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精選1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關于分數的意義,學生在四年級時,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根據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個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點,它是解答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2、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根據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3、教學重點: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理解
4、教學難點: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5、教學準備:每小組一張圓形紙片,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6個正方體,8個蘋果圖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特點,為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這一內容,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演示,遵循概念教學的原則,啟發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解認識,由具體到抽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法
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一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現代教學認為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從具體直觀到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為了使學生建立清晰的分數意義概念,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2)引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由舊引新
首先,通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蛋糕分給4個學生,怎樣分大家才滿意?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個不平均分的蛋糕圖,問:這樣的一份能用14表示嗎?兩幅圖進行比較,得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究新知,建構概念分4個環節來探究
1、獨立動手做分數
如果用圖表示14,100個人會有100種表示方法,老師為你們每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們能分別表示出它的14嗎?
本環節充分利用“分數初步認識”中學到的知識,通過對具體、形象的實物圖片的觀察,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
2、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分五人一組,每組有一套學具,然后讓學生選一種材料自己動手創造分數,并提出學習要求。學生操作,匯報交流展示學生把不同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
本環節在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
3、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思考:你們能給平均分的對象分分類嗎?
引導生歸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中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討論:單位“1”為什么要加引號?它同自然數1的意義一樣嗎?
你能舉例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單位“1”。
本環節,通過小組討論比較異同,全班交流,全面具體地感知單位“1”,這個是理解分數意義的關鍵。
4、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1)學生嘗試自己歸納分數的意義。
(2)理解“若干”一詞的意義。
(3)結合學生發言,板書分數的意義。
本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分層練習,鞏固深化。
為了鞏固所學新知識,設計了基礎練習和拓展練習,貫穿“講練結合,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通過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引導反思,全課小結
今日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請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總之本課教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點進行教學,旨在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建立明確分數意義概念。教學重點放在把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上,讓學生通過大量實例感知分數意義的基本內涵,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學生對分數意義有較深刻認識。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將為以后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假分數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奠定基礎,是本單元的重點。
(2)、學情分析:由于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對學生學習有著一定難度,尤其是對單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學時,需要將抽象的知識與直觀形象的場景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知識基礎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標:
我設計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并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和直觀教學,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對數學出示好奇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借助圖形感知、類比推理,讓學生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從而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所以讓他們主動參與,把抽象的教學變為直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中之重。
教學難點:理解整體和單位“1”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必須明白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樣,表示出來的分數也不一樣;在一定情況下,分數雖然一樣,如果選取的份數不一樣,看作的整體也是不一樣的,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抽象,所以要多舉實例,多加比較,多方引導,才能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畫一畫、折一折、說一說、講一講、做一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說教學流程:
為讓學生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節課我設計了1、創設情境,認識“1”2、類比推理,揭示單位“1”3、溝通單位“1”,歸納分數的意義4、借助分數,歸納分數單位5、應用升華,深化分數的意義6、學生談收獲六大環節進行,循序漸進、步步深入,來達到預設的目的。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認識“1”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個物體,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體,也就是說任何物體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們把它看作一個整體,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無所不包,我們就在1上加個引號,由此引出“1”
第二個環節:類比推理,揭示單位“1”。
通過3個蘋果作為“1”,類比推出6個蘋果,12個蘋果,18個蘋果中含有多少個“1”,有幾個1就是幾,3個蘋果所看作的“1”,其實就成了一個計量的單位,從而引入單位“1”。
第三個環節:溝通單位“1”,歸納分數的意義
通過1個月餅這個單位“1”那么,下面5個月餅、1個月餅、不完整月餅,又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再通過1個長方形、1米這樣的長度單位、8個圓片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感知分數和整數與單位“1”的聯系,再通過不完整的月餅、長方形、1米這樣的長度單位、8個圓片觀察、對比,歸納出分數的意義。
第四個環節:借助分數意義,歸納分數單位
通過分數(、、)的再認識,你能利用手中的圖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個分數。引導中還有多少個,中還有多少個,從而歸納出分數單位。
第五個環節:應用升華,深化分數的意義
練習是鞏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設計了:
1、現實生活中,分數的確很多。同學們之所以看到的不多,還是因為我們關注的視野還不夠開闊。我們可以借助網絡、報刊了解更豐富的世界時,你會發現,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真的離不開分數網絡中分數。
2、自我檢測。(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的紅色部分)
3、給出分數1/4,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體有多少朵。
以上練習的安排,檢測了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認知情況;也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激發了學生更加了解分數的意義的欲望。
第六個環節:總結升華應用分數
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收獲,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小結:
1、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什么數?你能說說嗎?
2、能不能談一談分數在你身邊的應用呢?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數學下冊分數的意義。
2、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分數的產生,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說明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一些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教學重點、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說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創設情景、啟發誘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等教學法,并穿插直觀演示。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正方形紙、四個蘋果、一米長的繩子,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設計思路
本節課著重研究的是分數的意義,主要設計思路是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動手去操作去實踐,從而自己得出分數的意義。在備這節課時我就挖空心思地為學生考慮,應該準備哪些材料讓學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讓學生容易操作又能進行有效學習?最后決定用一張圓形紙片、一張長方形紙片、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正方體以及一些火柴棒,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提高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盡量做到讓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體驗了愉快的學習過程之后才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使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從而使他們獲得發展。
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利用我為他們準備的材料展開別開生面的研究,在小組合作操作過程中,學生獲得許多不同的分數,然后從這些不同的分數產生中逐漸得出分數的意義。特別是學生在利用正方體和火柴棒進行操作的時候,可以從中很好地體驗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分數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部分我將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2、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2)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3、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4、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從而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理有具體到抽象的認識,理解分數意義的過程,感受分數形成,體會數的發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理解單位“1”。
教具準備:作業紙
三、教法、學法
1、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2、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通過然后觀察、討論,比較,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討論、觀察、比較后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并通過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喚醒已知
首先,通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一個餅分給4個學生,怎么分大家才公平?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明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1、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為了突破這難點便于理解和認識,我先引導學生聯系每個分數觀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關注平均分的對象,感受平均分的對象包括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其中特別注意對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理解:接著以及這些平均分的對象,說明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通常看做單位1,依據各類具體事務抽象出單位1,使學生體驗與認識:忍受追問上面表示的.分數中,是把什么看做單位1,用具體對象支撐對抽象的單位1的理解。有具體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賦予具體對象,幫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首先,讓學生用單位1平均分來分別解釋、說明每個分數的含義,從抽象的層面分析、體驗每個分數的含義,接著讓學生綜合這些分數“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數表示的含義的共同點,抽象分數本質的特征,然后依據交流出的本質特征,引導學生“說出怎樣的數是分數”,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本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3、認識分數單位
4、動手操作,領悟分數的意義
讓學生在作業紙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單位1相同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深化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巧設練習,深化新知
練習的設計有淺入深,分為基礎性練習和實踐性練習,不僅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把學生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最后設計游戲,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三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我計劃安排2個課時來學習,今天著重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需要,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學習卡和蘋果圖和熊貓圖、一袋奶糖等。
四、教法、學法
我主要采用“提出問題”、“動手操作法”、“引導發現法”、“講解法”、“游戲教學法”等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通過動手操作、討論、理解、歸納、總結出分數的意義。既提升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與探索精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說教學流程:
(一)趣味加法導入,激發興趣。
闖關前教大家一個有趣的加法題:1+1=?(一只手加一只手等于一雙手)1+1+1=?(一個父親加一個母親再加一個孩子等于一個幸福之家)1+1+…+1=?(把10顆糖裝進一個袋子里就是一袋糖)共10個
通過“趣味加法”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又為后面學習把多個物體看做單位一奠定基礎。
(二)回顧已有知識,達到新舊知識的銜接。(闖關一)
⑴以為例,說說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1……分子
—……分數線
4……分母
⑵你能把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平分成兩份嗎?拿起其中的一份來,它的面積是原先那張紙的幾分之幾?你能用折疊的方法把它的面積變成現在的嗎?能用線段表示嗎?
⑶分數的產生:
生活中經常遇到像這樣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于是就產生了分數。本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分數的意義”。
通過闖關一引領學生回憶已有知識,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又根據學生自己動手強調平均分,使學生在感覺好玩兒、不知不覺的動手操作中開始學習新知,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后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三)動手創造分數,感知分數意義。(闖關二)
⑴老師這里有一堆蘋果,如果平均分給四位同學,每位同學分得多少?
(這堆蘋果的)為何不說是多少個呢?(不知道共有多少個)如果是這一盤蘋果(學生可以清楚看到是4個),每位同學分得多少個呢?(1個)你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一盤蘋果共4個,平均分給四位同學就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個,所以每位同學就分得1個)
師:我聽明白了,你們把這4個蘋果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位同學分得一份,就是1個,也就是這個整體的。誰能像老師這樣再說一遍?
⑵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8個蘋果、24支彩筆),自己動手創造分數,并和身邊的同學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是怎樣分的?取了其中的幾分?(選兩個小組的成果展示)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⑶師闡明單位“1”:
這三分圖都是把多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以說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⑷仔細觀察這三幅圖,特別是老師的蘋果圖和你們自己的蘋果圖,有何發現?(每一份的數量不同,但都可以用來表示?)這是為什么呢?(單位“1”不同)它們的單位“1”分別是誰呢?
⑸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⑹把學習卡上的24顆五角星平均分一分。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分數,想一想你是怎樣得到這些分數的?把它們寫在卡片上。
⑺概括分數意義:
師闡明:平均分的份數作分母,取的份數作分子。同桌分別再說一個生活中的分數,并且說一說它的意義?
⑻生活中的分數舉不勝數,選一條你喜歡的說說句中分數的意義。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并從身邊的生活中感知分數。
(四)反饋練習,拓展創新(闖關三)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⑴判斷題: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對的打“√”,錯的打“×”。
⑵選擇題:
①用分數表示下面圖中的陰影部分。
AAA
BBB
CCC
DD
②用分數表示下面圖中不是陰影的部分。
⑶下面每個圖中涂色的小正方體各占整體的幾分之幾?
⑷分糖塊游戲:
師:分數不光出現在我們的課堂上,還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請看大屏幕:①頭部的高度約占身高的八分之一;②長江干流約五分之三的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只有幾分之幾的水體沒被污染?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從自身做起?同意的請舉手!這時候舉手的人數該用哪個分數表示?老師也舉著手呢!)③死海表層的水中含鹽量達到十分之三。選擇你喜歡的一條說說其中分數的含義。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并滲透保護環境意識。
生活中的分數多不勝數,有時在你的腳下,有時又在你的眼前,老師的口袋里就有許多分數,(從口袋里掏出9顆糖)前邊的同學數一數一共有多少顆。老師想把這些糖分給大家,但是有個條件,你必須拿對我所說的分數,否則空手而歸,“望糖興嘆”。(一位女同學先來拿走三分之一,一位男同學也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老師最公平!男女同學分別拿走三分之一!(同學們嚷嚷“不公平!”)師反問:都是單位一的三分之一,為何又不公平呢?(女同學拿了3顆糖,男同學只拿了2顆糖)、誰在更清楚地說一說?(女同學拿時單位一是9顆糖,男同學拿時單位一是6顆糖)結論:單位一不同時每一份中的顆數也不同。(女同學回到座位,只留男同學在講臺)現在再請一位女同學來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咦:為何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都是兩顆糖呢?(男同學那的三分之一是把6顆糖看做單位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顆;而這位女同學拿的二分之一是把4顆糖看做單位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也有2顆,所以……)現在再換一種方法,你自己先說一個分數,再拿走和這個分數對應的糖。問什么都拿走了?還可以用那個分數表示全部?我口袋里還有很多糖,這是其中的十分之一,你能猜出我口袋里現在有多少顆糖嗎?
此題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六)、布置作業:
P63練習十一1——4題填在課本上。
六、媒體演示:
借助媒體演示,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清晰明朗、形象直觀,通過板書引領學生回憶整節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第節的資料。主要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組成。
分數的產生,經過分物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進取性,并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分數的意義,經過分鐵釘、分硬幣的實例,學生對“整體”有正確的認識,既能夠是一個物體,也能夠是一些物體,從而強調出單位“1”。在此基礎上再給出分數單位的概念。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進取的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差,需要教師多關注、多引導,在課堂上多提問,充分的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過程與方法:經過說一說、分一分、折一折、寫一寫等體驗活動,認識分數的產生,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實踐中領悟必須的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實踐本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過創設互相協作,進取探索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分數的意義。
難點: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學生經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立足點,借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進取性。
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經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經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匯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終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環節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那里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能夠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之后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于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于最終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后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分數的意義。
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之后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經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系。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分數單位,之后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里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忙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么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并明白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一樣,每次需要涂的桃的個數也不一樣,有利于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異常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經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系,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經過不一樣形式的練習,不僅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后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環節四: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經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本事。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我的板書注重條理清晰,易于學生理解。
分數的意義
1.單位“1”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的整體
2.分數單位:單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資料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十冊第五單元的資料。這部分教材教學分數的意義,分子、分母的意義,分數的讀法,分數的組成及分數單位,這部分知識,是學好分數重要基礎,是本單元的重要資料之一。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有關概念,如分數的單位、分數的組成等,對進一步學習分數、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和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白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及其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2、經過分數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本事。
3、學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單位“1”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四、設計理念
1、讓學生經過充分的自主活動,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從很多的具體實例中整體感知分數的意義,構成分數概念。
2、重視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在解決新、舊知識的認知沖突中,完成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3、注重對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五、教學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為了進一步地幫忙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教師組織學生動手分一分學具,小組合作交流,并進行觀察、猜測、推理等數學活動得出分數的意義及認識單位“1”。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看看今日我們教室里有什么變化?教師還給你們帶來一位老朋友,你們想不想見見他
板書:14
師:你們認識它嗎?它是誰?這是一個什么數?對于分數,你有那些認識?
2、感悟分數的產生.
二、操作探究
1、學習分數的意義
(1)、經過操作體會14的意義。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我獨立操作,盡量想出不一樣的方法,再用陰影部分表示出14。學生操作,小組交流。
展示匯報:誰愿意來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學生展示、匯報。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就是14。
(2)、出示練習紙:看圖填上適當的分數。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并說明分數的意義。
(3)、認識一個整體.
出示一個橙子,師:我如果要把一個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這個橙子的多少?
出示5個橙子,問:此刻我這兒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個盤子里,能夠怎樣說?如果放在一個袋子里,又能夠怎樣說?放在一個盒子里呢?
小結:我們能夠把這5個橙子看作一個整體。
師:此刻我要把這盒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幾個?吃了這盒橙子的幾分之幾?再出示一盒水彩筆,提問:此刻我手里拿了什么?我們能夠把它看作什么?此刻我把這盒水彩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盒水彩筆的幾分之幾?
舉例:我們還能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4)、操作認識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種,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虛線在圖中表示出來,然后完成下頭的填空題。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
(5)、認識單位“1”.
自學課本74頁第一小節。
指名匯報自學情景。
出示單位“1”的概念,齊讀。
(6)、小結分數的意義
小組討論、交流:什么樣的數叫分數呢?
小結分數的概念,學生齊讀。
2、練習應用.
(1)、說出下列分數的意義,并找出單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學生的47;
已經修了全長的38;
西紅柿是黃瓜的12。
(2)、完成課本“練一練”。
三、課堂小結.
今日這節課我們一齊研究了什么資料?你有什么收獲?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學資料:浙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p69——72
分數的意義。這部分資料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先讓學生了解分數的演變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本,說出自學課本后又明白了關于分數的哪些知識,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經過一系列的不一樣類型的題目,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單位“1”,從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2、培養學生觀察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
(3)教學重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學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
三、說學法指導
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獨立探索的方法,使其養成自學習慣,獲取知識的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多層次練習構成技能。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出示分數演變過程圖,引出分數。
2、說說關于分數已經明白了些什么。
3、還想明白些什么。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改變傳統的概念教學
“復習---引新---練習---鞏固”的程式化教學。)
(二)自學課本,了解新知
1、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自學課本后又明白些什么?
2、說說自學課本的過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設計意圖: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自學課本,使學生真正走近了“分數”,《分數的意義》一課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本、提出問題、辨析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忙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這跟單純的講理論完全不一樣,自學課本后,學生很愿意把自我從課本上得到的知識告訴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層次題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出示一個13的長方形的陰影部分,問:陰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2)出示一個38的圓的陰影部分,學生猜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3)露出的部分是整體的14,學生畫這個整體。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明白了分數的意義,但這只是表面的知識,設計猜一猜這個環節不再是分數意義的定義的簡單模仿與套用,而需要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本質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數意義,才能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題目將抽象的分數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表象模型,這個構建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富有挑戰意義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搶答
(1)將6支、8支、10支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幾支?
(2)將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能夠用3支表示嗎?
(4)再加2支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6支鉛筆拿出它的23
4、拿粉筆,三盒分別拿出1支、2支、3支都占這幾盒粉筆的15,每盒有幾支粉筆,每份有幾支?比較三個15的共同點和不一樣點。
(設計意圖: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升華”,
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告訴學生而設計了這些環節的教學,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時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引導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動手畫一畫,親身體驗,合作交流,向學生供給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忙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讓他們明白不一樣物體所表示的整體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能夠用12表示;反過來,同樣是15,由于單位“1“不一樣,實際上表示的鉛筆的枝數卻不一樣。整堂課由于設計了不一樣類型的教學環節,學生始終堅持高昂的情緒,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5、分一分:按教師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會分數意義中“平均分”、“分幾份”、“取幾份”的含義,這比枯燥的死記硬背條文要趣味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樣,在分與拿中,學生初步感知了分數意義在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當中的應用價值,這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6、概括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過前面的自學、一系列的不一樣層次的練習,充分感悟分數的意義,從而自然得出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學資料: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涂一涂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并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本事和抽象概括的本事。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本事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本事。
(3)經過創設互相協作,進取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3、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所以,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經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能夠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本事。
三、說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供給了一些動手的材料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一樣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能夠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能夠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到達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也能夠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一樣,取的份數不一樣,產生的分數也不一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四、說教學程序
(一)展示資料,了解分數的產生
經過談話自然引入,讓學生經過調查、把自我明白的說給大家聽。使學生有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經過回顧舊知,為學習新知作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
2、第一次動手操作理解單位“1”的含義。
(1)教師提出:12除了能夠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還能夠表示什么呢?為了便于同學們研究問題,教師為學生供給了一些動手材料(8顆圍棋子、1米長的繩子、一張圓形紙片、一幅熊貓圖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用這些學具試著表示12。
(2)團體交流、共享成果
各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儀前,向大家展示自我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予以突破。
如:學生用8顆棋子、6只熊貓表示12這個分數后,教師出示課件,經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能夠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能夠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4)引導歸納,經過比較相同與不一樣,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去學習,去探究,體會、理解單位“1”并結合實際談單位“1”,體會生活中的單位“1”
2、再次操作,領悟分數意義
(1)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一樣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一樣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一樣,取的份數不一樣,分數也就不一樣,為概括分數的意義作準備。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試著概括分數的意義
(3)閱讀課本86頁什么叫分數,自學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4)5738”為例,鞏固分數的意義和分子分母的含義。
(三)反饋練習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到達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頭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頭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教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教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貼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齊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學生在三年級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單位“1”,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基礎。
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們可以確立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學設計,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對一些感性材料去偽存真地整理和加工,抽象出分數的本質特征,從而理解分數的意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單位“1”的理解與分數意義的歸納。
教學難點:分數單位的理解
四、說教學設想
1、《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育應該“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應源于生活,回歸生活”。應此,在設計上我讓學生“填一填”、 “說一說”、“議一議”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分數的意義,最后在“想一想”中讓學生進一步內化、精煉自己的思維,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歸納出了分數的意義。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讓學生在舉例大量感性材料后再歸納出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分數表示。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喚醒已知
輕松談話:“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你們知道哪些與分數有關的知識?”在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同時,為下一環節的教學指明了道路。
(二)整體感知
1、整體出示例1的圖: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并說出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讓學生獨立完成,因為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舊知,重點是放在分數所表示什么上,學生邊敘述老師邊板書,突出“平均分”、“表示這樣的”關鍵詞,然后告訴學生月餅我們可以稱作一個物體、一個長方形可以叫做一個圖形、1米長的線段可以叫做一個計量單位、6個圓可以稱作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像這樣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或者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一個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因為這是規定的,所以有老師來告訴他們,接著用追問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
2、接下來結合具體事例讓學生說說3/4是把誰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呢? 5/8、3/5呢?
3、然后讓學生根據剛才的例子說說什么叫分數。引導學生慢慢說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樣學生由感性的認識上升了到理性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
(三)認識分數單位
1、在學生認識什么叫分數的時候一氣呵成認識分數單位。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2、接著讓學生找出3/4、5/8、1/3的分數單位
3、我把單位“1”平均分成10份,它的分數單位是?100份呢?a份呢?若干份呢?讓學生很快領悟到分數單位的含義。
4 弄清一個分數里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四)在后面的練習中抓住本課的重點進行訓練
1、把誰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幾分,表示這樣的幾份。
2、桃子圖用追問的形式,為什么涂得都是2/3,桃子個數卻不一樣呢,從而讓學生抓住重點:找準單位“1”。
3、分小棒意為讓學生明白單位“1”相同的時候,平均分的份數不同,一份數也就不同了。同時也是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讓學生活學活用。
4、從直觀轉向抽象,找出生活中分數的分數單位“1”,讓學生輕松解決難點。
5、激趣練習:請2個學生站起來占誰的幾分之幾。
6、“破碎的數”引發學生對分數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資料:五年級下冊P60--62《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資料的地位及作用:
“分數”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張白紙。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明白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的學習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盡管教材在知識呈現上顯得比較簡單,可是使學生學起來有必須的難度,因為知識點較多,一共有五個。分別是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以及分數單位和單位“1”的含義等。而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點。這節課教學難點是單位“1”的理解。學好這節課是后面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基本性質以及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以后學習有關分數知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白分數單位、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在分析、比較、辨析活動中,拓展思維、發展抽象概括本事。
3、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于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學習雖然不是從零開始,可是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朦朧到明晰的過程,所以這一過程就需要學生自我尋找素材,充分感知,構成表象,把知識物化在演示、操作過程中,建立分數的概念。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發現中交流,在交流中體驗,在體驗中得到發展。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
(二)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讓學生在練習鞏固、內化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具體安排有四個環節: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用4個簡單的拍手問題,作為新課教學的切入點,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同時回憶分數的讀寫法、以及分數的產生、這時教師作適當的小結。分數這么重要只學會分數的讀寫是不行的,引入新課分數的意義。
(二)設問導學,探究提示
根據學生在前面提到的一個分數14作例子,讓生小組合作,從身邊尋找素材,如書,本,筆等等動手操作。來表示14。參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舉單位“1”。
設計意圖:單位“1”是教學中的難點。經過學生分一分,借助動作思維使學生先獲得鮮明感知,即直觀地感知到單位“1”,不僅僅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能夠表示一些物體。然后歸納說明單位“1”的含義,使學生理解起來容易,突破了教學難點。動手分一分,還能夠使學生再一次直觀地感知到分數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單位“1”是分數意義中的共同本質屬性。這樣為下頭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利用圖像,加深感知。(利用圖像感知)
出示圖例(略)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其中兩個不能用分數表示)。
(1)寫一寫用哪個分數表示。(有135625471238)
(2)說一說它們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圍繞以下幾點說一說有什么體會
a、一個物體、一些物體能夠用“1”表示;
b、“平均分”,沒有平均分就沒有分數;
C、其中的一分或幾分的數都能夠用分數表示。
設計意圖:這樣經過觀察、寫一寫、說一說使學生再一次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在頭腦中構成分數的正確表象。這樣讓學生經歷了這些分數的構成過程同時,也理解了這些簡單分數的含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創造分數,加深理解。
用畫圖的方法把12個小正方體分一分,畫一畫,表示出一個分數,并把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說給同桌聽。分數有:1213231424162656112等
設計意圖:創造分數能直觀地幫忙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一樣,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
4、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1)師:我們已學了那么多的分數,那什么叫分數?
(2)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這部分讓學生在建立“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能抽取出它們的共同本質屬性,然后把這些共同本質屬性進行推廣。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本事和語言表達本事。
(3)最終之后問: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會是多少呢?(自學書本書p62)設計意圖:分數單位理解起來不難,所以放手給學生自學。這樣既能夠為學生指導讀書的機會,培養自學本事的同時,也能為學生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
(三)鞏固練習,強化意義。
數學練習是鞏固知識,培養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節課練習的安排主要體現本節課的基本資料、重難點。
1、書p63T1—2。
2、書p64T8
3、用直線上的點表示下頭各分數。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進一步體會:一個整體不管具體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時也使學生感知到,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四)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節課我采用說一句話的形式來總結課堂。如: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你能用一個分數說一句話嗎?
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能夠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真實、親切,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本事,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通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于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將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干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通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說明1/4的含義,然后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說明,1/4可以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接著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體實例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通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將對學生學法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后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說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通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通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說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將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復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可以將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將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說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為后續學習提供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將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可以將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將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將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通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并說明含義。接下來教學將“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將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說明什么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接著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為以后學習分數單位提供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能力。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通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借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將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通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構數學概念,并能自覺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老師多多指導。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關于分數的意義,學生在四年級時,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根據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點,它是解答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理解單位“1”的含義,認識分數單位,能說明一個分數中有幾個分數單位。
3、在理解分數含義的過程中,滲透比較、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認識分數單位。
三、說學情: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還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包括兩塊內容:分數的產生和分數的意義。分數是人類為了適應客觀實際需要產生的。分數的意義從原先的把一個物體看作單位“1”拓展到把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出示一個平均分成4份的圓,其中一份涂色。讓用一個數來表示涂色部分引出1/4,回憶1/4表示什么,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探究分數的意義。
1、動手操作
同桌兩人合作:
(1)從信封中選取一樣材料,通過分一分、畫一畫等方法表示出1/4。
(2)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是怎么表示1/4的。
(材料:1張正方形紙片,1條繩子,4個蘋果圖片,8只熊貓圖片)
2、反饋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表示1/4的?
(強調:無論是分紙片、繩子(一個物體)還是4個蘋果、8只熊貓(一些物體),每次都是平均分成4份。)
3、歸納小結,認識單位“1”
師:剛才在表示1/4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像一張紙片、一條繩子我們稱作一個物體,而4個蘋果、8只熊貓就稱作一些物體,無論是一個物體還是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板書)整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但是和普通的1又有所不同,我們通常叫它單位“1”。(板書)
師:還有什么物體可以看做一個整體/單位“1”?
預設:一個班級,一群羊,一堆蘋果……
4、再次研究1/4和3/4
(課件出示)露出的部分是一個整體的1/4,你能說一說它的整體是多少嗎?
預設:這個單位“1”是12個正方體。因為露出的3個正方體是這個整體的1/4,說明還有3份這樣的正方體,就再擺3份,每份3個。
師:這里是把什么看做單位“1”了?
預設:12個小正方體看作單位“1”。
師:很好!那遮住的這一部分應該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呢?為什么?
預設:3/4,因為這里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4份,遮住的是3份。
(三)認識分數單位。
1、自主完成P46做一做。
師:這里把什么看做了單位“1”?
預設:把一堆糖看做了單位“1”。
師:像這樣,單位“1”可以分成2份、3份、4份、6份等等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單位。
請你說說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并說說它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學生分別匯報。
(四)練習鞏固。
1、你能自己任意寫出一個分數,并說說這個分數表示的意思嗎?
它的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教材第48頁第6題。
3、教材第48頁第6題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五)了解分數的產生。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來聽聽小精靈的介紹吧!……看來,分數是我們在生活中測量、分物時,或者計算時得不到一個整數結果的情況下產生的,來源于生活或者數學中的客觀需要,正是由于這些需要,我們以后還會認識更多其他數。
(六)拓展備用。
如果這表示是2/5,那么單位“1”是多少?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14
一、指導思想與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節教材內容,我從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出發,充分利用學生自主搜集的數學資料和信息,為學生創設一個“數學就在我身邊”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學情分析
百分數對于學生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多少已有過接觸,比如:出勤率、投籃命中率、酒精濃度、含糖量等等。所以對于百分數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地進行數學化,讓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建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同時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已經對分數的意義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與區別,會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二)、教材分析:
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分數以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內容是學習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和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在本課內容中,教材十分重視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設計了“議一議”“說一說”、“練一練”等活動。在充分研讀教材后,我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結合實際設計了通過交流學生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數引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并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結合本節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使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系和區別,體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會用百分數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使學生在用百分數描述和解釋生活現象的過程,體會百分數的現實意義,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教學難點:
體會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四、教法學法:
(一)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通過認真分析教材,貫徹新課標的精神,并結合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有數學思想的情境,體現數學價值。本節課的引入選擇學生最為熟悉的生活小常識——籃球隊選拔隊員,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引出百分數的意義。在交流同學們收集生活的百分數時,充分感知生活與數學的密切相關。
2、拓展學習空間,體現教育的廣泛性
課前要求學生查找生活中有關“百分數”的資料,引發學習興趣,擴大數學素材的信息量。課中設計生活中的百分數,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將生活中鮮活的題材使數學小課堂延伸到社會的大課堂,將學生的學習范圍延伸到他們力所能及的社會生活中,教育與生活與數學學習融為一體。
3、重視數學知識身后的現實意義,發展學生的積極情感
出示有關百分數的信息,讓學生關注數學應用,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結合實例培養學生情感。課尾設計的“送上一句話(成功=1%的靈感+99%的汗水),與學生共勉的情境,以產生課堂總結的韻味,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二)學法:
現代教育要交給學生方法,交給他們終身受用的知識。因此在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新課標理念下,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注重數學學習的情感化
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已內心的想法,營造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合作。在學習活動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數學學習的活動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動,課堂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活動的,要讓學生“活”起來,必需先讓學生“動”起來。小組活動是學生喜歡的學習活動形式之一。把數學教學與活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激發學習動機。
3、注重數學學習的自主化
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方式,主動進行學習,學生學得積極,教師教得輕松活潑。這樣實實在在地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使其參與新知的認知過程。
【北師大版《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精選14篇)】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圓的周長優秀說課稿07-19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大小》說課稿11-26
北師大版三下《找規律》說課稿(精選5篇)09-30
青島版圓的周長優秀說課稿07-18
分數的品質說課稿11-05
分數乘法說課稿07-20
北師大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 風11-05
北師大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說課稿《數字歌》12-19