話,以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欣賞美。另外,初二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鑒賞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以啟發引導為主,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我采用我校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展開教學,以目標導航定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有的放矢,力求學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總之,課堂教學要“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是我對《觀潮》課堂教學的一孔之見,請多多指導!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讓愛在心中蕩漾——<好雪片片>教學設計》,我的說課共分五個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與學法、說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好雪片片》是高教版職中語文教材“基礎板塊”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活動重點是“認識專業樹立信心”《好雪片片》一文,記述了一個外表污穢、境況凄涼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作者從他身上真正感覺到“人明凈的善意”,從而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境況如何,都不能失掉一個人的好品質,都要學會給他人溫暖”
我所執教的是服裝營銷班他們普遍文化課基礎較差,思想單純幼稚一些同學喝酒抽煙打架玩游戲樣樣占全,把無知當瀟灑,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彷徨茫然,缺少對人生、對社會的獨立思考但是他們個性活潑、外向、好動,短期競爭意識比較強,比較愿意接受動態的知識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力求深入學生內心,以情動人,幫他們樹立自信,提高思想素質,使他們熱愛生活,關注社會
綜合以上情況,我制定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朗讀欣賞方法整體感知課文
2、學習本文描寫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與“我”的形象
(二)、能力目標:
1、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情境互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體察他人的善意,發現身邊的美;也學會善意的對待他人,為別人送去一片溫暖
教學重點
通過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體會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學難點:
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學習流浪老人保持善良本性,為他人送去溫暖的優良品質
二、說教法與學法
一節好的語文課是教與學相互融合,結合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我綜合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采用多媒體、網絡圖片、視頻等手段來輔助教學
2、分組PK教學法將時尚元素引入課堂,賦予學生以競爭機制,短期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
3、交互式教學法教師指導與學生學習相交互,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交互,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善于歸納和總結學生的觀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4、情景創設法引入心理暗示效應,創設現場情景,在互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
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運用討論學習法、整體感知法、圈點閱讀法來自主學習
三、說過程
教學過程可概括為1個點、2個結合、3個環節、4種能力
(一)1個點:以誘發同學“善意”為出發點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共鳴,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流浪者“圖片,拋出問題:“同學們,當你們在街頭碰到他們,你會怎辦?”請選擇
A:厭惡他們,立刻閃開
B:沒感覺,各走各的
C:害怕他們,放慢腳步,想躲開
D:同情他們,想去看看他們有什么需要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通過以上圖片的再現,問題的設疑讓學生關注到在我們身邊,還有那么一群人,他們缺吃少穿,流浪街頭,從而誘發他們的“善意”,同時激發他們探究課文的興趣
(二)2個結合:游戲與教學相結合、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1)游戲與教學相結合
為了讓學生能整體感知和探究課文,結合他們的短期競爭意識還比較強,特別是給“對方”找茬,他們更是興奮的特點我在課堂中引入了PK賽
課前,我把全班隨機分成6組,每組6—7人,選出組長以備課堂進行PK賽PK賽的規則:每次或每環節PK勝出的小組長到老師處進行抽牌,老師處有五張牌,分別是2、3、4、大鬼、小鬼2、3、4分別代表分數,大鬼代表4分的雙倍,小鬼代表2分的負分分數累計,算最后得分,得分最多為贏家
PK賽分為朗讀PK和問題PK
朗讀PK:把文章分成6部分,每組同學分別進行朗讀PK;沒朗讀任務時要跟隨“對方”默讀,發現問題就要記下,呆會給他們“找茬”完成后選出最好的組,現場抽牌隨后拋出問題:“你覺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樣的人?談談你的感覺”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好的朗讀能傳遞許多言外之意,好的朗讀能喚起讀者、聽者的共鳴通過這種PK式朗讀,讓學生最大程度地投入了這篇課文,提高他們整體感知的質量和“朗讀”能力,還可以有效防止他們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因此,回答隨后的問題時,場面熱烈,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問題PK:根據文章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3組問題:
1、本文寫了流浪老人哪兩件事?采用了哪種描寫方法?突出了老人的什么特點?在文中把描寫流浪老人外形與生活情形的句子畫出來,并說明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2、文章寫“我”與老人的事是通過那些事表現出來的?“我”的感受如何?找出這部分中描寫老人動作、語言的句子并說明這樣寫的作用
3、“我”和其他人對老人的態度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到相應的語句并說說“我”是個什么樣的人?
操控:請六組的組長出來抽題,抽到相同題目的兩組進行PK,同學們按照題目要求,制作成“閱讀卡片”,老師現場實物投影同學習作,從語言表達是否全面,書寫是否工整等方面評比,勝出者抽牌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學生之間有機會合作探究,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信息,促進學會多方位互動,綜合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老師在閱讀方法上進行點撥,利用圈點法來獲取關鍵的信息此外,這次PK以抽簽方式進行,增大同學合作討論的興趣,這也有助于小組討論的開展
整個PK賽,以游戲帶動課堂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凸顯了教學目標
(2)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語文課堂植根于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起來我設計了以下兩個活動:
活動一:同學表演自編情景劇《購買上帝的男孩》
主題: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帶著關愛的目光來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你會發現許多感動我們心靈的東西(引出下面活動)
活動二:播放學生的攝影作品,請優秀作品的攝影者,現場給我們說一說相片背后的故事
主題:我們的學生習慣被老師、家長批評,他們都在一些質疑、冷漠的眼光下成長,讓他們慢慢也習慣地用一些質疑的、冷漠的眼光來審視他人,所以他們容易忽略身邊生活中一些小小的“善意”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當我們心存善良,心存感恩,便懂得關愛別人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通過這種活動方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使學生更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情景表演中,提高學生普通話口頭表達能力,鍛煉了他們的勇氣與自我反應能力,使他們具有一定的滿足和成就感
(三)3個環節:整體感知、課文探究、課堂延伸
從感知到探究到延伸,符合學生學習知識的規律,在柔和的背景音樂下,我帶著同學們回想本課的主要內容,再一次讓學生感受流浪老人與“我”的善良,從而誘發他們的“善意”
小結:流浪老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境況凄涼,但仍真誠地關心、祝愿每一個向他買獎券的人,用他“明凈的善意”帶給別人“四處流動”的溫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顆善良而敏銳的心感受并回報了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會了我們該如何體察他人的善意,又該怎樣善意的對待他人“人的好本質,不會被任何境況所淹沒”,讓我們的身邊時時飄落起美麗動人的片片“好雪”吧讓“愛”在我們心中蕩漾……(播放《你的笑顏》背景音樂)
(四)4種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
整節課通過朗讀PK,分組討論,情景表演,圖片解說等,綜合訓練了同學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的精華體現這節課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的板書,力求重點突出,做到簡明扼要,讓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與主要知識
人物形象特點表現手法
流浪老人外表骯臟、境況凄涼外貌、動作、語言描寫
善良
“我”善良、敏銳動作、心理描寫
五、說教學反思
教師心得:這節課基本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既有知識學習,又有實踐活動;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有師生的合作探究既突出了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不足之處:最后一個活動的時間安排稍有些倉促,如果時間的分配再完善一些或許會更好
努力方向:作為教師我會積極學習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勤于思考,找到最適合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和實踐活動
附:
購買上帝的男孩(情景劇)
演員人數:6人
道具:四張桌子、一元硬幣、一瓶“上帝之吻”牌飲料
場上有三家商鋪:愛心雜貨店、甜心面包店、稱心服裝店(用A4紙寫上店名,貼在桌子上,各派一個同學充當店主)
劇情:
1小男孩:(手捏著1元硬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2甜心面包店店主:沒有沒有,快走快走!(把他攆出了店門)
1小男孩:(手捏著一塊錢硬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3稱心服裝店店主:別添亂,快滾!(把他攆出了店門)
1小男孩:(手捏著1元硬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4愛心雜貨店店主:(六十多歲的老者,滿頭銀發,慈眉善目,他熱情地笑瞇瞇地接待了男孩)告訴我,孩子,你買上帝干嘛?
1小男孩:我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叔叔帕特魯把我撫養大的叔叔是個建筑工人,前不久從腳手架上摔了下來,至今昏迷不醒醫生說,只有上帝才能救他我想,上帝一定是種非常奇妙的東西,我把上帝買回來,讓叔叔吃了,傷就會好
4愛心雜貨店店主:(老者眼圈濕潤了)你有多少錢?
1小男孩:一塊錢
4愛心雜貨店店主:孩子,眼下上帝的價格正好是1元(邊說邊接過硬幣,從貨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飲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這瓶‘上帝’,就沒事了
1小男孩:(喜出望外,將飲料抱在懷里,開心地叫嚷著繞場一圈離場)我把上帝買回來啦,我把上帝買回來啦,叔叔很快就會好啦!
場景轉換(一個月后,小男孩和叔叔在醫院服務臺辦出院手續,用A4紙寫上“醫院服務臺”貼在桌子上)
5叔叔:護士,我要辦出院手續,請問我的醫療費是多少?
6護士:十萬(屏幕打出:醫療費十萬)
5叔叔和小男孩:(差點嚇昏過去)天呀,這么多
6護士:別擔心,有個老者幫你把錢全付了那老者是個億萬富翁,從一家跨國公司董事長的位置退下來后,隱居在本市,開了家雜貨店打發時光那個醫療小組就是老者花重金聘來的
5叔叔和小男孩:(激動不已)謝謝,真是太謝謝了,我想當面感謝這位老者,
請問我怎么才能找到他呢?
6護士:不用找了,他已經出國旅游,他留了一封信給你(遞給叔叔一封信)
5叔叔和小男孩:(一起看信)年輕人,您能有邦迪這個侄兒,實在是太幸運了,為了救您,他拿一元到處購買上帝……感謝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遠記住,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屏幕展示信的內容,配樂朗誦,背景音樂《愛的奉獻》隨之響起)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3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新課標認為:綜合性學習應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語言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主動參與精神,特別要注重探索和參與過程,并且要提倡跨學科領域的學習。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感悟理解,互相合作、共同發展。
二、說教材
本節課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后面的一個專題。實踐性、綜合性很強,通過探究學與學習,要使學生認識到鳥的美以及它與人類的關系,并且要學會保護鳥,全面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說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及本專題的地位我特定了以下教學目標要重難點。
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對鳥的種類、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生存狀態能有一些了解。
2、識記一些關與鳥的詩詞名句,學會欣賞關于鳥的歌曲。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美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本次活動。
2、學會欣賞鳥的形態美動態美、靜態美、神態美、并能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從而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3、學會收集資料、加工材料、整理材料,并在加工整理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使學生認識到鳥是人類的朋友,是國家的巨大的自然財富,也 是人類生存必備的資源,應該積極地保護和合理的利用鳥資源,養成愛鳥的美德。
2、 為自己的生活環境能處處花香鳥語獻計出力。
重難點:
1、重 點:
①識記一些關與鳥的詩詞名句,學會欣賞關于鳥的歌曲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本次活動
2、難點:
①學會收集資料、加工材料、整理材料,并在加工整理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結論。
②使學生認識到鳥是人類的朋友,是國家的巨大的自然財富,也是人類生存必備的資源,應該積極地保護和合理的利用鳥資源,養成愛鳥的美德。
四、說教法:
1、情景描繪法:
本節課一開時我就展示了一些圖片,讓學生從視角上認識到鳥的美。然后接美讓學生感知美、欣賞美、最終達到品味美、探討美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使學生學會表達美并且創造美。
2、自由研討法:
由于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體,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我在課堂上提倡學生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內與課外相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本專題的感悟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3、合作交流法:
課堂應該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和諧的關系中、輕松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并且,也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取長補知,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4、 媒體輔助、添色課堂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見過的鳥類并不是很多,那知,怎么體會到這些鳥的美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網絡資源,使學生對此形成直觀的感受。
五、說學法:
本節課的特點從內容上講,專題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專題教學是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踐。它把看、聽、說、讀、寫打通,學科間打通,課內外打通,實現綜合教學。本專題意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學習探究,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培養其情感,學會學習。從學習方式上講,本專題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量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引導他們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同時體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因此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最主要的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課件1、2)
導語設計:我是一只小小鳥,曾經在枝頭快活的歌唱,曾經在高空自由的翱翔,曾經在風雨中迅猛地疾飛。我有漂亮的羽毛,動聽的歌喉,優美的動作,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曾以我為題材吟詩作賦。今天,我又走進了課堂,和同學生一起開一個鳥文化博覽會。
[說明]
①、此設計親切自然,一開始就和學生拉近的距離,便于后面的溝通與合作。
②、同時,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鳥》歌曲,創設了學生的情境,將學生一下子引進了課堂。
2、觀鳥獲得美感
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鳥的美麗之處,并且激發學生詠鳥的興趣。
3、準備博覽會——小組合作探究:
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為了給每個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我設計了以下學習任務
① 朗誦關于鳥的詩歌
② 唱關于鳥的歌曲
③ 自己動手畫鳥
④ 講關于鳥的故事
⑤ 收集關于鳥的成語
⑥ 模仿鳥的語言和動作
⑦ 為自己喜愛的鳥寫贊歌
⑧ 其它……
本課在設計中,注重過程與方法,不是簡單追求結論。根據本專題學科互通、課內外互通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初讀本單元課文的基礎上,課外廣泛收集鳥的資料和信息,以供課上補充、加工和整理。
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完成以上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播放輕音樂創設情境并巡回參與,以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目的。
4、鳥文化鳥文化博覽會正始開始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方面:
①、 分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師適當給予鼓勵)
②、 集體參與:為圖配詩句
③、 看視頻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鳥的動作
④、 探討的作用
⑤、 探討人與鳥的關系
這五個方面環環相扣,緊密結合,既體現了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法同時又有學生的自主參與,特別是最后通過探討人與鳥的關系引出了保護鳥這一話題,進而讓學生發表意見,為愛鳥護鳥獻計獻策。最后,由學生自己總結愛鳥方案。
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又關注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養成愛鳥美德。
七、課作業布置
最后我設計了三道作業題:其中第一題是形為方面的,而第二題則涉及到了語文活動,既要動腦又要實踐,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三題讓學生寫鳥,三道題側重點不同,全面、有效的鞏固了本節課所探究的內容。
① 愛護小鳥:做到不掏鳥窩,不捉鳥玩,不故意打傷小鳥,并且對傷害小鳥的行為進行勸阻。
② 在班級中開展愛鳥活動
③ 把你與鳥之間的故事寫出來,讓大家評評。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下期繼續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二)教學目標
一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要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學生科學的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二是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學習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
一是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二是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四) 教學難點在于: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二、 說教法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教學設計第一點就是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并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教學設計的第二點在于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思考,本課以散文形式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可以考慮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可采用情景激勵法、資料交流法、比較法、及討論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采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力求能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來使顯示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 說學法
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所以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后,可采用討論法、問答法,仿寫法等。
四、 說教學過程
要達到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好把本文分為兩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步驟重在課文的整體感悟,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觀點,第二步驟重在寫作技巧的探究與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第一步:創設情景整體感悟。
一、導語設計: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以多媒體播放《人與自然》的片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兩遍課文,首先積累優美字詞,完成字詞練習。
其次圈點勾畫,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簡要寫出對每一段的讀書感受與理解,并小聲播放音樂,以創設輕松的閱讀氣氛。
這個環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主題敬畏自然的含義。
三、互動探究。
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對于文章的整體感知,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可以學生回答、可以老師回答,同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 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合作討論探究能力,在這環節中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鉆研課文,鼓勵學生質疑解惑,從而理清文章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結構,完成教學重點: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二步:強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課堂上請學生展示提前從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人與自然關系的資料。
1、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人類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驕傲的成績,舉例說明。
2、 改造自然的同時人類有哪些破壞自然的行為,舉例說明。
3、 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行徑,你的態度如何?作者的態度如何?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蘊含的哲理。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在這一環節中請學生發言說明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及意見,只要學生談來有理有據,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
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人和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完成教學難點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同時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拓寬視野,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
然后根據學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語句進行分析,體會文章運用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由此老師展示一些相關圖片,請學生做環保小記者,為這些圖片配上簡潔的廣告語,號召人們保護自然、敬畏自然。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模仿課文語言風格,提高寫作能力。
同時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結合專題開展閱讀,拓寬閱讀視野。同時,閱讀后的整理、匯報、交流,又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
創意說明: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
簡評:
這是一節古典詩詞誦讀、鑒賞課。縱觀全程,教者由舊知引入,從易到難,由低至高,善于“墊石鋪路”,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獲滿足感,生求知欲。而布置學生上網查尋資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跡,培養了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顯示出教者把教的內容巧妙地轉換為學生學的活動的功力。中間主體部分,以讀為經,抓點帶面,讀與問,問與析的關系處理得明快、清晰。結尾宕開一筆,依境改寫,當堂評價,于常態中求變化,可謂別開生面。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平中見奇,奇中求實,呈現出一種和諧、深厚、跌宕之美。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5
《滿井游記》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本中第六單元的第四課,這是一個以寫景記游為主的古代散文單元,經過前三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能把握這種游記的特點。根據要求,通過這些文章要學習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并學習文章的寫景方法。《滿井游記》作為一篇自讀的記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寫出了一個南方人眼中的“北國之春”,而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據以上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首先,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作者寫景的特點,學習賞景技巧;
2、能力目標,重視誦讀,力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技巧,增強自身寫作能力;
3、德育目標,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其次,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學會初步的觀賞景物的方法。
第三,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由于這是一篇自讀篇目,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語感,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通過聽朗讀,讓學生自己想象文章畫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學重點;比較閱讀法,通過與其他同類篇目的比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個性化的寫景特點,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討論,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在學法上,力求讓學生掌握通過畫面想象,再現藝術形象,賞析寫景文章的學習方法,培養其自學能力。本堂課使用朗讀帶作為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再現情境。
那么以下是我的教學過程:
1、首先必須說明,這節課是我上的滿井游記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我將文章的字詞意思及文章的脈絡大體串了一遍,并且布置學生將其中的寫景第二段改寫為現代文。
2、回顧上節課、分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普遍問題(學生在賞析寫景文章時都只是照字面分析),從而導入新課,介紹賞析景物描寫的方法。
3、具體過程,介紹“四步賞景法”
①、再現畫面,感受藝術形象
通過配樂朗誦,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藝術形象
②、動化畫面,感受情境氛圍
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由發言,說說對第二個步驟的了解,再由教師補充,加深他們的理解。讓學生描繪第二段中的早春郊游圖,感受如何將靜態的畫面動化起來。
③、品味修辭,把握景物特征
讓學生找出其中的修辭手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使他們能通過修辭把握景物的特征,使畫面更加生動、形象。
④、歸納景點,把握寫景層次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第五課課文,第一單元課文以人物故事為主,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悟到人生奮斗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因此重點可放在學習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奮斗歷程和愛的傳遞,滲透人文教育。
本文節選自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選段透過我的眼睛,通過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敘述了一個盲聾啞兒童在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認識周圍的事物,走進大自然,體驗人間真情,從黑暗、迷茫走入愛的光明之中,重拾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說,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說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者的要求,即: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到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我初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在培養學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
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⑴ 理清文章思路,復述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主題。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
⑴ 培養學生能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
⑵ 品味文章清新樸實的語言。
3、情感價值觀: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師深沉博大的愛心及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學習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精神,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學會關注、關心弱勢群體,讓心靈接受一次愛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⑴ 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解決辦法:扣住文本,設身體驗。)
⑵ 品味文章細膩優美的語言。
(解決辦法:多讀。)
2、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標題再塑生命的含義。
(解決辦法:深入淺出,重在再塑二字的理解。)
【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設計
我所任教的初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維占優勢,對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讀語言也較為粗糙,情感體驗不夠真切、很難與文本的內容產生心靈共鳴,篩選、提煉、概括能力有待提高,表達能力也較差。
根據教材特點、初中學生思維行為特點,設計五步教學法,思路為:導──讀──悟──賞──結。力求做到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其中導包括課前指導學生搜集資料,課上播放視頻音頻文件;讀則是研讀文本;悟和賞則是對人物,對主題、對語言的理解和賞析,結則是小結。
本方法是一種較好的結合學生實際,符合認識規律的方法。能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引入討論式、啟發式教學,結合聽說讀寫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學法設計
1、個人情感體驗法:
以讀為本,先速讀,再精讀,朗讀、默讀、誦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2、合作探究學習:
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一方面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一方面善于與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三、手段選用
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海倫、莎莉文的照片和千手觀音的舞蹈。
音頻播放《愛的奉獻》,烘托課堂愛的氛圍。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1、學生課文預習:
⑴ 通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自,掃清字詞障礙。
⑵ 對比較感興趣的句子請在文中劃出,并在此句旁邊注明欣賞的理由。
陶行知老先生說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引導學生采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讀文章,能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2、課外準備:
⑴ 搜集整理有關作者的信息;
⑵ 搜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跡;
⑶ 搜集有關愛的名言。
課外的準備,拓寬學生知識面,利于對課文內涵的深入理解。
二、課堂環節
1、直觀導入,初步感知(5分鐘)
⑴ 播放《千手觀音》:
由《千手觀音》導入新課。
此時無聲勝有聲。真切的視頻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和又一次對殘疾人的同情和敬仰,這種靜靜的觀賞最能激發孩子內心的美好情感。
⑵ 過渡語: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身殘志不殘的勇士們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就是海倫·凱勒。(教師課通過屏幕出示有關畫面)
是誰引領海倫·凱勒走上了漫長的人生路,是誰把海倫·凱勒帶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里,是誰給海倫·凱勒再塑了生命?
老師動情的介紹,為整節課的開場渲染了感人的氣氛:這些為下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學生齊讀題目。
2、粗讀文本,理解主題:
⑴ 析題:
從題目入手,指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得信息,帶著思考進入文本。
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再塑誰的生命?
她原來的生命是個什么樣子?現在又是什么樣子?(結合文章內容做答)
指導學生由題目產生聯想,發散思維,主動提出問題,有利于其自覺的梳理文章的思路,獲得整體印象,較好的體會文章的主題;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⑵ 讀文:
① 快速瀏覽課文,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理清思路: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1~13);
莎莉文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14~21);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愛這種抽象事物(22~39)。
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② 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大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情節進行復述)
通過復述,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加深對文章內容的了解和對人物的理解。
③各抒己見:
讀完本文,海倫·凱勒和莎莉文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教師可引導學生讀第五段的關鍵句她就是那個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
3、賞讀文本,自悟體驗:
⑴ 賞讀文本:
(如果有自已比較喜歡的句子、段落,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說出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也可小組交流所想)教師可推薦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于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此文語言清新樸實,有的含意豐富,很適合學生欣賞,讓學生自已選擇喜歡的句子,尊重他們的閱讀愛好。
⑵ 難點突破:
① 請說說對再塑生命的理解:
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里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此問題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難點。解決好這個問題,學生就能抓住本文的靈魂。在課堂開頭,學生已有一定的理解,經過反復的研讀,學生會有更深的體悟。
② 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發言,師生一起總結:
A、莎莉文老師的幫助:
了解兒童心理;
講究教育方式;
教學循序漸進;
充滿愛心、耐心。
B、自身因素:
內心敏感、求知欲強、好奇、好學自強、不屈不撓。
本文一體兩面,海倫與莎莉文老師相輔相成海倫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與沙利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觀努力的結果,設計此問題,是希望學生正確看待一個人的成功,從老師身上學習她真切的愛心,從海倫身上學習她好學自強、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執著。以達成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4、拓展延伸,小結全文:
⑴ 莎莉文小姐認為: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許多關于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課文第三部分師生的回答中,有幾個探討什么是愛的句子,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含義,也可以模仿著寫幾句話。
課文中討論愛的句子有:
愛是什么?
愛是花的香味嗎?──在海倫看來,愛是給人類帶來愉快而美好感受的東西。
愛是不是太陽?──在海倫看來,世界上沒有比太陽更好的東西了,它的熱力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能給人光和熱,能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的云彩。也不想玩了。──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總是出現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有了它,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沒有它,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了。
⑵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象作者這樣的意志堅強與命運抗爭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請概括他們的事跡。
⑶ 課文小結:
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于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說(學生齊讀):啊,如果我有三天視力的話,我該看些什么東西呢?首先,我想長時間地凝視著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 麥西夫人的臉,她就是靠溫柔與耐心來完成教育我的困難任務。我要從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堅定地面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她那經常向我顯示出的對于人類的同情心。
希望同學們也能關愛他人,讓生命得到升華。師生共同總結,
(屏幕顯示文字、音頻播放《愛的奉獻》)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再次點出主題,這主題由海倫說出顯得更自然。
用簡潔的話滲透愛的教育理解文中作者對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5、布置作業:
⑴ 寫給海倫·凱勒的一封信;(屏幕顯示)
⑵ 拓展延伸的第一個問題;
⑶ 好書推薦:海倫 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史鐵生《好運設計》。
作業靈活,重在拓寬學生知識面,滲透人文教育。
以書信的形式比單純的讀后感更為親切,學生更易吐露心聲,心靈更易得到凈化,更易理解生命的意義,愛的意義。
總需時間:45分鐘。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我的母親》,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作者胡適。我說課的內容包括教材分析、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分析、學法分析、過程設計六大部分。
一、教材分析
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五篇課文,均是名家之作,他們或追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人文內涵深厚豐富,藝術表達各有特色,學習時要引領學生對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要對課文涉及深廣的人文,社會背景有所拓展。本單元課文均是敘述性作品,適于朗讀,在朗讀中引導學生細心揣摩玩味作品的敘事風格,描述手法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的母親》是胡適40歲時對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回顧,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作者寫童年,寫母親,飽含深情,而行文又極自然,質樸,很好地表現了母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之情。
二、學習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指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根據這方面要求,結合本文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了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學習評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母愛,學會感恩回報。
三、重點難點
時代不同了,“母親”的形象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天下父母心”在每個時代都是相通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感受母愛,學會感恩回報。
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法分析
按照初中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采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本文重點;
3、同時采用朗讀、討論、質疑、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體。
五、學法分析
在學法方面我采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的關鍵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系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指導學生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六、過程設計
(一)教師導入:母親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個稱呼,母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法國有位偉大的作家說:“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母親的時候。”那就讓我們跟著胡適一起來回憶母親,一同回到世間最美麗的情境中。
(二)環節一:“整體感知”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表現了母親什么品性?
(設計說明:概括地說寫了三個方面的事,一是對我的管教;而是作為當家的后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別人對自己人格的污辱,表現了母親克己謙讓,寬容善待,和睦仁慈又很剛氣的品性,設計這一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又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體驗,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同時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思維能力。)
環節二:“細品文本”
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么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自己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設計說明:這些筆墨看似游離“母親是我的恩師”之外,其實不然,母親對我的教育不僅是體現在母親如何教導“我”上,而更多地體現在母親平時怎樣待人接物對“我”的影響上,因此可以理解為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同樣是在寫“母親是我的恩師”,寫她的以身示范對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傳”,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設計此問題是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體現教學重點。)
環節三:“聲情并茂”
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語段,深情地朗讀出來。
(設計說明:閱讀這篇文章,我們不僅會為母親美好的性格品質所感動,而且也被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對母親的愛戴感激之情所感染,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把這“掏心”的真情朗讀出來,既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
環節四:“人物再現”
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用“母親是一個 的人,因為 ”的句式為母親作一個評價。
小組討論后,把母親的美德寫到黑板上。
(設計說明:母親溫和,仁慈,剛柔并濟,在分析形象的過程中穿插對胡適及其母親資料的補充,用胡適的偉大來襯托母親的偉大,印證教育的成功)
環節五“課堂練筆”
請為這位偉大的母親寫一段文字簡介。
(設計說明:母親是一個很懂教育的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選擇恰當時機進行教育,不但進行言傳,更注重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最終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所以胡適在文中稱自己的母親為“慈母,嚴父,恩師”,“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父母之愛”,關注生活,關注人生,凈化思想。由文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
示例:十六歲嫁入胡家,四十六歲辭別人世。三十年含辛茹苦,歷盡人世滄桑。忍辱負重只求家庭和睦,嚴格管束惟愿望子成龍。溫和是你,仁慈是你,堅強也是你。慈母,嚴父,恩師,你一人身兼三職,用柔弱的雙手把一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推向了歷史大舞臺。
(四)盤點收獲
一堂課下來,引導學生深入淺出,明確整堂課的學習收獲很有必要,從作者資料,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三方面做梳理歸納,以知識樹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直觀形象。
(五)堂清練習
1、字詞的掌握。
2、詞語的品析和錘煉。
(六)推薦閱讀書目,拓寬學生視野。
老舍: 《我的母親》
鄒韜奮:《我的母親》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老鬼: 《母親楊沫》
七、結語
新課標下文本的學習,不應僅滿足于課文學完,會讀會背,而更應注重用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去陶冶學生的性情,凈化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而我們作為語文教師則應多讀書,多學習,豐富自己,提升自己,這樣我們才會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引領學生不斷開拓美的領域,,讓我們的學生在求知路上收獲頗豐!
【初二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七篇】相關文章:
初二語文《長城謠》說課稿04-12
初二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07-15
初二語文說課稿《大雁歸來》03-30
初二年語文《中國石拱橋》說課稿模板11-25
【必備】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七篇07-13
初二上冊語文 《說“屏”》說課稿12-24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七篇09-25
【精品】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07-26
初二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