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公開課優秀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散步》公開課優秀說課稿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散步》公開課優秀說課稿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23課《散步》。
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等方面說一下我的講課思路。
一、說教材
《散步》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情感溫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贊美,是一篇從平凡小事中寫親情的典范作品,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并珍愛親情。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說學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缺乏生活體驗,又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正確的引導尤為重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說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說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和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要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朗讀品味積累語言。本課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揣摩、積累語言,以增強語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本課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七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這個定為難點。
五、說教法
運用情景導入、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法相結合。首先以情景、導入法營造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濃濃的親情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將朗讀貫穿于整個課堂中,讓學生在朗讀品味中去感受親情美。本文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必要的點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幾種教法與多媒體課件的結合,讓學生更好的領悟課文。
六、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細節動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關鍵語句再讀課文,深入思考,領會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情感,在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說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溫馨的畫面和質樸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為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為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旨在讓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后自主學習,培養從文章獲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因此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1、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1)學生在課本上用圈點勾畫法作批注。
提示:寫景美的句子、細節動人的句子
(2)請學生將他們找出的詞句讀出來并賞析,教師適當指導。
2、感悟語言的對稱美
預先出示一個句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讓學生說說這個句子的特點,最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對稱的句子齊讀。
設計意圖:品味積累語言是本課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先讓學生在圈點勾畫中品讀思考,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教師作必要的補充和歸納。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學會在以后的閱讀、作文中運用學到的方法去賞析語言,運用語言。
(五)再讀課文,感悟親情
1、指名讀6、7段。
2、扮演角色,心靈對話。
學法指導:面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走大路,妻子、兒子是怎樣想的,母親為什么改變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話外音的形式將各人心中所想表現出來,不僅要注意文中表現出來的內涵,還要善于結合情景體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這個家中三代四口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設計了“扮演角色,心靈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走進文本,不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東西,還能發現文本中沒有寫出來的(無形)的東西,以鍛煉學生的想像及創新思維能力。在談對人物印象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正因為這一家人尊老愛幼,相互關愛,這個家庭才會如此和諧溫暖。
4、齊讀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注重這句話的象征意義。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領悟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解決疑難。重點理解這個句子,不僅要理解它的表層含義,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義:中年人的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啟下的角色,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至此學生才準確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個平凡的鏡頭。
《散步》公開課優秀說課稿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知,理解文意
品味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
探究標題的作用
學習品味語言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體會親情的美好。
三、教學難點
探究標題的作用;學習品味語言的方法
四、導入:曾經有人這樣問過我,“家“字到底有什么含義呢,乍聽起來,當時的我被難倒了,其實細細想來,“家”多么溫馨的字眼呀!一個寶蓋頭遮住了外面的寒風冷雨;一橫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兩撇,是天涯羈旅對家的眺望;一個豎鉤,把全家緊緊系在一起!多么美妙的一個字!我們也聽過很多發生在家庭中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出家門,和作者一家人一起到南方初春的田野間散步。
(師生齊讀:讓我們一起走近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陽光下金色的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魚塘,還有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情感漣漪。)有這么多美好的人、事、景、情,那么讓我們非常專注地走近本文!
五、本文學習,我們要努力地完成三個目標:
1、理解文意
2、朗讀課文
3、品味語言
六、第一個:理解文意
(一)、思考片刻,請學生回答這樣的一個一個問題:給文章另擬一個標題,并說明你的標題能夠讀出文章的味道。
(設想學生可能會這樣說)例如:
1、因為這是一個發生在南方初春時節的故事,所以標題為“初春的故事”。
2、因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寫的是分歧——走大路小路的分歧,所以標題為“分歧”。
3、因為這篇文章里充滿了親情的溫暖—對母親的愛,對兒子的愛,所以標題是“關愛”。
面對學生的`回答,我一定要鼓勵他們這種積極思考,多角度思考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并以這樣的語言小結此環節:這是一個尊老愛幼的故事,表達了親情的關懷,更表達的是不變的親情與責任。
(大家看:)三代同行,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幸福嗎?這是個幸福的家庭,我們還可以用以下詞語作為標題:
如:春意(春天里的故事)呵護(親情的溫暖)
生命生命(故事中的一切都發生在不同的生命中)
和諧家庭(盡管家庭成員間也有分歧,但是能和諧解決,留下的只有溫馨)
溫馨世界
但是作者為什么要用“散步”這個標題呢?讓學生思考并作答:
學生很可能會說因為“散步”是一個故事(或者)
因為正是通過“散步”這個故事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然后我會明確的啟發學生說:其實“散步”正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作者用這件事展現人生。三個詞“簡明”“準確”更“含蓄”,引發我們想象,很生活,變得有情致,有畫面的感覺,帶有故事的味道。
(同時引導學生就此課)探究文章題目的作用:貫穿全文的線索;點明文中故事的主要人物、發生的時間或地點;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開門見山點明主題;吸引讀者的興趣
并舉出初中階段語文課文的兩個標題: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點明本文要闡釋的哲理。
“楊修之死“——點明中心人物,中心事件,引發讀者對楊修之死的原因進行思考。
(二)、在整體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我會讓學生集中對“一家人散步產生分歧”的段落進行思考:當面對岔路時,母親要走平坦的大路,兒子要走新奇的小路,作者經過短暫而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決定委屈兒子,聽從母親,讓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決定這樣的選擇到底對不對,并各自闡發自己的理由!
初有結論時,我會讓學生欣賞這樣的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老師自己:
晚飯后,一家人享受著浪漫而溫馨的傍晚時光,我的母親為我們切了一盤美味的西柚。美食當前,我五歲的小女兒跑來,甜甜地對我說:“媽媽,我要吃柚子!”于是我很細心地為她剝著,一塊又一塊,不時還很驕傲地說“我的寶貝,你真棒!媽媽太喜歡你吃東西的樣子了!都吃了!啊,你吃的多,媽媽高興!”眼看這盤柚子所剩無幾了,突然我的眼前有東西晃了一下,我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是我的母親,她手里拿著一小碗剝得干干凈凈的柚子,我心頭酸痛不已。而母親只對我幽默說了一句:“你的孩子吃美了,我的孩子怎么辦?”……
這個故事可以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人在家庭中的身份是多重的,你在盡情享受你之所愛的同時,更不應該忽視別人對你的愛——最愛你的父母!
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
七、第二個:朗讀課文(在整體把握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用欣賞的眼光來朗讀課文)
建議你這樣朗讀課文:
1、中速、深情地朗讀課文,好像作者寫完文章后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學生自讀課文。
2、讀好文中的波瀾,好像你一個人在體味著故事中的幾個角色一樣:
我先會找出課文中的這個句子進行范讀:
先以快速、平淡的語調讀“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再以中速、強調波瀾的語調讀“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語速、抑揚頓挫”對文章感情色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接著我會讓學生自主地說說自己在朗讀時,波瀾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在學生各抒己見的氛圍中,總結出“波瀾在人與人的矛盾中,波瀾在感情波動中,波瀾在文章情節高潮中……抓住波瀾,朗讀就有了目標,朗讀就有了韻味!”
3、朗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帶著深深地體會給人家做示范朗讀一樣: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停一下)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意味深長的,好像很輕,實際上很重)
最后讓學生再次飽含深情地齊讀最后一段!
小結:不同的朗讀形式,會取得不同的效果。掌握好語速、語調、抑揚頓挫的朗讀,別有情趣!
八、品味語言:
建議大家這樣品味語言:找出字、詞、句、段,說說它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舉例: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我”字很重要,它表現出“我”的一種責任感。
妙語鑒賞:(讓學生說一說以下的句子對表現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1、“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2、“小家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3、“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最后的這句妙語我會讓學生自己找出來:它很有生活情趣,也體現了作者的風趣幽默,對,這句話就是)
4、“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這一句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在外面”這個限制語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這樣了,很可能“我總是聽她的”,增加了文章的情致,使文章更有生活性,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小結:作者斟詞酌句,都是為了表現人物形象,從而突出主題。
九、總結
今天我們和作者筆下的一家人一起漫步于南方初春的田野間,欣賞了這首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最后送給大家一副對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相親相愛)
十、作業:
完成這個特別的任務——真行實感
1、真行: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鼓勵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父母)
2、實感:將這一過程及真實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加深對主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