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語文說課稿范文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說課稿 篇1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雷雨語文課文的說課稿,我們來看看。
一、 說教材地位特點
我今天所說的課文是作品《雷雨》。它所處的單元是高中第四冊第四單元。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作品《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鑒賞解讀戲劇。
能力目標:1、嘗試網絡環境中解讀經典文本,充分凸現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2、學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查詢、分析、辨別、篩選、整理、積累、利用信息。最終實現網絡與學生互動、學生與教師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無縫整合的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情感目標:關注人的情感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培養人文情懷。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怎樣利用網絡環境解讀、把握經典作品。
難點:以人文意識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 說學法引導
1、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了解戲劇常識、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
2、借助網絡互動方式整合學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讀文本,利用實時網絡討論,探究教學難點。
4、拓展課堂,結合課文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五、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約3分鐘)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作品《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沖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作品《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么一個悲劇結局、一聲嘆息。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著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作品《雷雨》,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告訴今天的我們多少些人與人性的啟示。
接著,我與學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作品《雷雨》。
二、 資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約13分鐘)
1、 設問提示,提出問題
我采用換位思考。由學生主體積極、自主的給自己提出學習任務。也就是假設學生是老師,在首次接觸戲劇這一文學形態,在教學戲劇單元第一課作品《雷雨》時。他們會讓學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讓每位同學設計一個問題,發布在網絡討論區。
2、 信息收集處理
⑴聚焦問題
就是將學生剛才提出發布于討論區的問題。進行整理、篩選、總結、提煉出兩大問題。
a、 戲劇常識(定義、分類、鑒賞劇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簡介,作品《雷雨》故事梗概,創作背景
⑵資源搜索
教師將全體學生分為兩大組。各組負責其中一個問題。之后,教師提供給學生解答問題的途徑。
收集課文和課外資料上的信息
利用網絡,使用關鍵詞在網絡上搜索有關信息的網站。訪問其中一個獲幾個站點,收集相關的信息。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參考網址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在這一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享受學習的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 交流、匯報、討論
接著,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把整合好的資料發布于他們自己的討論區。
之后,教師讓一些學生講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間,教師作適當重點點撥。
之后,教師作簡要小結。并補充作品《雷雨》人物關系圖,使學生更清晰的把握作品《雷雨》的復雜人物關系。為下面教學做好準備。
三、 文本深入研讀及網絡實時討論(約27分鐘)
1、 在了解戲劇要點,大體把握了作品《雷雨》之后。回歸文本,通過對文本的研究達到解讀戲劇的目的。培養學生鑒賞戲劇的能力。我選擇課文節選部分的第一場戲,也就是周樸園和魯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為研讀的重點。
2、 插播電影作品《雷雨》此部分的片斷,并提出思考題。
a、 這場戲的戲劇沖突是什么?這場沖突最引人入勝的戲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 在觀看完電影后,學生結合電影和課本解答思考題a。
以此得出,魯侍萍身份確定使這場戲劇沖突的點。之后,讓學生課堂口頭回答以下問題。
⑴周樸園在不知是魯侍萍之前,周對魯是什么態度?找到依據。
⑵兩人圍繞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事件展開對話,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周樸園幾次問魯侍萍的姓氏和身份?這些問話和動作展現了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⑶周樸園在知道是魯侍萍之后,周對魯的態度有何變化,哪里體現?
(學生簡要口頭回答)
4、在把握了戲劇沖突和戲劇人物語言的基礎上。接下來,教師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自由討論的權利。利用網絡討論區,深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
(教師在網絡討論區發布討論問題)
a、 周樸園愛魯侍萍嗎?他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嗎?你覺得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
b、 魯侍萍對周樸園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糾葛持什么態度?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之后,教師援引曹禺的原話“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的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能以一種悲憫的眼光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憫的角度上看待作品《雷雨》中的人物。鼓勵和要求學生盡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觀點解讀人物、讀出自己。
學生在網絡討論區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廣泛的、深入的討論。(其中,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些有關資料的網址)
5、 討論完畢。教師選擇其中精彩觀點進行集體賞析、點評,以深化學生的認知。
四、 課外研究拓展(約3分鐘)
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研究范圍,拓展課外研究性學習。
1、教師示范性的提出有關作品《雷雨》和作品《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題。如:a、作品《雷雨》的命名
b、曹禺創作作品《雷雨》的前后歷程
c、周萍和繁漪、四鳳的感情糾葛
d、周樸園和他的三個女人
e、作品《雷雨》和作品《原野》比較談
2、 鼓勵和要求每位學生在自己的討論區發布一個研究性命題。并讓他們選擇其中較有價值的一個命題。作為課外研究性學習的作業。
3、 要求學生課外以doc格式記錄成果。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老師的電子信箱。
五、 結束詞
我的結束詞是這樣的。
同學們。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構的一個“人的舞臺”上。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自覺、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進作品《雷雨》。現在走出作品《雷雨》。在網絡環境中,老師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解讀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關注身邊的人。楊絳的《老王》,寫自己與車夫的交往,寫車夫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2、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在聽與說雙方互動過程中,增強知識點的刪選能力,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鍛練,思想認識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課文,領會作者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聯系身邊的人,關注、關愛他人。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教法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的學生是山區學生,語文基礎較差,尤其體現于學法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據我們學生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采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本文重點;
3、同時采用朗讀、討論、質疑、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體。
三:學法分析:
教與學是相長的,為了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校學生的情況,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法方面我采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以下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的關鍵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系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言基礎,指導學生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四:過程設計:
(一)
1、進場導入:蘇芮的《奉獻》—長路奉獻給遠方 玫瑰奉獻給愛情 我拿什么奉獻給你 我愛的人 白云奉獻給草場 江河奉獻給海洋 我拿什么奉獻給你 我的朋友(設計說明:使學生一進教室,便能進入音樂所營造的氣氛中,為進入主題作為鋪墊)
2、教學導入:以20xx年度超級女聲的冠軍相關情況入手。
3、教師結語:生活中人們總是對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關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關注過身邊的普通人?我國著名作家文學家楊絳曾經關注過一個車夫,為他寫下了散文《老王》。(設計說明:以一組反差相當大的圖片進行對比導入課堂教學,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快速進入教師設置的情景中來,,為下面的教學打好情感基礎。)
(二)環節一“走近老王”:面對陌生的老王,我們有那么多的揣測和關切,現在我們就循著楊絳的筆墨,一起走近老王,解開心中的謎團。(設計說明:遵循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為切口,激活閱讀思維,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
環節二“評說老王”:討論老王的品質,說說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請用“老王是一個——的人,表現在——。”的形式表達出來。并說說“我們”一家人是怎么做的?(設計說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概括老王品質,尋找文本依據,理解老王的善良、樸實,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體現教學重點。)環節三:懷念老王: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就這么去了,在他生前經常關注他的楊絳有什么樣的感受?她為什么能這樣想?(設計說明:進一步理會作者隱含在內的深沉的感情,也一進陶冶自己的情操。)環節四關注“老王”: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象“老王”一樣遭遇的人,他們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別人是怎么看待他們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將會怎么去對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組新時代老王的照片為參考依據)(設計說明:“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關心身邊的弱者,關注生活,關注人生,凈化思想。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環節五:拓展延伸:造句:假如我是一團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朵花,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顆星,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片云, 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棵樹, 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就為他人__;(設計說明:通過造句的形式,把感情進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時也進一步提升、凈化學生的感情)
五:結語: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個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運與不幸運的差別,甚至差別很大。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現在,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有人道主義精神,要關心別人、尊重別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作家一家對不幸者老王懷有一顆愛心,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
以《愛的奉獻》結束,讓學生一起高唱,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六、布置作業:
課后題二(設計說明:課上不足課下補,整個教學設計,讀得較多,語言品位不夠,本題恰是品味語言的,可以讓學生先品味品味:那句好,好在哪里?)
板書設計: 老王 楊絳
窮苦 呼吁社會:
贊揚 —老王 善良 關注、同情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識字5》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韻文。本課將與大海有關的詞語串起來組成韻語(第一、二、四行最后一個字押韻),讓學生誦讀。第一行三個詞表現海灘上的情景,第二行表現海上的景色,第三行體現了海產的豐富,第四行表現了傍晚海港景色。一共12個詞,恰如一篇描繪大海景色的詩歌,意境優美,讀來瑯瑯上口。本課訓練的重點是識字、寫字。
今天,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重點學習了第一、第二行,讓學生感受到了海灘的美麗、孩子們在海邊玩耍的樂趣和海面上的景色。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時,通過音樂、圖畫、語言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展開想象,把圖上所描繪事物同課文中的詞語聯系起來。
2、朗讀體會法: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詞語描繪的情景和蘊涵的意思,培養學生的語感。
3、游戲鞏固法:通過游戲“歡樂大轉盤”中的轉一轉、讀一讀,“找朋友”中的貼一貼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4、動手操作法:讓學生在動腦想一想,動手拼一拼中,再次與生字接觸,強化對生字的記憶。
三、說學法:
讓學生運用在讀中學,在玩中學的方法掌握、理解詞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四、說教學思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的確,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在學生的認識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新課標對識字、寫字教學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我想,學生也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才會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本課的教學中,我時時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處處催化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學得不亦樂乎。
1、一開始,我創設了去海邊游玩的情景,通過音樂《趕海的小姑娘》、海邊美麗的圖畫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的情景中,即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帶動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產生了探究的欲望。
2、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在情感朗讀中,教師適時的指導和激勵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對詞語的理解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3、一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持久,游戲正好“投其所好”,刺激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歡樂大轉盤”、“找朋友”等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他們個個能精神飽滿,愉快主動地鞏固知識。
4、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頭戲,我通過游戲“捉迷藏”引出生字,讓學生在動手拼一拼、在與漢字朋友打招呼、給漢字找朋友的活動中,讓學生與生字多次見面,加深印象。通過“熱身運動”——復習筆畫、學習新筆畫為寫字作鋪墊。指導書寫時,通過電腦老師教筆順,教師的范寫,學生的描紅、臨寫,師生的共同評議,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把握漢字的筆畫,間架結構,以及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寫好。
說起來在石梅小學我只能算是小字輩,以上只是我個人對本課的粗淺認識,不足之出,請大家多提寶貴建議和意見。
語文說課稿 篇4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
感世界,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學習本組課文,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本課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本節課上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三個主要環節:分別是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
2、品讀課文,感悟深情 ;
3、回顧全文,揣摩寫法。 下面具體談一談這一課的設計思路:
一、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時間,問題設計整合,牽一發而動全身。
教學時,我沒有用瑣碎的問題牽制學生,而是用較為整合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合作的時機,讓學生與文本、與學習伙伴親密接觸,直接對話。交流時,仍然把自主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只是在學生交流時相機點撥、引導,體現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
雖然本課時重點教學15-17自然段,品味海鷗對老人超乎尋常的深情。但海鷗對老人的“情”不是無緣無故的,要深入理解,必須結合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所以,我設計的學法提示中強調“……抓住關鍵詞語,結合課文內容和查閱的資料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學生要想理解重點語句,就必須對課文全盤掌握于心,對資料進行篩選、整合。老師在學生匯報、交流時,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資料來理解重點語句、品味感情,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覺。分頁標題#e#
二、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文章表達方式的把握
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能大撒把,要給予適時的幫助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15-17自然段前,我出示了學習提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結合課文內容和查閱的資料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這段提示教給了學生理解語句、品悟感情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默讀”“ 想一想”“畫出”“ 抓住關鍵詞語” “結合課文內容和查閱的資料說說”“ 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等都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習方法,而且這些方法不僅適用于本課,還適用于日常學習。在學生品讀感悟課文時,教師相機在學法上進行指導,使學生在本課學習時知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
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讀占熬頭”,特別是閱讀教學中,如果離開了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是殘缺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教學中我會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后適時指導學生朗讀。特別是引導學生回憶現實生活中人與人告別時的場面,來引導學生體會海鷗為什么為老人守靈,理解文中為什么用“撲”而不用“飛”。文本與生活的結合,會使學生很容易體會到海鷗對老人那深厚的情誼,很自然地通過朗讀流露出來,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讀(范讀、指名讀、引讀、男生讀、女生讀、師生賽讀,齊讀)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真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四、注重讀寫結合
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順勢遷移,注重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在訴說什么,特別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群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設身處地的想像海鷗在傾訴些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升華的過程。
在很多情況下,當我們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感悟交流時,學生的語言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詞不達意的,思想是膚淺的。而寫,可以憑借有形的文字,作深入地思考、推敲、揣摩,可以對原有文字的進行刪減、補充、調整、完善,引領思維走向深刻和有序。參賽課上,我拿出一整塊的時間讓學生書寫內心的情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我相信,屆時的教學效果會給讀寫結合的理論以有力的佐證,也給了我堅持讀寫結合的信心。分頁標題#e#
五、恰當使用多媒體,讓媒體為教學服務
老人的照片、海鷗紛飛的圖片適時出現,補充了學生經驗的不足,能夠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品味感情;因為學法指導包括的因素比較多,如果教師只說一遍,學生僅憑記憶是無法操作的,而用大屏幕出示出來,學生在自學、交流時可以反復查看,對比學法指導要點,不斷校正、完善自學和交流情況;在指導讀兩次“鳴叫”的語句時,在寫話前和學生讀自己的寫話內容時,使用悲傷的音樂渲染氣氛,把學生帶入到的適當的感情基調中,利于學生準確把握情感,品出情,寫出情,讀出情。
除了運用多媒體以外,我還運用了掛圖、海鷗圖片等傳統教具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在學生寫話時掛上了老人的遺像,在學生朗讀寫話內容后將海鷗貼在老人的遺像周圍,連綴成一幅飛翔的鷗群。遺像、鷗群、音樂,加上學生聲情并茂的訴說,相信會將師生的情感引向深入,將教學推向高潮。
語文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6課《威尼斯的小艇》。
一、說教材
第八單元以異國風情為主題,讓學生了解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單元閱讀訓練重點是“抓住主要內容,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因本文從小艇的樣子、船夫的駕駛技術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幾個方面,介紹了水城威尼斯獨特的交通狀況和特有的風土人情。
二、說教學目標
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因此我將課時設為兩課時,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第一課時的重點在于讀通課文,掃除閱讀障礙,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耗時但內容簡單,所以我將說課放在了第二課時,因為第二課時是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把語文上出語文味。”“刪繁就簡三秋樹”,盡可能的把與“語文”無關的內容或刪或簡化,努力使課堂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而本文主要描寫的是一幅幅威尼斯的圖畫。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畫面之美?無論學生的學,還是老師的教,我都只采用了兩個字“讀”和“品”
“讀”是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在“抑揚頓挫”的讀中去感受語言的魅力。
“品”包括“品題、品詞、品句”,即從語言表達的細節中去品,品味語言的內涵,品味語言的表達方式,在品中提升孩子的文素養。
五、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導入新課: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介紹,學生已經了解了威尼斯的景美,本節課一開始就可以圍繞題目設疑:威尼斯有如此多的美景,為什么馬克吐溫只寫它的小艇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課文的主要內容:小艇的樣子獨特;駕駛小艇的船夫技術高超;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小艇。(此設計的目的有二:設疑,帶著疑問進入新課,讓孩子善思;其二,根據孩子的回答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感受語言之美,突破重難點。
1、品讀“樣子的獨特”
設疑: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樣子的?
自主學習:(1)自讀第二自然段,用“____”劃出描寫小艇外形的詞。
(2)再讀課文,你發現了什么?(比喻句)并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
(3)品味語言表達:三個比喻句,為什么前面用“像”,后面用“仿佛”?為什么不用一樣的比喻詞呢?(表達要有變化,文章的語言才會生動。)
(本段的設計主要是在讓學生反復讀的基礎上去積累語言,學習他人語言表達的方式。)
2、品味船夫“操作自如”
本段的設計我主要采用了“一讀、二盯、三品、四練”的方法進行教學
“一讀”讀通,讀懂:本段主要寫了什么?
“二盯”盯關鍵詞,你從哪個詞語中看出船夫的技術高超的?
“三品”品表達細節,船夫在哪些地方操縱自如?
最后,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基本達到能背誦的目的。
3、品味小艇在威尼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為了能讓孩子深刻地感受到小艇在威尼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采用了“一讀、二分、三練、四背”的方法進行教……
首先,我將本段內容進行細化展示,再讓孩子讀細化后的內容。
“二分”分角色讀,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大人、孩子;男的、女的;工作或是游玩,都離不開小艇。
“三練”填表格,讓孩子回顧課文內容,達到鞏固的目的。
“四背”讓孩子在反復地各種方式的讀中基本能夠背誦。
4、創設情境,品味“情趣”
首先,讀文本:孩子們,在如此獨特的小艇上,看著窗外那美麗的景色,你會怎樣?
馬克.吐溫是這樣說的(出示三自然段)先讀,理解“情趣”的含義。(讓孩子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其次,創設情境,感情朗讀
孩子們想坐上小艇去威尼斯看看嗎?(圖片、音樂、文本)讓孩子走進畫一般的美景進行情景朗讀,讀出情感,積累語言。
(四)積累語言:試著背誦這四個自然段。
六、說教學板書
語文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岳陽樓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 教材地位及作用
《岳陽樓記》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第5單元學會讀書5中的第5篇課文。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雖然冠名為“記”,實際上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登臨游記,而是借題發揮,表現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曠達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表達了自屈原以來文人士大夫兼濟天下一脈相傳的報國情懷,對學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語言駢散結合,表達方式靈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語言美、思想美為一體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們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點、教學目標,重難點
依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能夠閱讀淺顯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及“通過誦讀,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我預設了兩個教學目標。
①反復朗讀并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②在領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
鑒于本課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及課下注釋全面的特點,我把教學的重點設為:引導誦讀,理解文本。難點則預設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抒寫復雜的情感。這是因為學生受到年齡,閱歷和人生經驗的局限理解起古代遷客騷人的感情會比較困難的緣故。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是初三學生,通過前兩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一定地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識積累。因此,可以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究基本知識,將授課的側重點放在鑒賞閱讀上。
三、說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重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營造氛圍法:新課標強調課程資源的整合,實現教學最優化。而且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極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并以岳陽樓風景圖片為背景,營造出詩意的學習氛圍。
②點撥法:利用本文的語言優勢,進行朗讀技法點撥,引導學生誦讀,提高其朗讀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賞析本文的美。
四、說學法
①一字以蔽之——“讀”。〈〈岳陽樓記〉〉的語言極盡音韻節奏之美,不反復吟誦則不能盡其興,因此,不同形式的誦讀將貫穿整個授課過程,以讀促學,以讀生情,以讀明理。
②在學習中要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賞析環節充分利用勾畫和批注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三課時)
(一)先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岳陽樓的文化資料(名聯和詩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本節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新課學習
1、齊讀課文,為找尋本文美點做準備。
2、小組交流討論,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賞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達美、修辭美、思想美……
3、以小組為單位自選角度組內進行賞析交流,為展示做準備。4、展示交流結果。
A、句式美
----本文駢散結合,文中描寫登上岳陽樓所見洞庭湖景色的幾段話,幾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韻字,既整齊又押韻,如同詩歌,瑯瑯上口,具有語言的音樂美。其他地方則長短句交錯運用,短到一個字,長到九個字,參差錯落,讀來抑揚頓挫。全篇亦駢亦散,獨具一格。
縱觀全文,四字駢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盡鋪張之能事。如“日星隱曜,山岳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壁”等。作者把豐富的思想內含熔鑄到駢散結合的句式中,讓文字簡潔凝練、節奏鮮明、音調鏗鏘、意境優美、意趣無窮,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B欣賞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則喜氣洋洋,這主要在于景物的選擇和氣勢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筆勾勒出登樓遠眺的洞庭全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這幅圖景大氣磅礴,雄偉壯觀,放眼望去,只見洞庭湖水波瀾壯闊,無邊無際,連莽莽群山,滾滾長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陰晴變化,更是神秘莫測:或是陽光燦爛,或是暮色蒼茫,或是暮靄朦朧,或是云霞滿天。浩渺的水勢,萬千的氣象,這就是作者登樓所見的雄偉壯觀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開篇,工筆描繪,給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圖景,天陰沉,浪渾黃,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無光,多么暗淡,多么凄涼!更有甚者,陰風怒號,密雨瀟瀟,濁浪似萬馬奔空,檣楫如朽木斷裂,傍晚時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厲聲吼叫,猿猴尖聲哀鳴,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陰森!真是:騷人遷客下瀟湘,霪雨連綿夜不光;濁浪排空風怒吼,猿聲凄厲斷人腸。
------同樣工筆描繪,
20xx/9/14 8:34:35給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艷的圖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靜,天光水色,交相輝映;堪銷魂,天上鳥兒飛,水中魚兒游,洲上草青青,恬適的景致多么靜穆,多么宜人!夜幕降臨,長煙散盡,隨著夜色加深,天上一輪皓月,水里一塊璧玉,人間天上相映成趣,最蕩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馳懷,漁舟唱晚,歌聲流韻。這一切又多么愜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霧消天放晴,沙鷗去后夜來臨;一輪玉鏡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樣明。
C、修辭美
----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這句話,這組對句由上到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美景相映襯,富于趣味。“錦鱗”,指美麗的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個句子。“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怒號”運用了擬人,似乎在為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
----- “銜遠山,吞長江”這個句子。“銜”和“吞”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湖與山、湖與江的關系,更使靜景富于動態美。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美。“靜影沉璧”寫的是景物的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5、拓展
其實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來寫天下,有一種超脫的濟世情懷。古往今來,在我們中國,像范仲淹這樣的人還有誰呢?
----大禹治水的時候,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心中為百姓考慮。
學生1:屈原憂國憂民,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學生2: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時候,幾十年仍手持漢朝旌節。
學生3:明朝顧炎武憂慮國事,喊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言。
學生4:孫中山為了讓中華民族擺脫封建王朝,奔走呼號,嘔心瀝血,英年早逝。
(三)課堂小結: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為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繼承并發揚“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四)布置作業
請大家以“讀范仲淹名言有感”為題,把范仲淹的這句名言帶給你的感受寫下來。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景美、情美、語言美、思想美
駢散結合、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先天下之憂而憂 (憂)(不以物喜 )
后天下之樂而樂 (樂)( 不以己悲)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語文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的是課文《雨中》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學習目標的分析與定位(主要基于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雨中》是浙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語文課程標準》對這一學段的閱讀教學提出: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等要求。
課文描寫了一位年輕的姑娘在陰雨的傍晚拉車運貨,車子一歪,一籮筐的蘋果翻倒在馬路上,過路的人主動幫她拾蘋果的故事。文章融繪景、敘事、抒情、寫人于一體,通過故事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人與人之間應有的互助精神。
編排這篇課文旨在讓學生從人們的言行中去體會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的美好風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很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日漸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初步養成了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的習慣。
我準備用兩課時來教學本文,下面我闡述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首先,結合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從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緯度考慮,我把這課時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1、學會8個生字,能準確讀寫“浮動、籮筐”等12個詞語,理解他們的意思。
2、知道描述性詞語的一種重疊形式(ABB式),會用“仿佛”寫句子。
3、初步學會按事情的起因、過程、結果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能簡要說說各段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讀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積累精彩語句。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是引導學生按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針對本課教學,如何引領孩子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與文本對話,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呢?我主要采用以啟發式、以讀為本的教學方法為主,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的啟發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活動,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合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下面我詳細的闡述這一課時的設計理念與教學思路。
課前先準備好課中要用到的詞句的幻燈。
我是分以下幾個板塊進行教學的:
第一大板塊:創設懸疑,揭示課題。
(一堂新授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的萬事開頭難就是這個道理。)
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幻燈出事句子:那一籮筐的蘋果,經過了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車上。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讀句子,然后說說讀了句子有什么想法或疑問。一旦學生提出:蘋果怎么回去旅行呢?它是怎么旅行的呢?就趁機設疑:是啊,蘋果怎么會去旅行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發生在雨中的蘋果旅行的故事。板書:雨中
(充滿懸疑的導入,激發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與老師的距離。并自然而然的引入下一板塊的初讀。)
第二大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緊跟上一板塊的鋪墊,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讓學生自由地讀課文,讀準生字詞。并在課文中找出三個字來說明蘋果旅行的過程。
2、在反饋生字學習情況時相機指名學生板演詞語,學生自己想寫哪一個就寫哪一個,寫好后說一說為什么會寫這個詞?說說理由。
在反饋到整體感知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回答趁機板書聯系全文的三個字:倒撿回
3、此時課文的主要脈絡已經呈現,接下來的環節就是讓學生用上這三個字分別說說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并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段落,給課文分段。
(整個板塊中我設計了三個回合,讓學生帶著疑問通過充分的讀,興趣黯然的接觸文本,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熟悉課文內容,巧妙的讓教學目標1、3扎扎實實地落實下來。特別是生字教學的開放性處理,我把學習的主動權巧妙的交給了學生,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寫詞、說理由,其實就是這個詞是什么意思的另外一種問法。經這樣的一引一導,學生很自然地談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在不知不覺中扎實地掌握生字。)
第三大板塊:品讀課文,理解積累
緊扣學生找出的三個字,導出:多么精煉的語言阿,三個字就點明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課文的語言確實十分精彩,讓我們來仔細讀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吧。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因此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找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語或者句子。然后進行反饋交流:在反饋中點撥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語言,并適時進行朗讀的訓練。
重點點撥的有1、ABB重疊形式的詞語。學生先找出文中的重疊詞讀一讀,在讓學生說幾個。另外這一部分的語句寫的非常生動有趣,因此在反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拐彎車子一歪濕漉漉等詞語體會蘋果落地的原因;從蹦滾滿地都是來體會蘋果落地的情景。這部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抓住“仿佛”進行說話訓練。在學生說到帶“仿佛”的句子時,相繼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反復讀,說說讀中感受到什么?接著在學生有所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補充句子:馬路上濕漉漉的,仿佛。大蘋果在馬路上蹦跳著,仿佛。最后增加難度,引導學生用上“仿佛’一詞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和自己想到的聯系起來說一說。
(這一板塊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品讀的過程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主動積極的思考,參與語文實踐,豐富語言的積累。通過感情朗讀培養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在學生讀、說的實踐中積累和運用語言。)
最后一個板塊是:總結收獲,設置懸念。
這各環節就是讓學生說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老師進行補充:是啊,我們在這節課里有積累了許多的好詞佳句,還學會了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且了解了事情的起因,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
(通過總結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在以老師的總結設置懸念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有關語文說課稿范文7篇】相關文章:
有關語文《項鏈》說課稿10-01
語文《觀潮》說課稿范文10-30
《語文》說課稿11-07
《語文園地六》優秀說課稿范文07-24
初中語文《閨塾》說課稿范文11-25
語文說課稿03-15
語文《手指》說課稿09-16
有關五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五篇08-30
有關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10篇08-29
有關《巨人的花園》說課稿范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