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規律》的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找規律》的說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找規律》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說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征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并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說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說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至3種規律。
五、說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游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說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游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游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并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至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至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找規律》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首先來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內容著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的規律,共安排兩道例題。教科書第48頁的例題著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的數量之間的關系,發現相應的規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根據間隔排列的手帕與夾子圖、蘑菇與兔子圖、籬笆與木樁圖分別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分別感受兩者個數之間的關系,感知這些事物之間的共同特點。接著讓學生思考、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系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系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用數學的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根據教學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系作為重點。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系間的規律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我來談談我對教法、學法的認識,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三、說教學程序
我來談談我對教學程序的預設,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并分為如下的五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首先讓學生們做游戲,5位女生排成一隊,在每兩個男生中間站一個女生。讓學生們數一數男、女生的人數。接著提問:照這樣排,6個男生中間可以站幾個女生?7個呢?20各呢?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課題:找規律)。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課件(例題中的圖畫)讓學生觀察圖中畫了那些物體?哪兩個物體間是有聯系的: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么規律嗎?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這樣設計的意圖不僅可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也能鍛煉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接著分別出示夾子和手帕圖,蘑菇和兔子圖,籬笆和木樁圖,讓學生說說它們是如何排列的,發現了什么規律,引導學生概括。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然后讓學生在桌面上擺小棒和小圓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進一步體會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的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們舉間隔排列物體的例子,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的空間。
接著出示課件(想想做做的第2、3題)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屏幕的演示,讓學生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然后通過做游戲。發現新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知識得到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我讓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并且發言。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把所學的知識結合,對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最后來談談我對教學本節內容的板書預設)
找規律
一一間隔排列
夾子手帕
蘑菇兔子
籬笆木樁
兩端中間
多1少1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將本節課所學內容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了然,記憶深刻。
以上是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預設,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找規律》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找規律》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并發現一些簡單周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是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系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對生活經驗及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某個序號確定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理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確定幾個物體為一組,在有余數或沒有余數的情況下這樣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現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一些數學規律,并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哦采用了猜游戲、分析、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較與練習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分為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猜游戲,體驗規律,揭示課題。
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活動,先出示一個神奇的紙盒,在紙盒中放有兩種顏色的球—紅球和黃球,先拉出第一個球是紅色,請同學猜第二個球是什么顏色,再拉出第二個球……第四個球是黃球,然后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會哪種顏色的球。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體驗規律,為后面的教學作了鋪墊。
(二)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這個環節,我以國慶節的情景作為導入,出事教材例1的場景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藍、一盆紅;彩燈是按一盞燈、一盞紫、一盞綠;彩旗是按兩面紅、兩面黃這樣的規律排列,從而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本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先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顏色的花?接著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三種策略,即是畫圖發、列舉法、計算法,這里注重分析計算法。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計算法的簡便實用。最后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用計算法解決類似的問題應注意三點:
(1)找準物體的規律;
(2)分組、確定除數;
(3)列式計算。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數有余數;一種是整除,如果有余數,余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如果好似整除,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后那個相同。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
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后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因此適度、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能讓學生通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我特設計了兩大道練習題,第1大題是基本訓練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2題是開放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活動,對于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這道題學生的參與度廣,不但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五)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環節,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通過今天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然后舉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現象供同學們欣賞。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找規律》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本節課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如果這節課沒有把到好,那么對學生后面的學習將會造成障礙。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
2、教材處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本組課題研究相結合,對教材進行處理: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聯系生活實際,找身邊的規律、畫規律、并且創造規律,美化生活,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3、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找出只管事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踐活動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于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教學中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學情問題。
二、教法學法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生動活潑的、快樂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三)動手實踐,鞏固發展
(四)聯系生活,尋找并創造規律
在這四個環節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涂一涂、擺一擺、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這樣學生會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說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地體現以積極的情感投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從而落實"三維"目標。
三、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幾天,為了迎接藝術節,學校里進行了布置,老師也特地用一些卡紙剪了一些圖形,來美化我們的班級,請小朋友欣賞一下。
在請小朋友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來的圖形會是什么?(學生猜圖形)
2、質疑
為什么有的紙片上的圖形,()你們能接著貼,有些卻不行呢?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理由)
3、導題:像這樣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我們就叫它有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觀察紙片1
請你仔細觀察這份圖片,它到底藏著什么規律呢?(生觀察,并說出規律如:1紅1黃或1黃一紅)
隨著生的回答,馬上用彩色粉筆畫出虛線,讓生明白規律是兩個一體的
2、觀察紙片2
現在你能獨立的觀察這幅圖片嗎?請把自己觀察到的規律說給你的同桌聽(同桌互動)
請一對同桌把你們的結果匯報給大家
三、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圖形中的規律,所以圖形們就更想和小朋友們玩玩捉迷藏游戲了,小朋友你愿意去找找嗎?
1、請找出下一個會是誰?
2、星星后面躲著誰呢?
3、下一個會是誰?
圖形們覺得小朋友們非常棒,他們玩不過小朋友們,就請他們的朋友來幫忙,你猜,會是誰?
4、小朋友真厲害,老師來給小朋友鼓鼓掌,為你鼓勵。
你聽出來了嗎?你能接著有規律地拍嗎?
5、你瞧,圖形有規律,小動物,植物有規律,連掌聲也有規律,看來,規律就在小朋友的身邊,你能找找嗎?
6、欣賞規律之美。是啊,規律無處不在,大千世界中到處運用著規律,請你欣賞。
7、創造規律
欣賞完規律,你能和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創造出規律嗎?
1、聲音
2、圖形
3、動手畫
4、動作
5、這幾種之外
展示規律
四、總結: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什么?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學校環境布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讓學生通過猜旗子顏色的變化,來引入本課。通過猜一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很大的被調動起來了,整體的氣氛就非常融洽。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這是本節課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孩子們發現每一組圖形的變化規律后,我及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給圖形分分組,使圖形規律逐次閃動,為課堂教學注入生動的活力,從而使學生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復出現的。學會找規律方法,從而落實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在整個新授環節中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易到難的過程,先由教師"扶"著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己學。
3、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7種不同的練習。
作為教師不能就知識教知識,因此,在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中,除了常見的圖形圖片之外,加入看常見的動物、樹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將數學知識與培養學生的動感、樂感、合作意識融為一體,從而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知識的整合。
最后,讓學生欣賞規律的美,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我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數學問題,同時又充分利用電腦這一有利資源,讓學生認識規律、創造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數學的樂趣。
第三層次:運用"規律"。通過擺一擺,進一步加強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從學具中拿出圖形學具,按規律擺一擺。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充分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新理念。
《找規律》的說課稿5
說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49頁的內容。本課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并進行簡單應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習時,已經結合有關學習內容,探索過一些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簡單規律的經驗。而本課主要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的簡單規律。例題呈現的是兔子樂園中的情景,讓學生分別觀察、分析兩種事物之間排列的規律及個數的關系,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并通過發現規律體驗成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試一試部分又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自我探索的時間,把操作學習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去尋找其中的規律。想一想部分,重在將今天學習的找規律知識還原到生活中去,與生活中的例子相結合,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認識更加的清晰和形象。更能較好的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并初步體會和認識一一間隔排列中的兩種物體數量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系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3.培養學生發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一一間隔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找到并理解“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相同,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中間物體比兩端物體少1”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說教法: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設計上,留意重點內容的處理,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我主要是結合游戲教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教法,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意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輕松又能充分感受到規律在游戲中的體現。
說學法:
本課中我指導學生采用了觀察、分析、操作、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可以運用這些學法學習其他類似的數學內容,使學生有法在手,樂于自學。
說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1、游戲激趣,初感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聯系實際,應用規律
4、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一、游戲激趣,初感規律
在課始,我沒有創設復雜的情境,而是通過我畫你猜的游戲,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該畫什么?學生在老師畫出的圖形的排列中感受到排列是有規律的,使學生初步體會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為研究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數量之間的關系打下了比較扎實的基礎,也為后面探究規律留出了時間。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出事小兔樂園情境圖,讓學生分別觀察情境圖中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的排列有什么特點?他們的個數有什么關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然后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只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規律: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排在兩端的物體的個數比另一種物體的個數多1。接著又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和圓片,讓學生深刻理解“一一間隔排列”中的規律,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去“找規律”,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最后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用一個對著一個的方法尋找規律,抓住了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數量之間關系的本質,還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操作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通過追問:一一間著擺,還可怎樣擺也只要4根小棒和4個圓片。這是對規律的拓展,讓學生抓住現象中的本質及聯系,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排律現象中存在的規律。整個探索活動培養了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比較的能力。
三、聯系實際,應用規律
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生活中有哪些這樣的排列現象。接著就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題目。目的是鞏固所學規律,能聯系實際應用規律,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玩排隊的游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欣賞數學,激發學好數學的欲望。
四、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有什么收獲?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里面的那種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