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海底森林》是冀教版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一篇小說。它節選自《海底兩萬里》,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懸念小說。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擊各國海輪,使市民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沒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感受幻想的海底世界的特點。
追隨人物的行蹤,把握小說情節。
讓學生通過復述故事情節提高他們的記憶力,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把握小說情節。
感受“把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非常巧妙”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感受藝術魅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作者、作品簡介,故事梗概教參P178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動設計1。理清文章結構;
點撥1,按照“我”在海底森林中的經歷為線索組織材料。
主要內容:(1)海底森林中有豐富而奇異的動植物;
(2)“我”在海底異常的生理反應;
(3)我們遇到了多種海洋動物。
活動設計二:學習文中對海底森林的景色描繪,理解描寫的作用。
1在描繪海底森林的自然景觀時,作者著力表現其“最美麗”和奇異的特點。
問題設計1:找出奇異的關鍵詞。
“垂直無目”“垂直向上”“只求有個支撐點”
完全不同于人們所見到的陸地植物的生長狀況,這樣一個世界,令人感到新鮮而好奇。
2表現最多的是“我”和尼摩艇長等人與海洋動物的接觸。
問題設計二:描寫了哪些奇異動物?
為數甚多,比比皆是的動物,一米高的巨型還蜘蛛;各種各樣的小魚;漂亮的海獺;非常美麗的信天翁;令人毛骨悚然的角鯊。
作者不僅展示了海底生物的千奇百怪,也描繪了海底的地況。這些想象進一步突出了海底森林的奇異,也照應了文章開頭所說的海底森林“黑暗”的一面。
活動設計三:
領略凡爾納科幻小說把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非常巧妙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
賞析:小說所描寫的海底森林是人完全陌生的世界,作者豐富的海洋知識,非凡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學造詣,使他的描繪既給人以神奇之感,又會產生如見其景,如歷其事的感覺。
例:對各種海洋生物的介紹,如海蜘蛛龐大的體態,角鯊“暗淡無神”的目光,可以將“整個人咬成肉醬”的“鐵牙床”,它通過吻周圍的小孔分泌出的一種含磷的物質等。
作者選擇文學的形式表現自己所的想象的一切,故事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環境描寫神奇多姿……他充分發揮了形象思維的優勢,把一個幻想的世界寫的如此逼真,如此感人。難怪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評價凡爾納“在構思發人深省,情節引人入勝方面,是個了不起的大師”。
活動設計四:感受凡爾納超超時空的憂思。
問題設計3:憂思表現在那幾個方面?
如:武器的發明給人類帶來的傷害,表現在本文中尼摩艇長及其同伴在海底的活動中對海洋動物的戕害。
三、小結:
盡管課文所選部分內容篇幅并不長,僅僅是“我”的海底之行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他會給讀者以“管中窺豹”之感,讓人領路到凡爾納科學幻想小說“把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非常巧妙”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
凡爾納在兩個世紀之前描繪的場面,令人觸目驚心。然而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地區仍有偷獵野生動物的事件在發生,現在人類已經自食其果了。凡爾納的作品猶如保護野生動物的警鐘,在人們的耳邊長鳴。
[板書設計]
海底森林
景色描繪:海底生物千奇百怪、新鮮好奇。
科學與文學巧妙結合 藝術魅力不同凡響
超載時空的憂思 警鐘常鳴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四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借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⑵ 通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⑶ 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其敘述方法。
3、教學重難點:
⑴ 教學重點:
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
⑵ 教學難點: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處和特點。
4、教具準備:課件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后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培養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
1、“三為主”原則: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
2、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
3、文道統一原則:
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
4、課內外聯系原則:
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科普童話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用導學法即“講──扶──放”、直觀法、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讀、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舉一反三,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整體感知:
⑴ 導語:
上課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出示小壁虎剪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么名字嗎?”對!小壁虎生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還要去借尾巴,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⑵ 看幻燈,聽錄音故事,思考:
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
⑶ 自由讀課文,按要求自學:
提出兩個要求:
① 畫出本課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② 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⑷ 檢查自學效果: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后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認真的程度。
2、先扶后放,逐層精讀:
⑴ 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
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怎樣借→借到了沒有了。
下一步就是深究課文:
首先引導學生尋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
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掙,難看)小壁虎怎樣掙斷尾巴逃走的?課件,屏幕中顯示出:
一只壁虎在墻角捉蚊子,一條蛇悄悄地爬過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
鮮明、活動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一掙”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小壁虎掙斷尾巴后,心情怎樣?
指導學生用難過的語氣讀:“沒有尾巴多難看哪!”
強調“多難看”。
⑵ 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經過: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扣住“怎樣借”重點分析,由于抓學法來學習,設計出“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序:
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為主,學習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學習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為主。采取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① 以扶為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A、學習第1、2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見什么?
通過讀與說,學生弄明白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邊,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里游來游去。
這時教師扣住“搖”字問:
小魚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
(學生回答是因為小魚搖著尾巴)
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用手勢演示“搖”的動作,教師進一步問:
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怎么要寫?
(爬呀爬)
說明小壁虎爬的時間長,爬的路程長,這為后面突破教學難點: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埋下了伏筆。
B、學習第3、4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
學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
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總結學法:
(指著板示的句式)我們學習第三自然段,先學習壁虎爬到哪,看見什么;再學習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最后想想:為什么小魚不把尾巴借給壁虎。
這樣的總結,既對小學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的經過起強化作用,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② 半扶半放,學習第四自然段:
A、教師出示句式引讀本節,幫助學生理順序。
B、指導朗讀。
C、討論老黃牛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壁虎:
因為老黃牛要用尾巴趕蠅子。
③ 放手自學第五自然段:
A、讓學生自由讀這個自然段,根據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寫什么,第三、四句寫什么。
B、討論:
燕子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給壁虎?因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另外,借助“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提問:
你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進行歸納推理。由個別現象,總結出一般結論──動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小壁虎為什么難過?因為它向水里的魚、陸上的黃牛、空中的燕子都沒借到尾巴。為什么高興?因為它又長出一條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再生的特點對它有什么用處?重放CAI課件:一條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掙不斷會發生什么后果?(會被蛇吃掉)從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研究出個別現象,至此突破了難點。
這種由事物的個別現象,總結出事物一般規律,再由一般基本規律去解釋事物個別現象,即“個別──一般──個別”,完成好兩次推理,給學生滲透一點認識事物的一般方法,整個閱讀過程,就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過程,可以達到語言文字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同步進行,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同步發展的目的。
4、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⑴ 扣住“傻”字問:“同學們,壁虎媽媽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的氣氛熱烈極了。有的說:“小壁虎肯定傻嘛,連自己長出一條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說:“小壁虎不傻,因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時候,他知道掙斷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時候多有禮貌,根據不同的動物,用不同的稱呼。第三,‘傻孩子’是媽媽對它的昵稱。”
⑵ 學習了17課,我們知道了魚的尾巴能撥水,黃牛的尾巴能趕蠅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護自己。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課件,屏幕中顯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鳥、狗四種動物,讓學生說說他們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就沒有體現語文課的特點,我就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說一段話。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看見猴子在樹上搖來晃去,小壁虎說:“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蕩秋千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語文說課稿 篇3
這個月,我們學校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創新杯”高效課堂教學競賽。教師們都憋足了勁,在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下,充分挖掘課堂教學資源,開動教師的教學智慧,在教學方法上勇于創新,在高效課堂建設的道路上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這一次,我講的語文課是六年級上冊第九版塊的第一篇課文《豆腐頌》。這是一篇飲食小品,文中語言優美,結構清晰,是托物言志的典型文章。為最大化的求得教學高效,我精心設計教學,主要想在以下幾方面取得教學優化:
一、 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教學要授之以漁。我們教師尤其要看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而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本節課,我特別注重對學生讀書方法的引領:第一次自學指導中,我讓學生“默讀第2自然段,并用——畫出你認為是贊美豆腐的語句,然后寫出自己的體會,接著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最后全班交流。”這樣,學生完全可以從默讀、畫語句、寫體會、交流等提示語中找到閱讀的要領、從而深入思考,進入閱讀感悟的狀態。在后來的匯報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學生們基本完成對課文中對贊頌豆腐語句的深入理解。而這種方法正是學生用心讀書,實現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的碰撞,不斷運用,學生定會受益無窮。
二、 抓重點段落詞句品析
六年級的課文大多數都比較長,要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一定是完不成任務,造成延時,加重學生負擔。我的辦法就是抓重點段落進行賞析,抓重點詞句進行訓練,讓學生在好詞、好句、好段的朗讀感悟中,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素養。本節課,我就是抓重點段落第二自然段、重點詞語“百嘗不厭”等進行了訓練。我認為長此以往下去,學生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三、 尊重個體的閱讀體驗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的,每個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閱讀之后,產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去交流,這種體驗才是學生自己的,而不是個別優等學生的感悟代替全班學生的閱讀潮流。從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到小組內交流到最后全班交流,這是從尊重個體到發展優勢,都強烈地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四、 適當點撥文章的寫法
文章的寫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我想它不是靠一節或者幾節作文課就能完成的。他需要分散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化解難點。在本節課,我就適當點撥了總分總、總分的構段方法,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這些點撥都會讓孩子們收獲一些寫作技巧,這種滲透定會在學生心靈深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他們寫作文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以上是我的想法,也在課堂上盡量體現了出來。教學是門缺憾的藝術,我想我們教師還是要不斷的學習、研究、思考,開創出一條適合學生發展、課堂學習效果明顯的教學之路。
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柳樹醒了》。具體程序如下:
一、縱橫聯系,析教材
本組教材圍繞“多彩的春天”編排了一系列描寫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的美景圖文,《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是本組教材的第一篇課文,在這篇童話中它運用了詩的手法描述了春天里一系列的變化;讓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是迷人的,奮進的。這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針對課文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能背誦課文,學習用不同的方式來描繪春天的美。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誦讀課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欣賞大自然的美和熱愛大自然。
我把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和朗讀來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感悟春天的美;學習不同的方式來描繪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為本課的重點、難點。
完成《柳樹醒了》一課的3個教學目標,我共安排了兩個課時的時間。
教具:課件
二、以學定教,說教法
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教師不用太多的講解與分析,因此,我選用“情境創設、情感朗讀、合作表演、直觀感受、文本擴展”的教學方法。
三、因人而異,選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也能簡單表達自己的思想,但語言是零碎的、不規范的,在課堂上,必須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感悟、積累語言。因此,我和孩子們選用了“情景入---自主讀---合作演---自我悟---交流說---課后展”的學習方法。
四、人文統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入情、初讀悟情、細讀融情、詠春抒情等教學環節。
(一)、激趣入情
新課伊始,我采用舒緩優美的語言引入:孩子們,寒冬還未退去,春天已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展示春天美景的風景短片)你看,春天像一幅七彩的畫,春天像一首無言的詩,春天像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們。你們愿意跟隨老師一起用眼去欣賞春天,用耳去傾聽春天,用心去感悟春天嗎?接著,我請孩子們談談自己對春天的認識:春天來了,周圍的事物都有些什么變化呀?你覺得春天美嗎?美在哪兒呀?在孩子們踴躍的交流中,春的氣息悄然散發開來,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這時我接著說,春天呀柳樹也醒了。引入課題,畫簡筆畫柳樹。
(二)初讀悟情
初讀課文時,我采用動畫配樂朗讀,讓孩子們整體感知課文(全文動畫配樂),孩子們一邊聽配樂讀文,一邊思考:課文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柳樹在春天里發生了哪些變化?讀完后,學生交流,同時板書,醒了、軟了、綠了、飛了。初步感悟柳樹從寒冬蘇醒過來后充滿生機的美。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四篇】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7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集合六篇08-08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五篇07-24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07-18
語文《我的母親》說課稿11-03
語文說課稿03-15
語文《手指》說課稿09-16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07-28
語文濟南的冬天說課稿10-29
《語文》說課稿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