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今天有幸來到了惠濟區藝術小學上名師常態課,我講的是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語文園地四》分五部分: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五個部分,我在講的時候設計了三個環節,只講了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本著我們東風路小學的信本課堂模式,讓學生從認到讀,從讀到寫,在活動中有規律地進行學習。這一課我的設計理念通過游戲激勵兒童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在開始的趣導部分我自編了一首歌,把孩子和我初見的緊張氣氛一下子就過渡了,孩子們跟我一起手舞足蹈,我和孩子們的互動也都恰到好處,課堂上孩子們對我提出的問題都回答得很好。
這首歌也正好跟識字加油站里面的內容相對應,我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把人體部位名稱編進了這首歌里,我們邊唱邊指孩子們和我配合的也非常好,讓我從最開始的擔心到后來的如魚得水,整節課課堂氣氛都很活躍。
第一部分本設計主要以讀為主,熟讀成誦,讓學生以多種方法練習朗讀,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等,在讀中感悟,我以自己為例指著身上的部位讓孩子說出名稱,孩子們更容易理解,這種在情景中靈活運用方法,做到了學以致用。第二部分讓孩子先聽我讀,在讀的過程中對帶有輕聲字的詞語有一定的認知,了解帶有輕聲字詞語的讀法和規律,并拓展練習運用兩三個詞語造句。從中認識到這是輕聲,應該怎樣讀,然后再分組討論這三組輕聲的規矩,然后根據每種規矩自己再說出來幾個,最后拓展練習。第三部分是書寫提示,讓學生先去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點在中間或者左上方應該先寫點,點在右上方最后寫點,在正確、美觀的書寫漢字的基礎上能夠發現漢字的書寫規律,同一個筆畫出現在不同位置,書寫的筆順不同。認識到這種規矩,然后再開始書寫,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了解學習漢字的.方法,陶冶戰勝困難的情操。我覺得學生在認讀漢字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會觀察、學會總結,然后把總結的方法合理地運用到語文學習中去,并且在讀中感受、在讀中認知,在讀中感受中國語言魅力與博大精深。
我認為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就是活潑有趣,所以課堂氣氛一定要活躍,設計的活動環節一定要有趣,巧妙創設活動情景,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然后以語文園地新穎性、綜合性強的特點,通過游戲激勵兒童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主動發現語文課的有趣性,主動愛學習,會學習。最后借助教師的引領,學習伙伴的互動交流,達成學習目標。為學生課外識字提供舞臺。
我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求新知,希望以后我的課堂更具有特色性,加油,加油!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
在導入階段,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問學生黑板上畫的是什么。然后告訴學生在這座大山里住著一棵小松樹和一棵大松樹,用圖畫和故事作為課文的導入,學生們各個情緒高漲。
在學生進入情境之后,我又讓學生觀看有關課文的動畫,讓他們自己朗讀課文,對課文有個總體的印象。接著請出生字詞語,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讀,再請小老師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學好生字詞是學好課文的基礎,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在字詞學習這快內容上花的時間偏少,最后發現學生們在朗讀的時候經常卡殼。這學期開始,我強化了詞語認讀,讓學生們夯實基礎,運用多種方式讓他們多讀多練。
為了讓學生們分清楚小松樹與大松樹與大山的位置,我提前做了小松樹和大松樹的貼畫,課前在黑板上畫好大山的簡筆畫,上課時讓學生先“讀”后“說”再“找”。“讀”就是在文中找出它們的方位,“說”就是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課文內容,“找”就是到黑板上來貼圖,給兩棵松樹找到家。這樣,通過貼圖,調動學習興趣,讓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樹的位置,為后文的理解作出了鋪墊。
在教學過程中,我的總體思路比較清晰, 通過師傅的`精心指導與評講,我意識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讓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就問你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的時間,可能有的學生還沒有找準小松樹的話。在這兒,可以先讓學生找出小松樹的話,讓他們說一說,還可以畫一畫,再讓學生回答你覺得小松樹怎么樣,這實際上就是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時間。學生發表完自己的觀點后,我再問是從哪看出來的。孩子們給出的答案是句子,而沒有具體落實到字詞,這時我沒有及時引導,而是用講授的方法代替學生分析文本,這些這點是我這堂課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學中要學會從引到放,通過引導,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漁。
雖然這節課還留有遺憾,但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過程中我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勢,一點點進步,一次次蛻變,在過程中,我磨練著,并享受著。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雨點》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在“精讀感悟,品詞析句”這個環節中,學生的表現著實讓我高興。特別是晨曦和妍婷兩位同學的精彩發言,打開了同學們想象的話匣子,大家的發言一個比一個精彩。現摘錄一精彩片段,與大家共同分享。
(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后)
老師:雨點落進池塘里,怎么就在池塘里睡覺呢?
紫凝:池塘周圍有邊邊圍著,水流不出去,池塘的水又深又亮又干凈,雨點落進干凈而亮的池塘里就想睡覺。
晨曦:池塘的水很平(靜)很柔,就像大床,雨點落進池塘里就像在床鋪上睡覺。
妍婷:池塘的水柔柔的,四周圍著,就像媽媽溫柔的懷抱,正柔柔地撫摸著小孩,所以雨點就在池塘里睡覺。
太精辟了!在孩子的眼中,池塘是寬大柔軟的大床,是媽媽溫柔的懷抱,多么富有童真童趣,多么形象貼切!當這一串串令人叫絕的'話語從孩子們的嘴里流淌出來的時候,全班同學都熱烈鼓掌起來。
師:雨點落進小溪里,怎么說是在小溪里散步呢?
晨曦:小溪慢慢地流著,雨點落進小溪里,跟著溪水悠然地走著,就像在散步。
妍婷:小溪彎彎曲曲,就像公園里的小路,人們在小路上散步很優雅、舒服,雨點也像人們在小路上優雅舒服地散步。
又是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在晨曦和妍婷的提示下,孩子們的發言一個賽過一個。接下來的教學中,有的同學說江河很寬闊,水流很急,雨點跟著河水往前沖,就像在奔跑。有的同學說浪花卷得高高的,一會又落下來,雨點跟著浪花一會高一會低,就像在跳躍。還有的說浪花沖到岸邊的石頭上,雨點就像游泳的小孩子,從石頭上跳下來……多么精彩,多么富有個性!
在進行句式拓展練習“雨點還會落進哪里,在哪里干什么”時,連平時表達不清楚的同學也舉手搶著發言。
溢洋:雨點落到樹葉上,在樹葉上坐滑滑梯。
斌敏:雨點落到荷葉上,在荷葉上跳舞。
麒富:雨點落進花叢里,在花叢里捉迷藏。雨點落進泥土里,在泥土里睡覺。
立強:雨點落到房頂上,在房頂上開花。雨點落到小朋友的傘上,在傘上坐滑滑梯。
……
用心備課,懷有一顆童心,課堂上總能創造出精彩的奇跡。
孩子們,你們真棒!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四個太陽》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種顏色,可書上怎么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呢?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讀、去想、去說、去做,引導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運用。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謎語很感興趣,通過讀謎語,猜謎語,不僅使學生明白生活處處有語文,還使學生學會了通過理解謎面的某些字詞猜對謎底。
二、學會質疑,書中解疑。
學生自讀課題后,老師發問: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通過引發學生對題目的思考,使學生明白學貴有疑。有疑問學生才會迫不及待地找答案,從而促進學生認真聽,認真想從書中找答案。
三、多讀課文,整體感知。
為了使學生養成會傾聽的習慣,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老師范讀前的'一個問題:聽了老師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認真聽講、認真思考。而綠色的太陽、金黃的太陽、紅紅的太陽、多彩的太陽的展出,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從而有積極性去想:為什么要畫四個顏色不同的太陽呢。
四、抓住重點,扎實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老師設計了識字的流程:帶拼音讀、開火車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交流方法、游戲鞏固、語境識字,這個識字流程考慮到學生的識字規律,多次見面,必然牢記。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教育機智,我的課還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
一、識字過程中,重點不太突出,在機械識字方面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交流識字方面,由于老師的語言組織不到位,學生交流的識字方法過于單一,沒有完全放開學生,讓學生自主識字、合作識字。
二、我借助了多媒體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進行指導朗讀,但由于在識字方面有些重復、浪費了一些時間,所以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還可多花點時間在指導朗讀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達到熟讀成誦。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本課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每首時都是五言絕句。詩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告訴人們應該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這兩首詩淺顯易懂,感情真摯,深受兒童的喜愛。
教學中,我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辛勤,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時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感受其中。說到動情處,我配樂范讀,出示畫面,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也入情入境,充分地體會詩句的意思,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詩人的感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學中應多給些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練讀,并且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這樣做既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學生也就能熟讀成誦了。
《鋤禾》和《憫農》都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膾炙人口的感嘆詩。前者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作的情景,從而使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后者則對當時黑暗的社會進行了抨擊。
這兩首古詩在《好書伴我成長》上有過,利用晨讀的時間也教孩子們讀過,背過,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但是真的要讀懂文字背后的含義,一年級的學生可能無法做到,尤其是第二首《憫農》。課上我充分的利用了課文的插圖,讓學生仔細的觀察圖畫:在烈日炎炎的天氣下,農民們在忙著干什么?他們種的地多不多?從而理解了無閑田一詞。農民們種了那么多的地,按說應該收到很多的糧食,可在圖上我們卻看到了一位老農卻躺在了地里,旁邊的孩子在哭泣,小朋友們一看,就說,那個老農是餓死的。那他們的糧食都到哪兒去了呢?很自然的,學生就明白了,糧食都被那些污吏、地主收走了。農民真是太可憐了/那些做官的太可惡了。孩子們說。
而《鋤禾》則為小朋友上了生動的一課。讀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他們一下子就明白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更是提醒著他們中午在食堂里吃飯時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里邊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看著課文插圖,學生愛惜糧食的情感一下就被激發出來了。《古詩兩首》真的很有教育意義哦!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兩只小獅子》是一篇生動、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兩只小獅子不同生活態度的對比、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并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從小應該勤學苦練,擁有真正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課上完以后,反思自己的課堂,我感覺有得又有失。
一、復習生字
這一環節首先通過齊讀、指名讀、同桌互讀等多種方法讓孩子們識記生字,在讀的過程中提醒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其次開小火車檢查生字學習情況,最后男女生賽讀鞏固識記生字。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整體較好,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生字。
二、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關鍵詞語與句子:
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要片段讓學生展開想象。如:在講到懶獅子說:“我才不去吃那苦頭呢!”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勤獅子的表現,抓住“苦頭”一詞讓學生想象:它不想吃哪些苦頭呢?又如:當講到懶獅子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林中的大王很了不起,想依靠爸爸、媽媽生活而不學本領時,我就讓學生猜猜懶獅子不學本領以后可能會怎樣?
三、不夠重視學生的'朗讀體驗:
《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實踐活動而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在教學設計中我雖然抓住了重點詞句,并通過朗讀訓練還借助畫面,引導學生想象小獅子的神態、動作、語言,但我還是不夠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分析得有點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體現新課標精神,即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實現師生與文本對話。
一堂課下來雖然發現了許多問題,但努力的過程卻讓我受益匪淺。相信語文的教學不在于一時,而在于日積月累,努力把握每一節課,讓學生真正學會感悟、學習,是我努力的方向。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一個良好的導語更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 “我只是畫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畫,您為什么只貼這張呢?”這是一年級語文下冊《胖乎乎的小手》一課中小主人公蘭蘭說的一句話,也是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導入中的環節。 首先,我以談話的形式和孩子們說:“有一個跟你們差不多大的孩子名字叫蘭蘭,她很喜歡畫畫,有一天她的爸爸把她的一張作品貼到了墻上,上面只畫了一雙小手。可是大家都很喜歡這張畫?想知道為什么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立刻讓孩子們來了興趣,唧唧咋咋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因為這張畫的`顏色最美,有的說因為這畫上的小手很可愛,有的甚至說這是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此時我沒有評價他們的答案。而是以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形式,將孩子們引到課文中來:“這雙胖乎乎的小手為爸爸拿過拖鞋,為媽媽洗過手絹,為奶奶撓過癢癢!” 朗讀剛一結束,我看到了一片積極地小手著急地舉著。我請小朋友先把自己的想法跟自己的伙伴交流一下,力求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機會,然后指名說出他們的答案,大部分孩子都說到了“因為這雙小手為大家做過好事”。此時我又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做過好事的小手,大家就都喜歡呢?”好多同學一時被難住了,這個時候我請孩子們自己讀課文,從課文里找答案。帶著疑問和想要解決疑問的心理,孩子們讀得非常認真了,讀著讀著,好多同學漸漸領悟到課文中的情感教育,原來做一個關心體貼家人的孩子才最讓人喜歡! 這時我又提問:“小朋友們也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你以前都用它來做過什么事情?”好多同學的答案是:看書、寫字、吃飯、畫畫……“學習了今天這篇課文之后,今后你想用自己的小手來做什么?”回答這個問題的同學更多了,有的說幫奶奶捶捶背,有的說為值班回來的爸爸倒杯茶,有的說照顧生病的媽媽……還有的孩子說扶起摔跤的小朋友……從各種各樣的答案中我仿佛看到了一道無形的光芒,那不正是孩子們關心他人的優良品質嗎?那不正是孩子們心中綻放出來的愛的光芒嗎? 一節普通的語文課在無形中增加了亮點,孩子們不僅學到了新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中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拳拳的孝子之心感動了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每一個地方都盛開著美麗的花朵。語文課堂不只是教授孩子知識,還是塑造孩子人格的地方,讓語文課堂成為祖國花朵嫣然開放的殿堂吧!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棉花姑娘》一文選自人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趕來把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本文內容不難理解,關鍵是讓學生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會想象,學會欣賞。春雨的色彩在讀完全文后,利用課后的問題,引導學生感悟 “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麗,春雨的美好。不能把這個問題的答案作為教學的目的或重點。在朗讀時,引導學生體會小鳥們的天真、活潑、可愛,體會春雨的輕柔、歡快,體會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我除了制作課件引導學生邊看邊讀邊想像文中小動物的對話外,還激發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并通過觀察春雨的課件,來體會在春雨的滋潤下,大地變得生機勃勃。
我在組織學生識字時,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將讀句、識字、解詞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看圖片識字。課堂實踐反映出:一年級學生這樣識字學習效果很好。
現在雖然是春天,但春天的特征還不是很明顯,學生對春雨的觀察和了解也甚少。我想這節課如果能適機的帶領學生到室外去親身觀察體驗一下春雨的特點,相信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高,效果會更好。
分角色朗讀,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如果允許學生創造性的發揮,效果可能會更好。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1、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景,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景中學習。課件演示雨景,使學生進入情景,在老師的范讀下領略美麗的景色,同時使學生借助老師的范讀,對文字的讀音初步感知。在理解“房檐 ”一詞時充分利用課件,直觀演示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形象感知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恰當、正確的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中融"聲、圖、文"于一體的優勢,不但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有利于調動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景,使整個課堂教學洋溢情趣、充滿生命的活力。
2、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雨的知識儲備:如各種雨的聲音,關于雨的詞語……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雨”提供了經驗基礎。為此,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盡量讓學生貼近生活實際,本課從導入到實踐活動,學生都在不同的雨景中,整個背景都是以學生非常熟悉的"雨"來設計的。這樣的設計不僅創設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促使他們愿學、好學、樂學。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現實生活場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讓學生體會知識來源于生活,進而樂此不疲地進行學習。
3、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本課采用情景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用各種雨的.課件將教學的幾個環節有機的聯系起來,把對課文的理解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利用評價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如果能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那么語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簡單的評語范疇,趨向更生動、更豐富的境地。而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氛圍。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恰當、正確的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語文的樂趣,理解并體會文本內容,對語文產生親切感。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本節教研課,課后感到諸多不足。對文本的挖掘和解讀還不夠深,導課、引課還不夠順暢。課堂教學過于拘緊、緊張。對學生放手學習和合作學習做得還不夠,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對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不夠。
教學中對學生領讀、多讀重視不足,課堂氣氛過于呆板,沒有讓學生放下包袱輕松學習。語言表達不夠精準到位,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好。面對聰明活潑的孩子,微笑和激勵就是一種最好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是對他們潛能的開發,又是對他們個性的張揚,運用得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這一點本節課作的不夠好。另外,板書不夠規整,有待于今后教學中注意改正和規范。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燕子媽媽笑了》這節課我注重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課堂中學生學得主動、快樂,課堂中的許多游戲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了知識,能力得到了提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以下幾方面比較滿意:讀好課文是課文學習的關鍵,怎樣讀好課文?
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讀好課文,強調以讀為本
1、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
課堂上學生的讀書過程,是學生和文本交流,感悟語言,從感悟中掌握語言的過程。感悟必須以充分的讀為前提,讀得不充分,就很難有所感悟,熟則能悟,悟則能化。這充分的讀,表現為讀有要求,讀有層次,讀有所導。如:開課伊始,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想讀課文嗎?請大家自由地把課文讀一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新詞……”。在課文生字學習之后,“你們能把課文通順嗎?”而后,“一共去了幾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引導學生找到相關語句,感受故事和人物情感的變化,由此在進入熟讀環節。
2、引導學生讀出書中人物的感受
學生與文本交流,讀文品句的情感體驗會因人而異。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要說讀書的感受,往往是別人說什么,其他人就跟著說什么。如何凸現學生讀書中情感體驗的個性化、多元化,老師引導尤為重要。如:當小燕子第一次發現冬瓜和茄子不同時,它的心情怎樣?第二次呢?第三次呢?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名讀,評讀,范讀、師引讀、師生合作讀,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二、重視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本節課中,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讀,或者請教同學;然后再由詞到字,去拼音認字等方式。這樣就使學生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識字,做到字不離詞,便于理解字詞的意思,熟記生字。
三、巧用多媒體
在這節課中多次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優勢:導課、識字、比較觀察冬瓜和茄子的異同以及燕子和媽媽的對話等,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
這節課發現自身“牽”的成分較濃,學生自主的空間較少。在今后的教學中會多加注意。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案例:
指導平原這一段
師:“你能說說,我們的家鄉在哪兒嗎?”
生:陳家堡
生:三石橋
……
(學生的回答范圍過于狹小,只說了個小地名。)
師:我們的家鄉跟課文中平平的家鄉一樣,也在平原。除了書上寫到的這些平原的特點,如:
金黃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我們這兒還有什么?
生:春天有桃花。
生:春天有竹筍。
生:夏天有荷花、西瓜……
反思:
讓學生聯系實際理解課文,能讓學生在直觀、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的認識,能更全
面、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能更好地記住課文內容,理解平坦、寬廣的意思,想想我們平時能看到
家鄉的邊嗎?讓學生通過實際和課文的對比,了解到其實我們的家鄉比書上寫得更美,物產更豐富
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在本內容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看圖說話學拼音的模式開始失去新鮮感了,自我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同一個方法用久了會讓學生感覺“疲勞感”,沒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課時學習認字的環節中,我就改變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戲“摘果子”。方法很簡單,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再在上面畫幾個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寫在果子里,讓學生來拼讀,讀對了,這個果子就被摘走了。為了加強學生的興趣,我還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寫在果子上面。這樣一來,學生可來勁了,都想摘到果子,課堂非常活躍。等到學生音節拼讀得熟練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讓音節和字一一對應。然后去掉音節,讓學生看著字型來叫出果子的名字。這樣從音——音形結合——形,學生幾個回合下來掌握的情況就比較好。當然在“摘果子”的游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在游戲過程中整個課堂氣氛好,學生積極性高。但是沒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卻似乎表現得和不高興,有幾個甚至拍打桌子。應該要讓學生明白即使你沒有被請到發言,你也要禮貌、文明地聽或者看著其他小朋友的發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再舉手補充。而不是只看到自己沒有被邀請到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也是不文明的表現。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尾巴的功能》是一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七單元的起始課,我把這節課的目標肯定為:學生隨文識字,認識“甩”等9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通過量種情勢讀文,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激發學生酷愛動物、酷愛科學、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愛好,引導讀書;學生分角色朗誦課文。
縱觀整節課,我帶領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教學目標。現將本堂課的表現做以反思。
一、識字教學重樂趣。
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教學程序,挑選教學方法。主要采取趣味教學法,把游戲引入課堂,比如“送字寶寶回家”;注意調動多種感官,例如以介紹四種動物尾巴功能的圖畫刺激學生視覺,以動手操作——找朋友、揭字卡作用于學生觸覺;以互讀表演讀反復作用于學生的聽覺;以屏幕飛入的詞語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己發覺、自由交換識字方法,調動學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這樣,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主動、生動地完成了識字任務。
例外,不僅重視將生字放到生活環境中去識記,同時重視在文字本身上下功夫,把生字放在陌生的語段中去夯實字音,以及及時引入象形文字,介紹我國古老文字的淵源,都是一些大膽的嘗試,力求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新鮮的感覺和美好的向往。
二、朗誦指導重感悟。
學生借助拼音,憑借躍躍欲試的心理和強烈的表現愿望,在自讀互讀中很快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然而,學生是否能感受動物尾巴的功能這種樂趣,又如何把自己的悟出來的`情感通過朗誦表現出來,卻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我沒有做朗誦技術上的指手畫腳,而是抓點帶面,在教學非洲鱷尾巴的功能時,“我的尾巴是武器,揮動起來力無窮……”先讓學生讀,讀后談談自己朗誦的原因,很多孩子很有表現力,未經老師的知道就把“無窮”重讀了出來,為何要重讀“無窮”?讓孩子自己說說原因,由學生自主體會“無窮”的含義,各抒己見,老師只是起到了一個點撥的作用,在學生泛論后再出示“無窮”在詞典中的說明。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主體,讓學生做主人,乃至是嘗試了指導者的身份。
三、展開教學重實效。
雖然是一節公布課,但既然是上課,不論是不是自己的學生,都要讓他們有所得,教師上課的目的始終應當是為學生服務,這一點是我所堅信而且一直遵守的。當學生的學習顯現了波折時不能急匆匆地進行教學環節,而是力求讓他弄懂、學會,堅持學有所得。
這是一篇包蘊豐富科普知識的小文章,介紹了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但自然界是博大的,動物的范疇更是寬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拓展,適時適度地激發學生酷愛動物、酷愛科學、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愛好,并引導讀書。
本節課也仍舊有值得商議之處:對朗誦的指導方法多樣很重要,情勢活潑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也很重要,但應堅持從文本動身,讓學生、指導學生盡量去體會語言的魅力,嚼出文字的滋味。我們要建立這種真正的語文情境,把學生柔和地自然地包裹住,不論是什么樣的文章,只要有文字,就要盡力保護這種感覺不被破壞,讀文、曉意、懂理。在文字上下功夫還是我應當連續探究和摸索的。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23
一年級下冊語文識字的教學反思04-21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9-22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范文02-20
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教學反思04-20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教案及反思02-14
[精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5-28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